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一就很期待把里面的歌的音源通通放出来窦靖童好美 她是这次的音乐总监嘿 七月与安生的那首it’s not a crime 爱了好久 二在观影过程中 无数次想control z 或者control x这么纠结了三四次 才肯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我很就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 这一次又是自己一个人三我最喜欢的大概是假发老头👴和央吉假发老头说 我是个秃子 我不需要戴假发欺骗自己央吉是我自己猜测的她代表着离开和自由 电影里说 孩子并不是追随父母的 她有自己的事要做央吉在家里墙上有她的寻人启事 可除了寻人启事 也没什么了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放到海海人生里来讲 也是必然的一次 无数次旅行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类型的电影好也罢 懒也罢 强词夺理也罢最起码 我在看的时候 跟着音乐 跟着画面 开心的笑过最起码 这将近一个月的曲折好像得到了一丝丝共情四其实 这世上本没有可以渡过的河能过去的 都是自己想渡的
昨晚刚看完电影,内心很受触动。
看的时候大概有预想到会有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支离破碎,没有意义。
也许,这是一个观者的感受。
是,这部电影是支离破碎的,而这像极了我们的头脑,每时每刻无数念头飘过,真实与虚幻模糊了边界。
它混乱,像我们的心智一样。
清醒、在情绪中溺水、挣扎、沉浮,有的时候从水下露出头爬到岸边,有的时候就一头扎进水里”自杀“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逐步讲述着一个人从迷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到放下自我的过程,似乎这是大多修行人所途径的道路。
这也是这部电影把起点放在殊胜的西藏的原因吧。
人往往因为不知生命的意义为何,不知自己为什么活着,而开始追寻信仰。
于是,她来到了西藏朝圣。
她真的想朝圣吗?
并不是,她只是找不到自己的路而已。
人总是要有个目标(灯塔)才能继续走下去不是吗?
当她看到了七彩龙虾,便从龙虾的视角中,看到了自己的生命-- 被困在水缸里。
那位想吃了它的游客说,“如果被我吃了就好了,可惜它没有这个福报”、“困在水缸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影片在这部分龙虾视角来到这个水缸之前是彩色的,音乐也是浪漫快乐的。
而女主角的镜头,只有黑与白,无论是梦境还是现实。
因为她不知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活得那么沮丧?
你什么都不缺,你应该过得很快乐才对“。
头脑告诉自己没有理由不快乐,可是身体沮丧得很诚实。
所以当她遇到了这只龙虾,她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 送神虾回家。
这件事听起来酷极了,叛逆又神圣。
她因此而燃起了激情。
她要将它送到那个叫做”明岛灯塔“的地方。
那里是它的家,也是她的灯塔。
迷失的人要如何找到自己?
首先要穿越那些不是自己的。
被包装得五彩缤纷又神圣的七彩神虾,而它不过是一个粉刷了色彩的普通龙虾而已。
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要褪去自己光鲜亮丽的外衣,撕去那些贴在身上标注着什么是自己的标签后,才能遇到真实的自己。
我,与你,与TA,没有分别。
留给女主的考验是,如果它只是一直普通的龙虾,那还要送它回家还有意义吗?
脱去了神圣外衣的梦想,还值得你去追逐吗?
而往往,你真正想要的,躲在虚无缥缈的幻象背后。
电影中至少出现了三个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的人,遇到的舞者,她的妈妈,以及后来送的那个女孩的孩子。
舞者的妈妈告诉她,“人生来并不是为了追寻父母的”。
这是说给女主角听的,或许也是说给活在父母光环笼罩下的窦靖童听的。
一个人人格的独立,是从不再追寻父母开始的。
电影中许多次出现”然后呢?
" 的问句,当我们把自己的灯塔寄托于外在的目标或人事物,达成目标后的空虚与再一次的迷失是必然发生的。
而我们要经历多少次的迷失,才能发觉真正的灯塔其实从来都不在外面,而是在我们的心中。
就像整部电影,女主角都在朝着“明岛灯塔”行进,而最终人们说,根本就没有明岛灯塔,它只是吸引游客虚构的而已。
我们的目标中,又有多少是真实存在的呢?
还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幻象?
是包装得富丽堂皇的空壳?
在灵性成长的旅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老师在哪里?
在这个电影中也不止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了。
”我的理解是,这个准备好,是你已经放下了“我”,以及向外的追寻。
而如何放下“我"? 电影也给了解答,虽然听起来像是喊口号。
对了,看到许多人说电影开始于女主角的男朋友自杀。
我个人并不觉得男主角是她的男朋友,而是她的另一面。
一个是因为片名“bipolar”(躁郁症),一个时常感受着“冰火两重天”的病症,时而抑郁时而焦躁,仿佛体内住着不止一个自己。
另一个线索是,片子后半部男主角说“你知道我是谁”... 电影中出现了许多次的眼睛,有眼睛的图腾,各种动物的眼睛的特写。
像是一个提醒,提醒人们时刻“观”(觉察),观你的念头,观你的情绪,观你的起心动念... 当你真的看进去这些眼睛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的是他们还是它们眼中的你?
或许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你自己,人的旅途也是。
人生,不过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祝你们玩得尽兴!
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
文艺暗喻风情片。
女主到西藏的朝圣之旅结果却因为要送一只“神虾”回家,走上了一条为龙虾寻乡之路。
一路苦旅,却见证了一路风土人情,也遇到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当她真正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才发现自己的执念其实不过是一次心路的释放,一次内心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
女主到了西藏朝圣,看到了一只被当地人奉为神明的龙虾,说是从某地的一处灯塔捞来的,于是女主拿了这只龙虾,准备把它带回它被捞起的地方,把它放回去。
可是一路的旅程并不平坦,先是迷失在隔壁荒野,寂寞无聊。
接着车又坏了,没地方修。
幸亏仗义的藏族同胞将车借给了女主,女主才得以又一次上路。
接着又在一个雪夜,车子打不着了。
本来想丢弃这只龙虾的,可是龙虾又被人送了回来。
最后来到了云南,遇到了一个客居他乡的内地客,救助龙虾却把龙虾弄死了。
但是很神奇的事,过了一段时间,龙虾死而复生。
到了它被抓的地方,才发现根本不存在那个灯塔,只是大家传说的而已。
这时女主放下了一切,在水中游向了远方……其实,女主就是“自我”,女主的男友就是“爱情”,龙虾应该是“命运”,女主不愿生活在狭窄的空间,渴望自由,无拘无束,但是爱情却时时折磨着她,让她难以离弃,但是如果不放下爱情,就只能做生活的俘虏,永远生活在“缸”里。
但是与爱情割接,却只能收下苦果,情人的逝去,爱情的湮灭,几乎窒息的生存,永远打不通的电话,孤单、寂寥、无依、落寞……终于我鼓足勇气,逃离生活,却遇到了同病相怜的“神虾”,我要带着它寻找自由,但是寻找自由的过程是艰辛的,要遭遇很多的困难和险阻,就算你意志坚定,目标不变,但是又是你的努力改变不了任何的命运,甚至是死亡袭来,让你措手不及,但是你依然乐观,执着前行,就算最终的结局并不是你的预期,但是既然做了,就不要在乎结局。
旅程就是梦想,带着宿命的色彩,却改变不了你前行的步伐。
灯塔也许就是目标,有时你历尽千帆,走出半生,发现目标并不存在,但是奋斗努力的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和修行,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苦痛而记忆深刻的锻炼和修行呢!
生下来,不是为了追随父母的。
我们都是以为自己有家。
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快乐只是另一种悲伤学生准备好了老师才会出现在这之前就像做梦没有终点当我失去我的心回来当我回来我在此刻当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
扑面而来的黑白画面,一句句简单且朴实的台词,带领着我走入了女主(同样也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心中。
我明白,很多观影者到最后看完了这部电影可能还不知道女主和女主身边的男生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那个男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扭曲部分,总想着要脱离笼子的束缚,却怎么也出不来,即使物质生活已经无忧无虑,可精神上却始终没有寄托,始终从这个苦转向另一个苦。
到最后,也许我们才发现,最终能使我们走向真正的“乐园”的就是找回我们最初的模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里面反复强调的几句话(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你只需要去看着它(你的心),如果你的念头丢了,就让它再回来,继续看着它。
挺胸、摆臂不要低头,看着太阳当你失去你的心回来当你回来你在此刻当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只要你能观察你的心,试着去管管它,时间久了你就会越来越强大,不会再空虚无助,因为你心里的那个男生(同样也是电影里的男生)就和你本来的模样无二无别了!
最后,想把一位老师的话送给观看了这部了不起的影片的朋友们:文殊师利菩萨因为他的心意天真无邪,远离对“我”和“我所”的造作,所以他永远快乐、自由。
请像文殊菩萨一样,保持单纯,永远不要长大!
对于这部卓越的影片,我所想和大家分享的观后感当然不止这些,但是以上是这部影片最最最重要的核心主题也是大家提升自己的捷径——观察心,找回心——永远单纯。
愿看到此文章的人都能每天开心,身心自在,健康安乐!
好像很多公路片去一次青海,西藏就会得到心灵的升华,其实更多的主人公是对现实的逃避。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整部电影的画面黑白交错,刚开始我很不适应,特别是西藏那段旅途,藏地那么好的风光,那么多漂亮的色彩,就完全被盖住了。
后来发现这样的色调里窦靖童的眼睛真的很好看。
很多关于她眼神的特写,迷茫,轻透,充满灵气,感觉窦靖童的一个眼神撑起整部电影。
一场偶然的旅行,也是一场回忆和梦境。
导演qu多个转场镜头叠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不真实感。
好多个场景让我感觉深入了童的内心世界,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电影。
电影里为了让别人更了解她。
她的腼腆,愤怒,惋惜;迷茫,恍惚,厌倦一幕幕出现……
在贺开朗的纪录片《心识的梦》里,童童也说这部电影里的很多场景都让她觉得很熟悉。
纪录片也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很真实,特别是贺开朗穿上红色僧袍的时候,觉得他十分神圣。
影片后期会发现贺开朗饰演的男生,其实就是女生本人的“分裂”。
影片里窦靖童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可以看出他们的对话都是精心编排过的,每个人说话都带有一定的哲理,但是会让人觉得脱离了现实。
整体配乐非常棒了,特别喜欢窦靖童和项偞婧在破旧的吉普车上一起唱歌的那段,非常窦靖童。
哈哈哈,自己的影评也写的乱七八糟的,最后用影片里的一句话结尾:生活瞬息万变,你的心很容易迷失,记得让它回来。
西藏、拉萨,是喜欢旅游的人的必去之地,去拉萨,去布达拉宫,仿佛是一次朝圣之旅,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之旅。
布达拉宫人们都说:“读万里书,行万里路”,旅行是让人治愈的,但只读书或只看一部这样的电影,是有可能致郁的。
这是一部只看简介就能知道讲了个什么故事的片子——女孩独自来到拉萨旅行,而一只被供奉的“七彩神虾”意外改变了她的所有计划。
女孩决定独自驾车穿越半个中国将神虾送归大海。
一路上,她遇到了形色各异的人和事,回忆、梦境与幻觉也断续涌现在她眼前。
最终,放虾之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落幕,女孩也抵达了她内心最隐秘的世界。
故事很简单,说明这并不是一个故事向引导的电影,而是一个碎片化、反叙事的电影。
如果说大部分电影都是在讲故事,那么这部电影只是在用流水账式的片段让观众自我创作、让观众去填补内心隐秘的角落。
为了让整个电影是基于一种压抑的感觉,电影选择了几乎全黑白的拍摄,但有极少的几处是彩色的。
例如有两处龙虾的特写,则是用了极为鲜艳的色彩去诠释“七彩神虾”。
这让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单》中黑白中那一个红色的小女孩——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这抹红色是很多人难以忘却的一个场景,它象征着危险,象征着摇摇欲坠,随着场景的不断移动,这抹红色最终消失,也意味着危险的到来和生命的终结。
而在《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中,色彩鲜艳的龙虾是女孩心灵救赎的纽带,它象征着希望。
其次对于黑白还可以这么理解——女孩作为一个歌手,它的光环都是环境与他人赋予她的,而对于她的主观内心来说,是一片黑白的;龙虾色彩鲜艳,被供奉为七彩神虾,但最后却发现色彩是别人染上去的,它只不过也是一只普通的龙虾。
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龙虾被囚禁在水槽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像公子哥所说:“它福报不够,不能被我吃。
”女孩同样是如此,不断闪回的梦境,想见大海却一直被困在水缸里,女孩是易怒、抑郁、烦躁的,她和龙虾一样需要自由、需要被救赎。
所以虽然这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偶然也是必然的。
影片没有什么说教,只是随着女孩的旅行一起感受人与事,感受这个旅行的过程,旅行的目的便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
龙虾的色彩掉了,意味着人卸掉了自己的伪装与盔甲,无论好坏,你都要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而真正地认识自己。
至于结果是什么,那便是“船到桥头自然直”。
01 什么是家?
家的作用又是什么?
想到家,我们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和父母一起住的地方,也许是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但这都只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家,而“精神意义”上的家应该是一种归宿感,是一种心灵的归宿,我们常说“家是避风的港湾”,真正的家应该是你时刻思念,可以信赖依靠的地方。
片中寻人启事上有离家出走的女孩,路人也在议论窦靖童饰演的女孩也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但家已不在,又何谓离家出走呢?
女孩问王志文饰演的角色:“那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王志文感叹:“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
”是啊,游子总是有难以言说的苦楚,家是自己定义的,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心灵有归宿,就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王志文饰02 父亲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片中一位与女孩同行的另一位女孩cici问怎么和母亲交代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孩则把她之前遇到的另一个人说的话告诉了她——孩子生下来不是为了追随父亲的,而是为了追随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父母比作弓,那么孩子就是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孩子总要脱离父母的掌控,去追寻自己的人生,去发现真正的自己。
03 我们如何消除杂念?
又如何在有杂念的时候继续好好活下去?
女孩在驱车前往的途中被交警带回派出所进行例行检查,在这里她遇见了另一个男人,他说他是陪他兄弟来办事的,但是他兄弟却跳湖自杀了。
他嘴里还在不停念叨,为什么就这么死了,要像我一样要坚强...诚然,这世上没有几个人是真的靠热爱活下去的,人都有杂念,即使我们不坚强,也要装作很坚强,因为人活着本就不是单单为自己而活,只要活着就会有无限多的可能。
女孩的伴侣男孩也曾试图自杀,同样这也让女孩十分困惑。
女孩在路上遇到了一队老外,女孩参加了他们“奇怪”的训练,喊着“如果我丢失自己,回来;如果回来,我在此刻;如果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的口号。
如果人思绪拉的太远,杂念太多,回归本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曾听过一句话:“勇敢不是在心上筑起铜墙铁壁,而是不设防。
”同样,寻找自己本真的手段就是直面自己的伤痛,暴露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修复那些溃烂的伤口。
“人人向往快乐园,人人迷路快乐园。
”在路上我们总会迷失,但只有不忘本心,才能不忘来时的路。
窦靖童独坐警局04 我们每个人都是龙虾 我们每个人都像龙虾被困在各种各样的缸里,有的人不自知而有的人自知却也无力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字幕主演窦靖童饰演的是她,而贺开朗饰演的是他。
这是导演和编剧设计得很精妙的一点,这也说明他们两人是我们很多人的一个映射。
有人说男孩是女孩的男朋友,看到龙虾就像看到他;而有人说男孩只是女孩的另一面,是她的内心,看到龙虾就像看到另一面的自己。
我比较认同后一种说法,从片尾的男孩出现在女孩背后也可以验证这一点,二者互为纠缠相爱相杀,这也是导致女孩负面情绪的由来。
在被困在缸子里的时候,如何应对,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办法。
05-end 导演在采访中最注重的一个词是"mind“,她认为mind是最重要的,也是电影的主旨。
女孩是lost her mind,所以她的世界是黑白的,彩色只是一瞥。
mind是我们的Boss,它带领我们,从而让我们有不同的感觉。
我认为我们要主宰我们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我们,不然我们就会lost our mind.在电影的最后,女孩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明岛灯塔,但女孩却并没有看到灯塔。
无论什么事情,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你所以为的浪漫美好也许并不会成真,但是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享受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也许你要的不是一个结果,答案已经在你心里了。
当学生准备好的时候,要么问题会自己消失,要么老师或者答案会以自己的方式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
正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人的观看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其实灯塔就在我们心中,只需要我们自己愿意去寻找。
PS: 最后有一个问题,是你去电影院看一场文艺片,你是想看别人的故事,还是想通过别人的故事投射从而看到自己?
我也一直认为感动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第二种是想到自己的切身经历从而感动。
在电影里王志文饰演的角色对女孩说,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钱人找到自我的方式也许很多,而没钱的人却能想到的办法很少,这部电影的缺点也很多,我不希望这成为一种架空的文艺片,成为一种自说自话的“高处不胜寒”。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救赎,成为自己的主宰,而不是成为有钱人的 champagne problem。
最后用电影开始的字幕结尾:一旦你开始了“旅行”,许多事情都可能发生,因此你必须有所准备,有信心很重要,但是持有怀疑、利用理性也是好事。
通常,怀疑之后会生起疑心,信心之后也会再生起怀疑,而后者的力量经常强过前者。
终究,我们必须将二者都抛弃。
旅行,和梦很像吧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可以在“她”的旅行和一个个梦里看到很多影子,开朗,童童,queena。
敏感而脆弱的艺术家,丢失真我的歌者,以及旅途上的每一个人。
唐卡画师,簪花的姑娘,旅店老板,追着“她”的老虎,那只被放走的大象。
每一个都是她他它你我的影子。
所以你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在做梦,因为这场旅行讲述的故事就是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甚至你自己,但这个故事又确确实实没发生在你的身上。
“太阳热烈,农夫耕田,乌鸦鸣叫,我还活着呢”那个孩子,带着长长的辫子,那个佛的孩子,老师说佛是最伟大的诗人。
我一下子落泪。
阿朗在当年,在他还叫冰雹童子的时候,签名是”我还活着”后来,后来就变成贺开朗了,贺开朗giver于是改成“我将平安”我们都活着,都平安。
“只想开开心心活到老”电影院很空,很空,非常空。
所以我破例边看边写这段东西好了,开始唱“今夜的月明如镜”了缘起,何为缘起。
命中注定的遇见。
我想起去年十月我去看展,本来没打算去看那个综合艺术展,但看完童昆鸟,我决定续费走向那个光怪陆离的第二展厅——我甚至完全不知道它展些什么。
然后我拉开幕布,后面是个大型装置艺术,于是我看见那句话。
“直至我们也看不清缘起本身。
”探寻缘起的起源本身就是件挺蠢的事情吧。
谁,整部剧充斥着大量的水,大海,雪,雨,泳池。
大海,大海,我想起我自己,极度怕水,身在海边却从未下海,泳池都下不去。
可我还是那样渴望寻找大海。
即使我眼前就是大海。
我也在寻找。
我的,我的,我的真正的大海。
我好像又在做梦,好累。
去年我最恍惚的时候,是乐队救了我,各种各样的乐队。
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求出路,龙虾逃离水族馆。
“跳下山崖化成碎片 不愿让束缚还原,未来在重复改变 就不能耍赖到明天 想等待时过境迁,还记得他,跳下海面。
”“太阳在坠落,海浪在发愁。
”大海,大海。
大海,大海!
梦醒后我寻得缘起。
记录: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一部好的电影,我的观念是能够让人思考的,我的分是十分。
不说电影好坏,就如海报所言,见仁见智,不多问,只言我的感受。
观看前需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观影体验是,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和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
抛出的观点很多,先理性的描述生死,生死的本质都是黑暗,母胎孕育,合眼死亡都是在无光状态。
由生到死的这段时间,就如之前所说:黑白之间都是深深浅浅的灰,人性最真实的灰。
这是人性最隐晦的东西。
无法摆在桌面谈。
影片很多隐喻,鱼,困在缸里,猛兽,困在铁笼里,人,困在虚妄里,情,被困在的执念里。
而这一切,就好比提起过的,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它的意义于我而言无非两层,生存和寻找,一个是物质,生活琐碎。
一个是精神,探索活真正的意义,这种意义,并没有答案,是内心对虚妄的向往。
动物被困,因为人的欲望,人被困,皆因起念,起念便有烦恼,自然落入这个角斗场。
电影台词:什么是家呢!
出生的地方,房子,还是父母住的地方。
发现到了一定年纪,人对家的概念愈发炙热,对落叶归根越加认同,到也不是我接受不来这样的属性,而是觉得,正如所说,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呢?
去过的每一处,见过的每个人,都是一次偶然,由生到死,皆是过程。
再一个,影片两次提到的,你生下来,不是跟随你的父母。
或许有违很多人的伦理观,事实是它确实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去完成的事。
再有,就是去面对接受内心,认识内心的本质。
整个影片强调的都是,去接受内心的本质,接受才能救赎。
为什么说,两眼相对能够治愈,因为此刻你内心躲闪的东西就是最真实的。
生活的方式,只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没有丑恶,成长的过程,或许就是不停发现自身的问题,然后去改正它。
好比水火,如果两者融合,火的燃烧必有介质,水吞噬火的过程必也要受其灼热。
两两相抵,自是融得。
你觉得有意义的事,纵然无趣,也便是有意义,做就好。
一生之中,不要太计较,留有遗憾,或许才是完美,凡事尽善尽美,皮筋绷太紧,稻草和雪花,瞬间之事。
放下执念,和所有事情和解,那就是自我救赎。
假作真时真亦假,自古如此,佛学总是强调天机不可泄露,看透事物的本质不去拆穿,确是周全。
难分真真假假有多少,不想迷迷糊糊活到老。
人活着真正的意义就在路上。
太阳升起,农夫耕田,乌鸦鸣叫,我还活着。
影片刚开始的感觉很吸引我,看着看着我开始跟不上逻辑,脑子有点晕,有点凌乱,想要努力抓住开始的情节却发现无法回去,理不顺其中的逻辑了,有点不适; 渐渐地,我开始困乏,想睡觉;再渐渐地,我又似乎明白了点什么,醒过来一点; 最后看到女孩依然在展示龙虾的大厅里,我恍然大悟。
观影完后我愣了一会,似乎被冲击到了一些,这一切的一切,不正像我们大脑里的念头吗,凌乱,无序,找不着边际,跳跃,散乱,焦虑。
多么难受,也许观影过程中的一些不适感也正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迷乱吧。
记得王志文演的一个场景里,除了他和女孩走在轨道上,其他的人物都是不动的。
是啊,这一切,不正像我们的梦境吗,不太合理的存在着。
想起一段话才感受到一些稳定,清醒和光明。
当我失去我的心,回来。
当我回来,我在此刻。
当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
包场独享让我的观影体验平静且舒适,奇幻之旅未必完全理解,但我愿意相信。
李孟桥处女长片。放飞自我,用力过猛。《听见她说》的《失眠人的梦》成了脱缰野马。
落泪了,没意外就是我2021院线最佳。虾好还是你好,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虾很乖,不会跑,死也死在我怀里,可我爱的虾是你,可你不是虾。我一直想有那么一个人,在我面前,在我怀里,在我手中,跳海,跳海,泡泡浴,自杀,纠缠,救我,无处可去,只属于我,但是没有,没有人会属于我,虾也死了,老头疯了,我相信有灯塔,没人信有灯塔,所有人都说没有,老头说有,我相信他。没有人会属于我,到最后只剩我自己,所有人都从我车上下去,他们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最后没有人记得,只有你时时出现在我身边,提醒我,没有人,也没有海。
谁说一定要面面俱到才配打五星?
电影不好看,老公也不行。
天啦,我好喜欢这部片子,哈哈哈……就当自己看了一部舞台剧。对黑白片有偏爱剧里的人都是劝别人行,自己倒是想的开得狠结尾那老头是不是奇遇人生里的?
挺好的,睡得挺好的。
严重夹带私货的碎片合集。戏剧化的讲自我救赎和自我认同。《虾转悠》
2021.11.22
看完同伴说了句wtf 非常精确的概括了我的感受 从头到尾都没get到 非常无聊的俩小时
往好了说 要是环境好点 可能能把大飞片拍的更清楚点 现在觉得一个西藏片公路片充满了上海agent气息 对景片光影的关注抢走了电影感受 所有的镜头都缺少内容的落地 志文出来是致敬周末情人么 。。这片子可能还是应该早拍30年
一般吧🤔
其实过六分接近七分,怎么也是有的。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主要还是因为人民痛恨无趣的小资产阶级情调。
一个女孩想将龙虾拯救并放回海里,但它是一部公路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一次旅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斯塔福德的诗“穿过黑暗旅行,我发现了一头鹿 死在威尔森河岸的公路边。通常,最好是把它滚下峡谷:公路狭窄,急转弯会造成更多的死亡。”而这首诗名字「穿过黑暗旅行」也暗自与本片某种连结。路途上人的生活和思考的安静而规律犹如宗教每日的仪式,会敏锐地捕捉日常生活及行走中的诗意。穿行在路上的窦靖童几乎没有太多的话语,荒野里倾听周围的声音。导演说只是需要一个偶然的真相。当女孩的期愿伴随着她的心事踏上旅程,通透的黑白色穿梭在记忆深处,像一双手在抚摸并调侃着过往,若隐若现的彩色犹如那只“神虾”在游离于不同空间,也尽显讽刺意味。
这是属于窦靖童的极具风格化的电影,只有她能演,被困在泳池里死亡的他是她,被放在缸/桶里死而复生的它也是她。这不是一场偶然的旅行,这是我们那一代人成长必经的过程。几乎全程的黑白影像是导演有些讨巧的设计,但龙虾视角算是有趣。这种片子不需要讲逻辑,但剪辑看得出来很好结果字幕一打指导是田壮壮,哦,那正常。全程配乐满分,基因和天赋的继承真是祖传粉的快乐,王志文那段是高光,田壮壮只凭半个下巴就让我认出了他,没有几句台词却是镇场子的升华,找什么灯塔,你把它扔海里不就行了?太阳升起,乌鸦鸣叫,农夫耕田,我还活着。
又一个自恋的伪文青导演…
可以看出导演真玩开心了,“这些富二代就是太闲了”。自己玩也罢,还能拉上一堆老炮儿陪玩,就不能叫“一次偶然的旅行”了吧?但是对这么一个动机离谱、情感空洞的故事,我竟然没有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太大恶感,想来是因为导演好歹有时髦的想法、审美和品味在撑,可这并不能赋予它被拍摄出来的意义。对猎奇化、符号化西藏倒没那么愤怒,毕竟它对构成电影的种种要素都没在尊重的,压根没有想要正经叙事,只是借做梦之由行炫耀之实。童童,记得你妈在这个年纪演的是墨镜王的《重庆森林》。
矫揉造作
我感受到了创作者对光的御用 碎片式的讲述 出离和深入的切换 但整体感觉嘎然而止 意无法尽 卡在一个不知所措的精神状态里。。。我也挺喜欢窦靖童的,但是和专业演员一起时 她好像没有在表演 有点出镜
仿若演唱会超长intro,影像美学炸裂,各种非常规构图,时尚杂志热衷的梦幻置景和超现实布光。高原上的龙虾作为一种生存隐喻,盛放着现代人的精神苦闷和虚无,对意义的追求倾注于“在路上”的所见所想,龙虾-帅哥的人化更是将这种意义追寻推及到自我对话的心理层面。灯塔又是什么?五光十色嗑药般的云彩似乎给出了回答——取悦自我而已。创新以往对藏地的描绘,不再是张扬式人类学猎奇,也不再是万玛才旦式民族志书写,藏地开始作为一种时尚元素来驾驭,既轻盈(离谱)又梦幻(空洞),就像本片(莫名其妙)插入的英语粤语法语,作为拼贴的元素来呈现,一种碎片化的世界性语汇被我信手拈来,于是在MTV和实验电影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带有后现代精神、名为万花筒的电影。当然,用本片的台词可以总结这部电影:“这些富二代,就是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