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爱啊?
……钱真的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电影《川流之岛》 “你知道什么是爱啊?!
”尹馨饰演的国道收费员冲着儿子怒吼。
你知道什么是爱啊?
初中生的年纪、跟自以为是爱情的女朋友睡了、被对方的爸爸提取了精液、拿着证据、向单亲母亲索要87万新台币的私了费,否则对簿公堂。
你知道什么是爱啊?!
单亲妈妈给孩子的父亲打电话求助借钱,却被对方的现任老婆一顿侮辱、被对方挂断电话。
走投无路的她,竟然想着利用工作便利——国道收费员,每天偷偷用假钞换真钞筹集那遥不可及的87万。
你知道什么是爱啊?!
每天经过她收费岗亭的台客货运司机,每天给她一张后面写着”MISS 36“的卡片、追求她,日复一日,似乎没有尽头。
一个为了钱走投无路的妈妈、一个失去父母由哥哥带大、没什么文化的货运司机,因为钱就这样撞击在一起了。
我不知道怎样讲述这部电影,故事性很强,代入感却不强,我们就像一个看客,去看经历苦难的人们,因为我们明知,我们不会这样做、不会有这样的经历。
但对爱情的感同身受又强烈得没法描述。
郑人硕饰演的台客司机,终于靠那句“别看我这样,我可是个小开哟”得到了自己追求了100多天的女人,可是这女人却开出每性交一次一万块钱的价码。
“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郑人硕在电影里问出这个问题,尹馨咬着牙根儿说“对啊,就是能解决我的问题啊!
”然后,一次一万,从第一次的不情愿到后面动了真情后的酣畅淋漓。
实际没多少钱的台客司机,终于供应不上了。
但是从有钱到没钱的过程里,自己都还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的郑人硕见到了单亲妈妈的孩子,努力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大人的形象,努力给这个跟他本来毫无关系的家庭温暖。
他所有的改变努力还不是出于一个难懂的“爱”字吗?
我被郑人硕的演技感动到一起流眼泪的镜头是他帮小男孩拦下了那个小女朋友家的车、小男孩站在车前问“难道我们之间不是爱情吗?
”女孩回答“我们都还太小,根本不懂爱情是什么”,然后乖乖地回到车里。
男孩冲回到郑人硕车边,忽然大哭起来。
郑人硕一下把他爱的女人的儿子拦在怀里,流下眼泪。
那种心疼,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心疼,心疼怀里的小孩子,大概也在心疼自己。
爱是什么?
那个时候,是爱屋及乌。
爱是什么?
是明知道是交易,非要无法克制地爱上对方。
小男孩发现妈妈和台客司机所谓恋爱背后的真实交易后,很愤怒地骂他妈妈的时候,郑人硕饰演的台客司机,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推开小男孩,怒斥他怎么能这样说自己的妈妈。
就像当初笑嘻嘻地在女人家客厅捡起自己的裤子,对小男孩说“我跟你妈妈当然是谈恋爱了,不然呢?
妓女与嫖客吗?
”爱和愤怒,都真实得让看客被电影包裹起来。
最后的分手,发生在收费员在国道收费站被拆除的最后一晚站岗,台客司机依旧经过她的岗亭、递给她一张纸币,依然对她微笑,然后车开走了。
一阵风吹走了她手里的纸币,她跑出收费站,跟着纸币跑啊跑,不在乎路上来往的车辆,故事也没有狗血地让收费员被车撞死。
当她终于抓到那张纸币……她仔细检查纸币的正反面,这就只是一张纸币,上面没有写着任何字。
笑着哭了,最让人难过。
笑着哭出很大声,更让人手脚无措。
女主角尹鑫在电影一开头抛出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爱啊”,在这里,起码在我心里能解答了——就是不知不觉和情不自禁。
郑人硕的那个问题“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在这里却依然是一个问句。
钱毁了两个人的爱情,不够钱也不知道能不能最后能不能让小男孩最后不被送上法庭。
电影名字叫《川流之岛》,正应了那句“川流扰动,无岛可依”。
曾经有人告诉我“感情也是钱,省着点用。
”事实是,我们的感情或多或少,好在从未枯竭。
它被很多问题所阻隔,就像放了很多沙袋的堤坝。
可是它在内心,依然汹涌。
看完这部影片,只有一个评价就是很喜欢。
很喜欢这种台湾电影的细腻、从容又刻骨铭心。
把所有的感情表达得透彻且深刻。
丝毫没有多余的修饰,用最真实的一面直击人心。
影片主要讲述一个高速收费站的收费员林嘉雯在得知儿子与同班女生偷食禁果后,被女方家长索取高额赔偿金,不得不走上性交易的道路。
而在被利益、压力与误解掩盖下的真实情感又该何去何从?
不得不承认,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心里仿佛一直在被某种东西揪着,产生了一种在笑中哽咽的奇怪感觉。
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小人物卑微的情感?
还是在重压下不小心溢出的那份执念?
应该是二者皆有,才会一边嫌弃男主是个二货,一边又心疼他是个二货。
一边可怜着女主的懦弱,一边又为她对情感的压抑而悲哀。
高速收费亭是林嘉雯的工作岗位,每次到达收费亭,都要经过一条很长的通道和一段旋转楼梯。
在川流不息的来往车辆中,她仿佛是登上了一座孤岛。
而她的那副口罩既遮住了她的脸,也遮住了她所有的喜怒哀乐,还有一直被她囚禁的情感。
自称小开的货车司机王志豪,一直对她穷追不舍,每次经过她的收费亭都会长按喇叭,递给她一张写着电话号码和暧昧话语货币券。
这个吊儿郎当不着调的小伙,说话摇头晃脑还一直傻笑,简直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跟林嘉雯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面对这样一个经常向自己示爱的人,林嘉雯一直无动于衷。
林嘉雯是个与老公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的女人,她收入微薄,但生活还算稳定踏实。
直到她接到了一个电话,一切都变了。
是儿子班上的一个女生家长打来的,他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林嘉雯的儿子跟他们未满16岁的女儿发生了关系,如果不同意私了,就把她儿子告死。
然而私了的条件却是要支付80多万的赔偿金。
对于一个收入不高的女人来说这确实是个天文数字。
她恳求对方,却无济于事。
她没有社交圈,想要凑到这笔钱,唯一能想到的人只有前夫,但她的前夫却不愿出这笔钱。
在王志豪得知她有经济压力后,答应借给她钱,但条件是要做他女朋友,每次上床后给她5000块钱,以他疯疯癫癫的个性,提出这个要求不足为奇。
林嘉雯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被这样一个无赖玩弄,此时的自尊变成了一种奢侈。
她狠心答应了这个条件,但每次要1万。
王志豪并不是个有钱的公子哥,不过是寄人篱下,看哥嫂脸色的人。
他虽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但在心里的确是有林嘉雯的,他咬咬牙同意了这个要求。
他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到林嘉雯,还能拥有她,也许自己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得到她的心,这也是他唯一能想到的方式了。
每次低三下四从哥哥那拿到钱,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跟林嘉雯谈一次只属于他自己的恋爱。
他要走进林嘉雯的生活,跟她和儿子一起吃饭生活,扮演了一个类似三口之家的男主人。
他会嘱咐林嘉雯按时吃药。
能够跟这个叛逆的儿子成为朋友。
学着林嘉雯的样子扮演一个长辈。
他似乎在这样一个家庭的氛围中改变了,那种只有相爱的人才会有的细心和体贴,与之前的那个吊儿郎当的王志豪判若两人。
他会安排一家人郊游,在他的卡车上摆出沙滩风光,停靠在海边如同夏威夷度假,这也许是这个短暂的家庭最快乐的时光。
但制造的景色毕竟是假的,如同这个看似幸福的三口之家,也是假的。
王志豪的幸福,是他从没感受过一个女人和家庭带给他的幸福感。
但他的改变完全是建立在一种金钱的交易,这无法回避。
就像林嘉雯说的「这夏威夷的海水好脏哦」。
这种硬生生建立的感情让人心疼,只有当王志豪带着林嘉雯到夜店,王志豪才活了过来,这才是他的圈子,也只有这一刻那种让人揪心的感觉才稍微舒缓。
也只有这一刻林嘉雯才意识到她不过是个妓女,跟那个站街的,等着用身体跟男人交易的女人没什么两样。
当哥嫂把王志豪赶出家门,他抱歉地告诉林嘉雯无法再继续付给她钱的时候,林嘉雯恼羞成怒地抱怨,此刻她真正成了个妓女,在抱怨着嫖客付不起钱。
王志豪还把自己当成了男朋友,希望跟林嘉雯一同面对财务问题,但林嘉雯却抛给了他一句:你真的觉得我们在谈恋爱吗?
我要的就只是钱!
这是林嘉雯对王志豪说的最后一句话。
任凭王志豪给她打多少个电话,她都没有再接。
王志豪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一切都是他假装的自以为,自以为这是爱情,自以为林嘉雯也是爱他的。
在雨中等待林嘉雯的他,似乎被雨水浇明白了。
而一直以来林嘉雯被经济压得喘不过气,却不知道爱情已经悄悄来到身边,当她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她已经把那个人错过了。
当她在收费亭等待着那个长按喇叭,嘻嘻哈哈递给她货币券的小伙子时,那个嘻嘻哈哈变成了深情而温暖的眼神,只是收到的货币券再也没了暧昧的字眼。
她瘫坐在车辆飞驰的高速路边,不知是哭还是在笑。
片中四次出现了鱼作为暗喻,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发展主线。
第一次是儿子的课堂上介绍鱼的构造,生理结构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这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的一种本能,儿子的叛逆,母子的代沟,异性的吸引,以及男欢女爱,都是一种本能。
第二次是林嘉雯借钱,王志豪请她吃的是鱼,林嘉雯把吃剩的鱼肉带回了家。
此时她也已经成了刀下鱼盘中餐,任由外界的压力对她进行宰割。
第三次是课堂上对鱼鳃的解剖,学生忍不住说着「好恶心啊」,似乎是在说着林嘉雯已经沦为一个靠出卖身体而生活的女人。
没了王志豪的经济支撑,等待她的就是生活被彻底推翻,儿子的谩骂,爱情逐渐走远。
王志豪最后一次从她家离开后,盆里没了水的鱼渐渐死去。
儿子的青春期爱情已经死去,而林嘉雯的爱情也将要死去。
城市中再卑微的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就如同王志豪所说,再肮脏的水里也有鱼在游,人再穷也要像鱼一样继续游。
感觉这两年优秀的台湾电影不多,小清新已经逐渐成为台湾电影的标志性风格。
刚开始看这部《川流之岛》的时候有点不适应,台湾口音自带柔软娇嗔的效果,导致重大冲突中的对白听起来有点儿戏。
一旦适应了口音的设定,再往情节深处走的时候,就开始渐渐体会到影片的好。
两位主角都是社会底层人物:国道收费员与卡车司机。
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一个畸形的开始——死缠烂打、乘人之危、相互利用。
男主角的无赖和粗暴让人感到极其厌恶,随着故事的展开,就好像在吃榴莲,攻击性的外表和难闻的味道之下是美味的果肉——男主角的内心充满了真挚柔软的情感。
女主角从一开始的迫不得已、委曲求全到最后灵与肉的投入,像极了《色·戒》里的王佳芝,不同的是《川流之岛》只关乎平凡人的生活,与家国大义无关。
生活就是这样,互相逼迫、互相利用到最后互相依赖、互相伤害。
女主角和儿子的这部分冲突要弱一些。
亲情使人无条件付出、无条件索取,相互之间却沟通甚少、了解甚少,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男主角郑人硕的表演非常精彩,表面的吊儿郎当、粗暴直接、浮夸、痞气和内在的温柔、细心、浪漫、脆弱都拿捏得极其精准。
单亲妈妈有多难,看看这部片子就知道了。
窘迫的经济状况,再加上叛逆期的儿子,一笔80W的欠款,就让她开口“睡一次一W”,两人的第一次床戏,看的人倍感压抑,只听见男人的喘息和女人空洞的眼神。
男主演技是真的不错,从一开头的讨人厌,用钱买人,到后来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真的毫无障碍,一切如水到渠成。
在看到中间,男人向自己哥哥借钱去付那睡一次一W的承诺,突然觉得刚开始对这种金钱关系的厌恶是那么虚伪。
对于一个没有多少钱没有文化的司机,能够付出金钱就足以证明他的爱。
一个煤老板拿个一万两万睡个女人是嫖娼,一个底层,愿意睡一次付一万,那就是真爱。
可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建立信任,两人终究是没能在电影里有个美好的结局,当然,如果是显示,也很难有个美好的结局。
爱情真的是奢侈品:没有时间就没有相处,没有金钱就没有培养信任的基础,真是个悲伤的结论 ……说句题外话,欲望和爱情,很难分的清,但一个男人愿意用身家和你分担社会压力;一个女人在失去这段不那么纯洁的感情后,痛苦流涕 ,那么,哪怕不多,也是有爱情的。
不是能用语言表达叙述的人,才配拥有爱情这种奢侈品的,底层没有文化的人,哪怕他/她讲述不出来,他/她也经历过真心的触动。
电影片名就给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而这种漂泊不定正是片中女主角的真实写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女主的未来,一个是女主的感情,说是一个方面也行,因为未来也包含感情。
第一个是生活方面,女主在片中的是以收费站的收费员,但这个收费站在电影后面就取消了,女主也就失业了。
失业后,没有工作,儿子孩子上学,未来肯定比过去更艰难。
第二方面就是感情方面,好不容易和油腻浮夸的货车司机有点感情了,却已经分手了。
而且这样一别,或许就再也见不到了。
但好在,最后结局时和儿子的关系得到了缓解,儿子似乎在那一刻变得懂事了,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
片中的女主林佳雯,是一个被生活所迫的典型代表。
和丈夫离婚,一个人带着青春期的孩子,孩子还不听话,和同学处对象,结果被同学家长发现睡觉了,就让赔偿80多万。
然后为了这80多万,就答应了那个路过的油腻货车司机——《川流之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前往关注,谢谢支持
郑人硕 - 》 实力圈粉。
演的好high,好想一起和他抖动,生活中有这么一个朋友也是不错吧,算是真性情了。
笑的极为纯真。
生活中其实有不少这样的人,也许表现形式不一样,但都拥有简单朴素的价值观,渴望被尊重被爱。
故事很简答,运货司机和一个高速收费员的爱情故事,虽然拍的简陋,但是却很暖心。
在社会底层,依然有人性的美好。
两队关系,男主和女主,然后是女主叛逆儿子和她母亲 以及自己成长过程。
两个男主都是问题男孩,差异的只是年纪,但是却很相似,因此可以互相鼓励,互相理解吧。
这也很暖心。
简单老套的编剧故事,让我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的关于“ 男人如何看待ktv小姐” ,不可否认很多人是好吃懒做,但更多的是因为其他可能的原因,比如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价值观,或者被伤害,或者急需要钱。
那句话说的很对 :” 你不了解一个人的过往,你就不要去评价别人“。
生活已经很多无奈了,不如多一点善意吧。
有句话有点意思 女主:这里根本不是夏威夷 。
男主: 尽管水脏,不也有鱼在游来游去吗 ?
每个人都是脏水里挣扎求存的鱼,活着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努力。
影片的主意象是“岛”,女主人公阿雯渴望的归属,困于生活的岛,可是离开这座岛又是她难以预料的放逐,她困窘、自我拉扯,生活一地鸡毛。
男主郑人硕 则是孤单的鱼,希望有一岛能让他停下,但他不知道如何停下, 如何驻足,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能守护的归宿。
生活有很多人是孤岛,很多人则是孤鱼。
守着树林守着你守着草丛守着夜守着风守着雾我在夜中守着你。
原来这是一部电视电影,而且成本甚低,但拍出了这样的质感。
CCTV6的电视电影炮制者们,你们是不是应该自己撒泡尿淹死算了?
剧情。
很好奇在台湾公路收费员是一个很低劣的工作吗?
在大陆,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差事啊,广州番禺的洛溪大桥,人家出钱的霍英东说不收一分钱,可政府硬是收了差不多30年的过桥费!
我去某高速的管理站作过客吃了顿饭,观察体验的结果是:收费员简直可比公务员。
巴士司机辛苦这个大陆和台湾大概差不多,而跑车的司机都好色,所以男主的设定蛮符合的。
女主有点像徐娇,或者是欧阳娜娜的妈妈,哈哈。
也有一点像张静初。
男主好狂野,原始,在家里穿三角裤很生活。
嘴巴里塞羽毛球是一大亮点。
钞票上的文字和图案又一亮。
小米手机亮了。
《川流之岛》,结尾非常好,让整部电影一下立起来了,也算是摆脱了“小清新”趣味,即使这部片看起来是很现实题材的。
因此,剧本硬伤和前提设置不足也显得不重要了。
《川》让我在最后的场景看到了女主和孩子的戏,真正进入了血肉,把略煽情的燥热观感驱离开去。
硕哥演得很用力,获得西宁青年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是中肯的褒奖。
也许要进一步看好硕哥,他是否可以更向内表演呢?
好在硕哥在结尾的缺席,让我理解了詹导演对他角色刻画,就仿佛一句深问:爱是啥(傻)?
微信公众号:movie432 首发于 MOViE木卫放浪的大卡车司机,恋上了收费站寂寞的收费员。
缴款币纸传情,一通死缠烂打。
《川流之岛》的啼笑奇缘,让我想起苏照彬编剧,张华坤和陈以文导演的那部《运转手之恋》。
一阙轻松诙谐的都市小调。
出租车司机爱上了女交警,为吸引她注意,不断违规驾驶,罚单成堆,最终赢得了美人芳心。
相似的生活戏码,全然不同的调性人物。
可以说,《运转手之恋》有多看淡人生,皆大欢喜,《川流之岛》就有多灰色颓丧,一脸迷茫。
台湾电影的制作,在这十几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一代年轻导演所描述的人物对象,似乎更加边缘,偏远,暗藏在那些不见光的阴暗角落。
电视电影体量的《川流之岛》,有弥漫的个体挣扎和悲观痛苦情绪,堪比社会新闻纪实风格的《白蚁》。
尹馨饰演的绝望母亲,焦躁,无援,没有出口可逃。
枯槁的中年女性形象,也被不少人串到钱翔导演,助陈湘琪摘得金马影后的《回光奏鸣曲》。
片名川流之岛,容易唤醒河流之类的小清新画面联想。
在电影里,它不甚美好,是车水马龙的收费站隐喻,从画面视觉到核心题旨,不断被深化。
大车小车,带着毫无情感的速度与噪音,似洪水冲刷,如猛兽般轰隆跑过。
这份收费员工作,收入菲薄,机械又枯燥。
单身母亲阿雯,显然也没有社交生活,成天同钢铁机械,囚笼岗亭和水泥马路打交道,应付社会事务的能力也已经大大退化。
偏偏穷母亲摊上了熊孩子,坏事情总是自己找上门。
与钱打交道的她,在一笔巨款面前,不知如何是好。
影片从熊孩子造作且欠扁的撩妹发问开始,“你相信人生是美好的吗?
”故意制造戏剧反差。
这个难以破解的千古谜题,成功栽种了《川流之岛》的孱弱树苗。
观众将要看到的惨淡人生,那是非常不好。
熊孩子没有教养,却不至于作奸犯科,称不上无药可救。
回看这段早恋苦果,照现实中的正常处理,显然也不至于要让母亲如此丧失尊严,去背锅洗地。
然而电影导演总喜欢跟观众过不去。
《川流之岛》设置的囚笼感,似乎堵死了母亲的退路,也封住了其他出逃之道。
她不得不考虑去求助那个精力充沛,看起来又没心没肺的顽劣司机志豪。
在《醉·生梦死》让人过目不忘的郑人硕,以表演张狂,感情丰沛的大卡车司机形象出现。
这个志豪,“见了鱼肉,连性命都不要”。
这个台客风范的人物角色,可以说相当不讨喜,大声嚷嚷,大摇大摆,大口吃饭。
照着电影看下去,你又会发现,他几乎全程抖S,啃兄败家大龄孩童的浪荡形象,是与愚顽的熊孩子有严格的性格对照,互为镜像。
他们都用手抓饭,狼吞虎咽,吃相难看。
熊孩子在窗外勾不来的衣服,他取了回来。
更不用说,他的到来,确实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紧张关系——即便中间过程是如此短暂。
他承担了不称职的双重角色:朋友和父亲。
片中还出现了活鱼和生物实验课。
它就如同阿雯的中年女形象,发色枯燥,衣色单调,似乎已经不把自己当做鲜活,对异性仍有吸引力的女性看待。
随着阿雯与志豪的两人关系达成,影片出现了淋漓大雨。
然而贯穿《川流之岛》全片的,依然是不断的失水麻烦,越来越强烈的干涸危机。
《川流之岛》的祸害是熊孩子,熊孩子引出了钱。
母亲为钱委身于卡车司机,彼此以为是交易演戏,慢慢达成了身体与情感默契,终归还是因为钱财中断,功亏一篑。
原因也很简单,卡车司机是熊孩子的长大成人版,他所赖以生存的钱财,依然是靠兄长的施舍救助。
他不是大款,更没有能帮助和改变爱人生活的能力。
他的爱是真挚的,但他的爱又是无能的。
失去爱人的郑人硕,与那个在家长车外哭泣的熊孩子,形象再次融合在了一起。
无能为力,缺乏责任感的爱情,从青春期,慢涨到了另一个年纪,再次催生着如出一辙的悲剧。
电影结尾,阿雯母子二人撕破脸皮,正要彻底完蛋之际。
儿子突然从镜头外走了回来。
两个人就那么坐地上,就着各自饮料,大口开饮了起来。
他们暂时得到了水,也仿佛可以逃过一劫。
但是,看着这些涸辙鱼啊。
好像已经有什么东西,被喧哗和流水给冲走了。
一个中年失婚的女人,面前摆放着一个将要被控性侵的叛逆儿子、一堆巨额赔偿金、一个透明冷漠毫无指望的前夫、一份恶劣乏味却也即将失去的工作……所以当一段浪漫真纯的感情出现在眼前,她明白这不是救赎,只是昙花一瞬。
无论多大的雨也救不了这条鱼,因为它曾经在岸上被割掉了名为浪漫和天真的鳃。
影片中最大的意象就是“鱼”、“岛”之喻。
人来人往,车流不息,高速路上的收费站台就像一座座沉默孤立的岛屿。
喧闹浮夸又漫不经心的货车司机——王志豪,总穿着那件绣着鲜红鲤鱼、黄绿间杂的明亮外套,每天经过31号站台时都会提前很久按一声长长的喇叭预告出场,再把早已写好情话的回数票递给收费员林嘉雯。
“都预约那么久了!
有空打给我喔!
”——他渴望在汹涌的人潮人海里找到一座可以暂时上岸喘口气的岛屿,他以为那座收费站台是,以为林嘉雯是,以为“爱情”能抵抗生命的洪流。
为了避免儿子被控性侵送上法庭,阿雯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无奈与志豪建立起一段金钱和肉体的关系。
“鱼呢,表面上有鱼鳞,,鱼鳞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黏膜,这都是为了保护鱼在水底下。
”在影片开头,生物课老师曾说过这一段话。
现代社会纷纷扰扰、物欲横流,一切都仿佛是稍纵即逝的虚幻,就像夜晚城市的灯光跳动不息,高速路上的收费台里却是灰黯沉寂,这些收费站员每天都在重复单调乏味的工作,年深月久自己也凝固成流水线本身的一环。
日日独自穿梭于尾气充斥的马路与阴暗潮湿的地道之间,阿雯不得不让自己的心变得坚硬麻木来应付这无望的人生,形容惨淡、发如枯槁,颓丧的外表既是内心写照,也是她抵抗悲苦的厚重鱼鳞。
在那个漆黑的陋巷,志豪说“我可以帮你。
”,她提出一次一万的价码。
当天晚上大雨倾盆,阿雯觉得这不过是艰难人生中平常的一段,从一种失落走向另一种失落,从一种颓唐走向另一种无望。
所以她时刻提醒自己正视这段关系,仅仅是肉体与金钱之交,不是麻木到再无法感受温暖与爱,而是恐惧幸福底下更大的深渊。
这时的阿雯就像装在餐桌盘子里的鱼任人宰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像家人一样的野餐、家庭晚餐,却使她在梦里梦到失去这一切,而醒来看到身边拥有却只徒增荒芜虚空、惶惑之感。
她自己不曾留意,这段日月里她放下了稻草般混乱扎起的头发,在枯燥窒息的工作中能抬起头面对阳光一笑,尽管生活得忧虑胆怯、也终日为债务惴惴不安,但在某些瞬间,相濡以沫好像真就能挨过涸辄之难。
直到志豪突然说:“我快没有钱了。
”,她如惊弓之鸟立即用那件暗红色外套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也在心上筑起万里冰封之墙。
她不知道志豪已为此花光所有积蓄,甚至偷盗哥哥的钱与家人决裂,他已经付出了他的全部,而她说:“那你让我怎么办!
”。
当生物课上老师小心翼翼地剪下鱼的四片鱼鳃,有同学说:“好恶心喔!
”,阿雯的儿子却沉默地把这鱼带回了家。
鱼在水里挣扎缺氧,最终躺在干涸的盆里顺着生理本能的一呼一吸等待死亡。
现实剪掉了阿雯接受幸福的勇气,剪掉了志豪孩子般的天真美好,剪掉了超人纯粹至洁的初恋……爱是氧气,人是鱼,浪漫是鳃,被剪掉鳃、抽光氧的鱼要如何在川流中生活?
志豪与阿雯第一次做完后,志豪把羽毛球塞进她嘴里戏弄,不能呼吸、也无法言语,如此尴尬而无能为力地存活,多像每一个社会“边缘人”。
那些因收费站全面电子化而失业的收费员、都市的拾荒者、城市“蚁族”、LGBTs……被现实碾压的弱势之感肆意蔓延,现代生存的压力就是那个堵住嘴舌、令人无法呼喊的羽毛球。
末尾阿雯不顾性命地在高速路上追逐志豪给她的最后一张回数票,却发现上面什么也没有,世事空白幻梦一场,醒来永远是无限辛酸——气若游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
“守着树林守着你,守着草丛守着夜,守着风、守着雾,我在夜中守着你。
”用心写满情诗的那张纸币,最终也被混在用于还债的那堆纸币里,不着痕迹……他没有即使不懂也没有拆穿她假钞的谎言,只追上去说:“钱真假不重要嘛,重要的是我对你的感情是真的!
”而其实感情真假也没那么重要。
影片开头男孩问了一个问题:“你相信人生是美好的吗?
” 有一瞬间我也以为两个人能相濡以沫,结果还是没逃过真爱之痛、天真之殇的结局。
静止在高速上的收费站台就像是一座座孤岛,那条浪漫的鱼因为暴雨涨水偶然登上了孤岛。
岛不是救赎——是殊途的预曲。
他不知道其实退潮之后,所有的鱼都要回到海里继续流浪漂泊,曾一同在肮脏不堪的泥潭中垂死挣扎过,就是“过客”一词的全部意义。
一呼一叹。
川流不息,岛屿不移。
唯一不同的,是鱼成了被割掉鳃的鱼。
3.5 作为电视电影而且还是处女作,闪光的地方非常多。《小寡妇》能打败这部和《强尼凯克》?娄烨是不是根本没看片。
永恒的主题“爱与金钱”成了城市孤岛人与人最后的联结。戏剧冲突、剧情走向把控到位,社会观察、人文关怀、私人情感表达都算饱满。特写挖出了至少100个两位主演的“金马奖”时刻,结果郑人硕还没提上?(可谓金马五四最大血案)。当然最震惊的是成本低到不可想象,40W达到这种质感,太不容易了。
匠气,做作。
郑人硕真是很棒的演员,在挣扎痛苦面前永远笑着的人,心底里有最深的绝望
太差了,对自己的孩子教育成那样。
……什么三观
台湾小人物的故事 演的很棒 “台湾版万箭穿心”
切入点让人惊艳,可惜到后面越看越失望…虽然两位主演都因此作品得到很高赞誉,但感觉表演太过了…
故事蛮好,孩子贼不争气
演技好 但人设剧本感觉看的很多很滥
完成度是ok的,但是这种题材匹配这种拍法,似乎见过太多了。
在川流不息的车流里,每个人都有一座孤岛。
简直是要被王志豪这个角色烦死//人和人表达爱的方式真的好不一样hhh所以到底是爱不爱 到底算不算数//有时候难过就是这样细密刺骨各种意义上的难过和南方冬天的冷没有区别 即便有几时的暖气也很难得到血肉里自然生出的暖意//彻底的干涸是无法被滋润的 再温柔的浇灌也难以浸湿内里的枯涩//竭泽之鱼全是挣扎
郑人硕,什么鬼。想起《女人四十》,但绝对不能比。
没有人完整地爱过。从立意、剧本、表演到剪辑,一切都蛮仓促,倒有几分契合片名。整个剧组也是够野,这么急的项目硬扛下来。那些捕捉到女主性爱时恍惚惊惶的镜头很赞,郑人硕对角色的理解方向是对的,再多给一些时间几个角色之间能打磨得更好,演员之间劲头不太对付。三个处境局促的大小孩。
男的有多动症是不是?
成功的对底层人物和生活的刻画。
我愿意一次一万块给郑人硕(低级)
等了很久的电影,虽然没字幕,但闽南语还是能够听懂大部分。离异妈妈生活的艰难,遇到真情浪子的付出却患得患失。想起了茄子蛋的《浪子回头》,浪子会有很多个干妹妹,但浪费可能也想要一个家。
有意思情节完整的故事。讲底层人真实的事。那些说人生容错性很高的人呢。女主做错什么,不过是和比她大的人结婚了。生了孩子,孩子强奸别人,她要花钱小消灾。快50了也听漂亮的熟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