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从来不写关于电影的评论,总觉得说什么话都有时效性,看电影更是如此,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偏差太大...起初对这部片子并没有报以很大的希望,说实话Robert那张脸在《暮光之城》系列里也有些看倦了...开篇给我了一点小小的惊喜,对于母亲因为看着坏人的脸而被杀,Ally又目睹这一切。
Tyler断断续续的叙述哥哥的自杀。
22岁变成了一个不愿意去触碰的坎儿...我不喜欢太平淡或者太顺利的OP...中间的过程也就是两个人相互慰藉,我很喜欢Caroline这个小姑娘,短发依然很漂亮...谈吐上确实挺早熟,和同龄人合不来也是必然的事情...啰嗦了这么多,并不是想回忆剧情...片尾打击到我了,拜托悲剧就悲剧非要借用911么...老师写下911,Tyler美好的身影不断后退显现出他老爸的办公室就在双子楼上...正当一切看似向着正轨上前进了...911就这样发生了...黑掉的那几秒,我真宁愿就这样剧终了。
可现实就是要所有人面对这一切,面对亲人,爱人的离去...有位朋友跟我说过,活到现在这么多年,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在他死去之后,能有一个人,每一年的那一天都会记得去看他,在他的坟前放一束花。
记住我。
记住我。
说了半天其实也没评论个什么,我只是想说,即使剧情如此的平常以及略微狗血,我还是被感动了。
究竟,在你离去之后,有谁能够一直记得...像Tyler想念Michael一样记得...持续6年在咖啡店写留言给Michael,诉说。
诉说对爸爸的忿恨,诉说自己心爱的女孩儿。
Whatever you do in life will be insignificant, but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you do it, because nobody else will.Like when someone comes into your life, and half of you says, "You're nowhere near ready," but the other half says, "Make her yours forever.""I love you.""God, I miss you.""And I forgive you."Remember me...
其实刚刚看这部片儿的时候觉得有点温吞有点儿老套,甚至有些不知所云。。。
但是当Taylor和他爸爸的矛盾开始激化而后又转之渐渐变好,但是911/2001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的时候就知道有故事了~结局是本片最为精彩也是出人意料的地方!
是帕丁森突破Vampire的一个新造型~~~
许多人看了这个片子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在此提供一点纯理论的解释。
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惟有死亡是唯一的真实。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存在先于本质,人被抛在这个世界上,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创造自己生存的意义。
虽然异己世界的邪恶力量终将使人的一切努力变的毫无意义,产生更深的痛苦,但人在死亡来临之前为了创造生存意义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虽然你做了什么并不重要——因为这些努力无法战胜邪恶的异己世界,终将是徒劳——但重要的是你做了。
他人即地狱。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矛盾无法避免,他人的目光将人物化,人只能选择物化他人或被他人物化。
人为他人的目光所限,要迎合他人的目光成为他人所希望的样子必将导致无尽的痛苦。
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被边缘化的人只能承受孤独与痛苦。
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往往被人当做是与荒谬无情的世界抗争的力量。
然而,这些情感并不能改变人生荒谬痛苦的本质。
更甚者,这些情感的不完满,往往反过来成为痛苦的源头。
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立无援的,注定一生被痛苦纠缠,这些情感并不能救人于苦海,唯有死亡是一切的终结。
然而死亡也是外部世界邪恶力量的延伸,时刻笼罩人的生命。
最后的911再一次证实了世界的荒谬。
在主人公重获爱情,弥补了亲情的缺憾之时,死亡轻而易举地粉碎了这一切。
之前的种种努力换来如此的结局,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
镜头切入纽约阴冷潮湿的地铁站枪声划过寂静的天空幼小的艾丽看着妈妈倒在自己面前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灰暗和可怕 我佩服她的勇气和执着 没有因为童年的阴影自暴自弃反而更加敢爱敢恨 泰勒失去了至爱的哥哥 于是他极力维系破碎的家庭也许他的悲观消极都是来源于这个家庭 当他重新收获他的爱情和亲情的时候 他发自内心的笑了可是那天他站在世贸大厦的顶层办公室如果说那一天和往常一样平静也许泰勒和艾丽还能手牵手去旅行送妹妹去上美术课 陪爸爸吃顿晚餐但一切都静止在那一刻 2001.9.11昨天晚上在海岸城看到天虹商场的时候想起曾经和一位亲人逛过这里而现在她已经不在了 物是人非 只能在内心怀念什么东西最珍贵?
得不到和已失去。
就像一篇凌乱的散文。
可是还是很值得推荐。
生活本就这么杂乱无章意外丛生,又何必非要用什么冠冕堂皇的母题来包络和矫饰。
有关无处安放的青春,有关不可预知的意外,有关忙碌的大人和敏感的特殊时期的小孩,有关深藏内心无法言说的爱。
面对生活的随性和善变,言语是那么苍白。
一边放纵,一边压抑。
里面有句话很喜欢:就像当有人走进你生活的时候,你一边在想:“你还没有准备好呢”,一边又在想:“和她相伴一生吧”。
哪怕一个人在生活中做什么都已经事实上无关重要,也要记得,不论发生什么,keep moving on.P.S.911纪念中心的边上有一个很古老的教堂。
里面墓碑上的字早已被岁月冲刷干净。
教堂就像一个绿色的小盆地,被环绕在林立的高楼中间。
漫步在教堂的墓园里,抚那些粗糙的石碑,给人一种无比沉静的力量。
一街之隔的华尔街,人潮涌动,不见天日。
昨日,东航客机mu5735在广西梧州藤县坠毁。
今天就刚好看了这部电影。
如同电影里无法预测的911事件一样。
mu5735上的很多人起初应该都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旅行。
或许他们跟亲朋道别时,根本也没想要挥一挥手或者紧紧地拥抱一次,只是在想,过几天就回来了,很快就能再见面了。
可是人生的无常总在人的意料之外。
有时未说出口的道别,却是一次永别。
前一刻的热闹和欢笑,转瞬间却成了悲苦和冷落。
“Gandhi said that whatever you do in life will be insignificant, but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you do it because nobody else will. Like when someone comes into your life and half of you says: "You're nowhere near ready". And the other half says: "Make her yours forever".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阴暗,每段死亡都会被救赎,每个生命也都会迎来重生。
电影是想证明给所有人知道,生命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什么工作,钱啊都不算什么。
物质世界是假的,精神世界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不是珍惜时间,而是灵魂间的共鸣与牵绊是生死也不能磨灭的。
Live in the moment .——《remember me》
Remember me是一部让我很纠结的电影。
以某只的影龄来讲,很想当然地嗅出了这个故事的讨巧:封闭的儿童,失落的少年,与长辈的代沟,爱情的浪漫,最后还有对那桩惨剧的哀悼与纪念。
以我的个人经历来讲,也模模糊糊地闻到了认同感:我多么想也有一天站在巨大的落地玻璃前,俯视在阳光下闪烁的都市,心里默默地说“好吧,我原谅”,然后一切前尘往事都不复再计,所有疮疤龉龃都埋入土里,回到本初的应该的关系。
可是总归有个地方不对劲。
我看到了,却无法跳进去,隔着玻璃触摸,总归似是而非。
这好像是用新浪潮的手法在拍一个过于庞大因而失去了私密感与关注度的电影。
影片刚开头的那一段拍得很精彩,极少的对白,镜头从旁观,到拉近特写,然后再拉远,那一枪带出刺痛感。
如果接下去是以这个女孩为主角,贴近了去拍她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也许我投入度会高一些。
但剧本设定这是“两个受到伤害的年轻心灵彼此接近治愈”的故事,于是十年后,在镜头里出现的却是男主角。
而他之所以从父亲的羽翼下叛逃的原因却是很迟时候才间接叙述出来的。
所以尽管男主角是后来电影的核心,真的很贴近去拍,仍旧生疏。
至于男女主角间的爱情,则是一个老套到再不能的情节,因为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不至于被吐槽。
但是再怎么黯然销魂的身世设定,如果缺少细节深入,缺少触动心灵的台词和情节,仅仅是一起吃吃饭,淋淋水,上上床,那依然还是三流小言的路数。
男主的小妹妹则是另外一个故事。
作为一个无辜的小孩,她的不幸全都源自于她的特别。
这本来可能会有点批判的意思的——这个社会是如何容不下“异己”者。
可是她究竟有多特别,仍然只是间接的复述。
甚至她被冷落被欺负的过程也只是带过去而已。
这要不是个孩子,而是个青少女,就以这种做派,倒是很容易被扣上“装13”或者“作”的帽子,而不是得到什么同情。
同样的,如果我们无法靠近这个小女孩,跟她一起玩耍,看她欢笑和落泪,是很难生出认识她,进而想要保护她的心情的。
如果不要在爱情上花费这么多篇章也许会好一点。
总觉得是一下子塞进了太多的东西,又故意装得很沉重的样子,可是通篇根本就很平白,并没有点睛的地方,亲情、爱情、不被了解的封锁的心灵,因为至亲逝去而寂寞而想要从这个世界叛逃的放纵,都有,但是都没有讲明白。
末了那一记算是“包袱”吧也只不过就是避免了“撞车”“白血病”“癌症”……之类的韩剧桥段而已。
我事后再想了想,甚至觉得这么做是不大地道的。
911,the attack,he has disappered forever......since he begins to love everyone........记得第一次是看预告的去年感恩节,在new moon的前端,Robert主演,只因故事里女主角的那句I don't date sociology majors吸引了我和柳清清,然后我们约定一定要一起去看。
时隔近4个月,今晚,3月12日。
电影的开头,定格在1991年,女主角11岁,在地铁站里,她妈妈被抢劫谋杀,作为警长的父亲赶来时,已经是倒在血泊里的母亲的尸体。
画面切换,10年过去,因为12岁生日哥哥的自杀而变得异常暴躁的男主角出现,为了报复一次斗殴事件的警长的不公,男主角故意接近女主角也就是警长的女儿,接下来发展大家都能预见,故事里的爱情路线很老套。
但是,这是部好电影,它能让人在这俗套的情节中为了爱情,友情,亲情,而感动。
只记得那句话,故事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生活。
电影里,男主角对于父亲整天忙于事业而忽略家庭,甚至连11岁小女儿的画展都违约,而小女儿只是想亲眼让自己的父亲看下她为他而辛苦创作的那幅素描;还有12岁生日那年哥哥Michael的自杀,从此他习惯于把所有的话都写在那本幻想Michael交流的记事本里。
他不理解,他觉得父亲不爱他们,所以他开始叛逆。
那个年龄段的他,不懂得真正的爱情,亲情。
当时过境迁,一切的一切,他渐渐地明白,以及严谨的父亲不再隐藏他的父爱的时候,灾难来了。
他的22岁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他靠在摩天大楼上,此刻是什么心情....还记得,那个妹妹教室老师黑板上写着September 11,2001的定格,座位上大家的一片惊叹;还记得,男主角为了妹妹打抱不平,甩了那个坏女孩的桌子以及拿起墙上的灭火器砸坏教室的玻璃窗的时候座位上大家的鼓掌声;还记得男主角对女主角说I LOVE YOU的时候,女主角的第一句回答是GOOD,四周的我们的一片感叹声;还记得故事的最后,那本散落在一片废墟中的那本写给Michael的记事本,以及男主角的那段我现在终于可以让Michael听见我了的独白;还记得故事的最后,女主角不再抗拒地铁,她再次坐上那班车,然后开始回忆...记住我,remember me,这个字眼是多么的艰难。
我想说,不远的某一天,我能坐着你的车,一起去再看一遍,Remember Me.
Whatever you do in life will be insignificant.But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you do it.Cuz nobody else will.Like when someone comes into your life. and half of you says,"you`re nowhere near ready." But the other half says"make her yours forever".Michael.Caroline asked me what I would say if I know you could hear me.I said,I do know. I LOVE YOU. God,I miss you.and I forgive you.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1、【兄弟之爱】泰勒总是给一个叫迈克尔的人写信,回顾曾经的对话,述说现在的生活。
那些不明白的话,他说他现在逐渐明了。
他告诉他,他爱上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姑娘。
迈克尔的名字被他纹在了身上,他要永远记住他。
迈克尔是谁,当那个姑娘问他时,他说了,我的哥哥。
后来在这姑娘的父亲的口中,所有人得知,迈克尔死于自缢。
这一切都解释得通了:为什么一个本该成为大学生的21岁年轻人终日沉溺于书籍和尼古丁之中。
迈克尔大抵是热爱思考的吧,他从书籍中得到过深深的慰藉,于是这一点也影响了泰勒。
那个咖啡厅,曾经上演过怎样的一幕幕呢?
两个年轻人,谈天说地,说理想,说抱负,说一切的一切。
可是某一天过后,所有戛然而止。
对面没有了人,泰勒开始对着笔记本诉说。
当成长路上少了那么一个流着同样血液的人,以后的人生会不会孤寂?
2、【父子之爱】泰勒一直以为自己有个独裁者父亲,他偏执,冷血,漠不关心。
泰勒恨这个给予自己生命的男人。
恨他扭转哥哥的人生路导致哥哥的自杀;恨他不关心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暗淡;恨他忽略妹妹导致妹妹早熟;恨他忽视母亲使母亲和别人组成新的家庭。
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恨里包含了多少爱。
他因为父亲没有去参观妹妹的展览而暴怒。
他歇斯底里的表情和动作永远只会对那一个人发作。
他不理解,他也不屑理解,他骨子里的渴望被爱的情绪释放无余。
可是他终究是一个孩子,一个因为爱而弄得伤痕累累的孩子。
离开只是为了被挽留。
泰勒的愤怒也只是为了得到他期待的爱。
可是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叫做默默付出。
他的父亲,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爱他的亲人。
3、【兄妹之爱】本来那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家庭:大哥,二哥,还有小妹,英俊多金的父亲还有温柔贤惠的母亲。
当父亲的女秘书指着照片上的迈克尔问泰勒,他今年多大了?
28岁了。
对白告诉我们,大哥已经离开这个家6年了。
6年里,泰勒很受伤,但即使很受伤他也没有忘了他还是一个哥哥。
他给了卡洛琳跟多的爱。
他想把大哥的那份也给她,给这个家唯一的妹妹。
他为了照顾妹妹敏感而早熟的情绪,代替妹妹向父亲索求更多的关爱;他为了改善妹妹和同学的关系,鼓励妹妹主动接触那些女孩;他为了保护妹妹,不惜破坏公私财物,以极端的方式惩罚那些欺负妹妹的坏孩子。
那是一个每天会接妹妹放学的哥哥;那是一个专心听妹妹讲话的哥哥;那是一个会在家庭聚会时牵起妹妹的手跳舞的哥哥;那是一个在妹妹受伤后选择揽她入怀,认真讲故事给妹妹听的哥哥。
他的温柔眼神,永远属于亲爱的卡洛琳。
4、【父女之爱】只能说这是一个不懂表达的父亲。
他不该在女儿说话的时候轻易打断她;他不该不去参加女儿为他举办的展览,虽然是有要事在身;他不该忙到平时都没有时间送女儿上一次学。
可是他还是爱女儿的。
他的确有心参加女儿的展览,只是他真的没有时间;他的确想保护女儿,不然不会愤怒到让那些坏女孩儿早点离开;他的确想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他爱她,否则他不会在她受伤后选择了安慰她,甚至于,她的上学路上也有了他的陪伴。
一个慈父,在付出他无言的爱。
5、【男女之爱】香港上映时候的译名是《惊动了爱情》,台湾上映时候译名是《记得我》,我认为都不贴切。
因为片子的主题更多的是在讲亲情,借着死亡,借着爱情的名义,讲,亲,情。
同样的失去了最爱的亲人,可是两个人却一个像春天一个像冬天。
看似不正常却是最正常的。
艾丽在10岁时候目睹了母亲的死亡,那个时候她还是个孩子,对于母亲的死亡,害怕的情绪多过悲伤的情绪。
而泰勒的情况呢,照时间推断,泰勒的哥哥迈克尔自杀的时候,泰勒已经16岁了。
那个时候,他对世界的认知是最模糊的阶段,他渴望知晓,而对很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
如果迈克尔是一般的哥哥也罢了,可他偏偏给了弟弟那么多未知。
“甘地说过,人之于人生,无论做什么都是毫无意义,但重要的是你做了。
”那个时候的泰勒认为这句话只有前半句是对的。
“迈克尔,你知道我指的是哪一天。
22岁时,甘地有了3个孩子;莫扎特,创作了30首交响曲;巴迪.霍利逝世。
你曾经对我说过,‘我们的指纹,不会在有生之年褪去。
’”泰勒的心很受伤,他的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而那个回答者却过早离场了。
人的死亡真的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艾丽和泰勒有着几乎雷同的经历,但是艾丽却比泰勒幸运,在懵懂的年纪接受了死亡的现实,所以艾丽注定比泰勒阳光。
很俗套的打赌式爱情,竟然有了很美好的结果。
喜欢艾丽在泰勒和爸爸吵架后捧着泰勒的脸说,没关系的,没关系的。
那种语调足以融化泰勒内心的坚冰。
喜欢他们在火车上肆无忌惮地聊天,喜欢艾丽问泰勒给迈克尔写信都说些什么的时候泰勒对艾丽说的那句——我只是想跟他说说你。
艾丽和泰勒的爱情像世俗一样超脱,终究回归平静。
我太喜欢《记住我》里的泰勒了,所以把他描绘得很善良,甚至连他曾经有过极端堕落的6年人生都想忽略掉。
他似乎更像一个救赎者。
一件件,一桩桩的幸福都尘埃落定之后,他忘记了自己的那份。
当阳光终于照进来,多希望你还在。
多希望你还是爸爸的儿子,泰勒;多希望你还是妈妈的儿子,泰勒;多希望你还是哥哥的弟弟,泰勒;多希望你还是妹妹的哥哥,泰勒;多希望你还是艾丽的男友,泰勒。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阴暗,每段死亡都会被救赎,每个生命也都会迎来重生。
结局......
今年看过最差的电影
真的,我决定要写一个观后感,一颗星星给哥哥砸灭火器,一颗星星给剪完头发的小loli
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想到了很多零碎的东西...
唉……最后还来个911.。。。。
当我觉得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 忽然全盘崩塌
本来不想看这部电影的,后来发现豆瓣有两个傻逼力荐这部电影,于是就找来看了看。然后果然不出所料...
本以为嫩牛五方丑,女主角出场,更丑。
两星半。crap,crap,crap.. with a nice title though
愿逝者安息
听这名我就知道没好事。。
冗长无趣的文艺片,只因为发生在911的背景下多了一点内涵~
哪里是惊动了爱情 明明是让人记住911
什么都想说 又什么都说不好
挺无趣的一片子。罗伯特那个脸演什么片子都一个样。片子开头就挂掉的mom我想了好久,想起是the good wife里那个带孩子去调解的女律师。
冲着em去的,比我预想的要好
最后的911撞楼太过于悲情投机了吧
when someone comes into ur life...say 'make her urs forever'...
牵扯911实在是实在是他妈的扯淡 让男主角自杀又不难以理解 郁闷!!!!
结尾有必要扯上911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