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源代码时,让我感觉像核客帝国,一直纠结于现实和虚拟。
但再次看这部电影时,却有了不同的感受,贯穿全部的是充满着悬疑、惊险、伤感和快乐的8分钟,史蒂文必须在有限的8分钟里必须尽快找出元凶,阻止更严重,更可怕的恐怖事件。
而当他每次踏入那段时间,其每一个行动都在改变着他的未来。
影片没有华丽的打斗,只是从史蒂文每次的拯救中娓娓道出他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人,如果只有一分钟不到的生命,该怎么做?
女主角克里斯蒂娜对此作了精彩的回答:我会让每秒都过得有意义,这才是真正打动我的原因!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无论是在月球能源基地里工作的山姆,还是在开往芝加哥城际列车的科特上尉,在邓肯·琼斯的安排下,他们都置身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确切说,他们也都不属于自己。
这就有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怀疑却与日俱增,从末世论到智能机器的神话,本质上,它们都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体现。
有人强调说,抛开低成本制作等优势不谈,邓肯·琼斯的科幻作品都在讨论人本主义,而不是科学技术。
不管生存还是毁灭,复制还是源代码,人的意念想法能改变一切。
所以,源代码系统不会是《源代码》要讨论的重点,影片要讲的,还是人之常情。
除了被硬摊的找凶手任务,上尉邂逅克里斯蒂娜,打动古德温,跟父亲通话和解到救下了一车所有人,这些都跟硬科幻毫无关系,而是跟“人”有关。
博士说,源代码系统只是时空复制,八分钟时间一过,自动重启。
听起来,这好像不带存档的RPG游戏,然而从第三次穿越开始,八分钟时间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
上尉下了车,还揍了人,结果火车依然爆炸。
后面几次穿越,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爆炸时间不断改变,上尉的自我世界也开始坍塌瓦解。
很显然,博士骗了所有人,甚至可能包括他自己。
毕竟,源代码本身就是一个不成熟的研发系统。
所以,如果要解决《源代码》的漏洞百出,那么只有一条路,影片就是制造多个平行世界,随便可以被掐掉。
如果不讨论平行世界,单纯从电影角度来说,《源代码》并没有给出太多亮点。
尽管不比《月球》的拮据预算,但相同的镜头段落,特效就那爆炸场面,一次换个机位角度。
看来看去,影片也就是几节车厢、几个封闭空间的室内戏。
要说找凶手,镜头早就给了主动提示,还带特写,很多观众就猜到是那家伙,包括丢东西啥的,都是老桥段。
后来上尉没说上几句话,他就夺泪而出,实在不是什么狠角色。
因此,《源代码》并没有什么终极BOSS,它的矛盾就是上尉如何确认自己的身份,如何分辨真与假。
也难怪有人说,在这点上,《源代码》就是缩水版的《盗梦空间》,它们都在玩时间游戏,主人公分不清是在哪一个空间。
只是相对《盗梦空间》,《源代码》的八分钟总是不紧不慢,没有紧迫感。
相反,对观众冲击最大的是上尉一次次死去。
那种感觉,好比有人拿着锤子往你头上砸,活生生的虐杀——杀死自己的滋味不好受啊。
即便是电影的结局,《源代码》也有点属于弘扬主旋律,大谈真善美。
少有批判,只说感情。
车内众人开怀大笑,一个甜蜜的、被定格的吻。
邓肯·琼斯是如此相信人,更希望他们都以美好体面的方式结束。
他这种过分强调人本主义,却也导致了一个巨大漏洞,那就是,无论上尉怎么穿越,怎么去寻求最好结局,愣是有个最可怜的人被丢在无尽的虚空里,他就是历史老师。
即便所有人都完好无损,下了火车,然而,历史老师人间蒸发了,他的意识被上尉侵占。
《源代码》的剧本初衷是这样子,因为现实世界的不完美(火车爆炸和恐怖袭击),一伙人决心改变这起事件结果,结果他们创造出了多个平行世界。
比起时间旅行的诸多限制,穿梭于平行世界显然要简单一些。
每个平行世界都有不同走向,这就有如RPG游戏的多结局。
好的、坏的、一般的、完美的……这其中,上尉和克里斯蒂娜在千禧蛋前的世界是完美的,于是,它就是一个完美结局。
这种多结局不同于《蝴蝶效应》的多结局,那边还要遵循时间旅行的定律,一个细微的改变会导致更大的改变,直至无可挽回。
只是说到前面提及的历史老师漏洞,平行世界虽然是独立存在,然而它们也有相互的扰动。
上尉到底是怎么进入历史老师的意识,这只能是无解难题了。
好在,多数观众都不会去理会平行世界,咀嚼理论总是不如视觉冲击来得直接。
一个吻,一个爆炸,它们比任何理论都要有吸引力。
在我看来,《源代码》和《月球》是相似的,一个人在意识情感的驱动下,努力去寻找真相,无论完美还是残酷,他们都在制造“一个人的电影”。
难怪也有好莱坞幕后大老板感慨说,当他们耗资几百万,去陪疯子导演们为一个场景烧金砸钱,这边的邓肯·琼斯已经可以把一部电影拍出来了。
物美价廉,诸多反响。
这才是真真正正,一个人的电影。
【国际先驱导报】
本来只是帮一位学编导的朋友做的作业,后来觉得写了一大堆,若是不发出来就有点浪费了……源代码因本身剧情设置,故事被分割在两个场景,一个是史蒂文斯上尉与女军官戈德温所处的警局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肖恩与克里斯蒂娜所处的列车上虚拟世界(平行世界),随着每一次时空循环的结束,故事在两个空间之间切换,这使得电影本身就具有着极强的结构性。
因此我也根据结构特分析这部电影的剧本。
不是专业的,为了写这个也只是跳着重看了下(上次看是三四年前了),有说错的请指出=============== 写在前面的=========================故事中,男主角史蒂文斯上尉共轮回了九次,其中最后一次停止了轮回,九次中有两次特殊的轮回,仅通过快速的蒙太奇段落略过。
按照时间顺序划分如下:一:00:00-06:53(列车场景)二:06:53-11:02(警局场景)(引发事件)三:11:02-17:19(列)四:17:19-21:04(警)(情节点1)(第一幕结束)五:21:04-28:36(列)六:28:36-36:19(警)七:36:19-39:55(列)八:39:55-41:34(警)九:41:34-47:21(列) 46:17-54:30(中间点)十:47:21-52:30(警)十一:【52:30-52:40】(列)【52:40-53:05】(警)【53:05-53:12】(列)【53:12-54:30】(警)十二:54:30-63:09(列)56:53-60:00(第二幕高潮)60:00-63:09(情节点2)(第二幕结束)十三:63:09-69:39(警)十四:69:39-86:38(列/警)71:00-74:36(第三幕高潮)74:36-86:38(第三幕结束)其中【】部分为特殊的两次轮回,列车空间仅通过蒙太奇带过,不具备故事推动作用。
一:序幕,带领观众进入电影,认识人物和场景,为故事开始前做出铺垫。
源代码利用设定,开场便给出了一个“我是谁?
我怎么变成了别人?
”的悬念氛围,大大加强了序幕的剧力。
试想一下,情节完全可以改写成在列车事件中幸存的不是肖恩而是史蒂文斯自己,但那样一来,不只是序幕,整个故事都要逊色不少。
二:电影在此处出现引发事件:【男主角在列车中死去会回到太空舱,并得知自己需要调查出爆炸案罪犯身份】引发事件指的是发生在电影开头,将主角真正引入故事的情节事件,它可以发生在第一幕任何位置,但宜早不宜迟,在好莱坞商业类型片中,引发事件越迟,观众的耐心被消磨的越厉害,就越难抓住他们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没有在这一段交代故事危机,仅表明男主需在一个时空循环中进行调查,并未透露如果他完成不了任务,会造成什么后果。
所以这里仅是引发事件,而非情节点。
这种一点点挤牙膏般透露线索的方式,也是悬疑电影常用的技巧。
三:男主角意识到轮回存在后,再次进入虚拟空间,找到了爆炸物所在位置,该段落对主线剧情没有太大影响,仅是吸引观众的类型元素存在四:在第二次回到太空舱后,男主角得知:【列车爆炸真实发生过,找不到罪犯会造成更多爆炸事件】,这便是第一幕与第二幕间的情节点。
这个情节点有一个重要重用,那便是点明最重要的剧情危机——找不到罪犯,就会死人。
这也是推动主角接下来做出一系列行为的关键。
不过,故事后期剧情目标发生了改变,这点后文再谈。
五:男主角开始了解女主角,爱情线开始发展。
主角第一次锁定犯罪嫌疑人,主角第一次列车外死亡,主角开始萌发“救下乘客”的想法,这些都是后面情节的铺垫。
六:太空舱发生变化,我们进得知男主角处在一个不稳定的危险环境,但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再次强调悬念。
同时编剧进一步丢出故事设定,列车世界是虚拟的源代码构建,肖恩则是那次爆炸事件中的一位死者,主角在列车世界只能存活八分钟,那些人都是代码,无法拯救。
七:此段与第三段相似,同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故事推进,仅仅只是展现“动作冒险”这一类型职能。
但若将重心从故事进展转移到人物心理变化上,这一段就显得颇为重要,主角在此时无论是心理状态,还是行为,都与此前有着较大差别,,一句it is the new me”暗示内心变化并与第三幕台词相呼应,他已经接受了自己在列车世界内扮演“肖恩”的事实,与女主的感情也进一步加深。
八主角再次提起联系父亲的要求,为之后中间点的剧情爆发做下铺垫九 十这一次进入列车世界,主角并没有继续追查爆炸事件,而是通过虚拟世界调查现实世界的自己,得知自己已经死去,太空舱只是另一个模拟空间,此处为主角心态改变的剧情中间点。
中间点相对于情节点不同,后者只是片刻的事件,而前者可以是多个场景的集合,例如源代码的中间点,横跨了列车与太空舱两个场景。
有意思的是,在此前的剧情中,源代码故事的推动都在警局场景内,列车场景主要职能则是承担作为类型片电影的类型元素部分:动作戏与解谜。
从此序列开始,推动从现实世界转至源代码世界,人物动机也从被女军官指挥,逐渐转为主角主动的欲求。
十一仍旧属于中间点部分,但与其他段落相比,较特殊的是,在这短短的两分钟内,主角就进行了两次时空轮回,皆以快速剪辑的蒙太奇段落略过,大大缩短故事在银幕上的时间。
原因是主角在此处有一次重大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成长,而这个变化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若要表现主角的心理成长又要维持电影的节奏,便需要更大强度的银幕时间压缩。
剧情目标从“结束任务,离开逐渐”变成“结束任务,死亡”。
从中间点开始,故事的基调与前半段有了明显的不同。
主角从一开始的抗争,逐渐转为认命。
十二对于整个故事来说颇为重要的一段,一来是第二幕高潮,二来主角在此时,才彻底有了拯救克里斯蒂娜与整个列车乘客的想法。
人物目标在这一场景发生改变。
电影的第二幕高潮 :主角通过手机发现爆炸犯,并阻止其试图引爆火车的行为,戏剧张力在此被提升到最高点——然后,出现情节点2,一个突然改变剧情走向的反转,冲突力量骤降,第二幕结束。
源代码的情节点2为【爆炸犯杀死女主角与男主角,火车再次爆炸,男主角拯救列车世界失败】最早的人物目标【找到凶手】在第二幕尾便几乎解决,新目标【拯救乘客】同时出现,主角的求索之路发生改变,这在一部商业类型片中是非常少见的,它也让源代码比其它同类型电影有着更具创意和更丰满的情节。
除此之外,该段男主角再次车厢外死亡,这是段伏笔,其故事时间已超过八分钟,正符合结尾”源代码创造出八分钟外的平行世界“的设定。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个困难的写作,因为如果在男主角走出列车后却未死亡,循环就会停止,故事也无法继续下去,那么如就必须让史蒂文合理的死去,而剧本将两次死亡处理的合情合理,毫无牵强附会之感。
十三:第三幕从男主角最后一次回到虚拟太空舱开始,向警局汇报情况,与女军官的对话是电影最煽情动人的段落,男主角此刻提出要再进行一次轮回,由此构建起第三幕的剧情。
十四:至此,便是电影的“必须场景”,即电影最后的幕高潮。
源代码第三幕中,编剧添加了“拔掉维生系统”的危机事件。
将此前本身不具备故事危机,仅作为背景阐述与推动主角行为的现实部分参与到了主线当中,与列车世界的危机交叉叙事共通缔造最后高潮幕高潮1:男主角解决爆炸危机幕高潮2:女军官拖延男主角的维生系统被拔掉的时间如此一来,不但加强了戏剧性,也不至于让女军官的线在第三幕沦为参与度较低的背景。
在第三幕高潮结束后,电影便进入了结局的尾声部分,在这一部分,核心冲突已经解决(无论是找出罪犯,还是拯救列车乘客),要做的就是把剩下的情节疑问解开,以及为人物关系找到一个适合的归属。
剩下的情节疑问是:“男主角会活下来吗?
他会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吗?
”人物关系则是:史蒂芬与克里斯蒂娜会何去何从?
在电影的81:49至82:19,邓肯琼斯设计了一段“时间静止”的摇移镜头,仿佛在暗示主角的生命已经被停止,几分钟后故事时间又重新动了起来,原来之前的段落不过只是一个戏耍观众的障眼法。
而在那段漂亮障眼法之前,男女主间发生了一个吻,克里斯蒂娜惊喜说道:“you are like a driffent person.”男主角轻松的回应了一句“it is the new me ”,与此前台词相呼应。
最后两人站在巨大的建筑物前,也暗示将展开新的生活。
至此无论是情节疑问和人物关系都已经解决,故事和本可就这样落下帷幕,但编剧增加了一个情节:已成为“肖恩”的男主角给平行世界的戈德温发出短信。
紧接着整部电影在此结束。
这又是一处妙笔,串联起头尾,响应“轮回”的主题,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考(戈德温会怎么做?
他会告诉平行宇宙中的史蒂芬什么?
对一个半死之人做出这样的行为,道德上是否合适?
)。
电影一个小小的收尾,最容易被忽视的剧本部分,居然能再创造出一个出人意料故事转折,以及一个韵味十足的收尾序列,如此精心设计的剧本,自然能够成就一部好电影。
首先说《源代码》系统的原理: 1、人的大脑可以完整记录死亡前8分钟的场景; 2、灯关闭后有余晖,人死亡后大脑也能保持8分钟的回路,这个回路类似于容器,可装入其他记忆、可编程,这就是源代码区。
如将该区比喻为一台个人电脑,则可仅保存某些指定信息,其他信息则会在重启时清空,对应本片就是肖恩能记住所有发生过的事,而其他人则没有持续的记忆。
当然如果格式化源代码区,则所有信息将全部清空,肖恩也不复存在,也就是影片结尾处博士要求古德温所做的; 3、将肖恩死前大脑中的8分钟场景装入科特上尉的源代码区,并不断重启,直到找到疑犯。
本片最大一个漏洞在于第3点,装入容器的只有肖恩的记忆,片中特意提到了科特与肖恩两人的神经突、体征都相近,是还原列车场景的最佳人选。
这也意味着,要让场景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并具备自我意识,不能仅仅复制前8分钟的静态数据,而是需要数据能与容器的生理结构匹配,才能动态的随场景变化而变化。
但是,仅仅复制肖恩的数据,其他对象,车上的每一个乘客,克里斯蒂娜,疑犯……,他们的数据是缺失的,仅仅通过肖恩的视角看到的人物数据也是远远不够的。
现有信息无法动态重建列车上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也就意味着在源代码世界里,除了肖恩以外,其他人无法根据现状的变化而做出应有的反应,那么追踪疑犯也就无从谈起了。
那么,将列车上所有人的8分钟数据全部装入源代码区总可以了吧。
很遗憾还是无解,因为即便车上所有遇难乘客的大脑都未损伤,疑犯的数据还是拿不到啊!
本片科幻的前提是“每次開啟源代碼程序就能開啟一個平行世界的入口,該世界的老師的靈魂突然被空軍上尉的意識替代,其他則和到該時間點之前為止的上尉腦袋所處世界完全一樣且平等”,這一點是純yy出來的沒法解釋,但總之它就是發生了。
作為幌子,影片前面一直呈現出的假像是:實驗體似乎只是進入科學家再現出來的虛擬世界里去闖關,一拔電源就玩完似的。
假如可以接受這一科幻前提,劇情可以說圓:假設電影開始時上尉身體所在世界是a,電影結束時出現的世界是n,a世界的上尉從肉體到精神都消亡了,但他的精神在列車沒有爆炸的那個平行世界n中依附在老師肉體上存活下去。
同時,世界n也有一個被用作實驗的上尉,由於恐怖活動被阻止,所以尚未啟用(參見末尾下級軍官對瘸子博士的報告),但當天早上男主在車上發給女軍官的短信已經傳到。
總之,世界n裏面只有男主曉得自己經歷了許多個平行世界。
全片最沒疑點就是短信傳到女軍官手機上這一段。
此外,劇中所有登場人的意識都有肉體作為容器,編劇徹底迴避人死後精神去哪裡的問題。
因此老師本來的靈魂被擠到哪裡去了咱們不得而知,在世界n中男主老死後精神會去哪裡么本片也沒打算給出解釋。
導演已經明說,他拍的就是平行世界。
因此不是思想或意識或記憶轉化成數據漂浮在數據的海洋(攻殼機動隊這種),為啥教師不知情的細節也能一一呈現,也就不成其為問題。
啊,這樣說來,瘸子博士搞不好真的知道試驗真相,讀取死前八分鐘記憶是個幌子和說辭,他曉得實驗體進入的世界翔實到足以提供破案線索所以才啟動程序(而且他也提到量子物理,暗示他運用了平行世界的理論),代價是玩弄了上尉和平行世界中的教師雙方的人生。
影片似乎沒有詳細解釋的問題:1.科學家對上尉精神的控制到達什麽地步?
我的理解是,在世界a,上尉沒有死,國家對社會和他的親人撒了謊把這個半死不活的軍人拿來做人體試驗了,他的精神認知到的世界呈現為密閉倉,這是他意識虛構出來的,同時,科學家能控制他意識的來去、或者消除他的記憶,該控制延續到其肉體死亡為止。
至於每次被拉回來后,那個火車爆炸了的世界也都繼續存在下去,只是男主的意識從那裡消失了而已。
2.不斷閃回的芝加哥球面鏡蛋蛋,就是個象徵么?
意思是片中被取作“現實世界”的a也不過是無數平行世界的一個,而且弄得不好就是另外一次穿越后延續下來的世界?
刚看完《源代码》,对于结局纠结了半天。
现在仅对结局做一个解释,希望能给大家对于理解影片有所帮助。
首先简述一下影片的故事情节:一位名叫柯尔特·史蒂文的上尉,某日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在一辆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而他在火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到是谁把炸弹放在了火车上。
就是这样过程,却被重复的“播放”(因为这是Source Code世界)。
Source Code世界是由博士制造的,根据人在死后,大脑的电磁场仍然带着电,并没有完全死去,还能够运转,但是只有短暂的8分钟之久。
换句话说,当柯尔特·史蒂文回到已经发生过爆炸的列车上时(是通过仪器把他传送到过去),他只有8分钟时间可以用。
在8分钟之内无论他是否找到凶手,他都会死去(但是最后他打破了这个定论)。
可能你会疑问,是柯尔特·史蒂文的身体和脑电波一起回到列车上还是仅仅他的脑电波被附在了列车上的某个人身上?
答案是他的脑电波附在了列车上的肖恩芬特雷斯教师的大脑里。
肖恩芬特雷斯是发生爆炸的列车上的一名乘客,并和克莉丝汀有渊源(肖恩芬特雷斯和克莉丝汀在爆炸中都死了)。
为什么影片开头柯尔特·史蒂文一脸迷茫?
车上的人认识他,他对一切却感觉到陌生?
因为当时的“柯尔特·史蒂文”并不是真正的他自己,而是柯尔特·史蒂文的脑电波和肖恩芬特雷斯躯体的结合体(暂时称为柯尔特肖恩)。
真正的柯尔特·史蒂文其实是在实验室里,靠仪器存活。
因为他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只剩下了一个大脑和半个躯体,并且一直处于昏迷,所有的对话都是他的脑电波在和女军官古德温进行。
在女军官古德温的帮助下,柯尔特·史蒂文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列车上寻找凶手,并且喜欢上了克莉丝汀。
在倒数第二次进入列车上时,“结合体”柯尔特肖恩找到了放炸弹的凶手——德瑞克弗罗斯特,但是他和克莉丝汀都被凶手杀害了,接着柯尔特·史蒂文又回到了现实中,在大家努力下抓到了又将进行第二次作案的凶手,也就是列车上的德瑞克弗罗斯特。
也许会有疑问,1:现实世界和Source Code世界有什么关系?
2:在Source Code世界发生的事情会不会影响到现实世界?
3:结局又是什么意思?
1:现实世界和Source Code世界是两个完全平行的世界,Source Code不是时空之旅,而是关于时间的重新分配,让我们能够进入平行的现实,在8分钟之后没有未来 2:既然现实和Source Code是平行的,所以就不存在相互牵连的情况,就好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可能相交,但是在Source Code看到的信息是能够用在现实世界的,是不失真的。
比如在Source Code里看到凶手的车牌号,告诉现实世界最后抓到凶手。
3:结局可以说这个电影最难懂的部分,也可以说很意味深长,很多人说是画蛇添足,其实不是的。
大家肯定记得柯尔特·史蒂文在执行完任务后对女军官古德温说,还要再次进入Source Code,去救克莉丝汀,并要求8分钟后结束现实世界里的昏迷不醒的柯尔特·史蒂文的生命。
女军官古德温并不相信他能够改变Source Code的一切,因为她认为8分钟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大家要记住此时的古德温是现实世界的古德温)。
但是出于对柯尔特·史蒂文的同情她还是同意了他的要求,将他送进了Source Code。
记住,此时是在Source Code,这也是柯尔特·史蒂文最后一次进入Source Code,结合体柯尔特肖恩惩治了恐怖分子德瑞克弗罗斯特,并刚好在第8分钟kiss了克莉丝汀,而此时现实世界的女军官古德温也刚好结束了柯尔特·史蒂文生命。
但是奇迹出现了,Source Code里的柯尔特肖恩并没有死,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说,电影里解释说两个世界是平行的,所以现实世界女军官古德温关掉仪器开关造成柯尔特·史蒂文死亡并不能影响Source Code里的结合体柯尔特肖恩,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刚好促成了Source Code里的结合体柯尔特肖恩可以不死;其次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电影里常常讲的)。
接下来就好解释了,因为镜头接下来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在Source Code里面进行的,有些人之所以看不懂结局也许就是因为把下面发生的事还当做是在现实世界。
结合体柯尔特肖恩在列车上给女军官古德温发了一条短信(此时已经把恐怖分子烤在了火车上,并且打过电话报警),这个短信是关键。
其实阅读短信的那个女军官古德温并不是电影刚开始出现的那个现实世界的女军官古德温,而是Source Code里的军官古德温,她也并不知道是谁给她发的短信,当她面对博士看到手机短信上凶手的名字和别人说的一样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她看到躺在仪器箱子里活着的柯尔特·史蒂文也是真正的Source Code里的柯尔特·史蒂文,并不是在现实世界里死去的柯尔特·史蒂文,此时的一切都是发生在与现实世界平行的Source Code世界,而结合体柯尔特肖恩和克莉丝汀也过上了幸福而有美好的生活。
看到这里也许大家想到了《盗梦空间》里一直旋转的陀螺,也许导演也在告诉我们,到底哪个是现实世界,而哪个是Source Code世界------------------------------推荐电影《无姓之人》
很多人看完都会想一个问题1.最后结局的时候,主角在另一个世界给Goodwin发的短信,为什么现实中的Goodwin会收到?
2.如果Colter或者其他乘客在爆炸前下车了,会发生什么。
我先说一下别人对于这两个 问题的回答吧。
答:1,结局Colter给Goodwin的简讯解释了一切。
注意这个Goodwin不是现实中的Goodwin,而是没有列车爆炸那个平行世界里的Goodwin。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里,“源代码”还处在实验阶段,现实世界发生的惨剧以及后来Colter的数次穿越都没有在这个世界里发生过。
这个Goodwin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因为Colter明明躺在实验舱里,“源代码”计划也从来没有应用于实践中来,却怎么莫名其妙的收到Colter发给她的这条讯息呢。
2。
Colter还真有那么一次为了追嫌疑犯,在列车爆炸的前一站下车,还顺便把新交的“女朋友”Christina拉上。
列车照常爆炸了,但是注意,Colter并没有回到现实,而是继续存在于源代码中,后来不慎被另外一列火车撞死才回到现实。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没有死掉,就可以永远的生活在这个宇宙里。
回到现实他声称自己救下了Christina,她应该没在爆炸中死掉才对,但是经过调查,她在现实中还是挂掉了。
好吧,我说说 我的问题和结合这些问题得到的结论!
这部影片 我是和另一名同学一起看的,看得过程,我们都觉得很有新鲜感,因为很少能看到这类型电影,感觉这2年 这种类型的电影挺多的,例如说说比较有代表性的。
节奏感方面 有 社交网络,悬疑方面有 盗梦空间 。
(不好意思 说多了,我两看得电影不多,哈哈)其实我和我同学主要讨论的问题有1.最后结局那里,主角给Goodwin发信息,那么Goodwin收到信息的世界究竟是现实还是平行(代码)世界呢?
我们的讨论结果是:goodwin收到信息的世界是平行(代码)世界,并不是现实世界,恩 ,这个答案与上面所说的一样,知道大家想想还是容易理解的。
2.(分歧来了,最大的热论点)㈠。
我同学A 认为 :无论主角死不死,只要平行(代码)世界里的时间够了8分钟,主角必须得回去现实世界。
而且,如果主角在不够8分钟前死了,那主角也马上回现实世界。
所以回现实世界只要两个条件:1平行世界里面死;2平行世界够了8分钟。
解释:那么如果主角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就是说主角没有爆炸死,也没有被另外一列火车撞死。
在火车爆炸前下车了,而且不追嫌疑犯,和女友逛一下别的地方。
那么够了8分钟之后!
主角和他女友不死,他们在平行(代码)世界里面活着,但是!!
但是!
我们都知道,在平行世界里,主角是用着另外一个身份(老师)。
没错。
所以只有够了8分钟,主角回去了现实世界,那么在平行(代码)世界里面活着的是老师!
而并不是主角,主角只是在那8分钟里面借另外一个身体活着,行动。
主要满足了时间,他必须被现实世界召回。
那么为什么结局里,主角并没有回到现实世界呢。
这里大家知道,因为现实世界里 任务已经结束,而且现实里面的主角在平行世界8分钟前,已经被拔掉维持生命的系统,在现实世界里他已经死了,他不能与电脑连接上,所以他不用回去现实,继续在平行世界里,用另外一个身体活着。
㈡。
本人我认为:只要主角不死,即使平行(代码)世界里够了8分钟,主角还是可以继续活下去的。
解释:大家可以在影片33:13开始看,这里是博士的解释。
他说每个人大脑中,还有短暂记忆,大约是8分钟之久......记录每天运转最后那部分.......8分钟之后会发生什么??
那之后,什么都没有。
你不再存在于这列车上,你不可能再存在于源代码中,在8分钟之后的未来,原始代码不是时空之旅。
接着大家可以看到主角说,但是我救了一个人,一个女孩..我把她拉出了列车.......什么名字....(省略)goodwin查完之后说:她死于今天早上的列车。
主角很纳闷说:不,我拉她下车了,她没事的。
博士:不,她死了。
主角:相信我,她没事,相信我?!
她看到我被特快车撞上了。
goodwin:这已经离开主题了........(就没了)大家知道这里的真正内涵吗?
这里真正内涵是男主角其实在反驳博士的解释:在平行世界里 8分钟之后什么都没有。
大家都应该知道8分钟就是列车爆炸那时候,但列车爆炸后,男主角躺在铁轨上,女友却看着他被车撞上,这就说明,平行世界里,8分钟之后还是能继续下去的!!!
大家继续跳到最后的1:25:45(1小时25分45秒)开始,这里平行世界里面的goodwin收到的短信给了明确答案:如果你在阅读这电子邮件,代表原始代码已超过你和XX博士的想象,你们以为只创造8分钟之后的过去,但不止如此,你们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对应上面的对话,大家明白了吧。
哈哈,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
这只是我的理解而已,欢迎大家提出质疑。
这是一部科幻悬疑动作片,讲述一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史蒂文斯,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处在一辆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并就此经历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
源代码的世界让未来充满可能。
珍惜生命,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就像电影中火车上最后一刻,旁边人们的笑脸才是最美的。
时间永远是最强大也是最神奇的一类,参透并掌握了时间的人会成为最强大的人。
很喜欢平行世界的理论。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过去发生的事会带动着未来事情发展的走向,虽然各种科幻硬原理还是不能很明白,但很喜欢这种环环相扣的情节,过去发生的事总会透过一系列的事情,连接到未来,并改变着未来 。
该电影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而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安(米歇尔·莫娜汉 Michelle Monaghan 饰)正在与自己讲话。
科尔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列车上忽然发生爆炸……借鉴,不妥私信删。
1、为国家效力,死一次就够了;——影片中斯蒂文森上尉的原话;2、如果你为他人做出了牺牲和贡献,那么你理应得到回报。
——很多豆油都对本片貌似有点多余的结局感到遗憾,但是让主角们在源代码的世界里继续活下去,才是符合人性和符合编剧导演的本意的。
给他人带来生命的人,本身也绝对有权利继续活下去,这是社会契约的表现,也是天道循环的公正裁决,不是吗?
3、哪怕是为了一亿人人,在非自愿的情况下,也不能牺牲哪怕一个人的自由,不管是生的自由,还是死的自由。
——毋庸多言,“不自由、毋宁死”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这是影片的真意,是本片真正的source code。
至于其他的,比如影片在理论上的硬伤,不必费神思考,平行世界的理论本身就是科学家的推测,一个人脑中最后8分钟的记忆如何能幻化成为整个世界,这种事情本来就不是重点。
去过去,来未来,这是神的领域,不是我等凡人可以触摸的。
看了《开端》,来打卡经典电影《源代码》。很好看,而且结尾很烧脑。
都说开端抄袭这部电影,所以我来看了。除了在车(火车,公交车),循环,看不出有什么相同的。感觉男主找到炸弹太随意了吧,难道就因为在战场过,所以这么容易找到?好莱坞大片喜欢搞开放式结局,让人更有想象空间,同时可能为第二部留退路。除了题材新颖,看不出可以超过8分
啊?我看的是阉割版的吗?只有一个半小时?啊?什么?故事那么老土?啊?从4月份期待到现在,特失望来!
好帅
科幻的部分完全是虚晃一枪 最后居然变平行宇宙了么……如果只是结尾只是那个定格的话 还是可以给三星的。只能作为画面不断重复的剧情片看 作为科幻片看 太失望了。
一次一次的重新启动,一次一次更加接近真相,剧情紧凑,脑洞大开。
剧情新颖,情节紧张...但是找到凶手的方法太简单了;最后想要表达的东西也不够深刻...
很一般啊 = =
如果有预告片奥斯卡 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片不能深究,终究抛出一个量子理论就解释一切那是不可能的。关于选择决定命运的片子已经很多的,比如罗拉快跑,蝴蝶效应,无姓之人。当然这部也是值得一看的。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完美的结局。
20140527 结尾太扯了(3星)20140729 草(1星)
无聊、低智版心灵鸡汤,想象力不及机器猫的百分之一。
一般般,很好的科幻题材非你妈排成爱情片,搞个毛啊
完全不懂电影的逻辑。12MAY
三星半。在中间一度有望令人可以期待更多,可是越往后发展,越觉得在重复一些前人走过的路。不过邓肯擅长的是营造一个压抑环境中,某个人的生存状态,这个优点保存了,算是牵动人心,可惜还是仅限于此。
最后史蒂芬/肖恩吻那女的一刻,感觉是大话西游附体了
遇难者最后8分钟的记忆,并不能重构所有场景,更不用说整个世界,完完全全的不合逻辑,最多两星。
玩了个概念:源代码是不止8分钟的真实平行世界,虽然忽悠观众这是个虚拟世界。然而被悬置的炸弹、拯救世界、向父亲的救赎及感情融合还有最后的恋人圆满太恶心,SB的反派导致了虚伪的英雄,缺乏真正的冲突,只有程式。伪科幻。想象力远不及偷天情缘。用线性故事来套平行世界理论真荒谬。拍成喜剧还好些
过誉的烂片
感觉是个小成本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