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过了八个月 终于看了这部杀青了也有好多年的片子 真的好久没见BC了 BC真的是承包了各路天才型角色啊 小蛛配奇就是最棒的 能看到那些大名鼎鼎的名垂青史的人物和公司最原始的形态 这种感觉还蛮奇妙的 比起一部电影 我仿佛看了一部纪录片 特别是那些人物的名字出现的时候仿佛就是在带我复习物理和历史啊 影片开始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晃的让我有些头晕 这部片子的导演似乎特别钟爱这种角色视角吧 我还是更喜欢上帝视角的镜头更好一些 还有就是我觉得整体的节奏过快了 并不是语言语速的问题 前半程总感觉缺东西看到大家都在说爱迪生为什么这么渣之类的 我想说既然是天才 就注定是与众不同的 其实我看到影片里的爱迪生还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很多呢 每一个天才可能都是孤僻的 他总有一些让人特别膈应的性格特征 但我真的就觉得还好 甚至还觉得他站在点亮的灯阵里特别帅 行了 又是三观跟着五官走的一天 整体看下来我觉得就一半一半吧 没有觉得很好 也没有觉得很差 就是特斯拉的结局我太心痛啊 发明了发电机的大帅哥啊 怎么就成了那样 我BC老师的台词功底依旧持续在线 我眼睛一对上他那碧色的眸子我就不行了再说一遍 小蛛配奇就是最棒的 !
影片让观众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爱迪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爱迪生是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是说出 “天才=99%汗水+1%灵感”的勤勉主义者,是课本上刻画的“将光亮带给世人”的先行者。
但《电力之战》中的爱迪生却是一个冷酷且固执的发明家,不近人情,还对竞争对手恶意抹黑,更不惜利用舆论压力污蔑对方。
电影中有一幕,特斯拉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应聘,爱迪生告诉特斯拉,若能将马达和发动机改良成功会支付他5万美元的酬劳(相当于现在的100万美元),特斯拉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爱迪生却反悔了,爱迪生说,5万美元的酬劳只是一个玩笑,不必放在心上,谁能想到,“发明大王”实际上是个言而无信且压榨劳动力的奸商呢?
同时,他的固执己见也让人大跌眼镜,他执意要让新公司和自己的名字挂钩,因为在他看来,爱迪生和电是同义词,他希望世人提到电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他而不是别人。
反观他的对手威斯汀豪斯,在处理名称一事上,表现的态度就友善了许多。
威斯汀豪斯是一个商人,但他并不冷漠无情,他忠实诚恳,原则明确,将亲友放在第一位。
他会为了员工的去世而感到悲愤,也会心忧自己的交流电是否真的存在致死的危害,他推广交流电是为了降低用电成本,希望将电力普及到千家万户,普通人都能用得上本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使用的电能。
他的行为也和爱迪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他那句“电就是电,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胸怀。
这部传记片犯了不少的错误。
首先,片名为《电力之战》,历史上真正的电力之战是主张直流电的爱迪生和主张交流电的特斯拉之间的斗争,但是在电影中,特斯拉这个角色却被大面积弱化,实属可惜。
要知道,历史上的爱迪生和特斯拉就是美版的“瑜亮之争”,两人多年的恩怨情仇也成为了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另一方面,《电力之战》片名中提到的“电力”也被弱化,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感觉更像是资本金钱之间的角力,Current War(电力之战)也变成了Currency War(金钱之战),虽是一个单词的变化,但影响了电影的走向,剧情也变得苍白无力。
电影着重于角色的故事刻画,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导演没有提出超越角色本身的时代意义,也没有向观众提供震撼的历史影像,只给观众们看到了角色间的矛盾和冲突,感受不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斗争的暗藏汹涌。
观众们在看完斗争之后想到的,更多还是角色上的内容,例如爱迪生的“人设崩塌”、威斯汀豪斯的心胸宽广等,但是电影并没有让观众拥有一个清晰的历史概念,也不知道这场斗争对后世的影响,作为一部传记片,这样的匮乏也不禁让人有些失望。
2019美国剧情片《电力之战》,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全球累计票房1221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6.5,于2020年8月28日引进国内上映。
本片的观众评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负面评价说本片平淡无奇、平铺直叙、流水账,我的感受倒还好,没有有些观众说得那么不堪,剧本编写得的确有些流水账,没能跌宕起伏,不过导演对节奏的控制还是挺好的,毕竟真实历史就是如此精彩,所以就算是平铺直叙,观赏性和娱乐性也还是蛮高的。
本片的配乐非常与众不同,也是观众评价两极分化的元素之一,我觉得本片的配乐不错,将一个史实流水账衬托出惊悚紧张的氛围,有效地提升了剧情的紧凑感。
不过,本片的配音更适合惊悚片,对本片这样的史实剧情片来说确实有些不太搭。
对于不了解电力之战这段科学史中的经典故事的观众来说,本片是一部非常好的科普电影,尤其推荐青少年观众观看。
我对那段科学历史只是有所耳闻,并不非常了解,通过本片很涨知识,也深深体会到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本片以我们耳熟能详的爱迪生为主角,讲述了三大科学家之间争夺未来主导权的故事。
通过本片,可以让人更加熟悉那段难忘的科学历史,了解真实、人性、并不完美的爱迪生,了解我们今日司空见惯的“电”曾经波澜起伏的经历,让我们知道爱迪生不仅是个发明家,也是个靠发明致富的企业家。
既然是企业家,必然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正是本片的主线。
本片让我们以影像的形式重温小时候了解到的那些爱迪生的发明故事,除了直流电、交流电、电灯、留声机、电影、发电机、马达以外,还可以了解到人类历史上第一把电椅的来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电刑处死的罪犯,还有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人工电力电死的动物(马)。
本片中有中国元素,在最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个老妇在用毛笔书写汉字(虽然写得实在是不咋地,愧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我想是本片的导演对中国书法不了解的缘故,所以随便找了一个能写毛笔字的路人甲)。
本片有大量CG特效参与,主要体现在用CG特效还原了1880年前后的美国场景。
还记得两年前看完美剧《天才》的第一季,那时直呼爱因斯坦渣男;去年年初看交流电纪录片的时候了解到爱迪生为抹黑交流电到处表演将各类动物电击致死的惨剧,也是直骂人渣;当时似乎有这么一种感受:有些在历史上留下不朽名声的人,似乎都有点反社会人格,即他们本就同其他人几乎是两种动物。
或许他们在某些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们几乎跳脱了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道德约束,对这些都不以为然。
但今天看的《电力之战》实在有点颠覆我曾经的这个想法,影片里卷福饰演的爱迪生,很精准地还原了我在纪录片里认识的那个人,但我从中得到的感受,却不再是一年前那样充满了道德批判了。
影片里的爱迪生,是个复杂的人,他因为不希望自己的发明造成他人的受伤和死亡,坚持使用相对更加安全的直流电,但在和交流电抢占市场的过程中,却也违背自己的原则,为政府发明了电椅,借此向大众宣传交流电存在致命的危险。
他会夜以继日地扑在工作上,但妻子子女的呼唤,总能唤起他的柔情,立刻丢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在妻子因为脑瘤去世之后,每隔不久总有他一个人反复播放着留声机中妻子录音的画面…。
他对员工要求苛刻,甚至有些不尊重,为此逼走了原本为他工作的特斯拉,但当他自己被清出管理层时,也会祝接替他的原来的下级好运,并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而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威斯汀豪斯和爱迪生偶遇时问他,当你的灯泡成功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爱迪生缓慢述说着:最初我们就不抱希望,没人觉得那是可能的,但后来我们开始能亮10秒钟、1分钟、亮10分钟的时候,我和同事们喝酒庆祝了,再后来20分钟、30分钟…1个小时、两个小时…后来到13个小时…看着那个亮了10多个小时的灯泡,那就像是一个正在弹奏莫扎特的圣婴……这里不得不点评一下卷福的演技,给爷看哭了,那是一种每一个曾为某个事物有过长期艰难求索的人都会有的目光,那种痴迷与沉醉,是远超单纯的快乐的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情。
在这一刻,我完全喜欢上了这个复杂而又伟大的发明家。
曾几何时,我会喜欢的形象是像蝙蝠侠、美队那样近乎扁平的人设,纯粹地坚守着心中的正义。
但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人。
人性终究是复杂的,也因为复杂,才显得真实,而在这复杂之中,闪烁着的那点纯粹,则使人变得伟大。
下面单纯说说电影本身,后半段有点昏昏欲睡…整体剧情毕竟还是平淡了点,没有太多能让抓回你注意力的地方,建议睡好了看。
满分 ,我想打120分可能本身自己就是个电气小透明,崇拜爱迪生,崇拜特斯拉,也知道两个大佬之间的恩恩怨怨,但是但是1.没想到导演的拍摄 和叙事手法高级呀!
其中一个场景:从一片黑暗中踏着泥泞宁静地走来,爱迪生用灯泡照明了整个世界,有点儿惊天魔术团的意思啦哈!
牛 牛 哇!
2.演员演技爆棚尤其是卷福,爱死卷福啦!
咬着小嘴唇的那种内心的纠结,爱死啦!
3.画面的质感优秀道具服装,拍摄的画面太优秀啦!
分分钟截屏下来就是壁纸(不过没怎么说神级特斯拉,可能是大神的思维有太多专业知识啦)总之是一部看完想二三刷的电影,好久没有这样开心的观影体验啦!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爱迪生在冰天雪地之下,用自己发明的摄影机拍摄。
爱迪生说他的奇思妙想这辈子都不能做完。
经历了一个“失败”,他还有继续甚至再开始的勇气。
爱迪生用了15年发明出了灯泡、电、直流发电机,这三样让他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从未有过的光明。
他本来以为靠这些发明能够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电力系统的提供者。
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程咬金——威斯丁豪斯。
威斯丁豪斯本来一开始就想和爱迪生合作,用交流电这种低成本方式为这个世界提供电力。
但爱迪生不善交际的个性让两人错失了一开始的沟通机会。
从此这两人开启了冤家模式,但其实这两个人都是想用科技改变这个世界,并不是不顾任何代价只想获取金钱的商业家。
这一点其实两个人的本质是相似的。
但等到威斯丁豪斯用交流电发电机也提供了电力系统之后,爱迪生认为他剽窃了自己15年的心血成果,对他无比的痛恨。
而且爱迪生坚持认为,交流电的使用存在特别大的安全隐患。
两个都特别聪明且有创造发明能力的人,因为失去了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他们的想法和一些做法都被改变。
这个电影其实不只是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之间的竞争,特斯拉其实也是电力之战中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但他一开始并没有被爱迪生所重视。
他的才华不允许他继续在爱迪生的公司继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修发电机的工人。
当他最后和威斯汀豪斯推广了交流电发电系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虽然因为商业模式的种种原因没有盈利。
但因为他我们才能够拥有如今这个世界所需要的电力系统。
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值得被拍出电影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电能带给这个世界的巨大改变,还因为这三个人值得大家好好的去发现、了解。
爱迪生一个坚持不伤害生命,想要改变世界的人。
威斯丁豪斯——光明正大的竞争,不使用下三滥手段的人。
特斯拉希望才华能够被看见,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
这个故事伟大但又很平凡,伟大的是他们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他们做事的原则没有被打破。
平凡的是他们终究拥有共通的善良、勇敢、坚毅。
你也能看到被这个世界所铭记的伟人他们身上也有缺点,正是这些缺点让他们在银幕上显得更活灵活现。
电影的节奏把握的不是特别好,爱迪生第一次成功照亮了城市之后的片段,节奏显得比较着急。
后面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因为电影时间线跳得比较快,我对于剧情的感受还没有到位的时候,就又被推进到下一个剧情。
但这部电影很优秀的就是画面的拍摄,还有镜头的运用,都特别的流畅和优美。
还有不得不说的就是本尼的演技真的特别好,一个热爱创造的发明家、失去妻子的丈夫,本尼真的完美诠释了这个角色。
作为一位美漫粉,大半年的时间内没有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上映,反而等到了黑豹饰演者查德威克·博斯曼去世的消息,《黑豹2》明年才会开拍,这意味着漫威宇宙新阶段的重要支线因为查德威克的去世而不得不重新规划,新一代复联可能就此无法重现钢铁侠时期的荣光了。
就在我们苦等《黑寡妇》和随时关注扎克·施耐德版的《正义联盟》动态时,有一部另类的“超级英雄”电影却走入了大家的视线,由荷兰弟、卷福、珊农、霍尔特主演的《电力之战》。
当然了,这部以直流电交流电发展为背景,讲述爱迪生和威斯特豪斯之间纠葛的传记类电影和超级英雄相去甚远。
但是仔细看你会发现,这部片子的四位主演,全部参演过超级英雄电影。
荷兰弟现在是漫威新生代一哥,现任蜘蛛侠的扮演者;卷福是新复联的领导人之一,奇异博士的饰演者;珊农加入了另一家漫画阵营,DC中超人的对手佐德将军;霍尔特则在X战警里出演了“猛兽蓝毛”。
哥几个都出演过漫改电影的主要角色难怪网友说这是一部容易让人“出戏”的电影。
但这让笔者陷入了思考,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些年的好莱坞电影里面,好像有越来越多的明星加入到漫改超级英雄的电影阵营里面。
一、好莱坞的“超英”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如果用所得片酬来划分,将现在的好莱坞明星划分为片酬为2500万以上的超一线。
你会发现,这其中好像只有四个人没有参演过有关超级英雄的电影。
分别是:桑德拉·布洛克、约翰尼·德普、汤姆·克鲁斯和丹泽尔·华盛顿。
其余的不是加入了漫威就是参演过DC。
布拉德·皮特和马特·达蒙这两位虽然没有在其中主演,但都在这类电影里客串过。
《死侍2》中,布拉特·皮特客串了那个跳伞时不幸被电死的隐身人。
马特·达蒙则是在《雷神3》中客串了在电影前一部分中,阿斯加德的剧院里饰演话剧里洛基的演员。
有些超一线演员参演的超英电影虽然还没与观众见面,但是也在路上了。
比如安吉丽娜·朱莉的出演的《永恒族》和巨石强森主演的《黑亚当》都将在2021年上映。
巨星几乎全部被漫改电影打包,这对超级英雄影响了的整整一代年轻人来说,看似是一件值得称颂之事,但对整个电影行业来说,越来越固化的资本将这些明星的资源渐渐收归囊中,从漫威、华纳的DC这些片商求着一线明星参演到一线明星为了保持演员生涯和知名度主动投生在这些漫改电影中。
业内的规则似乎正在朝着集权化的方向发展。
好的艺术电影还能请得动这些明星吗?
当《黑豹》能在奥斯卡囊括七项提名,漫改电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席卷全球票房的前提下,好莱坞还有位置给不追求政治正确的艺术电影发挥的空间吗?
身为影迷,其中的内涵我们可能不得而知,但是却越来越能理解当初马丁·斯科塞斯,以及一众好莱坞艺术片大导对漫威的批驳了。
二、《电力之战》背后的窘境反过来看这部《电力之战》,只能说,它被超英电影市场裹挟的资本浪费了一个伟大的故事题材。
上一段我们主要说的是从好莱坞影星看漫改电影对于市场的吞噬。
那么除了这一点之外,这些电影背后公司的较量才是重点。
《电力之战》的出品方是韦恩斯坦影业制作公司,和环球旗下的焦点影业一样将主要目光集中于艺术电影市场,并且他的创始人韦恩斯坦是好莱坞的黄金制片人,掌握着大量的明星资源,他参与制作和发行的电影有300多次提名奥斯卡,捧回70多座小金人,并且韦恩斯坦还是帮助中国的商业片走向大片时代的重要人物,他先后购买了《英雄》和《无极》版权,让它们在北美上映,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商业市场的重要推手。
只不过,在2017年,这位好莱坞幕后大佬被爆出丑闻,《纽约时报》发文披露在几十年内涉嫌至少对8位女性进行性骚扰,不断有女明星站出来指控韦恩斯坦犯罪,他的丑闻直接引发了好莱坞的地震,Mee Too行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韦恩斯坦而起。
而他背后的产出无数大片的韦恩斯坦影业公司,也在2018年正式宣布破产。
值得一提的是,在韦恩斯坦出事当年,他的公司倒闭之前,迪士尼宣布收购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几乎占去了好莱坞一半的市场份额,并且随着韦恩斯坦声名扫地,一大帮明星的资源迅速被迪士尼收走。
阴谋论地看,韦恩斯坦作为大佬级人物,纵横影坛长达三十多年,为何之前没有被披露出他的罪行,反而在迪士尼准备收购福克斯,奈飞和亚马逊大肆搭建流媒体平台收购好莱坞片源的2017年东窗事发,背后的玄机估计也没那么简单。
顺便再说一句,今天谈的《电力之战》也是在2017年就制作完成的,但由于上文这么些事,硬生生拖到了现在才发行。
所以,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韦恩斯坦影业所象征的那个好莱坞版权时代,韦恩斯坦被喻做“现代电影挽救者”的时代,似乎和这个电影公司的破产一样陷入了相当窘迫悲凉的境遇。
一向押宝很准的韦恩斯坦公司也就打这翻了车,看着《电力之战》,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故事题材很好,可是没钱找能把它拍好的人,也没有心气去搞好这样一部电影。
最后出来的结果,人物关系构建不清晰,白费了卷福+荷兰弟的超一线阵容。
本来是卷福饰演的爱迪生和珊农饰演的韦斯特豪斯之间的商业冲突,两个主角的内容应该都需要饱满,需要有一定的侧重,去突出两人不同的魅力,但《电力之战》的故事显然在长度上不能很好撑起两个人人物传记式的讲述,在内容上也平平淡淡,爱迪生的个人性格让卷福用精湛的演技救都救不回来,反而大众熟悉度不够的威斯特豪斯在珊农的演绎下看上去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而被观众认可。
至于荷兰弟饰演的爱迪生助手就是个根本没起到任何用处的酱油角色,霍尔特扮演的特斯拉本来可以大书特书一番,因为历史上的特斯拉不仅是公认的超级天才,有着异于常人的人物走向,还分别在爱迪生和威斯特豪斯两人手下都效力过,一举推动了民用电力的发展,这部恰恰就是《电力之战》需要讲述的矛盾点吗?
十分可惜的是特斯拉的故事在其中似乎成了爱迪生和威斯特豪斯斗争之间一个简单的过渡点,这一人物能承载的强有力的线索就这么被忽略掉了,足以看出这部电影的剧本创作根本没有用心。
其他的方面值得说道的几乎没有,很难想象这部电影居然是韦恩斯坦用来冲奥的作品。
大名鼎鼎的韦恩如果是这样的追求,那么它的路也真的走到了尽头。
只是,对于影迷来讲,好的题材不要消逝,传统电影的规则还能骄傲地抬抬头,也算对这些片商最后的期望了。
多伦多的首映结束已经过了午夜,周围的人连Q&A都没心思看,没等Harvey带着一众演员上台,站起身就走了,只剩一帮BC迷妹。
韦恩斯坦最近几年押宝老是押错,横扫奥斯卡的辉煌早就没了。
中小成本独立电影成为新宠之后,他家不上不下的定位就略尴尬。
这部《电力之战》是韦恩斯坦今年的冲奥重头戏,选在近几年的奥斯卡前哨战多伦多举行首映。
不过目前就多伦多展映的新片来看,这部电影并不算出众。
《电力之战》,讲的是BC演的爱迪生,和珊农演的威斯汀豪斯“ 两大电力巨子就直流电与交流电展开竞争 ”(引自豆瓣)。
到底竞争什么呢?
大概有三条线:一是在全美普及电力的竞争,两人都要尽可能占领更多城市;二是用电椅对一个杀人犯执行死刑究竟算不算酷刑、以及交流电是不是有致死的危险的争论;三是竞争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的电力供应商资格。
电影前三分之一都在讲第一条线,直到威斯汀豪斯这边因为事故出了人命,引入了第二条线,到这里还是比较巧妙的。
当第电椅事件终于暂告一段落后,爱迪生的公司被JP摩根跟其他公司合并成了通用电气前身,这才又冒出了第三条线。
到结尾,第二条线和第三条线交叉剪辑。
第一条线就随着另外两条,三局两胜似的,就算交代了,爱迪生就这么认输了,跑去拍电影了。
在三条线之间,还穿插了大大小小的花絮插曲,有些和情节关系并不大,显得很零碎,难以抓住重点。
散场的时候我身后的一个记者和同伴说,开演了20分钟我还不知道这电影到底要讲什么,就觉得不是个好兆头。
角色方面,两个主角喜忧参半。
剧情上看,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应该是双男主。
实际叙事的视角来看,以爱迪生独白开头和结尾,应该以他为中心角色。
但是看角色的发展和描写:爱迪生开头就自称伟大,中间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多方挫败,干脆转而研究电影,仍然自称伟大;而威斯汀豪斯,起初被新发明打击,被爱迪生蔑视,又跟上时代开发自己的电力技术,接着被爱迪生陷害,又揭穿了对方,最后和特斯拉联手在芝加哥博览会的竞标上打败了爱迪生——威斯汀豪斯这才是励志剧男主的发展线路啊!
爱迪生到底在干吗!
珊农得益于角色的丰满,这次发挥是演员里最亮眼的一个,威斯汀豪斯能准确说出每个人的名字这个点设计得非常棒。
而BC在夏洛克、图灵、奇异博士之后,再塑造这么一个unlikable narcissistic genius,太缺乏惊喜。
尼子的特斯拉虽然扮相不错,但戏份少得可怜。
荷兰弟演的助手更是超级酱油,换个路人来演也没影响。
至于女性角色,简直可怜至极,两个女性角色都是以“支持老公的好太太”形象出现,而且互相之间毫无交流。
导演阿方索·戈麦斯-雷洪前一部作品《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评价很高,但《电力之战》这样的题材和规模似乎对他来说还难以掌控。
开场不久威斯汀豪斯出场的一段长镜头拍得很有创意,但到后面开始出现大量和台词节奏完全不搭的快速剪切,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帮演员连一句台词都说不连贯,半句就要切一下。
不仅如此,导演在这么一部古装传记片里,几乎全程手持摄影机,从头到尾摇摇晃晃。
倒不是说手持不能用,埃导在Baby Driver里用得就恰到好处,甚至《拆弹部队》手持晃到吐我也认了,因为符合剧情。
但是科学家站着讨论电力,有什么好晃的啊?!
不光晃荡,还要以各种诡异的视角仰拍俯拍斜拍人物近景,一个个脸全都拍到变形。
加上导演喜欢镜头远近来回变化,很难说观众在这个故事处于一个什么视角。
这种手法放在现代青春片里或许合适,但在这部电影里就有些怪了。
导演在放映前还特别说,有几处后期特效还没做好,希望不要因此影响观看效果。
但看完全片我觉得,问题远远不是几处特效缺失——其实有几处特效还是挺酷的。
场景的设计和服装也很有美感。
另一个亮点是配乐,作曲真是使出了一百八十分的劲儿,从蒸汽朋克到古装励志全有了,就是跟画面的风格搭不上。
有几处配合特效和转场剪辑还挺带感的,等音乐停下人物在寂静中说对白,感觉变成了另一部电影。
总得来说,电影最终呈现的结果有些可惜,没能把这么好的演员阵容完全利用上。
不过既然后期还没完成,也有可能还会根据观影反馈再做修改。
只不过目前看,韦恩斯坦回归奥斯卡霸主之路还很坎坷。
不明白为啥评分这么低,很多人说混乱,我咋没觉得……节奏紧凑,人物鲜活,演技在线,历史还原也还可以,挺好的呀。
而且这段历史十分有趣并激动人心。
我是很推荐看的。
以下是当时的观后感:今天还看了《The Current War》,讲Thomas Edison & JP Morgan vs Westinghouse & Tesla,直流电DC vs 交流电AC的故事。
回来后又Google补习了一下。
DC的致命弱点是(电压&)传输距离,以及成本(铜线)。
如果用DC供电,每公里都得来个发电厂,今天来看当然不可想象,但是当年可是有发明天才背书。
当然大家还是会选经济实惠的,虽然Edison各种想办法利用自己的名气抹黑AC(说危险),Westinghouse还是抢走了不少订单包括至关重要的Chicago World Fair。
最后JP Morgan把Edison踢出去,改用交流电,合并了一个交流电厂(Westinghouse的竞争对手),成立了GE,拿下了2/3的市场。
我的感触:1,Edison真的是发明灯泡的人吗?
他之前几十年和当时的其他发明家的基础上integrate all pieces together然后让大家认为灯泡是他发明的。
所以伟大发明未必是伟大的科学breakthrough,可能更需要的是聪明的engineering。
2,那个时代真好,很多发明,大大小小的,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
单说Edison就有电、照明、(工厂用电,AC though),留声机,动画片……3,一个新的颠覆技术的产生,会有整个产业链的机会。
Tesla建议Westinghouse去Niagra大瀑布建发电厂并从energy赚钱。
Tesla决定work on “无线传输电流”?
他说真的需要cords吗?
Westinghouse想要开发照明之外的其他市场(工厂,运输等)。
4,资本的重要性,taking risks upfrontTesla被第一个screw他的资本家教育说,Cash flow才是control这一切的force。
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没错。
有可work的技术的不止一家(当然还是很难的),但这类创新前期都需要巨大投入,研发,实验,实验(供电)区的建立,等等。
Tesla因为没有钱,图纸都画完了,就是没钱造一个AC motor。
Edison背后有JP Morgan一直供给资金。
技术不会只有一个人能做。
Patent可以绕过。
最后买掉了很多competitor的JP Morgan才是(金钱上的)大赢家。
但是Edison的盛名,Westinghouse终于推行了AC,精神上应该也是十分满足的吧。
卷福大概是最被偏爱演绎天才的演员了。
说话语速快,吐字密度大,有点神经质,注定是怪咖。
《霍金传》中的霍金、《梵高:画语人生》中的梵高、《神探夏洛克》中的福尔摩斯、《模仿游戏》中的图灵、《电力之战》中的爱迪生······《电力之战》讲述爱迪生与乔治·威斯汀豪斯、特斯拉之间关于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竞逐之战。
影片气氛一流,表演精彩,但故事密度不够厚重,情节不够聚焦,使得很大程度上沦为了流水账般的历史报告简摘。
《电力之战》让世人重新认识了特斯拉。
不得不说,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学校课本的选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全局和整体的认知,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只知有爱迪生,不知有特斯拉;只知有马尔克斯,不知有博尔赫斯;只知有梵高,不知有塞尚。
最后,感谢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对电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可以安静地打开电视;感谢爱迪生对电影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可以选择这样一部美好的电影。
挺无聊的,可别被片名给骗了
实在拍的不好,卷福迷上了扮演真实人物角色,几个人物演的很雷同。想想,爱迪生的发明几乎都已经没有用了,钨丝灯泡,留声机,发报机,胶片电影,而特斯拉的巨大线圈,时间机器,我们到现在还在研究。什么时候能拍关于特斯拉的电影。
电影一般,那些演员们也没什么发挥余地。尼古拉·特斯拉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希望以后会有人把他当主角。
奇异博士带着小蜘蛛穿越到过去与同样穿越而来的氪星佐德将军开展了一场商战!
天才之争,一个时代的较量
故事来讲其实就三星半吧,镜头有四星,整个影片的做作程度(in good way)有五星哈哈哈哈哈。作为疫情结束回归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片子我看得很开心,毕竟还有什么比看爱迪生发明电影,且BC“做作”的表演爱迪生发明电影来纪念回归更合适呢。小说我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很地摊文学,读到结尾很喜欢,很出色的展现了一个新时代新文明的开端的群像,电影我觉得改得也好,虽然叙事一般(因为主线不突出),可是非常出色的运用了镜头语言来展现电影独有的魅力,很开心啊,BC做作两小时我在床上双腿蹬断(舔手机.jpg)
永爱发电——乔治威斯汀豪斯。👍为他点亮。
节奏太乱了,很多时候好像抓不到重点。特斯拉也仅仅走了过场,重点还是放在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的内心成长上了。两者都是为了人类的未来推销自己的产品,然后为了利益忘却自我,不惜通过下黑手让对方失败,最后走向和解。正儿八经放在电力之战上的内容好像很少,不符合预期。莫名其妙的镜头也让观感奇差无比。
102分钟
嘱托录音修围栏,剥削坑蒙外来工,没停下的火车,没销毁的信件……制作各方面都很精致,但把这场技术革新竞争的重心放在交流电死亡率舆论攻坚战上,总觉得不太对头?
阿莫6分版。原本是很好的爱迪生与特斯拉争夺市场的故事,怎么演绎的没啥大意思呢……
不行…
这种我称之为wikipidia电影...要不是电影院里放实在提不起兴致看。导演的快剪、选用的随身跟拍等等凹造型视觉语言还特别累人、头晕。用的是朴赞郁的摄影师,然而有一种很像阿方索卡隆御用那位的效果,我很苦手。
三星半
一句话:非常混乱…不是剧情混乱,剧情是两条线三件事,很清晰。但是看完以后仍然觉得混乱。整部电影还不如电影最后的几行字幕清晰。P.S.小蜘蛛太让人出戏了。
我知道摄影的水平很高,剪辑的水平很高,但这样来回切换真的有必要吗?反正我很讨厌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还有请卷福以后不要再演这种狂妄自大到令人厌恶的角色了行吗?真的已经觉得恶心了。还有我帅气的达西先生,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卷福是承包了西方电影90%的高智商角色是吗……
古有普罗米修斯盗火,今有伟大科学创造电力。影片运用华丽的视角展开讲述,电火花下的魔法魅力十足。配乐带动节奏律动般展开,叙事简单明了人人都可以看懂,内涵哲理自然伴随其中。可是拍的太过直白,有些对不住这样经典的素材,但是身为普通观众来说,看过爽过即是佳片无疑,何苦高要求呢!
BC的天才怎么都是一个演技套路……剧情跳得也太快了,看的时候满头问号???我以为是爱迪生X特斯拉没想到又出来了一个谁?而且这个时代的发型服装总是让我分不清人脸……Mrs Westinghouse我好喜欢啊!!姐姐太酷了!!喜欢一个个亮起灯泡的创意。为啥要弄手持镜头啊抖来抖去有毛线意思?太容易出戏了。有些暗场景固定机位的光影很美啊,配上BC的脸部棱角和音色帅爆了!荷兰弟,一个不是很可爱的工具人。
有历史唯物主义观的传记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