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电影作为职业的人有很多,将电影当作艺术理想的人也不再少数,而将电影视为生命信仰的人则很少,田壮壮是其中一个。
第一类人是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石,第二类人是电影可以作为一种艺术不断前进的动力,而第三类人则是电影作为一种可以影响人类思想和灵魂的精神力量存在的根源。
只有信仰它,才能将全部生命和才华作为薪火将其点燃,而田壮壮这么多年来正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无论是作为导演、作为制片人还是作为教师。
在整个华语影坛,田壮壮和李安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那就是能够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平静而强大的状态,不以物喜,宠辱不惊,这份无论是做人还是作品中的淡泊宁静让他们如此卓尔不群。
我不清楚是不是这份内心的相似使然,这次田壮壮一如李安选择《色戒》一样,也从一篇篇幅极短暂的小说里找到了自己久违了的创作冲动,完成了电影《狼灾记》,而介绍给他这部小说的,是另一位内心淡泊强悍的导演,侯孝贤。
井上靖的原著用笔极简,内敛藏锋,通篇下来除了脑子里留下的苍凉旷远之感,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把情感附着的地方。
比起恢宏磅礴的史诗《敦煌》,《狼灾记》是一篇极写意的“小作”,仿佛一位异族的老人于夕阳之下有一搭没一搭的给周围的孩子们讲着一个上古的奇幻传说,因为讲了太多遍的缘故,很多原本激烈的情节被草草带过,原本浓烈的情感也轻描淡写,你们自己想去吧。
这样反而于不经意中,让整个故事充满无穷的想象空间。
也许,正是这样淡然的味道和无限的可能性打动了田壮壮,把藏于心内十几年的故事搬上了银幕。
电影的开篇颇有些《指环王》般的魔幻味道,只几个镜头就把人带回到那个悠远古老的时代,运镜漂亮至极。
田壮壮把故事的背景稍稍改动,从秦末改为汉代,我想他根本无意纠缠于原著中秦朝名将蒙恬之死而引发的故事,那样太局限。
他只把故事背景放在戍边战士与异域蛮族之间的缠斗这样一个放到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会存在的状况之下。
电影基本上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大的段落,第一段落以一场夜战开始,从没拍过动作电影的田壮壮基本上不强调局部的动势和具体打斗的状态,而只追求整体的蛮荒冷厉之感,把一场突如其来的夜袭战拍的非常震撼,开篇这段动作戏让我不禁想象,如果田壮壮如自己曾说过的那样也去拍一部武侠片,应该也不错。
夜袭战引出了电影的主角,由小田切让饰演的戍边战士陆沈康,他很像井上靖小说改编的日本电影《敦煌》里的书生赵行德。
两个人都经历了内心的柔弱善良在野蛮残酷的战争中被磨砺得日渐粗糙坚硬甚至冷酷的“成长”过程。
电影前3/1的段落,故事基本上就是围绕着陆沈康的这种“成长”展开。
而这个成长中当然少不了一位亦师亦友的启蒙者,就像《敦煌》里的队长王礼一样,久违大银幕的庹宗华饰演的张安良承担了这个启蒙者的任务。
这个我从很久远的一部台湾动作片《七匹狼》开始就一直很喜欢的演员,在《狼灾记》里奉献了一次无比精彩的演出,把一位坚毅宽厚忠勇的军人演绎的入木三分。
作为一部以狼命名的电影,《狼灾记》这个名字具有很大的误导性,如果对于电影全无了解单凭这个名字很容易以为这是一部以动物对人类施暴为题材的电影,类似《侏罗纪公园》或是《狂蟒之灾》之类,实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这部电影里的“主角”狼竟然是以一种带有点诗意童话色彩的方式出现在电影的第一段落。
一只不明来历的幼狼被善良的陆沈康收养,自此形影不离。
而影片中不厌其烦闪回的一人一狼于旷野嬉戏的画面,把这样的诗意扩散开来,弥漫在大银幕的每个角落。
幼狼象征着陆沈康心内那残存的柔软和尚未消亡殆尽的生命活力,正是这些东西,让他能够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保持一份人所应该有的对于天地,对于人和其他生命的感受力,让他比别人能更多的感受到一点生命中的美好和希望。
戍边将士期盼的大雪终于来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与蛮族休战,意味着他们可以远离这苦寒之地数月,意味着他们可以与远方思念的亲人重逢。
大部队冒雪前行,幼狼饥寒而死,化为将士归途中的一抔雪冢。
作为象征的小狼之死,也暗示着陆沈康在战事折磨之下,心已死,内心彻底荒芜,失去了活力和希望。
第一个段落结束,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常人如何变成“死人”。
而第二段则是讲述这个死人如何变成了野兽。
心死的陆沈康遇到的另一个“死人”,她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Maggie Q 饰演的雷卡族女人的出场颇为突兀诡异。
而之后两个人的交媾充满了原始和兽性的味道。
一如李安在《色戒》中用三段非常关键的“床戏”来揭示两个人物内心和二人关系的微妙变化,田壮壮也试图用“床戏”的体位和情绪变化来表现陆沈康与雷卡族女人的情感发展。
不幸的是,比起《色戒》来讲,《狼灾记》里大量的床戏在叙事和人物关系的推动上显得过于单调苍白,没有起到那么清晰的作用。
尽管“七夜之欢”的诅咒是本片最关键的“戏核”,尽管Maggie Q表情做足,身材曼妙,但后面的床戏还是让人觉得有点不耐烦。
我不认为田壮壮会为了票房噱头而增加了床戏分量, 只能说床戏与两人情感线有些游离感,让人难以投入其中。
非常喜欢两人在第七夜的交欢之后变成狼的段落,那么轻描淡写,从容平静,有种天荒地老的浪漫感。
“死人”因为爱情活了过来,却宿命般的变成了野兽,这样的命运一定让人无奈悲哀,但比起“死人”来,野兽显然还是自由的有活力的有爱的。
于是,被诅咒的雷卡村里的两个心死之人,化为广袤大地上自由奔驰,任意欢好的两匹狼。
第三个段落,本该是电影最华彩最核心的段落,这是两人变成狼以后的神话世界。
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肯定是因为狼的戏拍起来太费钱太困难,很多戏需要真实地狼与CG相结合,受制于经费所限,这一部分反而成了全片最黯淡的部分,许多地方都没能充分展开,许多需要的细节也没能呈现出来。
这非导演能力的问题,只能说遗憾了。
比起原著来,田壮壮用了一种更决绝的方式来表现陆沈康变成狼之后的世界。
原著里,他还能说人话,与久违的朋友张安良说出自己的身份,这虽痛苦但至少还是种慰藉。
电影里田壮壮放弃了这一点,用一种巴别塔一样的悲剧方式,让陆沈康只能看着张安良,只能发出悲哀的狼嚎。
必须承认,这样的处理更具震撼力,更能打动我。
影片以一种谁都没有想到的方式戛然而止,留下的是晨曦下的苍茫大地,两匹在荒野上自由奔跑的狼,以及一群不明所以的观众。
田壮壮就像本文开始比喻的讲故事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说,别问我后来怎么样了,你自己想去吧。
《狼灾记》是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我搜索了大脑许久,也没有想到有哪部电影可以拿来类比,它也是一部虽有缺憾却制作精良的品质之作,美术、摄影和配乐都堪称华语电影的顶级水准。
田壮壮不是那种刻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导演,但从《盗马贼》到后来的《德拉姆》《吴清源》,每部作品出来都会让人惊叹其选题材之出人意表,而电影的表达颇有点“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味道。
就像这部《狼灾记》,它就是一部神话。
在我看来爱情固然是本片的主题之一,但田壮壮最想表达的不在于此,人与狼的纠缠与宿命,就是人与自己内心,与这个世界的纠缠与宿命。
战争让陆沈康从常人变成“死人”,爱情让他从“死人”变成野兽,最终,天地的力量和内心的自由让他从野兽变成了“灵”,人或狼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与天地共存,不分彼此。
很久不在豆瓣写影评了。
坦白地说,我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强迫自己从午睡中醒来奔赴王府井看这个影片的。
因为田壮壮,曾是我7,8年前,认为还不错的一位导演。
因为蓝风筝,也因为他家学渊源,我还是比较看重出身的。
据说这部电影出身不错。
前几分钟感觉营养也很跟得上——大场面大制作,颇有风范。
可我越看越觉得,这是一部可以分为三个独立成片的短篇电影作品。
其实仅仅是第三部分,就可以说得很明白了。
主题——人的兽性,兽的人性。
我不追求深刻,确切地说我更希望看到一部简单的影片。
但这片子不够简单,是深刻得有些肤浅。
可即使是一部纯肤浅的作品,也可以令人感觉肤浅得可爱——那就是 什么茶壶配什么茶杯。
这片子在我看来,显然是形式高于主体,架不起来,软。
画面——太多的渐出渐入,过于阴柔。
人物——个个行武出身,但我看不到霸气。
换了衣服,与市井小民没什么区别。
剧情——有点极端。
极端无处不在,但是需要自圆其说。
笑点——回放和小狼一起玩儿的画面,令我想起某款家庭DV的广告。
太腻太甜。
勇士内心的柔软与情感,还是用沉默表达吧。
观众又不是傻子。
主题可以简单,但是不能肤浅。
画面可以唯美,但是不能做作。
他的名字起得很好,但是还不够火候,应该叫田壮壮壮壮,因为他还不够阳刚。
女子讲了一个人变成狼的传说:公狼与母狼交配时,如果被人偷窥到,他们会一直追逐偷窥者,直到他死。
这个传说会不会一语成谶,导致两人私情败露呢....我没看懂这段话,这段话和人变成狼有什么间接的联系么?
但尼玛有多少人看过这原著啊,还不是直接给差评,看完电影我郁闷死了,神马乱七八糟啊,差评差评差评!!!!
但是看了原著又觉得电影其实也没有那么糟,可是,这页面是给电影做评论的,所以评分要公正的当电影来评。
看了简介之后定着n多差评去下载来看了,因为总是很变态的喜欢那种意外闯进军官大帐里美丽又倔强的女生与看似残酷其实内心柔软而且善良的粗犷的汉子强硬结合的这种设定。
但是头半个小时真是坑死了,我喜欢maggieQ才看的这片子,就是特别喜欢她,尼基塔真的好看,可惜要完了,跑题了额。
继续:但是头半个小时真是坑死了,我喜欢maggieQ才看的这片子,但是头半个小时居然一直在激情四射啊,尼玛,我不是腐女啊,我不是啊,我不要看这个啊。
忍了,我心中的女神快出现吧!
然后她还不粗线内。
不过,也算有好事出现——张安良他死啦!
(对不起老张啊,我真的以为他被勒死了,然后小兵们拉着他的尸体走了。
)被陆沈康亲手勒死啦!
虽然不是很喜欢这种死也死得基情四射的设定,不过我还是很欣慰他死了,因为陆同学有机会回归直男了。
然后亲爱的小狼崽也悲惨的死去了,小陆一次次的回忆春暖花开之际,没有基友的情况下是小狼崽陪伴自己度过的,柔情的汉子悲痛地大哭了。
我渐渐的懂了,他是这样变成直男滴。
我最喜欢的桥段出现了,对于女生来说这种狗血剧情还是蛮吸引人的。
继续:我最喜欢的桥段出现了。
和我想象的没什么太大差别,就是那个女的很倔,那个男的一开始也没想法,然后还轰那女的走,那个女的就不走还和他吵架动手,扭打过程中,直男大爆发了就。
可惜呀,镜头太少了,而且不够火爆。
都说电影没有拍出原著的韵味,好的,我去看原著,文字都省略了,还不如电影多呢。
完事儿回来那个女滴还很乖乖滴回到自己的洞里,还接受他的食物,拜托啊喂有跟他很熟吗,还是看起来长得还蛮帅的样子就妥协了。
当然后来我才知道她是个寡妇,不难怪呢,哦呵呵。
按照原著的设定,陆沈康四十岁,寡妇二十多岁,正是大好青春,搜噶。
顺便吐槽一下,我很讨厌三个字全是姓氏的名字,我电影看到一半就忘了他叫什么,然后脑子里闪现出了诸如:沈陆康,陆康沈,康陆啥……等错误的排列组合。
在他们交合的一刹那,我脑子里闪现的是张安良和那只小狼崽,或许寡妇此刻就是他们的替代品吧。
然后嘞,多了很多书里没有的情节,当然那是必须的,因为原著很短很短,不填剧情的话不够用。
而且我觉得添得还不错啊,头里的基情四射添得就很好嘛。
原著里呢,是陆沈康先觉得他和寡妇之间好像发生了奇怪雷同与爱情的东西,电影里是他先帮寡妇救下了险些被烧死的表姐。
话说表姐不是真的狼演的吧,看起来好大啊,而且绑起来对演员也没什么威胁,可能是真的,我暂且认为是真的好了。
然后寡妇很赞许认可并表示感谢陆沈康为她姐姐所做的,给她讲述了姐姐卡拉是怎么变成狼的。
(为嘛一说起她的名字我忽然觉得卡拉是条狗呢?
)陆沈康觉得她貌似是不想让自己再碰她才编的这个谎话,还轻蔑的笑话她“鬼才信你的话”。
然后寡妇发威了,用剑指着他不许他再碰她!
然后我感觉我也要爆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小恶魔在给陆沈康加油,似乎是在叫“fuck her,fuck her。
”我还没有加完油,他就照做了。
小恶魔——扶额。
果然她柔弱的女人反抗起来是会让人觉得亢奋的,陆沈康和我心中的小恶魔都亢奋了,无比亢奋啊。
证据就是他这次表现得就是很亢奋。
然后又粗线了女孩子很喜欢的狗血情节,神马神马那个女滴要自杀啊,那个男的去救她,不过陆沈康这里的台词我很喜欢啊“回去,跟我回家”好像那个被他强占的民宅已经成了他们夫妻俩的家了呢。
感觉好温馨的啊。
然后女女的脚脚被刺破了,帅锅就干脆把她抱起来走,好浪漫啊。
【苍天,为什么她们家的地洞会通往后山的一个湖边啊!
】然后还给她治伤,还被她咬了,然后那个女滴终于全部被俘获了,第一次主动跟他XXOO,还说自己很喜欢他,不忍心变成野兽神马神马的。
这话搁谁谁也不信。
另外,再次批判某些镜头不够露,不够……你懂得。
被沙尘暴挡了回来的陆沈康,只得回到卡雷村,又和寡妇温存了最后一晚。
不过嘞,书里可不是这样写滴,书里说滴是他们安寨在另一个村落,天黑之后陆沈康自己偷偷回来找寡妇,还想把她带走!
也就是说,陆沈康他自己也不知从何时起,对这个寡妇也产生了眷恋,希望能和她一直在一起。
活见鬼了,我真没想到张安良没死哎,还去四处发诏书内……他不是说自己会被处死的嘛?
哦,换了皇帝大赦天下了大概。
然后这里跟原著发生了很大的差异,就是张安良到底是为什么死的。
还有啊,陆沈康当人的时候那么小心谨慎隐藏自己在屋里藏寡妇的事实,怎么变成畜生以后就光天化日啊,好吧,畜生都这样的。
光天化日还不让人看,真是没人性,好吧,本来也不是人了。
书里写,陆沈康与张安良还在叙旧,叙着叙着被同伴的狼嚎勾引起了狼性,就把张安良咬死了。
真心觉得这个剧情没有电影里好:电影里其实是这样的——张安良看到了两匹狼,两匹想要杀死他,而自己也会努力杀死他们的狼。
但是当母狼几次想要攻击张安良的时候都被陆沈康拦住了,张安良看得有些不解,虽然如此,他仍然不能放松警惕。
陆沈康想让妻子放弃对张安良的攻击,但妻子却只当这是偷窥他们夫妻的坏人兼丈夫之前的基友,无论如何不能留他。
虽然张安良一直看着陆沈康对他奇怪的举动,不过仍然没有对另一侧伺机攻击自己的母狼放松警惕。
我也忘了这对儿情敌谁先发起进攻了吧,反正是陆沈康最后为了保护现任妻子咬死了之前的好基友。
电影里没有表述得那么清楚,或者在字幕出现的时候,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骂街还有一段没有结束的剧情:陆沈康那天晚上回到卡雷村,与寡妇温存之后决定放弃一切,从今往后之和爱人厮守,于是他们在暗道的另一侧盖起了一间简陋的茅屋,每日里粗茶淡饭,等到开春,养了十几只羊,卡拉为了表示感谢救命之恩给他们当了牧羊犬。
而张安良他们只是被大漠上的野狼咬死,与陆沈康无关。
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成功者并不多,尤其是从名作改编更是如此。
田壮壮对于<狼灾记>的这次尝试,说明了他的自信。
<狼灾记>尽管由日本作家创作,讲述的却是纯中国的故事。
故事发生于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陆沈康(小田切让)原本是一个平民,却无奈被征入伍,不得不面对鲜血淋漓的战场。
陆生性善良,曾经收养过一只荒野里的幼狼。
他不愿杀戮,但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却不得不做出很多违心的事情。
渐渐地他的个性也发生了转变。
在战斗中陆沈康得到了将官张安良(庹宗华)的赏识,并在一次战役中救下了张安良的性命。
张安良伤势过重,从此只能由陆来接替指挥。
由于遭遇大雪,陆率领的部队无意间进驻到一个卡雷人的村落。
就在这个曾经被诅咒的村子里,陆沈康遭遇到了一个卡雷人女子(Maggie Q),从此,两个人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七天七夜,并成了被诅咒的对象.......<狼灾记>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例如田壮壮的导演功力,井上靖的原创故事,日美影星的加盟演出,以及片中的高科技制作狼尘暴。
当然更吸引人的,是男女主角7天7夜的共同生活,并在此后由人变狼的故事,以及作品中对于人性更深层次的理解。
之所以让人期待,我想是因为这些都是田壮壮所擅长的,尤其是在对于人性的挖掘方面。
在影片前半部分,应用了很多倒叙的手法,让情节显得更加复杂。
而对于将女主角安排在30分钟后才出现,我的理解是这充分显示了田壮壮对自己的信心,将观众的胃口吊这么高,我想不是每一个导演都有这种勇气的。
对于这样的处理,我只能暂时给出中性的评价:如果紧接着的是一场激动人心的高潮部分,那么可以说前面就是一个精彩的铺垫;但如果后面剧情的发展无法满足观众的预期,那么这样的吊胃口还不如没有,因为会产生反效果。
遗憾的是,本片属于后一种情况。
影片从女主角的出现开始进入到核心情节,开始了七天七夜的故事。
这里本来应该是一个更进一步的高潮部分,但实际情况却是水份十足,毫无激情可言,平淡得让人直想睡觉(事实上,在我后座的一个哥们已经睡了)。
对于这七天七夜无论是所给予的篇幅还是深度,都很难让人满意,更难让人理解,甚至让人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这时候,我的感觉就像导演突然失去了他的才华,而不得不甘于让影片尽快结束一样。
在结局部分,狼尘暴的出现本来可以让影片进入又一个高潮,但在影片中的表现却是浮云潦草,让人只能感慨特效技术的落后。
我没指望本片可以超过<木乃伊>的效果,但至少期待着会有不同的感受,但事实是二者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总的看来,尽管片中演员都有不错的发挥,画面也算精雕细刻,但由于情节结构的原因,让我对于这部影片非常失望。
我认为导演不应只沉醉于自我对艺术的追求,而忽视观众对于娱乐的需要。
一部能让人睡觉的电影,无论艺术水平多么高超,都算不上一部好电影。
再说一句。
也有朋友认为影片中激情部分剪掉太多,从而影响了整部作品的品质,但我认为这不能算是一个好理由。
我不敢说我是铁杆影迷,但我还是经常出入电影院的人。
第一点,看的宣传,第二点,看的是有小田切让和Q,第三点,觉得老田很久没出现,杂个想的出来搞科幻,爱情还史诗题材呢电影。
大致一开始这三点我才去看的这个电影但是我不明白,什么凄美爱情,什么壮丽史诗,什么神话传奇……完全没有看到,抛开这些不说,那个剧情……基本没有什么剧情可言嘛。
莫名其妙打打战,莫名其妙互相救了,莫名其妙就搞在一起了,莫名其妙有对狼出现了,莫名其妙就结束了。
话说哪一点说那对狼就是他们两个了?
话说哪一点说他们是凄美爱情,明明是抵达动物一样呢欲望,还有……汉王朝和那点打,打赢打输只是个年代机遇场景问题,还有那只小狼的故事……弄那么大篇幅场景和时间还说不清楚到底要表明个什么。
电影是可以艺术点,是可以隐喻点,但是不要弄了一个都看不懂主题,或者说搞了偏离主题(至少是偏离宣传主题)。
(整部电影还没有宣传说呢清楚。
)
井上靖的小说用类似聊斋式样的笔法,讲述了一个神秘主义色彩极浓的故事。
陆沈康与张安良同为驻守西域的将官,常年与“蛮族”交战。
在一次驻军途中,陆沈康与异族铁勒族寡妇缠绵7夜,竟变身为狼。
电影版的“狼灾记”基本忠于原著,与原作不同的几处改编也是为了视觉呈现。
小说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孤独气质。
这种孤独近乎于空,跟生活隔得太远,又很美,想想在篝火边给自己的孩子讲这么一个凄美的传说该多有意思。
电影似乎表达了一切,又像是什么也没说。
就是银幕上的画面开始动起来,故事开始了;活动画面停止,故事也就结束。
它完全是银幕上一个浪漫主义的东西,跟现实没有关系。
如果非得扯在一起,那么田壮壮还是在思考人与人,天与地,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蒙括被田壮壮删除掉了,电影里陆沈康也看起来像是诗人的样子(小田切让的文艺气质实在浓厚),而非那个几乎是为着蒙括而活而杀敌而战斗的勇士。
陆沈康很有点蒙括“家臣”的感觉,因为蒙括在某次激战后表扬了他,而暗自誓忠蒙括,是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吧。
这当然是作为日本人的井上靖在写作吸引他的西域故事时不能不流露出的情态。
电影中陆沈康甚至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在张安良的引领下一步步不情愿也无可奈何地成为将领。
田壮壮做这样的变更一方面模糊了故事背景,另一方面使得陆沈康更为孤独。
在小说中起码他还有一个亲密的同僚朋友张安良,有一个精神上的领袖蒙括(蒙括死后陆沈康才心灰意冷),电影里则彻底地成为孤身寡人了,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直到后来遇见异族卡雷族(小说中为铁勒族)的女子。
这个女子在小说中有着异常难闻的尸臭味道,因为她一直生活在死了丈夫的屋子。
这强烈的味道居然强袭了陆沈康,使他强暴了女子,后面更陷入这种不可救药的情欲无法自拔。
电影在这一点上和小说一脉相承,虽然性感的MaggieQ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一点“死臭”的样子。
他们俩都因这毫不掩饰的情欲感到羞耻,陆沈康或许是因为与自己所不耻的异族女子交欢而难堪,异族女人亦因为与外族男人媾和而恐怖——他们会因为族人的诅咒而变身为狼。
这恐怕是从古到今为数不多的嬗变,即人变作其他动物。
在更多的文艺作品里,都是其他物种变作人的。
有趣的是,他们变成的野兽不能是别的,只能是狼。
据说狼也是羞于自己的交配被看见的。
处在无可释怀的孤独中的陆沈康对变身做狼没有很大的惊异。
小说里这样描述:“陆沈康听了她的话,大吃一惊。
他并不是因为自己将要变成野兽而吃惊,而是因为从这番话中感到女子对自己的爱情。
这天夜里,与以往不同,他从女子身上感受到一种温情。
”或许这一丝难得的温情是陆沈康最终明知会变身为狼也要继续与这女子交欢的原因所在吧。
实际上,在电影版的“狼灾记”中,这一对由性至爱互为异族的男女也正是田壮壮着力的重点所在,至于陆沈康和张安良的关系,陆沈康和狼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还有些消解电影主题的作用。
电影用画外音掠过了陆沈康发现自己已经变身作狼的情节。
后来,张安良返回西域递交诏书的时候,他的部下看到了陆沈康和异族女子变身的狼在交配。
于是,这个带有轮回报应性质的故事就只能以张安良及其部下被咬死结束,狼也由此成灾。
以耻辱开始的故事,必定要以结束耻辱告终。
片中大量壮丽的西域风景可能是这个故事性不强的影片给很多观众留下的唯一印象,尤其是雪的场景。
田壮壮和摄影指导王昱几乎将西域辽阔空旷之美尽收镜底,视觉效果相当完美。
而整部电影所散射出来的阴郁光影和因不加解释显得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想象力,可以认为,会惹怒很多观众。
许多人对两只“人狼”咬死张安良后电影即戛然而止深感不解,觉得电影在不该结束的地方结束了。
其实仔细想来,主人公已经将最后一点人性完全抛弃,变成了一只真正的狼,再拍下去也没多大意思,不如留给大家去尽情想象。
然而这样却很容易得罪观众,因为广告宣传上的“魔幻钜献”四字已然让观众觉得“受骗”,更令某些人咬牙的,大概是电影海报上的另四个字“旷世奇情”了吧,女主角MaggieQ连一次正面或背面全裸都没有出现。
如果说这个故事或者说这部电影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井上靖在小说中借异族女子之口说出的话了:“我本应为丈夫而死,可是由于前世的因缘,现在我想为你活下去,即使变成野兽也要活下去。
”想必田壮壮也同意这点。
有狼,没灾,但壮壮栽了——《狼灾记》文|榜眼张(原创)先有凯歌的《无极》烂西瓜一地,然后才有世人瞩目的《梅兰芳》横空出世,大导演总是要先炼狱,然后才能灿然生花,所以,在下一个功德圆满的大制作生死未卜之前,上帝让壮壮先有了语无伦次的《狼灾记》——哪怕田壮壮比凯歌更壮更文艺腔。
在贺寿档云集的国庆,老田能鼓捣出一部和党及人民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的片子,实在是剑走偏锋,何况还扎堆在十月,更显得他是文艺片出身,总是落拓得那么格格不入。
我本来是怀着敬意进电影院,看完后,我终于明白老田何以大义凛然了。
借用《狼灾记》里一句台词来说:“畜生,你杀了我呀!
”。
也就是说,老田没有指望这部片子能活着杀出十月围城。
大牌都跑到贺寿档去做风云人物了,难得看得上眼的王志文又因故缺档。
老田就拉了日本的小田切让(饰演陆沈康),Maggie Q(演卡雷族女人),男一号,女一号,当然老田没有忘记还有狼一号,一狼崽子。
不知道老田要以情节取胜,还是以旷世奇恋的感情戏为重要砝码。
总之,看完后觉得老田这部电影不伦不类,语无伦次,以文艺片见长的他蓦地拍有玄幻色彩的边塞题材,一不小心,邯郸学步忘了自己本该怎么走。
情节拖沓。
为了叙述善良的小田怎样由见血哆嗦变为木然冷漠,费了不少笔墨镜头。
比如和战俘交手,那把致命的刀是张安良(他的上司,一军侯)替他推波助澜推下去的;可战场上交手,又要故伎重演,再次表现小田的善良,优柔不敢下手。
何苦来哉?
然后,一只狼崽子出现了,这个狼崽子很长时间盘踞在老田的镜头里,乐此不疲地跑来跑去和小田嬉戏。
是表现出小田切让的善良吗?
还是渲染出一种冥冥中注定无法逃却命运安排的宿命?
抑或是千里伏线,引出最后与狼共舞的悲剧结局?
又或者,仅仅是为了映衬一下名字,狼灾记。
总共九十分钟的电影,我看手表,半个小时了,旷世奇恋还没有动静。
老田依然脾气很好地在讲述小田的转变。
终于,在风雪征途中,老田决意让小狼死去,而小田自然要上演依依惜别的真情,雪中埋狼崽,可这电脑特技实在很拙劣,雪居然落不到人的衣衫上。
老田还不忘煽情,把昔日一起嬉戏的镜头穿插进来,全然不顾Maggie Q已经在下面的情节里,在情欲腾腾的小田的胯下匍匐得不耐烦。
终于到旷世奇恋了。
驻扎在卡雷村里,已是军侯身份的小田邂逅了卡雷族女人Maggie Q。
然后,然后没有渲染,没有独白,没有过渡,被老田的镜头语言成功改造的小田,一改优柔善良,霸王硬上弓,占有了死活不愿意的Maggie Q,接着就有了著名的台词“畜生,你杀了我呀”。
(之所以提及这句,是因为影片前面亦有雷同的一句,是军侯不堪疼痛,试图激将小田给他一个痛快)大概老田对大制作的理解受李安《色戒》影响颇大,深度上不好挖掘,就在频率上取胜。
就在我们目瞪口呆之际,又让小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多次和Maggie Q行鱼水之欢。
我们苦苦等待的旷世奇恋就这样粗鲁地开始了。
那把冰冷冷的刀插在一旁,不得已委屈自己光洁身子的性感卡雷人伴着跃动火焰送进我们眼里的,除了她战栗的眼神,还有雀斑,对,是的,我看到了雀斑。
而肌肤之亲到坠入爱河在老田看来并不麻烦,他很简单地解决了。
他让小田出去救了已是狼身的Maggie Q的姐姐(解决的方式简单得匪夷所思,就一句话摆平,而这匹狼下文中又没了踪影),并且在Maggie Q意欲溺水而死之际救她上岸,还不忘扬州修脚的功夫,从脚底取出铁屑一片。
自此,可歌可泣的旷世奇恋终于可以在又一番情深意长的巫山云雨中升华了。
卡雷人的咒语大概是和异族人交欢就要受到变成狼的惩罚。
可是这点老田处理得拖泥带水,为什么第一次苟合就没有蜕变,而是多次之后,且在路途中遭遇如飓风般的狼群之后,只身一人狼狈回来才又被咒语说中?
影片最后,已是狼身的小田和Maggie Q双双出现在昔日的军侯张安良面前。
张安良只知道立在眼前的是狼,而其中一只狼分明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昔日的好友,似曾相识的眼神,熟悉的不能熟悉的拥抱,如何在人狼隔阂中极有张力地流露出来,老田苍白的镜头似乎没有办法拿捏。
一番恶斗,张安良死了。
老田啊老田,你有没有想清楚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很早前观影《狼灾记》 很无聊 不客气地说 瞎JIBA搞 还有人瞎JIBA捧个人认为 这电影无非是田壮壮在向全世界宣告自己最钟爱的体位男主角第一次操女主角 互相不太熟 男主角骑在女主角身后 动物体位两人相熟点后 男主角趴在女主角上面 人类体位更熟一些后 男主角还是选择骑在女主角后面 回归动物体位田壮壮很坚定地选择像动物一样地操着!
我觉得这种坚持也很好!
本来电影是电影的事,小说是小说的事,我没必要在看电影前恶补原著小说的。
但井上靖的《狼灾记》实在是短,让我不吝于20分钟的时光;同时先前“情欲大戏”的预防针打得我有点痒痒,既然已经知道“洁版”正片肯定会看得人“萎”靡不振,倒不如在小说里找点思绪牵绊。
还记得看完小说那一瞬,嘴里倒吸了一口凉气,田壮壮敢讲这么个故事着实不简单!
向来“扩写”的改编最不容易,李安刚开始染指《色戒》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翘首企盼,那时人们自然还没来得及把心思往“激情”上惦记,就是想看看叙事高手如何把这万把字的小说充实到电影银幕上。
这次田壮壮也是这样,据说他想要改编这个故事已经有十五年了,还好他没让我期待多久,看完小说当晚就去把电影看了。
影片很明显分为三段,是剧情的发展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
第一段的叙事很乱,本来是最具戏剧性的一段,却在不断地闪回中支离破碎。
这一段是改编的重点,原著中陆沈康的绝望来自蒙括与扶苏之死,导演把他拉回到和张安良亦父亦友的关系中。
情节表面上看是乱的,其内核是在讲述着陆沈康人性的幻灭。
从与狼崽嬉戏的生活化场景到战场上不忍杀戮的特写,从用王子换朋友的无畏到两人诀别的苦楚,最终我们在一个似真似假的场景中,看到无数火把映出一张恐怖的嗜杀成性的脸。
陆沈康没有发出“等死,死国可乎”的呼喊,在残酷的生活境地里他泯灭了博爱仁义之心。
第二段讲述陆沈康化身成狼的过程。
原著里是情欲让陆沈康回到卡雷女子身边,完成了七夜的诅咒,电影里把内心的欲望化为一场沙暴,使陆沈康化身为狼的终局更接近一种宿命。
从残存的版本中也可以看出原作尺度之大,不过对于动物性的描述,看到的版本已经足够让观众信服了。
第三段把故事返回原点,人性的陆沈康对张安良下不了杀手,在他化身为狼之后,跟早已是“死人”的张安良做了最终的了结,这里和影片刚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呼应的。
田壮壮在这一段删去已经化身为狼的陆沈康最后与张安良的对白,在把狼性讲述得彻头彻尾的同时,也彻底把观众带进了云里雾里。
要让观众从特技制作出的狼的眼神中看出残留的人性,实在是太难了!
自《狼图腾》后,狼性精神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狼性精神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反向,那条宁愿被勒死也不愿被牵着走的小狼,抨击着每一个“忍辱负重”者的内心。
狼就是这样,在太平盛世难寻踪迹,但在拼搏的年代却泛滥成灾。
田壮壮用一个魔幻的故事讲述狼性与人性的界限,虽然他没有试图表现对这种野性的执着,但依然表达了在犬儒横行的今天,对狼性的一种欣赏。
如果电影院可以不满意就退票的话,我想这片子会有不少人去退的。
对大部分人而言,看电影本是简单的事情,自然无需拿文本和影片对照来看,更不应该如拉片子般分镜头读解,甚至对于电影这类快速消费品也不能奢望一个并不痴迷的观众花时间和金钱去看第二遍。
田壮壮的清高并不是要有意拉远他的电影和普通观众的距离,只是他本身的艺术追求以及对影片的掌控力度,导致影片运用了过多的空镜头而又罕有对白,蒙太奇不够亲民像是教科书,给普通观众的读解造成了相当大的障碍。
不过,世界既然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建议大家更多关注画面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而不是浮躁的等着剧中人傻兮兮的告诉你他在干什么。
《狼灾记》的问题不在于影片本身的可看性不强,而在于其作为一个商品推向市场的时候没有预先筛择受众。
就好比你在一个路边小店买不到哈根达斯一样,从商业角度看,文艺片也不适合出现在大众型的影院。
中国的文艺片在海外市场销售业绩良好,并不是因为外国观众独特的品味,而是渠道的问题,海外的艺术院线可以把这类型的电影输送到偏爱艺术影片的小众阶层中去,而我们不具备这些。
中国的文艺片在国内无路可走,像何平、田壮壮这些“大牌”才偶有机会冲入“繁华闹市”,艺术本不应拿好坏来衡量,群众在非议之时还望理解中国艺术影人之艰辛。
傻逼电影。
摄影好
原著本身不太适合拍成电影,但是田壮壮居然做到了。演职人员都是大卡司。很喜欢配乐和服装。当然,电影本身有些闷。估计没几个人喜欢。
。。。。。。。
田老他怎么总是和日本人勾搭在一起
灾难片
这是喜剧片吧
田壮壮分明有旷野的气质,却已经没有狼心,他的陆沈康太过温存善良,我想这便是与原著小说相比,电影失败的开始。如果这部电影15年前就拍,没有特技和明星,恐怕会是完全不同的一番光景。
这片子到底想说什么?人变狼?田壮壮、小田切让、Maggie Q的组合还真是般配。
怎么说呢?华丽的制作 梦幻朦胧的镜头可田壮壮还是田壮壮。依稀找回了80年代的中国片的感觉
挺好看的阿,不比斷背山差
镜头画面很好看,但不知所云
摄影太棒了!!但是片子文学内涵没提炼出来…壮壮老师估计是太自信…
不止是狼灾,对看电影的人来说也是个灾难,估计美国的金酸莓奖都不敢给这电影颁奖。我就想问一句:壮壮,这是怎么了?
看完《狼灾记》 满脑子的结构主义批评 新历史主义话语 读者接受 异域形象学的流变……至于电影的好坏……哦 原来还有电影这个本体存在啊
为了扯回豆瓣评分!
那二男骑马的镜头让我直接在电影院笑翻了
完全不知道田壮壮为啥想这么干
小田没有六块腹肌,老田拿狼狗来忽悠,字幕突兀且生硬~~话说,这真的不是耽美片咩?送颗星给原声,再送颗星给风景。
豆瓣的评分真不可信,可怜的田导……这样也好,被踩得越烂的片越多中国观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