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乐与路

北京樂與路,跳豆,Beijing Rocks

主演:耿乐,舒淇,吴彦祖,吴耀汉,俞飞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北京乐与路》剧照

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2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3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4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5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6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3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4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5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6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7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8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9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20

《北京乐与路》剧情介绍

北京乐与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港的创作乐手Michael(吴彦祖)因故滞留北京,与一群真心热爱着摇滚乐的北漂青年相遇。他们有着自己的乐队,乐队主唱叫做平路(耿乐),队里还有个活泼反叛的领舞女孩儿杨颍(舒淇)。Michael被这群年轻人深深吸引着,他喜欢他们对音乐苦苦的执着精神,一路跟着他们到乡下走穴。 然而,本土文化浓重的北京既可以深刻的诠释摇滚音乐,又可以高傲的把它视为粪土、垃圾。平路他们生活拮据,在音乐的路途上不断碰壁。唯一不变就是对音乐发自灵魂的热爱,如同那歌里一声声的诘问:“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有风么……” 边缘的生活方式,坚挺的灵魂,感动每个人的是歌声还有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彩塑男孩战国妖狐千魔混沌篇剩女斗士射星僵尸国度第四季无法无天泡泡撕裂的末日岛囧爱自皮肤天朝国库之谜史前战纪第一季爱恋狂潮阴阳跨界人心中的秘密艺术家特暴龙3D慢性极速杀机昨日女孩娜奥米痴人之爱妻子的诱惑非你不可大风水良师难为渴望帅气的恶魔坐着的女人英国佬来了

《北京乐与路》长篇影评

 1 ) 信仰在空中飞扬

为什么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摇滚。

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最热诚的渴望;以及在一种对自我失望的无奈里,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

电影以子曰的歌来开场,紧跟着是酒吧一场混战,最后平路一伙翻墙骑着自行车开溜了。

当时我就乐了,心想,就拿它当搞笑片来看吧。

地道的京骂,加一群纯真的摇滚人,用“北京的乐与路”这样一个严肃而宏观名字,并不合适。

他们蜗在闷热的小房间里排练,“笨头笨脑,傻乎乎的,胆子很小”的李逵瞧着他们,一脸的莫名。

迫于生活,他们拉大棚走穴,一村民抱着小猪崽冲过去找老板:你们又是摇又是滚的,弄得我的猪三天不吃食又不睡觉,猪都快死了!

乐迈克到路摊寻CD,店大爷指着招牌吹:人民商店有卖他翻版的那叫红,没他翻版的,谁说红也不红,人民当家作主。

乐翻了 平路,留着一头“艺术家”的长发却从不说自己是艺术家的摇滚青年。

喜欢狗,“狗和人不一样,人会因为穷、饿肚子就跑了,狗永远不会。

” 狗也让他深刻认识到“贫穷真的是让人心难测”。

“男子汉大丈夫,不挣窝囊钱,不喝跌份酒,不抱小骚货”,他的行迹与他的宣言相悖,于是他总是表现的暴躁,冲动,矛盾。

遭受打击后,他坐长城脚边泪拆录音带,那张理想破灭的脸,绵延着无尽的委屈和悲伤。

丢了理想,丢了李逵,丢了杨颖。

内心无法平衡的他,终是崩溃了。

他的生命如爆竹一般,砰得一声,冲向天空,留下一地灰烬给别人。

我不喜欢这种以死为终的结尾,我把这归结为导演人不厚道。

而如果,如果这是真实发生的,我们要去苛责别人或是苛责生活吗?

李逵最后还是回来了,可是已经没有意义了。

杨颖在,李逵也在,平路已经不在了。

迈克,一个华裔外来客,同样是玩摇滚乐的,因为惹了官司来京避风头,遇见平路他们一伙,于是深入了到北京摇滚根据地。

玩音乐的人总能轻易嗅到同类。

他干净、礼貌、帅气,与周遭显得格格不入。

他像一股来自异岸的海风,差点"带走"了杨颖。

他用手中的DV记录着北京和北京的摇滚乐。

他知道自己只能是路过这里,尽管他的内心有着无限的渴望。

迈克其实就是导演的摄影机。

电影里亲情无处不在,导演处理得很自然。

迈克因人辱骂自己的父亲,而惹上的官司,不明真相的父亲,为儿找关系四处奔波,酒桌上放下的尊严,被儿子看在眼里。

醉酒中,父子二人言归于好。

火车站,平路去找父亲,火车开走了,平路奔跑着对着父亲呼喊。

平路去世后,父亲写在儿子墓碑上写着:路也有疲倦的时候。

镜头里一个老父亲,对着墓碑悲恸不止。

平路没有按照他的想法走路,但他却是理解儿子的。

摇滚是什么呢?

摇滚是一种非物质的抽象存在。

她是独立精神、真实情感、自由创造、社会正义……可是在生活面前从来没有抽象的存在,所以,摇滚又什么也不是。

作为一个摇滚乐爱好者,到现在为止,我想说的已经不多,我唯一确定的是,翻涌在心底的那些点点滴滴,都是爱。

而这部电影,看看就好,它是真实的一角。

影片里共出现六首歌,分别是子曰的 《瓷器》、《光的深处》、《你也来了》,唐朝的《国际歌》,汪峰的《晚安 北京》及片尾曲《回忆之前 忘记之后》。

子曰就不说了,《国际歌》的出现让我有点小小的惊讶,突然又听到了,依旧很振奋,想起读书那会儿躺在草地上听这首歌晒太阳的日子,真有种久远了的感觉。

一直没专门去听汪峰的歌,我拿他当流行歌手来着,某天早晨我用手机听着广播,去上班。

耳朵里传来他的《春天里》,他用沙哑的声音唱“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走进拥挤的电梯后,我摘下耳机,迅速地调整了下表情,然后,开始一天的忙碌。

让信仰在空中飞扬,洗洗睡了,睡醒后还得生活。

20100802

 2 ) 北京摇滚、商业、小资

从那个开始:平路的那张脸开始,突然产生一种不信任感,突来的眩晕。

耿乐、舒琪、吴彦祖,加上导演--张婉婷,去演绎北京的摇滚现状。

在北京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里,聚集着一拨搞摇滚的人,我知道,在不久远的将来,这儿可能会消逝的,在那个时候,也许会有已经混出名堂来的乐队牛B的人,站在村口的桥上,说:“当年老子在这混的时候……” 我并不懂摇滚,我只是觉得,这片子,讲的不是那么回事情。

许多年轻人在选择摇滚的同时,选择的也是贫穷、混乱、无序的生活状态,当然,所指的不是商业的摇滚乐队,那个臭屁的音像公司老板的话还是正确的,摇滚乐队在外面看着都反叛,在家里可听话了,这点,我信。

他们无奈的听话。

我同意摇滚是种精神、是种思想,所有精神和思想的确立都需要经过荆棘,凤凰涅磐和耶苏的再生都是经历了浴火的洗礼。

中国摇滚的生和死,可能就盘在北京西北部的这个小村落里了,当地的农民可能计算的只是房租和收成,不会知道,他们付出的和某种一部分人看起来事关重大的事业有什么关联,反正中国摇滚的命运不会和音像公司有什么关系的。

《北京乐与路》的原名好像是《北京乐与怒》,我更喜欢些原来的名字。

北京摇滚村落必须和一定需要有些影像来记述,否则,这段历史只会有文字和音乐的记载,太可惜了,我所期盼的,是部像《The Door》这样手法记述北京摇滚,而不是女性化的、商业的,小资的摇滚,摇滚的精神本质也不该允许这样对摇滚的剪贴。

我想,站在香港的角度去看,可能会这样“啊,这就是中国的摇滚。

嗯。

”那个“嗯”是该带有肯定色彩的。

中国摇滚在哪儿呢?

是在大棚里吗?

可能吧,所以出了名所谓摇滚歌手和西北风和乡村有着密切的联系。

摇滚究竟该是本吵闹的乐章呢,还是部安静的哲学呢?

都可以的。

张婉婷对大棚的解释也是表面的,在吴文光的《人在江湖》折磨了我两个多小时忍耐不下去之后的逃离逸夫,我对大棚的认识和洗礼不是张导的认识了。

老板和歌手的关系、摇滚歌手是否会去大棚这样的问题,最后我只好这么想,香港人不知道大棚,新奇的、东西总是会比较好吸引人的。

耿乐、舒琪、吴彦祖之间那点点的三角关系,变成最滥的一个情节,其实完全可以让吴成为一切的旁观者,为什么要让他和舒琪的爱情要在影片里出现呢?

还有那个更糟糕的另外一个结局。

最可怕的还是不知道为了票房还是为了什么的,张导用了舒琪,舒琪那一口国语的说自己是个安徽小姑娘的时候,我所做的,就是把片子倒了回去,再听一遍,是不是听错了。

当然,应该有吴彦祖爱上舒琪的情节,都是香港演员,他们不相爱还能怎么办呢?

最后的吴彦祖终于放手舒琪,这个情节又算什么呢?

嗯,本少爷北京一游的一点点缀。

有点淡淡的惆怅,比较适合小资情绪。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有港方投资,真好!

 3 ) 不摇滚女人理解的摇滚

A 生命.激情昏暗的酒吧,声嘶力竭的歌唱,一句话不对付就开始的打架、骑着自行车的得意逃离,兑了雪碧的二锅头。

京味儿十足的自我介绍,神色平静的“我是你妈妈”“男子汉大丈夫不挣窝囊钱不喝跌份酒不抱小骚货”“一头扎进火锅里,投进这沸腾的生命”国际歌,加热血液中的激情。

B 艺术.符号长发,牛仔裤,松糕鞋,浓妆,摩托车。

《我爱摇滚乐》封面的雷锋。

绑了金色布袋的话筒。

你骂人,也要骂得有点人文主义。

“我这人民商店有卖他翻版的那叫红,这人民商场没他翻版的,谁说红也不红,人民当家作主!

OK?

”C 摇滚.现实自杀的方法有一百种,其中一种是嫁给唱摇滚的,保证痛快,又痛又快。

“您要找这乐队啊,您看哪乱您上哪找”外面有庄稼地,里面有摇滚乐;玉米跟艺术,两不相干啊。

贫穷真的是让人心难测。

小胆子的狗名叫 黑旋风李逵。

“你们又是摇又是滚得,搞得我的猪都不吃饭了,猪都快死了”北京摇滚的特色不是狠,是穷。

香港摇滚的特色不是富,香港没有摇滚。

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可有风吗他们喜欢什么跟我有什么关系。

让他们去吧。

不如我陪你去吧。

你以为我是去玩啊!

你还是回去等电话吧。

你干脆我说让我滚蛋得了。

没礼貌,没耐性,没大没小。

能红起来的乐队都是在外面反叛里面听话的,改改你的脾气吧,艺术家。

我从来没说我是艺术家!

你在干嘛?

转圈呀。

转圈干嘛?

李逵拉屎之前不都转圈吗?

不就是那么回事么!

我整那些垃圾给谁听呀!

我是搞音乐的,结果给音乐搞了。

什么都没了,李逵也没了。

D 爱人.父子我们结婚吧。

为什么?

不为什么。

我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

不结拉倒。

你干吗逼我啊?

我是在逼我自己啊。

两根油条,一碗豆浆。

失落的Michael,吃油条看好戏的小胡子。

“你的DV机比你老实”傻乐啦,其实我挺绝望的。

担忧满面的父亲,大雨倾盆里孤独的背影。

你抽空得看你妈去,她连一句话都不愿意讲。

恩。

这是我新的火车时刻表,反正就是北京老家,老家北京。

爸,我签约了。

说什么,我听不见,走了走了。

爸,您跟妈说,我签约了!

香港来的电话,Michael一言不发。

小孩子不懂事,多多包涵。

今天什么都不谈,就谈喝酒,先喝了这瓶再说。

大歌星叫什么?

反正不叫刘德华。

小孩子不喝酒,我来喝。

E 过去.未来一定会有人听我的歌,对吧。

平路在公路上,Michael和爸爸在车里,李逵在田野。

路也有疲倦的时候。

晚安,北京。

洗洗睡,明天再说。

F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4 ) 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

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

狗都回来了,为什么你要走。

摇滚乐不应该是这么脆弱的。

什么音乐。

什么梦想。

在这场戏中占了多少分量。

别教坏了那些有希望的好孩子。

 5 ) 没有想象那么差,还行啊

张婉婷这么喜欢舒淇啊,呵呵。

dvd里提供了片子的另外一个结局:吴彦祖和舒淇在酒吧分开以后,在回香港的(国航)飞机上,吴彦祖拿出DV看他在大陆拍下的片段,其中。

在三里屯他第一次看见歌舞团的小彩车的镜头里,吴彦祖无意中发现了耿乐和一个女孩的身影(女孩就是片子开始和耿乐一起喝过啤酒的那个女主场)。

吴彦祖将片段倒回,带上耳机,dv里传出耿乐和那个女孩的对话,大意是女孩催耿乐和舒淇分手,被耿乐拒绝了,女孩愤怒的一边骂一边质问耿乐,你们天天又巢又骂,有什么分不开的,耿乐回答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分不开……吴彦祖随后把这一段从dv上抹去……镜头一转,吴彦祖和舒淇在沙发上的激情戏……(看背景像吴在香港的房子)……最后荧幕上出现一行字:有人说过,真正的爱情背后没有秘密。

紧接着又出现一行字:那这个人既不懂爱情,也不懂秘密。

 6 ) 那就是北京 就是摇滚

这就是我脑子里的北京,这就是我脑子里的摇滚。

香港富家子吴彦祖问:北京摇滚的特色是狠吗?北漂青年耿乐笑笑:不是。

那是什么?

是穷。

这一段对话就够了。

就足够这本电影四颗星了。

耿乐在里面一头长发,不修边幅,开口就是脏话,性格冲动。

但是当他躺在舒淇怀里的时候,当他因为自己坚持的东西不被人认可而哭泣的时候,他就是个孩子。

特别纯特别真的孩子。

那是一颗赤子之心。

也所以现在市面上大红大紫的摇滚,也正如那个制片人说的,那些放荡不羁都是包装出来的。

他们就是外面自由,里面听话。

所以穷,所以动人。

舒淇好几次都说,我们两个是注定要在一起的。

她说,我知道有很多种死法,但是嫁给玩儿摇滚的是死得最痛快的一种。

又痛,又快。

这个女子在遇到《最好的时光》前还没来得及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的时候,她就是特别的,有股倔强的温柔的爱笑的女子。

我相信这个角色有她自己的影子。

跟着大篷车巡回跳艳舞,私底下却是个笑起来一大嘴的简单女孩子,性格直爽。

还有就是在耿乐被音乐公司拒绝之后去找了他父亲,而后没赶上送父亲酒火车就走了之后,他一个人坐在月台上飘着长发,抽着烧掉很长一段了却没掉烟灰的烟,留下了眼泪的时候,我坚信耿乐是个好演员。

这个表达真的太到位了。

那个画面是在脑海里很深刻的地方的。

千禧年之后的北京还留有90年代末的影子,还留有信仰。

可是电影的最后,却倒在了一片玉米和蔬菜中,正如开头所说的,四合院最乱的地方对着玉米蔬菜,多接地气。

没错,摇滚就该是这样的。

而现在,那个时候好像过去了。

 7 ) 比起摇滚,说的更多的却是梦

今晚看中国好声音,又看到了汪峰,听到了他那首北京北京,于是我又想起这部曾经让我老泪纵横的片子。

京城果然是一个特别的城市。

人们都说上海是魔都,其实我觉得北京更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从外面看起来很诱惑,让人情不自禁地被吸引,然而进入到这个圈子里才发现,就像跌入了一口无底的井,找不到落脚点,找不到任何可以赖以支撑的东西,不知道自己要掉落到什么时候掉落在哪里。

北京是一个历史和现代文明激烈碰撞的城市,就像一个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的稳重内敛的男人,突然喜欢上了一个古灵精怪充满诱惑没有规律可循的姑娘,于是他手足无措了,按照自己一贯的方式来就得不到这个姑娘,但是又无法认同姑娘的方式,也无法学会这种方式。

北京是一个迷茫的城市,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不由得觉得迷茫起来,一迷茫就迫切需要找到出路,而摇滚就是这种急切的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几个摇滚重镇分部在各个古都的原因,北京、南京、西安。

很多人都有北京情节,只汪峰就有两首以北京为题的歌,晚安北京和北京北京,我当然是比较喜欢晚安北京。

鲍家街是汪峰最得意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音乐,为自己编织一个略有些遗憾但结局终是好的的梦,所以晚安北京是一个年轻人在表达自己的迷失和无人理解的孤独,说实在的,这是每个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阶段。

而到了北京北京,已经是十年后的事儿了,在这十年里,张炬死了,何勇疯了,窦唯改念经了,汪峰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因为找不到出路就感到绝望的青年,就像歌词唱的“我们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他此刻的绝望不是来自于找不到出路,而是意识到根本没有出路自己也将放弃挣扎最终初心不再的绝望,最后那句北京北京,那种对北京又爱又恨的矛盾情绪,简直悲惨的让人无法听下去。

好了,回到这部片子上来。

我看到很多玩摇滚的朋友都在狠狠地抨击这部片子,觉得这片子把中国的地下摇滚拍俗了浅了天真了脆弱了。

其实我觉得导演的侧重点也许并不在摇滚这件事儿上,在我看来导演更想表达的还是当代年轻人对梦想和人生的迷失,在某种程度上跟《在路上》有着一致的出发点,摇滚只是一个表达的方式一个出口。

就像我认为摇滚的侧重并不在音乐上,更内核的是一种态度,近年来摇滚的流派越来越多了,彼此看对方都不顺眼,都指责别人是伪摇滚,其实有意思么,大家追求的不过都是一样的东西,自由,宣泄,充分表达自己。

如果是为了拍摇滚,大可以直接从平路的角度来拍摄这部电影,但是导演的主视角却是来自香港的Michael,一个跟摇滚没有半点关系的半红不黑的所谓创作歌手。

Michael和平路一群人相遇,立刻就被他们吸引并且融入了他们,原因就是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年轻人的矛盾、迷失和挣扎是相通的。

导演还是希望给观众一个梦。

包括平路的死,也是导演在编制一个梦。

因为当唱片公司否定了自己,父亲最终也不了解自己,唯一的女朋友和狗都要离开自己。

平路如若不死,最终必然是对社会妥协,那么所有年轻人的梦都要破碎了。

包括墨西哥跳豆,墨西哥跳豆是对梦想的一个讽刺。

表面看起来充满奇特的魔力,内在不过是丑陋的虫子。

但是好在,发现了这个真相的杨颖并没有把这一切告诉Michael,而是微笑着让他继续兴奋地沉浸在幻象里。

只可惜,在现实中没有导演,没有人会去保护你的梦,你只能看着它被踩碎被践踏,露出最本质的丑陋的样子。

 8 ) 好电影,但是不及格

冲着雪碧二锅头,吴彦祖,男子汉大丈夫,不喝下价酒,不挣窝囊钱,不抱小骚货的台词这三样看的电影。

但整部电影似乎就只有这三样是值得记住的。

摇滚或者说音乐类型题材的电影很难拍,这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我觉得导演很有勇气去拍北京摇滚乐队,这很值得称赞。

我也认为她拍的挺用心的,至少电影前半段,我看的挺起劲的,虽然主唱和调音师能吵起来,乐队跟着大棚混挺离谱的,但是livehouse的氛围,北京四合院里排练,走穴的感觉我倒是很喜欢。

摇滚乐队放荡不羁的味道我是能通过电影去体会到的,所以我才说这是部好电影。

吴启彦在电影的前半段的作用就是让观众通过他的视觉去认识杨颖和平路乐队的生活,这我觉得挺好,如果整部电影能一直这样下去,吴启彦在走穴的路上写出自己的歌,平路坚持下去还清杨颖的债务后,继续去livehouse演出,最终被滚石签,这结局就挺好了的。

但是,导演很明显有她想表达的东西。

平路叛逆,与社会脱离,不被主流接受,ok,这样的人物塑造的想法没问题,但是叛逆并不等于精神不正常,并不等于于唱片公司碰壁后,就跑出去嫖娼,然后抛弃队友女友,然后撞货车自杀。

我知道这是在致敬柯本那种只做自我的人生态度,我get到了,但是表达的方式确实有点儿戏了,结尾处平路摩托车飙车被撞后,起来要求火车司机听一下自己的歌,然后才死,说实话我看到这儿,真的绷不住了。

还有想吐槽的就是,吴启彦米高这个角色了,作为电影的另一条故事线,他和杨颖的暧昧很让人尴尬,平路前脚刚走,他们两人马上勾搭上了,平路一回来,杨颖马上把米高给抛弃了,虽然米高和杨颖卖打口cd被警察追的那一段我很喜欢,但是这样背这平路搞,然后杨颖又求着平路回来,真的很让人无语。

吴启彦这个角色就是公子哥的形象,逃避出庭逃避写歌,没灵感跑出去跟穷乐队鬼混,这本身就说明米高就是个喜欢逃避的人,虽然最后也不得不面对,被判刑,但是这哥们似乎并没有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结局该回香港回香港,平路死了,流几滴眼泪,流完掏出跳豆继续嘻嘻哈哈,跳豆也暗示了米高这一活在象牙塔,不care人间烟火的温室公子哥。

单拿出这个角色看,可以说已经一塌糊涂了,所以导演很明显一方面是让我们通过他的视角看北京乐队,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他和平路对比,前者导演做的很不错,但是后者因为平路本身角色就有问题,米高角色本身也有问题,最终也没对比个所以然来,非常失败,也因此电影的后半段,已经不知道在演什么了。

总结一下,电影前半段的感觉,和一些片段拍得很不错,吴彦祖确实tm帅,观感不错。

但后半段已经不知道在拍什么了,一塌糊涂,虽然能get到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但这是最糟糕的,因为要么就好好地表达,要么就干脆不让观众看懂。

如果观众能看穿导演的意图,但是导演传递的方式却很糟糕,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不合格的。

——————————————————黑豹,窦唯,唐朝,超载,鲍家街,喜欢90年代中国摇滚的,这部电影肯定得喜欢,就冲开头livehouse那一段,摄影瞎几把乱晃给你一个在坑里的感觉,你tm就得喜欢。

 9 ) 文艺青年不装X

《北京摇滚》蛮唯美,那几首摇滚不错,故事情节有点傻,也有点矫情。

很多人说是烂片,但我不能否人它的几处细节打动人心,比如小路老爸的出场。

小路的死是个败笔,太俗套,明显就是编剧灵感枯竭,二流小说就是这样的,关键人物不死一个不能解决问题。

他又不是一个悲剧英雄,只不过不懂游戏规则不会推销自己,完全没必要以死明志吧?

这个极度自我中心的文艺青年,放大了现实中文艺男青年的通病——自负自大、表面耍酷其实只会朝女友撒气、顽固的理想主义。

一个充满激情的生命因为一时冲动就撞死了,怎么对得起他老爸还有爱他的女孩呢。

文艺青年成熟得早, 却世故地晚,越长大就越会明白,叛逆是最不值一钱的东西。

平路一直说自己不是艺术家,从看男人的角度来说,除去他的才华,他只有这一点是好样的——文艺青年不装X。

那个墨西哥跳豆的结尾很有意思。

或许舒淇懂得看透了却不说穿,才是她得到两个男人心的原因。

说白了这片子没有什么精神。

只是一群摇滚青年肆意挥霍青春的画面,还有寂静的夜北京,让我觉得很美好。

姑且把它看作一个另类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养眼就好。

这部片子自始至终是以一个香港人的视角看北京摇滚,所以看它还是不要太认真,想从里面寻找摇滚精神,那就明摆着要失望咯!

不如去看BENJAMIN写的《地下室》,其可贵之处同样在于真实坦白,不装X。

承认自己的渺小和软弱无力却继续戴着镣铐跳舞,向最后的涅磐逼近,这才是在生存夹缝中做梦所必须的执着和觉醒。

不觉醒就要死,这个结局是不是太残酷也太苍白了。

中国电影看得不多,最近才很HC地发现,吴彦祖长得真好看。

他在《美少年之恋》和《北京摇滚》里面的两个角色,实在让我太喜欢。

安静的气质,腼腆的笑,所谓“明媚忧伤”,或许就是吴彦祖最擅长的表情。

总是安安静静,默默付出,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喜欢你却从不说出来。

一边看一边感慨,在猥琐之风盛行的今天,这样美好的男生真的快要绝种!

这角色不需要多少演技,要得就是气质,不浪费了好身材和那张脸。

 10 ) 乱弹—关于《北京乐与路》里的音乐

乱弹一个关于摇滚者的故事。

其间有很多原始的快乐很多执着的激情很多无奈的挣扎。

可能会没有痛楚,甚至也没有遂愿。

最后的结局是死亡。

孤独愤怒的男人在自己离去的音乐里追问命运,然后落幕。

悲怆么?

这年轻和摇滚和你我所看不到的,宿命或者其他。

总是在完结的音乐响起时僵硬着身体看屏幕愈来愈朦胧。

我不敢承认我是被故事打动了因为朋友说一切都是假的。

可我还不明白为什么每当我又听到那些音乐的时候心情会总这般无端失落呢。

不想看到你脸上的同情,听听故事里回旋的音乐。

真实。

一些摇滚。

你听到了什么?

《磁器》音乐响起了。

是磁器。

秋野与子曰乐队的一首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鼓声震耳欲聋,音乐很钝重却撕心裂肺。

听这歌很容易就变得亢奋,就像一下子被他们点燃了一样。

我会和着节奏跳啊跳啊一边还点着头吼同胞兄弟同胞兄弟。

我敢肯定这时我的几个舍友就会立刻用手指头堵住耳孔然后瞪大双眼看着我大骂SB。

是在看《北京乐与路》之前听这歌的,所以在我意识里它不带一丝电影的味道。

隐约只记得平路在一家酒吧里对着麦克风摇摆着唱这歌。

子曰的摇滚总这么激动人心和出乎意料,带着京味,原始朴素得我想顶礼膜拜。

《磁器》里还有一段背景独白,好极了,我只能这么说。

在《第二册》里这种独白式的背景很多,似乎是想让听者在被音乐麻木的间隙里清醒。

找不到理由,我想这或许就是子曰。

隐藏愤怒刻意诙谐。

朋友问我,为什么这歌要叫作“磁器”。

我说大概应该是瓷器但是他们故意写错了吧要么就是表示之间有磁性的什么东西比如人和人。

朋友朝我冷笑。

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

同胞兄弟!

同胞兄弟!

他们怎么了?

我们怎么了?

“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中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们亲亲热热/拍拍握握/怎么着/我们是同胞兄弟/磁器!”《你也来了》也是子曰的一首歌。

带着有如宗教般的说教。

“你也来了/赤条条同我在同一个地方/你也来了/大睁着恐惧的眼抖如筛糠/你也来了/为了上一世因果在这里得以报偿”这是在说故事里的人们吗还是在说芸芸众生。

恐惧的来,只为前世的因果。

前世???

音乐里没有唯神或唯物之分,在音乐里,前世就是空白饥渴乏力,就是起点。

香火渐散,我从菩提印珠被罡风吹过掉落的尘片里窥见了九幽。

到处是刻上了年轮的欲眼。

那里是不是也会有这样清醒的音乐。

“你认命了吧/走过了奈何桥奈何又妄想/你忍住了吧/泥巴莲花本同路都在桥下”子曰在虔诚地唱。

子曰是说,不管即将或已经发生了什么,你和我每个人都没有错,一点都没有。

命而已,注定的。

镜头中平路站在台上唱,流了一脸的汗:“只不过/只不过是汝矛来剌汝盾/一个尘劳/一个业障/只不过/只不过是用凸的应付凹的/一块丰碑/一面牌坊”音乐很疯狂唱歌的人也很疯狂,就像发泄着一语道破尘世幽怨的快意。

台下的人开始骚动,有些人很不满在大声斥问这叫什么歌有些人干脆愤愤的走了。

只平路他们还在制造音乐制造疯狂。

没有耳朵在听。

这个时候我宁愿相信子曰说的是对的,谁都没有错。

故事、摇滚以及看客。

心情很糟,但我得听完这子曰:“所以/我说/你说/他说/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

”《回忆之前忘记之后》一首在整个《北京乐与路》里相比之下较平缓的歌。

主唱汪峰。

喜欢汪峰,他有着深情破裂的嗓音和干净的脸庞。

这个男人懂得掩饰骨头里澎湃的暴戾与愤懑,他甚至用有一些贴近主流音乐的来发泄郁闷。

不过这次,他作了小小的妥协。

“一见一回心底一阵痛/故人故事故情只落的一场空/回忆之前茫茫如梦醒/忘记之后方知梦中还有梦……”是在电影结束后升起字幕的时候响起这首歌的。

音乐元素很简单,旋律很美很动听。

低回的男声加上钢琴与吉他默契的糅合,似乎在诉说激情退却后的爱情。

不平凡的爱情。

电影里杨颖深爱着平路,就像平路深爱着摇滚那样执着。

但结局呢?

也许如同朋友们说的一样——摇滚,与爱情无关。

它是首好歌,真的。

《晚安,北京》第一次听《晚安,北京》就是在《北京乐与路》中听的。

钢琴的声音随着画面飘出来的时候我竟被打动了。

汪峰的音乐语言和嗓音是这么恰当地撞击着听者敏感的心灵。

“我曾在许多的街头失眠 它的城市梦幻的空间 它的子无虚设的阻力 在疯狂的边缘失眠 晚安 北京 晚安 所有未眠的人们 我觉得越来越有些疲倦 继续着隔壁提琴的抽泣 说着事事如非的蹂踏 越来越有些疲倦 晚安 北京 晚安 所有未眠的人们 晚安 北京 晚安 所有孤独的人们”从头到尾我都在静静的听。

我想我能感受到那种落魄的无助和对世俗麻木的宽容。

七分钟的灵魂与身体尖锐的撞击伴着电子特技音色久久不散,这就是本土的北京摇滚么?

在《北京乐与路》里的此刻,挣扎着的是灵魂,冷漠着的是北京。

喧嚣已过。

我要说,早安,北京。

没有人知道在昨夜里,在寂寞美丽的黑夜里,曾涌动着怎样的一种激情。

《光的深处》是“光的深处”这四个字说服我把它放在了文章的最后。

还是子曰的一首歌。

但它与其他的不一样,至少在于我,它是。

吉他的声音打破沉寂,然后秋野开始唱。

秋野的声音有些怪异,恍恍然似乎是在刻意去表达什么飘渺的事实。

“靠近窗/摸风的声/玻璃挡住我说:/‘不行’/贴着墙/躲避身影/光线却罩住我说:/‘我能’/‘是谁能穿透谁的身体/又是谁在让谁发出的响声’”。

如果不看歌词我绝听不出来他在唱什么。

但我宁愿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因为我喜欢那种感觉:迷离的幻影无措的人,光明的深处渴望的心。

“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可有风吗?

/ 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可有风吗?

/有风吗?

”在金属刚烈的磨磋中,子曰开始了他们向往的呐喊。

电影里的平路也反复这么唱着:“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可有风吗?

有风吗?

”是啊,光的深处,那会是什么。

大概所有黑暗中的摇滚者都想冲脱无边无际的黑暗去接受阳光的照耀吧。

可真正的摇滚却是属于盛放在暗夜中的植物,除了那些幸运的伪摇滚外,所有人都承当得起光的重负。

或许你已经读出来了,在光的最深处,还是茫茫的一片黑暗。

所以我们在用音乐追问,用摇滚赋予的某种精神或力量在挣脱。

一如子曰,一如平路,一如所有真诚的摇滚。

故事结束了。

所谓的宿命已在无尽的旋律里被铭记。

直到今天我都不确定《北京乐与路》是在宣扬摇滚还是在嘲笑摇滚。

导演在最后安排了一种叫墨西哥跳豆的东西出现。

我可以看到裂开的壳里一只小虫子正舒展着洁白而顽强的躯体。

新生命在痛苦的微笑。

不管他有或没有什么寓意,我不喜欢虫子。

平路死了。

但所有的音乐还在。

再见,《北京乐与路》。

晚安,人们。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杀戮的<活者>这首歌吧还有秋天的虫子的一首《永恒的小夜曲》

《北京乐与路》短评

摇滚青年,没有内容。

7分钟前
  • 天生是明星
  • 较差

我不懂摇滚,我不懂摇滚的真谛和意义,我只知道,对于自己所坚持的东西,要坚定要努力,不能放弃。

11分钟前
  • Stephanie
  • 推荐

《燕尾蝶》的虚幻让我感到真实,这个的真实让我感到虚幻。舒淇和吴的镜头根本就像是乱入。悲伤不是一定要用眼泪来表达,伟大不是一定要用死亡来圆满。这边身体在出轨,那边心灵在出轨。张婉婷的恋爱观为何如此不伦……耐着性子看完的,如果不是因为那远去的绿皮火车一定只给一星。

13分钟前
  • Rann
  • 较差

Michael:“有没有墨西哥跳豆……在香港很红的。”盗版CD老板:“红?我这盗版有卖的就叫红,盗版没有的,就不叫红,红不红,得人民说了算。”

1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一群2逼青年。舒淇和耿乐先学会骂人再演吧

19分钟前
  • 古怪因子
  • 较差

鲍家街43号表示,晚安,北京。

22分钟前
  • 眯眯投降毯
  • 还行

回忆之前 忘记之后/感人的是音乐,少的是细节

27分钟前
  • Illusion
  • 还行

sharp music。。。披着摇滚外衣的偶像剧

32分钟前
  • St-Qtn
  • 较差

太差了,最讨厌装的,尤其是装摇滚的

36分钟前
  • mios
  • 很差

虽然说里面的情节有点装,但是某些情节还是很带感,且吴彦祖唱摇滚,帅,耿乐那小蛮腰。。。无语

41分钟前
  • raincie
  • 还行

不喜欢耿乐,对比之下,年轻时的吴彦祖实在帅的过火。前半段做作,不流畅,相比钟意后半段的诠释。

44分钟前
  • 吃水果的牛牛
  • 推荐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后,又一次看了这个电影,尽管演员的表演太夸张太假,很多事情拍摄出来的和乐手们的真实生活大相径庭,但是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在这个极少人关注摇滚的社会里,居然还有人敢拍摇滚题材的电影,这本身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导演想说的已经都表达了,至少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真诚……

45分钟前
  • 富不过二代
  • 推荐

是要玩rock的才看得懂么···

49分钟前
  • 低碳的尼克
  • 较差

没想到张婉婷能拍出这么“摇滚”的电影,要素很多,但很喜欢。舒淇和吴彦祖的情感线很美,街头卖着美国垃圾打口CD,青春肆意。可是最触动的还是耿乐演的的平路,老家和北京的车就这么几班,却再也不能和亲爱的家人见面。想起了贾宏声的《昨天》,我不理解,但感到深深地震撼…但愿天堂有懂你的人。“我知道自杀的方式有一百种,其中一种就是嫁给唱摇滚的,保证死得痛快,又痛又快…”下一首最精彩,晚安,北京,晚安,所有未眠的人。这不是张婉婷最好的电影,但却是叫我印象最深的,虽然我可能不会再看第二遍。

50分钟前
  • Fairy
  • 力荐

我知道自杀的方式有一百种 其中有一种就是嫁给唱摇滚的 保证死的痛快 又痛又快 PS吴彦祖的妆真是太浓了 三星想全给汪峰

55分钟前
  • 固力果guriko
  • 还行

蛮好玩的电影

58分钟前
  • 菸栀
  • 力荐

再看真没什么了,圈子太烂,音乐片不说音乐哪行

60分钟前
  • LalaMoOR
  • 较差

我可太他妈喜欢这部片子了(忍不住跟着片子骂脏话了),这部片是纪录片吧,曾经的北京摇滚太真实了,耿乐演得很让我动容,最后死的也非常理想自我,吴彦祖和舒淇又帅又美,小清新心动。里面的bgm味道特别对,劲劲的很冲又很有意思,北京摇滚是在愤怒和逆境中发展的,没有这些就没有摇滚乐,可有这些却无法让摇滚登上大众舞台。

1小时前
  • 保你直升四袋
  • 力荐

平路的路不太平,理想会被现实埋汰只能去天国追寻,也许北漂一族和地下摇滚人的生活并非如此戏剧化的悲哀喜乐,不过,rock&amp;amp;roll真是好东西呀~

1小时前
  • irissmy
  • 力荐

今天下午我又重看了,还是觉得有些部分挺烂的,但是又不至于特别的烂。总之就是有些无法定义了。

1小时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