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南美的热烈和纷乱,用深厚的内在情感震撼心灵。
少有的直接描述南美偷渡非法移民的过程的故事。
一个内心和尊严被千万次蹂躏的黑帮青年,在心爱的女人被自己的老大弄死后,在老大又一次企图强迫一个准备偷渡的少女时,举起了手中用来抢劫的刀,脆脆地砍死了老大,因此被黑帮追踪。
而他就此踏上了和这个少女一起偷渡的旅程。
最黑暗的部分不是帮派的争斗,抢劫,暴力, 而是跟着主人公Casper学徒想要正式称为黑帮的小孩子,Smiley主动请缨去铲除杀死老大的Casper,并且在最后Casper跑到他面前时,举起了手中的枪,一枪一枪地打死自己的师傅和兄弟。
镜头摇在这个孩子杀人后的脸上,迷乱,伤心,无奈,骄傲,力量全部写在这个孩子的脸上,而黑帮的历史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贫困和混乱的南美正是黑帮发展的肥沃土壤。
电影《无名》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示了全面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们冒险送出情报的情节。
导演程耳用悲怆史诗般的情感,负载着中国沉重历史记忆的背景时空,展现了舍生取义者的信仰光芒和侵略与帮凶者的狡猾讹诈。
首先,电影的形式设计非常独特,具有非线性叙事的特点。
影片并没有从1937年至1945年的革命时期开始讲起,而是选择了从故事的中间部分切入,让观众刚握住拼图的几个残片,就发现自己与人物已经置身于历史的契机与舞台之上。
这种回旋结构使得电影更具复杂性和深度,让观众在情节流转中始终惦念、惴惴不安,与剧情不断地进行着可能性的拼接。
其次,电影的视觉美学非常精致。
导演程耳对画面美感有着极致追求,塑造了端庄雅致的人物,捕捉了凭空而出却又极其准确的时代气质,营造了静谧安稳却又时刻会爆发的氛围张力。
这种个人化的风格使得电影在视觉上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此外,电影的剧情设计非常巧妙。
它设置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更有意义的谜题,让观众沉浸于剧情之中,参与到这段波谲云诡的岁月中。
这种“无名”既是谜面,也是一种潜在的阐释和暗示。
最后,电影所展示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都非常真实生动。
它呈现了1937年至1945年的革命时期上海的艰难时刻,中共地下党员冒险送出情报,信守誓言,用默默无名的奉献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历史符号,更是具有情感和个性的真实人物。
总之,《无名》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示了全面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们冒险送出情报的情节,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它让观众沉浸于剧情之中,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沉重和复杂。
带着南美的热烈和纷乱,用深厚的内在情感震撼心灵。
少有的直接描述南美偷渡非法移民的过程的故事。
一个内心和尊严被千万次蹂躏的黑帮青年,在心爱的女人被自己的老大弄死后,在老大又一次企图强迫一个准备偷渡的少女时,举起了手中用来抢劫的刀,脆脆地砍死了老大,因此被黑帮追踪。
而他就此踏上了和这个少女一起偷渡的旅程。
最黑暗的部分不是帮派的争斗,抢劫,暴力, 而是跟着主人公Casper学徒想要正式称为黑帮的小孩子,Smiley主动请缨去铲除杀死老大的Casper,并且在最后Casper跑到他面前时,举起了手中的枪,一枪一枪地打死自己的师傅和兄弟。
镜头摇在这个孩子杀人后的脸上,迷乱,伤心,无奈,骄傲,力量全部写在这个孩子的脸上,而黑帮的历史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贫困和混乱的南美正是黑帮发展的肥沃土壤。
一幅秋天的画,温馨惬意,映入眼帘,却有莫名的伤感,是因为墨西哥电影。
在我的观影感悟中,墨西哥电影及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特别是当代的,放置于浩瀚的电影世界,就像整齐干净的街道上矗立着的广告电线杆。
上面杂乱无章地贴着各类触及生活面目的小广告,经历狂风暴雨,颓然破败与傲然簇新交相辉映,那是一处斑驳陆离的景象。
同样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响的墨西哥电影,在展现文明与野蛮赤裸苟合的题材上,它一直独领风骚。
地域与本土文化主导了创作的基调,但能如此勇敢地直面狰狞咆哮的生存状态,并毫无修饰地袒露社会全貌,墨西哥电影一直勇往直前。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墨西哥电影一直处于苟延残喘的窘况。
欧美各国电影人对墨西哥电影的“混血”培植兴趣盎然,这不知是雪中送炭的好事,还是占地为营的“文化侵略”,总之墨西哥电影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直战斗在生存线上。
但有关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奇闻异事”却从未被冷落过,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播、文化共享带来的好处。
墨西哥的故事也擅长讲社会政治、犯罪暴力、色情伦理,但没有阳春白雪的高傲,也没有下里巴人的平实,仿佛只有一杆上了膛的枪,两条奔波在死亡线上的腿,还有那头顶上一轮焦躁的红日。
像《爱情是狗娘》,又如《边城小镇》,《无名》同样也是一部揭露用罪与罚的魔爪蹂躏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社会片。
也是我关注的各国新近导演长片处女作中表现优异的一部作品。
导演凯瑞.福永,77年出生于美国,是一位瑞士日本混血帅哥。
若没有幕后资料做参考,很难想象如此沉稳犀利的电影出自一位首执电影导筒的年轻人之手。
电影讲述的是生活在洪都拉斯的女孩塞拉与父亲及叔叔准备偷渡到美国的故事。
的确是有关移民的问题,但又深入到了当地民族矛盾及黑帮恩怨。
一开始,故事像两条岔开的铁轨,分别从女孩塞拉与男孩威利各自的背景延展向前,到影片的第一个高潮处,两条线并轨,威利与塞拉相遇,两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威利=卡斯帕,一个人两个名字。
又遇到类似的情节,嘲弄命运,也在向无法逆转的人生低头。
威利向两个女孩子自我介绍时,都会用这个名字,而卡斯帕只代表着他的黑帮身份。
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威利不是天生的坏小子。
我用威利与小不点儿伯尼托做比较,真正的坏与忘恩负义不是练就的,而是像笑面小子这样,在幼嫩的骨血里滋长出来的。
或许威利也可以做个狠角色,如果他的女人没有被老大侵犯并致死。
但他多少与他们这些用人的尸骨当狗食的亡命之徒不同,这个还残留着梦想的年轻人,在他私藏照相机的时候,就表露出来了。
威利得知自己的女人已死,转身憋住泪水与愤怒的那一幕,拍摄得特别精彩。
老大里马尔戈带着威利还有笑面小子攀火车劫财时,风雨中、雨布下,营造的不安与变数的气氛也很真实。
而类似这般细致又生动的桥段,在塞拉这组展现逃亡人的画面中,更是随处可见。
等火车,扒火车,躲边防巡警,塞拉父亲消失没影的过程,都要怀疑这样的画面是创作还是纪实了。
在表现帮派势力间的矛盾时,有两组镜头耐人寻味。
当火车飞驰在拉马拉地盘上时,当地的居民会向车顶上的人群扔去友好的水果,而当火车进入夏瓦拉人的区域,连放学的孩子们都会向火车上的人掷去石头。
显然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直接升级到了民族内部的斗争。
帮与帮之间有杀无赦的恩怨,帮内同样有对待战友像秋风少落叶似的无情。
杀了老大里马尔戈的威利根本无处可藏,追杀令甚至可以上报到纽约的帮派大佬那里。
无需怀疑,这种命运一开始就属于黑帮小混混。
即使满身刻着一样的刺青,见面打着一样的手势,在触犯帮规时,一样处决,没有废话。
威利在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这群逃亡人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女孩塞拉的爱。
但他不愿连累塞拉,于是独自跳离火车。
塞拉偷偷跟他下车,威利转身看见她的那一幕,我也跟着惊了一下,我就知道这事儿不会有好结果了。
虽然我那么希望用艺术悖逆一次生活,给“恶人”威利一次机会。
在越过小河就能得到新生的边境线上,威利遇见笑面小子,那一幕对我来说具有戏剧性。
可能很多人与我感受不同,冷酷的现实就该是这样的结果。
我是在心中为本没有悬疑的两个人物系上了美好的幻想,因为对笑面小子存有希望,于是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戏剧冲击力。
当然,现在想想,电影的处理手法是成熟客观的。
最后塞拉拿起电话,按下父亲强迫她背下的电话号码,接通电波的那一刹那,看到她的脸,我有万般思绪涌上心头。
不容易啊!
生活怎么这么艰难?
塞拉曾经告诉过威利有关通灵师帮她占卜的事,“我能到达美国,不是因上帝的庇护,而是在魔鬼的帮助下。
”这句台词,绝对称得上时本片的经典台词。
导演凯瑞.福永在拍此片之前,了解相关偷渡惨剧时,心中许是有了无限的悲悯之心。
偷渡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改变当地人的生存状态才是根本。
上帝疏忽的惨状,魔鬼都不忍袖手旁观。
结果还算圆满吧!
虽然影片中所有人的生活满目疮痍,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塞拉向着更远的北方前进,而塞拉叔叔虽走在返乡的路上,有一天还会再向北方吧。
美国不是所有人的庇护所,它也要拣选幸运的、有希望的人,而这就是严酷的现实生活。
总是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让生活发生改变,然后变成完全无法揣测的走向。
生活本身就是顺逆时针的交错。
重要的是一路都在相遇、告别,然后改变。
然后曾经怨天尤人的自己,无病呻吟的自己,乖戾的,矫情的,都会消失。
整个心灵安定下来。
一部好的电影会让人想到很多事情,这部就是吧。
说什么R级片都是很外在的,毕竟中国人还是保守的,很多外国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就很奇怪。
滤去这样类似民风的东西,这不得不说是一部相当深刻的电影。
如果不是字幕译得太差,这片或许我会给80分,而不是现在的60分。
很多细节都因为字幕的原因而看不懂,好在不影响对整体剧情的理解。
其实也是因为剧情并不复杂,即使没有字幕,相信大多数人如果能坚持看完,也能懂得故事的全貌。
威利是墨西哥一个街头帮派里的小混混,笑脸是威利新收的小弟。
帮派老大看上了威利的女朋友,逼奸不成失手杀死了她,威利伤心欲碎。
在一次打劫过程中,老大正欲对被劫的小姑娘图谋不轨,被威利从后面一刀砍死,替女友报了仇。
威利从此开始了亡命天涯的旅程,被救的小姑娘爱上了威利,威利为了不拖累小姑娘,答应把她送到美国和墨西哥边境。
而在另一边,笑脸回到帮派,为显示对帮派的忠诚,领着帮众开始了对威利的追杀。
在美墨边境线上,威利帮助小姑娘度过界河,这时黑帮也已赶到。
威利夺路而逃,最终却死在笑脸的枪口下。
开枪后的笑脸木然地望着威利的尸体,因为有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刺青,十四岁的脸上仍然挂满稚气。
越过边境线的小姑娘拨通了美国亲人的电话,迎接她的,将是安全的平静的不再担惊受怕的全新的生活。
影片的风格和贾樟柯的电影有些相似,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激流暗涌,对墨西哥贫穷混乱暴力横行的社会现状的刻画,让人触目惊心。
而对那种朦胧感情的描写,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写意留白,不觉回味绵长。
一部标准的墨西哥电影,似乎总离不开under class… 枪火,毒品,火拼,偷渡… 交杂着卑微的呐喊和命运的抗争。
能够如此着着地直面狰狞咆哮的满目疮痍,并毫无修饰地袒露社会全貌,墨西哥电影一直勇往直前。
《无名》,又名《洪都拉斯女孩的美国梦》,情节并不复杂,似乎题目中就已涵盖一切,一群长途跋涉去寻找美国梦的人们,一个杀了黑帮老大的小弟,共同踏上了艰辛的偷渡之旅…这是一本如此犀利而细腻的电影,黑帮间无赦的恩怨,威利背身强忍泪水和愤怒的无奈,笑面小子枪指威利的决绝,塞拉父亲消逝于铁轨的怆痛… 因此到处都散发着这个民族充盈着的这种最原始的悲怆力量,为了活着,为了挣脱生不如死的人生,北上。
不离不弃终究是太过理想化了,在命运的枷锁下,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萨拉的父亲曾说:“什么都不能把我们三个分开…”,结果天各一方,他永远埋葬在这条辛酸的铁轨上,叔叔被驱逐出境,只有莎拉到达了美国。
这个偷渡的洪都拉斯女孩曾告诉威利,“我能到达美国,不是因上帝的庇护,而是魔鬼的帮助。
”这是通灵师在偷渡之前作出的预言,却令人心颤震撼。
这是一段与现实的辛酸互动,在偷渡的路上,他们都是无名之人,有多少人葬身于这条辛酸路,又有多少人葬身于无奈的社会现状?
离开终究是无奈的选择,纵然血腥却还是祖国。
这出拉美悲歌,究竟是恨铁不成钢的神谕, 还是悲天悯人的天启?
我给8.8,难得的回味无穷的电影。
南美风情,没有底限的黑帮,淳朴的人民,为了生活不惜一切的隐忍,枪杀,温情,诸多元素交织在一起。
人性的碰撞,情感的碰撞,堪称盛宴!
故事情节合理,细节丰富,脉络清晰,虽远在南美,却能让人入戏。
剧本导演演员全部在线。
我知道墨西哥地理上在北美,但风土人情跟南美更接近,真是“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一场为情复仇与一场偷渡阴差阳错的触碰到一起。
现实主义的外壳下蕴藏着理想主义的内核。
令人发指的中美洲社会现状与时刻散发着令人冲动的情感达到了良好的平衡。
行影流畅、大气又不失细腻。
凯瑞·福永 Cary Fukunaga,一个值得记住的新锐。
一部少见的墨西哥电影,喜欢海报中那个静谧悠远的感觉,细看却是奔跑前行的列车,直觉告诉我,这个电影会有意思,于是没有多想收入该片。
看后果然没有失望。
当影片的结尾音乐响起的时候我还有点回不过神,一时间不知该从何去写这个观感。
太多的故事信息,却又随着不是最幸福的结局就这么戛然而止。
当希望变成现实的时候,有得有失,苦乐参半,这才能叫做是生活吧。
影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混帮会的卡斯帕因为去见女友耽误了帮会的任务,在他受罚的时候女友被帮会老大失手杀死。
卡斯帕失去爱人受到重创,当老大带着他再次去“执行任务”时,为了救被老大羞辱的偷渡客塞拉,卡斯帕扬刀杀死了自己的老大,从此开始了与偷渡客塞拉的逃亡生活,并答应护送塞拉偷渡到美国与同父异母的家人团聚。
帮会、组织、偷渡、列车、边境……一系列元素交叉在墨西哥这块有点神秘的土地上。
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帮会和偷渡变成当地青壮年两种主要的生活状态,逃离现有的贫乏是这群人的幸福追求。
但是当帮会的所谓庇护和兄弟感情却没有预想的那么有人情味,“一家人”的称谓不过都是一个幌子而已的时候,卡斯帕无奈背叛了帮会,开始了他心灵上的救赎。
卡斯帕与塞拉的相遇是故事的转折点,也是影片设置寻找希望结局的开始。
帮会小弟和偷渡客从相遇相伴到最后的痛苦诀别是影片的最高潮。
对于这两个在常人眼里最不被认同身份的人,他们的结局多半是已经注定的,但在影片中他们的心理和情感的交流被推倒了重要的位置上,是人文关怀的一次很好体现。
发现边缘人生活和情感中最朴素和单纯的一面,在困境中寻求自我救赎与解脱,是影片想要传达的。
家庭的概念在影片中被无限放大,成为最被期待的梦想。
卡斯帕至死也没能享受到家的温暖,而他的这个愿望只能由塞拉替他来完成。
这种本能的生存渴求不能被实现的时候,就成了最大的悲剧点。
眼中无泪,但心已成河。
影片非常准确地表现了这个地域背景与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悲剧,并引发了种种反思。
影片始终穿插了一系列欢快节奏的背景音乐,象征了某种边缘人在救赎中寻找希望的那一道光明的前景。
每当乐声响起,都仿佛在无奈与悲伤的情节中注入了一些温暖的能量,预示着幸福的开端就在不远处。
影片的画面感很强,镜头表达非常细腻,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都在那些定格的画面上尽情展现,让人总能看到那些曾经遗失的美好。
在迷失中寻找希望,在落魄中寻找救赎,出路也许只有一条,但心却会是温暖的。
——写于2013-09-08
问题是这种类型的片,有必要让个女二露点不。导演明显耍流氓。
剧本弱了点,感觉是20岁懵蠢少年YY伤情之作。但视觉、节奏、剪切风格已定。福永的处女作相对成熟,血腥跋扈小清新惆怅绝望一个不少,张弛有度。相信下一部beasts of no nation的场面戏,和人物细腻的情感流露都能处理好。这篇居然Gael Garcia Bernal还是executive producer。好感度多加一星。
看过了,印象不深刻..MM貌似挺漂亮的
太普通了
中美洲天空晴朗,耶稣脚下的人们只默念着他们北方的乌托邦。
其实就是个将偷渡的电影。偷渡者除了漂亮的都得死。
处女作,不简单
这些年墨西哥电影的崛起, 很大程度来自于它的写实风格。 虽说此部电影导演是美国的, 但依然是墨西哥电影一贯的调子。
绝望的垃圾人生也算是一种人生,无论妥协,还是抗争,都是一条死路。丛林法则下的帮派斗争,幼稚且残忍,最终,没有胜者。虽有一抹亮色,难掩昏暗基调,满屏的压抑。谨慎推荐。
太儿戏了
开往幸福的火车,跟《上帝之城》一样优秀的异域电影
毫无意义。
I live by the day。The only hard part is not knowing when or where。
太讨厌女主了 以致影响客观观感!!!!
跟地心营救一起看的,基本属于黑社会内斗
虽然故事很一般,但镜头把控很出色,演员的状态都调动到最佳了。一看是《真探》第一季导演的处女作,也不奇怪了
特朗普收紧移民政策情形下看这部电影很应景,黑帮与偷渡的故事向我们揭开了拉美世界的美国梦之旅。导演的叙事功底很强,节奏流畅且不流于平淡,短短90分钟展现出当地贫穷斗恶的现状,生死一念的无所畏惧和追求新生活的迫切渴望形成强烈的对比。只是爱情戏的出现太突然,最后的爆发难以归于平静的收尾。
爱情本身就很麻烦乱世中的爱情会搞死人的
好看 喜欢 被忽视的佳作
外国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