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看完后很有感触的美食电影。
不单单是出于对美食的热爱,而是它真的满足了我对厨艺大赛的幻想。
厨师间的对决,比的不仅仅是水平高低和经验丰富度,理念才是根本。
理念反应到技法上有传统和创新之分,在电影中就是古法料理和分子料理的碰撞。
分子料理来自于西班牙,是集烹饪、现代高科技和新派餐饮美学于一体的存在。
相比于传统餐饮,它更加天马行空,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趣味性来颠覆人们对美食的理解。
现实当中,我们可以参考:西班牙的El Bulli、英国的The Fat Duck、美国的Alinea和中国香港的Bo Innovation……凭借特立独行而剑走偏锋的烹饪风格,以上餐厅皆获得了米其林三星,同时在英国餐饮杂志“圣培露”评选的“世界50佳餐厅”或“亚洲50佳餐厅”中屡获佳绩,其中El Bulli和The Fat Duck获得过全球第一名。
透明春卷
甜瓜琉璃珠,使用了海藻凝胶和“表面胶化”技术
液氮冰沙
烟雾技术
低温慢煮
如何概括他们的风格,那就是“厨房搬进了实验室”、“服务生戴上魔术帽”,以及“餐桌上的艺术展”。
面对这来势汹汹的餐饮革命,传统烹饪该如何自居呢?
这就是电影所要探讨的问题,改良派们排斥老牌菜式,守旧派则对那些“巫神鬼术”感到膈应。
从影片最后主人公的逆袭来看,传统与现代的双管齐下才是最好的出路。
OK,对于这部戏我可是满怀期待去观看的,因为它集合了我特别喜欢的三大元素,一、美食,还要是观赏米其林三星大厨的美食;二、法国,一个浪漫的代名词,“Bonjour”“ merci"多么好听的发音,是我认为仅次于中文(主要是粤语、普通话、客家话)的好听的发音,而且感觉法国的街角场景很美丽,女士也是自带那种优雅,elegant,grace;三、里昂,oh,我可是上上周才又看了一遍《这个杀手不太冷》,怎么可能不期待他演的另外一种轻快的风格呢?
但是,整一部戏看完以后,让人有点纳闷,”就这样了?
“”就这样了!
“就像吃方便面一样,看到方便面流口水,泡方便面的时候那香味更让人满意,但是吃的时候,以及吃完以后,就会对自己说,下次不会再吃方便面了,口里干干略带苦涩,肚子灌的尽是富含防腐剂的汤水,感觉到了我的肠胃在发出不满的抗议。
好吧,言归正传,影片是在讲述米其林三星大厨Alexandre(让·雷诺饰)为了保住餐厅的料理水平,不让他东家的二流子继承餐厅进而破坏传统的法式美食,他不得不按照一开始签订的合同那样,首先要去保住他的米其林三星,一颗都不能掉,这样他才能掌握厨房的话语权以及他与女儿现在享受的各种。
但是呢,年纪来了,缺乏创造力了,怎么也弄不出个春季菜单(专门给米其林美食评家的),正当他苦恼的时候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撞见了Jack。
杰克总是对美食充满能量,他是啃着Alexandre的各种美食书籍自学成才,所以对”书籍“里的Alexandre是极其崇拜的,颇具天赋和创造力,而且对美食非常严谨到强迫症的人,不允许任何人甚至是Alexandre本人去更改,但是他的才华不被小餐馆接受几经被轰出,最后应怀孕女友的强烈要求改当粉刷匠,也就是这么巧合,他粉刷的房子刚好就是Alexandre东家开的老人院,Jack手痒在那里搞了一通,然后就是各种各种观众能够预测到的反响。
他们一老一少两搭档了,米其林的最新口味分子料理,远远的抛开了传统,然后他们去窃取其他三星厨子的分子料理拿回去钻研,然后几经尝试后在几天的时间,搞成功了。
影片在最后,是Alexandre由于某种原因去不了参赛,鼓舞Jack发挥自己的实力去迎赛,在那个东家二流子的言语刺激下,他发挥了卓越的创造力,也就是传统料理与分子料理的结合,然后。。。。。。
剧情很简单,我所想象中的各种美食各种美景各种美女的画面却很少,基本是在他两的对话中,同时也让我稍稍改变了对米其林的看法,感觉他们只讲究口味,就那么一小勺的东西尝出里面含的各种材料,那样有意思么?
能填肚子么?
感觉是一种很烧钱的粉末呀,口感就不讲究了么?
装盘也可以抛开了么?
米其林懂不懂的呀,知不知道中国的美食呀,最后,我觉得女主挺漂亮的。
这次让·雷诺扮演了一个米其林餐厅的三星主厨。
这个大厨不但不太冷,而且对烹饪充满了热情。
可惜他所喜欢的传统料理受到了新潮的“分子料理”的冲击。
谈到这个新鲜玩意儿,在日漫“食戟之灵”里提到好多次,看到薙切爱丽丝用离心机做出无色的番茄提取液加入寿司,再用高汤凝结成液体颗粒做成鲷鱼茶泡饭,新颖奇特。
本以为只有漫画里才有的食物,在这部电影中实实在在的出现了。
其实国内一些前卫时尚的饭店也早就做出了不少“分子料理”的尝试,但这种新颖别致的菜肴为什么没能在我们大中华普及呢?
问题就在于“量”。
西餐摆盘造型讲究,量一般很少。
分子料理更是把所谓的精华浓缩了,小的可以像一粒药丸。
然而我们中国人可是习惯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
尤其东北菜,更是出了名的大盆大碗。
想象一下,一桌子大鱼大肉和一粒一粒的小分子菜,后者是用来欣赏的,前者才是现实生活。
不过,我倒是希望这种料理能走进我们的生活,这说明我们过得越来越来精致了。
也许有一天,中华料理也能够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进行品味。
到那时,只要去超市买“松鼠黄鱼丸”、“糖醋小排丸”,多么方便啊!
Jean Reno老了发福了 还是很有爸爸和主厨的感觉呢 片中很多情节都很有爱 Alexandre和Jacquie的对话很可爱 他们俩装扮成日本夫妇去竞争对手餐馆侦查那段很好玩 是对法语和法国生活的那种熟悉感 让我对那些话语中的含义和语气更有体会吧 大厨们对美食的那种热爱 算是一种偏执 但很感染人 说到法式料理 在我看来 如果少加些CREAM和CHEESE 我会更好接受 这是中法饮食的差异 突然又想起我在法国的实习生活 和餐馆里的CHEF和SERVEUR一起工作的温暖时光 真的是一段好让人怀念的日子。
总的来说,我在观看电影之后认为这部影片应该为厨神类电影个别分一类出来的。
这类型的电影,总是一样的进行——喜爱做菜的厨神,或其胚胎,面临着一项严峻的厨艺挑战任务,胜则神冠加顶,败则前途黯淡。
总是一式一样的故事,用以区分出彼此的主角乃是饮食文化和菜色,配角是散落在剧情中的料理小贴士,做菜的人排名且要靠后。
而结局,必定圆满。
从来没看过不是欢乐团圆的厨神类电影。
因为“吃”这一件事,紧紧的密密的和“幸福感”连生。
一部厨神类电影可爱与否,取决于菜有多美,贴士有多实用,还有观看的那个人有多爱吃。
如果能让像姐这种不精于吃之一道的味觉冷淡者感到幸福,那就是成功了。
看此片的动机是许多不见的雷诺叔。
唔,说起来多啦·雷萌那个……你倒是无所谓的,姐表示no law to see,所以我们就当没有发生过吧。
雷叔的眼袋都大过眼睛了。
跟描着细细的下眼线还自以为低调的打了荧光眼影的Youn肩并肩,好基友,手拉手,咳。
Youn是厨神片里常见的那种偏执狂师傅,一力担起了大部分的笑料,完成得并不轻松。
雷叔是那坚实厚重的靠山,招徕票房。
从头到尾都是二人转的段子,女酱油那都是浮云。
这种无关于爱情不在于失而复得,在知音琴瑟在传承中完成的“幸福感”是比较少见的,而且还是妥妥的熨帖。
影片中的菜名没有几个听懂的。
贴士更加是用不上了——我家里就没有会做菜的基因,打着“健康”的旗号把无味精少盐能用水煮就不油煎的寡淡系口味发挥到惨无人道地稳定。
但法国人向以饮食自傲的,想来应该不会贻笑大方罢。
比较遗憾的是没有Nevers的全景。
都是室内景未免太单调了。
况且这样美的小城。
影片中有次点了a point的小羊排,副厨真的提一把刀冲出来大叫“哪个点的?
哪个天杀的下的单!
”吓得乖乖改了单——现实生活中像我这样寻常的食客对这种师傅还是敬而远之的心情多些。
曾认得一个吃货,也是厨神预备役。
开早市的那一天,无论上午有没有排课,一定提个菜篮老神神在在眼神熠熠仿佛去约会一般地出门。
晚上就有一桌菜,吃不完浪费了,就会召唤我这头神兽——主要挑酒,泡茶和洗碗用。
我甚至不是一个好的吃客,伊肯定有很多次对着我漠然的眼神想叫一声”Webber,你吃慢点“。
我特此感谢所有曾经为别人下过厨的人,尽管我的味蕾缺少这方面的感受力,但是那一份希望赠予幸福的心意,心存感激。
本想看个喜剧,让·雷诺出场想着不会差到哪里去。
看完觉得细节起承转合有点跳跃,小突兀。
主题似乎是对偏执敬业的推崇,以及永恒的主题:爱 - 在Alex是面临毕业答辩的女儿,在Jackie是怀孕待产的女友。
先说有趣的地方:1。
Chef去找养老院找老东家,被汤惊艳,尝了几口后还要再喝,被老人赶紧给抢了回来;2。
两个大男人郁闷喝酒后去Nerv... 求婚被甩了一脸蛋糕;3。
偏执狂纠正顾客,被Bar赶出了门;4。
分子生物学实验;以及片尾专家抓鸡的场面;5。
拌成一对穿和服的日本夫妇去吃饭。。。
好吧,这妆化的也太容易穿帮了吧~看的时候一直担心偷东西被抓到。
6。
三个养老院厨房的配角,造型和配合。
Jackie的偏执追求基本撑起了整场戏。
以教育顾客的偏好开始,以偏执的节目结束-唉,可结束的时候我为什么却深深同情起Alexandar呢。
还有些没太明白的地方:1, 偏执任性的大厨天才 - 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口味多少有些个人偏好,真的要这么偏执的去抢险推销自己的偏好吗?
一个月被解雇四次,做节目中的偏执,这一直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靠这些特质支撑一个角色总是有点单薄。
2。
大厨Alexandar,那么看重要保星,那尝试一晚后是放弃了吗,还是已经有计划了?
送女儿去答辩,好像已经完全不在乎评级了。
3。
Jack试工期间,前几天还忙的要死,忽然有空在后厨视频做远程指导。
4。
当天面临供应商忽然不合作的压力,Jack本来就要放弃了,重新尝试也只是因为女友一个电话。
扫空街角的杂货店,居然能做出三星级的大餐,这个过程才真正有趣呢 - 但过程语焉不详- 编剧难道是自己也没想好?
5。
"坏人"的老爸:最后出场让儿子听话。
他为什么会住在这个养老院呢。。。
6。
退休的想法是啥时候出来的?
为啥最后着急走,还去找了老板一同去呢 - 难道是当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或者投诉。
太多的评价都是间接描写,背景感太淡了。
也可能如果之前的问题都交代清楚了,就不是一部短电影,要拍成连续剧才行。
至少镜头都很养眼,气氛轻松,人物都很美,包括坏人老板出场都没有那么凶,诡异的分子料理餐体验可以再好玩一点- 看的时候多少有点出戏:让雷诺这张脸,这么简单的化妆似乎不太行呢。
B站开始就有弹幕说片尾有彩蛋,于是耐心的等到cast字幕看完,嗯,真的有。
抖音上美食电影list排名第十。
在现代餐饮业的商业营销体系里,厨师是被资本供养的艺术品牌。
在多部美食电影里,都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大厨被大众认可和追捧往往起源于个人独特的天分、特质,创造了一道经典的菜谱(如画家发现了一种绘画的语言、建筑师发现了一种空间或材料的建构模式)。
但是他们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由于外部环境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屡屡接受挑战。
在这部电影里,大厨想要坚持经典的用餐体验(就像贝多芬坚持古典乐),但是顾客、新锐的大厨、资本家却被分子料理所吸引(解构的后现代文化)。
任何一个领域都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
个人在其中挣扎,确认自己的价值观(并不想向资本妥协,转而追求生活、家庭和个人偏好)。
第二遍看这部电影。
上次看好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那时候还有一个叫人人影视的网站。
在这里真的要感谢人人影视这个网站,从上面下载了很多双语影视剧。
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简直如获至宝。
谈谈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很轻松的,情节上毫无负担的,适合全家人在一起看的电影。
主人公二厨(A)是个没脾气但有本事的人。
从来不去记电影里的人名,觉得那是一件费脑的事。
虽然A有点固执,但正是因为固执他在做美食这件事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可以说是有点励志的小众电影。
整部电影3/4开始的情节是印象最为深刻的,里面还融入了日本元素。
和大厨(B)去店探的桥段,使人津津乐道,还有那段幽美的BGM。
那为什么会有日本元素呢,是因为日本对法国美食的影响颇深。
同样日本美食也受到了法国美食的影响。
全世界获得米其林星级餐厅最多的国家就是日本。
在东京的米其林餐厅甚至超过了法国巴黎本土,据说在法国的餐厅里都能见到在当地修行厨艺的日本人。
如果你还记得让·雷诺曾装扮成“蓝色、微胖”的那副可爱摸样,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他在这部片子里再度上演乔装成日本老大哥的经典造型——这是他为了保住“三颗星”的大厨评分,和误打误撞进入他厨师生涯的助手杰克,假扮日本人前往他们从内心鄙视的“分子菜肴餐厅”打探敌方情报时的情景。
在那一幕出现时,云山雾罩的“分子餐”已经完全失去了吸引力,即便那是当今世界顶级的菜品。
坚持传统型烹饪方法的两个人,最终自然还是在圆满的大结局中两全其美:一个是从一路坎坷的小厨师终被承认成为主厨,一个是告别了“被大厨”的事业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厨房。
而这些都离不开世界永恒的主题——爱。
女友的支持让小人物杰克战胜困难成功挑战了自己,让·雷诺所扮演的大厨也因为杰克的一句话而重新找回了自己——“失去爱,我们一无所是”。
文/艾小驳【2012年10月《音乐时空》用稿】
岁月不饶人,看着胡子泛白的让叔真的觉得岁月如梭蛮温情的电影也很法式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美食家》
超平的诶
有时候简单纯粹的热爱就能带来快乐。推荐给爱美食的你们,还有金牛座
挺好看的,但是里面的美食很一般
扮成japonaisé爆笑
法餐看起来不错啊
不好笑,也不好吃。
吃货的最爱啊!!!!!!!!!好有爱的电影!
轻松小品看的好饿让雷诺太卡通了男主也有意思扮日本人去吃分子料理太搞了
分子料理餐厅那段笑死了 黑得好
輕鬆養眼開胃的喜劇。Jean Reno大叔肥碩得不似Chef,倒似吃貨們的Porte-parole。
法国喜剧里算比较差的
美食加上阳光,杀伤力怎能不强!!必须四星!
很轻松
让雷诺老了啊...变形了啊...T。T
很幽默的一部影片,典型的法国式幽默!一直比较好奇的是,法国人在食物上的完美追求和执着以及细细品尝食物的美味,为什么反而他们说话那么快啊!好像不相配的感觉!
food always bounds with love
有两段搞笑,一是视频聊天,一是客串日本人那段。
一切如此轻松
牛排不能放迷迭香,61年的白马,以及Nevers是个整洁的城市
简直深得90年代周星驰电影的精髓,集屌丝、山大王、美女配角、三等笑料于一体,但就是那么和谐和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