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影片之前,我以为回归之路更多的是指教练回归篮球场,但实际上,隐喻的回归是重新找回自己。
故事的主人公和妻子原本有一段美好的婚姻,但是由于儿子有肿瘤,且长期化疗后最终还是失去了生命,从此主人公就开始买醉,并且也出现了情绪上的不稳定,最终让这段婚姻走向了末路。
他每天做一些短工,下了班之后就去镇里的酒吧买醉,日复一日,毫无变化。
有一天他曾经上学的高中找到了他,想让其担任学校篮球队的主教练,原本他是想拒绝的,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接受这个重任。
所以很多时候,有的人具有某种天赋,当他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世俗的那些条条框框或者人为的阻拦,是没法挡住他前进的脚步的。
而自从主人公进入了这个学校之后,这个25年没有赢过球的球队竟然打入了州(有待确认)决赛。
对于一个毫不起眼的球队,到底是什么让让在短期内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这个还是很让人好奇的,不过从剧情当中来看,其实还在于教练所灌输给球员们的价值观。
什么价值观呢?
就是当你在场上的时候你是有血性的,你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绅士且公正的一面。
是比赛就必然会有输赢,赢了就是王者,输了就不要想着还去做一些庆祝类的舞蹈.....其次就是纪律。
为什么一个球员迟到了仅仅四分钟,就被教练踢出局?
因为在篮球场,即便只剩下了一秒钟,有的时候也是会左右胜局的。
如果说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顾及到自己的习惯可能会在未来毁掉自己的前途,那么最终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必然是灿烈的。
还好他们遇到了这个教练,而这个教练又恰好对他们的前途比较在乎,要不然他也不会去学生家里让其父亲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在这里就不免的要讲到教育了,其实美国的教育我也了解过,而且曾经也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我个人的理解是它是有很多问题,但是美国的教育好的一点在于,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释放孩子天性的这一块比我们要做的更好。
我们现在的教育几乎是唯文化课是重,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我就听我侄女讲过,他们现在连体育课都没有了。
想想也真的觉得挺遗憾的,这些孩子的身体状况暂且不论,试问,连体育课都取消了的学校能培养出所谓的体育人才吗?
简直就是开玩笑。
对于教练来说,其实重新回到自己的主场,就像生活进入了正轨。
可是他始终不愿意面对过去的自己,也没法释怀,他看到朋友的孩子进入了重症病房,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完全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
他逃避了很多年,依然没法面对。
直到学校把他开除之后,他似乎才意识到,这样下去他真的会毁掉自己。
在自己万般艰难的时刻,还是家人没有放弃他。
所以美国的电影,大多数时候总会回归一个主题: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这比我们大多数的电影最后回归到集体其实更落地一些。
因为归根结底,我们最终都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在这世界上,唯一能陪我们走过一生的终究还会是自己的家人。
最后,祝愿大家在面对人生逆境的时候,不要放弃,虽然说这句话显得特别容易,但是真正面对一些困境的时候,其实我们特别容易被现实情况击垮。
所以善待自己的家人,因为即便你被生活的残酷击垮了,但是你的家人却永远不会放弃你。
男主因孩子肿瘤离世而无法自拔,沉浸在深渊里,妻子也出轨跟他离婚,应该没有比这更糟糕的黑暗了。
男主在工地打工,却一直酗酒避世,白天醒来洗澡要喝酒,上班工地偷着装白酒喝,晚上取酒吧喝酒。
他的人生只能用酒来形容。
他的行为只能用形式肉走来形容。
这样一个封闭自己的人,他的姐姐想安慰他、开导他,但也是试探不敢深说,稍微触碰一点神经,男主就打发雷霆。
视乎他的小世界里不想被人打扰。
对,男主还是曾经的高中篮球天才。
突然有一天,主教学校的教父(校长)想让男主去当高中篮球队教练。
男主第一反应就是,我都多久没打球了,而且我也没当过教练,我啥也不行,我能行吗?
这一夜,男主喝过了冰箱里的啤酒,这一夜是非常纠结的,男主一遍一遍的演戏回复教练的话,我不行,我才不带你的垃圾球队。。
但男主内心是最热爱篮球的,他那深渊一样波澜不惊的死水有了一丝涟漪。
男主热爱着,想去,但又堵塞着,批判着。
第二天醒来,男主还是来到了学校,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
看着孩子们打球,他一眼看到了问题所在,重新安排了球队,给一名说话很小的队员自信,让他大声的练习说话,因为他最有天赋,能看出球队的弊端,男主让他来担任队长。
还有一名队员球打的一般,就是爱显摆,男主把他踢出了队伍,后来这名队员也热爱篮球回归球队,不在炫耀。
一场场的比赛,男主不仅是走出了小世界,而且倾尽所有,忘乎所以的重新投入热爱的事业,在球场大声的辱骂裁判,这一刻,他并不堕落,也不孤独,生活也是最精彩的时刻。
看着孩子们打球,一场场的走向成功,一次次的喜悦,男主也意识到责任、榜样。
完了自我的救赎。
也许在你低谷时,你试着给自己鼓掌,为自己加油,来完成一些小事来给自己鼓劲。
或也许,面对生活,面对我们的失意,我们也要大声的宣泄,就让我们一起骂骂裁判吧!!
瞎几把吹啥呢?
影评第576话《回归之路》——人生没有归途影片《回归之路》于3月6日在美首映。
本片由本·阿弗莱克领衔主演。
本片讲述了曾为酗酒所困的前篮球奇才(男主)回到其高中母校担任主教练,随着球队开始取胜,男主开始正视自己酗酒的弊病,并希望使自己踏上救赎之路的故事。
人生没有归途。
男主饱受丧子和婚姻失败的双重痛楚,曾经每日仅靠酒精的麻醉来聊以度日。
执掌球队是男主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男主也曾试图从此戒离酒瘾。
然而,男主还是被朋友的儿子幼年患癌的事件引发了自己的丧子之痛(男主的儿子同是死于癌症)。
再度的酗酒使男主失去了教练的工作。
虽然离开了球队,男主并没有再次沉沦,球队的队员们继续砥砺前行。
影片虽然整体基调比较抑郁,但是还是充满了正能量。
人生本是一出悲剧,活下去就成了喜剧。
所有人都是随着一声啼哭来到人世。
活着,不容易。
向喜欢观看体育励志类影片的观众推荐此片。
祝大家周中愉快。
一个中年男人,在经历丧子之痛后,难以走出自我设限的围城,选择自我放逐,失去了婚姻,甚至变得麻木不仁。
白日以劳苦工作,消耗身体,夜晚以酒精,消磨灵魂。
酒精度日,不能自已。
…………机缘巧合之下,得以成为一群迷茫高中篮球队员的引领者——教练,在潜移默化中,他一点点重拾热爱,想直面生活…我很怕,他见到好友之子病痛不止时,酒醉后会发生意外,那样…只能是一个苦命人的履历。
然而,还不够的是,助理教练的不解与补刀,再一次压垮了他。
这一次,他放纵自己,饮酒、醉驾、与女人…撞车事故,恰到好处的转折,尽管走错了房子,被揍了、受伤了,但也终于有机会直面自我,放下一直的执念,慢慢治愈,与自己和解…我想,任何人在经历了一些难以割舍的事情,都会彻底改变命运轨迹。
往往不尽如人意,但能重拾信心,回归正途的寥寥无几,而我,也处在这一条路上,迷茫、无助、无措……找寻着自我。
但愿,我也能走出来,好好地,活下去。
影片中,本·阿弗莱克带领Bishop Hayes高中第一次对战强队Memorial高中时被完虐。
期间本叫了一次暂停,他冲着队员们怒吼:Have a little fucking pride! I don't give a shit if we lose every fucking game this year. I will not coach a team that has benn out-toughed!看到这段话,我哭了。
我希望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我希望有人曾教过我,输,是没有关系的。
但你要拼劲全力去战斗。
但我从小念书起,就不敢输。
我是我母亲生命中唯一的骄傲,她从来都毫不掩饰在所有人面前夸我懂事聪明优秀。
但对于一个小孩子,这种夸奖没有愉悦只有压力。
我无法分辨她爱我,是因为她爱我,还是因为我成绩好。
我只知道我必须每次都考前三,否则我可能在她心中就不够好,我会让她在亲戚朋友面前丢脸。
父母也会向我表达尽力就好,无论结果怎样,都会支持我这样的话。
但我初中读上海中学、高中读七宝中学,大学考交大却差了一分。
我母亲有次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我当时就说不要那么坚决填报交大,志愿填同济或者上外不就轻松进去了。
尽管他们没有责备我,但有时压力的传递并不需要责备。
我没有感觉到我母亲真的无条件支持我。
其实我并不好胜。
我做过的所有测试和咨询,都告诉我是一个低目标性向的人。
这是我的基因、我的家庭成长环境所决定。
我人生至今所有的成就,都是“我觉得应该做到+我确实有能力做到”达成的,没有一项是“我想要做到”。
这也就意味着,我体会不到成就感。
我每次获得出色的成就、嘉奖、认可,所带来的愉悦最多就维持半天。
这样的愉悦远不如我一个人呆在家读一本书舒服。
所以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既有阳性(创造)的价值观,也有阴性(存在)的价值观。
既然我认同阴性的价值观,似乎也并不十分需要拼尽全力战斗的经验。
直到两年前,我开始遭遇低谷。
我才发现,也许你不需要在比赛中战斗、也许你不需要在事业上战斗,也许你总能用巧妙的方法达成你最舒服的状态。
但你躲不过人生的战斗。
我突然发现,从小到大没有人教过我该如何处理这些困境。
我的父母,像绝大部分人一样,平淡一生,遇到艰难就咬牙扛下去。
他们无论从心态、战略、资源还是经验等各个维度,都没有给过我任何指导。
于是,和许多人一样,我选择了逃避。
有意思的是,我主观上并没有轻易放弃和逃避,我理智上也知道逃不掉。
但由于我完全没有头绪该怎么做,所以这个时候情绪上本能的防御机制跳出来夺得了控制。
影片中,当本的妹妹提到他本人看到夜夜在酒吧买醉,本立马用防御情绪攻击对方。
这样的画面我太熟悉了,有多少次我的妻子提出她的担心和无奈,我却一次次地用这种方式逃避她。
我辜负了她,却浑然不自知。
漫长的自救路,是从我接受自己输开始的。
我有一天告诉我自己,我是个loser,我会把这个单词纹在身上,时刻提醒自己辜负了关心我的人,伤害了他们。
我跟自己做了个交易,输了没关系,如果因此没有人爱我,我可以自己接纳自己。
但条件是,我不能永远做个loser。
我可以接受未来某些时候仍会输,但我不会一直输。
我很希望能有人对我说这些话,能冲我吼:“输就他妈输了,屁大点事。
但你妈逼的一定要诚实面对自己,你真的有竭尽全力在战斗,如果你有尽力,老子会陪着你战斗到底!
”但没有人对我说这些。
自救路一片漆黑,要自己一步步摸,不知道何时会有亮光。
要把过去的自己烧死,但不知道能不能涅槃。
我非常喜欢Bishop Hayes高中第二次对战Memorial高中时,本在暂停时对队员们说的话:We're not gonna make it all back in one possession. You gotta just keep chipping away, and chipping away at it. Little things add up. Let's do all the little things right. Put all that shit together, all of a sudden we're pretty fucking tough to beat!如果一部没有刻意煽情电影能一次又一次地击中你泪点,那多半是因为你走过那些路。
本无疑是一名出色的coach。
对于Marcus这样傲慢的人,本通过强硬手腕打压;对于Brandon这样不自信的人,本通过委以重任逼迫他激发斗志。
你不能强制的输出,而是要因材施教。
最让我感动,是本在最关键的时刻,敢于顶着肩上巨大的责任和风险,放弃一切战术,交给Brandon最后一投。
如果这一投失败,可能会对Brandon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但如果成功,也会让Brandon彻底涅槃重生。
那种勇气、智慧和信任,我生命中从未见过。
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这样的人,不要再让我在乎的人,像我一样,一个人去孤独地战斗。
我感激我遭遇的一切困境和自己尽力的战斗。
也许我不在乎外人看来的一个个成就,但我的战斗经历,对于我的孩子将会是宝贵的财富。
如果有一天她在黑暗中需要有人牵住她的手领路,我会在她身边,我会告诉她大致的方向,教会她一些方法。
然后陪着她一起往前走。
整部电影看完,对于比赛的印象恐怕不会很深,就我自己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最后海边的球场,真美啊。
电影的色调和阳光的颜色选用都一直特别温暖,感觉更适合去拍风景片,几个海边的镜头都特意选了海最蓝天最亮的时候,或是光晕大到一切都有些朦胧的状态,是不太热血。
剧情本身比较散也没有什么太刺激的点,就是平平淡淡的讲了一个曾经的英雄重新回归篮球的故事,虽然看最后的几个投射,这老哥应该不咋会打。
球场的几个镜头也充斥着翻腕启动走步,只有跳投的姿态都很好。
严格来说就是一个三星的体育片,可以加一分给最后那个巨美的球场,我也想去打
其实,Jake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人,年轻的时候有梦想,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生活不算顺利,有缺点,马马虎虎还能过,他就是“我们”的缩影。
不喜欢讲剧情,还是说说细节。
1.Jake和妹妹的谈话这次谈话把Jake的问题暴露在观众面前,酗酒,暴躁,死要面子。
不满前妻通过问妹妹询问自己的现状,妹妹希望他能找个人约会,能走出自己的世界。
与后面的家人情节照应,Jake还有爱自己的家人。
2.布兰登(好像叫这个,Jake很喜欢的那个篮球队员,后来当队长了)Jake在布兰登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导演也有意在把布兰登和Jake向同一个方向塑造,有天赋,努力,热爱。
同时也都有个和自己有着微妙关系的父亲,我认为,最后布兰登的父亲来看布兰登打球,写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也侧面指出,Jake的父亲也是爱Jake的。
3.孩子Jake的孩子因为疾病去世,同患病的另一个孩子活了下来,对夫妻二人的打击都是很大的,“我希望他们的孩子也去世”,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是当另一个孩子真的出事了,Jake也意识到自己真的不是这么想的。
4.结局我个人很喜欢电影没有把最后一场比赛详细刻画 ,而是通过几句旁白,交代了所有事,我很喜欢这个结局,Jake明显会回去接着当教练,他也改变了,正如最后的光,一切都在变好。
最后表白大本吧,虽然我最爱还是卡西💚💚💚
《回归之路》,可以看作是本·阿弗莱克一次自传似的演出,杰克这个篮球教练的角色,几乎是依着大本的生活描摹出来的,也许这部电影的剧本朴实无华,不如很多励志片那样看完带给人无穷的力量;也许这部电影的剧情也不那般跌宕起伏,不如很多体育元素的影片扣人心弦。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大本几乎本色出演了这样的一个落魄的角色,洗尽铅华,撕开自己的伤口让我们看到他的苦楚,他的折磨。
人世皆苦,但依旧要背负苦难向上攀登,这不仅是电影里教练杰克的回归之路,更是大本自己从跌落的人生谷底,爬回幸福人生的回归之路。
我们都认识大本,这个笑起来很憨的家伙
在拍完《蝙蝠侠大战超人》和《正义联盟》的大本接过了新版《蝙蝠侠》编导的任务,但是《正义联盟》的失败让他倍感压力,和妻子分居已久的他也即将面临正式的离婚,他一直以来就有的酒瘾亦不期而至,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被送入戒除中心强制戒除酒瘾。
这是他人生的低谷,我还记得那一阵子经常看到本·阿弗莱克各种吃东西,喝酒的照片,他一度被笑称为“汉堡侠”,而在《正义联盟》的补拍镜头中,大本也明显比原先的镜头要肿了很多。
谁能知道,他那时便受着如此的折磨。
于是,《回归之路》这部电影,更像是大本对于那段陷落在酗酒时期和婚姻破裂,和孩子将渐行渐远时期的一次真实写照,他一面工作又一面抑制不住地酗酒,他的出轨,他的不负责任,还有他内心的痛苦,都通过杰克这个角色表现了出来。
甚至,1972年出生的大本,几乎和电影里的杰克同年(电影里提到他21岁带领球队在1993年获得冠军,正好也是大本的21岁)。
曾经辉煌过的杰克,为了叛逆那个只看重自己辉煌的父亲,拒绝了大好的offer,也没有继续打篮球,在小镇从事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儿子因为肿瘤去世后,他与妻子也逐渐变得陌生以至于离婚,自己最终深陷酗酒的深渊。
此时,一个指导他曾经所在学校篮球队的机会出现在了他的眼前,他尽自己的全力去指导这些有潜力,却没有信念的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一些表率,然而他酗酒的事实终于让他失去了这份工作,他接受了治疗,开始了新的人生,他执导过的球队也继承了他的精神。
这是一个沉静的剧本,如果不是我们知道大本的经历,大概很难看出他在其中的反省与思考,冰箱里的十多罐酒在一个晚上就喝完,每天清晨洗澡也不忘喝上一罐,去工地把酒倒进杯子里,更多的是去酒吧喝到几乎不能行走,或是走错房门,仓皇逃出的时候跌个重伤。
这一切,是他酒瘾的错,是他自己的错,也是他生活经历的错,缺乏父爱,丧子,离婚,前妻马上找到了新欢,友人孩子奄奄一息,自己失去了工作...生活对很多人从来是艰难的,一个人会轻易跌落谷底。
但是,尽管跌落谷底并不是自己的过错,如果只是自暴自弃地躺在谷底不再攀登,那错过的就是自己整个未来的人生。
所以回归之路,回归的是曾经的正轨,但归来亦很艰辛。
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了杰克对于球队里两名球员的指导,杜雷特和道斯。
杜雷特的父亲也是篮球队队员,可惜老杜雷特这条路最终未能走下去,而小杜雷特虽然天赋很好,但是从来对自己缺乏信心;道斯则是闲散而喜欢炫耀,不服管教,在和队员逐渐磨合的过程中,杰克最终让小杜雷特变得更加自信(他的父亲也最终去看他的比赛),也让道斯变得踏实起来。
他虽然失去了孩子,但是他依旧可以成为一个好父亲,一个孩子们的榜样,对后辈产生正向的影响,这是杰克父亲没有能够做到的。
这一点,大概同样是大本想要给自己几个孩子做的事情,虽然和前妻加纳离婚,但是大本还经常会去接送孩子上下学,带着儿子去上空手道的课,和女儿一起吃冰淇淋。
也许他和加纳的情感失败了,但是父亲不能失败。
当然,这部电影的结尾,杰克放下了过去,大本大概也通过这部电影,缅怀了一下前几年不堪回首的苦痛与经历,至少他现在又陷入了甜甜的恋爱之中,羡慕大本,也祝大本之后再也不要酗酒了。
毕竟一人看海很悲伤
两人玩闹才快乐
2021.1.19更新,大本和安娜已分手,允悲,别再胖回去就行了。
《回归之路》的媒体评价解禁后,收获了广大影迷的热情评论。
虽然这部电影的评价并不是非常高,但对于本•阿弗莱克而言却是非常重要。
黄油手本
遛狗本
采访中陷入忧伤的阿弗莱克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一场分崩离析的婚姻、一部饱受争议的超级英雄电影、一段反反复复的戒酒之旅,大本遭遇了爱情、事业以及生活的三重打击。
而做为公众人物的高曝光率使得本成为了著名的表情帝,“遛狗本”,“黄油手”,“忧伤的阿弗莱克”也是媒体平台经常使用的图片。
但本从未放弃过,在亲人和好友的支持下,他不断与过去进行斗争,稳扎稳打,终于凭借这部《回归之路》重新获得了好莱坞的信任。
本与詹弗妮本是好莱坞著名的金童玉女 在《回归之路》中,本的角色是一位婚姻破裂、嗜酒如命的前高中篮球明星,他在接到一份高中篮球教练的职位邀请后,决定彻底戒酒,重新开始生活。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个角色都与现实中的本高度重合,可谓是“本”色出演。
而本片除了展示了本•阿弗莱克戏里戏外的“回归之路”外,对于当今广大渴望改变的“上瘾者”也是相当具有指导意义的。
1
杰克是一名建筑工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乍看之下他和我们一样普通平凡,但同时他还是一名酗酒者。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会先喝一杯解解乏,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关键是他还在开车。
而他晚上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一边忧伤地看比赛一边忧伤地喝酒。
甚至在早上洗澡的时候都要小酌一罐提神。
参加家庭聚会前先要偷偷摸摸的来个“先干为敬”,不知道是做热身准备还是怕聚会上不能喝尽兴。
大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还是会以为自己和杰克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我们也经常干着相同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想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充电,然而一回到家就想着先打把游戏调节一下心情,结果一玩就是一个晚上。
我们下班以后花在什么事物上的时间最多?
无疑是手机,抖音、王者荣耀、微博,为啥明知道这些东西只不过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我们却还要把时间花费它们身身上上?
所谓上瘾,不过是明明十分厌恶,却仍然忍不住要做。
2这世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杰克之所以成为一个酒鬼自有其原因。
曾经的杰克也和大部分人一样幸福,可爱的儿子,体贴的妻子,然而不幸却降临这个家庭。
在杰克儿子九岁的时候突然罹患癌症,数十次的化疗后,病魔还是夺走了这个孩子的生命。
在痛失爱子后杰克长期通过酒精缓解自己的伤痛,他的生理和心理在不知不觉间对酒精形成依赖,一旦遇到使他难受的事情,他就会条件反射地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不把自己喝个烂醉如泥不肯罢休。
沉迷于酒精,不仅损害杰克的健康,也在摧残杰克的精神,最终还使杰克一次次失去了改变人生的机会,一步步走向黑暗的深渊。
失去爱子的时候,杰克固然痛苦万分,然而妻子安琪拉的痛苦也不在杰克之下。
但杰克却不能帮助妻子走过这段艰难的道路,而是放纵自己于酒精当中,一而再再而三的辜负妻子,辜负婚姻,辜负儿子,最终妻子只能离他而去,可谓是可怜可恨。
当海耶斯高中向杰克提供一份教练工作的时候,由于酒精消磨光了他的意志,他根本没有动力和勇气改变目前的状况、接受一份新工作,所以一开始杰克是想拒绝的,但内心又不舍得这次难得的机会,这种矛盾的心理不断折磨他,最终迫使他使用大量的酒精来缓解这种痛苦,然而越是喝酒,杰克就越是意志消沉,如此循环往复,不过是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所幸杰克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竟然还振作了起来,带领球队一路高歌猛进,击败强敌,杀入季后赛。
杰克本可借此机会摆脱过去,重新开始,获得救赎的好机会,然而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所以当杰克看到而朋友的孩子病情恶化勾起了惨痛的回忆之后,他立刻变得焦虑、烦躁、痛苦,实际上由于对酒精的依赖,杰克早就已经不能依靠自己的毅力来面对当前的压力,所以虽然此时杰克已经戒酒有段时间了,但他最终还决定来个一醉解千愁。
而这次的大醉也当杰克失去了教练的职位,同时也失去了一次救赎的机会。
凡是能让你上瘾的东西,必然也能让你痛苦。
和杰克相似,我们又有多少人深受“上瘾”的毒害。
作为手游界的霸主,王者荣耀一直以精美的界面,人性化的操作而深受广大玩家们的喜爱。
平均每天上线的的号数为3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万人。
同时它也是国内最吸金的手游,整个18年全球上王者荣耀一共收获了220亿元人名币的利润。
其中苹果ios用户就贡献了124亿元人民币。
大陆安卓用户贡献了96亿元。
17年和18年连续两年位列手游收入榜的榜首。
和所有的游戏一样,王者荣耀之所以这么吸引人,就在于它极易成瘾。
在这个快捷的时代,在强调快速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上瘾的可能性。
一不小心就掉入快乐的陷阱中,成为快感的奴隶。
为了打游戏,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影响工作健康事小,最关键的还是丢了在现实生活的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把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游戏中,只对游戏相关话题感兴趣,对打搅自己玩游戏的所有因素,包括配偶,父母,上级,都会反应地极度烦躁、暴躁。
因长时间不和人说话,失去了社会交流能力,说话断断续续。
我们一次次体验游戏带来的满足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快乐的阈值,越是容易获得满足,我们就越是没有耐心尝试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付出的活动。
“上瘾”是使我们丧失自控力和意志力的罪魁祸首,在充满娱乐性感官刺激的诱导下,我们为此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金钱甚至人生。
3杰克沉迷酒精源自与失去爱子的痛苦,这种痛苦不断折磨着他,而酒精却可以帮他暂时摆脱烦恼,久而久之,杰克沉浸于酒精带来的快感中不可自拔。
上瘾自有其原因。
300万年前,当一个智人外出觅食看到一棵无花果树时,他会选择第一时间吃光无花果,促使他这一行为的原因并不是一代一代的“智慧传承”,而是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它能让人产生幸福感,偏偏人类的本能就是追求这股幸福感。
那些摄入高热量食物就能产生多巴胺的原始人就能储备更多的能量,这在食物匮乏的原始社会是非常有生存优势的,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如此无法抗拒甜食和油炸食品的诱惑。
我们的行为早就被身为人类的生存本能牢牢控制了。
刷短视频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下一条会更好玩”,这是积极反馈在产生作用。
玩游戏,你在升级和变强的过程中体会到渐进式的进步。
社交软件中,你能体会到强大的社交联系。
对于积极反馈、渐进式的进步、强大的社交联系的追逐无疑也是原始人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可以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一代代人类在“适者生存”机制的筛选下,早已把这些能力镶嵌在了自己的基因当中。
可以这么说,现代网络产品的设计者洞察人心,在收割人们的多巴胺的同时也控制了人们的生理心理,使得人们再也离不开它们。
4所幸“上瘾”并非无法控制,只是过程有些艰难。
杰克首次决定不进酒吧是在一场惨败之后,因为对于球队的关注开始逐渐取代酒精在心中的地位。
对于我们来说,也需要找到能够用来取代的事物,用一种“瘾”来取代另一种“瘾”,只不过这新找的“瘾”更有意义。
运动、阅读还有系统的学习都是很好的选择。
杰克刚接手海耶斯球队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的酗酒,对于球队的事务保持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态,只不过身处其中,很难不做出变化。
在不断被对手击败和羞辱之后,杰克终于痛下决心做出改变。
进酒吧只是第一步,随后杰克开始为球队制定战术、研究对手、指导球员,一步一步地增加自己对教练这份工作地投入,当他完全忙碌起来地时候,就更不会想着去喝酒了?
所以我们想要控制控制自己的瘾,光是引进一个新项目并不足够,还要能够想办法一步步投入进去,让自己忙起来。
不喜欢看专业性书籍,可以先看小说;跑步太累的话,先从一公里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想要学习提升自己,但无法集中注意力,可以今天先集中全力地学习5min,明天增加一点时间,说不定一个月后每天就可以全神贯注地学习半小时了。
总而言之,办法总比问题多。
长期以往,持之以恒,我们一定可以控制对手机的渴望。
人之所以会有瘾,是因为内心有空缺。
片刻的满足难以掩盖长时间的空虚。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而我们的问题正是难以发现人生的目标。
大本来饰演一个心事重重的中年鲁蛇,绝对是最佳人选。
故事的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曾经辉煌的大本是因为什么“堕落”成这样,酗酒,不用手机,身边的人不敢说话,一开口就被怼。
每天高空作业时,都有点担心大本会不会一下子跳下去。
为了支离破碎的婚姻吗?
好像也不是,大本怼起前妻来,那是一个尖酸刻薄。
这样的大本,大概没人会搭理了吧……机会总是会有的。
这时候,故事的另一条主线开始了。
大本当年辉煌的篮球队,如今已经风光不再。
学校急需一个教练,将球队带出低谷。
球队的成长,和大本的颓丧,在冲突和治愈之间杂糅。
一个本身需要拯救的人,还需要拯救一个团队,大本已经很久没有面对这样的挑战了。
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也终于明白了大本颓丧的根源。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但就如故事中助教说的那样,谁又不是有着自己的负担呢?
在这一点上,好像大本做的一点也不洒脱。
但是,谁又能保证当自己需要面对时,能够轻松自如呢?
或许,大多数人,只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生命之重”罢了。
故事的最后,还是很有亮点。
大本带领球队,再次创造了辉煌。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解雇。
在“卸磨杀驴”这件事上,老外是很认真的,功过不能相抵。
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想都别想。
前面不错,后面的和解太快了,好在结局还算不落俗套。
大本演的不错,配乐不错。
剧情不用看预告片也基本讲完了整个故事,大本本色出演,和加纳离婚后一蹶不振,沉迷酒精,迷失自我,各种表情包也是那时候火起来
没有高潮的平庸之作,大本这张便秘脸永远不能说服我他完成了自我救赎……
3.5,虽然一切都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但却又能触动到神经,每次适应悲情文艺的舒缓节奏,突然就进入很燃很快节奏的篮球场,节奏转换太快人物前后状态反差也略大,有些突兀,也没有把悲愤转化为篮球力量这一面的转换表现出来。
沒有出彩的地方,不同步癢的。
运动的传记还是挺燃的也挺真实,穿插的感情线也挺好
太一般了,老套的救赎故事,但是节奏很差,唉……这还不如大本自己去编剧。
大本真本色出演,可惜剧情如饮白开水。
故事缺少铺垫,人物转变生硬,比赛偷工减料。建议参考教科书《光荣之路》
3.0。從結尾的設置就可以看出,《回歸之路》本質上和籃球沒有多大關係,這是一部討論人(傑克)與外界的相互影響的電影。開場花了15分鐘交代傑克的酗酒、社交問題,以及糾結是否接受擔任天主教學校籃球教練的邀約。在這不緊不慢的節奏里沒有講出任何新意,在一場場沒有交代的比賽中,我們見證了籃球隊(尤其幾位主力隊員)的成長,也逐漸深入瞭解到傑克過去兩年內悲慘的經歷。最令人觸動的,大概還是大本和這個角色的映射關係吧。
反正是看睡着了……
一般,又说不清具体差在哪儿。
我对运动题材电影有偏袒 不过抛开篮球来说 大本一直很适合这种沉稳的节奏 他的眼睛里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整个电影没什么太大的波澜 就是挣扎 解脱 再挣扎 再解脱的过程 不过娓娓道来的感觉很适合大本 而且也算是本色出演了吧 挺不错的 希望大本越来越好
三星半。大本演技新巅峰,当然这角色气质跟他就很契合,说他拍自传的笑死。结尾的happy ending有点too easy像做梦。Brandon有点迷人。
低配版光荣之路
比分要一点一点追 回归之路要一步一步走 do the little things
和彼得·伯格的《胜利之光》非常类似,都是那种视听风格写实、煽情不落痕迹、角色刻画丰满深刻的非传统的体育竞技电影,极具生命力的剪辑和美妙的后摇配乐相得益彰,不知不觉就可以让整个人燃起来。小本演的是真的太好了,在他身上,你真的可以看到这些年好莱坞的浮浮沉沉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他距离下一个影帝应该不远了!
没有惊喜,也沒有什么冲突,就是一个中年人被现实反复kick ass的故事,平淡,乏味,剧情为了结束而结束
自传电影啊,所以,现在这么胖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