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威尔森的战争》看上去像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充斥着美国人热爱的个人英雄主义,也许吧。
不过当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最主要的感受却与查理·威尔森本人没有太大关联,甚至也与“他的战争”没有什么关联。
在电影的最后,有这样一幕,Charlie在说服国会为在阿富汗兴建学校拨款未果后,晚上独自一人在家里喝酒,(想着多年来的努力功亏一篑)眼眶湿润了。
我无从知道他究竟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受损流泪,还是自己的政绩流泪,还是真的为阿富汗人流泪。
但这里的主角其实并不是Charlie,而是和Charlie在同一个小组的国会议员们。
他们的话代表了美国的精英阶层对这件事的看法:我们已经帮他们打跑了苏联人,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们应该对我们感恩戴德才对。
他们关心的是改变东欧、拆解苏联,对于“阿富汗人民的苦难”采取的态度其实是漠不关心。
除了削弱敌人,赢得冷战以外,他们哪怕是有一点点慈善家的态度,也不会觉得,在援助了阿富汗10多亿美元以后,花100万美元建一所学校是一件荒唐的事。
另一方面,Joanne作为右翼富人的代表,也只有在“拉赞助”的时候才会提到“阿富汗人民的苦难”,而在私下,与Charlie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话题的核心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同样的,倘若她真的是为了阿富汗人着想的话,也大可以自己拿出区区几十万美元,再开个慈善晚会之类的,凑够一百万在阿富汗盖个学校,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美国的精英阶层的这种以武力为主的消除威胁以及潜在威胁的方式,时至今日,仍然大行其道。
他们采用武力方式时的借口,仍然是“为了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某国人民”。
而乐于花10亿美元发动战争而舍不得100万美元建学校的故事则仍然以不同的形式重演着。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Charlie对待议员这个工作的态度。
当Gust与Charlie谈及Charlie的民意支持率较高的原因时,Charlie的答案是:“我只代表美国的一个地区,他们什么也不要求,只想要他们的枪,要更低的税,仅此而已,我能在这些事情上帮忙,他们就投票给我了。
”一个地区的选民,在选举议员时,考虑的重点自然是他能不能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多少人会关心他是不是支持阿富汗的抵抗运动这种遥远的话题呢?
于是在“支持阿富汗抵抗运动”这个问题上,作为民意代表的议员并不能代表民意,当然,这也是因为在他的选区,关于这个问题的民意本来就是模糊不清的,一定程度上也是无足轻重的。
Charlie还说过“议员不是选民选出来的,而是捐款人捐出来的。
”这自然有一点偏颇,但是捐款人的利益,可以想见,肯定是在不伤害大多数选民的情况下,被优先照顾的。
美国的民主制度在它刚刚建立的时候的确是世界领先的(在欧洲国家还普遍采用君主制的时候),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实践共和制,算得上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制度在制定合适的对外政策上的无力。
外交政策往往与选民的日常生活没有明显关联,而选举产生的无论是议员还是行政官员,他们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选民们往往是不关心的。
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在世界上是不怎么得人心的,或许美国人也不太愿意看到这一点,但是比起这样遥远的话题,或许他们更关心的是就业率、税率之类的东西。
这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美国人在越战的泥潭里陷了15年才撤出越南,而小布什的伊拉克政策不得民心却仍然能竞选连任。
选民选择Charlie,不是因为他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支持在阿富汗抵抗苏联的运动,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再支持他,也绝不是因为他没能成功地在阿富汗设立学校宣传美国的价值观,从而将恐怖主义的威胁消灭于无形。
或许不同于《阿甘正传》的阿甘,查理·威尔森并不是《查理·威尔森的战争》真正的主角。
透过这样一部美式主旋律电影,Tom Hanks想要表达却又不便明说的,说不定是对美国在911之后面临的众多问题的一点反思。
当然,这是美国人的事,而作为中国人,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一点美国政治的端倪,从而对又爱又恨的美国人多一些了解,也可以找到一些中美关系总是“在困难中前行”的原因。
片子看了十分钟没看懂,于是暂停开始做先期功课 查来很多关于79年以后苏联和阿富汗以及美国的事情,把头绪理了一下,然后再继续看看完之后不得不说,Charlie是天才,Gus也是,以及那个不到三十的武器专家以及他们这个那个的政府官员,他们都是天才,但是同时他们都是蠢货。
政治家们总能用着各种各样神机妙算的手法达到他们的目的,那些手段有的时候让人不得不为之拍案叫绝。
只是所有事情都经过算计和谎言之后,换来的往往是得不偿失。
和平要靠战争来取得,不觉得很可笑么?
但是却没有人能拿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蠢么?
蠢!
都是蠢货。
电影的很多细节其实安排的很好,比如那个给钱的Doc Long在充斥着穆斯林的阿富汗集中营讲话最后却说“god always punish the wicked”,“god is great”而且片子当中也多次谈到了宗教问题这就已经暗示了潜在的阿富汗与美国的矛盾了吧,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但多少和日后发生的政治现实局势作了衔接。
又比如Gus去找Charlie的时候,女秘书们和Gus交替着从两个门进出,查理一边应付着自己行为情操方面的问题,一边关心着拯救阿富汗难民的问题。。。
争议着查理的道德准则。
电影的情节方面是否有被夸大和扭曲,这我就从求证了曾经看过一部叫做七年的讲述西藏与中国关系的电影,当时愚蠢地太过相信其中的内容导致被痛斥,之后明白在确实掌握证据之前千万别对电影里的故事百分百相信。
但是美国的伟大一定是被稍微夸大了那么一点的,这点毋庸置疑然而最后议会不愿意为阿富汗建学校所带来的一小点现实的讽刺却又使得那些夸大不算太过头,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
查理·威尔斯是美国国会议员,已经连任五届,这也是他任期最大的亮点。
他主要负责美国国防和军事方面的问题。
查理是个相当潇洒的国会议员,他的办公室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女孩子,而且都是美女,每个来他办公室的人都十分惊奇。
当然了,查理喜欢美女,泡妹子那也是一流高手,美女是不会放过的,甚至还有吸毒以及收受贿赂,不过,他总是有办法摆平。
当时正值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反应是相当迟钝,只拨款了五百万预算。
查理对阿富汗也并不了解,受到休斯顿的乔安妮的请求,查理开始慎重对待苏联和阿富汗战争。
为此,查理申请给阿富汗追加五百万,总共是一千万的预算,这是在查理能力范围之内的。
乔安妮也是大名鼎鼎的贵妃,同样还是查理的亲密助手。
这时候查理还有一位中情局的特工莫斯。
莫斯桀骜不驯,连自己老大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还砸了老板的玻璃,不过老板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莫斯的能力实在是厉害。
就这样,莫斯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负责阿富汗战争事宜。
一切都在查理来到巴基斯坦,然后看见阿富汗的难民后改变,查理下决定帮助阿富汗打败苏联。
在乔安妮和莫斯的帮助下,查理争取到了国防委员会主席的支持,一再开始追加阿富汗的预算。
从一千到四千,再到七千,一亿,一直到十亿,美国不仅提供武器还提供培训,终于打败了苏联。
在这个过程中,查理功不可没,他也被授予了反战间谍英雄的人称号。
他在前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these things happened,They were glorius and they changed the world......and then we fucked up the end game" -Charlie Wilson唔知香港點樣譯套戲嘅戲名,我睇完之後,認真睇過有關呢個人嘅歷史,呵呵生活喺一個以陰謀論立國同管理嘅國家,有時,睇完呢啲戲,都會有個疑問,佢咁多努力去幫阿富汗,梗係有乜好處,或者想得到啲乜梗唔相信,佢係單純嘅想去幫阿富汗人不過,事實往往同想象有好大反差.10億嘅撥款都出咗去,就孤寒個100萬嘅戰後重建援助所以,先會有上面個句話.套戲要靜心啲睇,但係幾精彩,尤其係CIA個位Gus,真係絕橋智多星呢啲戲亦需要有Tom Hanks呢種級數嘅人就hold得住而且,唔煽情,如果導演係史提芬史匹堡,就會拍到好煽情尤如<林肯>咁,我實在睇唔落去另外好贊賞嘅角色係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好奇怪,我對呢個肥佬特別有好感,佢做嘅好多角色,都係智囊,都係行為猥鎖粗口爛舌但係,好怪異係,佢會畀人一種莫名嘅信任感,我睇佢好多戲,除咗呢套之外,重有
政治电影不是麦克·尼克斯 Mike Nichols第一次尝试,之前影射克林顿的《原色》显得有些做作,反倒是早期改编自著名小说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有很多可供自由发挥的地方。
改编小说或戏剧是麦克·尼克斯 Mike Nichols的强项,他对舞台和演员的调动能力确实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作为一个巨匠型美国导演,难免给人无风格化(说白了就是没特点)的感觉。
但是作为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关于政治的电影《查理·威尔逊的战争》显然尼克斯没有很好的完成。
100分钟的影片除了几个主要人物,其他角色均像过场一样,身份交待不够,导致剧情的跳跃和叙事凌乱,对于真实故事有了解的人可能会会心一笑,而对于普通观众必定一头雾水。
2008-01-11
There was a little boy, and on his 14th birthday he gets a horse.And everybody in the village says, "How wonderful! The boy get a horse."And the Zen master says, "We'll see."Two years later, the boy falls off the horse, breaks his leg.And everybody in the village says, "How terrible!"And the Zen master says, "We'll see."Then a war breaks out, and all the young men have to go off and fight, except the boy can't because his leg's all messed up.And everybody in the village says, "How wonderful!"And the Zen master says, "We'll see."
知道查理的天使么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查理本人C(TomHanks)表面上是个公子哥手下是清一色的美女理由是"你可以教她们打字,但是不能教她们丰胸"不过实际上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又比较有人性所以也比较受欢迎冷战时期C有两个重要的伙伴一个是PhilipSeymourHoffman他是一个CIA特工非常了解对苏的状况另一个是美女JuliaRoberts她是个大富婆C在阿富汗看到难民的情况后非常想帮助他们结束对苏战争于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向国会争取到了十亿美元提供了精良武器正如里面分析的一支七万美元的对空火箭可以打下一加几百万的直升机为什么不帮助他们呢于是他成功的结束了冷战但是战后美国却不愿多投资一百万在阿富汗建立学校来收容大量的孤儿虽然C做了很大努力却没有改变这一点于是冷战虽然解决了反恐又得开始了故事就是这么回事对政治不太感兴趣所以也没太看着有劲不过有些对白还有点意思包括最后讲的英文版塞翁失马
男女主角分别是好莱坞的一哥汤姆·汉克斯和一姐朱丽娅·罗伯茨,更有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加盟,阵容的确强大。
本片在国人中口碑不太好,因为这是一部美国生产的中国式的主旋律片,国人对美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结大多没有好感。
不过这部电影拍的真得很主旋律,怀疑他们是不是专门向中宣部取过经。
主要人物形象空洞单调,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查理·威尔逊就是一名拯救阿富汗受苏联赤色铁蹄蹂躏的平民的救星,当然还是比咱的主旋律要有意思点,人家这位主角好歹还经常泡妞卷进吸毒嫖娼丑闻(这是好莱坞的主旋律)。
朱丽娅·罗伯茨演的实在烂,此角色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
我对这位嘴巴大得吓人女星好感不大,他还是去演她在《诺丁山》中的小女人比较合适。
倒是饰演阿富汗问题专家的配角,曾凭借《卡波蒂》拿下奥斯卡影帝的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演得很不错,可谓妙语连珠,有他在的场景都十分精彩,尤其是阿富汗问题和性丑闻放在一起讨论,轮流开门关门那一段。
我想对那些破口大骂的FQ们说的是,这部广电总局式主旋律片奇迹般的出现在美国并且如此受欢迎,应该要考虑现在的环境。
影片中美国救星拯救的对象---阿富汗游击队,正是现在肆虐全球,让美国头痛不已的恐怖分子。
如果本片上映在冷战刚结束的1992年前后,它将是一个内容空洞无比臭屁的主旋律;然而在911 和阿富汗战争之后推出此片,以主旋律的形式来讽刺当年的“英雄救星”,方才是本片的本意。
至于FQ们也要骂片中引用“塞翁失马”的故事属于盗用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XX罪行的话,那真没啥话好说。
还有一点,本片的美国政治词汇可谓超高密度,非常适合做听力练习!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022.01.13
美国国防部召开的一次秘密战线表彰大会上,在柏林墙的倒塌和苏维埃帝国的全盘崩溃等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建功立业的国会议员查理·威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最高奖励的平民,即荣誉同僚称号。
从此,这个来自德州的拉夫金,父亲是木材公司会计,周薪700美元的平民议员查理的各种名誉和头衔纷至沓来,各色人物纷纷登门拜访,更有人打着查理的旗号到处招摇过市,各种事物应接不暇,如投票表决国防部继续支持美国童子军的发展,查理的政治捐款者“奶品皇后”老板拉里·里德尔来访,求帮忙解决基督诞生图的事。
国会议长提普托人来和查理谈约翰·穆尔沙被检察官追查的事和希望查理入选道德委员会。
被这些杂碎琐事缠身,搞得查理一个头两个大,不过这些都是交易,查理也趁机提出想加入“肯尼迪中心董事会”的诉求。
不过查理还是对国际事务比较感兴趣,具体讲,国会防务委员会打算拿多少预算用于抵抗阿富汗苏军的秘密行动。
因为干涉别国内政,颠覆他国政府是他的强项,那是他建功立业、一战成名的领域。
因而约见吉姆范·威根。
拉里在查理办公室等候时发现在查理这工作的女性都非常漂亮,为此感到纳闷,秘书回答他查理曾经说“你能教他们打字,但身材可是天生的”,也就是说女人天生丽质,拉里连连称是,拉里见到查理,介绍一直在一旁默默无声的女儿珍,查理眼前一亮,拉里的诉求很简单,请查理帮忙找个熟悉的法官,打赢他的官司。
查理对拉里女儿珍的一再关照让女秘书对珍会心的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果然,幽静的夜晚,和白天在国会一身职业装的淑女打扮截然不同,衣着袒露,言语放荡的珍出现在查理家,一副放纵婊子的感觉,没咋地先呻吟,就是一个标准的荡妇。
德州富婆乔安·赫林是个极右反共分子,色诱查理,想利用他所在的国外行动委员会和防务委员会是国务院、国防部和中情局的权限交汇处,来为己所用。
这个女人安排巴基斯坦总统秘密会见了查理,向他表达了巴基斯坦对美国的秘密援助阿富汗抵抗苏军不得力的严重不满,巴基斯坦边境的阿富汗难民营的惨状更是让查理欲哭无泪。
还真让乔安压对了宝,义愤填膺的查理还真办成了总统也难办的事。
中情局派了个负责阿富汗问题的官员盖斯特·阿拉克托斯来听查理的指示,这是个倚老卖老“抗上”的主,两次砸烂局长办公室的玻璃。
但他又是个强硬的反苏分子,因此两人一拍即合。
盖斯特把中情局的武器专家麦克引荐给了查理,这是个参加过海豹突击队的30岁的年轻人,能同时和四个人下国际象棋,他提供给了查理一份足以对付侵阿苏军的武器清单,强强联合,一场好戏拉开序幕。
查理也是真够拼的,不仅担保国会拨款从一千万增加到四千万,为了改造向阿富汗反苏武装输送的武器,查理不惜动用私人关系,找到以色列军火商,私下促成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阿富汗、埃及和沙特几个敌对国家之间的暗中合作,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苏联侵略阿富汗。
查理遇到了一个足以毁掉他前程的大麻烦,一个叫保罗·布朗的人控告他吸毒,焦头烂额的查理一面要面对自己的前途危机,一面还要关心美国对阿富汗的援助问题,真的是吃着萝卜青菜操皇帝的心,人说“县官不如现管”,并无官职的查理,凭借一己之力,促成了美国真正意义上实打实的支持阿富汗的抵抗苏联侵略的战争,给力苏军惨重的打击。
把武器给谁合适成了下一步的议题,中情局提议与其武装49万阿富汗农民,不如给拥有15万人目前躲在潘杰希尔峡谷的叛军“北方联合阵线”,他们的领导人是艾哈迈德·沙河·马苏德。
摆平方方面面关系,让拨款顺利通,费了查理不少周折,好在有乔安这个神通广大的女人鼎力相助,那都不是事,其实什么宗教、主义、原则、民主、独裁,说到底都是利益交换的筹码。
上帝之手帮助查理,涉嫌吸毒的调查也不了了之,看这就是美国,一切都可以交易,只要你足够强大。
鸟枪换炮的阿富汗游击队装备了米兰反坦克导弹后战力倍增,苏军的坦克开始屡屡被打,而苏军直升机更惨,正当苏军直升机飞行员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射杀阿富汗游击队和平民的时候,阿富汗游击队发射的毒针导弹不期而至,瞬间连人带机成为碎片散落,一掉还是三架。
从此苏军的噩运来了,仅1987年春,阿富汗游击队就击毁苏军67辆坦克和装甲车,击落34架苏联直升机,击落28架固定翼飞机。
苏制米格飞机造价两千万,毒针导弹价格六到七万,美国援助阿富汗的预算资金也一增再增,从五百万飙升到五个亿,中东的狗大户沙特也跟了五个亿,这样一共是十个亿。
战争打的是实力,比的是财力,苏联人终于撑不住了,1988年4月14日,苏联签订了日内瓦协定,苏军从阿富汗撤军。
三年后苏联解体。
查理又一次连任美国国会议员,而新的防务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尔沙曾经得到查理的帮助,查理信心十足。
但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得到中情局盖斯特的指点,查理在帮助重建阿富汗的问题上连连被否,就连投资一百万美元在阿富汗建一所学校的提议都被当场否决,看来查理对美国的历史还是不太了解,美国在世界上是扮演“砸场子的”,而不是“圣诞老人”。
2001年10月7日,美国以反恐的名义入侵阿富汗,走了前苏联的老路,不知查理作何感想?
查理的格局注定有勇有谋有情怀和人脉的他不会成为一个世故圆滑的政客,也永远成为不了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真的是难得好片子所谓好电影买就是你在看完电影之后会感慨,这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过得真值得呀。
有更新的思想或者自己被真的假的画面震撼。
这部片子明显属于前者。
改变自真人真事,查理威尔逊因为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利用手中看似不大的权力,撬动庞大的美国政府。
巧妙地斡旋,得以把自己的意志实现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之间,用一己之力,困住了50万苏联雄兵。
这是即便希特勒都无法做到的事,这是连老布什都会梦想的事,他,做到了。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他看似玩世不恭,迷恋女色,甚至调侃众多貌似世俗标准中一个合格政客的样子的标准,但是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他恰恰是议员这个位置上最称职的。
这个该怎么和已经被世俗和道义洗脑的你们解释呢。
你可知贝卢斯科尼?
是不是这个人的存在让你很诧异?
怎么会一个堂堂大国的政治首脑,可以做事情像个无赖,放纵生活像个流氓,而在公众面前像个小丑?
这怎么可能?
在你的头脑中,是不是政治家都应该像那个和谐社&会的创立者一样?
当然不是。
在西方的成熟的民主国家中,一个躲在正大庄严仪表之下的政治家,看起来是无比可疑的。
人民不知道自己的选票是不是投给了一个阴谋家,一旦当权便会倒行逆施。
相反,让一个性格优势和弱点都很明确的人上台,至少他的优点会看起来像他的弱点一样可靠。
而那些弱点通常是,可以被容忍的。
所以,这样的领导者,就才真是被人 民选出的。
我们可爱帅气的查理威尔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爱女人、爱美酒,爱大大的胸脯。
但是他是一个好政治家,就是因为他会在事情需要决定之前,第一时间想到自己一旦这样做,自己的选民会怎么想。
他的爱好,对于做一个议员来说,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只是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原来一个政治家,可以生动如斯。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之身用弹弓打败歌利亚的大卫么?
其实准确意义上讲,不完全是。
他所做的事情,是他的位置实际上可以完成的事情。
因为他手中的那些选票。
他知道自己的州,是唯一一个选民没有政治诉求的州,他的情,所有人都要买。
他的力量,本来就是巨大的。
所以其实查理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用自己的力量,做了这件意义深远的事情,而不是贝总理那样放浪形骸的事情。
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贝总理真有些魏晋名士的意思。
威尔是一个软心肠的人。
很难想象一个这样岁数这样阅历的男人,还能被难民营的情景打动。
其实查理最可爱的地方就在这里。
被打动,能接受,同时还能为这些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奔走呼号,这多么难以想象。
怎么会有查理这样的人?
是不是很难相信?
你相信雷锋么?
是不是也很难相信?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从本质上说,雷锋就是中国的查理,查理,就是美国的雷锋。
雷锋原来是个孤儿,中国的解放让雷锋有机会上学,有机会看到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那些和给地主放牛而病死的哥哥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查理用自己国家的制度,为自己的爱犬报了仇,在13岁的年纪,便让一个自己小镇里根深蒂固的统治者,成了彷徨失措的人。
从此,查理不爱那个叫李 刚的爸爸,不爱自己祖上的家事,他爱上了这个能让一个失去了爱犬的小男孩为自己的爱犬伸张正义的伟大联邦的制度。
如果是你,你会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么?
我好羡慕那个坐在农用拖拉机车上的一脸稚气的查理。
查理,你生在如此美好的一个国家。
查理完成了亘古未有的功绩,影片也一直向我们传达“福祸相依”的道家理念。
美国果然报应不爽,日后深陷阿富汗泥潭。
片子以一种美好的充满思辨意味的方式做了结尾。
我突然发现我的好多影评都看起来想读后感。
比起评述镜头语言,我更喜欢做内容上的分析。
但是,这次,多少也说说啦。
片子是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拍摄,没有跟在查理身边,而是用一种诙谐的调侃的方式,看涉足这场事件中的每一个人,这么大影响的事情,看起来就像那些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一样。
现实生活,其实更像这样。
历史的样子样子,不是都伴随着巴洛克式音乐的伴奏的。
人物关系极其美妙。
议员和他的情人之间互相欣赏的微妙的关系的塑造,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种图景,两个人放纵身体,却精神上互相欣赏。
如果在我们的礼法中,这样的关系,真的是会被谴责的。
但是这两个人之间,却没有一点肮脏。
那么的自然而美好。
嵇康和他的嫂子有情,嫂子担心世间闲言碎语,嵇康说“礼法岂是为吾辈所设耶?
”。
你可以理解么?
记不记得那个镜头,茱莉亚接到查理报喜的电话,她的床畔,窝着一个熟睡的不知为谁的后脑勺演员。
很喜欢导演的画面语言。
演员的演技无可挑剔。
茱莉亚的表现尤其可圈可点。
很庆幸我看到了这部好片子。
污染人类的国政智商。最喜欢的两个外国演员和一个最烂的故事。
即使有汉克斯和萝卜丝加盟,也难以掩盖本片让人昏昏欲睡的事实。
超失败的人物传记影片 浪费演员
由于我看的时候太困了,唠唠叨叨,美国的政治,没看懂@@
和战争之王类似题材的影片
片子還行 但是虛偽
这么好的故事有被浪费之嫌...julia的化妆师已经被julia杀了吧
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经常押韵。
还好能看明白个所以然来,苏联人被表现的太可耻了呵呵,JULIA那形象真。。。!
失望....
太多明星还是掩不住平庸。
They Fucked all ....USA suckers
一生致力于“什么”,走着走着我们也看不清了
Aaron Sorkin,偶像写的
6/10。片尾字幕才是最大亮点,获得军火援助的圣战士后来发展成塔利班,当然这对奥斯卡而言是极端政治不正确的,作为编剧的艾伦索金也没能动用他出色的语言和情绪控制力,整出一场粉饰太平的无高潮烂戏。很多人情交易和全裸游泳派队的国会内幕的描述更加冲淡了剧情,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同时难掩人物空洞。 @2015-11-09 21:18:01
苏阿战争的国际背景
看到60分钟的时候终于开始跳着看了。。。一个牛逼的故事
由影帝汤姆汉克斯和大嘴影后朱莉亚罗伯茨联袂奉献的超级烂片、阿富汗战争
Absolutely brilliant! 对打三星或以下的原因,最善良的猜测是没看懂。再看一下列在最前的2篇影评,好评和差评都不懂对白在说什么,猜剧情加网上搜索拼贴。国人不论艺高不高,胆子都是很大的。
汤大叔确实不适合演这个角色!虽然长得很有深度,但还没到风流倜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