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出三个人的悲剧。
诗人学生和恩娇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欲望,而他们无疑又都是孤独的。
70岁的诗人李寂寥生活在远离城市偏僻的别墅里,平时的起居都由他一个学工科的学生照料,富有青春活力的17岁高中生恩娇的出现让衰老憔悴的诗人感受到了已经消失许多年的年轻,还有对自己年老又无能为力的惆怅。
而对于学生徐志有来说,老师对恩娇的转变让他感到了恐惧,他惧怕恩娇夺走他的一切,再无法从老师那里无偿得到他永远不能有的东西。
然而,恩娇只是一个懵懂的高中生,她无知地游走在诗人和学生之间,直到昔日的犹如父子般的感情彻底崩裂。
诗人对年轻的渴望,对恩娇的臆想因为年老和世俗不能实现,他把这份欲望写到了文章里,不惜爬上高梯目击学生如何帮他实现。
学生对出名的渴望,又是老师给予的,老师代笔署他名字的《心脏》发表,他偷取老师的《恩娇》手稿,偷偷署上自己名字发行并获奖。
而恩娇作为一个高中生的孤独感,又分别从两个男人的思想上和肉体上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这样看来,三个人的关系瞬间平衡了,因为欲望的纠缠,孤独仿佛也不再孤独。
这部电影最让人有共鸣的地方,莫不是对渐行渐远的人生产生的恐慌,时间不会为谁而停留,分分秒秒就那样“滴答滴答”匀速运转着,一个人经历了年轻必定走向衰亡,当人渐渐失去朝气,老气横秋的时候,再看青春的脸庞,除了勾起青春的过往,就是无尽的伤怀。
只可惜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正常女人都不会喜欢被糟老头YY,就像正常男人也不会喜欢被丑女人老太婆YY一样。
这种事呢,不是说不可能存在,只是概率小到只能当传说,当意外。
有些人做有些事,无法用大众价值观去分析。
YY也就是种幻想,是做梦。
所以,看小说也好,看电影也罢,都是在帮人们完成各自所需要的过程。
合不合理,就看你需不需要。
生活在小说里,生活在电影里,生活在别处,生活就是不在这里。
#今日观影 《恩娇》🇰🇷 4/5老爷爷是国民作家,专业领域名望与社会地位甚高。
面对恩娇看似自然的亲近,害怕世俗偏见,不断压抑欲望。
之后逐渐放飞自我,在一场宴请自己的饭局中,提前感到下头,离去时说:“想当文学家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文学家通常是死后才当的”。
字面意思是第一层,指责阿谀奉承者过于急于求成。
更深层当为暗示逐渐放开内心的束缚,活在当下。
影片中出现大量yy片段,老爷子幻化为小伙子与恩娇在一起,拍得很美、很梦幻。
徒弟敏感、自卑、渴望成功。
感觉老师的心被抢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
看似是为了老师好,以防老师产生性丑闻。
实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老师可怜徒弟,替写的文稿取得极高市场热度,徒弟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功劳,他想要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一次偶然的机会,徒弟偷看老师关于恩娇的文稿,窃取创意后擅自发表后获文学奖。
徒弟在写作《恩娇》的过程中,将自己代入到老师的视角,似乎也爱上了恩娇。
少女对老爷爷的感情是什么,难以理解,应该不是爱情。
或为对爷爷、外公的依恋吧。
恩娇在老爷爷胸口刻同款速干纹身,这种行为像是情侣之间做的事情,但也可解读为孙女跟爷爷的玩乐。
原生家庭重男轻女,从小缺爱,老爷爷最初并未主动释放明显善意,只是他平时习惯与人为善罢了。
少女解读为对自己的关爱。
再加上对文学家的敬仰与崇拜,就产生了这种特殊而复杂的感情。
恩娇为何要跟徒弟啪啪啪?
在老师书房的床戏,我理解为梦境,即老爷爷害怕失去恩娇所产生的噩梦。
如果这场床戏不是梦境,那导演和编剧的也太恶趣味了。
如果目的是为了创造剧情冲突点,以激起观众的情绪。
那么床戏中的台词中,对两人搞在一起的解释仅为“寂寞”,由于缺乏情感铺垫,显得过于牵强。
因此,影片最后三分之一的剧情,感觉是强行创造戏剧冲突,有些狗血。
徒弟在老师的书房上了恩娇。
老师改装徒弟的车,徒弟出车祸而死。
如果以世俗眼光评判,本片充满肥宅的龌龊幻想。
老年人的性与精神需求通常被忽视。
东方社会对老少恋充满偏见,认为这是猥琐、变态的,老年人就该逐渐衰老、清心寡欲。
感情应当是纯粹的,不为伦理道德、物质条件所束缚。
每个人,不论其身份地位差异,处在人生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都有平等的爱与被爱的权利。
为什么最近我喜欢看韩国片?
就是因为相似的东方文化环境,更能理解人物情感脉络。
这对师生太像高育良与祁同伟了:相熟相知,利益高度捆绑。
即使偶有摩擦,由于需顾及面子,双方要保守秘密。
且考虑到长期的交情,从而抓大放小,相互妥协。
中国式人际关系里面,只要关系走到一定深度,难免涉及一些利益往来。
没有利益捆绑,关系难以持久。
关于结局:恩娇与老爷爷和平离别。
最后一句台词,老爷爷说:“走好,恩娇”。
算是开放式结局吧,至于之后两者的感情怎么走,全靠观众自己脑补了。
一些与剧情无直接关联的题外话:人类在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都向往青春和年少。
男人喜欢十八岁的少女,女人也喜欢富有少年感的小奶狗。
人们小时候盼望着长大,中学六年用来期盼未来大学生活。
大学毕业后步入社会,用自己的全部后半生怀念自己的青春。
在正式的、特定的场合,如以他人为主角的生日会,千万不要随便发泄自己的情绪、展现自己内心的脆弱与真实想法。
人的一辈子,几十年时间,那么短。
眨眼间,我已经垂垂老矣。
我遇见你的瞬间,十几秒时间,那么长。
眨眼间,你已经印在我的心上。
美丽的锁骨,被汗水微湿的短发。
白皙的大腿,依稀看见些许泥土的痕迹,你划伤的膝盖,阳光照在身上的温度刚刚好,空气里有灰尘在飘荡,是初春青草的味道。
我对你的喜欢,让我把你想象得如同处女一样美好。
我对你的渴望,像胸口的雄鹰对天空的向往。
纹身会慢慢淡去。
远看,一切都是朦胧美好。
当感情收敛于心理,渴望积压于胸中,欲望发泄于脑海,表白沉淀于纸上,爱情是我一个人的事情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不要做任何走向现实的努力,不要试图揭开面纱,白玫瑰变胸前的饭粒,红玫瑰变蚊子血。
丑陋,挣扎,喘息。
深深喜欢着你的我,不由的叹了一口气,低着头,叹着气。
你被人,拽住头发,压在身下的样子,畜生一样,像个妓女。
说它是韩国版洛丽塔,有点降低此片的格调。
我觉得这电影的主题是经久不衰的死亡,不局限于男女。
而洛丽塔侧重的是成年人对于三观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刻意诱导下的不健康的爱情,所以我也挺反感娱乐圈一些所谓“养成”的宣传稿,那些疯狂喊自己“妈妈”的,我觉得都是心理上的不健全。
嗨,夏娃给亚当苹果那一刻,世间就不会再有极乐园了。
谁还不是个精神病患者了~以前还看过一部电影,一个女大学生给一些人做特殊服务(不是性,我觉得性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手法),要把嘴唇涂成阴唇的颜色,进了房间还要喝安眠药。
然后女学生偷偷的藏了摄像头,之后有一个老头意外死了,他老婆找上门来,之后的我就忘了。
我就记住了唇色和偷拍到的画面,我看到的是垂垂老矣的人对生命力的渴望。
始皇帝那么厉害的人物都要追求与天地同寿日月齐辉,一些伟人越是到了老年越是像失了智一样,真的,我挺能理解的。
因为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就不错,我就舍不得死。
所以我特别喜欢黄霑,喜欢他写的歌,喜欢“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挺敬佩阔朗的人的。
我以前看过这部电影,但我不知道我看的就是这部,那时候就很震撼。
前天搜柔美的细胞看有没有第三季,无意中发现原来银娇是金高银演的,我就又找出来看了一遍。
剧情5颗星,画面5颗星,老年妆的眉眼到太阳穴之间不太自然,手部处理的很好,尤其是银娇帮爷爷画完,爷爷抬手的瞬间,但是胸口的皮肤褶皱又有点刻意。
观影体验非常好,沉浸式体验,有笑有泪很走心,事后也有回味和对自我的反思。
“走好,银娇”。
爷爷也是很阔朗的人呀~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细腿、短发、小胸部、单眼皮、好皮肤再加上好看的笑,这是我心中完美女孩的形象。
第一眼并不漂亮,但是却越看越有味道,像小雏菊一样,清新淡雅却又灵气逼人。
银娇就是这样的女孩子。
短发的她穿着大大的白色T恤,露出长长的腿,带着好看的笑,在摇椅上,在床上,在书房,在阳光下,是那么的好看...这般烂漫的美好,勾起了老诗人对青春的渴望。
他想自己变回年轻时的样子,钻进银娇大大的T恤里,拥抱她,亲吻她,抚摸她,跟这个17岁的女孩子做爱。
电影中变回年轻模样的朴海日和这个小女生在书房做爱时的场景真的很美,透进的光、堆满的书还有一场愉快的性爱,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愉悦,但是当把这个年轻男人换成是一位七旬老人的话,恐怕只会是美感尽失,令人作呕....当银娇钻进他的被窝,趴在他的身上给他纹身的时候,他只能拼命的压制住自己,这就是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力,有时强大而又残忍,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内心发疯一样想要的东西,却不能要、不敢要,我们花十倍乃至百倍的力量控制着自己,以维持表面的道貌岸然。
所以,在银娇的面前,李寂寥是一个和蔼而又博学的爷爷,她尊敬他、崇拜他却不会爱他,因为爷爷并不属于男人或女人的一种,爷爷就是爷爷。
但是,对于只是因为寂寞而吻了她的爷爷的弟子,她却向他敞开了少女的心怀,她问他喜欢她吗?
多喜欢?
她会告诉他,女高中生之所以会和男人做爱也是因为寂寞。
其实想想世界挺荒谬的,抛开年纪不说,真正爱着你的人把你像女神一样供奉,不敢亵渎你,不敢靠近你,甚至不敢说爱你,但不爱你的却以爱的名义占有你,只是因为他也寂寞...但是可惜世上不卖能看穿人心的镜子,如果有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付错真情的人了。
人老了还向往着少女的美好,无耻?
下流?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爱慕并没有什么错,错的只是时间罢了...错的时间遇到的人总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错过。
希望内心有爱的人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恩娇》。
7分。
又译《银娇》。
郑址宇编剧、导演,朴海日、金高银、金武烈主演作品。
当然,我认为译为《银娇》更好,毕竟现在我们也习惯叫“金高银”。
金高银真不错,在《中国城》里飒得不得了,《破墓》又演得非常传神。
21岁出演《银娇》这样的尺度,她该火,也值得更火。
把这片子归为爱情稍有心理不适,朴海日饰演的文坛巨匠李教授已年逾七十,他对金高银饰演的高中生银娇的喜爱更多是幻想;而金武烈饰演的青年作家徐志有其实是个冒牌货,他利用李教授的小说《银娇》欺骗了银娇,并且占有了她;而银娇真正爱的是那篇小说的作者——她误以为的徐志有。
华语电影应该很难挑战这样的伦理故事。
金高银在片中奉献了碾压朴海日和金武烈的表演,也奉献了极大的尺度。
这个题材很难不让人拿它跟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比,但是相比之下只衬托出洛丽塔的伟大。
洛丽塔之中,洛丽塔,继父和妈妈这三个角色之间的感情很复杂,每一对人物关系之间都不是单一的情感,因为血缘,伦理和情欲的交织,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情感都能既矛盾又统一地出现在一组人物关系上。
可是在恩娇上,总觉得差一点什么。
我原本推测,也许是因为原著小说的作家有类似的经历(原著小说的作者是韩国国宝级小说家,现年66岁的朴范信),无法跳脱出自己的身份做到完全的冷眼旁观以致出现了yy女孩爱上老诗人的结局,后来看到另外一位读过原著的豆友的影评,才知道是电影的再创造失去了一些原著本来要表达的东西。
女孩与小说家之间的敌意和妒忌,小说家对诗人的崇拜和妒忌,诗人对小说家的轻视,电影都表现出来了,唯独是诗人和女孩之间的关系有点定位不准。
电影试图美化老诗人和年轻女孩之间的爱情,放在诗人身上我可以理解,这样年轻有活力的女孩怎么会不让人动心,可是女孩对诗人的感情却很难从逻辑上让人联想到爱情。
女孩跟小说家上床的原因只是孤独,这样一个早熟的少女怎么会在诗人面前完全是一副神经大条的纯情样子。
所以除非她在伪装,她拿诗人寻开心。
她给诗人过生日的那晚,亲吻了诗人的额头,我以为她确实是知道诗人对她的感情,转身下楼就跟小说家搞到了一块,我想这女孩手段可真绝了。
结果到电影的末尾,她才知道了《恩娇》这本小说是诗人写的,那时才明白了诗人对她的爱。
我又凌乱了,只能说我前面理解错了,女孩一直只把诗人当爷爷看,陪爷爷上街陪爷爷吃饭陪爷爷睡觉(陪睡这个真是怪),只是到最后才恍然大悟。
这个纯情的形象跟她在小说家那里的形象又矛盾,让人费解。
禁忌之恋的题材少不了偷窥的场景。
最开始有诗人偷看女孩做家务,趁女孩熟睡偷看她的纹身,后面有小说家偷看诗人的文稿,而最精彩的一段戏是诗人想尽一切办法偷看小说家与女孩嘿咻的场面,他最后找来了一个梯子爬上去,这场景在观众看来很是滑稽,但是对诗人这个角色来说是又极富悲剧色彩,这一场戏的确做到了冷眼旁观。
美中不足的是,这段的情色的场面过于完整了。
情色场面到底多少是必要的一直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
在洛丽塔那部片子里,未成年身份出现的女主角没有脱就足以精准地表达出欲望的主题。
而色戒里面的三个情色场景是为了表达两性关系的变化。
这部银娇,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让女主角脱。
而且,矛盾的是,影片在情色的场面上都达到了这么高的数量和这么大的尺度,却在女孩对诗人的感情上(男女感情)一直保持着一种含糊的态度。
这么重要的一对人物关系,可以拍这女孩的朦胧和捉摸不定,也可以拍女孩心里的一种左右或者不确定,那也是一种明确的态度,拍得这么含糊真的不应该,拍了那么多情色场面真是对演员资源的浪费和电影时长的无理消耗。
除了女孩在嘿咻的时候说了那句,高中女孩跟男人上床的原因是孤独,其他的场面都无关紧要,或者说没必要拍到这个级别。
因为这一场情色戏主要是为了陈述小说家把女孩给上了而女孩也并不是什么圣女这个事实,而不是探索女孩和小说家的深层关系,相反这一段的主角应该是偷窥这一切的诗人。
诗人的好奇,惊讶,愤怒,悲伤,嫉妒,从兴奋变木然,电影多着墨在诗人身上会有更好的效果。
2个小时的电影,前半部分让我只想快进,后半部分又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这个题材应该是很cool的一个题材,所以拍摄者要心冷才能把握住故事的走向,客观冷静地把故事的全貌表现出来。
或许是拍摄者定力不够,动了凡心,总是想在这个冰冷的故事里挖掘一些温暖的情感,才对女孩与诗人间的感情进行了正面的描写。
李安也曾在色戒那个冰冷的故事挖掘一丝温暖的人性,但是他是先承认这个故事的冷,王佳芝对易先生的冷酷,易先生对王佳芝的冷酷,却在最后关头让王佳芝放走易先生,易先生在王佳芝的床头流泪,不动声色地告诉观众,看,其实他们也是人,不是铁石心肠的。
这样表现起来就格外动人。
而恩娇这个故事首先是把恩娇和诗人之间的关系定了一个悲剧但是正面的基调,前面先让人觉得忘年恋很美好,中间摆出一个残酷冰冷的事实,女孩并不单纯,结尾又拉回到温暖美好的调调上,这样就有点不伦不类。
好的电影应该是让人看到戏剧的矛盾冲突,而不是导演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可惜这部片子属于后者。
也许导演是想让这电影多点人情味,却不小心让故事的主题跑偏了,令人遗憾。
人是物质性的动物,是社会性的动物。
食色乃人之大欲望。
我以为,影片中所有的欲望首先皆由身体而来。
诗人对于自己年已衰老的自我认知,是从影片开篇那几个在镜子中观照自己身体的镜头开始,他发现了时光流逝留在自己身上的印记。
导演对于开篇那一段表现诗人清冷孤寂老年生活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这种感觉,片中开篇导演有意思将煮饭溢出的镜头,徐志有在外面打电话时说“以后还要继续煎熬”的画外音后,接上诗人吃饭的镜头,似乎也有用蒙太奇来隐喻诗人现在犹如在温火中煎熬的状态。
诗人那句话“就像‘年轻’不是你们努力争取的成果,‘老也不是因为我做错什么而得到的惩罚”这句话是他在这部影片中心境的写照,显示了一种他对于年华逝去时间的不可逆身体的衰老最深的悲凉,而名字李寂遥,寂寞且离尘世遥远,也暗喻了他老年的一种生活状态,而直到他遇到了银娇。
他对于银娇的朦胧爱恋是由在暗中细细观察她的身体而来,而银娇青春温润的身体也让他在他们那段短暂的相处时间中又重新唤起他内心深藏的往昔青春时光。
而在最后,银娇与徐的做爱,是最深度的身体接触,也直接引发了李遥寂对于弟子的报复欲望。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在这里选择事件发生的空间是在诗人的书房,在这里他写下了自己对于银娇最纯、最真实的依恋,这里是他的精神家园,而也就是在这里,他目睹了那一幕,弟子将自己心中最纯洁的那一块领地摧毁殆尽,也激发了他最终的报复欲望。
对于演员的表演,我认为,朴海日的表演不像70岁,表演层次稍差。
银娇,她身上的伤疤,在不大的年纪时却要承担家中大部分的家务以及在雨夜中带着母亲打她耳光留下的手痕跑到李遥寂家中,以及电闪雷鸣的那一夜,她怕外面的雷声,于是像一个希望得到人关爱的宠物一般蜷缩在诗人的身边,从这些情节,我们也许可以推测出她家中生活的一些情况,她的一些不幸,而这也就成了她行为发生的背景。
正如她所说,她也很孤单,也渴望被人爱。
一个高中生,正值成长时期,导演在片中运用了几个片段来展示少女时期银娇对于自己身体的态度,做衣服时希望裙子能更短一些,希望衣服更紧一些,都是为了显示出她希望展示自己轻熟少女身体的意愿。
这样的一种对于自己身体的态度以及渴望被人关爱的内心,最终在她无法填满自己的寂寞时,当她错认为徐志有是爱着自己的那个人时,在她发现诗人的身体早已老去时,她走向了徐志有,用身体带给自己的愉悦来填补孤单。
她与诗人的关系,我认为自开始,她享受着诗人带给自己的宠爱,仿佛把他当作自己的长辈,接着又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忘年交,直到最后她已明白诗人对自己的爱恋,但却发现他年已老去,而那在诗人临睡前轻轻的一吻,似有感谢诗人对她付出的爱的意思,她在心底里面对诗人是有情感上的依恋的。
而与徐志有的关系,当再看第二遍时,感觉导演在交代两人关系的时候,从刚开始对诗人的争宠,到两人经过徐志有盗用诗人《银娇》的误会,再到最后在书房中诗人生日当晚的情欲戏份,导演仿佛在遵循着一个通俗剧中欢喜冤家的套路。
在这一对关系中,比如他俩在车中谈话的那场戏,在她问徐志有这样做是否是因为喜欢她时,徐回答只是因为他孤单,在她追问徐是否会告诉诗人时,我认为在这里,银娇同样也是在考验徐对于自己的情是否真如小说中流露出的那样,而徐却沉默不语,于是银娇下车,重重关上车门。
在这一段戏中,我感觉,银娇也许对徐真的有那么一些感情,但她产生这样感情的基础,我以为仍然是上面所说的那两点,一是因为寂寞,二是因为自身的身体。
对于徐,导演对于他和诗人关系的铺陈我觉得似乎并不够。
观影时同样也发出和剧中一位人物同样的疑问:徐志有为什么像狗一样跟着诗人?
我想从影片中可以得到两点结论,一是因为他和诗人相伴,照顾他已有十年,对诗人有着父亲一般的尊敬和敬仰,期望能够得到诗人的认可;第二,也许是因为诗人为他代笔写了令他成名的小说《心脏》,他这样对待诗人也许是出于愧疚。
对于这个人物,他说自己孤单这句话,是在她的《银娇》获得成功之后,他因何在成功时反而说出这句话,也许是第一,在与诗人十年的相伴中已对诗人产生了依赖,而银娇的出现让他不再独享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失落;第二,自己在文学理想的追求上,因为资质的平庸而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对于他这样一个不择手段追求成功的人(徐自己的话)来说,是会有失落,他不愿意只当那个戴着面具而活的人,但最终只得依靠诗人的代笔而获得成功,尤其是第二次更是因为嫉妒银娇在诗人心中的地位而盗用诗人书稿写成《银娇》,他心中也是充满着愧疚(从他在诗人生日当天来看望他可得知)。
当他最后发现诗人要至于他死地时,他边开车边将心中长时间积郁的对于诗人的感情倾泻出来,但却也最终令自己丧命。
他对于诗人的感情由无限的敬爱到最后的复仇,是极其复杂的。
而对于银娇,我以为他在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并无特别感情,他如自己所说,只是孤单,特别是在车上他激烈地吻银娇,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掩饰,用这种掩饰来体现自己对于《银娇》这篇小说执笔的合法性,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这个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我看到其他人对于这部小说原本的极高评价。
与此相对照纵观整部影片,最后的结局我以为是一个败笔,银娇虽最终意识到诗人对自己真正的爱,但却建立在对于徐志有否定的批判上,我认为这是一种不高级的情感,不高级的处理方法,使整个电影更像是一部通俗电影。
在人物塑造上面靠着原小说的基础,有一定深度,但总的来看,导演将它改成了一部通俗戏。
还可以呢,整体氛围打造的很好,配乐也很到位,金高银出道的作品就表现的很自然了。
一个其实知道自己美的貌似单纯的女孩子,有意无意的诱惑了感情基础本就不怎么牢固的师徒俩,最终导致师徒关系彻底破裂的故事。
女孩看似单纯懵懂,实则一直很主动,不论对谁,都没有要避嫌的意思。
她的出现像是宿命的深渊,来终结这单身的师徒俩。
徒弟实在没什么才华,约等于为师傅服务来换取自己想要的功名,师傅如约给他了,他却说自己在老师这里没有尊严和地位。
徒弟就是个俗不可耐的俗人,老师可是真有才。
喜欢上恩娇的老师把她当成女儿,恋人,母亲,女仆,女神,一直理智的不越雷池半步,当然也因为不行,始终保持他想象中她的样子并把她封存在自己的作品中,而徒弟却像每个普通男人那样酒后乱性玷污了女神,这让诗人无法接受,他能接受为徒弟出书,能勉强接受徒弟能把自己的作品据为己有,却实在不能接受他侵犯自己最神圣的地方,于是徒弟非死不可。
妙的是他引导徒弟换车开,在车上动了手脚,徒弟却幸运的躲过去了,反而是毫发无损但知道真相后怒不可遏的徒弟在返程找老师算账的途中由于情绪失控出车祸而亡,真是讽刺啊。
老师是真诗人,徒弟是真俗人,俩人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非要往一块儿凑,必不能善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有道理滴。
还不错,有点洛丽塔的意思
这老人也太年轻了吧.
是畸恋还是真爱?是贪恋还是真情?哪怕心已沸腾,依然冲不破年老的皮囊;禁锢心灵的枷锁,并非来自社会的伦理,而是因为善良温润的心。
至少足够撩人了
如同中国旧社会糟老头子纳小妾一般恶寒。
太虐心了,我的精灵。
什么谁在觉得正常女的会这样啊?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淫把女的当什么了?得什么鸡毛奖韩男🤌
标准的NTR场面
。
还是老老实实拍犯罪惊悚片吧
嫉妒与妒忌、
狗尾续貂!到弟子被害之前都不错!
——你可知女高中生为何跟男人上床?——因为喜欢?——不是,只是孤独。//描述孤独的一千万之一。
这片子是吐槽工科生的吧?还有,人一定要学会做家务。
韩国片儿要是深奥起来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金高銀即便是出演這類型的片子,還是感覺清純可人吶。劇情什麼的,實在無趣。
男性带入感太强了。
这个题材其实很好,是个事关衰老过程中对美的耽溺和对年轻肉体渴望加嫉妒的矛盾故事,年轻徒弟成了老诗人的御用皮囊,而老人却只能在空幻中奢求美少女的肉体。对于对官能片的浸淫韩国跟日本真是差了一大截。“就如你的青春,并不是你通过努力获得的奖一样。我的老,也不是因我的错误而受的惩罚”
还算精彩,不够细腻。演员不错,配乐很喜欢。喜欢诗人说的那句话,“你们的年轻不是你们努力的奖励,我们的衰老也不是我们犯错的惩罚”。珍惜光阴也顺应自然。
可能我无法接受老年人配个小姑娘,这个配置就让我有点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