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比第一部下降得狠,不管是音乐性还是电影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先说音乐,我知道狗叔来就是搞笑一下,所以那首歌那样就算了,德国队除了秀力量、秀力量、秀力量还有什么有价值的吗?
除了最后决赛Pentatonix组合,和贝拉的歌以外听不到很好的歌。
再说电影方面,新加的那个女孩有毛作用,Fat Amy变女一了好像这样真的好吗?
我们家无敌美Anna Kendrick戏份少好多啊。
青春校园剧多了很多支线剧情,故事的整体性大大降低,并且并没有让故事变得有厚度,满满的都是多余的戏。
3星,还是有一部分给Anna Kendrick,一个字:美。
PS:这影评还是因为超短评字数了。
┑( ̄Д  ̄)┍
按时间顺序Thong Song —— Sisqo(Shake, Shake, Shake) Shake Your Booty —— KC & the Sunshine BandLow —— Flo Rida(Flo Rida;T-Pain)Beyonce Knowles —— Destiny's ChildBaby Got Back —— Sir Mix-A-LotLive Like You Were Dying - Tim McGrawBefore He Cheats —— Carrie UnderwoodA Thousand Miles —— Vanessa Carlton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 —— Taylor Swift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 —— Tina TurnerThis Is How We Do It —— Montell JordanDoo Wop (That Thing) - Lauryn HillPoison —— Bell Biv DeVoeScenario —— A Tribe Called QuestInsane in the Brain —— Cypress Hill——Riff Off 网易音乐中的歌词,感谢 歌词贡献者 Quin-La,翻译贡献者Tiger---Wang
说实话,有些小失望:1、最让我失望的是选歌,并不像上一部那样都是耳熟能详的BillBoard Top100,而是选用了非常多(≥50%)听都没听过的歌(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吧),导致了没有上一部那样边看边跟着唱的共鸣。
2、剧情有些混乱,而且并不是有些豆友说的那样搞笑。
第一部实在是太赞了,作为续集难免会有比较。
不过阿卡贝拉的水准真心没得说,宇宙第一的水准(但总觉得和之前稍逊一筹,可能是编曲的创意方面不是那么自然和谐);remix music真是依然那么精彩(不过依然觉得不如上一部好听,上一部把火星哥的JTWYA和Just A Dream随便一Remix之后就好听到爆,毫无违和感,自然得就像是一首歌)!
当然不得不提的亮点,DSM宛如纳粹般的一致感、力量感非常有视听觉冲击力!
五支队伍“斗歌”那部分也是相当精彩,和上一部里的“斗歌”一样赞(不过选歌这个硬伤还是有些遗憾)。
片尾的彩蛋是114分钟里最意外、最搞笑的部分了!
虽然选歌真心难以接受,但是作为Pitch Perfect的脑残粉,还是给四分吧。
加油吧巴顿贝拉,我们第三部见!
(会不会有第三部呢?
主力们都要毕业了呀……)
《完美音调2(Pitch Perfect 2)》.2015昨晚看完本来想熬夜写个影评以表达我的激动之情,但动笔了一千多字发现意犹未尽,资料的来源也过于主观(国内数据),因此全部删掉今天再写。
本来是想写女权的,因为这凑巧又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是真的凑巧);本来想写闺蜜心理;本来想抒发未接触过的艺术的激动之情。
但现在只想写一下美国梦与中国。
因为没看到第一部,虽然我开头猜到有合唱部分,但仍然没听懂“a cappella”是什么意思,又去网上下了个中文字幕,叫“无伴奏合唱”。
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接触,令我非常震撼。
特别看到地下party的battle部分,一种浑然天成的协调感以及难以言喻的美妙油然而生,无法自制。
由于新事物的冲击,让我当时认为这是比streets battle更High的比武--不缺力量、灵动,而又更为优雅。
就好像电音吉他跟钢琴的solo,有一种妖异的美感。
作为女性视角的电影,而且一群女性组成的团体,理所当然的表现了女性聚社性的特点,我个人认为这一部分是可圈可点的。
例如在夏令营fat Amy睡不着要去大便,觉得有点便秘,社友一开头给唱起歌,她说了句“像冻酸奶一样畅通无阻”,我擦。
so sweet!
但看着110分钟的电影,感触最多的是美国梦的现实意义。
两位主角并没有很美,因为这不是好莱坞洗钱片。
其次团队有各式各样在中国看上去会很奇怪的成员,这在中国叫做“排他性”。
我在Barden Bellas看到的是一个多民族的团体,一个唯才是用的团体,一个有着包容性的普通人团体。
从天赋上看,这是不是一个普通团体?
明显不是。
但从上帝视角看,这是不是一个普通团体?
很明显就是。
作为参照物,德国队伍Das Sound Machine简直是天赋团体中的天赋团体,但却有着明显的缺陷--上帝性。
意为无所不能,但缺乏同感性。
在决赛中,毫无疑问是DSM更胜一筹的,而Bellas是召集了历代bellas齐齐登场,利用了观众的认可度以及同感性才获得的比赛,除去电影逻辑外,这是现实中也是经常发生的。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德国作为一个超强的民族,实力超群,甚至就是明着脸碾压美国队的时候,输掉了比赛,作为唯物者德意志,心理如何众所周知。
就好像当时的一战二战一样。
美国人一直在传递一个思想给世界,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不是最强的,我们不是上帝,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强,我们可以胜过上帝。
(此处上帝为科学意义,跟宗教无关)在全电影都直接明了的表达Bellas作为女性的正常心理:她们会紧张,会害怕,会吵架,甚至直言是低情商的。
但她们是积极的,向上的,直言是一种草你的精神。
作为对比,中国电影除了脑残视角--一直自己人跟自己人比缺乏国际性外,还表现出“我比不过你我就搞死你”等智障行为。
而这种智障行为还被中国市场所认可,创下巨额票房。
从客观上看,这是成功的。
但有一个观点:并不是说现有客观成功便是成功,一时的存在并不能代表现在,也永远只能代表过去。
因此这毫无疑问。
因为人类认为的划分了时间维度,所以我们用历史来评价客观。
从以上的思考来延伸到中国的情况,是没有可能的。
因为教育程度以及素质的差距太过明显,已经大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但我们又要如此去做,就好像我们无法走出银河系,但我们必须去尝试。
这是21世纪。
"no man is an island."我们迟早是要接触国际的,也许在一开始我们用人数优势来取得局部优势,但后果堪忧。
直接点说就是现在我国大学生不单没知识,没文化,没素养,甚至是逐渐低能化,而这一点随着出国留学短暂化将持续得到恶化。
因为教育落后,所以作为强校的学生依然比不过别人(也受环境影响),而其他的学生就更糟糕,不说他们毫无文化,他们除了会用手机APP,真的没别会了。
不会电脑操作,不懂安全常识,不知古今中外,不知数理科学,不懂自身生理。
可怕,真他妈可怕。
更可怕的是他们毫不自知。
在以前,父母们努力了会让孩子出国,并且尽量不要回来,这是先知的一代。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父母在实力没有进步的情况下,资产也增多了,相应的,孩子也能出国了,但很少能读到四年制的。
他们这种情况的留学生,有一个特点,说是去留学,其实就是一段长期的旅游。
几乎没什么例外。
可以看出,他们在中文论坛发表的内容,都是他们的日常所见所闻,甚至是一些代购。
极少有传播知识的。
他们换了个地方换了个服务器玩LOL,用更优惠的价格买商品,再跟同是中国人谈恋爱,再跟中国人玩,然后回国了。
回到美国梦的主题,Bellas的团体有白人有黑人有黄种人有胖有瘦有美有丑有异性恋有同性恋,这是一个典型美国色彩的团体,也是今后的团队趋势。
总所周知,肥胖的人一般声线比较甜美,唱歌都是比较好听的,然而在中国,即使有这样的天赋,也得不到发展,除了客观上中国环境外,主观上他(她)们也没这个想法,很可惜。
Bellas一直在追逐自己的美国梦,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虽然在现实中可能会没有那么美好,甚至是很残酷。
但美国人从来没放弃过对自己的鼓舞,这是美国。
一个在综合实力完完全全全方位超越中国的国家,当今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
国家由公民所组成,我们国家的希望在哪?
以后的未来会如何?
(注:本文最初发表在“齊耳共听”,微信公众号:齊耳共听,转载引用请告知)文/齐格弗里德作为一个唱合唱/阿卡贝拉快10年的人,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分别看了传说中的《Pitch Perfect》和《Pitch Perfect 2》。
总体而言,我觉得这两部Pitch Perfect都是蛮励志和积极向上的青春电影;如果从合唱的角度去解读,似乎值得去关注的亮点会更多:首先,两部Pitch Perfect关于合唱团生活部分的描写很真实。
合唱团,特别是阿卡贝拉这种演唱方式最近几年在中国国内发展的很迅速,过去一个学校通常只有一个校级合唱团和一两个临时拼凑的阿卡贝拉团,而现在一个学校可能会有五六个阿卡贝拉组合,一些城市甚至还成立了阿卡贝拉清唱社。
人多了,队伍自然不好带,合唱团内部少不了“勾心斗”角的烦心事儿,阿卡贝拉团体之间自然也少不了竞争——当然,我说的“勾心斗角”,其实都是蛮单纯的事情,上升不到工作中的那种层次,无非是“我觉得你唱的没我好”,“我不喜欢你的编排”,“我不认同你的音乐品味”等等,就像Pitch Perfect 1里边Anna无法理解老一代Bellas那种传统的合唱演唱方式那样。
说白了,合唱这件事,只有能玩儿到一起的人才会选择在一起唱歌——无法去勉强,技巧和能力当然很管用,但是合唱的人合属性真的太强。
实践中,每一年合唱团都会“淘汰”很多所谓的“不适合合唱”的人,不是说他们唱的不好,只是相对合唱而言他们更加擅长独唱,或者说更善于也更愿意去展现自己(而非整体)的演唱——这自然是可以被理解的,就像Pitch Perfect 1中Bumper最终选择去做John Mayer的助理而瞬间脱离Troublemaker那样,我想这就是合唱与独唱的“边界”吧。
其次,从阿卡贝拉音乐的角度来说,两部Pitch Perfect很好地展现了当代阿卡贝拉艺术的发展。
其中,Pitch Perfect 1体现的是混音/编曲艺术的胜利,甚至是对传统追求美好合唱的无伴奏演唱方式的颠覆,Pitch Perfect 1中的Troublemaker无疑代表了现在的主流阿卡贝拉团的特色——一个牛逼的B-BOX和一个牛逼的大号男低可以抵半支团,这种演绎方式非常好的实现了阿卡贝拉与当代流行音乐的对接,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也让阿卡贝拉演唱突破了“演唱歌曲种类受限”的弱点。
Bellas也是在采纳Anna的混音编曲意见以及加入了那个韩国小姑娘的B-BOX之后才最终击败了TROUBLEMAKER。
Pitch Perfect 2更是将阿卡贝拉的混音与编曲玩儿到了极致,那个德国团——“DAS SOUND MACHINE”的B-BOX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一个人就撑起了二三十人团,跟现实中的乐器没什么差异了。
德国团的任务分工很明确,一男一女SOLO,B-BOX和男低打底,除此之外的人基本就是配唱和舞蹈,他们最震撼的点应该就在于近似于"机械化"的整齐划一。
我很高兴地看到Pitch Perfect 2在最后让合唱回归到了她原本的属性,Bellas用合唱最本质的属性——HARMONY(“和声”)打败了德国团,HARMONY从根源上也许是传统古典合唱所追求的,即人声的完美融合与统一,整个合唱团唱起歌来像一个人——这种效果显然不是任何现代技术能够替代的,它需要演唱的所有人彼此熟悉、了解对方的声音,并心甘情愿地为整体的声音而削弱和调整自己的声音。
说浅了,是声音的融合;说深了,则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与精神力量。
最后的Bellas元老们的出现无疑代表了合唱团的另外一种精神——“传承”,在这个世界上,找几个能和自己一起唱歌的人的难度不亚于寻找伴侣,所以合唱团成员在毕业后(甚至为人妻、为人母之后)可能会经常回到团里继续发挥余热,即便十年二十年不见,但彼此之间的默契度只要通过一首歌就能够迅速建立,相比DAS SOUND MACHINE的“现代工业化”气息,我想Bellas的演唱更加能够展现合唱的核心魅力——这或许也是他们最终击败DAS SOUND MACHINE的原因吧。
期待Pitch Perfect 3。
(注:本文最初发表在“齊耳共听”,微信公众号:齊耳共听,转载引用请告知)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是在最近才看到,本人比较对阿卡贝拉感兴趣,也因无意听到主题曲flashlight来看的,整体上比较不错,尤其是最后Bella的表演很感动,但是这部片子把太多镜头给了一些配角,主角镜头变少了,我本以为最后的聚光灯会打在Beca身上,没想到却打在了整部剧里面没怎么说话的女二号。
还有就是Beca在实习中没有必要的东西描写的太多了。
剧中还有好多关系没交代清楚,比如bumper又怎么回来和其他人和好了?
还有他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就缠上了那个胖妞?
还有,明显能看出Bella原来一共再给新生面试时有8个人,到第二部怎么还是8个人,难道有人提早毕业?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又都是同一届学生,怎么招新Bella?
Chloe明明在上一部末尾是已经毕业了,怎么回来了?
而且还拖了3年,到最后这一部结尾时,Bella们都不在同一届,怎么一起毕业?
对于这部电影细看会有很多槽点,不过最后幸好没有偏离这部电影的初衷,和上一部比较来说,上一部能更好的表达出Bella们的友情,校园生活和青春爱情等等。
期待完美音调3能够改正这些,拍的更好。
很久之前看了《完美音调》,现在看《完美音调2》我已经无法对比两者之间的好与坏,单独来说续集,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完美,当然,虽然说是完美音调,但也处处充满了不完美,毕竟这个世界从未完美。
影片开头依旧是一个窘迫的处境,紧接着就应该是贝拉们为了解决这个窘迫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被禁止参加比赛、比如被视为‘人声’的耻辱……新血液进入,但故事不是围绕着这个新血液,而且我也不能看出这个新血液的作用,感觉就算没有她也是无所谓的。
新血液和元老的出现,让我以为续集应该会讨论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但是这里抛出来一个原创,“人声”如今是不是已经可以超脱了?
也许是我见识短浅,目前我所知道的中国“人声”,寥寥无几,于是我认为“人声”还需要基础升级。
当然剧情上有很多很多地方并不连贯,让我觉得就算这个部分不要也是无所谓的,除了音乐的部分,总觉得续集开始有些堆砌的感觉。
但是,我关注的点不是这些缺陷。
我注意到当贝拉们在学校接受惩处的时候,那个男人说,“而你们只是女人。
”当贝拉谈及她们的梦想,他又说,“你们如此小的身躯怎么能装下这么大的梦?
”但Fat Amy说,“我们种族各异,全是女性。
”诺大的世界里,一个由各个种族来的女人组成的组合,没有男人作为顶梁柱支撑这个组合,都是这些女人通过自己的无懈努力去赢得一个个关注的目光,去赢得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掌声。
影片中那个工作室的老大说,“我的人生一帆风顺,我不希望这个时候发生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
”于是他让手下的人拼了命地去想各式各样的主意,他有这个能力。
这里的男性和女性力量是不是存在某种对比?
不同种族的女人,共同撑起的舞台,仿佛在散发着某种闪烁的光芒。
《完美声调2》无疑是一部非常励志的影片,音乐、奋斗、青春的元素依旧是永恒的主题,影片中的贝拉们不畏惧困难,不让参加比赛的时候,她们第一时间并没有想到要放弃,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去达到这个目标。
她们因为隐瞒而争吵,又非常迅速因为坦白而和好如初,女生之间的感情差不多就是这么微妙。
一个合唱团最重要的是和谐,只要有一个人不同心,和声就不能朝着完美的高度奔跑,所以影片训练营的片段就藏了这个道理。
影片还是想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你努力最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果,但是你不努力就一定没有结果。
能做到在困难面前如此镇定自若,一定都是经历过非常多困境,深谙解决困惑的套路。
我很能理解为什么她们害怕毕业之后离开贝拉,理解她们有的人为什么认为离开了贝拉她们什么都做不成。
当你为一件事情倾尽了你所有的心血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个曾经在你面前死气沉沉的东西,如今在你面前欣欣向荣,都是因为你一手栽培,都是因为你付出了你所有可能的时间。
情之深爱之切。
虽然并不明白Fat Amy的戏份为什么会这么多这么多,但我还是被她那个画面惊羡。
湖面上,她只身撑船,浅蓝色的衬衫,白皙的肤色,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发,以及她表达爱慕的歌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自认为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没有哪一个港湾可以让她停泊,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草原上奔跑,却从来不停留在一片草地。
但谈论到毕业之后她能做什么的时候,她突然惊醒,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任由她奔腾不停的草原。
她还是喜欢那个人,于是她果敢地求爱。
她很勇敢,很果断,很不羁,所以很受观众欢迎。
我希望我也可以像她一样。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解读的视角都不一样,以上是我的愚见,也许导演原本并没有这个意思,但我就是这样解读了。
氣得不想等年底才下結論,我就直接說吧,Pitch Perfect 2肯定是今年最爛的續集電影。
我可以料到續集電影註定氣衰,也可以想見導演變成演員Elizabeth Banks兼任後在調度上會有的貧乏(雖然還是超過了界線一些),但如此排山倒海而來的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可真是是天外一筆,始料未及啊!
第一集明明不是這樣的。
第一集套用勵志片的黃金公式「屌絲團結戰勝自大強者」,雖是老梗,但讓人看得舒服;第二集的劇情發展卻變得不堪一擊,主角們為了爭取打破禁賽規則而改打全球大賽,這個前提就已經太荒唐:國內賽事以顧忌形象的理由不准許這一群國恥活寶上臺,卻准許她們改參加一場理應比國內大賽更重大更重形象的全球大賽,甚至全美只有他們一隊報名?
第一集作為角色臉譜的種族與性取向,第二集如今成了合理歧視的笑料資材。
所謂全球大賽,上頭的競爭者也就是群穿著印度服裝唱嬉皮,穿著皮革唱理工歌詞的德意志人等等,張張刻板臉譜,每一張都像美國人該想像的外國貨色…..誇張的笑料不等於輕薄吧?
主角群也沒好多少。
亞裔人士就該精通怪技不善言語,南美裔人士(上一集有她嗎?
)十句有九句不離偷渡與撿廚餘,胖女人活該出醜......唯有白種白膚圓臉人種可以半集上位拯救眾生,即使她唱的曲目在全劇排於最難聽的一階。
而且,為什麼男主持終日說著女人就該嫁人生子的沙豬發言,女主持也只期期哀哀的接受?
這不是主攻女性觀眾的電影嗎?
難道飾演女主持也身兼導演的Elizabeth Banks就是要藉此跟我們說,女性是願意變相屈服男性的?第二集的重點,放置在畢業時分重譯青春回憶對於成年之後的甜美。
但我即使盡其所能的寬心去看,仍舊都很難把這一群死皮賴臉想霸佔在校園合唱框架,不願走出來正面挑戰更大世界的學生心態,感受到足以作為美好紀念的價值。
單是女主角的個人主線就很荒唐。
她只是發了正常大學生都會有的猶豫「要畢業了,該想想未來就業怎麼辦,社團先放一邊」就被演繹的十惡不赦意念脆弱,反而是大七生延畢三年卻理直氣壯?
就算女主角實習的那家公司活像笑話,也不必致使吧,只因為大家要無條件團結嗎?
愛情戲是必要的,偏偏全場有十幾個男人幾十個女人,就要挑上集被當成負面教材的油頭反派艾倫跟戲內戲外人氣皆高的胖艾美求歡,作為第二集的主打配對。
怪哉!
艾倫第一集可是個徹底否定了團結精神的市儈反派,在第二集卻讓他泡得美人,歌唱事業順利,彷彿當初拋棄痞子幫是正確之舉,請問這不是徹底打臉了第一集一再強調的一心同體嗎?
艾倫怎麼取得眾人諒解的也一概不明,全為配對而配對。
剩下的一對是新角色小圓臉與阿宅,彼此眉來眼去個三次就愛上彼此,合理性比光之美少女第一次變身就會喊台詞的合理性還低一個檔次。
是演員人氣的現實使然,還是編劇真心覺得她能讓這兩對讓觀眾喜歡?
不管何者,都很失敗。
第二集甚至連最核心的歌舞表現都遠遜第一集。
跳舞橋段沒有神采,在這個大mv時代還可以把類mv拍得如此貧乏,只有全景左右晃動的調度,是嫌主角們缺乏整齊的舞步還不夠讓觀眾感到凌亂?
加以歌唱常常遷就劇情去頭去尾,原創曲更是相當無謂,在人人都以流行樂排列之中強行使用百人合唱來犯規求鮮。
沒一首唱完,每一場能看,真是浪費。
男主持說:「我們贏不了全球比賽,因為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歡我們美國」。
全片只有這句說得對極了,因為電影已經把為什麼大家討厭美國人的理由,演得淋漓盡致。
個人評分:★★★★本来看着国内不会上映打算去澳门或者香港看的,没想到网上就已经有高清了。
延续了第一部的欢快基调,但为我所熟悉的歌更多了,要说一首歌用什么形式翻唱会最有创造性,我觉得是非Acappella莫属了。
所以忽略它剧情的大众通俗及中二吧,用耳朵来欣赏这部电影自然会感受到它的精彩!
完美音调1火了之后 明显看的出来2就不那么单纯了 红了的代价 太多的包袱要斗 要致敬 要热度 Anyway 作为一部歌舞校园轻喜剧 热热闹闹看完就很好了 要求真的没那么高 只是心疼一下男主变酱油 这部的熟脸真的好多 数一数还是挺有乐趣女主Anna Kendrick 不用说了 可爱惹人爱的妹纸 就算是酷酷的打扮也掩饰不住的甜美 很喜欢她和贾老板合作配音的动画片魔法精灵 丑萌丑萌的画风 里面歌也不错Fat Amy的新作是和五十度黑化肥会发灰的达妹合作的爱情喜剧片单身指南 里面的人设 真的和这个基本一毛一样 还是挺出彩的Elizabeth Banks 奇葩女主持人 觉得两部都是电影亮点 还是个有才的导演制作人 她真的演什么像什么 饥饿游戏三部曲里的主持人也是个经典角色 还演过摩登家庭里夫夫的很作的好闺蜜Sal原男队队长 摩登家庭里大姐的前男友Andy 他在摩登家庭里的角色不太讨喜 感觉是人设问题 在这部电影里还是喜感十足 演技还是不错的 这部彩蛋他去参加美国好声音 个人感觉笑点赛正片 熊脸那个转过来又转回去 真是好好笑12两部里都出现的奇葩阿卡贝拉组合 就第一部里害得女主被拘留的那个 里面的小个子抖m选手 在三表哥的剧神烦警探里演他的好基友Charles 其实和这个角色也蛮像 虽然是个警察最强客串 开头的奥巴马夫妇 那个无奈的表情真的挺喜感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欢迎补充
其实第二部也挺好的!!这种片子就不必苛求太多!
Except for the nationalism and subtle racism in this movie, it was super fun!!! Movies and TV shows about a group of women are always great.
除了几首音乐不错外,情节弱。意外-低谷-没有啥意思的奋斗-成功。相反觉得反派的表演很棒啊。
7分。当年第一部真是惊喜之作,尽管小妞电影并不是我的菜,但是清新的音乐还是很好听。 这次第二部如约而来,笑果差了很多,还好音乐方面依然过硬。不过么。。。明明是DSM更强好不好??汽车SHOW还有斗歌的段落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绝对是完爆贝拉团好不?这主角光环也太耀眼了点~~~
就是来听歌的
喜剧元素更多了一些,很明显能看出投资的上升,剧情依旧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有些地方为了赶某些平权风潮显得有些刻意,不是说加入这些元素不好,只是不够自然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
糟糕,比起第一部的完整新鲜和动听全部档次大降,只够看着不多的笑点和星星点点的bechloe过活。
感觉不如第一部好 但是还不错
歌曲没有第一部好,感情线太多;但整部电影从剧情和演员都还是延续了上一部的感觉。最讨厌的是那个女的是从那儿冒出来的?下次要领队吗?路人甲你比得上Anna Kendrick吗?
海狸出落得蛮标致嘛 也是逐渐开始跨界音乐的节奏 德国队那首Uprising太强! Bellas拿下冠军果然是颇为Glee风的靠主角光环 不过姑娘们去拓展 夜里坐在篝火边唱起You're gonna miss me when I'm gone的时候 就觉得怀旧加感情牌还是很不错啊! 喜欢Brittany Snow和存在感超强的Anna Camp!
I generally hate this kind of movie, but this is fun. 被发电站附体的德国队翻大缪斯Uprising帅翻了,DSM牛逼成这样你队还能赢呢扯淡大BUG;Keegan-Michael Key意外客串;自备弹幕的女播音员就是导演;有两个队友第一部就在,但被完全无视就一句台词,而且是两个人同时说的一样的台词,我就呵呵了
没有第一部好听、好看,就像贝拉团队的队员一样,迷失了方向。奥巴马和夫人是真实出镜吗?德国的乐团唱歌也太难听了吧。阿三都可以参加世界大赛,太瞧不起亚洲其他国家的乐团了!
总体不如上一部,但是结尾加一星,所有Bellas的成员出现好感人~DSM也好棒,和Bellas完全不是一个路线的。下一部应该很多老成员都不会出现了吧。无伴奏合唱是我最爱的合唱形式,没有之一!
远没第一部来得惊艳以及有诚意,并且还走了一出重组团队的剧作cliché。音乐倒是保持了水准。会有人把flashlight恶搞成fleshlight的吗?歌词都不需要怎么改。。。
从这部续集电影里看到了导演作为一个美国人是多麽的自负,觉得自己多厉害似的,非常厌恶的态度。但这都不是关键的,关键是电影情节多么的支离破碎,原来有的笑点也荡然无存。固步自封是最让人厌恶的态度
呃,不知道说啥
导演原来就是女主持人。这一部真的蛮弱的,故事非常的乱,感觉什么都想囊括但是到最后什么也没说全,每个人物像流水一样接连出场但是存在感都不高,连选歌都变弱了,过多桥段就像幻灯片一样匆匆闪过,可能是对手太强导致最后即使获胜也觉得没什么说服力。
预算:2900万首周末票房:6921万北美票房:1亿8429万全球票房:2亿8750万上映日期:15.05.15上映周数:11周分级:PG-13最高院线数:3660北美最高排名:1
昨天手贱提前听了OST,如果没听一定会有更多惊喜。我和另外一个今年毕业的小伙伴坐在电影院里差点哭瞎,和Bellas一起毕业的感觉好微妙。明天毕业典礼,我要毕业了!!!
2.5,这部真是够烂,各种杂七杂八的元素混成一顿难吃的快餐。看点也就安娜肯德里克以及里面改编的歌曲了吧。不比第一部的cups,flashlight也没能传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