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亚丽桑卓·阿罗纳迪奥
主演:米莱娜·伍柯迪克,Ivan Franek,尼可洛·森尼,皮埃拉·迪格利·埃斯波斯蒂,罗科·帕帕莱奥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16
简介: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意大利罗马。影片节奏相对平缓,有张有弛,这是为了使故事在观众眼里呈现出绝对的平淡、正常,就好像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一样。详细 >
2分钟快进完,黑白电影,够哲学,加缪异乡人感觉
一碗用恶趣味煲的毒鸡汤,胡闹又讥诮。
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可能只有在荒诞疯狂的情绪下能获得最现实的感知。6.9@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愤世嫉俗只是嫉妒他人,幸福源于一种对人的信心,信多一点,恐惧就少一点。他人就是噪音,能接受就好。如果刨析、解构、评价和判断先于感受本身不过是戴了一副眼镜看世界,哲学是工具不是真理。
出现了很多面熟的老演员,有朋友跟我吐槽意大利笑点多无无聊,而我却每个点都笑得巨开心。一开始是4:3的画面最后却又成了宽屏,不知道这个变化是不是故意的。生活本身就荒谬,如何在荒谬中不失自我地活着,最后的葬礼或许是对那个忐忑不安的自己的安葬。真正地去面对生活,面对自己是一辈子最难的课题
从认为这个世界有病到怀疑是不是自己有病,真相是哪样都不重要,能说服自己相信就仿佛可以得到解脱,做不到truly believe还可以pretend to be。「你的耳鸣好了么」「不,但我已经习惯了」#意大利电影展#
完整度極高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疯狂的世界,只要停下来一秒倾听耳边的声音,也许人生就会彻底不同。黑白摄影风格,学多兰正方形变幕,少了抓马就不是意大利电影了。
渐变画幅展现人物内心,黑色切换改变心境,引用了我很喜欢的加缪的《异乡人》,这个荒缪的世界该如何拯救自己,也许自救才是最好的途径,即使看穿了这个世界也不能屈服于这个世界。
这年代,还弄黑白片
先是也觉得耳朵有问题,最后想起多久没真正笑过了,神奇的一天,神奇的一晚……
学会与生活的荒谬和解,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方式之一。
被后半段葬礼上的那番话戳中。这世界很多的孤独患者,到底是孤独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自愿孤独尼。
我对世界依旧厌恶,只是因为习惯所以不再痛苦。最后结尾那段尖利的耳鸣配上周围所有的陌生人简直就是每天每天的我。
画幅、黑屏、音效,一切形式为了贴合内容,所以也并不显得突兀。人到中年的妥协,也可以叫成熟吧。话说男主在医院被告知怀孕时还以为是耶稣从耳中受孕修女代替加百利来报喜……总之配乐好听坐等原声碟
标记
18.5.26 于深圳百老汇
即使這個世界很荒謬,你把自己封閉起來,但門外還有愛你的人,你誰都不能怪,你只能怪你自己。
到底是做个快乐的庸人还是孤独的智者?影片抛出的这个选择题对已经构建出成熟三观的人来说毫无意义,我相信加缪绝对不会有这种困扰。无论做哪种人,能够自洽就好,而男主这种两头好处都想沾的人,只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罢了。
意大利影展开幕式 | 如何在这荒诞生活中活出自我,加缪的答案是接受世界荒谬但一切皆善,但导演的答案却是与其怀疑世界不如怀疑自己,至于真相如何并不重要。或许有些人会觉得片尾的给世界上另一个我的葬礼很鸡汤治愈,但我只觉得是自欺欺人。因为只是假装习惯问题 is never the solution.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2分钟快进完,黑白电影,够哲学,加缪异乡人感觉
一碗用恶趣味煲的毒鸡汤,胡闹又讥诮。
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可能只有在荒诞疯狂的情绪下能获得最现实的感知。6.9@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愤世嫉俗只是嫉妒他人,幸福源于一种对人的信心,信多一点,恐惧就少一点。他人就是噪音,能接受就好。如果刨析、解构、评价和判断先于感受本身不过是戴了一副眼镜看世界,哲学是工具不是真理。
出现了很多面熟的老演员,有朋友跟我吐槽意大利笑点多无无聊,而我却每个点都笑得巨开心。一开始是4:3的画面最后却又成了宽屏,不知道这个变化是不是故意的。生活本身就荒谬,如何在荒谬中不失自我地活着,最后的葬礼或许是对那个忐忑不安的自己的安葬。真正地去面对生活,面对自己是一辈子最难的课题
从认为这个世界有病到怀疑是不是自己有病,真相是哪样都不重要,能说服自己相信就仿佛可以得到解脱,做不到truly believe还可以pretend to be。「你的耳鸣好了么」「不,但我已经习惯了」#意大利电影展#
完整度極高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疯狂的世界,只要停下来一秒倾听耳边的声音,也许人生就会彻底不同。黑白摄影风格,学多兰正方形变幕,少了抓马就不是意大利电影了。
渐变画幅展现人物内心,黑色切换改变心境,引用了我很喜欢的加缪的《异乡人》,这个荒缪的世界该如何拯救自己,也许自救才是最好的途径,即使看穿了这个世界也不能屈服于这个世界。
这年代,还弄黑白片
先是也觉得耳朵有问题,最后想起多久没真正笑过了,神奇的一天,神奇的一晚……
学会与生活的荒谬和解,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方式之一。
被后半段葬礼上的那番话戳中。这世界很多的孤独患者,到底是孤独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自愿孤独尼。
我对世界依旧厌恶,只是因为习惯所以不再痛苦。最后结尾那段尖利的耳鸣配上周围所有的陌生人简直就是每天每天的我。
画幅、黑屏、音效,一切形式为了贴合内容,所以也并不显得突兀。人到中年的妥协,也可以叫成熟吧。话说男主在医院被告知怀孕时还以为是耶稣从耳中受孕修女代替加百利来报喜……总之配乐好听坐等原声碟
标记
18.5.26 于深圳百老汇
即使這個世界很荒謬,你把自己封閉起來,但門外還有愛你的人,你誰都不能怪,你只能怪你自己。
到底是做个快乐的庸人还是孤独的智者?影片抛出的这个选择题对已经构建出成熟三观的人来说毫无意义,我相信加缪绝对不会有这种困扰。无论做哪种人,能够自洽就好,而男主这种两头好处都想沾的人,只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罢了。
意大利影展开幕式 | 如何在这荒诞生活中活出自我,加缪的答案是接受世界荒谬但一切皆善,但导演的答案却是与其怀疑世界不如怀疑自己,至于真相如何并不重要。或许有些人会觉得片尾的给世界上另一个我的葬礼很鸡汤治愈,但我只觉得是自欺欺人。因为只是假装习惯问题 is never the 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