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宵禁》里舅侄的关系,这就又把电影找出来看了。
短片里很多设定和场面还是照旧,依旧是自杀途中接电话,被人需要于是站起来用纱布包扎后伤口接侄女。
从短片拉长到一个半种自然有些松散,里奇自杀的缘由也给出解释,对自己一败涂地挽救不回的人生的难以承受以及想念死去的女友。
里奇的姐姐,索菲亚的妈妈在17岁就生下她,因为自己的遭遇所以对女儿苛刻,尽量减少女儿和陌生人接触,家庭环境和母亲教育下,聪明的侄女索菲亚优秀到没朋友,也很遵守规则和定理,一开始的不信任排斥里奇到亲近,亲情是植入骨血里的。
依旧是打保龄球,找小人书。
找小人书的里奇旧居混乱不堪,索菲亚虽然性格自立,但就像她等里奇打电话会给自己买瓶饮料她毕竟还是孩子,里奇就成了她妈妈除了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所以她也开始尝试了解里奇,并关心起他的健康,减少抽烟以及勇敢闯进陌生的地方替他买应急药物 。
里奇给了索菲亚存在感,索菲亚说起前父开伤人的玩笑,里奇果断带着索菲亚到她前夫工作的地方把那货揍趴下。
很喜欢那句“我不知道我有什么想活下去的理由,但是如果你再对她们母女两说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会活着,让你生不如死”。
索菲亚戴上帽子很有个性,演技真棒。
也喜欢在里奇和酒吧老板碰面,索菲亚自然的坐下吃东西,她很珍贵惹人怜惜,所以黑社会小弟给她夹排骨和菜。
虽然多了前面里奇卷进的酒吧纠纷和姐姐的官司,舅侄关系不再是唯一,但主题还是亲情和治愈亲情可以让一个人勇敢,就算活得再失败,只要有担当,像里奇一样,当他说完这句话站起配乐响起我分明看见他在发光。
所以里奇是姐姐找不到人照顾女儿时还是拜托的人,所以当他们从各自的麻烦抽身,他们回忆起往事,亲情还在那个地方。
所以里奇回家洗洗准备自杀,听到电话即使拔掉电话线还是放不下牵挂,这次主动聆听电话那头的声音,他被需要着,于是他不用死了。
一个人对自己对世界绝望,可记忆里还是有些东西长存的,这些东西也能成为活下去的理由。
世界Loser何其多,可Loser又是由谁来定义。
有钱人,有权势的人吗。
像Ricki这样的,有毒瘾,工作就是晚上到酒吧轮班;洗洗厕所,收拾垃圾;工作外,还欠了钱,时不时有人来讨债;这样的一个人,在社会上,便是个典型的Loser。
可,我倒觉得他比早九晚五的白领有魄力,可爱得多。
给分手的女友写情书般的遗言;躺在浴缸里割腕静待生命的终结,但又无法忽略客厅电话的催命响铃,接听了电话;电话里多年未联络的妹妹要求他去接她女儿,Sophie,在妹妹一轮嘴的炮轰后,Ricki只是默默地说了句:OK。
在和侄女Sophie的相处中,Ricki得知她生父经常羞辱他妹妹跟侄女,二话不说直闯Sophie生父的工作场所,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这又有几个所谓Normal,Higher Level的人可以做到。
我喜欢的那些Loser,不是像大陆电影电视里陈词滥调狗血的只懂忍耐的善良的人;而是像Before I Disappear, Fight Club 等,敢做敢为。
你对我礼貌,我回以优雅;你若犯我,我打到你变狗。
对我来说,看这部影片之前,对导演兼编剧,兼主演的肖恩·克里斯汀森 Shawn Christensen几乎一无所知。
也没有看过他的著名的短片《宵禁》,因为没有对比参照也就只能针对这部加长版《在我消失之前》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部具有思辨色彩的,甚至有些哲理化的电影。
颓唐厌世的里奇在目睹一个年轻女子死在酒吧厕所里之后,觉得生也无趣,在家里的浴缸割腕自杀。
正在意识朦胧之际,接到了一个持续不断不接不肯罢休的电话:原来是久未联络的姐姐玛姬(金·艾伦 Kim Allen饰)的电话,恳求他去照顾九岁的侄女索菲娅(法蒂玛·普泰西克 Fatima Ptacek饰)。
虽然里奇已经不愿苟活,但还是挣扎着起身,包扎好自己的伤口赶往学校。
接下来的整个晚上,甥舅之间上演了小萝莉和怪蜀黍之间由紧张到依赖的情感转变的好戏。
至于处于紧急状况的姐姐玛姬,那个不上台面的other women的故事,变成了推动故事前进的条件,基本上变成了旁枝末节,或者对所谓“高档生活”的嘲弄的一笔。
主题:我不认同有些评论者所说的,故事另有别的主人公。
既然标题是“before I disapear ”,那么决定了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里奇的主观视点。
那么硬要在故事中探微索隐,找寻出别的内涵,或许是一种有趣的尝试,但是和故事的有效解读还是略有差距。
与本片主题相近的文章诗歌比较多见:《当我们老了》、《在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等,都是这种类型。
各种宗教中也有对人在辞世之前的见闻的描述。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但是个人觉得,本片的主题更具有反讽意味:姐姐玛姬所追求的“优质生活”和弟弟里奇所遭遇的“颓废人生”,在面对紧急状况,比如死亡、比如危机的时候,反倒是生活不如意的人,依旧保持了在今天看来几乎是奢侈品的美德。
试想,在濒临死亡之际,债务、规矩、荣誉、那些正常人迷恋不已的事物,还有什么价值!
拖着疲惫不堪打不起精神的等死的躯体,为了一个关系不好几年不联络的姐姐的女儿,去照顾一个几乎从未谋面的外甥。
里奇是多么善良多么好的一个人!
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即使是老天,只要你动情,就会很快老去;人世间走正路的人,几乎都混得不如意,充满了沧桑坎坷。
就连被称为“一代奸雄”的曹操,也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酒作为人类享乐的标志物,依旧自然是快乐愉悦的。
但这样的享受,人生能有几次,能有多少时间是快乐的呢?
很多听起来朗朗上口的道理,只有到了一定的处境和经验阶段,或许才能真正理解。
里奇是一直坚持做“好人”才变得那么纠结,那么狼狈不堪。
因为他不想让任何人难过,不愿意伤害别人,那只能伤害自己了。
而站在他对面的姐姐,以及姐姐的化身索菲亚,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优秀。
就是请求别人帮忙,也是那样的态度强硬,那样的颐指气使,在自家问题解决之后,以为金钱可以弥补人心。
对那个放下生死大事无偿帮忙的舅舅,或者说家里的恩人,只有一句冷冰冰的“你最好离开“,这样的姐姐,在里奇心目中永远是“最酷的姐姐”。
到底谁才是失败者呢?
索菲亚是优秀的孩子,天赋过人,朗诵、外语、舞蹈的能力都得到了展示。
严肃认真,做作业、刚考试,特长班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所以舅舅里奇说:在你三周后空翻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就像刺客,你从来不笑吗?
这个孩子,在母亲那种优胜劣汰的价值观教育下,异化成一种机器,一种按照社会崇尚的生活方式陀螺一样转下去的发条玩偶。
可悲的是,她自己并不觉得,转动发条的人和社会环境觉得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里奇的世界充斥着摇滚乐、毒品、黑帮、保龄球,高利贷,在索菲亚看来就是垃圾场。
所以里奇宁愿晕倒在街头,也不愿意带外甥女去自己家里。
虽然loser亲情救赎的老套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没有新意,但是外表光鲜的自私灵魂,在面对颓废厌世但是内心高贵的灵魂时,产生的碰撞,以及由此而来的感染力,是那样的美好,具有强烈的普适性。
声音制作:里奇穿梭在各种不同的城市边缘地带,昏暗的酒吧,破败的寓所,脏兮兮的保龄球场,基本见不到什么明亮美好的环境和色彩。
与故事发生场景相配合的是各种富于迷幻色彩的音乐元素,尤其是表现瘾君子嗑药嗨了以后的那个旋律,和丹尼斯·博伊尔的《猜火车》里面的迷幻旋律如出一辙。
大卫·鲍伊尔的《五年》虽然没听过,但是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毒品是一种需要,面对毒品实际就是一种人生选择。
尊重自我还是遵守秩序。
吸毒是个人行为,只要没有干扰影响到其他社会成员,是一个人的天赋人权。
但问题是,伴随毒品滋生的暴力事件、秩序混乱都是正常制度所不能允许的。
个人主义与社会秩序之间,并没有完全正确的一方。
不能不说,在摇滚乐的劲爆节奏震撼下,来自”优质生活“的索菲亚,并不适应。
她还没有见识过这种生活状态,也从来没有体验过纵情欢乐的畅快。
本片中的声音处理很有特点,在各种空间中,加入的音乐元素,成为一种很好的音响效果。
当里奇离开自己的卧室,顺着电话指引来到外面,那由远及近的乐曲声音,很好的完成了”音桥“的任务。
在里奇听者索菲亚朗诵诗歌的时候,声音造成一种真切的主观体验,观众和人物的感受合一。
画面上是里奇主观视点的逐渐模糊,声音上是索菲亚的圆润悦耳的朗诵变得混响加大,逐渐恍惚不闻。
这样音乐音响化的例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音乐风格灵活多变,民谣、重金属、蓝调、爵士乐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美国电影绘声绘影的精彩之作水平,对影片的情绪烘托,感情铺垫起到了很棒的效果。
相比之下,主题偏重文艺而制作很好莱坞,差不多是近期美国电影的一种时尚做法了。
在我消失前 Before I Disappear (2014)导演: 肖恩·克里斯汀森编剧: 肖恩·克里斯汀森主演: 肖恩·克里斯汀森 / 法提玛·普塔塞克 / 埃米·罗森 / 保罗·韦斯利 / 朗·普尔曼 / 更多...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14-08-28(威尼斯电影节)片长: 98分钟又名: The Long GoodnightIMDb链接: tt3060492
无论是《在我消失前》还是《宵禁》都是很精彩的电影。
肖恩把宵禁打碎然后重新拼接和扩充,诞生了这个更为完整故事。
打算割脉自杀的里奇临时接到姐姐的电话被拜托去照料素未谋面的侄女,高冷的侄女和颓唐的里奇,这一对略有点突兀的组合一起去打保龄,泡吧,度过一段充满温情的时光。
比宵禁更有意思的是,在我消失前添加了各种奇怪的幻想,整部电影充满了神秘感,感觉就像在现实与虚拟中不断穿梭。
令人感慨导演脑洞的同时又期待下一幕会发生什么。
O(∩_∩)O
我爱的是开头里奇躺在满是淡的血水的浴缸里时一点点拽红色电话线的那个片段。
拉进一点,停顿一下,然后又是不断地拉进,直到最后终于将它握在手中。
看之前已经知道大致剧情,所以觉得这大概是个隐喻,不是他在拽着电话线而是那个电话将要把他逐渐地从死亡的水池里拽出,红色的生命之线啊。
两个人注意到他的手腕上的伤口,一个是小侄女,为他细心包扎;另一个是酒吧老板,拉着他手对他说死亡是你的一部分,它深嵌在你的灵魂当中。
看到这里时想到老子,生和死的相互转化和对反,生的同时就在死去,你存在时已经包含了死的本质。
以及后来里奇自己的领悟,他发现依然有一部分的他渴望着太阳升起,这个部分埋葬多年如今终于苏醒。
生死就这样缠绕出我们的生命,绕出一个或清晰或混乱的形状,二者不分彼此地交错着。
难免想到自己的情绪起伏,一天之内从生到死考量许多次,那么多想要活着的时刻和死意浓重的片段。
哦生命。
在我消失之前我也要好好地,爱这一切。
之前的一个短评给了五颗星,完全是因为由于刚刚得知CURFEW被改编成FEATURE狂喜之下给的五星。
今日看完这片子后觉得该给一星,但是看在CURFEW的面子上给两星吧。
下面我简要说说这电影的缺点。
长片电影(以下简称FEATURE)的时长和短片有着巨大差别,这也意味着故事的构造和情节的安排需要有不同。
在CURFEW里,导演对节奏的把握十分精准,情节推进用镜头语言表达的十分利落,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通过简单的几个细节表现的非常充分。
因为是短片的缘故,有些推动情感变化发展的细节虽然很短,但是观众十分容易理解。
整个短片给出的一个非常大的悬念就是:RICHIE最后会不会自杀成功?
当最后的电话铃声响起,当RICHIE最终说出了"OK“,影片戛然而止,着实精彩。
而且我相信这也是打动奥斯卡评委的缘故吧,因为CURFEW在短短20分钟内的旅程中表现了一个中年LOSER和小萝莉之间的那种情感,对亲情的那种别样的渴望,同时制造了极大的悬念。
对于一个20分钟的短片来说足够了。
回过头来讨论现在的这部BEFORE I DISAPPEAR,看过的朋友就会发现这部电影的故事构造是多么的凌乱不堪。
RICHIE夜晚的历程简直就像是一个大杂烩。
如果导演想表达的主题仍旧与”亲情“有关,那么他的故事构造简直是和主线半毛钱关系没有。
厕所里死掉的那个女的,保罗韦斯利的出现什么的,对于人物情感变化的推动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个情节的设计就是,就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吗。。。。。
整个FEATURE中只不过就是复制了一些CURFEW出现的桥段。
值得一提的是小女孩的情感变化在FEATURE中显得十分的突兀。
女孩的情感节点仍旧是在CURFEW中出现的那三处还有一个新加入的情节点(RICHIE为女孩打架),即开始讨厌RICHIE,看到小人书后对RICHIE产生好感,RICHIE为她打架而感动,最后在家中彻底依赖了这个叔叔。
但是处理的手段仍旧和短片中的一样。
要知道长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推动需要更加多的元素,需要前期的情感酝酿和铺垫。
女孩在得到小人书之后就开始更加想要了解RICHIE,短片可以,但是FEATURE就不行,因为这一个小桥段引发的情感变化不足以让人信服。
前面至少还要再铺垫一些。
短片可以这么搞的原因是观众在看短片的基础上把自己调整到看短片应有的认知程度,而看FEATURE的认知就会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SOPHIA开始的情感变化显得太单薄。
从RICHIE的情感变化角度来说,当RICHIE看到有个哥们从保龄球中拿出毒品的时候,为什么会想要去拿小人书给SOPHIA看?
这个桥段和CURFEW中是一样的,但是CURFEW中可以这么做因为很短,观众可以理解它的短所以可能会对这个部分进行猜测或是脑补。
但是FEATURE中就不行。
你有这么长的时间来写这个故事难道没有考虑这段RICHIE所经历的情感变化么?
至少前面给个提示也可以呀。
总之,情感变化的突兀和故事构造的奇葩是影片最大的失败。
真的是对这个电影非常失望,期待了很久就搞出来个这。。。
本人的第二篇影评就先给它了。
引用烂番茄上的一个人的说法:本片就是讲了一个中年LOSER带着他的侄女在一个星期三的夜晚的奇葩之旅,而且他们忘记带了GPS,呵呵。
对了,再补充一句,音乐逼格一如既往的不错。
导演对音乐的造诣还是很高的,人家貌似是只要是艺术都特长。
真人短片《宵禁》的改编长篇电影, 关于死亡的思考,关于失去挚爱的痛苦,关于如何在死之前好好活着。
或许是太多太多的感同身受 或许也曾想过自杀 但是终究还是遇到了生命的一个意义点 就突然萌生了活的力量。
里奇生活在社会底层,在一间酒吧做清洁,同时在一家保龄球馆做服务生,经常要靠借债度日。
一天他在酒吧打扫到最后一间厕所时,发现里面一个因吸毒过量死亡的女子,老板答应免除他一切债务,条件是保守秘密。
处于人生低谷的他对生命没有了什么留恋。
他选择自杀,在浴室中割腕后突然接到关系疏远的姐姐玛姬的电话,要他去接九岁的侄女索菲娅回家。
里奇勉为其难的答应,洗掉身上的血渍,包扎好伤口,来到索菲亚的学校。
索菲娅正在参加一个诗歌朗诵表演。
里奇到来时她正在朗诵一首关于死亡的诗歌。
一见面学霸外甥女对舅舅毫不放在眼里,自顾讲述了接下来的行程之后就懒得和舅舅多说什么。
问她问什么假期还要上课,说是跳过了六年级。
舅舅说,我就喜欢上六年级,上了两次呢。
将外甥女送到家后,外甥女直接让他离开。
依然觉得对人生没什么留恋,里奇回家后又吞下20多片安眠药。
结果电话再一次想起,外甥女说妈妈一直没有回来,让他过去。
在外甥女楼下他打电话问医生为什么安眠药没有起效,医生说他吃的是治疗更年期的药,他愤怒的摔坏了门厅的电话。
在姐姐住所门口,遇到一个自称是姐姐朋友的女人,但又前言不搭后语,之后仓皇离去。
外甥女说她妈妈从来不会这样,不喝酒,不晚归,不会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
他开始给外甥女讲述小时候他画的手翻书,他们姐弟一起的快乐时光,外甥女说妈妈从没提过这些。
但当时手翻书主角的名字就叫索菲。
之后接到姐姐的电话,姐姐不知道什么原因身陷囹圄,他说到门口的女人时姐姐又惊惶的让他赶快带索菲离开此地,到他的住所躲一阵。
(感觉这一段有点故弄玄虚)
他将外甥女带到他打工的保龄球馆。
球馆老板向他打听前晚是否见过一个女子去他打工的酒吧,那个女子是球馆老板的恋人,他选择了谎言。
球馆老板知道了他姐姐的事情后,找人帮他处理。
其实是他姐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一个已婚男子交往,被对方妻子起诉。
他带着外甥女到他以前的一个居住地取手翻书,虽然外甥女对他生活的环境不喜欢,同时感到恐惧,但很喜欢他的手翻书。
外甥女发现他手上的伤口,帮他缝针,处理。
外甥女说到她的亲生父亲经常说她是多余的,他义愤填膺,她姐姐17岁时与那个男人生下索菲亚,5年前也是因为里奇打了索菲亚的生父,和姐姐闹矛盾后两人再无联系。
这一次他再次来到索菲亚生父工作的地方将他暴打一顿,并对索菲亚的生父说 “也许我活在世上的理由就是,当你欺负我姐姐和索菲亚时让你生不如死。
”他带着索菲亚来到打工的酒吧,了解到这里的老板贩卖毒品,前一晚那个女子就是在这里得到毒品后吸毒过量死亡的。
他又将索菲亚带回姐姐家中照料,这时楼下的保安在监控中发现了他就是摔坏电话的人,将他赶出公寓。
无奈的他在街头徘徊,决定将真相告诉保龄球馆老板。
保龄球馆老板知道真相后更加痛苦。
姐姐的案子经调解后解决,他将姐姐接回家中后,姐姐又一次让他离开。
他们姐弟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不好,姐姐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女儿创造了优质的生活环境,她不能接收弟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生活方式。
里奇讲了他们曾经的童年回忆后离开,回到家中,心灰意冷的他又一次在浴室中割腕自杀。
电话也又一次想起,姐姐终于邀请他加入到她们的家庭生活中。
里奇生活在社会底层,在一间酒吧做清洁,同时在一家保龄球馆做服务生,经常要靠借债度日。
一天他在酒吧打扫到最后一间厕所时,发现里面一个因吸毒过量死亡的女子,老板答应免除他一切债务,条件是保守秘密。
处于人生低谷的他对生命没有了什么留恋。
他选择自杀,在浴室中割腕后突然接到关系疏远的姐姐玛姬的电话,要他去接九岁的侄女索菲娅回家。
里奇勉为其难的答应,洗掉身上的血渍,包扎好伤口,来到索菲亚的学校。
索菲娅正在参加一个诗歌朗诵表演。
里奇到来时她正在朗诵一首关于死亡的诗歌,英文朗诵完成后,她说要用普通话再朗诵一次,看字幕还在想她会用什么普通话,结果竟然是真的是国语(Mandarin),哈哈。
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不过太有意思了。
索菲娅的标签,漂亮,萌,酷,学霸。
一见面学霸外甥女对舅舅毫不放在眼里,自顾讲述了接下来的行程之后就懒得和舅舅多说什么。
问她问什么假期还要上课,说是跳过了六年级。
舅舅说,我就喜欢上六年级,上了两次呢。
将外甥女送到家后,外甥女直接让他离开。
依然觉得对人生没什么留恋,里奇回家后又吞下20多片安眠药。
结果电话再一次想起,外甥女说妈妈一直没有回来,让他过去。
在外甥女楼下他打电话问医生为什么安眠药没有起效,医生说他吃的是治疗更年期的药,他愤怒的摔坏了门厅的电话。
在姐姐住所门口,遇到一个自称是姐姐朋友的女人,但又前言不搭后语,之后仓皇离去。
外甥女说她妈妈从来不会这样,不喝酒,不晚归,不会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
他开始给外甥女讲述小时候他画的手翻书,他们姐弟一起的快乐时光,外甥女说妈妈从没提过这些。
但当时手翻书主角的名字就叫索菲。
之后接到姐姐的电话,姐姐不知道什么原因身陷囹圄,他说到门口的女人时姐姐又惊惶的让他赶快带索菲离开此地,到他的住所躲一阵。
(感觉这一段有点故弄玄虚)他将外甥女带到他打工的保龄球馆。
球馆老板向他打听前晚是否见过一个女子去他打工的酒吧,那个女子是球馆老板的恋人,他选择了谎言。
球馆老板知道了他姐姐的事情后,找人帮他处理。
其实是他姐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一个已婚男子交往,被对方妻子起诉。
他带着外甥女到他以前的一个居住地取手翻书,虽然外甥女对他生活的环境不喜欢,同时感到恐惧,但很喜欢他的手翻书。
外甥女发现他手上的伤口,帮他缝针,处理。
外甥女说到她的亲生父亲经常说她是多余的,他义愤填膺,她姐姐17岁时与那个男人生下索菲亚,5年前也是因为里奇打了索菲亚的生父,和姐姐闹矛盾后两人再无联系。
这一次他再次来到索菲亚生父工作的地方将他暴打一顿,并对索菲亚的生父说 “也许我活在世上的理由就是,当你欺负我姐姐和索菲亚时让你生不如死。
”他带着索菲亚来到打工的酒吧,了解到这里的老板贩卖毒品,前一晚那个女子就是在这里得到毒品后吸毒过量死亡的。
他又将索菲亚带回姐姐家中照料,这时楼下的保安在监控中发现了他就是摔坏电话的人,将他赶出公寓。
无奈的他在街头徘徊,决定将真相告诉保龄球馆老板。
保龄球馆老板知道真相后更加痛苦。
姐姐的案子经调解后解决,他将姐姐接回家中后,姐姐又一次让他离开。
他们姐弟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不好,姐姐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女儿创造了优质的生活环境,她不能接收弟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生活方式。
里奇讲了他们曾经的童年回忆后离开,回到家中,心灰意冷的他又一次在浴室中割腕自杀。
电话也又一次想起,姐姐终于邀请他加入到她们的家庭生活中。
看评论,很多人说短片更好,也许是吧,毕竟电影中最精彩有趣的部分都是他和外甥女之间的互动。
在我消失前 我会放满水我会拿起锋利的刀我会抽一包烟喝一瓶酒我坐在水里 拿起我们的照片 那时你是爱我的 那时你还没有爱上任何比我好的人那时我内心黑暗 眼眸明亮我会把电话放在身边我会把手腕割破我会把头沉入水中看着一切变成红色然后我会开始想不起你想不起我的童年想不起我即将离开的理由我会留下一张纸 那里不会写太多的话 那里只会写着我爱你我会想要后悔我会想要挣扎 我会想着我对你的爱可能没有那么深然后我会觉得疲惫就像我们在一起后我的爱也变得疲惫我会变得平静红色覆盖了我的眼眸我开始闭上眼一切变得黑暗在我消失前打给我
在某很方便看各种盗版电影的软件上搜出来的电影,海报是一个叼烟的大叔和一个一副少年老成样的萝莉。
以为又是俗套的大叔萝莉电影,可是一开场就吸引住了我。
先从不专业的角度说说手法吧。
这部电影的主演加编剧加导演超级开门见山地把泡在淡红色血水里的主角甩给大家看,直截了当地进行disappear这一部分。
随后马上又扔出来厕所第四个坑里女尸这个爆点,所以,这是个直接而又任性的导演啊。
不过这样的节奏很适合我,至少你找不出想要站起来去上个厕所或者弄杯水喝的时间。
节奏的紧凑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一种戏剧的张力,而背景又设定在瘾君子、卖毒品的酒吧老板和吸毒过量死掉的女人间,所以,从头到尾都有一种迷幻和紧绷感。
主角又割腕又吃药又体力消耗过量,所以其中无厘头的死人对话,印度片附体的集体跳舞都变得很合理。
另外一个让我愿意满分推荐的原因是,这个编、导、演一起干的了前某乐团的歌手,真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幽默感。
不是那种挠你咯吱窝偏让你笑,也不是故意一副他很高深很哲学的样子甩你一脸恍然大悟的笑,而是那种你可能生活中遇到过的,他们从来没想过要幽默,可是就是一说话就让你很有趣。
这个肖恩·克里斯廷森就是这样。
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说,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中心故事,就是:男主角女友吸毒过量死了,男主角屡次自杀皆阴差阳错被阻拦,最后在家庭温暖的感召下,不死了。
但肖恩·克里斯廷森真的很会讲故事,一个略显无创意的美国电影电视剧里经常会有的故事,让肖恩讲的非常吸引人,又不做作,这就是天才编剧和正常人的叙事能力差别,所以,电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讲的好的,会让看过的人感慨颇多,讲的不好的,估计在电影院里付完钱了都会中间跑掉。
强烈推荐大家找来看看,微电影版本也可以看看,不过正常版本的叙事更完整,前后逻辑更好,而且索菲亚的角色更加饱满。
看完之后你会感觉,男主角的生活都糟到最大值了,都能被原谅被重新接受,然后一切重新来过,你有什么不能!
1
夜晚的城市,被虚化掉的霓虹灯,空荡的只有两人的街道。每次这种电影都能准确的击中我, 被黑夜包裹的人们,总是自带一种亲密感。
想法挺好,有一点点昆汀和科恩兄弟的感觉,但又带走小清新的感觉。。。。怎么讲,驾驭长篇故事的能力还是有待加强吧。
相对短片,剧情更丰满了,亲情的羁绊依旧感人。
适合抑郁的时候看,没什么深意,但可以得到一点安慰,音乐也好听。
无聊
OST太有品了!
痴迷于打造自己痴情与depression stoner人设,对生命信念崩塌与重建浓缩到一个普通的一天,叔侄bounding 未免有些俗气,懂事精明的小孩和沉沦的大人,最后救赎治愈毒虫重拾人生的结局,在我这不行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中国人常说的,最坏的情况都无所谓了才会看见美好光芒吧
音乐很好
没见过吃自己老本还吃得这么理直气壮的电影。长篇不太好看,加了一些很无聊很刻意的吵架,把原本有灵气的保龄场跳舞拍长也很没劲。
感受不到看宵禁时的感觉了,觉得他们俩都崩坏了,狂躁的很。其实本想看部电影减缓焦虑感,但更焦虑了,心脏很难受,潮湿。我承认我无法控制双相障碍和焦虑症,但我只是想试着活下去。
制作更精巧,能看出很仔细的设计了很多。不过看过短片还是觉得原来的体量就很棒了。
拯救一个人最有用的还是孩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That's why it doesn't work, why you keep rewriting it. That's the word that's missing. I'm sorry we fough…… BGM都好赞。
每次想死之时被人打断是个什么感觉,这部电影就是讲了这样一个主角,最后略有自我实现的结果。但这片的风格实在不令人喜欢,故事性也一般
飛機上看的 這一趟門出的太糟心了 本想看看能否找點寬慰 但看完整個人更不好了 主角還能選擇是否去天堂 可我現在連死的權利都被剝奪了 我可不能狗帶 我要是在接下來的一年半內狗帶可就真的前功盡棄了 難受!他們的挫折被治癒怎就如此簡單及碰巧 我怎麼就從未遇到過⋯⋯
一点点希望就能救一个人
正在看 不知道会不会看完 /这不是 废柴舅舅的情节么!!!😱😱😱
幸好我第一个看到的是电影而不是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