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人

Den 12. mann,不可能的逃亡(台),12th Man,The 12th Man,12-й человек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托马斯·古勒斯塔德,玛丽·布洛克胡斯,维加·霍尔,马丁·基弗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英语,挪威语,德语,萨米语年份:2017

《第十二个人》剧照

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2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3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4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5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6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3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4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5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6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7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8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9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20

《第十二个人》长篇影评

 1 ) 通往北方之路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走到了最绝境处 你内心的那个孤胆英雄才能站起来!

 2 ) (第十二个人),死里逃生,

这是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所以开头就坦言,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的十二人中只有男主一人逃脱,其他十一人全部被抓,由男主断断续续的讲述,得知此过程的艰难,很感人的故事情节,队友们为了能完成任务,所做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男主在逃亡过程中,几次在死之边缘逃脱的惊险场面,都很让人触动,真是九死一生。

影片把男主逃生时的过程,和身体己及心理的挣扎刻画的很到位,很不错的电影。

 3 ) 猫有九条命,他有九十条命。

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占领了挪威,希特勒在挪威建立了堡垒,并将飞机、军舰、潜艇驻扎在北部地区。

1943年3月24日,“红色马丁行动”启动,英国训练了12名挪威士兵,并把他们送到挪威执行一项破坏德国的机场和设施的任务,只有1个人活着回来了。

这个故事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第十二个人》就是根据此事改编。

电影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是12人的破坏小分队被德军袭击的片段,其中11人被捕,只有扬·巴斯路德侥幸逃脱。

整部电影都是讲述德军追杀扬、扬奋力逃跑的故事,他先后游过一个水温低于零度的海峡,坐船穿越峡湾,滑雪遭遇雪崩,乘雪橇翻过一座山,来到挪威和瑞典的交界处,最终被一只驯鹿送到瑞典。

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再加上挪威人民的帮助,成功从德军的追击下逃脱,并将秘密文件带回了英国。

片尾字幕显示:扬·巴斯路德继续训练新兵,直到挪威被解放。

扬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他说:那些让他活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1988年,扬去世,人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埋葬在曼德伦,和帮助过他的人在一起。

《第十二个人》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是这并非是扬一个人的故事。

如果没有挪威人民的帮助,他是无法成功逃到瑞典的。

而长达135分钟的片长也给了其它角色更多的戏份、更大的发挥空间。

比如地图只有一部分,一个非常精通地理的小女孩为扬指出了前往瑞典的道路。

再比如扬被子弹打断了脚趾,不能涉水,皮尔德斯就背着他到岸边。

还有马吕斯冒着判死刑的危险窝藏扬,并且和同伴用雪橇拉着扬帮助他翻过雪山。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吕斯收留扬之后,马吕斯的妹妹古娟就对他产生了好感,后面还提出要去雪山上找他。

而我们也能从片尾字幕得知古娟直到20年后才结婚。

这种处理手段非常高级。

诺兰曾经说过:“如果在战争片中加入爱情戏,会让人觉得很假。

”而《第十二个人》仅仅是暗示观众古娟对扬有好感,最后又说古娟20年后才结婚,其它的就交给观众自己去想象。

这是一个开放式桥段,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毕竟电影中古娟从没有亲口说她喜欢扬,也就不存在杜撰的嫌疑了。

电影没有明确交代古娟和扬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我们可以猜测这20年来,古娟一直在等待扬,也许他们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以上细节使得从扬到古娟、马吕斯等挪威人民的形象也变得清晰起来,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立体。

所以这绝对不是一部个人主义电影,电影里的大量角色都有着鲜明的形象,而他们正是扬成功逃脱的重要因素,是他们为扬提供了帮助。

这不是主角拯救世界、拯救人民的故事,而是人民拯救主角的故事,和那些刀枪不入、神功护体、救人民于水火的个人主义电影的确不太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扬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那些让我活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正如《七武士》的台词:打了胜仗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农民。

《第十二个人》值得争议的地方在于扬的逃离经历,比如游过海峡、遭遇雪崩、被驯鹿送出国境等桥段显得不够真实。

由于扬的经历过于离奇和夸张,因此有网友称这部电影为“抗德神剧”。

事实上,《第十二个人》和《敦刻尔克》类似,并非是讲述盟军和德军正面作战,而是关于“逃跑”。

《敦刻尔克》是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而《第十二个人》是扬从德军的驻扎港逃跑到瑞典。

扬要做的不是攻打德军,他只需要成功逃跑。

因此,“抗德神剧”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更为重要的是,电影并非凭空臆想,而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

近几年来,根据真事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比如《萨利机长》中,萨利机长在哈德逊河迫降客机,155人全数生还;《敦刻尔克》中,英国的计划是力争撤离3万人,结果成功撤离了33.5万人。

《血战钢锯岭》中,戴斯蒙德在战场上拯救了75名战友而安全生还。

倘若没有这样的历史背景,观众就会觉得太假,觉得萨利机长、英军、戴斯蒙德、扬是不是开了挂?

正因为这些电影都是根据真事改编,有历史事件做支撑,也就提高了可信度。

除此之外,根据真事改编不仅能让观众更加相信这部电影,同时还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

普通电影尽管励志、充满正能量,但你知道这都是编的,而根据真事改编的电影会让观众觉得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毕竟历史上真的有人这么勇敢、坚强,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就以《第十二个人》而言,电影传达了信念和坚持的可贵。

尽管这部电影是经过了艺术的加工,扬真正的经历或许不像电影中那么充满传奇色彩,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确在德军的追击下存活了几十天,并且安全逃到瑞典。

死亡来临之前,他的求生欲促使他的潜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从而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壮举。

人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和磨难(只要不是致命性的打击),假以时日都能恢复如初,甚至会变得更加优秀,因为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加强大。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相信:你远远比你想象中更加强大,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你不行”。

 4 ) 背后的第十二人

当我在回味这部精彩紧张的佳片时,一种国家荣耀的情绪慢慢充满了我的心肺。

当十一个挪威同伴在破坏德国战略设施失败被杀后,最后一位勇士克服万难,奇迹般的逃脱追杀。

不得不佩服这位战士的意志和勇气,但慢慢的,我发现了站在他身后的那群不顾危险营救的挪威人,到底谁是第十二人?

我想起了自己的国家。

想起了国家的精神,想起了很多。

你可以征服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自由,我们的言论,但你征服不了我们的意志和精神。

 5 ) 原来挪威人是这样的挪威人啊?

我一直对北欧四国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他们的电影也很少,也没有什么享誉国际的大导演和大明星。

但是这个影片让我对挪威这个国家和人有了一定了解。

无数次觉得男主应该死掉的时候,他都挺过来了,那种对生命的渴望。

还有就是挪威的民众表现出来的勇敢,坚韧,不放弃。

接力式的传递杨就像传递希望和奇迹一般。

这在德军铁蹄下挪威显的无比重要。

 6 ) 《第十二人》:二战最惊人的奇迹之一

在电影中寻找曾经迷失的自我、忘却的美好和更广阔的世界.....欢迎关注!

R君说的确这部电影像极了莱昂纳多的《荒野猎人》。

如果说莱昂纳多在那部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获奖影片中主要的对手是大自然的话,那么这一次,这部电影的主角杨.巴斯路德要面对的,可是整个挪威的盖世太保组织,一个相当强大的德国纳粹精英领袖,和同样冰天雪地严酷的生存环境......整整63天,生死存亡,最后能在重重封锁围剿下,从挪威逃到了瑞典,最后回到了英国.....

重点是,这整个奇迹般的事情的确是件真事,而电影中涉及的情节、桥段和人物也都是真实的........这更让人惊异于,人的潜能、意志及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实际上总能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这也算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是拍摄的风格的确写实,带有北欧电影明显的慢节奏,不过由于过程跌宕起伏,面对的对手又实在非常强大,所以还是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豆瓣的7.8分也说明,大多数中国影迷还是认可了本片的质量。

2战中挪威、瑞典和德国的恩怨情仇

挪威,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东面大部分国境和瑞典接壤(所以也是主人公首选的逃跑路线),东北面则是芬兰和俄国。

整个挪威的海岸线长达2.1万公里,因为正处北大西洋暖流的路线上,所以大多数挪威海港都是天然的优良的不冻港,非常适合作为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的基地(用来对付英国),也是俄罗斯军舰出摩尔曼斯克的必经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欧洲战略地位。

德国在2战中每年需要消耗大约1500万顿铁矿砂,其中1100万吨都来自瑞典,而这1100万吨铁矿砂,又都是在挪威的纳尔维克的港口装船,再送往德国,而这一路都在挪威的水域中发生.......此外,在那个时代,挪威的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是全世界唯一可以提供重水提炼的工厂,而重水则是研究原子弹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1940年德国进行了核分裂的实验之后,每年向这家挪威工厂订购的重水从300磅增加到1万磅。

(后来英国为了阻止纳粹拥有核武器,还组织了一只突击队特别去破坏重水工厂。

这一段历史1965年被拍成了电影《特拉马九壮士》(The Heroes of Telemark),由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主演(中国曾经引进,并且改名叫《雪地英雄》,其中柯克在船头用杆子拨开水雷的一段情节也算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桥段之一。

因为挪威的地位如此重要,起初希特勒希望让挪威保持中立,这样可以不影响大量的原料供应。

(事实上,2战中2个欧洲中立国,瑞典和瑞士,多多少少都偏向了德国,各自都能满足德国迫切的需求。

比如瑞典供给德国铁矿砂,瑞士则帮纳粹德国洗了不少钱。

如果占领这些国家,先不谈这2个国家军事也不弱,而且山地国家对装甲部队来说本来就不好打,即使打下来也要花很多军队占领; 此外,即使占领了,他们就也无法用中立地位帮德国做一些只有中立身份才可以做的事情。

所以,占领不比占领更有意义,当然希特勒不是傻瓜,不会非要去占领他们。

)但是挪威却不太一样,因为挪威的战略位置,所以英法也不断对挪威的中立施加压力。

1939年9月19日,英国内阁就通过了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的提案,在挪威领海中布雷,以切断纳粹德国从瑞典进口的铁矿砂运输线。

1940年2月5日,英法在巴黎的最高军事会议就拟定准备派遣一只远征军,在挪威登陆后,再占领瑞典的耶利瓦勒铁矿......一系列情报都让希特勒觉得,挪威成为他必须要拿下的一个战略要地,否则枕边埋伏着刺客一般让他寝食难安.......1940年2月16日发生的阿尔特马克号事件,改变了纳粹德国的立场。

英国的驱逐舰“哥萨克”号上的军队,在海军上校菲利普.维安的带领下,强行登上了在挪威水域的德国战舰“阿尔特马克”号,解救了被关押在船上的290名英国战俘,并打死了4名德国水兵。

而在整个突击过程中,旁边的2艘挪威战舰则完全只做壁上观。

事后,挪威政府也仅仅对英国做了抗议。

这一事件,让希特勒觉得挪威对英国的行为不仅是纵容,甚至带有鼓励的性质,有偏向英国的嫌疑,因此下了决心要解决挪威。

在准备了一个多月后,纳粹德国于1940年的4月9日,发起了“威瑟堡演习”行动,同时对丹麦和挪威发起了攻击。

而这期间,英国舰队因为被德国迷惑而觉得德国要入侵英国,徒劳无功的在北大西洋扑了个空......不同于丹麦几乎没有抵抗,4个小时就俯首称臣,挪威却表示要抗争到底,而且抵抗的相当顽强。

一度德军还不得不退出占领的纳尔维克港。

但是挪威自己的纳粹党吉斯林自己的“第5纵队”还是起到了作用,1940年5月,德军再次展开大规模攻势,而到了6月因为法国自己已经危在旦夕,英国也应接不暇,因此英法联军于6月7日把自己的军队全都撤出了挪威。

孤军奋战的挪威一共在开战前只有6个缺编的步兵师,当然挡不住德国21集团军(下辖7个整师)和大量海空军支持的德国军队。

终于于6月10日,德军成功占领挪威全境。

挪威政府和国王流亡到英国。

挪威纳粹党吉斯林成立了傀儡政府,挪威正式陷落。

挪威战役大概是军事历史上第一次海、陆、空3栖作战的战争。

德国在这场战争中一共伤亡了5700人,英法和挪威一共伤亡了5000人(可见抵抗相当的猛烈)。

但是德国海军付出了10艘驱逐舰,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4艘潜艇的巨大代价。

对应则是英国沉没了1艘航空母舰(“光荣”号),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法国损失了1艘驱逐舰。

但是,挪威战役彻底改变了北欧的格局,瑞典彻底倒向纳粹德国,德国保障了自己的铁矿砂供应和重水供应,控制了波罗的海进入北大西洋的入海口,同时拥有了诸多对英国的海军战略据点。

勇敢的挪威人却从来没有真正投降过。

他们在英国组成了自己的抵抗组织和军队,积极参加了大西洋海战和不列颠空战,牵制了相当多的德国军队。

1945年5月德国正式投降时,不到400万人口的挪威,有40万德国军队在这里最终投降,可想如果这40万德军如果投入苏德战场和西部战线,又会对盟军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本片所叙述的挪威军队和人民对德国的抵抗,正是反映了当时挪威的情况。

希望,才是真正普世价值观

很多人都觉得,胜利才是英雄的前提。

但是,这完全不是普世价值观。

就像诺兰在《敦克尔克》中表现的那样,在绝境中,“好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 因为,这些看似失败的生存,带来的是希望。

而希望才是真正最珍贵的东西。

杨.巴斯路德的整个挪威突击队所执行的“红色马丁”计划,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他们本来需要对挪威的战略目标做破坏,但是因为原定在挪威的联系人已经失踪,他们的船只还没有来得及真正靠岸部署,就被告发并被德国人发现。

一场海上激战后,11个人都被活捉,只有杨勉强逃脱.......有人说,杨是为了把机密文件带回英国。

其实哪有什么机密文件,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逃亡行动。

脚趾被打掉的杨,一心只想逃到中立国瑞典,然后再回英国。

而当地的纳粹盖世太保头目,武装党卫军少校库尔特(Kurt),是个相当厉害也尽责的角色,一心要把这漏网的第12位挪威反抗军抓住。

而所有碰上杨的挪威人,都努力在帮助他逃避盖世太保的追杀,保护他的生命,并且想尽了办法要把他送到瑞典。

这就是一场冰天雪地之下的猎杀游戏。

杨自己强烈的使命感和生存意愿,给了他无穷的勇气,完成了很多几乎不可能的历程。

他一个人在冰冻的海洋中游过了海峡,几乎在雪崩中死掉,自己亲手切掉了自己的坏疽脚趾(这还真有“关羽刮骨疗伤”的风格),在雪山中不能动弹的饿了10天,最后还依靠驯鹿奇迹般的回头在枪林弹雨中冲过了边界......真的让人感叹,人的潜能实在是无穷的。

电影中特别描绘了库尔特少校亲自在冰海中尝试一个人可以在这么冰冷的海水中坚持多久的实验。

不仅说明这个对手可怕的认真,更说明了杨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历程。

而所有冒死帮助杨的那些挪威人,甚至包括杨那些被最终酷刑折磨致死的战友,坚持不说杨的可能去处,他们拼命都要把杨救出去,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这样成功的从盖世太保手上救出这样一位挪威军人,这就是一场奇迹。

而挪威人民,需要这样的奇迹,来鼓舞所有人的勇气和抗争的精神。

电影中最精彩的一段是最后杨混在一群驯鹿中冲过挪威瑞典边境。

意外的雪橇失去控制,驯鹿在关键时刻又回到身边,杨自己依靠自己突出重围,一波三折的过程绝对让人过目难忘。

最后,杨对训练的新兵说的一句话也相当令人感慨:“听好了,不要害怕,我们必须阻止这种疯狂。

让R君也想到了《星战外传:侠盗一号》中,当莱娅公主收到了侠盗一号最后拼死找到的死星设计图时,军士们问到:“公主,这是什么?” 莱娅说:“ 希望!

”信念和希望,才是一切未来的根本。

多大的艰难和委屈都认了,为什么要放弃希望,放弃自己过去那么多年最好的岁月和一切的付出?

否定希望和信念,也就是否定了自己。

这也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精神,也许这才是真正值得看这部电影的核心原因。

R君,2018年6月10日,于上海·END·

 7 ) 比小李子被熊咬更带劲儿

刚开始吸引我的是画面,北欧的冷峻,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地貌。

画面精致。

影片是倒叙手法,男主刚开始就被虐,一路逃亡。

德统区的挪威人都很团结,处处帮男主。

盖世太保的头头貌似是个爱尔兰小生。

几年不见,老了很多。

德语不知道是不是配音,很轴,就像抓住男主。

男主逃亡的艰险,比莱昂纳多做作的被熊虐要更加真实和无奈。

影片最后,男主已经饿的脱像了,但还是奋力一搏,越过边境。

"当老天让你活下来,你就不能自寻短见。

"战争很残酷,尤其是人渣掌权时,总会犯下滔天罪恶。

希望世界和平吧。

 8 ) 各种条件缺一不可

影片里主角开始的任务是要破坏敌方的一个战略据点,但是随着事态的变化,他的任务变成了顽强地生存下去,并能成功逃脱敌人的控制。

而一个人再生猛,也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当他的任务变为一个神话,并形成众人共同的理想时,任务本身的精神力量得到升华。

杨的成功有三个因素,个人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还有爱国挪威人的冒死帮助,最后是难以想象的运气。

如果只靠杨一个人,他活不过两天。

杨能九死一生到达了瑞典,坚强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帮助、那么一点点恰巧出现的运气,缺一不可。

 9 ) 值得观赏

挪威电影看得不多,记得我看的上一本是《猎头游戏》,感觉非常一般。

但这本《第十二个人》,一改猎头游戏中浮夸风格,精彩得出乎意料。

二战背景,开局就是挪威抵抗军“红色马丁”行动失败,12人小队瞬间减员到1人。

冷峻的北欧冬天,残酷的纳粹追捕,双重冷酷,受伤的男主无数次命悬一线,看他如何逃出生天。

开场字幕就告诉我们是真实事件,男主幸存,所以结局毫无悬疑,但观看中依然惊心动魄,气氛调度极佳,人物性格坚韧到极致。

小木屋中多重梦境嵌套后接着徒手自切脚趾,恐怖气氛达到巅峰,有那么一刹那,真替男主着急,于其受尽折磨还不如死个痛快。

而反过来对纳粹少校也着墨颇深,他为精确掌握人在零度以下的海水中能坚持多久,不惜跳入冰海中亲身试验,用尽手段追捕这唯一幸存者,他字典里绝没有侥幸一说,真不愧是曾获金质勋章的纳粹精英。

除了一正一反堪称对手,互相映衬,还有几个配角也相当出色。

古娟居然在二十年后才结婚,电影中她对男主那一丝情愫处理得如此低调含蓄,叹为观止。

电影时长135分钟,并不觉得冗长,四星半,推荐。

另,某些镜头极度不适,请做好心理准备。

 10 ) 《第十二个人》自评

《第十二个人》自评如果看過SOE、OSS或SAS的逃生紀錄資料就不會對楊的逃亡艱辛感到扯淡或不解,更別提東歐森林兄弟某人在森林藏匿三十年。

重水破壞組和楊一樣也經歷了斷糧以及拖著病體求生的相似戰鬥歷程。

挪威人證明了自己也是勇士之後,不僅在總體戰上,也在SOE行動史上譜下屬於自己的一篇。

《第十二个人》短评

驯鹿好感人

6分钟前
  • 何詩詩
  • 还行

2022-11-09/策驰 逃亡4/真实故事二战期间,12名挪威破坏小分队潜入了德国在挪威境内的驻扎港,实施代号为“红色马丁”的破坏计划,11人被捕,第12人得以逃脱,并将秘密文件带回英国。游過冰海,穿越雪地,險遇雪崩,路遇德軍,機槍掃射,自切腳趾,遺棄荒野,馴鹿越境。

9分钟前
  • 紫衣雨露
  • 推荐

开头逃亡和结尾驯鹿还比较紧张,中间有个割脚趾看的肉疼,其余比较平淡,没有我预期的好,如果好莱坞类似电影会更刺激点,如荒野生存,丛林

10分钟前
  • hifi
  • 较差

如果小李子在《荒野猎人》的表演可以拿奥斯卡,那么本片的男主也可以。

11分钟前
  • L.John
  • 还行

亮点很多

16分钟前
  • 支离疏
  • 还行

很沉闷,太长,无聊

17分钟前
  • 何欧点益
  • 很差

太压抑,太拖,意义在哪?不推荐。

20分钟前
  • xc
  • 较差

十二名在英国接受训练的挪威人回到被占领的祖国执行破坏任务,在任务的第一步就因行踪暴露被德军拦截,除主角扬·巴斯路德外的队员被俘后遭处决。扬·巴斯路德侥幸逃脱后,历尽艰辛,经由瑞典逃回了英国。虽然豆瓣的简介上写了,主角带着机密文件逃回英国,但看过电影就知道,主角在挪威逃跑时身上并没有带什么文件,主角小队的文件,包括所有队员的证件,一开始就被德军捞起来了。片头主角怀中印有“绝密”的文件是事后的行动报告。也就是说,主角并没有背负着“将机密文件带回英国”的任务。巴斯路德是单纯的逃生。纳粹德国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去追一个毫无价值的人,说不过去。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军队对毫无价值的人或者事件,抓住不放,难怪会失败。

25分钟前
  • 丰乳木瓜
  • 较差

挪威主旋律电影,好像也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挪威电影?不记得了,故事情节紧张紧凑,处处扬溢着爱国主义辉光,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德国纳粹的残忍暴虐。当然,有些桥段不免将敌人描述得太愚蠢,让英雄的形象更高大,总的来说,本片可圈可点,在爱国主义情怀、人性的刻划、抵抗者的智慧、不折不饶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镜头非常之精细,且非常之自然,值得国产主旋律电影借鉴。

28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三星给风景 剩下的一切扣一星

31分钟前
  • 蒲苇韧如丝
  • 很差

thats impossible!!(比起来小李子屁都不是)

35分钟前
  • 半路
  • 推荐

180707于mailly le camp.本来“只是”SOE若干失败行动中无甚特别的又一次全军覆没而已,但是感谢影视,把原本会在千万个同类型故事中埋没的这一个又单独还原了。挪威冬季景色甚好,希望可以重走一遍Jan当年逃亡的路线。以及,想到了max manus,SOE的活真心不是人干的

36分钟前
  • 你的于勒叔叔
  • 还行

人家也没有拼命的喊口号啊,但是看到最后,一种莫名的民族情绪油然而生,让你感动

41分钟前
  • 井口之蛙
  • 推荐

好惨哦

43分钟前
  • 潘西
  • 还行

瑟瑟发抖.

47分钟前
  • Akwan
  • 还行

7.5/10 分。初看,蓝光。张弛有度。主角好像汤姆·希德勒斯顿。。。特别是他刮了胡子后。。。

48分钟前
  • Lonely
  • 推荐

还不错的一部片儿

52分钟前
  • 且行且歌
  • 推荐

挪威版的抗日神剧,雪崩后的那双血红眼睛和越过边境线的那双凹陷却依然清澈凝望天空与自由的蓝眼睛,太震撼了!唯一不能理解的是,古娟一家在纳粹的疯狂枪口下如何能存活下来?纳粹毕竟不是日寇吗?

55分钟前
  • 黄桔林
  • 力荐

和《极地重生》一样都是艰难卓绝的逃生之路,但不同的是《极》是从敌国逃回祖国,而本片是从被占领的祖国逃离。对于主角而言,虽然任务早早失败,但他活着就是一种胜利,因为这代表了对入侵者的无情嘲笑,和民众们永不屈服的决心。北欧电影通常带着一种冷峻的气质,主角的逃亡之路遭遇冬泳、雪崩、露宿、翻车种种戏剧性事件,但人物和叙事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克制,简直要冷出屏幕之外。

60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每个民族都为二战胜利进行艰苦的奋斗,做出巨大的牺牲。看了自己的英雄,再看看别人的英雄,让我们能更全面的去感受那场战争。

1小时前
  • 腹有诗书肚子大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