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Mia madre,导尽我阿妈(港),妈妈教我爱的一切(台),马吉莉塔,My Mother
导演:南尼·莫莱蒂
主演:玛格丽塔·布伊,南尼·莫莱蒂,约翰·特托罗,朱利亚·拉扎里尼,雷纳托·斯卡帕,多梅尼科·迪耶莱,塔蒂亚娜·莱波雷,比阿特丽斯·曼奇尼,斯特凡诺·阿伯蒂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年份:2015
简介:玛格丽塔(马吉莉塔·贝 Margherita Buy 饰)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导演,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逐渐脱离她的掌控。玛格丽塔最近正在拍摄一部新片,其中扮演男主角的巴里(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的不受控制给玛格丽塔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令她焦头烂额..详细 >
哈尔的移动城堡
+? 某种由独白、由间接自由引语组成的文体,最初有其迷人之处,但逐渐令人失望;就像被滥用的缓慢推进镜头,也似乎是要营造意识流动性的假象。越来越明显的是,“创作”和死亡的线索并置起来的方式使两者都变得薄弱。罗马还是费里尼的罗马吗?这似乎还是莉娜·维特穆勒的电影。B
“卢克莱修、塔西佗……这些关于他们的书以后该怎么办呢?它们占据了我母亲的一整面墙。这些年学习和工作的所得将会去哪里?花了那么多时间,每天……每一天!”看到这里终于崩溃了,我不知道那一面墙的书要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当死亡阻隔在今天与明天之间时,我活过的每一天究竟意味着什么。
仿佛看到《八部半》的绝对反面:以俗常生活的琐碎可笑消解艺术家的崇高悲剧,甚至连故事本身也是俗套的;以零度、倦怠的无情欲姿态对抗焦灼迷幻的情欲主体;最终连对电影的迷恋和执着本身也被抹去(“导演是逍遥法外的暴君”“你连身边人的真实都无法看见”),甚至连这种抹去本身也是反戏剧性的。“亲爱的费里尼,重要的是卸下背上的负担”。然而依然会感动,看到如此庸常、痛苦而真切的人物,看到Moretti本身在其中的位置,电影只是无数既虚假也真诚的生活形态中的一种。
剧本层面上依然高级,各种层次的涵义相互映射,有生活的平淡也有生活的起伏。但莫莱蒂的影像风格,这次并没有起到加分作用。
还是有点像是在写自命题作文,戏内聚焦罢工事件明面上关注社会,戏外亲人离世家庭不融洽,这不就是法国左派电影人的常见问题嘛
电影院门口的长队 前天路过richar lenoir大道越过灌木丛看到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队伍
诚如坨氏所言,深思熟虑会剥夺人的意志和行动,而戏中戏加局中人嵌套的精细设计,自带强度又姿态柔弱,不过也似乎只有在莫莱蒂这种全无守势的思考之上,情感才能真挚。
看到1小时17分, 离结束还有30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
看过那么多讲述母亲的电影,这部算是在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拿捏上处理的特别细腻的一部,但是又不煽情不凌厉,平淡不失真。导演还是非常擅长类似的亲情题材的。
这电影是有一点精彩的,但也挺无聊的(片中原话),喜欢看片场吵架😍sry
简直就是在拍一个神经症的人,不是生活操了她,倒感觉是她一直在操生活还倒打一耙,难以忍受的电影,最后的结局莫名其妙发生了转折,难道就是因为一场简单的谈话?
【S】泪流不止,被彻底击中;一种超脱的姿态,怎么会如此动人与平衡。不只是生活层面,更是意想不到的元电影层面。太从容了,太自信了,太淡然了。它所有的正是《一一》所缺的,《一一》是论文,它就是记叙文,最平凡,却最有力。导演完全不屑于追求伪造的真实感,所呈现的生活也确实始终与观众若即若离,但唯独情感是最真实的,因为它做到了真正的融入人物,返璞归真到普罗大众,又有谁能逃脱呢。
一面是面临母亲即将去世的悲痛,一面面临着导演拍戏的工作,各自影响双方。莫莱蒂这次只是很写实地把他自己的经历给拍了出来,你可以在电影里找到你很有共情的地方。
7.5#
挺感人的影片,大约融入了导演的亲身体会。
确实是“偶有佳句”。力求还原的真实质感在寡淡和况味之间徘徊,后半部分的蒙太奇手法突变造成了一些戏剧性段落。张力和不适感并存。最后的对白,似乎是对《永恒和一日》的致敬,明天比永恒多一天。
不是太懂每次情绪一上来的配乐。更别提我先看了皮亚拉的《张口结舌》。
支线比较多,如玛格丽塔与维托里奥之间暧昧的语焉不详。就在与母亲相关的一切轰然倒塌后,她和我们才一起发现,原来自己从来都没有认真地聆听过母亲的教诲。顺带还戏谑了导演枯燥的工作。但是,这只是某种贵族之爱么?
不太能看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