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评论说不理解编剧让诺顿反水,说人设崩了、没有铺垫,我完全不同意。
这根本就不是nick给不给他respect的问题,也不是他贪不贪的问题,这是老一辈和新一代终有一决的alpha之争,年轻一代必须“弑父”才能真正成为新的头狼,诺顿的角色从一出场就是奔着主导这场犯罪去的,他觉得自己比“老头子们”厉害,甚至对于他们认识不到这一点而非常不耐烦。
诺顿的角色从来不是因为害怕拿不到自己的cut而反水,而是必须要让整件事在自己的掌控中,因为这本来就是他攒的局,怎么可能最后听别人安排,但可惜这一次还没到他的时候,还是太嫩。
而这新老之间的alpha之争就是贯穿全剧的戏剧张力,这从诺顿第一次出场不跟马龙白兰度打招呼直接就跟nick show off自己高超的演技就开始了,对应的nick入伙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自己必须是老大,一切细节必须听他的。
后来的每个move诺顿就没有一次是老老实实乖乖听话,他的反水是戏剧的必然,导演和编剧没有任何问题。
偷窃老手尼克(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顺利完成了委托人的任务返回住所,但是在交接时委托人麦斯(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饰)给他带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坏消息是买主死掉了,尼克无法出货;好消息则是有一单四百万的大生意在等着他——需要尼可从海关大楼的地下室偷出国王的加冕权杖。
预备和女友结婚的尼可不想再涉足偷窃,但是麦斯的合作者——乔装弱智打入海关内部的青年杰克(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对这单生意锲而不舍,杰克终于打动尼可,与之结成了偷窃权杖的二人组合。
杰克凭借出色的急智完成了准备工作,尼可对这位锋芒毕露的年青人要求严格,但又不乏暗暗的赞许。
行动当夜,两人潜入海关,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表……©豆瓣
本来我对这个电影没多大兴趣,但是号称三大方法派演技高手的合作,Edward Norton、Robert De Niro、Marlon Brando,不看不浪费了么?
于是在本年度的最后一个周末,不要亏待自己,好好看一场戏。
故事几乎是一个老掉牙的犯罪故事,一个准备金盆洗手的国际大盗,一个初出茅庐的野心勃勃的新手,加上一个老谋深算的老板,合作去偷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看到这个简介我已经想睡觉了其实。
错过了开头30分钟,其实没什么关系吧,反正故事就那么平平淡淡地发展下去,看他们怎么一步步地进行偷盗的计划,神经兮兮的密码破解者,紧张兮兮的交易者,只是必须的小插曲。
只有到最后的十几分钟,才算真正有一点波澜,Edward Norton突然发飙,最后的结果似乎变得难以预料起来,但其实也不会出什么意外,反正对于好莱坞的犯罪类型片来说,永远都不会有警察什么事(除非主角里面其中一个就是警察),问题只是老姜辣还是新手劲而已。
所以,只说演员吧。
所谓的方法派演技是什么?
我不知道,所以,只是东拉西扯。
Edward Norton,颇辣的嫩姜,他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最早看见是在《一级恐惧》(Prime Fear)中,演一个杀人嫌犯,以精神分裂为由免除刑责。
跟Score里一样,他的角色也是分裂的,一时是一个乖乖孩子,一时是一个狂暴的危险人物。
Prime Fear里,Norton(和他的角色)可以说把所有人都玩得团团转,到结尾才把包袱抖出来,让你瞠目结舌之余,终于明白为什么片名要叫做“一级恐惧。
看到Score里Norton的角色装成一个残障清洁工时,我心里想,又来这一套啊……虽然也很出色,但是在这方面其实并不让我觉得有什么突破。
最爽的只是看他到最后突然发飙,然后一路狂奔。
Cool。
Edward Norton另一部很著名的片子是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人人都说很喜欢,但我觉得神经兮兮的,我已经忘记那个俱乐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精神分裂的产物了。
另外我总还记得他演过一个律师,后来查了一下,原来是《性书大亨》(People vs Larry Flynt)里,他演为Larry Flynt辩护的律师,当时还在使劲想那个律师怎么那么面熟。
这部片子的法庭戏也值得一看。
最近看说Edward Norton演了一部中美合拍的电影《面纱》,已经上演了,好像想去看一下,因为,我没看过Edward Norton演爱情片。
Robert De Niro,嗯,老手就是老手,就像片里面那个角色那样,不露声色,但他掌控一切。
比较深印象的一场戏,是他悬在地下密室的顶上等Edward的角色关掉监控器,他戴着头套,只露出一双眼睛,一点点疑虑不安,加上粗重的呼吸声,整部戏的悬念在这里才露出一点端倪。
这就叫方法派?
不知道。
看过他电影不多,因为这老哥好像经常演犯罪片。
而我看过他两部电影,都不是犯罪片,Sleepers,这部有一点犯罪情节,但不是犯罪类型片,而Robert演的也不是他惯常的那种角色,他在里面演一个好人神父。
还有就是Awakening,演的是一个昏睡病人短暂的苏醒生活,非常出色和感人的一部电影。
Marlon Brando,老老姜了,Robert De Niro知道他跟某人另有协议,去找他讲数的时候,他让我想起躲在地下室的胖胖的鼹鼠。
Marlon Brando年轻的时候也应该算是绝色,可惜余生也晚,暂时没有机会看到那些Brando青春叛逆的片子,其他好莱坞叛逆少年,如James Dean早早逝去,我看到的Brando慢慢地老去,变得神秘而世故,是“巴黎最后的探戈”里面那一场莫名其妙的爱欲中那个面目模糊的中年男人,是“现代启示录”里面那个藏在神秘河流源头的神秘的光头科兹上校,都是看不懂的电影里面看不懂的人。
用到的科技:钻机、细孔侦查镜、gps设备、光纤摄像头、深水炸弹。
可看出这不是一部高科技偷盗电影,现在我看的几乎所有对抗摄像头的方法,要不就是气球,有点科技的就是首先录一段录像,之后将摄像头关闭,用之前的录像放出来,而这部电影选择的更水,直接花屏,肯定会暴露的,居然老手尼克还信誓旦旦的说不做冒险的事,偷盗必须百分百,玩不得疏忽,不在家门口防火,但是自己的原则在最后全部都没遵守。
一般电影都会加入主流社会观,哪怕是偷盗电影也一样,虽然偷本身就是错的,但是这就讲究你偷什么人。
但是这一部所偷得对象似乎也没什么过错,于是就将主流社会观放在两个小偷身上,背叛者最终将一无所获。
尼克和杰克逃跑时的两条线路,两组镜头的交错,显示出两者都具有非常冷静的逃脱技能。
为什么给了五星,因为德尼罗,因为白兰度,因为诺顿,更因为整篇的Jazz...看到此三星在剧中联袂演出,应该说没什么过多的要求了.三人属于不同时代,老中青三世同堂,火花依旧耀眼,就如德尼罗用火枪烧开保险柜一样热烈.确实很不错的片子,总是反对所谓商业片,但是又不得不找些来看看.德尼罗老了,白兰度也老了,德尼罗的老让我想到了帕西诺在<利欲两心>中的颓态,这是岁月的痕迹,但是又别有一番风味,而白兰度的老让我感叹时光蹉跎,一代影星即将陨落.但是他们俩个仍然是影片的闪光处,演技之纯熟已经不用过多语言来诠释了.至于诺顿,公认的实力年轻一代,其实已经不年轻,但是好象只有到了这个岁数才能得到认可,也确实比较遗憾.影片很简单,剧情很紧凑,表演也很到位.对于我来说,德尼罗的经历和帕西诺在<情枭的黎明>中的角色差不多,都曾经叱咤风云,都廉颇老矣,都想上岸,都是因为一个女人,只不过最后结局不同,这也是一种模式吧.最后影片的偷盗场面安排的很精彩,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对于伏笔的掌握,和剧情突然的转折,人物角色突然的变化,能给观众带来坐过山车一般的惊奇,其实也许导演也想告诉人们,无论做哪一行,都要守规矩,聪明反被聪明误,放哪里都合适.还要提到里面大量的jazz,真的很符合几位主人公的年龄感,让人更多了几分感慨和惆怅,把握很到位.结局上岸必然是好事,也符合了商业片的结局特色,对于这样的片子不能多看,但要看,要精看,看演技也好,看剪辑也好,看视觉也好,总之期待新近导演的突破,能创造出新的处理手法来.三大巨星在一起,不看的话确实有些对不住了...bbblues 07.8.13 凌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当我们观看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尤其是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影视作品的时候,经常会陷入到一种价值观的矛盾当中去。
这种矛盾体现在正常生活中的价值观与影视作品中的价值观直接冲突。
而且,这种冲突是不可避免,同时也是难以消弭的。
作为影视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自然会给这部作品树立一种价值观导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这种价值观设计人物以及情节。
最终,当一部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跟随创作者的步伐去理解片中主人公所处的环境,然后将自己彻底的代入进去。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大概率会觉得片中主人公的行为是没问题的。
然而当自己抽身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影片中的价值观与现实当中的价值观是有偏差的。
因此,矛盾就产生了。
这种矛盾,在很多犯罪题材类电影中展现的尤为突出,其中就有一种类型的电影,神偷类电影,这种电影本身就存在一种价值观的犹豫。
很早之前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大概率看到的是神偷最终的结局并不是很好,邪恶战胜不了正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价值观越来越受到怀疑。
而人们怀疑的依据便是看烦了,看厌了。
所以,当一部电影以正义作为结局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厌烦,相反,当犯罪势力最终大获全胜后,即使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与正常生活中的规则相违背,观众们仍旧愿意给予他掌声。
因为这是特立独行的,这是与之前不一样的体验。
然而这种体验一定正确吗?
我们通过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来谈一谈看法。
本片名叫《大买卖》,说的是一个大盗进行盗窃的故事。
本片的几个主演非常厉害,罗伯特德罗尼,爱德华诺顿,马龙白兰度(虽然没被很多人认出来),这三位主演凑在一起就能形成摧枯拉朽之势。
因此,本片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这部主要说了一个大盗与另一个小贼之间配合好,最终偷窃了一个无价之宝。
整部电影说的就是整个紧张的偷窃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这部电影本身的重点在于带着大家体验一种惊心动魄的过程。
看完后,你会觉得导演的目的达到了。
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个疑问,当我们同情片中的盗贼的时候,我们究竟秉持着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呢?
显然,讨论这个问题是很尴尬的,因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简单,但是结果却很矛盾。
对于这样的一部盗窃为主题的电影,导演自然想要让大家站在主角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然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价值观转移。
本来盗窃这种事情是不对的,我们看到两个小偷去盗窃的时候就能清楚意识到这种事情的错误性,然而当我们看到更多的小偷之间产生对比之后,我们的注意力往往会从盗窃本身转移到盗窃者之间的性格对比或者是行为对比上。
几个贼偷东西,马上就会被观众认为是错误的,犯罪的。
然而这几个贼之间进行价值观的对比,一个贼能做到公平正义,而另一个贼却违背公平正义,且想要置其中一个人于死地。
这样以来,大家的注意力马上就会产生偏移,此时的重点已经不在盗窃这件事情上了,而是转移到了两个贼之间的价值观讨论上去了。
这样就很容易的出来结论,哪一个贼不对,哪一个贼对等等。
如果跟着这个思路走,我们就很容易进入到导演的框架内,而进入到导演的框架内,就意味着我们现实中的价值观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了。
最终,我们看完了一部电影之后,就会很困惑。
为什么片中的人物在偷窃,而我却期待这个小偷能成功。
这个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就混乱了。
这也是影视作品中一直强调的问题的根本。
我们究竟应该让影视作品多样化,还是要在立意以及主题上严格把控。
很多人吐槽广电总局的时候,总是会强调禁止一些电影上映的坏处,然而大家这个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内容,任何形式的具有大众传播效用的影视作品都是具有引导意义的。
抛开这个引导意义来谈论这些影视作品的多样性实际上是不客观的。
为什么近年来刑侦题材会很少被触及了,因为片中所透露出来的犯罪手段给予了潜在的犯罪者指导意义。
而这最终会加重警察办案的难度。
再比如说综艺或者有争议内容的影视作品,为什么会有争议,因为作品中的价值观与我们现实中的价值观有了冲突。
一部分为模仿影视作品中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去做了,有了后果了,因此,争议才会产生。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去,犯罪电影,神偷电影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很矛盾,其本质原因就在于片中的价值观模糊,神偷偷走的不仅仅是宝物,顺带着还有我们的正义。
……你好,再见
天,如果不是看评论,都不知道那个老头原来是马龙.白兰度看过欲望号街车,看过教父,却硬是没有认出来,太惊讶自己怎么对马龙的脸这么的不认啊.说实话,就是冲着De Niro的名气来看这个片,虽然对其不是那么的长草.片子的节奏很慢,也很平以为后面有会出现起伏高潮,就一直忍住看下来.结果,几乎放完,丝毫没有感觉.唯一小小挑动了一下是最后的结尾的一个小悬念吧.从爱德华诺顿操纵摄像时候,他让De Niro等待,开始奇怪,怎么,难道他要整他?接着,似乎又一切正常,得手.紧接着出现了内部的争斗,爱德华诺顿出现,用枪指着De NIro让他交出宝杖,并且很不厚道的让他几乎被摄像头抓拍到紧接着,两个人的大逃亡.看到这里,心里有些憋屈,太不厚道了,盗亦有道吧,竟然如此的不厚道.正感慨着,结果扬扬自得的爱德华打了一个电话,De Niro,很平静的说,你以为你得到了什么?挂了电话.呵呵,心里一闪,果然,原来老道的De Niro早已调包了.终于在长长的影片最后给了我一个小悬念,小憋屈,和小发泄.三大影星,有100%的理由可以把这个片子拍的更好.所以,评分不高,唯一的就是过过瘾看看巨星的表演吧.ps 爱德华诺顿,扮演智障,倒是挺象模像样的呢,呵呵.
在电影界,经典的定义就是影片的魅力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减。
如果不是偶然看到,我一点都看不出这是一部拍摄于十年前的电影,关于《The scorre》(中文名《鬼计神偷》)的神偷题材,以前也曾有过,国内的有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联袂主演的《纵横四海》,国外的有著名的《偷天换日》,此外,其他一些动作电影中也会有类似的“神偷”情节,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
除了影片精彩刺激、扣人心弦的剧情,片中三大男主角:罗伯特.德尼罗、爱德华.诺顿、马龙.白兰度老中青三代男影星的精彩演绎也是一大看点,生在80年代末的我几乎没看过他们的太多作品,但从影片他们的演技来看,足见多年的深厚功底。
还有片中德尼罗那间爵士酒吧,也让我怦然心动,因为我曾经不止一次想在年纪大的时候开一间自己的爵士酒吧,想想真实惬意啊。
影片的剧情其实很简单,也很俗套,都是各具专能的高手为了某个大生意做“最后一单”,德尼罗饰演的尼克是一位技艺高超、名满江湖的国际大盗,不过他准备金盆洗手,和女友安安稳稳的经营自己的爵士酒吧,但他的老朋友,也是他的销赃人马克思却提到一个数额惊人的大生意,并以利益要挟他参与行动,无奈,尼克只得再度出山,但糟糕的是,他此次行动打破了他多年来一直遵循的两条规矩:一是单独行动、二是不在附近动手。
这时候,男三号登场了,诺顿饰演的泰勒是马克思安排给尼克的助手,也是个野心勃勃、胆识过人的新人,在巨大的诱惑下,这二人怀着不愉快的第一印象和对对方极大的不信任开始了行动,整个行窃过程都在计划之中,一切都很顺利,直到尼克得手,而这时,连观众都没想到的,泰勒抢夺了尼克的胜利果实,理由是尼克一开始不尊重他,先不管泰勒是真正的介意这个,还是只把这个作为掩饰自己野心的借口,这时的我真的很同情尼克,一把年纪了冒着生命危险作案,还被这个狡猾的年轻人涮了一把,可我预感事情不会这么简单,那是在我看到尼克从地下管道出来后,淡定的表情中看出来的,结果真的如我猜想一般,尼克还是对泰勒留了一手,正应了一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
简单的故事,却被老中青三代影星演绎的细腻深刻,尼克与马克思,尼克与泰勒,虽说是朋友,就算是搭档,面对金钱的诱惑,面对生与死的赌注,信任成了对他们最大的考验,看似最平淡的一句对话,一个眼神,背后却藏着杀机,偷的是钱,赌的是命!
讲的是情,拔的是刀!
不管怎么说,到底是老戏骨,虽不是很出彩,却也算是一部经典、纯正的神偷电影了!
超强的卡司阵容换来的是简单的脑残剧情俗套的偷盗影片,基本,没有什么很高超,很创意性的伎俩唯一,结尾,狗咬狗的时候,还以为有了些许亮点可惜,仍然草草收场,实在烂当然,如果冲着演员,当商业娱乐片,看看,还是可以的只要,当心,不要睡着了
说起来有点惭愧,和很多人不一样,我认识Edward Norton是从《红龙》开始的。
那时候听说《沉默的羔羊》很厉害,所以就一口气把当时的那三部曲给看完了。
因为Antony太老辣的缘故,所以当时其实没太在意Edward Norton的表现。
那个杀手也是个没见过的人物,后来才知道他是那位著名的《英国病人》。
有好多人是如何地痴恋Edward,因为《搏击俱乐部》,因为《野兽良民》。
如此的爆发力,台词功力,"American History X"里在超市门前演讲的那段和"Scent of A Woman"一样成为我终身难忘的演讲桥段。
虽然听说Edward和Al都很擅长演讲,不过我也只看过这两段,如此经典。
所以也许还要看Edward在《性书大亨》里的那段,真是越来越喜欢。
《大买卖》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不过那三位男主角实在是太惹眼了,不看也对不起他们了。
片子似乎还挺新的,不过剧情却很老套,2个高手计划着要偷一个什么东西,然后得手了。
这里的Ed表现完全不如《搏击俱乐部》和《野兽良民》里的出色,也许也是受了剧情的限制,完全发挥不出什么东西,只能说那个白痴倒是演的挺像的。
De Niro总感觉没Al那么有腔调,虽然总有人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Marlon也只是个受透了江湖风云的小老大,和《宝贝计划》里的那个谁谁倒是挺像的。
无论如何,那可是三巨头演的片子,不看对不起他们啊,呵呵OK.ByeBye...http://apoollo.blogspot.com/2007/04/score.html
norton煊演技 就靠演小结巴了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罗伯特·德尼罗+马龙·白兰度+爱德华·诺顿,主演阵容简直超豪华。但电影质量对不起这些演员。一个故弄玄虚,冗长乏味的偷盗团伙故事。神秘兮兮的所谓黑客破解现在看来简直让人笑掉大牙。爱德华诺顿扮智障有点意思,看在马龙白兰度份上加一星
2013.11.15 20:21 诺顿演痴呆儿太像了
没什么惊喜,不过看起来也不差,中规中矩,最后部分拍出了水准,但是整体太模式化,少了点意思...
Edward Norton的多面演技让人联想到Kevin Spacey,但是这个剧本。。。有点烂
中规中矩的三代巨星同台搭戏,前半程铺垫张弛有度看的津津有味,后半程心悬一线两手捏汗。 其实看到爱德华诺顿这个憨傻邪魅集于一身的角色就已经想到最后必有一场反水。而德尼罗也不是吃素的,前面穿插的爱情戏已经剧透了最后姜还是老的辣,毕竟期待安定和家庭的人结局都不会太差。 如果说这部影片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选角太过于形象化,毕竟角色都是这条戏路上有强烈辨识度的人物,故事的走向基本都能猜个大概。虽然选几个新人故事性或能更强一些,但这样老中青三代飙戏毕竟也不多见。 看到老教父暮年白发已不见一丝威严还是略有伤感,毕竟连曾经的当红小生诺顿也年过百半。
我来掰指头数一数卡司,打酱油的白兰度,德尼罗老头和诺顿。但是除此之外影片毫无亮点,极其平庸(导演你别走。。【每部片都感觉诺顿精分小王子的演技是最大亮点(什么演员自带技能啊
7.0/10 分。重看,蓝光。开始以为没看过,后来才发现以前看过的。。。前面节奏比较缓慢,人物交代比较详细,高潮全在最后面。。。
不不不是吧,那个胖子是马龙白兰度????
诺顿最后被骗了不开心(好吧是他想独吞在先)片子前面一半有些拖了,后来他们去偷内棍子的时候把我紧张的一逼,就为那半个小时的刺激给这个片子再加一星。最后还是想感慨,诺顿演的真他妈好!装个智障装的真XX像!
无聊的剧情 强大的阵容
演员阵容真强大,情节内容太平庸,除了诺顿的弱智很精彩,其他的没什么亮点。这片在豆瓣居然达到近7分的高分,要是国产片,早被骂出个翔了,要不要这么崇洋媚外。
真无聊。
演员不俗,但是故事波澜不惊,比较平淡。
白瞎了演员 节奏把控太差
好闪耀的卡司!保险柜什么的好像让我找到了“盗贼联盟”的出处,看演职表才知道马龙白兰度演的是谁…我娘一直说诺顿好块头,演障智真可惜,女人多少岁都是一样一样的
三星半。情节从头到尾说的就是一场偷盗,两小时的时间,头半小时是同伙的磨合妥协,中间一小时是规划筹谋,最后半小时就是正式偷盗,结尾有点小反转,然后Over。情节上也没太多可说的地方,感觉看点全在三枚男演员身上了,阵容真华丽啊……
最好的演员,最烂的导演。
看萌叔演了回智障。。
因为这三个男人 所以给个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