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平淡,细节丰富,感情细腻,看着还有点感同身受。
是我容易代入。
善熙要推荐信受挫善熙最开始只是想要一封推荐信,可遭教授故意敷衍,并被暗示。
然后为了推荐信请教授吃饭,一边出卖感情,一边想保全自己。
教授告白
善熙主动抱住教授
我也不知道他们去干嘛了在中间郁闷的情况下遇见前男友,真正算是交往过的人。
刚开始冷淡疏离,几杯马尿下肚就开始剖心挖肝,不停示爱,并埋怨之前分开的原因,善熙说,她也很辛苦,也有自己的事情。
但在这些人眼里,她是一个漂亮迷人的女人,从来不能真的被理解,不能兼职同志,她的不被理解的部分在他们看来更迷人了。
“我奇怪吗?
”“你漂亮,你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人。
”在教授那里喝酒之后,她找到已婚导演,在她看来是前辈,她自己喜欢的人,一场炸鸡烧酒下来,醉意朦胧,差点,就睡了,但她还没有那么醉,才发现其实这些人自私起来都差不多。
善熙和导演前辈最后她约前男友在昌庆宫见面,我觉得是想告别吧。
她要接着走自己的路了。
这时候戏剧性地遇见教授,去洗手间的功夫大家都见面了,那么后会有期吧。
没有背景的人在遭遇不平时能怎么做呢?
她仅有的被看中的是作为异性的漂亮,在这些人眼里比才华亮眼多了,她想走下去,大家各自打算,没有对错。
曾经是用情至深的,看《猪堕井》、看《处女心经》的时候,有感受到身处情感纠葛的女主人公的苦闷和纠结。
看《我们的善熙》,情感的成分已经稀释了,只在乎那一刻的真情,那个当下,如同演员的入戏出戏,转换自如。
不得不说,洪尚秀的女主人公日渐成熟。
吹皱一池春水,她无心的哟。
前男友她未必不知道自己漂亮,对于皮囊之外的,她像是迷糊的。
她内向、优秀、聪明、富于艺术感、勇敢、天真、古怪,这些标签都来自于与她生命有所关联的男性:前男友、前辈、教授。
如果不是非得要一封推荐信才能出国,谁会想听你们在这给我评头论足。
说是还没有忘记她的前男友,不是刚和一个姑娘在路边分手,要知道,这姑娘已经走进一家小吃店点了啤酒,正好撞见前男友这个故旧。
她对他如同对兄长一般,聊他新拍的电影,他却接着话头,说他现在将来拍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关于她。
有那么个瞬间她还像曾经的那个小姑娘,跟她娇嗔:服务员对我的态度很不好。
不晓得他是否误会她的娇嗔,或者他根本就是要扮演情圣,问她当初为什么要走。
如果他能换个话题,说不定还能扳回一局呢。
过去不要你是因为你的假,现在不要你是因为你还是那么假。
教授善熙需要推荐信跟教授见面,他们见面的地方是校园的长椅和最后的昌庆宫。
校园景色宜人,红枫满地。
昌庆宫更是美如画。
和女学生在这些美景中会面的教授可是会突然抓住后者的手的哦。
推荐信起初写得一般也是方便和女学生再次见面吧。
对这位教授其实并不讨厌,讨厌的是推荐信这种东西。
他们还是去了小酒馆攒了几杯,教授覥着脸说,都不和我联系。
没关系,不论过多少年,对于女人,恋人般的絮叨嗔怪永远适用。
你看,喏,借着酒劲,女学生在昏暗的小路抱住了身板僵硬的教授。
前辈和前辈的见面无外乎烧酒,站在咖啡馆门口本来要喝咖啡的,前辈突然问说,吃过饭没有?
和前辈的见面才是最接近恋爱本质的,对他没有现实欲求(对比教授),他们也没有牵缠的往事(对比前男友),真正能跟他谈人生谈梦想,可能也真正的被他关心。
虽说那个梦想听起来也不怎么样,可是更重要的,她表示,不想再见男人。
要是围绕在你身边都是前男友教授这样的男人,真的没什么见的必要了。
前辈是一个感叹词。
偶遇是好的,刻意就不要。
有才华,又会照顾人,看起来软弱退缩,更是温柔敦厚,若可以大谈精神恋爱而不必考虑人间烟火,前辈无疑是最合适的。
剧情到这里才见电光火石,要做吗?
她紧贴着他,紧接着热吻,接着她说我还不是很醉(并不想去你家),然后分手。
果然还是对自我的兴趣胜过对男人。
果然男人是容易叫人厌倦的东西。
果然连烧酒都无法麻醉。
对男人来说,只有水里的和想跳进水里的,女人只有岸上的。
他们每个都说过,你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女人,她就要当一下真。
所以不厌其烦地喝酒,然后发生一些酒后癫狂都是酒到渠成。
内向善良勇敢这些都是精神的附会。
我们总要提醒自身对精神的重视,可往往肉身走在我们前头。
说到底,情感这种东西也不过是肉身的附会吧。
虽说这部洪尚秀的电影禁闭得不得了,床都没上一个。
果然还是男人更需要烧酒。
看到最后总觉得有股子想笑的冲动,这三个男人各俱特色啊,他们互相之间的对话配上他们各自和善熙的对话还真是用个很简单的方式就把世上普遍存在的三种类型男人刻画的生动形象又相当好笑。
发现导演一旦成为大师,男人总是他调戏的对象,这怎么整的。
善熙这位姑娘在很多女生看来会不会是高级文青型“绿茶婊”呢,她对这三位男性的态度都是可进可退,用男人们的说法,漂亮,有艺术性,天真又勇敢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文青型绿茶婊的定义。
首先这是一部好的电影。
情绪维持了导演其他电影的走向。
从四角恋情开始,我们渐渐随着导演的对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描写。
让我们看到资产阶级社会过度疲劳后的韩国人对于自身状况的理性反思。
以及看到尽可能避免的一些惯性社会性问题。
这些问题当然包括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一种纠缠关系。
有趣的是女主角对于三位好友其中包括了自己大学的老师,作为年轻导演的男朋友以及与两位熟知的导演前辈。
让我们看到一位性情率真的韩国女子如何在即将毕业去国外深造之前与三位男性的复杂矛盾关系。
荡妇以及花心的称谓在这位不是很好看的女子上没有任何的痕迹。
更多的是对三位男性身上的无微不至的理解能力。
表现在面对这三位“男友”上的酒精反应。
当然还有那韩国近来流行的饮食文化炸鸡啤酒等等。
其中包括导演前辈对于炸鸡啤酒的评价: 香脆酥软 油很少之类的。
加上哪首上世纪当地老音乐。
更加符合了这些食物对于韩国当代人的影响和文化消化能力。
炸鸡啤酒缺一不可的毕业推荐信让女子也认为老师有些过度解读自己。
真实没有那样的美好。
就算有老师那样的心境去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但还是需要困境在自己世界的导演前辈的另一种踏实的鼓励。
像是自己年轻导演男友说的,我们需要不断的挖掘自己的潜力。
三位都说过了挖掘,挖掘自己,寻找自己的鼓励。
连女主也混淆了谁说过这些话。
因为炸鸡啤酒就是这样清新但容易重复吧。
结尾的挂着汉子标示的古建筑物 成为了一个好的收尾地点。
简单且清晰的轮舞结构,每当音乐响起时,预示着轮舞进入下一段。
两两登场的节奏。
善熙站在圈中央,发起邀请,她拉起男人的手走入阴影。
男人呆在阴影里,她再去跳下一支曲。
善熙分别对A、B、C男转一圈,ABC男之间再转小圈儿。
善熙试图在男人中寻找自我,貌似她要醉,可醉的不是她。
她把关系点燃了,烧着看着,仅此而已。
况且她的魅力来自于她从根本上不CARE任何人, 男人ABC,浅尝辄止。
善熙的赋格是重复和试探,她称得上真正的导演,控制节奏,收放自如,这就是音乐。
最有意思的是阿里郎饭店的女人,点个炸鸡,放上音乐,通晓事态。
对于消失的善熙,一男人说她内向,另一说她聪明,再说有艺术感。
善熙的意义在于消失。
越久越醇。
三男人齐步走在公园里,仿似传统故事的三兄弟。
洪尚秀延续了”惠媛“,这次不仅有倦怠的秋日,倦怠的醉酒。
这次的音乐和舞更平衡和恰当。
惠媛曾经做了个梦,而善熙醒着也似梦,消失了的”我们的善熙“,却更好比三个男人的梦中人。
温柔有梦痕。
《我们善熙》是洪尚秀导演的第12部作品上映于2013年,题材上仍旧关注于男女之事,本片讲述了:毕业后消隐一年有余的女大学生善熙,因留学需要老师的推荐信而不得不返回大学校园,重遇了对她怀有暧昧的电影专业教授、在本校念研究生对她还念念不忘的前男友以及她一直敬仰的导演前辈,在此其间善熙多面周旋但暧昧、意外之事总是难免发生,最终善熙还是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充满赞誉的推荐信并顺利脱身,留下了相遇偶见、而面面相觑莫名尴尬的教授、前男友、导演前辈三人,并不约而同地拼凑出一个我们的“善熙”。
在叙事结构上,相较于洪导的其他片子来说相对平实易懂,没有在叙事结构上耍太多花招,影片主要围绕着中心人物“善熙”展开,为此剧情不得不增加偶然因素去推动叙事发展,让善熙偶然遇见前男友、偶然遇见导演前辈、又让教授、前任和前辈三人偶然遇见,这种巧合设计也是洪导片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元素,从而增添戏剧性和反讽。
除此之外,几个主要的场景仍旧是充满酒味的餐馆、暂时清醒的咖啡馆、潜藏恋情的校园以及空旷清冷的古建筑公园,并用无关叙事的空镜头连接;影片仍旧一如既往使用固定镜头和少量推镜拍摄,让观众更多地去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神态、动作的细节。
因而人物的对话在洪导的片子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本片中人物对白的“精心”设计也是洪导的其他片子从未有过的强度。
善熙,这一中心人物性格的塑造除了来自她本身的语言直接塑造外(如她对捉弄自己的学长发疯似地大喊大叫、对待她有些怠慢的女服务生骂其为疯子),更多地是来自他人的评价(教授、前任、前辈),他们使用他们的语言将她塑造成“善熙”,塑造成:单纯、善良、漂亮、聪明、有艺术才华、有眼光、但是有点内向和神经质的“善熙”,并且这些作为语言的词汇一旦通过电影人物口里脱出,它们就有意无意地将观众引向它们所指引的方向,形成一个个由概念的词汇所组成的形象,这些频繁出现的词汇让人去注意观察“善熙”这个人物,去判断这个人物的言行是否与形容她的词汇和谐一致,从而将“善熙”一直固定在关注的中心,成为神秘而富于变化的靶心。
而围绕在她周围的男人们,导演则更多地利用人物的语言的重复性、言语与行动的矛盾违和去表现男人的虚荣和虚伪。
例如善熙前男友与善熙的酒局中直言自己真的很喜欢她很想她,紧接着他在和前辈的酒局中同样很喜欢前辈、很想前辈(语言的重复性);例如教授在湖水前等善熙,撞见自己的学生(善熙的前任)和朋友(善熙的前辈导演)却假称是来看枫叶(言语与行动的矛盾)。
除了语言的塑造性,言语的传递性在影片中亦尤为刺眼。
影片中教授鼓励要拍电影的善熙说“虽然难是难了点,但应该试着尽力去做……如果你回学校读书,就会给自己找借口。
觉得还有时间,不肯放手一搏”;而善熙告辞教授偶遇前男友后,就前任说毕业后想去其他地方的话题,善熙则直接将教授的话改头换面地用以教训他“别找借口了,要干就好好干,读书或者逃跑,全都是借口,你要一直努力坚持下去,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知道自己是谁”;紧接着善熙的前男友在与导演前辈的酒局中就前辈劝阻不要与前任复合,又再次将这段话改头换脸地拖出——“可是我要努力了才知道啊,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怎么知道是好是坏……我怎么也得一直挖、一直挖到那里,才能找到我自己”;随后,导演前辈在和善熙的碰面中又再次将这段对白大同小异地用来鼓励善熙道:“可是听起来都像借口……就干你喜欢的吧,你不是说要制作电影吗?
所以也要写剧本啊,那就继续做你喜欢的事情,坚持不懈地挖掘自己,趁还来得及,还有力气,坚持到最后试试,坚持到底看看到底会是什么结果,也能看到你的界限在哪,也能知道你是谁”;到最后,这种传递又由善熙传回给教授本人“我相信老师的话,我一定会鼓起勇气努力去做。
真能成功的话,要下定决心挖到底。
对,往深里挖掘自己”。
这样的对白设计虽然甚为反讽,但不由得想起了作家司屠的一句金句——我的语言对谁有效,我就和谁在一起。
反过来也就是,我和你在一起,是因为我的语言对你有效。
我的语言能让你记住、让你再次使用,甚至影响你将来的行动。
但这种语言的传递性也可以感受到日常用语的同质化和贫乏。
例如导演前辈在听取大学教授对某个女人的描述之后,又将这番描述原封不动地拿去形容作为仰慕者的善熙:你很善良,虽然性格有点内向,不过脑子很聪明,真的有非常好的眼光,稍微有点疯,不过有时你那勇气令人赞叹……在我遇见的所有人中,你是最漂亮的。
而且这种撩妹的套路,除了必须夸对方好看漂亮,还有评价一个女孩,不能只说一面,什么你很漂亮啊,很吸引人啊,很善良啊,要挖极端 。
一旦你给人指出两个极端,是没有人不钩的: 你从外表来看,性格十分外向十分开朗,而在你的内心深处,却藏有一个十分忧郁和悲伤的一面 。
你表面看上去会像一个干练的现实主义者,而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度感性的人(在他的另外一部片子《北村方向》中借老司机之口说道)”。
当然这种日常而口语化的对白,也与洪导的剧本创作方式有关,一般拍摄当天早上写剧本,给演员一两个小时当场背台词,于是这种口语化的台词很大程度上出自导演和演员的即兴创作。
而这种语言所带来的重复、同质、贫乏也使得电影人物产生出意外的反讽和喜剧效果,从而动摇了电影人物中语言的可靠性,那么到底善熙是否真的是他们所形容的那样呢?
我们回过头来纵观全片地去评价善熙,抛开电影中没有展现的艺术天分和眼光不谈,在稍微内向和神经质的评价上倒是准确的,影片中善熙得知学长恶意捉弄自己后大喊大叫疯子似的要求对方道歉多少是有点神经质,再者她面对他人时多少有些欲言又止而只能借助于酒精的效力敞开心扉不能不说是偏于内向;但在单纯、善良的维度上却是值得商榷的,善熙除了与前男友的交往外又与自己的老师、前辈产生暧昧,周旋其间,甚至利用教授对自己的好感进而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她所期望的推荐信,很难称其为单纯、善良,倒可以说是脑子好使相当聪明。
如果我们再用他们(影片中的教授、前任、前辈)使用的词汇去描述善熙,那么不免显得一厢情愿,他们将那些美好的词汇组合成一种与现实不符而仅仅是自我臆想的想象体,构造出一个单纯美丽善良的天使形象;但如果我们使用当下语境中频繁出现的“绿茶婊”去评价,则不免过于狭隘,如果将善熙的女性身份置换成男性,那么围绕着他展开的就是他与三个女性之间的暧昧关系,对于男性拈花野草风流成性的道德批判多少要低得多。
所以善熙的形象就显得尴尬和暧昧起来,我们如果只用简单、单薄的语言就很难去描述、去把握一个真实的形象;因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我们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事物。
无论是从画面,还是从故事的结构,甚至追溯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都将难以找到比扁平化这个时髦的词语能够更好地用来形容洪尚秀的电影。
他的镜头极少移动,画面固定在中景,偶尔会缓缓向人物拉进。
在《惠媛》中,哪怕惠媛在母亲面前难得地纵情奔跑时,镜头也只是微移了少许,将人物摄入画面的末端后随即停止。
他的场景也极少,饭馆、宾馆和旅行几乎就是全部。
他的故事极其简单,究其根本无非是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如《男人的未来是女人》,如《北村方向》。
他的人物形象十分单薄且固定,多为学生或者电影导演,不存在家庭,或者家庭仅作为阻碍的符号出现。
他的叙事没有技巧,只是简单的时间顺序,像《惠媛》中长梦手法的运用,已经是难得一见的技巧运用。
总而言之,洪尚秀的电影去掉了电影里一切扣人心弦的因素,恰如同如今的扁平化趋势,将人们原本有声有色的生活压缩成了一个平面。
但是,洪尚秀的所谓扁平化其实与现在所流行的扁平化大有不同。
扁平化是将有着丰富变化的实际物体景象提炼成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而洪尚秀的扁平化是将看似光怪陆离的生活还原成简单的线条和色块。
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洪尚秀在进行这一过程中遵循了扁平化的设计美学——线条和色块。
线条,就是电影中的人物。
洪尚秀的电影与其他电影相悖之处在于,他镜头下的电影人物并不发生变化。
传统意义的认知中,人会随着自己的境遇而不断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则构成了故事。
如果人物并非按照此种途径展开,那么他就会带有荒诞的意味,例如《阿甘正传》中带有智力缺陷的阿甘。
洪尚秀的电影里,不发生变化的人物随着时间和故事的推移前行,随即构成了电影简练的线条。
《北村方向》中,电影导演在故事的开始以寻找朋友的形式出现,而在故事的结束,其仍以寻找朋友的形式结束。
《玉熙的电影》里,玉熙分别与振久和宋教授登山并进行比对。
《我们善熙》中,善熙多次分别与三个男人游览昌庆宫。
这种对人物故意的抑制与重复,就构成了洪尚秀意图的主架构。
洪尚秀善于利用时间差和场所的缺失构筑信息的不对等。
《男人的未来是女人》中,两个男人各自利用对方离席的时机对女服务员进行搭讪。
在洪尚秀的电影中,人物之所以可以被压缩为线条的根本原因,也即是这种信息的不对等从而导致人物的不自知。
电影中的人物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因此无法做出改变,典型如《我们善熙》中三个男人,他们对善熙其实一无所知,却纷纷自诩了解善熙。
这些人物必须依赖一个“无所不知的第三者”,在外部也即是通过观者来完成认知的改变,才能实现故事的真正结束,而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中的人物被压缩,成为结构化的线条存在。
这一点在电影内也得到了体现,《北村方向》中反复遇到的老师,《玉熙的电影》则一直是隐秘的重复,《惠媛》中梦境和现实重合的大叔,《我们善熙》中饭馆的主人,一旦我们将观察的支点置于第三者之上,就会立刻发现人物举止的可笑。
洪尚秀镜头下的人物,必须依靠一个无关的第三者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试图描述自我的过程的翻版。
而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则是洪尚秀得心应手的细部线条,二男一女的结构被其使用的出神入化,几乎在每部电影中都能找到这个结构的踪影,《我们善熙》的整个故事更是这个结构的不断变奏的最终结果。
这种结构的一再重复,加重了人物的荒诞感,将人物进一步压缩,也将洪尚秀的所要描绘的线条更加清晰地从色块上凸显出来。
色块就是洪尚秀要讲的故事。
这种故事因为结构上面的高度重合和人物的极度单薄与荒诞呈现出极高的单一性和纯粹性,仍以色块为喻的话,可以视为拥有极高的色彩饱和度和明度的纯色色块——就像wp8的方块。
然而,这种故事却令人久看不累,或者说,同时也有相当一部人认为其乏味无比的原因在于,这些故事有着适宜的透明度,合理区分的界限,并被设置了巧妙的排列方式。
上文对人物的分析可知,洪尚秀的故事中存在一个无所不知的第三者,这一形象同时映射着电影内的人和观者自身。
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故事内外的人的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种渗透压一般的信息差自然而然地构成了故事的张力,而这个故事对于第三者而言,却又是是透明不存在障碍的。
此外,洪尚秀善于利用符号对故事进行区分,使之按照一节一节的形式进行,这种符号是多样的,可能是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一支曲子,更巧妙的是,这种符号并非是并排排列的,两个符号之间是完整的一小节故事,一种颜色的色块,整个故事则是这些色块分作不同图层进行叠加,而随着人物线条的前行,这些图层还仿佛因此各具不同属性——就像是PS的图层。
更诡秘的处理是由于界限的存在而在色块上留下的缝隙,也就是洪尚秀故意将一个延续的故事打断进行分节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我们仿佛被一棍子敲醒,和电影中的人物一起,开始重新打量这个世界。
我们会看到,我们生活中那些美丽多彩的事物,大多还是因为他们本身美丽多彩。
我们的生活被填充到他们周围,不仅没有为之添彩,反而有些苍白而空洞。
倘若也有一个无所不知的第三者在观看着我们,恐怕还会觉得荒诞又可笑。
在这一点上,洪尚秀的扁平化再次表现处与流行的扁平化的不同。
他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除人之外的物体的鲜活,却毫不留情地将与人相关的活动打回单薄如纸的原型。
好比图标依然被描绘地栩栩如生,而我们点击图标的动作被压成了苍白色的线条。
这时唯一能拯救我们的,可能只有亲吻,这大概是洪尚秀电影中最温情的动作。
事实上,一张白纸和一张有吻痕的白纸,我们当然会更喜欢后者。
看这个片以前我从来不知道要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给一部影片打两星,现在我终于知道了。
就是发现一部影片在口碑榜里,于是找来看,发现根本看不下去,可是又不好意思打一星显得自己好像没水平没深度但是如果完全不发表看法当没发生看片这回事又会觉得自己浪费了这个时间和精力费了这么些脑子考虑这些更加跟傻比似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两星。
ps,女主乏味的脸像一潭深深的沼泽将三位本来能撑住的男主拽了下去,缓缓地。。。
缓缓地。。。
仿佛能看到那死亡的痕迹。。。
又ps,这片居然是十八禁。
是我幻视了还是刚好看了阉割版还是韩国影业集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善熙有多真实?
如一条鲸鱼,悄声地浮起,成为情景的中心,又悄声地潜下去。
人们一再谈起她,用主观的,不乏矛盾的词语。
水中月。
或者这就是我们感受生活的方式,粉饰不方便的事实,为自己的局促百般解释。
昌庆宫似乎是个很美的公园。
人不多,有秋意,这似乎是,但并不是,角色们纷纷来到这里的原因。
汉阳的古宫们远不如故宫磅礴,但是它们小小的,不做作,甚至有些脆弱,所以令人感到亲切。
三个姑且称其为朋友们的人尚能在并不拒绝人的汉白玉台阶上边走,若即若离地分享各自心绪。
看过所有洪的电影,感知到洪尚秀和伍迪艾伦共同的恐惧即是女人。
“pussy is a powerful thing,you konw”女人令男人恐惧,恐惧于善变,恐惧于无法抗拒,恐惧于在那对乳房之下,自己回到了孩童的时代,恐惧于自己除了掏出稚嫩的心别无他法。
可是,如此强大的女人本体是怎样的呢?
一个美丽的女人会在第一眼就击垮最坚强内心的男人,摧枯拉朽一般。
在她面前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只有听从,只有感慨,只有揣测。
她就是一个审判者,我们只有遵从她的条款要么就完全唾弃她。
可是这些强大的女人却又那么难以捉摸,她们前一秒还说爱你爱的发狂,后一秒却又投入他人怀抱,她们可以完全推翻自己的喜好,喜爱和厌弃可以相互变换,她们抓着你的心残忍的摔打,却为了某个呆滞的男人流干眼泪。
这里面的规则在哪里?
如果有规则的话,可是难道没有规则吗?
但凡谈到爱情,必然谈到的是女人,因为男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很具化,爱情就是我只想和你在一起,只想和你做爱,物质上的拥有你。
而女人则不同。
就像片中“表哥”说的,“女人是现实的,她们考虑的事情有很多”其实女人的现实只是她们的一个闪烁的情绪,女人既抓不住别人也抓不住自己。
女人就像一个一直在追索和奔跑的人,她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因为想要的会失去,失去了再拿回来,就像一个玩溜溜球的小孩,“我想看看它在我手里的感觉,当她滑出去的感觉,当她回到我手里的感觉,再看看滑出去的感觉,我要确定她在我手里的感觉。
”这就是女人。
烧酒导演洪老师的度数越来越低了,快成白开水了。
海报过于讽刺。
一直在谈话聊天,一直。。。终于瞌睡了。。。
大师越来越克制了,从没有露点到没有床戏,现在连房都不开了
对话戏结构参考,洪片中的男自嘲都蛮好笑的。
真的很喜欢洪尚秀的尴尬感和醉感。
颇具风格的文艺小品
这部太有意思了,故事有趣,台词精妙令人捧腹,哈哈哈哈哈,有几处真是笑死了。这次洪尚秀电影里的男人不再猥琐,倒是天真,被善熙妹子玩死。她内向,但很聪明而且有艺术感,她可爱,有点古怪,真诚却很勇敢,哈哈。一直挖一直挖,李善均表现很棒。
希区柯克说我最恨那种一群人说话的电影了
对洪尚秀无感了。
大篇幅都是对话,找到的资源还比较糊😂不是郑裕美演的话大概率不会看下去。三个男人对善熙的描述出奇的一致,后面他们撞在一块儿的时候真的笑死。
70.更像是一个小品,对过往记忆中的——我不想称为女孩——而是同时是女人和女同学的回忆,处于不同阶段的男人,对这个好像简单却让他们无可奈何的女人的迷恋。虽然她丝毫不完美,她在迷茫中,肆意游走在他们之间。比较特别的是,他们身上都萦绕着一些青春的气息。很难说如果不是洪尚秀的名头我能否津津乐道,毕竟中途看困了。印象里就是固定机位长镜头和快速拉进两种。。我觉得比我看过的另两部要简单一些,给我就是早期作品那种感觉,如果都是这样我就不太想看他其他的电影了。被我列入计划却拖延最多次的电影,惦记了那么多次竟然没列入想看。。
男男男女的躲闪游戏
轻描淡写讲故事的方法还是蛮有趣的~
也许让郑恩彩来演这部更好?更轻,更有神秘感。不如《玉熙》
你比法兰西特派还无趣🙂
善熙需要推荐信,洪尚秀用推镜、烧酒、炸鸡、三男对她的描述叠影,如人饮酒般清楚模糊,最后终于三男共景湖边,善熙伴着音乐消失不见,留三人游秋色一片
首先,那个一上来的18禁是什么情况!其次,除了炸鸡就是炸鸡的故事内容中能看出来情感?!奇怪!
+ 终于补完17年前的所有洪 / 有趣的是所有男人都因为关系不约而同套上同样的话术,像是一个灵魂的变体们 / 结尾是在在逃避处理复杂情境吗,有点没劲儿
呃,还是尴尬得有些超过了。馋炸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