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没看过书。
看剧完全是被前几集小朋友的演技吸引了。
剧中人物剧情充斥着刻板印象,几位年轻人的演技又崩得一塌糊涂。
而这可能已经算是这几年及格的剧作了,矮子里面拔长子而已。
我在这里想讨论的是许多剧集,尤其是国产剧的通病:编剧想当然,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处处以刻板印象来胡编乱造。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诚然,剧集不可能事事找到原型,然而脱离了生活的编剧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
这部戏的名字叫“天才”,内容有很多部分是关于数学的。
在知乎我还看到有人说因为看了小说而想去学数学。
然而,在编剧的理解这里,数学好就是算术好会做题,而数学天才更多是以对数字敏感,能用巧妙方法解一些题。
在小学里的那些部分,至少还能出现一些比如说博弈论的相关问题,但最后分胜负还是靠的对于剩下的棋子谁数得准。
到了二次穿越,仅仅是到了高中,内容已经和数学没有了关系。
稍微有点内容的也就是说了matlab和python的比较(报菜名),以及通过贝叶斯方法来估计逃犯出现概率(浅尝辄止),还有一些图同构的名词。
大部分的现代数学,几乎没有。
编剧或许想的是,小天才奥赛冠军自然就会是未来的大数学家。
很可惜,事实并不是这样。
高中学的数学和大学完全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就我本人的经历而言,我至少花了一学期才明白大学的数学系关心的是什么。
也正因为没有了较为专业的数学和学习的内容,戏里也便开始加入各种谈恋爱的剧情。
上学谈恋爱,工作谈恋爱,三角恋,为了谈恋爱穿越,充斥着酸腐的气息。
戏里该不该加入比较专业的内容,这个下文再讨论。
说说本剧的最大问题:悬浮。
因为悬浮,所以对人物和事件的塑造充斥着刻板印象。
上文的天才也可以说是刻板印象的一个表现。
讽刺的是开头林朝夕相亲的时候,编剧还借相亲男说爱因斯坦进行了反讽。
首先是关于对数学、数学工作者的刻板印象。
举几个例子来说。
1.要研究数学就什么都不能做,开个补习班就耽误了数学研究了?
当年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的时候还开家教补习物理来着,也没耽误人家1905年发论文。
2.证明了P=NP就能治愈老年痴呆?
因为不愿/不能说明P=NP的含义,就只好无限拔高,什么厉害的都往上面套。
3.要让老林认为自己完成了图同构是NP-complete问题的证明,还得把论文写好了打出来放在桌面上?
如果老林真的是个合格的数学工作者,需要的往往只是在讨论中提点几步关键的思路和步骤即可。
他自己就能写出来。
4.对于数学教授们的塑造,尤其是张研这个配角。
不论是考研面试还是建模比赛,张研能问的只有对于林朝夕个人、家庭情况等不相关问题来为难他,从不会有什么干货的专业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编剧不知道该如何塑造一个坏的数学教授,不知道如何作为一个专业的数学教授该怎样来为难学生,只会把职场和宫斗里的反面角色直接套过来。
同样的,曾教授有一个上课的场面仅仅有一句话“这些公式和关系要牢记”。
因为编剧不知道大学的数学课堂该是什么样,该讲什么内容,片面地以为数学也还是记公式。
最最重要的是,戏里对于学习的极其不正确的刻板印象。
首先是小学奥数集训,让张叔平养蛊,再加上极其不合逻辑的淘汰机制。
这是把现成综艺节目的模式往上面套。
其次是高中学习,林朝夕为了证明自己,在办公室做高考卷。
这背后是默认考试分数高代表了学习的一切。
最后是老林上课,无非还是讲题,做题,刷题。
这个锅的根源不是编剧的,而是整个社会的一种以做题代替学习的错误思维。
只要一提到学习就是老师在班上讲题,学生在家里做题,做题多就是努力学习。
这种将做题和学习划等号的错误教育观念,通过各种电视节目一遍遍宣扬,反过来就会强化这种错误的社会认知。
为什么要批判编剧的悬浮和刻板印象,因为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它会强化大众的刻板印象。
这也是这部剧让我反感到值得写一篇文章来批判的原因。
最后回到之前的问题,说说关于数学的专业内容。
一部流行剧为了大众的接受程度,需不需要加入专业的内容?
我的看法是,需要。
观众接受与否在于思考以何种方式呈现,做好科普,而不应简单的一刀切。
比如老林是研究图同构的算法复杂度,介绍下图同构,比如说图是什么,同构是什么,一起算法复杂度。
观众一定就看不懂,接受不了吗?
与其用现在这种极其不专业的方式展现出一种极其刻板的数学研究者形象,让演员毫无表情地背着拗口的台词,反而通过他们的口中对这些数学知识做出深入浅出的解释会更增添人物形象的完整度。
这就需要首先编剧掌握一定的知识,需要专业的研究者给出参考和帮助,也需要演员花功夫去理解剧中人物和台词。
问题最后就会归结到一处,编剧不愿意体验生活,魔改剧本,把他擅长熟悉的恋爱戏、宫斗戏和综艺元素注水充时长,演员受限于自身文化背景恐怕也不愿意来学习未曾接触的知识,至于专业的研究者,恐怕也会作清高姿态,不愿意为一个电视剧花功夫出力吧。
到最后,就只有用刻板印象来填满这几十集的坑了。
人都傻了。。。
张新成和林一,演美少年花卷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裴之,真的不可以。
裴之的绝,不是颜值和相貌的问题,是蕴藏在骨子里的安谧静笃的气质与果断清醒的力量。
文中对裴之的长相寥寥几笔带过,但是长洱常常在用林朝夕的视角描述裴之穿越熙攘人海而永不喧闹的镇静与清醒,永远知道自己的目标与要走的路。
那么内敛独特的气质,那样坚定清醒的眼神,我觉得不是一个常年沉下心来学习研读的人,除非整容式演技,真的演不出来。
我在生活中也只知道一个人符合裴之的气质。
高中数学永远满分的年级第一学长,后来拿了全市理科状元去清华了。
还真不是帅不帅的问题,那种极度平和笃定,清醒又内敛的气质,见一次就永远忘不了,说话和生活中其他人差距真的太大了。
看见他你会感觉整个世界安静了下来,你会想要沉下来开始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第一次看天才基本法,男主就给我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
因为知道这样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格外知道能在戏里打磨出这样的性格多么难得,这也是男主的核心魅力所在。
不贴脸1星 选角不喜1星 与原著没有高度重回1星 不爱他一星 不爱她一星 不爱他一星 “可能”剧情会有三角恋小心心受不了了1星 搁这防爆呢?
昨晚追了六集前两集都在铺垫会有些云里雾里,但后四集赶上来了越来越热血,小孩戏堪称这部剧的点睛之笔。
就这样讲这部剧的质量没有问题(目前看来),编剧导演演员剧情逻辑也都没问题还有这是“影”评网站 望周知!
望周知!
沈严,一个用自己男性价值观改编作品的导演,纵观他的作品,从来不会去深度琢磨原著的内核,从来都是我觉得。
这样极度自我自恋的导演简直是原著粉的噩梦。
不可否认沈严的审美还是不错的,但作品内容真的一塌糊涂。
你真别认为画画画的好的人就能创造出海贼王这样的作品。
这次张子枫妹妹的真的有些让人失望,感觉演技没有突破,甚至连造型都一尘不变,把她放在她往期作品或综艺中,没有丝毫违和感。
如果按照原著拍,绝对是一部如棋魂一样的高分作品,结果现在只能成为一部平平无奇的套路剧。
整部作品最亮眼的是小演员之间的互动,投资方还不如出个外传,专门讲小演员们学奥数成长的故事,没准人气更高。
而且演员片酬也节省一大半。
把这些省下来的钱用在请专业数学顾问上不好吗?
影视改编剧作虽然承自文字作品,但它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因此对它的评价也应该基于它本身(故事是否精彩,逻辑是否自恰,演技是否引人共情),而非它对原著的还原度有多少。
那些因为它改编过大,选角和自己心目中的纸片人不贴合(这一点尤为可笑,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等原因打低分的书粉,你们已经是不理智的了!
我可以理解你们的心情,但你们也能否理解一下路人和剧粉的心情呢,我觉得原著和改编剧就像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月亮的光芒承自太阳却又不尽相同,你可以喜爱赞美太阳的火热炽烈,但也有人喜爱月亮的清冷静谧,你不能因为月光不类似于日光而去骂月亮吧!
~~~~~~~~~~就前六集而言,我觉得它足以称得上是优质作品了,确实,相较于原著它改动了很多,甚至一些基础设定如穿越方式、目的、人数等也改了,但它的改动是逻辑自恰的呀!
例如:同样是宁愿承担被淘汰的风险也坚持帮助夏令营中的"后进生",原著中女主是为解开多年心结选择更加勇敢,剧中女主是为了抓住回到草莓世界的所有希望,改编虽大,但都是合理的呀。
完全可以把原著和剧作割裂来看,或者把剧看做是一部借用一些设定的同人作品?
反正我是真的很喜欢这部剧呀!
希望路人不要因为书粉的一些不理智发言被劝退~
想起读高一时,有一天忽然开窍了,喜欢上了写东西。
语文老师说,喜欢你就写,就算半夜忽然想写也没关系,爬起来写下去。
这句话让人疯狂。
后来很多个夜晚和课间甚至上课时,我都在写写写,写日记,写信,写小说……工整地誊抄到绿色格子纸上,贴上邮票寄出挂号信,一封封换回报纸上的铅字和稿费,帮我度过了困顿无比的高中三年。
高考填志愿时,语文老师说,你应该去报某某大学的戏剧影视文学,那个最适合你。
我一头雾水,我的父母也没有特别坚定。
后来每隔几年我们碰到他,他都会说可惜。
一念选择通向不同的路。
就像我打开《天才基本法》第一集,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大学毕业,学了不是很喜欢的专业,觉得要工作了就去找份工作,也知道到年龄了就要结婚于是开始相亲——普普通通,就这般假装成熟地早早妥协,摁着自己头皮开始随波逐流。
意外的是,她的父亲感到遗憾。
年纪轻轻,这么早就放弃了吗?
你不是喜欢数学吗?
你不是有喜欢的男生吗?
为什么不学数学,为什么不追求自己喜欢的人?
——这个父亲大逆不道,和大部分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的父亲都不同,他觉得女儿选错了。
电视剧里设定的人物,就以数学为目标,开始构建小径分岔的花园。
里面每个人都有两种可能,一种通向选择喜欢的路,一种通向现实遗憾的路。
但两个世界并不完全对立,惊喜和失误交叉运行。
每种选择虽然有它实现目标的可能,也必然带来相应的代价;不存在一种选择比另一种更圆满,总会留下遗憾。
这和我们熟知的穿越题材的故事不同。
借助于幻想,我们总以为,回到另一个选择的道路上一定会通向更好的自己。
——就像我成年以后每每想到自己没有听从语文老师的建议就捶胸顿足,为什么我没有勇敢一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听到的答案和剧中的林朝夕很像,和裴之妈妈的话很像,和张叔平的话也很像。
我这样普通,没什么天赋,我怕我拼尽全力也没有好的结果。
一种假设像巨型阴影遮蔽了前路。
它还没有发生,却被我和周围的人认为一定会发生。
因为大多数人都会通到那里——喜欢学数学,却不一定能成为数学家;喜欢写东西,却不一定能成为作家;喜欢学音乐,却不一定能成为音乐家。
——与其带着期待去争取,不如一早就放弃期待让自己心里好过。
在面对用尽全力换来的挫败时,我们也会心安理得一些:毕竟,我不是那么100%努力的嘛,这样普普通通的结果也很公平。
普通的孩子林朝夕,就这样放弃努力去走普普通通的路。
不普通的孩子裴之,也因为母亲对不普通导致疯狂的担忧,也放弃努力去走普普通通的路。
他们在曾经离自己心爱的事情上最近的时刻,仅限于读书时。
当走上社会,他们总会做出选择,选择做一个远离自己心爱事物的普通人。
——这让人感到悲哀。
无数人复制着裴之父亲的现实。
喜欢打拳,也打得很好,却安心做一个警察。
老婆说你该升官了,你该加薪了,所有的企盼就是打好这份工,不要妄想靠“天赋”锦衣玉食。
——裴之母亲更是现实无数父母的复刻版,她不相信人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是真正的幸福,她只相信大部分人走的路是唯一的幸福。
再看老林时,我感到他的身上闪着童话的光辉。
天才从云端坠落,生活窘迫,不拘小节,像古典文学中的隐士,却从未放弃探索数学的理想。
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一定是个疯子。
他的女儿也一度怀疑他的。
父亲的不负责任让她必须早早成熟。
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尽早进入社会。
在我们这个一切关系事物都成商品的年代,爱好是什么奢侈品,不仅需要概率极低的天赋,还要无穷无尽的付出。
为生计殚精竭虑的家长们,做不到。
父女对话代表了两种价值观的碰撞。
父亲问,你不打算考研了吗?
女儿说,我和数学的距离差了四年!
父亲说,四年很久吗?
父亲问,我们家很穷吗?
女儿说,穷。
父亲言下之意,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吗?
女儿的默默不言已经作答,穷的问题很大。
有趣的恰是,在我们真实生活中,这样的对话场景往往是反过来的。
往往是,孩子想要去做什么,被认为是天真不切实际的幻想。
家长总以为家里的条件还不够好,还不足以让孩子尽情地做出选择。
在看到倒置的父女关系时,我觉得这是一个美妙的假设。
假设家长能够保持年少时追求梦想的天真,有一天他们的天真也会像基因一样牢牢地在子女的生命中显现出来——林朝夕最终还是选择了数学,没有放弃。
和剧中让人羡慕的天才裴之相比,林朝夕的选择会让更多普通人产生共鸣。
她可以去考研,但是努力了也不一定能考上。
她穿行到芝士世界可以凭借作弊的成熟人格在那里获得更好的生活,但是她不能忘记草莓世界还有一个躺在病床上的爸爸。
她在芝士世界成绩突飞猛进,但同时也面临失去友谊的难过……一路通关的爽文固然爽,但更多人面临的选择就是这样,得到A一定会失去B。
剧中最打动我的一段是在她第二次穿行到芝士世界时,对继续留在这里还是回到草莓世界照顾爸爸,她难以抉择。
她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问老林,老林说,如果我是那只小狐狸,我会回去。
如果我是那只受伤的大狐狸,我希望她不要回来。
老林的世界观里闪动着纯粹的真理和爱。
只有穿越题材能赋予他人性的光辉,在平行世界一边做着不羁的疯子,一边能够心安理得应对现实的窘迫。
事实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作为父母,总有焦虑不完的事情。
我们像裴之母亲一样时刻脆弱着,小心翼翼地做最安稳的选择,却总在不安中变得更患得患失更加脆弱。
好在,我们的电视剧已经变化了。
几年前,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个热播的电视剧会教大家爱上数学,放心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更多在国产电视剧中看到生活的一地鸡毛,把普普通通的人们打得溃不成军。
我们早就忘记了年少时被问“长大了你想做什么”的美好憧憬,把那些生命中最该重视的问题当成一个笑话,储存在时光深处。
摇摇摆摆地跟着世俗法则前行,不要质疑它们通向何处。
多数人选择的路总是安全的路,少数人走的路总是危险的路。
我们从小到大习得的生存法则正是如此。
但在《天才基本法》里,另一种光辉景象终于显现了。
有人可以是天才,可以选择继续做天才,可以做失败的天才,但天才不计较自己是不是天才,失败了他还是会执着于自己喜爱的事物。
他不以金钱名利为衡量标准,只问自己快不快乐。
老林说,和探索宇宙的美好相比,人类的厄运不值一提。
——这是多么超现实的国产剧价值观!
但很高兴,这样的故事终于出现了。
我在想多少家长看这部剧时会真正地动摇一下。
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孩子想要学什么,想要继续学下去时,他们会不会像老林一样——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不管是选择自己的事业,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老林从来都没有阻拦过林朝夕:这是你的人生,你大胆去追。
因为有那样天真支持她的父亲,林朝夕的勇敢纯粹而美好。
相比之下,裴之母亲代表了更广阔的现实,将无论有没有天赋的孩子都会劝说上忧心忡忡的路。
他不喜欢围棋,但必须不能缺课。
他的女朋友喜欢数学,她会影响他的选择。
他的父亲维护他的爱好,她就和他吵得歇斯底里……我看到的裴之母亲,真实到让人感到窒息。
演员刘琳是一个真正的人间观察家,洞悉这广阔群体的心理,细微到不情愿扬起的嘴角,楚楚可怜却充满压力的眼神,在她的凝视下,我们能唤起内心深处对这种被动选择的压力。
不管你是喜欢数学还是喜欢什么,你一定碰到过相似的事情——有一天,有一刻,你就因为那个不信任的眼神放弃了。
但我不想将责任推卸到“原生家庭“上,即使林朝夕一直面对痴迷数学的父亲,也要等到他躺在病床上才理解这份痴迷,才真正明白在生命的有限时间里,人做的每一次选择都应该珍视。
真正的责任终还要自己来背,你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不管是天资聪颖的父母,还是普通人视角的父母,你终要甩开他们的心理包袱,自己心甘情愿地上路。
故事的最后,看似每个人都可以和不理解的人和事和解。
裴之与他的母亲坦白和拥抱,比林朝夕继承父亲的志愿更让人心碎。
——即使面对每天共处一室的人,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仍然隔着巨大的鸿沟。
我不理解你为什么喜欢数学,正如你也不理解我为什么不能让你学数学。
我们彼此影响着选择,让选择充满失落和遗憾。
我所向往的,只是老林和林朝夕并排走在路上的样子。
他们坐在台阶上聊天,他们躺在沙发上聊天,他们坐在课桌前聊天,他们一起在院子里啃书。
和父女关系相比,并肩战斗的友情更有无坚不摧的魔力。
我是你的父亲,我也是你的朋友、你的同学、你的盟友。
我理解你的选择,因为在我喜欢的事物和爱人面前,我永远都是和你一样年轻的人。
🍓是现实,🧀️是童话。
现实难免压抑痛苦,不然为什么会有童话?
🍓是遗憾,🧀️是逃避。
逃避可耻但有用,是回得去的年少时光,是来得及的选择与相伴。
那么遗憾呢?
那些努力过后的失败和猝不及防的错过,那些阴差阳错的悔恨和命运不公的折磨,那些弥漫在真实世界中、维系着所有你热爱与热爱你的羁绊,都不重要了吗?
我知道穿越就是爽,平行就是选择。
但造梦过后,真正的热血和改变,真正的热爱与成全,落在什么地方?
一个电视剧,只是一个故事,一场真实的幻境。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反穿越的。
不燃,而燃。
我期待看到四个🍓与🧀️各自的遗憾与挣扎,我不想看到三场穿越只是三场单薄的热血童话。
所以现实部分的丧,亲情与理想部分的遗憾,悬疑部分的钩子,都让我觉得很有希望。
爸爸的遗憾,妈妈的遗憾,我的遗憾,你的遗憾,理想的遗憾,过去的遗憾,爱的遗憾,天才的遗憾。
那种脱离了玛丽苏与爽文的,超越大女主与大男主桎梏的,正视人生切面与黑暗,努力奔赴各种意义上的光明的挣扎与思考。
这些通通,都让我越来越觉得很有可能看到。
第一次穿越,🍓夕救爸爸,自己也重新正视遗憾,回去就辞职报班考研还勇敢追爱告白。
第二次穿越,🍓之救爸爸,两个人因为去留问题相爱相杀,最终他要正视自己的遗憾与执念,回去重新面对理想和爱。
第三次穿越,是成人世界的厮杀,是暗黑系的童话,是一记跨宇宙回旋镖的嗡嗡作响,是这个故事,真正拥有爱与诚、真理与本能的锚。
而这一次,🧀️世界的之与夕,也不是工具隐身人,他们活了,也在反抗,在正视因为对方穿越带给自己的命运中,千疮百孔的遗憾。
面对了,再往前走。
第三次穿,🧀️对🍓的逆袭,天秤的两端,镜子的里外,谁才是命定的胜利者。
更是一场绝妙的逆转——🍓与🧀️,哪个才是真正的原始世界,哪个才是因为爱与执念生出的平行时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谁的遗憾是谁的结局?
高级,是落于逻辑与浪漫主义的凝视。
思考,是繁复生命中简单而无解的题。
我觉得这部剧,隐隐给了我一种,把“穿越”这个类型的深层人文思考扒开了叫我们瞧的勇气。
不要沉溺于爽,要勇敢,要面对自己的世界。
两个裴之对身体的争夺,对两个人生的争夺,是前面一切线索的收束。
放下遗憾,面对真实。
又酷,又惨,又真实,又美。
真好,演得好,写得好,拍得好。
它有一种,不只是普通剧的野心。
真好啊。
所以我庆幸我遇到了它。
我庆幸它被创作了出来。
以及,对我个人来说,我不知道翻拍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不给原作丢人,扩充了原作边际,让人爱上这些人物与这些故事的翻拍,就是成功的。
请国产剧,能够继续这样优秀产出。
当年追完了连载但没有二刷,不知道出版后有多少变动。
在这个前提下,开一个追剧记录,分享个人的一些碎碎念 2022.07.22 目前看到第五集 很满意 先打四星关于原著 (涉及少量非关键剧情)微博上看到不少人吐槽质能方程变勾股定理,只想说 没看到下面P=NP吗……当年追文时就想吐槽了,一个搞图论一个搞机器学习,为什么会用物理公式做穿越的契机,改成Theory of Computation明显更合理啊(虽然我记得好像有一段关于宇宙的浪漫描写)原著中对数学的描写过于浪漫化了,数竞过程、犯罪预测模型等设定其实经不起推敲。
但作为一本小说,它优秀之处在于紧扣林朝夕的自我成长展开。
穿越最初的意义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收获的不是现实的改变,而是内心的解放;后期有了拯救老林的责任,需要短期内被迫成长,去完成一件不可能做到甚至自己也不确定是否有意义的事情,在极度压抑的状态下,一边质疑自己一边必须前进,但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已不可思议地成长为曾经憧憬的形象。
然而,这种立意需要对心理变化进行大篇幅的描写,需要无限放大主角的个人意识,结果就是书中林朝夕的很多决定是非理性、纯粹依赖直觉的。
读小说时,我们将自己代入到林朝夕的视角,体会她细微的心理挣扎,从她的内心向外观察这个世界。
但影视作品很难花同样的篇幅描写她的内心,相反,影视作品可以从外界向内观察这个人物。
我们从人物面部表情和语气变化的细节,揣测TA的性格,窥探TA的想法。
因此电视剧必须要对角色动机进行改编,使其理性化。
已知改编目前剧情中,老林多遭受了场意外、裴之疑似多经历了芝士世界、多了“照片”这个穿越的关键物品......这些改编在我来看是好的,是会给原著粉带来惊喜的。
可以预见到,在后期的时空穿越旅程里,裴之与林朝夕之间的羁绊会比原著更深(os:我爱双穿),有了一起分担压力的小伙伴,电视剧的色调不会像原著中期——林朝夕一边搞数竞一边自学时——那么压抑和紧绷。
而最重要的是,比起原著被动地来回穿越,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林朝夕第一次穿越有了明确的回去的动机:老林还在昏迷着;集训营里,比起正义感爆棚帮助成绩靠后的同学,为了凑人拍出能帮自己穿回去的照片明显更合理,这让剧情的推进逻辑更清晰了些。
当然,这种降低浪漫及理想主义含量的做法,有人认可也有人无法接受。
另外我比较喜欢的变动有两点。
一是叙事的重点从个别角色的成长 拓宽到对现实不同群体的探讨,比如,目前看到电视剧触及到“家长都想让小孩学奥数作为升学捷径”这一话题。
二是同一个主题在不同角色上的呈现,人生轨迹改变的除了林朝夕还有花卷,面对“在平行世界再活一次 你会做什么不同的决定”这一哲学问题,我会期待来自花卷的新回答。
共同内核评判书改剧是否成功时,我会更看重剧是否保留了小说的内核,除去以上讨论的“平行世界的自己”这一主题,剧里目前还很好地还原了林朝夕在老林和裴之的天才光环下作为“普通人”的不自信。
个人很喜欢第三集老林给裴之讲题的那场戏,短短几十秒,林朝夕从能和裴之共处的雀跃,到意识到二者差距后的自卑,到隐隐地抗拒老林教自己,这种少女瞬息万变的微妙心理,读原著时我横跨了几个章节才咂摸出味儿。
电视剧制作水平如果没看过原著,我也会冲着这部剧的制作水准开始追。
色调构图都非常舒服,打光和景深非常有电影的质感(在此拉踩一些无脑上2.35:1画幅的剧)。
拍摄手法上有一些小巧思:
穿越到童年后,大小演员交替的切换,填上了小说里跳过的对穿越过程的描写;镜子的应用
一起穿越的林朝夕和花卷面对其他同学时是小演员(进教室前的剪影 女高男低),私底下相处时内心却是成人;镜子的运用2.0选角(个人评价)老林:吊儿郎当+养女儿时有点无措的老父亲的气质比较还原,但和原著相比,外表看起来少了些人生大智慧上的睿智,老林我想象中会更瘦削 尤其是脸(对不起雷大头 虽然你演的真的挺好的)林朝夕:刚开头的林朝夕应该面上若无其事,但内心跟自己较着劲,表面上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内心很聪明有主意。
所以张子枫的林朝夕第一集比我预期的要过于“丧”了,不过联系到老林多出了一场意外,可以理解。
进入芝士世界后的大林朝夕比较符合以上这个形象,但王圣迪的小林朝夕刚穿越时过于“有能耐”了,和院长妈妈争执时的语气太冲,和上一秒的张子枫衔接到一起有点割裂,不过联系到刚穿越时的混乱,也可以理解。
裴之:张新成的大裴之剧情还没起来,先观望下。
小裴之...剧组从哪找的这么贴脸的小演员!!
这种 聪明、内敛、知世故而不世故、但仍是个小孩子 的气质,超乎我的预期,虽然台词有点点弱,但 满意!
花卷:小演员很贴原著花卷的脸,但改编后花卷也是穿的,就显得有点幼稚,看不出内核是个成年人总体来说,个人对选角挺满意的,有槽点但目前看至少不出戏现阶段的期待1. 老林的过去 2. 成年裴之的性格 3. 裴之的过去 4. 数竞及其他现实背景只要1-3拍的合理(不求100%还原),4能填+拓展一些原著的坑,我觉得能出一个难得的书也好看剧也好看的ip。
原著很妙的点,在于把矛盾、纠结的人,具象化了草莓和芝士的两个世界,让质能方程变成门钥匙,让林朝夕矛盾纠结的内心发生对话。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不管草莓还是芝士的林朝夕,都是林朝夕【她自己】。
因此“穿越”的过程,实际是她自我和解、寻找内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需要别人来参与的,别人也无法参与。
而在这个过程中,林朝夕终于获得信心和勇气,找到了自己热情和理想。
这个蜕变成长的过程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都有一段矛盾痛苦纠结又暗淡的日子,所以“林朝夕”其实就是每一个在寻找答案的你,所以原著能够如此打动人心,让人汲取力量。
我眼中的林朝夕,应该是大方、勇敢、坚强的女孩,不管是草莓世界向现实妥协的林朝夕,还是芝士世界有点“刺头”的林朝夕,内心都有一团火,这也是她前进的力量。
她倔强,但绝不是叛逆;她有自己的坚持,但绝不是幼稚;她向现实妥协,但绝不是颓丧。
老林对她来说,不仅是父亲,还是人生的引路人,因此她和老林的争吵,也绝不是像家庭剧的青春叛逆期一样简单。
选角的颜值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我想象中的林朝夕可能不是惊艳的大美女,但一定要背挺直、眼有光、有活力、有希望。
我不知道是剧情有问题还是演员有问题,只是很肤浅地在叛逆、在吵架。
草莓世界向现实妥协的表演太过变成一种摆烂,让人满头问号。
张子枫长相太过幼态,演出来像是高考叛逆期,而不是大学毕业生更有深度的思考,直接把思考人生变成青春叛逆,拉低不止一个档次。
另外,我私心觉得,林朝夕应该还是一个挺爱笑的女孩,尤其是草莓世界,张子枫不要甩脸子啦我没欠你钱。
林朝夕从仰望天才裴之,到两人是平等的、有共同理想和热情的,这个过程是因为芝士世界的支持和陪伴,而这种温暖流淌在两个世界之间,作为林朝夕和裴之纽带,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
他们是互相鼓励,而不是电视剧里裴之像小偷一样给林朝夕送去照片,开启穿越(请问你们在演什么悬疑剧吗?
)。
我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弱化林朝夕,她一直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孩,她能够拯救老林,并且自我重塑的过程不需要他人的干扰、他人也无法干扰。
导演、编剧、演员根本就不懂原著,也根本不真诚。
好垃圾又离谱的改编。
全剧终。
今晚看完最后两集,有种很奇怪的感受,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部剧,但确实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没意思。
开头几集的芝士世界,小演员们的表现力太有吸引力了,也可能是因为芝士世界本就美好得不真实,小朋友的世界纯真可爱。
从第十集后剧情就变得难以描述,说真的,我完全感受不到裴之对林朝夕的爱,不论是芝士世界的裴之还是草莓世界的裴之,都无法让我感觉是正常的、让人心动的爱意。
芝士裴之(长大后的)的是已经走火入魔的执念,接近于病态的执念,而草莓世界中的裴之在回到芝士世界后更是将自私与自大展露无疑。
最让我心动的或许还是前十集中芝士世界里的小裴之吧。
此外,这部剧唯一的闪光点和让我动容并坚持看完的,是老林和小林这对父女之间的亲情。
“世界上,大多数事物都没有意义,爱和真理除外”。
老林真的是所有子女都梦寐以求的好父亲,他对于数学的热爱,对于妻子的深爱,对于女儿夕夕的父爱,是整部剧戳中我泪点的柔软却有力的情感。
对于最后两集的剧情演绎还有节奏,我个人感到很失望。
一直在重复、回忆、诉说、解释。
虽然是在把整个圆画完整,但当一切都通过旁白明明白白地解释清楚,想说的想表达的都用大白话说出来后,我的疑惑反而更多了,“天才基本法”这个剧名?
建议改了。
还有裴之和林朝夕最后在海边说的那番话..无力吐槽,真的非常牵强,我看完后很想打一颗星。
最后,之所以给三颗星,是因为前十集中的芝士的小演员们和老林小林这对父女的亲情线。
也算是这个暑假认真完整追完的一部影视剧作品,小说之后有时间还是想好好阅读。
我真的是冲着穿越回去做奥数看的!怎么看着看着变成今夏的纯爱份额了?还想说这剧不错啊,谈个恋爱没有敌手全员助攻,原来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啊!要不要这么敢写!太喜欢剧里各路人的人设了!草莓裴之的可以封神
大人没孩子演得好
不太好看,可惜了雷佳音和张新成。张子枫演技尴尬。
和《开端》一样,都属于软科幻题材。雷佳音实在太招风了,女友一个比一个好看。林朝夕与纪江小时候和长大后的身高差实在是太反差萌了。
以为是数学版后翼骑兵,结果是高配版快乐星球。前几集为了介绍世界观和数学世界无限降维,大人变孩子后从戏剧桥段到表演都出戏且割裂。真不必把观众想得那么弱智。
失望,太失望了。小说中女主给我的感觉是清醒、理性和克制,而不是电视剧一发现穿越就到处跑大哄大叫,虽然情有可原毕竟剧里的老林生病了,女主着急。而小说老林给我的感觉就是充满大智慧的一位长者,又充满着冷幽默,而剧里变成了一个骑着摩托到处泡妹的杀马特,没有小说中失去女儿后颓废的样子。很多人因为这部剧激发了学数学的激情,这本小说主打的就是学习与亲情,爱情线真的很隐晦。而剧里三句话围绕着男主,显得女主卑微,太卑微了。小说女主虽然没有老林和裴之那么超神,但是她本身也很优秀啊,她对裴之的感觉应该更像是远处的欣赏与一点点的爱慕,而不是电视剧那么的明目张胆。最后爱因斯坦那个公式就不用说了,变成了勾股定理,怎么,质能方程式写出来还怕别人看不懂了?
E=mc2能改成勾股定理我也是服了
女主演技太差,还不如那个小女孩,看的真尴尬
草莓裴之和芝士裴之各有各的讨厌。而草莓林朝夕和芝士林朝夕各有各的惨,但好像也各自有各自的幸运。可我不得不说我真的很讨厌裴之,仅限大裴之,草莓的和芝士的大裴之我都讨厌【当然也仅限剧里,至于书里裴之什么样我一会儿去看看】这剧莫比乌斯环的设定用在父女关系上我很喜欢,父女线,这也是这剧唯一的亮点了。所以两个世界的老林我都喜欢【但是我还是觉得这剧说好听了叫用当下的热门设定,说难听了还是有融梗抄袭嫌疑【这个再等我看看原著怎么写的,说不定等我看完原著这个剧在我这就变两星了,目前的三星一颗给老林一颗给父女亲情线,一颗给我们芝士世界的花卷宝贝,小花卷真的太可爱了呜呜呜呜【zzf和ljy对戏的时候演技和投入度明显好于和zxc对戏,zxc的演技真的好一般啊,再加上那大双眼皮到了特写看着更出戏
20集的剧情也太像《想见你》了,无语,原著只有女主一个人会穿越,编剧这么模仿想见你,那真没必要买天才基本法的版权(2-9集八分,后面负分)
7.5,没看过原著仅就剧来说还算好看的,尤其前三集镜头相当美。后面几集开始推剧情,虽然请来的小孩演技都还不错,但全是小孩子扎堆看起来还是有点儿童剧的幼稚……看后面怎么扳回来吧。裴之那小演员真不错,小小年纪就已经有苏感了,凭一己之力给芝士世界加入了爱情线的朦胧甜味,魅力远超80%在偶像剧里糊弄事儿的成年男演员。
刚刚打完拳击比赛,脸上一点伤都没有,连淤青都木有,这是恢复得多快,还是体质天生神体啊。你们剧也太省了吧,连化个淤青之类都……两星给小孩子们,演的很好。
你永远可以相信演员张子枫!真的太好看了,2022年夏天的惊喜,希望《天才基本法》大爆!沈严导演、聂成帅编剧、张新成和大头都很牛逼,天才基本法所有主创都是最屌的。第一次在国产剧中看到这么新奇的设定,草莓世界也好,芝士世界也罢,不论何时,我们都要好好地热爱生活!逻辑闭环,严谨细腻,亲情线和爱情线极其出彩,感谢天才基本法带给这个夏天的美好!“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世界上的很多事儿,没有太大意义,真理与爱除外!”我永远爱张子枫!
从第一次穿越回来后,基本再也看不到数学了。第一次穿越也是注水严重,集训营两个老师的戏份有必要吗?!改编太拉跨
作为一个数学在读博士,很容易就被前八集奥数学习的真实感所打动,穿越回去的剧情爆发出了拼搏和梦想的碰撞,张力十足。但是当第十二集说出学习数学容易诱发精神疾病时,实在无法继续下去了,又滑到了“高考不辞而别”的狗血戏码中。又不是哲学,有几个数学家学疯了了的?请各位作者和编剧放过数学吧
非常一般哦
终于见到个不玛丽苏,不脑残恋爱的,安心学习的校园剧了
夕夕怼张叔好霸气,怼的好,好像姐姐在为弟弟打抱不平,老林一脸懵逼,雷佳音好会演,抱抱老林。
对我一个远离故土多年人来说,确实有些怀旧滤镜,我岛真好看,各种好看~最后圆故事那两集有点赶,过审情节可理解但不接受。反派裴之明显更有张力!
老林才是男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