《较量2》不是一部好电影。
前半部节奏太慢,后半部为了制造悬念又太过刻意。
至于摄影、剪辑、配乐、表演,几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说是二流都很勉强。
但剧情上还真没有什么漏洞,只有伏笔。
观众在看完《较量2》后可能最大的疑惑是:男主出版那部小说、让人写这个剧本,这种操作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如果仅仅是为了在法庭上说:“咳,警察是照着这部小说来陷害我的”,那么电影的戏剧效应是有了,却一点逻辑和法律上的意义都没有。
没有这部小说和这个剧本,所有情节照样发生和结束,然后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警察永远不知道男主是如何脱罪的。
而在法庭上,即使律师没有用这部小说来举证,法官还是只能放了男主;即使当天不放,第二天发现尸体不是受害者,那么还是得放。
那男主为什么要“剧透”呢?
唯一解释是小说和剧本都是假的,是用来误导警方的。
事实上,按小说上的操作来做,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太高太高,不是么?
关键是:男主是不可能知道还存在一个目击者的,尸体被发现的可能性太小,值得那么多骚操作么?
所以男主是用了另一种方法脱罪的。
最有可能的真相是:当年在警察局埋下的已经是一具别人的尸体,而受害者的尸体被他埋在了其他地方。
埋在了哪里?
一个可能是那个教堂的墓地,而另一具尸体的来源也很有可能就是那里——找一具刚下葬的尸体再砸一下脑袋还是很有可能做到的。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当晚那个目击者的小叔子——他被打死后有可能被立即装棺了,被男主发现后偷偷替换了尸体。
年纪差不多,都是头部受伤而死,时间上也足够:目击者12点打死小叔子,目击男主埋尸是3点30分,然后被抓获。
当然这个可能性只是存在而已,要成功的话偶然性和风险都太大了,不亚于那部小说的情节。
不管如何,只有当年埋尸时就换掉尸体,男主才能真正做到一劳永逸。
接下来男主什么都不用做,看着事件会如何发展就是了。
无论事件是否有后续,无论如何发展,结果都一样。
即使警察的卧底在他家窃听到了什么关键信息,即使警察找到一个现场目击者出来指认,最终都还是只有口供,找不到尸体,然后警方又陷入了和《较量1》中一样的困境。
这才是电影的隐藏结局。
当然,这个操作最大的问题是:男主为什么在当年就能想得这么远,考虑得这么周到?
总之,《较量2》不是一部典型的悬疑片——它把悬疑埋得太深,多数观众可能都没发现问题在哪里。
《较量2》。
8分。
自然是好片。
强烈推荐两部连看。
全球的观众都在等待续集,毕竟这是一个正义包庇非完全正义的故事。
无论是西方法律还是中国儒家,亲人不举证亲人是人类的天性。
所以乔治·库迪要做的就是继续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的家人。
故事虽然不如第一部精彩严密,但时隔多年,这个剧本的打造总算对得住期待。
乔治肯定知道无论他推演如何周密,最终警察一定会找到那个渣男的尸体,他要做的是如何在被警察挖出尸体后,再次成功逃脱。
他做到了。
虽然未免风险太大,有漏洞,像在演电影,但他在法律层次上做到了。
新任警察局长说,这些年不是我们在监视乔治,而是乔治在监视我们。
不能有第三部了,太难了。
看完就这感觉,虽然男主赢了,但每天忧患,琢磨怎么画这张大饼,99%的人都是他的棋子。
还是不够,每天琢磨怎么把事搞的天衣无缝,确实煎熬.....看完就这感觉,虽然男主赢了,但每天忧患,琢磨怎么画这张大饼,99%的人都是他的棋子。
还是不够,每天琢磨怎么把事搞的天衣无缝,确实煎熬.....
不看不晓得,还以为换了演员,原来之前著名的误杀瞒天记都是翻拍着这部主角主演的较量1哦。
这个叫较量2,就是较量1的续集。
较量1没看过,先看的误杀瞒天记,后看了国产的误杀。
误杀瞒天记是真看好,演员不错,男女都长得帅,剧本也好,所以评分都很高。
较量的主角没有误杀瞒天记的好看,但是原版,肯定也是牛逼,这第二部出来,感觉除了结局之外,其它情节并不怎么样。
就最后高潮的反转有点意思,之前一个半小时都太无趣了。
这一部的合理性差于第一部,尤其是最后尸骨调换的反转,只能是在印度这种神奇的国度才能成功。
但是两部的精彩之处,都在于剧情的发展非常符合印度的国情和社会现实,第一部的民众同情心和舆论,到了第二部就变成了嫉妒眼红后的流言,而且许多的铺垫与反转细节,与印度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比如妻子之所以会信任女卧底,是因为印度的家暴现象非常普遍,谁会想到一个时常带伤的弱女子其实是女警察,而男主能拿到相似的骸骨,也有情节暗示是因为埋尸工需要一笔嫁妆来让女儿嫁个好人家,印度非常讲究种姓,种姓低的人家婚配的唯一可能,就是丰厚的嫁妆。
而两部的结尾都很有深意,第一部男主说你为了你的孩子锲而不舍,我也会为了保护我的家人竭尽全力,而且他暗示了父母男孩已死,有极大的愧疚依然保持过人的胆识。
第二部的结尾,男主还给了男孩父母一小部分骸骨,依然是怀着巨大的歉意,但他也开始准备应对下一波的责难,如剧中所说,这其实也是一种无间地狱式的惩罚,比认罪更加折磨。
一个爸爸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筹谋6年,准备用余生和敌人一直斗下去。
这很难,但不算痛苦。
真正痛苦的是,内心和外界不停歇的愧疚与纠结。
一家人惶惶不可终日,大女儿从此患上癫痫,看见警察就异常紧张,妻子时常忧郁难安,自己则开始酗酒,假装一切都正常。
如书中所说,这就是对他们的惩罚。
男主不是麻木不仁的杀人犯,他也是受害者的一员。
女儿被裸体视频威胁,意外反杀,死者是当地警察署官的儿子,家庭背景强大。
但法律不会顾念意外,在当地势力的操控下,一旦被定罪,全家都会遭遇悲惨的命运。
于是,带着意外杀人的愧疚,要与死者家人、警察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即使成功逃脱,也不引以为豪。
每当他看到死者家属,都露出愧疚难安的神情,即使死者家属逼问打耳光,咄咄逼人,也尽力保持了忍让和体面。
如他所说,在他们面前,他一辈子抬不起头来走路。
瞒天的关键,从6年前埋在警察署开始。
绝不可能被搜寻的地点,足以显示爸爸情急之下仍然卓越的洞察能力。
为这个绝不可能被搜寻的地点,另外上了一把锁,就是一套年龄、性别等各种体征相似的骸骨。
在警察找到尸体,准备去验dn的期间,进行狸猫换太子的操作。
就像编剧提问的,风险这么高,能成功吗?
爸爸说,相信好运又会这么样呢。
结果,他成功了。
甚至胆大包天,将自己的操作写进书里,还准备拍摄同款电影,验证警察照猫画虎的同时,给大众一个完美的舆论版本。
在舆论的关注下,这部电影大概率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爸爸全程掌控全局,心性坚忍。
有很多细节,让影片中屡次逃脱诉讼变得格外可信。
从不让家人在家谈论那件事,实时跟进各种先进技术,社交能力极强、人脉极广,善与优秀的人合作,善于钻研布局。
如果不是那个意外的目击者,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发现。
即使被发现,也无法被定罪。
警察输了,输给了敌人的坚持和付出。
《较量1》中最终男主逃脱法律制裁,在最后面对男孩父母的时候虽然打了谜语,但仍旧不肯透露信息,很多人觉得事已至此,都已经赢了还不承认,会不会太冷血了,而这些在《较量2》中都做了解释。
在2中,男孩父亲又来拜访,用宗教传统的说辞来试图得到藏尸之处的信息,但仍被男主回绝。
随着剧情发展,关于藏尸之地的确切信息传出,男孩父母也立即赶回来,男孩母亲表示不论花多少钱都要挖出来。
在案子看上去即将告破的时候,男孩母亲又希望可以把男孩偷拍视频并要挟的丑陋动机给撇清,并且希望定对面全家的罪。
种种迹象表明,男孩母亲根本就不想和解,也不愿意和解。
通过这种设定,对于《较量1》中,男主逃离法律制裁的道德批判就可以少了很多。
因为男孩母亲只认为自己孩子是受害者,而无视了孩子的犯罪动机。
男主虽然也认为自己孩子是受害者,打死男孩是正当防卫,但依旧心存愧疚,这一对比就显得男主这边道德站到了高点,从而最终再次逃脱制裁也会让人觉得不那么不舒服。
因此,只要双方都不认错,那这战争仍旧会进行下去,只会再次进行更多的较量。
那怎么才算真正的和解呢?
只要双方都承认自身方面错误,比如男孩父母发表声明说明孩子前去的丑陋动机,并对此深感歉意,男主深受触动主动投案,并交出尸骨,女孩因未成年和防卫过当等减刑入狱,男主一家其他人因包庇罪等入狱,再次出狱后,他们放下了内心包袱才能重获新生。
男孩父母因为男主他们受到了法律制裁,并且得到了尸骨,也可以放下仇恨,重新生活了。
(当然这样的剧情过于狗血,所以肯定不会发生)
有点涉嫌剧透,请谨慎观看真的不错,情节跌宕起伏,我看到加害者的母亲为了孩子要复仇的时候觉得好气,为什么可以这么理直气壮的去加害受害者,还有受害者因为变得富有,周围人的从一开始的关心到嫉妒,甚至散布谣言去诋毁一个收到伤害的一家人,就算受害者真心帮助家暴的邻居,结果是警方安排了2年的卧底,想想好朋友好兄弟在一起两年,居然是为了抓自己,拿到证据,这种感觉真的太惨了 ,但是作为母亲又觉得她只是想要自己的孩子获得应有的权利,获得正义的审判,但是受害者何尝不是因为无法获得正义,才会铤而走险为了家人而努力,为了家人男主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但是奈何知道加害者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一家,受害者男主才会试图去尝试机遇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拯救自己的家人 ,这部剧的很多反转,以及人心的刻画真的很不错,还有就是加害者的父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啊,可惜了,孩子养歪了,那位父亲结尾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真的很有感触,一些事情开始了,互相的纠缠,互相折磨 ,真的太让人痛苦了 每天活在痛苦与仇恨里面,会让人变得癫狂失去理智
正确标题是主角是如何换尸的😂首先,电影里说的是收买了相关人员,趁那人醉时调换。
这个方法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会留下大量证据,一查就能查出来了,包括监控、主角不在场证据等,漏洞太大,以主角的智慧是绝对不可能犯下这种错误。
主角把这个方法写成剧本,就是为了误导警方,让警方往这个方向调查。
实际换尸方法不是这样,那么是如何调换的??
那么主角是如何在警方发现尸体后调换的??
主角根本不需要调换。
因为六年前埋的就不是死者的尸体,是电影开头,被那个杀人犯打死的小叔子的尸体。
1、尸体是16到20岁之间,而那个杀人犯的小叔子应该年龄相近。
2、杀人犯能看到主角埋尸,证明他们离的很近。
3、当时警察己经埋伏在小叔子家,说明小叔子己经死了一段时间,应该己经装馆。
4、小叔子和死者都是被打头部死的。
主角应该是在埋尸路上,发现杀人犯被捉,临时改变主意,调换了尸体,死者被当成小叔子埋了,而小叔子就被埋到警察局下面。
第三部剧情都想好了,主角电影大成功,然后所有警戒都放松,那个女儿的男学进行调查,再作第三次转量。
今天聊聊电影《较量2》。
片名Drishyam 2 / Drishyam 2 The Resumption (2021),别名误杀瞒天记2。
2015年印度电影《瞒天误杀记》是当年十分火爆的电影,全球票房超过11亿卢比,喜欢悬疑类型影片的观众肯定看过这部影片。
《瞒天误杀记》本身也是一部翻拍电影,原版电影《较量》是2013年印度导演吉图·乔瑟夫(Jeethu Joseph)自编自导的一部悬疑电影。
《较量》没有能够火起来的原因主要还是语言问题,影片采用类似方言性质的马拉雅拉姆语,马拉雅拉姆语使用人口仅2000万,影片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限。
《瞒天误杀记》翻拍成大语种印地语后成果大火,国内也翻拍了这部电影,将影片本土化后取名《误杀》。
此时《较量》的故事已经拍过四次了。
好在故事本身过硬,几次翻拍在剧情上都没啥大改动,都是聚焦小人物对抗公权力。
2020年5月21日,《较量》男主角莫哈恩拉(Mohanlal)在他60岁生日的时候宣布,将拍摄原版故事续集《较量2》。
《较量2》拍摄地点与《较量》相同,故事也延续前作,可以说是正统续集。
如果翻译成《误杀瞒天记2》还是挺不负责任的。
由于疫情影响,影片计划拍摄时间56天,实际拍摄46天就完成了。
同时安排了特别小组专门观察电影摄制,所有演职人员都遵守了新冠肺炎防控协议。
还是由于疫情影响,影片原计划2021年1月在院线上映,最终只能亚马逊平台Prime Video发布影片。
《较量2》的故事发生在少年瓦伦失踪的六年之后。
乔治·库蒂(George Kutty)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同时酷爱电影的乔治·库蒂还一直在筹备拍摄电影,并为此忙前忙后策划了好几年。
而另一方面,警察一直没有放弃调查瓦伦失踪的案件,试图找出乔治·库蒂家人犯罪的证据。
影片继承了这个系列的特点,将反转留到影片后半程,并且是接连多次反转,不到最后一刻不让人放下小心脏的那种。
《较量2》前半段絮絮叨叨地讲了很多乔治·库蒂家人生活的日常,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流涌动。
在明白整件故事来去之后,再回过头看着前半段,其实早已埋下了许多伏笔。
那些看似混时间的琐事,其实都是乔治·库蒂下的一盘大旗。
看过前作《较量》的话,你就会记得当时乔治·库蒂的脱罪手法。
他将瓦伦的尸体埋藏到正在建设的警察局地基下面,当警察局建成后,任谁都想不到脚下就是那堆苦苦搜寻的遗骨。
《较量2》前半段的悬念放在找出遗骨正确位置上,警察与乔治·库蒂展开攻防大战,警察试图攻破乔治·库蒂家人的心理防线,想或明或暗地找出一些线索,而后半段的悬念转移到如何将遗骨铁证变成无用证据。
其实前半段的悬念只是影片的开胃小品,既然拍摄续集了,肯定要拿出点猛料。
如果全是乔治·库蒂用隐匿地点戏耍警察,那就有点侮辱观众智商了。
可以说,找出藏匿地点是意料之中的悬念,全片的关键就在最后的反转。
乔治·库蒂布下一盘很大的棋,为自己预先留好后手。
仿佛警察才想到一步,乔治·库蒂已经安排好后面的10步慢慢等着了。
就像影片所说,乔治·库蒂智商很高,但这样活着很累,每天都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拿出紧急预案,生活的心理负担太重。
不是一般人真的熬不下来。
观众们同情乔治·库蒂一家也是情理之中。
一方面,乔治·库蒂是主角,观众很容易将自己带入他们一家的视角,以此感受被欺压的普通人生活,会激发出同理心和同情心。
另一方面,少年瓦伦和他母亲的行为的确很过分,影片丝毫没有花费笔墨描写他们家的正面形象,完全是按照反派的定位设置。
强奸本身就适用无限正当防卫,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就因为行凶者母亲是警察局长而变得复杂,这让追求公平正义的观众如何能忍。
最后多扯一句,国内翻拍的《误杀》结局为了符合各种需要,剧情上安排肖央自首了。
现在原版的续集出来了,国内再想翻拍也不行了,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悬疑加反转,好大一盘棋。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前面一个多小时跟第一集一样,还是日常生活各种打情骂俏,我倒是很佩服这种坚持——哪怕被商业化“提纯”过两版了,我该咋拍还咋拍。最后半小时的反转说老实话含金量不高,寻尸、换尸、出版剧本……莫汉拉尔你当自己是忍者咩?结尾点题“担惊受怕一辈子作伪就是最大的惩罚”挽回几分立意高度,估计跟这一家人都是基督教徒有关。这部续集估计很难被翻拍了,不是因为其他版改了结尾,而是因为那些神操作在CCTV遍地的国家根本没法移植。
塌陷
6年的布局,他又再一次保护了家人。最神奇的就是他能把看电影的爱好变成实际行动,去创作。当然,艺术也果然来源于生活。能这么运筹帷幄,真牛逼
前面的铺垫还是又长又臭,片头那段闪回也很莫名。两次殊死较量均以弱势方取胜告终,在等级森严的印度不啻于天方夜谭。后半程虽然魔幻了些,但显然借鉴了某翻拍版的工整套路。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但如果要脱罪总会有办法的,比如强行的反转。
前面太拖沓了。演员也没有第一部的顺眼。情节设计没有第一部的巧妙。
前面冗长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30分钟的高潮戏……虽然不错,但还是太长了。
狗尾续貂,和《误杀》比高下立判。
#🍋观影# 前戏太长了
太冗长,节奏太慢
★★★☆ 印度片是不是有必须超过150分钟的指标啊?前一个小时仿佛在看连续剧,电影元素在第二部里的意义近乎于无还要硬贴也确实没必要,后一个小时才入戏精彩一点。国内翻拍2再用这个本子估计没戏了,第一部就把路给彻底堵死了。
不愧是《误杀》翻拍系列的祖宗,时隔8年打磨出的续集剧本比起前作那已经足够令人惊艳的本子还要赞叹不已。这种瞠目结舌的赞叹不仅仅是出自该系列一脉相承的出色反转,更是源于它补足了上一部所缺失或是说未刻画足够的两个家庭之间的较量或是共情(死者父亲这个角色设置的真好啊)以及该案如何宣判的诡谲(死者妈妈想隐瞒裸照胁迫的起因、作为受害者男主想要保护家庭的情感、警察想要雪耻的渴望)。影片最后无论是翻案细节上的前后呼应还是深层主旨上的前后互文都使得影片浑然天成,更上一层,也打薄了对该系列前半段铺垫冗长的烦恼(这一点比前作好)。所以说,善良之人并不好过啊。
第一部本来是很不错的,特别结尾处理的很好,所以也没有想到会有第二部。第二部的话,缺点主要还是前面太平淡了,铺垫太多了,后面开始挖警局的时候又好起来了,当男主帮女主挡刀的时候我又以为是他们看了国内翻拍的受到启发了,但最后还是反转了,而且按结尾来说有第三部都是合理的
没有1好看 差很多 演员好像根本不入戏
真她妈扯淡我草
才知道原来宝莱坞版也是翻拍自这印度小语种。。在豆瓣短评的提示下,直接拉到1个小时开始看。。第一部玩了不在场证明,这部说的料敌先机未雨绸缪,虽然再次脱罪,但影片也点明了,未伏法的罪犯,身体虽然是自由的,灵魂却一直在地狱中煎熬。。
较量属于原版,误杀瞒天记属于翻拍。完全看不下去,节奏慢的要死。
这部可以做“终身学习”的启发宣传片了,看最后结尾还有3,不知道陈导会不会把这部提上本土化的日程。前面得有一半做铺垫太长了,要不是一应该就看不下去了
个人感觉二比一还要精彩好看。首先节奏就更为紧凑,虽然都是从家长里短展开,但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时不时紧绷观影神经,待到中段一首常规操作的歌曲过后剧情便急转直下,其曲折的情节发展带来酣畅淋漓观影体验。其次较量主体得以升级,从前部男主家庭与警察机构一对一变成了男主家庭对抗警察加受害男孩家庭的一挑二,赌上了一雪前耻的警察荣誉、押上了六年时光苦苦追寻自家孩子尸骸的父母执着以及誓要守护全家的男主人决心,三股力量角逐让这个融合了计谋与情感的较量过程显得极具张力和震撼感,而其亲历者们最后在沉默对视中形成的暂时和解也与第一部主题形成了呼应与升华,以爱为出发点的动机没有对错,只有值不值得。影片最后台词是最为触动我心,一家人看似逍遥法外却胆战心惊的在恐惧中服刑,唯有爱能够撑起整个家庭继续前行。
相对于第一部,这一部明显编剧更放的开了,虽然将男主塑造的有些无敌,不过是我想看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