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和表演极好,真希望以后荧幕可以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戏曲演绎形式。
只是对于《白蛇传》的故事本身来说,有太多无法认同的地方。
中国古代故事的套路,是总喜欢设置一个无辜、无奈或多情的男子,加以一个悲惨却守节的女性。
习惯于为女性设置道德困境,永远让女性在这种道德困境下做选择,而女性的行为模式所表现的正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中国古人(应该为大多数的男性),大概很喜欢看到一个女子为情付出的坚韧程度,悲一切哀痛,受一切苦难。
这种社会期待,在白素贞身上得到了最大的实现,“循人道,求一爱。
为此我愿,塔里千年”,还有电影里大量在当今可被视为“恋爱脑”的唱曲,都足以证明中国古代对女性的爱情期待或者假想到了何种程度。
在古代,女性追求自由的恋爱,要经受十八罗汉和法海这样的卫道士的考验。
而像许仙这样一个痴情男子大概很少,尽管在故事里,明面上多是责备,暗地里其实尽是赞扬。
一个没有主见的情种,在古代向来是遭人贬斥的。
他被设计出来的意义大概就是为男性辩护,当然,这其中夹杂的可能也有女性对于男性的某种期待,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展示女性,进而定义女性。
故事里,女性的另一个很鲜明的教化是为(维)妻则柔,为(卫)夫则刚。
但哪怕是为了自己的丈夫或者孩子,这也并不意味着女性有能力独自一人实现救赎,实际上,一个更常见的假定是,女性本身不足以承受生命之苦,而往往需要依靠来自外部男性的怜悯和帮助实现。
但最令我惊喜的人物,则是叛逆精神十足的小青,“人家你情我愿,碍了谁的眼?关了哪佛的事, 逆了哪里的天?凭什么要你来主宰!
”如果这句话真的出现在了故事的原初版本,那小青大概可以成为中国古代像哪吒那样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叛逆精神的文学形象。
可惜故事到最后,那个厌恶尘世俗规,期望回到世外,跟姐姐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愤恨着妖有情而人无情的小青,也在虽然不团圆但满是“美好寓意”的故事结局里隐身了。
白蛇传·情 (2019)8.0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戏曲 / 张险峰 / 曾小敏 文汝清
哈哈哈好神奇第一次见戏曲里打戏吊威亚的笑得我……特效下了不少本啊,但还是感觉这种戏曲电影看起来会有点奇怪,寺里水袖那段镜头搞得跟十面埋伏似的,身段倒没怎么呈现出来。
以及,在1912包了个场,开场一打扫卫生的大爷进来坐后面陪我看了两折,最后一折保洁阿姨又进来陪我到结束,灯亮起来看看我还笑“包场了啊”……戏曲电影都搞成这样了还没人看,所以折腾啥,就好好在剧场唱吧。
哦,以及,看完又想回去重看一遍任白的帝女花了。
(以上是证明我当年花钱买票进电影院的短评。
)MD好想骂人。
好久不关注戏曲届八卦刚知道曾小敏假唱的事。
笑死有生之年居然见到戏曲演员也开始在台上对口型了简直奇耻大辱。
确实,很多戏曲演员,人还没到中年甚至奖都没拿过几个就开始摆烂,几个剧团院长功退得一塌糊涂在台下看得我都脚趾抠地是现实,我可以理解。
唱不好就别出来演,退功退去八姨妈家也轮不到我操心。
又要出来赚钱又不肯练功又想要好名声于是就放录音带?!
你的脸呢?
良心呢?
梨园祖师爷的脸都给你丢光了好吗?
是啊,练功多苦啊,多累啊,多没个头啊,但你唱戏不就是吃这碗饭的吗?
我们看戏不就是看这个的吗?
不练功还想长红全天下的好事都叫你赶上了是吗?
你叫那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前辈们,你叫那些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都往哪搁?
我一个看戏的都替戏觉得丢脸啊!
是,戏曲早死了。
我懂,我明白。
但是我就是欣赏尸体,欣赏木乃伊,我也不要看你们这群蛀虫在这祸祸祖宗的好玩意儿!
全城唯一一场,虽然影厅小又设备破落,整部影片还是带来非常美好的体验。
结束后心情激动,祝愿这部影片能被更多人看到。
上一部看过并喜欢的戏曲电影,大概还是80年代的京剧电影《真假美猴王》。
还记得片中净瓶甘露淹过真假悟空的镜头,当时称奇,现在想起来也是很有想象力的设计。
到今天终于又见到一部用前沿电影技术来创作的戏曲电影。
坦言,若不是看到“4K全景声”缀于前,只单粤剧电影四个字,大概我连预告也不会打开。
戏曲是小众艺术,我多数时是远远敬畏。
但此番《白蛇传·情》真的打开了新境界,第一次让我在电影的声画体验下深深沉浸到粤剧的艺术魅力中。
影片水墨画风,大多场景应该还是布景(竹林一处有点疑惑),但已脱离舞台,又多加CG渲染。
虚实结合,大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折衷。
浪漫气很重。
也感慨怎么会有《白蛇传》这样的浪漫故事,配得上各种浪漫手法来演绎。
蒙太奇让转场自由,电脑特技更真正呈现上天入海的法力神通。
影片的飞行场面拍得太漂亮了。
小青的竹林飞行,白素贞前往昆仑山掠过云海,还是最后二人飞向金山寺。
最打破拘束,视觉冲击很强。
意境渲染最好的当属金山寺,阴森压抑,罗汉金刚怒目,禅杖冰冷铮铮。
无怪是个破坏人家姻缘无情无理的地方。
高潮场面水漫金山是最重头特效戏,滔天江浪,小青的万剑流,法海的袈裟结界,攻守斗法蔚为奇观。
影片角色都由粤剧演员担当。
身段唱腔自然没得讲的。
其实我从来都看重戏曲演员(不多说,偏题)。
白素贞和小青是最好的,一个眼里饱含着情,一个则两眼有光。
明艳或娇俏,自然溶在这幅画卷里。
而许仙这位就差些。
虽然也是名家,但感觉他并不是很融入电影的创作氛围,还像拘束在舞台般,没有十分放开。
他演的最好的是夫妻对饮一场戏,人物情感最感染得到。
踩厚底靴的法海,气场也是很足的。
少年许仙和许白幼子都让反串演员出镜,感觉比较遗憾,破坏了电影意境,让人出戏。
整部影片都浸透在传统文化的审美中。
之前几乎未听过粤曲,但片中唱词却每一句都直接沁到心里。
音乐迷人,唱词清丽脱俗,又毫不生涩。
自然融于人物情感表达,没一刻觉得分离的。
影片人物妆容戏服也极具传统文化审美,原谅我无力详尽赏析。
故事演绎依循《白蛇传》底色,无太大颠覆,却不觉陈旧。
加重灌注一个“情”字,换得许仙最后一句“娶妻如此,夫又复何求”,在这个爱情悲剧神话中,白素贞就又一次占据心头吧。
但结尾,从断桥残雪到雷峰塔感觉缺乏缓冲,诀别场面设计又过偏于舞台写意化。
爱被夺走得太快太仓促。
很难受。
这部影片之前,张险峰导演有过两部《功夫机器侠之南拳/北腿》,是电影频道出品网台同步的大电影。
两部电影都很好看,是很有想法和情怀的作品。
但从片名就受到太多口水攻击。
就湮没在网络偏见中了。
本来系列要开发六部,还有院线大电影。
也就都没有后话了。
我一直很可惜。
希望此番《白蛇传·情》能实现破圈,长线发力,取得好一点的成绩。
从5·20到端午节,看国风电影,白蛇传故事,总是应景的。
一个故事能够讲出多少版本?
西游记肯定算一个,白蛇传也是一个。
但和前者不同,西游记魔改的程度更大,但青白蛇似乎在我的印象里一直都有锚定的某类形象。
这部电影,我很后悔没有在电影院看。
“美丽”是我唯一能够用来形容它的词。
戏曲本身的美丽在这个本来就具有悲剧色彩的故事里面,相辅相成地展现出一种老少皆宜、十分适合大众观赏的戏剧美。
我个人觉得白蛇传·情 是很适合不懂戏剧的人看的,毕竟我就完全不懂。
但是从一开始的采莲,银幕中飘来一艘小船,像在天上,也像是人间。
唱腔婉转悠扬,那种发于感官的美的感受,应当是多多益善的。
剧情上没啥好说的了,青白蛇美得我目不转睛无暇顾及其他。
这版本的许仙也没有那么讨厌,尤其喜欢里面的小和尚——虽然是一个路人甲,但完全让我觉得:小和尚你是不是也可怜他们,是不是也有凡心?
总而言之真的很爽,在夜里放着戏曲一个多小时的沉浸观影,让我的耳朵和精神都泡在水里,晃悠悠地漂流在荷花田里。
知道这部影片是在互联网,不知道这部片子当时上映时是怎样的状况,个人是很惊艳的。
影片最直接的感受是美。
一个美在影片的每一帧画面都可以作为电脑桌面的画面美,它的美在于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那种淡雅淡然气质的美。
第二个美,体现在整个故事的讲述上,是一个简单的直白的讲述传统故事的美,和小时候看到听到的故事想表达的主题相符的传统故事之美,毕竟现在流行打破传统,从另类的角度挖掘。
第三个美,美在影片配乐和动作设计上的美。
配音和影片节奏紧密结合。
演员的武打动作,水袖,表情,妆造,真的很美。
整个影片故事讲的情是简单而纯净的,画面是淡雅而纯净的,表演是动人而优雅的。
虽然我不是戏曲爱好者,但这部犹如水墨画般的电影,我还是感到惊喜和惊艳的。
纵使对于《白蛇传》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心,见到此片中将经典场景一一呈现亦颇受动容。
尤其满意影片中对小青的形象建立,虽说着墨不多,但却颇为立体。
不是简单的古灵精怪,而是洒脱痛快。
我一直认为小青的形象可塑性极高,部分影视作品仅停留在刁蛮只是小巧而已,而本片在此方面或许有受到些许《青蛇》的影响,真是爽气飒然。
同样,在布景方面本片亦有受后者影响之处,优异之处在于神韵亦习得了几分。
虽说成本不高,但精致的布景,唯美的构图,以及画面切换时的那种灵动与巧妙,当真令人欣喜不已。
两处场景令我实在喜爱,其一是白素贞盗取灵芝仙草,与鹿童鹤童兵刃相向。
作为戏曲中的动作戏,白素贞得动作实在是利落,如水银泻地般酣畅而唯美。
其二必是水漫金山那场戏,太好看了,如此有限的成本竟然能将画面做得如此精湛,不得不令人叹服,恨不得即刻再反复看上几遍。
配乐方面亦有亮眼之处,除却戏曲唱段外,其他几处背景乐尤其是后半部分的配乐,绵柔有致,婉转悠扬,动人心弦。
当然影片亦有不足之处,比如收尾部分的潦草与仓促,部分戏曲唱段时背景画面的突兀与粗糙。
但瑕不掩瑜,这绝对仍是一部赏心悦目的好电影。
原以为今年金鸡奖或许终于可以发挥点作用,赋予最佳戏曲电影这个鸡肋的奖项再多一些光泽,没想到本片早在2019年早已入围并且落败,且就入围了这么一个奖项,其他技术奖竟零入围,真是可叹可哀可笑。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粤语电影,没想到还是戏腔,所以也是第一次看戏曲电影额!
因为对白蛇的印象全来自《新白娘子传奇》,所以对于“一言不合就开唱”没有什么接受无能,甚至觉得这才该是白蛇传的正确打开方式!
粤剧意外地比京剧川剧好理解。
故事情节虽然都知道,但是不影响我泪目,我的泪点真的越来越低了。
法海劝许仙皈依佛门这段在现在看突然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没有像玛丽苏文里甩女主一张支票请求离开自家儿子的戏码,这算是女性主义的早期萌芽,还是法海并不想得罪未来会得仙道的上层阶级呢?
最后白蛇要在雷峰塔下呆千年才能出来,而许仙的人生不过几十年。
我讨厌把人命看得无关紧要的所谓佛,因为我本就讨厌什么生生世世。
哦,千年前的情缘许仙居然是个女子,有意思。
水漫金山寺那段真的值得一切赞美,无论镜头语音还是特效。
不过十八铜人阵没有十八个,我特意数了,一开始的三层只有12个,演员表貌似是15个名字。
还是更喜欢小青,对着佛各种我呸,掌掴起许仙来毫不手软。
哈哈哈真是期待马上要来的动画片。
哦,自打意识到雄黄酒是端午喝的之后,我再看小青就觉得她穿得好像个粽子啊。
翠翠绿绿,可可爱爱。
最后还想夸一下,戏曲演员的眼神和肢体动作真的太棒了,秒杀众生的那种。
所以曾经学过戏曲的演员演戏应该想当轻松吧。
中规中矩的电影,富有新意的尝试。
五分满分,打四分。
三分给电影本身,一分鼓励。
今天四个女生包场,看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
类似《白蛇传》这种名著,剧情很难给人惊喜。
白素贞一定会爱上许仙,然后永别。
这部片子也不例外。
因为一道缘分,女主见到男主,娇羞一下,交涉一下,因为是粤剧,两个人还唱了几段。
夹杂着小青初识人间闹几次笑话,一转场,两人就结婚了。
但我总是不满意,“前世有缘”这种拉郎配的手段已经没办法让人信服,哪怕是电影,上辈子的小哥哥也比这辈子的中年书生好看的多。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哪怕飞升成仙然后给他下辈子配个好姻缘,也比自己嫁人来的强。
亦或者,这本来就是白素贞自己想嫁人,只是“报恩”这句因果给了她一个理由,顺水推舟罢了。
至于白素贞为什么爱上这辈子的许仙,我记忆里进行解释了的,一个是央视刘涛版的《白蛇传》,一个是动漫《白蛇·缘起》。
前者里潘粤明扮演的许仙是个外表书生气但内里真男人,一早就知道白素贞是妖怪;后者编纂了许仙的前世许宣,让他和白素贞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然后白素贞想再续前缘也就可以理解。
二者的共同点,都在于许仙(或许宣)知晓白素贞蛇妖身份但依旧不改心意,选择坚持跨越种族差异在一起。
说实话,如果我遇见这种男人,爱不爱倒是其次,但一定敬佩其勇气。
但粤剧版的白蛇传,故事情节依旧比较老套,许仙被吓死又复活,疑心不散,法海趁虚而入,将其半强制性地带回了金山寺。
白素贞和小青来要人,用现代特效在粤剧唱腔里又来了一次水漫金山。
然后败了。
顺应期待,许仙终于说出了有情即人的台词,感动了看守的小和尚,十分顺理成章地放其找娘子。
然后法海就去问佛祖怎么办了。
另一头,似乎是头一次,《白蛇传》的演出历史上,小青打了“负心汉”许仙一巴掌,白娘子也说出了分手。
但许仙一开口唱,我和旁边的小姐姐就吸了一口气,这是要回心转意的节奏。
果不其然,掩面的白娘娘和许仙转了几个圈,就泪眼汪汪地执手相看,剩小青无语凝噎。
白娘娘又是几句“青妹”,小青也不走了。
很诡异地,我觉得这三只生物里有一只脚踏了两条船。
剧情进展到此,一家人团结一心,就需要外敌来推动剧情。
佛祖出场,把白素贞关进了雷峰塔。
又是转场,许仙抱着一个孩子。
白娘娘在被关进雷峰塔前就怀孕了,但我也不知道孩子是怎么被接生和送出来的,或许一切都是顺其自然,肚子里有了孩子就生出来,生出来就送还父亲。
至于中间的过程,除了我这个时不时不合时宜地较真的人,nobody cares。
电影到此就结束了。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是一部粤剧电影。
但我衷心建议,如果想要创新的话,除了形式,内容上也可以天马行空一点的。
哪吒都能从剔骨还父变成父慈子孝,白素贞和许仙分手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就当是,给无版权的故事写同人啦。
以下观点谨代表个人,每个人所处的角度和出发点都是不同的,审美意识和三观也会有所差异,欢迎大家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都很正常,完全没必要吵架哟~那先说一下我的观点,之前看见有人说许仙这个人物刻画平滑的,这么一说我也会觉得,连昆仑山的两个仙童似乎刻画的都比他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在我所看过的版本里,也只有刘涛那一版是许仙一开始就知道白娘娘是妖还接受认同她的。
但是大多数作品里许仙是在端午突见白娘娘真身被吓死的,大多数人看见巨蟒在床上都会被吓到不敢动弹吧?
更何况看见蟒蛇会被吓死的人,事发后有所怀疑和神志不清被法海诱骗走,我觉得我可以理解,毕竟现在也有不少人被骗进传销,有人醒悟求救逃出,有人表示加入一起搞钱。
小青打许仙那一巴掌一幕确实很过瘾,众人皆瞧不起许仙,看不起他心生怀疑易被蛊惑辜负爱人的模样,但是我想到的是,这不就是人嘛。
这里面确实也只有许仙一个人算得上是真真的凡人,包括那群和尚高僧,或许是凡胎肉体,其实也算不得有人的七情六欲。
白娘娘去救许仙,许仙被困,见白娘娘为他所受的苦,心中幡然醒悟,祈求小和尚放过她们,白娘娘修千年道行更懂人间情事,小青质问为何修炼千年道行却学会了委屈自己,白娘娘却说许仙的反应是人之常情。
看电影的时候,我朋友说她很喜欢小青,但是我提醒她,她恋爱的时候就是里面的白娘娘。
(这里面的白娘娘和许仙,在我看来更像她和他对象,而我和其他几个她的朋友更像小青。
所以我也会觉得,小青那一巴掌看起来不太成熟,但很快意人心,打出来观众对于这个辜负白娘娘对她的爱和所受的苦的怒气怨恨。
)法海这个人坏吗?
好像是坏的,他平白无故,莫名其妙的要拆散一对夫妻,就像小青说他的,管他什么事呀?
其实我觉得他就是有偏见,对妖的偏见,她所见过的妖做了太多坏事,所以她认定了白娘娘也会做,那就要提前斩草除根。
但是在他第一次见到小青时却没管她,为啥呢,因为在他看了六界自各有其道法自然,而他找上白娘娘是他发现了人和妖的结合,这是违背天规戒律的,一开始他也是劝诫白娘娘自己放手,但是感情的事,谁又舍得说放开就放开,何况是千年的姻缘。
(连小和尚和昆仑仙童都被感动了,所以说法海你不懂爱嘛哈哈哈哈,咳咳跑题了),其实我就是觉得法海也算不上本质上的坏,只是大家立场不同而已嘛~他就是个执法机器而已。
天规也不是他定的,最后见众人皆为白娘娘求情,自己也没追着不放,还不是表示请示一下上头老大佛祖。
(其实我有一个疑问,所以天规到底是谁制定的?
佛祖吗?
还是玉帝?
玉帝大还是佛祖大?
佛祖不是管西天的事的嘛?
玉帝王母到底管啥的?
玉帝王母管了七仙女和凡人谈恋爱,佛祖管了白蛇和凡人谈恋爱,所以?
他们各司其职,一个管仙一个管妖?
那道士呢?
好复杂,又扯远了扯远了)啊~突然发现,会不会有人觉得我在洗白这两人(T_T),我不是,我只是这样看完这样想的,我第一段说的谨代表个人观点嘛,而且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那把我的牢骚话看看就得了,算了,也不一定有人会看到这,爆哭(´;︵;`)会不会有人觉得我废话好多,不是这样的,听我狡辩(ó﹏ò。)等下,我再说一个哈。
关于电影本身制作,加之又是用粤剧戏曲的方式,两方面作比较,太具有复杂性了,也有其他的uu们在讨论从电影和戏曲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也不是专业很懂的,持保留态度,因为我在大部分还是很认可这电影的,有一个观点我是很认同的——“这是一部新时代下具有东方美学意味的戏剧大片”。
作为一个外行对电影和戏曲又比较感兴趣的我了,是很喜欢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昨晚看完是很真的激动了晚上睡不着,太喜欢里面的景和妆造了,画面很有审美价值。
看这个片子的人真的很少,寥寥无几,排片也很少,想找机会再去看一遍,因为第一遍就真真的被里面的人物妆造表演和特效吸引了,觉得好看又精彩,第二遍我想细看下里面的唱词哈哈哈
白素贞许仙的缘起于百年仙道,遂修行百年,白素贞游离人间对情爱有祈愿,在一个恰当的时机两人相遇。
深情厚谊时,荷花盛放、翠竹挺拔,充满疑心暗猜时,满池枯败、枯竹斜逸。
三杯雄黄酒,一杯担妻子责任,一杯为骨肉祈祷,一杯愿终生相守,白素贞都无法拒绝,她喝得心甘情愿。
法海他说缘来则聚,缘散则去,痴缠于情爱,便是沉沦苦海,可是法海他明知乾坤自有因果,以维护天道尊严为名,强行介入他人的因果之中,安之不是一种身陷“法海”?
许仙的形象上也在尽可能地进行美化,法海在告诉他白素贞的身份时,他产生最大地反应不是听到白素贞是个蛇妖,而是听到他们相爱会为祸世间。
用更轻缓地来往斗争去表达水漫金山是我所更认同的,有些版本法海白素贞斗争牵连太多无辜生灵,他们本来坚贞难得感情有了太多无辜鲜血,即使禁闭千年,也不如未曾遇见。
佛陀花开,有情人终会遇见。
粤剧有其独特的韵调,这次电影是一次优秀的商业尝试,希望传统剧终都能运用科技焕发新生。
戏曲电影的路线之争就是“以影就戏”还是“以戏就影”,本片出圈是后者的证明。虽然也很粗糙,但比排演新编戏有价值多了。
戏剧电影在传媒载体上的变化依旧是戏剧推广中的悖论:为了迎和所谓「新观众」而偏重「视觉效果」而将经典艺术搞得不伦不类,毕竟舞台艺术的核心反而是置景舞台以及呈现出的「举空若实」,如今几乎恨不得憋个科幻大战的特效(而且是三流),令人不仅感叹实在是本末倒置且斯文败类。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推崇!场景美轮美奂,粤语清脆悦耳,演员唱念做打都是台下多年训练的功底。水墨画般的特效意外好看,很奇妙的观影体验。
太难看了,又吃了虚假安利,佛陀花开也不要再见了(用写意CG将戏曲影像化是挺复杂的命题,不是随便搞点山水背景就完了,形式革新了内容也要跟着演变才行,不是随便唱点此情不变就完了)
小青——因为姐妹重新接受渣男气个半死的你
戏曲电影也可以拍得好看,但这部没做到,导演思维太呆板陈旧了。戏曲本身就是形式感很足的艺术,影像化一旦做不到自然,就会显得非常做作;
我不懂粤语,更不懂粤剧,但情相通、意相通、美相通,文字和文化的障碍并不重要,期待见到更多百花齐放。
很创新的结合,但从故事上讲,前半部分也是看白蛇传第一次有了高中学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将会受到…感觉。节奏前快后慢,打戏部分有结合的特点,其他的戏曲部分不评价。
5月28日再刷:《白蛇传情》豆瓣8.2分(上半年国产片的最高分),4K杜比声+国风画面,真真好听又好看的电影,看到泪目,非常良心制作的一部粤剧片,唱念做打齐全(白蛇不光唱的好,打戏功底也很棒),画面构图美赞(导演央美出身),特效有被惊到(水漫金山那段),还有邵氏武侠片的味儿,古典就是这个魅力,喜欢粤语歌的朋友一定能被get到(就是粤语歌的那个味儿,喜欢粤语歌的无障碍,基本乐迷戏迷音乐发烧友开场就能被get到)。角色上,白蛇不再是那个一味痴情而委屈求全的素珍,许仙也不再是那个两头摇摆唯唯诺诺于法海的官人,真情实意勇敢的爱情更真挚有代入感地给人触动(盗仙草那段二刷依旧让人感动满满),而演员们的演技也超赞,包括几个配角戏曲功力的演绎和展现都美轮美奂可圈可点,五星推荐~
编曲精良(为了贴近主流电影观众,唱段更接近通俗流行,水漫金山段则直接上了西洋管弦乐),白蛇传故事也常看常新,但第五折的处理有腰斩感,全片镜头设计也干巴巴的,相比舞台搬演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提升。不过CG的引入比玩3D噱头的《白毛女》之流有诚意多了,尽管质量不佳,但仍是一次勇敢且有意义的尝试。
特效很好,但没能传情达意
导演说:「女权本质上是挑战男权中没有人性的部分。」没想到真的是一部纯粤剧戏曲电影,国粹戏曲以4K全景的现代形式重新走入观众视线,倒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的突破。据说粤语和客家话是最接近古代发音的语言,用粤语来演绎《白蛇传》的故事倒是显得更贴切了。作为《新白娘子传奇》的骨灰级粉丝,我看过所有《白蛇传》的影视化作品、甚至把很多改编小说也看了。不得不说,在故事情节上,这部《白蛇传·情》是最遵循《白蛇传》小说原型的,通过折子戏的形式展现了许白夫妇的断桥相遇定终生、端午现原形、昆仑山采灵芝草救夫、青白二蛇水漫金山、白素贞被压雷锋塔底。拍得和唱得都挺好的,可是,我爱的那个白娘子會在两指間呼呼閃過兩道白光施展法、會點石成金、會飛天遁地。她是重情重義的救世仙女,倘若失了這份情,她就不再是我的白素貞了。
粤剧没问题,作为电影零分。各种越轴,毫无审美的艺术指导,庭院像空山水、建筑也像日本风格的房子,令人无语的粉红色花瓣,典型的配乐滥用,不愧是是那个拍出三分电影的导演。
Chinese La La land.
总有些电影和剧集的存在,会让我遐想,假如母亲和外婆还在,和她们一同看的话,会是更好的一番光景吧。
L:你咋看过这么多烂片?我:我可喜欢上影院看电影了🌚
我爷爷奶奶一定爱看,只是我现在还没有到喜欢戏曲的年纪!
本质上还是一个歌剧电影,而且从歌剧电影的标准来看着实普通。既然是电影还是应该尊重电影的规律,虎头蛇尾的草草收场看得人一脸错愕
#3rd PYIFF#类型之窗。传统粤剧+电影化的拍摄手法+CG后期,很杂糅的产物。说实话没看出技术有多么牛逼,但是在形式上可能是有超前之处。鉴于对这种类型完全无感,给三星算鼓励。
白蛇传传承千年,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最浪漫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