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力

The Power of the Dog,犬山记(港/台)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克尔斯滕·邓斯特,柯蒂·斯密特-麦菲,杰西·普莱蒙,托马辛·麦肯齐,基思·卡拉丹,弗兰西丝·康罗伊,吉娜维夫·莱蒙,肖恩·基南,Geor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语言:英语年份:2021

《犬之力》剧照

犬之力 剧照 NO.1犬之力 剧照 NO.2犬之力 剧照 NO.3犬之力 剧照 NO.4犬之力 剧照 NO.5犬之力 剧照 NO.6犬之力 剧照 NO.13犬之力 剧照 NO.14犬之力 剧照 NO.15犬之力 剧照 NO.16犬之力 剧照 NO.17犬之力 剧照 NO.18犬之力 剧照 NO.19犬之力 剧照 NO.20

《犬之力》长篇影评

 1 ) 图坦卡蒙只有十八岁

沉重而饱满的一次讲述,西部片、同性题材、男性气质的探讨,迷人的元素一应俱全,看完之后前去五四大跑十圈,才能让一种情绪渐渐平息。

故事其实本身可能并不复杂,兄长对弟弟新娶的妻子多有不满,却对其阴柔的儿子情感复杂;母亲被夫兄所逼,恍惚酗酒;儿子却看见藏起的体育画报,与叔叔来往甚密;叔叔侄子深夜织麻绳,交换一根香烟的氤氲温存;染病而死,犬之力噬咬那个一直眺望着它的男子。

对于视听语言和故事内涵,我的解读实在比不上专业的影评家们;我也没有心思将其对比同为西部牧场背景的《断背山》或是老男人小男孩暧昧的那部小清新电影。

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是独特的,虽然主角是Phil,但犬之力的掌握者其实是Peter;对白中有一句看似随意提起的“图坦卡蒙其实只有十八岁”,其实也是对Peter深藏不露的力量展示的伏笔。

他单薄,温柔,以编织纸花出场,在粗犷的农场,独自摇着和他一样纤细的呼啦圈;但也是在后来平静地解剖喜爱的兔子,吓到女仆与母亲,轻轻一扭终结生命的冷血,是他父亲生前评价的,那样的“strong”。

图坦卡蒙的陵墓含有的财宝与传说的诅咒,在曾经掀起过一阵狂热的埃及热,对于这种独特华丽而危险的璀璨,人们一度津津乐道。

据说他是强大的法老,事实上他只是18岁的少年,但他依旧拥有着那般让人着迷又恐惧的力量。

或许听起来有些许自恋,但确实从Peter上我看见了从前自己的影子,和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但是却从不在意这种不合时宜。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聪明,冷漠,所以我从来不在乎所谓的世俗,所谓的男子气概,甚至将这种对抗奉为一种原则。

我可以允许自己的堕落和毁灭,但是我一定不可以成为某种模版的复刻,或者说遵循某种世俗的成功法则。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十八岁,直到大学,我又有一点点开始成为Phil那样,虽然没有成为某种世俗所期望的阳刚男子,但是逐渐被平凡同化。

其实在去年我就开始反思自己,在探索关系的课上我感觉自己好像丧失了某种敢于对抗的特质,丧失了某一种很轴的执拗。

但我感到这种处境实在难以改变,初中的我疯狂看MF,恐怖片、变装秀;高中的我读了好多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我的很多兴趣与癖好,好像逐渐都失去热情;高中毕业前我都毫无兴趣的那些我视为低级趣味的游戏,现在也会让我上瘾;我一直坚守的不说脏话的原则,偶尔也会蹦出一句国骂,我失去了好多特色,我放弃了自己的诅咒,也失去了我拥有的那些财宝。

图坦卡蒙在十八岁最好的时候被埋葬,我活到了二十岁但是开始怀念十八岁的自己。

又想起来Peter对Phil笑的那一瞬间,以及Peter摸上Phil受着伤渗出血的手,Peter在黑暗中将香烟伸给Phil,神情带着勾引,又带着残忍,好对我的胃口。

Phil一开始轻轻嗅着纸做的花,点燃它,再用它点燃香烟,也好对我的胃口。

 2 ) 被诅咒的同性恋者

《The Power of the Dog》Toxic Masculinity, Ironic Maturity.群山静躺犬牙错影,纸花盛放悲伤逆流。

Mr.Burbank与Little Nancy,同为男人,气质不同,牛仔硬汉的粗糙刻薄与乖巧伪娘的娇嫩温柔,起初水火不容;Phil与Peter,同为基佬,意志不同,深柜中年的懦弱逃避与玫瑰少年的狠毒坚定,逐渐知交为朋。

前后称呼的改变,暗递情感的扭转和设防的崩溃。

地处西部,漫天的燥日黄沙和男子气概,Phil给自己套上了一层抵御,摒弃古典优雅的过去,匿蔽惧怕暴露的爱意,变本加厉地压抑欲望,每当夜深人静或无人尾随之时,才袒露出闷得红肿流脓的心伤,在秘密花园里,用纱巾的气息抚脸,用回忆的清流净身;而Peter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明路,接受真实原始的取向,扫除妨碍幸福的阻障,为达目的能不择手段,只要母亲高兴或无人察觉之际,就使用出缜密谋划的一招致命,无论解剖小兔或制造染病,均没有犹豫。

表面上二元对立的两位角色,内里却是一体而生的一份“焦虑”——对身份的焦虑,Phil守护的世界只属于男性,Peter构筑的理想从母亲出发,却都不是为了自己,一个被过往诅咒,为旁人带来无数折磨和痛苦,一个被眼下拖累,被母亲施下无形控制和枷锁,于壮阔的山峦中迷失自我,不再阳刚的我,渐忘阴柔的我,不像个人,像只狗,只有同类才能认得的狗,死于暗影,再被藏起。

父权的规训会导致体虚反胃

 3 ) 成为一只心里装着狼的羊

Phil是孤独的,他不属于任何一方,西部狂野阳刚之气十足,他无法做到赤裸上身随意嬉戏,Rose温柔的女性世界,与他无关。

只有Peter,他能看到对面山上云朵移动投下的犬牙、发现Phil独自藏身的树洞、折出漂亮的纸花。

时光轮转,这次Peter是稚嫩未开的小Phil,而Phil则成为了Bronco Henry。

所以Phil对待Peter的态度180度大转弯,他无条件地信任他,耐心教导骑马。

他却忽略了,在年幼时,他的世界里只有Bronco Henry,但是Peter不“自欺”,他对于Miss Nancy的外号很坦然,没有救命稻草要抓,相反却有成长相伴的母亲需要保护。

两相权衡,孰轻孰重,自有论断。

Phil的悲剧似乎全是由于Peter狠心造成的“意外”,深层剖析,却是“吃人的礼教社会”把他的满腔柔情洗去,套上粗鲁暴戾的外壳。

犬牙交错无法咬合的灵魂和肉体,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压抑,奚落了弟弟George,也与旁人无法亲近。

即使Peter动了心,他们也不会有好的结局,谁能爱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接受的人呢,要有人拨开厚重的刺猬壳,挖出赤子之心。

Phil在死前,自己把心献上。

当他预感死之将至,换上一身体面西装,手里握着将要给予Peter亲手编织的礼物。

最后一刻他愿意抛开恐惧,成为本来的自己,那个曾经整洁美好,修习古典文学的耶鲁毕业生。

为千千万万个这样的Phil惋惜,当世俗成为枷锁,不要画地为牢,打碎它,像Peter一样在中伤的舆论中闲庭信步,“救他的爱人脱离犬类”。

 4 ) 西野的困兽 (本文译自Sight&Sound2021年12刊)

简·坎皮恩的影片《犬之力》揭露了一个百年前美国西部往事的残忍与脆弱。

她在这部影片中呈现了MeToo运动的遗产,以及年华与阅历赋予她的自由。

——作者:苏菲·蒙克斯·考夫曼

犬之力 (2021)7.92021 / 英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加拿大 新西兰 / 剧情 同性 西部 / 简·坎皮恩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克尔斯滕·邓斯特我与简·坎皮恩(Jane Campion)在九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第一天相遇,“我喜欢看到人动物性的一面,尤其是男性”,她说。

这一点在她的新作《犬之力》中尤为凸显,这是一部可以与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的作品相媲美的存在性主题的西部片,它表现了男性呈现给世界的伪装与暗流涌动的原始冲动之间的矛盾。

简·坎皮恩心情甚佳,她很欣慰能够在新冠疫情造成的长期隔绝后再次回归。

这部《犬之力》将在当晚进行全球首映,并且将在十天后获得金狮奖最佳导演奖。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坎皮恩的名字是女性成功的代名词。

1993年,她凭借《钢琴课》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一同获得金棕榈奖,成为首位、也是此前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导演。

法国导演朱莉亚·迪库诺(Julia Ducournau)成为坎皮恩在戛纳电影节史册中的后继之人,今年她凭借《钛》独自赢得了最高荣誉,而坎皮恩的新片摆脱了电影必携带社会意义的束缚,从而更好地展现了自然的力量。

《犬之力》改编自托马斯·萨维奇(Thomas Savage)1967年的同名西部小说,这部影片以菲尔·伯班克的故事为主线,他是一个来自1925年美国蒙大拿州的富有、智慧且邪毒的牛仔。

操着一口美国南部口音的菲尔由本尼迪克特· 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菲尔很安于与他经常呼喝且轻蔑的弟弟乔治(Jesse Plemons饰)一同住在Bur-bank牧场,直到一天,乔治将他的新婚妻子带回了家。

萝丝(Kirsten Dunst饰)在前夫自杀后成为了一名寡妇,她有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彼得(Kodi Smit-McPhee饰)。

菲尔心理折磨的目标由乔治转向了萝丝,而彼得则在生理上与菲尔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特征。

菲尔皮肤黝黑,肌肉发达,流连于户外,他拒绝在寒冻的天气戴手套,常在冰冻的湖水里洗澡。

而彼得苍白且瘦削,有些口齿不清,一副冷静且理智的面孔。

这两个角色都戴着面具,随着更多的秘密浮出水面,他们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每次转变都潜在地重塑着叙事。

这是一个关于粗犷的男性气概与羸弱之躯之间的冲撞,抑或是一个年轻男人寻父的故事吗?

究竟是强硬柔化于真情,还是同性之恋在发酵呢?

坎皮恩认为萨维奇的故事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它们始终相互推动着发展,叙事推动角色走向危机,而危机又反过来激发叙事,这样交叉反复,直到迎来一场宣泄。

”尽管坎皮恩塑造的男配角总是那样引人瞩目,但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位自豪的新西兰人始终将女性置于银幕中央,令人深刻的形象例如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女作家珍妮特·弗莱姆(Janet Frame),在《天使与我同桌》中,凯瑞·福克斯(Kerry Fox)生动诠释了她脆弱的灵魂;霍利·亨特(Holly Hunter)在影片《钢琴课》中所饰演的选择性沉默同时又充满强烈激情的艾达;更近些年的作品中,例如伊丽莎白·莫斯(Elisabeth Moss)在《谜湖之巅》第一季和第二季中饰演的带着创伤但仍意志坚强的侦探。

但如今的简·坎皮恩为何选择去讲述一个男性的故事呢?

“这并非是一个头脑发热的决定”,她说。

“你会爱上这个故事的,你提到‘这部影片中的主角是男性,这与以往显得有些不一样’,没错,这正是妙处所在!

我很欣慰能拥有菲尔·伯班克这样一个角色,但我有些疑虑的是:‘男性导演会如何处理?

’或者说‘我作为女性导演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简·坎皮恩认为MeToo运动带来的社会文化性转变给予了她前进的力量,她觉得埃莫拉尔德·芬内尔(Emerald Fennell)2020年执导的影片《前程似锦的女孩》是惊悚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的强奸复仇电影。

“我不知道在MeToo运动前是否有可能拍摄这样的电影”,坎皮恩说。

“电影的父权体制定会施加压制,因为那并非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但随着MeToo运动的到来,这一趋势已经无法抑制。

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已无法重蹈覆辙。

”在最近英国《卫报》对简·坎皮恩的采访中,她将后MeToo时代与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进行了比较,并引发了轻微的争议。

在我们的采访中,她对这一颠覆性的解放十分兴奋,并且对那些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感激不尽。

“我非常感谢那些揭露男权,并曝光哈维·韦恩斯坦的人。

这意义重大,同时也让我明白,我不止可以讲述女性的故事。

如今,女人对男人的凝视同样值得玩味,不是吗?

”在简·坎皮恩将《犬之力》这部小说搬上银幕前,她就已对这部作品青睐有加。

“那时候我刚完成《谜湖之巅》的制作,我很疲倦以至于并不想很快开始下一部影片的拍摄。

”但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与主题始终在她脑中挥之不去。

“正因为它始终萦绕于我的脑海,我觉得应该有人去将它拍成电影。

”巨大的热情驱使她找到了手握版权的加拿大制片人罗杰·弗拉皮尔(Roger Frappier),这部作品已在好莱坞流传多年。

据传言,保罗·纽曼(Paul Newman)曾差点出演了菲尔这一角色。

(蓝眼睛的纽曼有着猫一样的优雅举止和漫不经心的脾性,如果他来出演一定会难以想象地惊艳。

)弗拉皮尔与坎皮恩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期间于卡尔顿酒店共饮咖啡,尽管得知弗拉皮尔同时正在与另一个摄制组就这部影片的拍摄进行商谈,坎皮恩还是满怀热情地讲述了这次的见面。

“我们俩看起来特别相似,一头银发,戴着黑框眼镜,他甚至也和我差不多高,我们相视而笑。

他就像我的知己一般,我们聊得非常开心。

那天结束的时候他对我说,‘如果你愿意的话,这部作品便交由你来拍摄吧。

’”“你战胜了他!

”我激动地说。

“嗯,但在我的生命中,我并不认为自己赢过于谁”,她表示不太赞同我的说法。

“从前作为一个年轻导演,我总是觉得我的存在并无什么实际的意义。

但若有人揣测我‘一无是处’,那便是我唯一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刻。

’”我问她,现在作为一名拥有声望的艺术家,这种心境是否有所改观。

她没有利用机会去吹嘘自己,而是将其归为年龄与阅历给予的自由。

“对一个六十七岁的人来讲,最好的莫过于去感受‘就是如此,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我做了很多事而且也很努力。

将事情变为可能是我在工作中莫大的乐趣,因为我对此深深着迷,我热爱故事与电影——那对我来讲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工作。

所以我可以一天工作十八个小时,那对我来讲并非难事。

”如今的蒙大拿州已不再如萨维奇所描述的那种原始的西部牛仔式景观,所以《犬之力》的摄制组在新西兰南岛的奥塔哥地区考察了伯班克农场的取景地。

我们不惜一切地在纹理细节上去铺设这一地带。

坎皮恩将此归功于新西兰人格兰特·梅杰(Grant Major)的技术,他是这部影片的制作设计师,也是坎皮恩的朋友(这对搭档在首次合作拍摄《天使与我同桌》三十年后再度重逢)。

梅杰在制作《指环王》三部曲时与预算师打交道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当他们试图与梅杰谈判降低布景或辅料的成本时,他会很耐心地倾听并轻轻叹息,但实际上不会在任何事上作出妥协。

”坎皮恩也学会了他的方式,“我们就一起坐在那里叹气。

”在绵延起伏的山脉中,哞叫的奶牛,皮具的霉味溢出银幕,这是男性气概的象征,伯班克客厅的壁炉上方悬挂的相当巨大的雄鹿头骨也不例外。

在菲尔与彼得共处于一个弥漫着性暧昧的场景之时,菲尔在地上钉了一个篱笆桩,萨维奇书中隐晦的同性恋情在电影改编中凸显出来。

“我的助理总是因此取笑我”,坎皮恩说。

“我说‘安娜,你真的够了’,但她还是一直说,‘他的阴茎未免太大了’,我只能说‘快闭嘴!

’”就像影片的拍摄地与道具一样,康伯巴奇与斯密特·麦菲(Smit-McPhee)之间的鲜明对比同样至关重要。

2009年,麦菲在约翰·希尔寇特(John Hillcoat)的后末日风格影片《末日危途》中饰演维果·莫滕森(Viggo Mortensen)的儿子而出道。

如今二十五岁的他简直像为彼得这个角色而生。

“书中的彼得几乎和斯密特·麦菲一模一样,瘦得皮包骨,宽阔的前额,空大的双眼,且执着于他的发型。

”相比之下,菲尔是一个看上去更具兽性的人物——这正是坎皮恩所强调的特质。

“菲尔是一个优雅且肌肉发达的标致男人。

我让他穿上毛料衣服(例如羊毛套裤)。

虽然书中没有这样描写,但我还是让他这样去穿,这样可以使他看上去更具有情色意味。

”康伯巴奇和斯密特·麦菲甚至没有试过镜:“我相信仅凭这些特质,他们之间就一定能碰撞出火花。

我遇见科蒂时就无比相信他会将彼得演绎得十分惊艳,甚至比小说中还要好,我们真是非常幸运,因为科蒂私下也同样以复杂的哲思去理解这个世界。

他实在是太像彼得了,他凝视着每个人并分析他们,当然也包括我。

坎皮恩享受长时间的排练,并且注重以平等主义的态度与演员合作。

“我给予他们全部的信任。

这非常重要,这是导演必须去做的。

拍摄开始之时并不如结果看上去那样顺利,当演员刚开始去探索的时候,他们需要强大的内心去面对难以处理的笨拙。

而我的任务就是找到一种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出个人情绪,步入正轨。

”为了铺垫好康伯巴奇与普莱蒙之间的兄弟情谊,坎皮恩请来一位新西兰舞蹈设计师罗斯·麦科马克(Ross McCormack),他负责教两个男主角跳华尔兹。

“他非常擅长舞动,简直是一名舞蹈界的人类学家”,坎皮恩说。

“这是为了让他们进入支配与服从的关系状态中。

杰西事实上更像一个领袖,但康伯巴奇需要去支配,而杰西需要学会听从,每当杰西没有听从而是试图起领导作用时,罗斯会说:‘不,请听从支配。

’另一个妙计是让杰西脱下戏服,坐下并离开这一游戏,回到他们起初的状态。

杰西已受够了‘支配与服从’的游戏占据他的生活,但一旦终止这个游戏,菲尔便完全无法继续领导这一切了。

”其中一个剧情是乔治决定与萝丝结婚,摆脱兄弟俩的单身生活。

三个男人的行为都与邓斯特有着紧密的关联。

她的故事线相当稀疏,然而,她的沉默背后暗流涌动着难以想象的崩坏,以及菲尔的残忍给她造成的灵魂之痛。

萝丝贯彻情感的深处,她撑起了这部影片及其角色。

坎皮恩也对这一点表示赞同:“令人寻味的是,萝丝在情感上举重若轻,这是女人所属的领域,尽管没有嘉奖,但她的女性气质和她给予乔治的柔情与爱改变了他们未来的生活,那是一种有力的保障。

在影片彩排前,坎皮恩请来了金·吉琳汉姆(Kim Gillingham),他是一名善用荣格心理学的教练,他通过探索康伯巴奇与影片人物、梦境以及剧本之间的空间来使其进入角色。

坎皮恩本人也参与其中,“简直难以置信地有趣且令人满足——它可以带你进入属于自己的丰盈的精神世界。

”当问起坎皮恩如何度过疫情隔离期时,我了解到,在全球疫情肆虐之时,她还在完成《犬之力》的摄制,“你一定会很羡慕我”,她说,那段时间她居住在荒野海边的一幢房子里,除了一台大电视机、一张沙发和几张床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家具。

那段时间,她常感到疲倦和悲伤,她努力去在封禁前将电影完成,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我很害怕没办法完成这部电影,但我还是试着去接受这一可能,并且逐渐相信我们一定会完成它。

”多亏了颇有作为的总统杰辛达·阿登,新西兰很快进入了安全状态。

在荒野的海边寻找梦境的坎皮恩沉浸于充满自然原始气息的生活中,直觉引导着她创作出那些看似与情节不甚相关的氤氲着神秘呓语的影像,这些影像根植于飞溅的尘土、鲜血与性欲之中。

“我很喜欢优雅感与动物性的结合”,坎皮恩说。

“那对我来说真的很美妙。

”坎皮恩在《犬之力》中无差别地拍摄动物和人,她想象着一个拍摄马群的跟拍镜头,且以此作为故事的结尾:“马群散开的鬃毛间挥荡着自然粗犷的气息,短暂的跟踪镜头绕过谷仓,不知何由,这一切使我充满力量。

”但坎皮恩又一次低估了自己,而且她也很清楚缘由。

“动物身上总有些东西无法掌控,那便是美与自由。

”2022年3月

 5 ) 就这?

“导演太稳了,全程都是极度克制的叙事,靠各种细节来交代故事和人物关系,随着电影缓缓地进入,细节的力道越来越强,戏剧张力也逐渐拉满,最后在男孩床边转身时的一笑,既耐人寻味,又让人深思。

阉割,伤口,皮绳和死亡,处处都是点破不说破的暗涌张力,导演的控制力称得上大师水准!

”这吹的都没边了。

戏剧的张力我一点没看到,还是说,只要拿着摄影机来回推拉就叫张力?

豆瓣最不缺就是这些个趋炎附势的狗屎影评公众号。

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联系是要多简单有多简单,可是导演就是死也不敢运用自己的能力正面描写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

唯一有用的镜头就是rose的乳沟。

在我还不明确她和儿子那不清楚的关系时,这个镜头立刻给了我一个强提示。

但是这个强提示经历了1分钟,为了怕观众不明白,我们可怜的克里斯汀邓斯特就露着乳沟在那表演生讲故事。

这个细节贯穿了整部电影,说明这个导演根本不懂什么叫“张力”!

唯唯诺诺的拍了半天,其实还是逃不开一男一女在性中的角色,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永远都是这么一种模式:一个孤独狂乱脆弱的男性角色和一个柔软克制残忍的女性角色。

这个故事并没有那么难理解,故事背景就和《榆树下的欲望》一样,在其中加入了人物的情感纠葛,最后得出了宿命论的结局。

可这是20世纪的故事,我相信作为一个21世纪的导演应该从中找到一些新的领悟才是,即便没有,在手段上你起码可以超越吧。

结果呢,是观念老套,表现更老套。

要说张力,我放一张图

布努埃尔1960年《少女》里用一个未成年少女的半裸下身特写。

让她当着一个成年男人的面洗澡,地上放着两只球鞋。

布努埃尔 1953年《他》,神父在教堂洗礼中亲吻少年的脚。

我不是拿大师来压她,你知道1953年和1960年是什么年代吗?

那个时候是有麦卡锡主义的!

你都2021年了,你给我看这个?

Netflix是要求你不要有性张力吗?

你要说她是隐喻吧,他这也太直白了,就差拿对方照片直接开撸了。

你要说他直白吧,他又真没拿照片开撸。

就是一瓢温吞水,粘稠又不滚烫。

Phil对故去爱人的爱就表现在大吼大叫上,对两兄弟无法互相抚慰的情感毫无描写。

我不是说你要在台词上表达什么,你至少要在动作、镜头上表达。

again,他在台词上很隐忍,但镜头上贼直白。

当Phil向兄弟用讥讽寻求关注的时候,为了表现对方的冷漠,就杵着拍兄弟的一张傻脸,面无表情,既不特写,也不推拉,完全没有镜头语言。

还有那座犬之山。

大无语。

真的有!

真的能看出来是有一条狗在咆哮。

这很重要吗?

导演。

还为了这个找人做了一下。

你有这个功夫,真的,你多打磨一下演员表演。

让本尼迪克的英国腔稍微的像点美国人,拍他哭的时候,可不可以只拍眼睛。

你要表达兄弟两个人的悲剧关系,拜托你下回把2个人放一个框里行吗?

1960年《洞》一个镜头就可以说明问题。

可以说整部电影,导演就是在“我要拍的特别隐喻”和“万一观众看不懂可怎么办”之间来回纠结。

结果就出了这么个破玩意,还跟我这说张力,张你妈了比。

 6 ) The Power of Details-关于《犬之力》中的一些镜头语言分析

写这篇分析的原因完全是出于对影片的喜爱和对BC的完美演技的赞叹。

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对于剧本故事的改写没有太多能够说的地方。

所以只能从分析一些我喜欢的镜头语言处理过把瘾了。

有些细节都是二刷的时候的才发现的,边刷边感叹导演对于镜头语言表现一个人物的处境,性格或多个人物之间地位关系上的简洁高效和纯熟。

1.Phil和Peter出场。

Phil的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活着出现首尾呼应,相似的机位和镜头运动,透过宅子的大窗框移动拍摄。

出场的气派和死前的困窘凄凉有着强烈对比。

第一次出场

死前Peter的出场先是特写了Peter手里的动作。

他在用剪刀剪切着红色的纸片。

二刷看这一镜感觉很像预示他之后冷静残酷的行为。

第一次是用剪刀剪物品,接下来用镊子揭破兔子,下一次是刀切病死的牛。

选择红色的纸张一定不是巧合

2.兄弟冲突-Phile和George两人的关系在外人看来总是Phil处于优势,更高一筹的状态。

无论是能力,性格,口才上Phil是稳赢的。

而事实上片中多场二人单独的对手戏中,Phil都是完败,内心上被击垮的那一方(G告诉P自己和rose在一起,G告诉P自己已经私自结婚,P对着G抱怨Rose把皮子卖给印第安人)。

大体看来,唯独影片开始不久在酒吧的戏里,P气势上压倒了G。

但这也是在有围观群众的情况下,Phil总是装出男子气概。

这一场戏的镜头表现我挺喜欢,来看一下截图们。

冲突起因是Phil要致敬Branco时,弟弟不在酒吧,于是等弟弟到场以后开始人身攻击。

对峙开始,二人的正反打中,Phil的机位是Low angle,表现出他的质问的底气十足。

到了George这边,机位是正常平视角度,气势上就输了。

Phil的身子离镜头较近,身子比例占着画面将近小半,且他身后(画左)仍有一片空间。

弟弟不仅离镜头较远,比例较小,且他的身后(画右)完全没有空间,肩膀都出画了。

明显败下阵来。

等羞辱完了,Phil收回对弟弟的Pua,二人出现在一个开阔一点的中景镜头。

紧张感也就消失了。

接下来戏中,两人单独在一起时,导演总算让弟弟的形象也高大威猛了起来。

首先是人群散去,弟弟表示要哥哥先走,自己留下结账。

弟弟此时的形象是坐着,笃定神闲,才不管哥哥的催促,非常有架势。

马上对比一下有人在场时,面对哥哥羞辱Peter,他完全插不上话。

接下来夜晚弟弟回到房间,脸上不带表情,实则暗地埋怨哥哥让Rose哭了的时候,从Phil的主观视角拍摄的弟弟的形象气势更浓。

昏暗的光线让弟弟看上去和平时不一样,对Phil来说,弟弟这样的形象肯定十分陌生。

这还是George吗反观Phil,完全是被压了下去。

像是小孩被父亲质问,你知道你刚做了什么错事了吗?

哈哈哈哈

我啥也没干啊3.发泄-Phil充满伤害力的发泄和Peter内敛的发泄。

Phil在得知弟弟结婚以后,冲着无辜的马骂Rose来泄愤。

而Peter泄愤方式是流眼泪转呼啦圈(且被路人小女孩发现,羞愧地停止了)

Phii大骂flat face bitch

我甚至怀疑呼啦圈是女孩的4.Rose的人微言轻-Rose自从碰上Phil以后就一直受着欺压。

搬进兄弟俩的家以后从进门就开始被哥哥压制着。

我们分析一下片中几处表现Rose的懦弱无助的镜头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场景都是Peter搬来之前。

这一场的全景又是展现了三人在家中的地位和Phil对二人的敌意。

主光源是在Phil的一边,反观夫妻二人几乎融于黑暗。

鹿头标本和Phil的背影对Rose抱着敌意,ROSE手上的白玫瑰显眼且和整个宅子的物件陈设都格格不入。

不朽的动物标本和易枯的花束对比接下来有一场灾难性的州长和兄弟父母的宴会,Rose彻底崩溃,也从那一晚之后开启了酗酒之路。

让我们看看Rose的镜头都是怎么拍的。

去车站接公婆,她只是远远的等待被老公介绍,而不是和老公一起去迎接。

州长夫妇到访前,在全景里她就站着等,内心忐忑。

身体僵硬,十分紧张州长夫妇和George夫妇尬聊。

州长夫妇因为处于高地位,人物在画面里空间充足。

Rose准备的鸡尾酒在这种场合虽可爱但显得幼稚不上档次而马上对比下George夫妇的反打镜头,他俩是被夹在州长夫妇中间的,空间局促不安,显示他们有对缺乏话题的尴尬。

因为尴尬,George借故离开去找哥哥,镜头里只剩下Rose活生生被对面二人夹击。

晚饭的第一个镜头又是给到身处画面中央被椅子夹在中间的Rose

满屏的我想逃又是身处画中央,显得十分无助。

这一镜的构图我很喜欢。

学渣钢琴考试现场,评委等待学渣出丑。

客人们座位在画面上形成一条斜线,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亮色衣服的Rose身上。

此图纪念Rose开启的酗酒之路。

5.Peter的鞋。

算是小的道具细节吧。

Peter去牧场前在置办牛仔行头。

柜台上摆着他要买的靴子。

而本场戏的end是他边拿起一双牛仔绝对不会穿的普通白鞋一边表示对要和Phil见面的不满。

这双白鞋后来他后来就一直穿着,除了和Phil亲近以后开始穿靴子。

而Phil死后他又换上了白鞋。

再怎么打扮都不会是Cowboy

小白鞋才是Peter的style

穿着白鞋走过嘲讽他的牛仔们

复仇之后重新穿上属于他风格的鞋子6.梳子的声音-这是二刷时候发现的用的很妙的sound design。

这一场景是Rose把儿子叫到房间问话的那一段。

这里给了Peter拨梳子的特写,此时给观众拨动梳子的声音一个印象作为伏笔。

紧接着的一场戏,Peter在房间里翻看解剖书,当他在书上看到能够杀害Phil的那一页时,又出现了拨梳子的声音。

实际上那场戏Peter手中并没有梳子,梳子的声音是用来反映他因书中内容而灵光一现!

在这里第二次出现了梳子的声音7.Phil对Peter态度上的变化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Phil对Peter在众人面前示好的转折十分突兀。

难道是因为被撞见洗澡?

但二刷的时候这一组镜头让我觉得导演有意侧面暗示Phil是想拉拢Peter来伤害Rose。

来分析下这组镜头的用意。

我们可以知道Peter的位子,夹在Phil和Rose之间。

于是这里的Peter变成了Rose和Phil暗中较量的筹码。

先和Peter交谈下面两个镜头都有意带到Peter的身子,而Phil的表情足以暗示Rose,他接下来要对她儿子下手

Phil一边和儿子说话一边别有意味地看向母亲8.孤独的背影。

在拍独处的Phil和独处的Peter时,用过相似的机位。

相似的卧室,不同的灯光渲染出不同的味道。

Phil找不到弟弟去向

Peter准备收起Phil给他的绳子9.抽烟-我很喜欢编绳夜戏里的布光,除了表演本身,油画般的光线助攻了暧昧气氛的烘托。

这里首Peter卷着烟,主动递给(勾引)Phil,从中景来看,明显有烛光照在Peter脸上。

但当Peter递过去香烟时,给到了Phil的脸部特写,这里Phil的脸几乎完全是暗的,他的表情快被隐藏了起来,也许此时他正在努力克制对Peter的欲望。

多说一句,仔细看这里的Peter耳根和嘴唇都红红的,在烛灯的照耀下,更显妩媚。

这个色调让我想起贾曼的卡拉瓦乔少年。

大屏幕下能看出嘴唇和耳轮娇嫩欲滴的粉红都是极具魅力的嘴唇

贾曼版的卡拉瓦乔

 7 ) 还原一下犬之力原作小说里的人物,这部片子真的相当值得一看!

大爱这部片子!

一开始看到这部片子的预告以为是部断背山式的片子,所以冲着激情描写去找了原著,没有译版,花了40几块买的英文正版,小说里满满是细节,背景介绍得特别详尽,开头也说了他爸自杀的过程,当然电影里没有办法呈现那么多,都剪了,直接一个墓地镜头告诉你,Peter他爸死了,是个医生,其实他爸死的挺纠结的,小说前情铺垫比电影里还长其实,然后影片里最后一夜的激情,其实在小说里就一句话,so that night the boy watched while Phil finished it off, scorning his fresh-wounded hand. 然后电影里拍出来是这样的,已经很惊艳了,反正我看的很爽,很漂亮,另外小说作者本身也是自小在农场长大,他母亲也是带着他改嫁的,哈哈哈,另外还有两个地方值得说一说,首先George是个很惨的人,他是那种从小到大一直被和Phil比较着长大的人,他照Phil差太多了,然后他还不被认可,所有姑娘都不喜欢他,但他不是笨,他只是比别人慢,他很善良,人特好,影片里有一个细节,就是George泡在浴缸里洗澡,Phil是抹着一身泥去河里洗,另外,你仔细看他俩的穿着,同样是农场老板,一个穿西装,一个穿牛仔装,一个穿皮鞋,一个穿靴,处处都是对比,现代与过去,体面与泥泞,腼腆与凶暴,善良与邪恶,就是各种对比的告诉你,George和Phil迥然不同,不是活在一个世界,但显然,Phil活在了该活的地方,如鱼得水,George则是一种漫长的煎熬,他实在太寂寞了,所以当他终于有一天遇到了不拒绝他懂他的Rose,他觉得上天为他开了一扇窗,Rose就是个特别有耐心又善良温柔的好女人代表,她不嫌弃George的慢和怪,她一眼就看出了这个男人的善良和诚恳,其实小说里写的他俩的爱情还挺美,简简单单,就写的很美好,我还看哭了来着,即使俩人神奇的闪婚我也能接受,所以Phil那样对Rose,真的看的人牙痒痒,这人太讨厌了,但其实Phil这个人物在小说里真的全能到可怕,就是技能点点满了的那种人,啥都会,啥都拿手,除了不讲卫生不爱洗澡,这人怕是个完人,就是轻易看穿了一切世俗的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傲慢和自负,但他看不懂George和Rose之间纯美的爱情,Rose寡妇的身份,老公还是诡异的自杀,还带着sissy未成年拖油瓶儿子,这一切都让Phil坚定不移的判断Rose就是another gold digger,看上了他们家的钱,George是被这个女人蒙骗了,而他,伟大的brother Phil,再一次,像从前无数次那样,无私的解救他的弟弟于水火中,所以他要干掉这个女人,他羞辱她,让她自惭形秽,他要逼得这个女人原形毕露,好让George看清她是多么的庸俗、没有才华、配不上他,但他永远不懂George从头到尾爱的就不是Rose的才华,她就算弹琴弹的狗屁不通,George都不会生气,更不会觉得丢人,George只会自责,为难了Rose,George爱Rose爱的是她的善解人意,Rose爱George爱的是这个男人的淳朴,可惜Phil不懂,万能的Phil不懂,就是Phil在当地不仅有钱,凶狠,但他还极受尊敬,因为他这人做事讲理,所以影片一开始就让大家看到所有的牛仔都自然而然地聚集在Phil身边,George身边连条狗都没有,Phil说笑,牛仔跟班们就笑,George说话,没人笑,还尬住,George穿着那一身西装革履,在一群牛仔中显得格格不入,且明明他也是老板之一,却根本没人听他的,结尾有个地方,是在Phil死了之后老太太才把戒指给Rose,才真正的接纳了她这个儿媳妇做他们大农场主家的女人,可见George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反正Peter杀Phil还是杀得挺值的,亲妈继父都跟着升价值了,这里要夸一句,本尼演的很好,影片的镜头也太好,把Phil这个人的恐怖感刻画的特别好,对了,插播一句,rose和george的扮演者现实里是两口子,George在电影里打酱油,其实他在小说里篇幅很多,很多很多,包括他和Phil不太正常的同房关系,俩人都四十岁人了,不结婚,住一个屋,睡一个床,不诡异吗,然后Phil对George的感情也极其特殊,那种过度的控制欲和保护欲,就是他一时一刻没看到George出现在他视野范围内就会不停的问,where is George,就是George晚上回家晚了他都会急的满屋乱转,坐立不安的那种,只是因为床的那边没有了George的重量,没有了他浑厚的鼾声,这种不正常包括他父母都察觉到了,但也管不了了,所以你说兄弟情,well,你说是就是吧,而且Phil念书也特别好,极聪明的那种,还学的classic,电影里也是就一带而过,anyway,这些都不重要,毕竟再拖,影片就要往四个小时拍了,然后就是Peter对他父亲的感情,也很特殊,Peter崇拜他父亲,因为他父亲一直肯定他,还教会他各种东西,Peter还深爱他父亲的书,那些黑色的厚重的医学书,关于那个杀手锏就是从其中一本书上看来的,Peter的父亲Dr.John Gordon,a very honest man, maybe too honest?真的,John跟Rose简直是真善美家庭的代表,但处在那样一个年代,是容不下一个sissy儿子的,哎,包括John死后Rose独自勉力开小餐馆,也是执拗的讲究铺餐巾,摆花瓶,当然,这还被我们全书的大恶人蛮荒派的代表——Phil嘲弄过,John的自杀我是真没看明白,他很复杂,他一边自豪,一边又烦恼,然后他又无法向不明真相的镇上粗人解释自己的儿子不是sissy,只是太过天才而显得不一样,最后在种种的压力下,君子John,自杀了,但在自杀前,他留给了Peter两条箴言,Peter全做到了,1,never mind what people say2,must be kind但是搞笑的是他爸给Peter解释什么是kindness的时候是这么说的:To be kind is to try to remove obstacles in the way of those who love or need you.哈哈哈哈哈,作者,你确定你不是在暗示那个obstacle就是老伙计Phil哈哈哈哈哈哈,确实remove了,一点没剩下哈哈哈哈总之John死后Peter就开始了执着的求学路,他坚定地要成为一个医生,跟他父亲一样,他父亲无处不在,其实我最喜欢的一段描述是Peter杀鸡,就跟在Phil面前杀兔子一样,都是兵不血刃的那种,可惜电影里都没拍,电影就只有她母亲一出场去他房间叠床的时候一句轻飘飘的“你去给我杀三只鸡”一带而过,因为他妈妈不敢杀,他们家开饭店,鸡都是Peter杀的,就是Peter可以为了他妈妈做很多残忍的事情,而事实上,他好像天生就缺掉了同理心那部分一样,他感受不到正常人的感受,说白了就是———冷血,简直是变态杀人魔的绝佳料子!

就是全镇子都以为他只是个瘦弱的faggot,其实人家是个杀人魔星下凡,只有他亲爹火眼金睛,看出来了,他妈傻白甜一枚,白给的那种,电影里Peter杀兔子也只是给你看Phil侧面佩服的眼神,并没有明着拍,其实他给他妈在后厨帮忙杀鸡才是真的好玩,那段描写就能让你知道Peter他爸为啥说他strong,劝他向善了,这孩子强的可怕,影片里只有杀兔子那里才小秀了一把,但也是暧昧的拍,另外,Peter其实对人这种生物的感情很淡,极淡,在他父亲去世后他唯一的信念就只剩下,保护Rose,也就是影片开头的那句话,但其实如果我没记错,那句话在小说里并没出现,也是导演加的,因为这样可以省去Peter父母整个那一大段前尘往事,直接告诉你,这孩子为了保护他母亲可以做任何事,同样的,万能的Phil也有一双艺术家的手,他学的虽然是Classic古典,但做的却是蛮荒的工作,他处理那些牲口给牛那啥也是做的极其熟稔漂亮,手法干净利落,所以他才能在看到Peter杀兔子时露出佩服的小眼神,因为他懂,也对这个男孩更好奇更有兴趣了,小说的评价是taut and powerful,私以为电影是做到了的,配乐镜头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太漂亮了,其实小说里并没有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抑或是气氛铺垫、情感渲染之类的,相反小说的节奏是缓缓道来的干练叙事风,简简单单,但是到了电影里,那些漂亮的镜头,唯美的景色,低沉的配乐把气氛烘托的太好了,即使作品够出众,也得是碰到好导演,能把故事讲到漂亮,把故事的迷人之处烘托出来,女性导演的细腻,真的在这部片子里几乎是推到极致了,整个片子看下来实在是太舒服了,就是那个BH出现太多了,太多太多了,看的有点烦都,私以为Phil真正爱的应该是George,但是可能涉及到乱伦,题材会走偏?

咱也不懂,反正就拐来拐去拐到BH那边了,如果只是单纯的看预告片,所有人猜的可能都是Peter最后被咔擦了,但其实这不是个爱情片啊,这是部悬疑片哈哈哈哈哈哈就是大家都以为你要演Brokeback Mountain(断背山),结果你拍的是Dexter哈哈哈哈哈哈另外,Phil不敢出柜但却对娘炮的Peter疯狂输出,哈哈哈哈哈哈,也很逗另外,小说里其实从一开始就浓墨重彩的描写了Phil的手,粗糙、风霜、干活从不带手套,你可以明显看到电影里动不动就给Phil的手一个大特写,动不动就来一个,然后跟Peter的手做对比,细致、精巧、白皙的仿佛没有毛孔,最明显的镜头就是Peter给死牛做解刨时那段戴手套的戏,如此的小心翼翼又严丝合缝,通过对比,一个表面凶狠,实则是faggot,一个苍白瘦弱,却是真正的强悍,真正的dog power,开篇对Phil手的描写就映照了他的结局,fresh-wounded hand,就是这老伙计真的就倔强的不戴手套到底,对自己自信,自信闪光芒,所以从一开始就预示了一切,谁让他不戴手套🧤论手套🧤的重要性!

所以整部片子看下来,这是一部讲手套的故事,包括Rose得到的那副印第安手套哈哈哈哈,给了她救赎,你看看作者多损,人家生病都知道把手套戴好,宁康康宁,倔强的男子气概?

不戴手套就是男子气概的标配?

因为他其实是个faggot,所以心虚的更要在人前显示自己的男子气概?

不太懂另外,有个细节,Peter很讨厌touch别人,你会发现,Peter从头到尾,不会touch任何人,当他摘下手套,用bare hand去touch任何生物的时候,基本就是那个生物的死期了,比如鸡、比如兔子、比如Phil,没错,就是电影里那个优雅的慢动作镜头,Peter摘下手套抓住了Phil的手臂,告诉他他有一些多余的皮子的时候,就是Peter动杀念前的招牌动作——先温柔的安抚你,让你感觉不到任何敌意,彻底安下心来,然后趁你不备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也是在预示,死神伸出手,拽住了Phil的胳膊,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另外,导演最后加的那段抽烟戏,真的绝了,把整个片子推向了高潮,也瞬间升华了,Peter捕捉猎物时的瞬间凶狠终于喷薄而出,那种诱惑的淡定的看着一个垂死之人的眼神,真的太性感了,我本来以为会有断背山小帐篷的那种戏,没有,完全没有,结果连个kiss都没有,一个间接接吻的烟屁股戏,还是导演后加的,但这部戏真的很棒,镜头太漂亮,音乐太美太给力,非常非常不错的好片子,其实Phil跟Peter在整个故事中的比重本来可以说是基本持平的,但是Peter一家人的前尘往事被狠狠的一刀砍,再加上两个演员的身份地位?

反正Phil的戏份在本来就重的基础上左加右加,全戏最重,都这么牟足了劲了,好作品好导演,真心希望它能为本尼赢得一个小金人

 8 ) 我同情菲力和皮特,他们被两个懦夫的不作为害了

一开始从菲力拨弄纸花那里,开始怀疑这部电影有同性的隐喻。

我好像影片刚刚开始就看见了犬山的观众。

女主其实不无辜,她很恶毒,是白莲花婊,看似什么都没做,她就流了两滴眼泪,装装委屈,明明是一边舍不得富贵享受着供养,一边自己上不了台面承受不住压力酗酒,失望于丈夫和其他男人一样,疏于察觉保护妻子,尴尬于自己的身份教养,努力在丈夫面前装成遥不可及的女神,却恶毒的嫉妒着菲力能恣意做自己。

但是唯有菲力察觉到了自己的不堪,好像在讽刺她:“看吧,你以为他会处处理解你?

你假装的样子好累。

"所以她厌恶pili,卖掉了他最珍视的牛皮,希望儿子离她厌恶的人远点。

男主的弟弟看似温和善良,其实趋炎附势,软弱无能,自身不受任何人的尊重。

影片开头他宣布开饭时没有手下听他的,因为手下认可的老大只有踏踏实实的菲力。

权贵来做客,他只能依顺权贵,不敢有丝毫差错,妻子尴尬也不站出来解围。

他不太在意自己大哥的内心,明知道亨利对大哥的重要性还是在影片开头男主回忆过去时不轻不重的略过了话题,让男主很生气,我猜他心里隐隐开心于一直强大的大哥受挫,后面无论是指出大哥仪容仪表问题还是希望大哥轻轻揭过卖掉牛皮的事情都提现了他的自私和隐秘的龌龊。

pete一直困在女主的阴影里,困在她温柔的牢笼里,听话孝顺其实一直压抑着他的天性,他崇拜男子气概,但是柔弱的单亲母亲没有教给他男子气概。

但凡那女的敞开心扉说一句自己郁闷的内心,不让儿子平白担心,也不会造成惨剧。

pete为了报复能坚持三周骑马只为下悬找死牛,是一个纠结痛苦压抑成心理变态的男孩子。

菲力脾气急躁人却单纯直白,什么事情都按性子来,洗澡时沉浸回忆被人看到恼羞成怒,还有一点可爱。

他明白自己爱着亨利,但是谁都没猜出来他的诸多赞美藏着爱慕,没有人理解他让他寂寞。

还好他什么都不知道就被害死了,否则慢慢他会察觉他错付真心给一个心理扭曲的男孩儿的,他本来以为pete是年轻时的自己才开始敞开心扉善意相待。

四个角色都是隐秘不幸的,女主戴着面具,弟弟懦弱,pete压抑,菲力只用有一段无疾而终的暗恋。

但是菲力最幸福最正常,他死了,也不用看着互相折磨的两个婊子和一个变态在同一间豪宅里后续发生的不幸了。

 9 ) 恐同即深柜、极反即同类

叙事面上是蒙虎皮的驴遇上扮猪吃老虎的悬疑,人性面是时代抗争的缩影、孤寂天才的悲惨始末。

章回体格律让人想到了昔日的《三块广告牌》。

I-III章里Phil和Ross的关系,很有中式家庭婆媳之争的代入感,情感表达冷峻——尤其是练琴那段采用了一种近似战栗的霸凌手法,彰显Phil在家中不可一世的支配力量。

IV-V峰回路转,Phil硬汉的外表下是用尽浑身解数粉饰性取向的自我欺瞒、坚强背后脆弱不堪。

看到山上的吠犬是因为对周遭的视而不见,作茧自缚、恶性循环。

镜头语言对性张力的表达看似保守实则豪放唯美,虽没有肌肤互动,却在触抚之间透露着荷尔蒙的虹息,连直男都看得心跳不已。

让我最感诧异的是配乐,就如同整个故事基本没多少正面情绪一样,没有一首BGM不拨动人的焦躁情绪,故没有存在感比较强的主旋律,唯独这片的OST,真的不想听第二遍。

 10 ) 年度最另类情欲戏,结局毛骨悚然

提到LGBT题材的影片,大胆的情欲戏份俨然成为一种“标配”。

猎奇心驱使下,观众难得有机会一窥这类群体的精神世界和感官乐园。

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到《阿黛尔的生活》,再到《小姐》,大部分男性导演在表现这类题材时,视角多是热烈而蠢蠢欲动的,似乎LGBT群体的情感总是处于蛰伏或被压抑的状态,以致于情感爆发的那一刻才分外激烈。

>>>《霸王别姬》有着男性少有的克制和婉约但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有人选择给这个题材降降温。

通篇下来,没有刺激而直接的床笫描写,连台词都给得相当隐晦。

如不是借助道具和镜头的暗示,你甚至很难将它与同性影片联系到一块。

可即便如此,看完全片你仍旧会感到背脊发凉,因为真相出现的那一刻,观众才发现前面如死水般寂静的叙事节奏,都是在为这一刻的到来打埋伏。

“最佳导演”的名号颁给它,实至名归。

主演之一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这几年的戏路很杂,但大部分是脑力工作者——漫威的奇异博士虽然头顶超级英雄光环,不过别忘了,人家丢掉双手前的本职工作是位医生。

舒适圈呆久了,人就想跳出来做些改变。

影片中的Phil就像为他量身定做:西部牛仔、不爱干净、为人刻薄、傲慢而不羁,典型的美国西部红脖形象。

也许看惯了本尼书生气角色的观众刚开始会感到无所适从,不过大家很快就将被其精湛演技折服。

另一个尝试改变的是本片导演坎皮恩。

一直聚焦女性题材的她,这次难得拍摄一部以男性为主导的电影,二人的合作也算一拍即合。

电影的走向其实在一开场的独白就给了暗示,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不帮助我的母亲,如果我不救他,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段谜语性质的开场白,指向一个正饱受丈夫亲兄弟PUA的女人,为了帮助母亲,儿子决定展开拯救。

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关系来自叔叔Phil和“侄子”Peter,它暧昧,微妙,与此同时又充满危险和野性。

直到影片结束,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男性题材的外壳下,依旧隐含着非常深的女性视角。

只不过这一次坎皮恩拍得更隐晦,更讨巧。

别做娘娘腔!

关于Rose的孩子Peter,他一开始的表现的确非常有蛊惑性。

喜欢折纸、言谈文静、多愁善感,与粗糙的西部世界相比,Peter的存在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打小失去父亲的Peter,从来没机会了解男人该是什么模样,从而缺失了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气概”。

>>>瞧瞧这少女感十足的步态作为“娘娘腔”的对立面,Phil无疑是“阳刚”的。

无时无刻的毒舌和不拘小节的暴脾气让他看起来剽悍异常。

然而讽刺的是,Phil实际上是个深柜。

虽然影片从始至终没有交代已去世好友的详细信息,不过从Phil对好友追忆的细节来看,二人关系显然不止“他救过我一命”的生死之交那么简单。

一段抚摸旧友马鞍的戏,导演用颇具性暗示的的镜头,几乎直接挑明了二人不寻常的关系。

如果说这个镜头还让一些人看得云里雾里,那被Peter翻出来的私藏写真照,则直接暴露了Phil的性癖。

没错,他喜欢男人。

不过在上世纪20年代,承认自己是同性恋需要承担的压力和风险可不小。

Phil巧妙地伪装了起来,却依旧掩盖不了自己性取向方面的弱点。

和Peter的接触,加速了弱点的到来。

接触Peter本来是为了树立家庭权威,让和Phil关系紧张的Rose屈就于自己,顺带改改Peter过于柔顺的“娘炮”性格。

但Phil很快注意到,Peter比他想象的要机灵。

远山景色,旁人看来不过一座群山而已,Peter却能一眼看出犬吠之势。

Phil和好友的羁绊,也多少与这座大山有点儿关系。

他们为自己能看到旁人所不能看到的景色感到骄傲,这是他们有别于其他人的证明。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Peter的表现让Phil确认他和自己是一路人,从而打开心扉,解除掉此前的不友好行为。

自那以后,Peter在Phil眼中不再是个娘里娘气的、被宠坏的孩子,他开始关注、并主动向后者示好。

影片英文名The Power of the Dog,即是指的改变二人关系的远山凝视。

它成为一个分水岭,宛如一道看不见的手,把二人引领到从未到达过的地方。

Phil选择向Peter打开心扉的同时,也意味着他已将自己最柔软的部分交了出去,但换来的,却是对方阴狠的报复。

偏见的代价作为西部的骑士和男性化特征的象征,Phil排斥一切与之不沾边的言行举止,所以当他第一眼看到Peter时,才会如此刻薄地将对方贬损一番。

不过,Peter的敏锐改变了Phil的成见,为此,他甚至为“侄子”做了缰绳,打算拉近两人原本疏离的关系,但Peter并不领情。

因为不满Rose嫁给自己的弟弟,Phil一直对Rose冷言冷语,甚至用尽各种羞辱手段稀释其在家中的存在感。

被排斥的Rose为此陷入抑郁,甚至不得不用酗酒来缓解自己紧绷的神经。

Peter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利用Phil降低的戒备,Peter从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中,挑选了最致命的一部分拿来对付他:一场本不可能发生的炭疽病忽然降临到Phil头上,提前终结了他的性命,而幕后黑手不是他者,正是Peter。

被自己所信赖的人谋杀,这是影片另一个耐人寻味的部分。

其实某种角度来说,你也可以将Phil的死归咎于他的偏见。

Phil生前曾和Peter有过一段对话,两人聊到小孩的父亲,Peter说父亲在儿时特别担心自己,因为他曾经表现得“非常强势”。

对此,Phil只冷冷报以不屑。

在他的脑海里,娘娘腔和强势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词,但最终,Peter却用实际行动替母亲受到的冷遇复仇成功。

Phil低估了人的无限可能,人性的复杂比它外在的表象更让人不可捉摸,是他的轻率和过早暴露的情感,让自己踏进Peter布好的陷阱。

《犬之力》的结局表达了对偏见的嘲讽,但同时也阐释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看起来穷凶极恶的人,也许未必就像他们看起来的那般坏;而那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人,却极可能是隐藏獠牙的毒蛇。

兽皮的隐喻片中的兽皮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物件,它背后潜藏着权力的更替。

按照故事设定,Phil有一个怪癖:农场屠宰动物留下的兽皮他并不会第一时间处理,而是选择累计。

等累积到一定时候,再将它们付之一炬。

不卖,不加工,不做任何处理,没人知道焚烧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直到Rose的到来,才让Phil的执念有了更合理的解释。

一次,在没有得到Phil的允许下,Rose擅自将牧场累积的兽皮卖给了印第安人。

这个行为导致的后果是Phil的暴跳如雷,他不顾一切地对弟弟——同时也是Rose的丈夫咆哮:那是我的!

结合前面Rose被Phil频繁折磨的遭遇,这既可以看作是她身为女性对男性主导游戏规则发起的挑战,也可以视作是男性在两性权力争夺中遭遇的一次挫败。

只不过,和Peter的报复相比,这次对抗不是致命的,但足以令到Phil崩溃失态。

他完全有理由崩溃。

Phil出身耶鲁名门,相反,自己的学渣弟弟如不是好友帮衬,绝不可能成为如今能邀请州长到家中一叙的成功人士。

可造化弄人,弟弟不但违背家人心愿娶了个寡妇进门,事业还如日中天,成为了牧场真正的主人。

到头来,自诩天选之人的Phil却不过是牧场的“包工头”。

如此落差,怎叫人不狗急跳墙?

兽皮不过是一个幌子,真正让Phil心态崩盘的地方在于,他原本能掌控的一切,现在通通离自己而去。

无论是听话的弟弟,还是随意丢弃的兽皮,每件事,每个人都不再听命于他,他再度回归了失去知心朋友的孤独之中。

心高气傲的Phil决定利用Peter展开反击,只是他错估了信任的对象,并最终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犬之力》并没有特别多大开大合的场面布置,也没有精细到如《断背山》那样的情感拿捏,甚至找不到一场有温度的情欲描写。

一切都是简练而克制的,正如它改编过来的同名原著那般,平静,又令人绝望。

与其说是坎皮恩重新定义了LGBT的拍法,倒不如说,同性元素本来就只是原作的一个点缀。

背后复杂的人性描绘,与符号隐喻才是它真正值得玩味的部分。

待到真相显山露水之际,作品中惊悚的那一面才跃然而出,让人不寒而栗。

采编 |Zed策划|轻年力量-End-

《犬之力》短评

真tmd高级,除了有点过于卖弄细节和技巧,过于设计的精巧。小孩和卷福的每一次出场都是高潮。但是都说小说就是这样,我就能接受,而且膜拜。为什么要把世界留给那些个低俗的电影和观众,为什么要让大家都懂,这tmd又没有票房,也不是国产电视剧要为收视率和投资方负责!

5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原来是个深柜故事,卷福冷酷的外表下其实是个情种来着

8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两分都是给表演和摄影。配乐真的好傻逼,导演像疯了一样在铺音乐,刚要进入表演和摄影的情绪,就被傻逼聒噪鬼畜的大提琴打断,发生了很多次。第一次来电影节,纽约电影节看的第一场,失望

12分钟前
  • 菠萝🍍
  • 较差

知道坎皮恩为什么这么低产了,如此细腻且需要极强控制力的作品势必会花费创作者巨大的精力,这要是普通导演早就放大同性和谋杀噱头了,可坎皮恩从头到尾在做减法,她不拍惊涛骇浪,只拍暗潮涌动,以及风暴过后看似平静的海面,而藏在海面下供人想象的冰川是庞大的,这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正好契合深柜之人的内心活动,而一些外在的声音设计恰到好处地凸现了不安,整个故事都是处在被压抑的状态下,哥哥对弟弟弟媳的压抑,母亲对儿子的压抑,同性倾向对哥哥的压抑,以及整个男权社会对女性和弱者的压抑,摄影也是一如既往的精彩,单亲母亲加钢琴让人穿回《钢琴课》。

14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电影透露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真实社会)难以觉察但细思极恐的恶意。1.你的不为人知的秘密会是隐匿敌人的强力武器,要藏好秘密。2.来自同类的恶最致命,因为他懂你舔舐伤口的温柔与疼痛,因为他自己也如此。3.一个异类在被定义为异类的时代里,要成为敌人定义强者的样子,因此对自己也最狠。4.综合前三点,装扮成异性恋的基佬最恐同,对同类最恶毒。5.俄狄浦斯情结自然可以是恋母,但现实代价是弑父。家庭结构里,父权是掌权者;在社会结构里,父权是定义「正确」的文化,通过杀死强悍的、男性化的同类,温柔的、女性化的社会呈现得以经由权力的获得而拥有(局部)的正当化可能,本质却仍旧要凭借他弑掉的父权路径。6.一个再强大的人,因为不符合「社会期待」,你竟然可以看到他死之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包括慕强的父母兄弟。7.连狗都慕强

18分钟前
  • 宋不吃
  • 力荐

不得不说是今年第一例“水准太高以至吃不下”的片。坎皮恩对性别问题,人物心理塑造,视听构建,演员冰山法则般克制的表演,反西部类型,各个方面都有深思,影片的各个层面处理效果也都是高级的,好几场突转视角/特写的戏都是学院派的典范级示例。反正看的时候就觉得理论上完全无懈可击,但悖论的是,这反而令人从头到尾都无法入戏,云里雾里,也难以相信这样的人物关系。

2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太克制也太缓慢了,这样一个说起来惊世骇俗,你撬我弟我就泡你儿子,且暗含乱伦,谋杀,反社会人格的故事,虽然刻意没做得欲望横流吧但也不至于性冷淡到这个程度,给我看困了都

23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女性主义电影”🤣

26分钟前
  • 豆友169329634
  • 很差

总感觉……女导演拍gay片拍出来像耽美,男导演拍les片则是黄片

27分钟前
  • 还行

西部片导演离了基佬就拍不了片了吗?

29分钟前
  • товарищ
  • 很差

怎么会才7.7?至少9分以上吧希望简坎皮恩拿bd🙏🙏🙏

34分钟前
  • 力荐

没个正常的

38分钟前
  • kevin
  • 很差

谁会真的跟这种二傻子电影较劲呢,客观一点讲就是自恋且乏味。以后不会再看这类东西是它最大的好处。

42分钟前
  • 青铜时代
  • 很差

女导演拍摄男性题材果然与常规的叙事习惯有所出入。这部与《圣母》有异曲同工的魔力,不同观众会对主人公和他的侄子看法相左。这两个人物承载着矛盾复杂的性别意识,主人公是外表粗犷却内心柔软的同性恋,侄子则是外表阴柔却内心阴险的异性恋。最终由侄子击败代表父权的主人公,相当讽刺,不止是对父权制度的一记耳光,也无情地讥讽了大男子主义。这种刻板观念统治着整个社会政治结构,既压迫了女性也束缚了男同性恋,被压抑的同性性向与恐同意识往往是相通的。

46分钟前
  • 罗宾汉
  • 推荐

克制、隐忍、密而不发。局促空间(多处画中画),压抑表达,克制欲望,胁迫观众。棺材中仍旧生长的秀发,虽柔软美丽,可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已经腐朽得行将就木。

50分钟前
  • 霸王吃🍵3050岚
  • 较差

3.5;首尾呼应由内向外的偷窥视角几乎贯穿整部影片,在视线的狭窄角度里,每个人的隐秘欲望被折叠压缩到薄薄一线,于是呈现给观众的也仅是云山雾罩的只言片语,叙事推进到中段过后,细节慢慢对应上,才能逐渐拼凑起那个在记忆中被美化了二十年的往事,那个长久驻扎盘旋的幽灵;可简单粗暴地以“恐同即深柜”来大致概括,一个惧怕被贴上“娘炮”标签的孤独畸零人努力重塑/还原“镜像”的必然失败。绿木的配乐存在感太强了。

5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7分 本尼用力过猛

58分钟前
  • Ber_雪碧
  • 还行

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悲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自然,人们中间也有少数得意的人,可是他们已经满意地睡熟了,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温暖的被窝里悲泣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5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糟糕的观影体验,莫名其妙的情绪,实在尴尬。所谓的隐喻和指代都极为肤浅与浮于表面。

1小时前
  • Marlhc
  • 很差

四星半。需要更多女性电影人加入到那些曾被男性统治的片种里来。

1小时前
  • 柯里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