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上映正值同性恋电影周,以及同性恋合法化法案生效,在2014年3月29日这天首例同性婚姻产生。
观影之前就被地铁中一次又一次经过的海报吸引到,YSL细长的身型,清秀的面庞,让人不禁想多了解这位伟大的法国设计师。
电影讲述YSL在Dior去世后,成为Dior最年轻的首席服装设计师。
他的个人处女秀一鸣惊人,也通过这场秀遇到了Pierre,成为恋人。
在1962年创建了叱咤时尚界的奢侈品牌YSL。
片子中的Pierre就像YSL的大家长,在他精神崩溃的时候把他从医院救出来重振旗鼓,筹集资金,帮助YSL经营品牌,与媒体打交道,打理服装发布会,以Yves的名义送车给Yves父母,让他生活的更有规律,包括戒毒……方方面面。
Yves说I want to live, but live with you.Pierre看他时总是一脸深情。
YSL天赋异禀,然而他却又和Karl的情人Jacque在一起。
他对Pierre说,他爱他,但是Pierre,你是我的love of life...提到设计师,造型师,或是艺术家,似乎是gay/les对我们来说并不稀奇。
而我认为,之所以选择同性,也是因为他/她们对美的事物更苛求执着的热爱。
两个人拥有的小世界,外界不懂,父母不能懂,只有你懂,大约是最弥足珍贵。
这个人就是全部。
然而与异性不同的是,他/她们不得不成为社会的小群体,没有更多的社会准则供他们参考,当Yves愤怒时,选择了一时痛快,却给Pierre带来折磨、痛苦。
影片虽然结束的突然,但他们终是一起变老,直到Yves去世,Pierre望着书桌怀念有他的日子。
这大约是最理想的结局了。
对于同性而言,只有社会真正的可以接纳,平等对待的时刻,他们也将正视自己,更完整幸福的走完一生。
《伊夫·圣罗兰》电影《伊夫·圣罗兰》这部电影忍了很久,终于还是把它看了。
去看一部你喜欢人的一生的故事,是需要勇气的。
因为无论好与坏,你总能从中找出诸多指责,因为这个男人在你心里是完美无缺的,他是精神上的上帝。
电影用影像重现伊夫·圣罗兰大师的一生,故事的内容早已经十分熟悉了,从服装史到艺术史,关于他的文字和图片几乎都能背出来。
他这一生在浮华圈的时尚圈里,年少成名,不止一次站在时尚圈最高的位置,也曾经因为精神崩溃,在逆境中求生, 与爱侣皮埃尔-博格(Pierre Berge)分分合合。
曾受过好友的鼓励,也曾交友吸毒成为瘾君子,更因为与另一位时尚界的大帝卡尔·拉格斐为了争夺法国贵公子Jacques de Bascher而交恶,反目成仇。
也曾经在情伤溃败中一蹶不振,种种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里,让天才艺术家更与常人不同。
经过电影展示眼前,它的冲击力是十分巨大的,让人震撼。
右3 Victoire Doutreleau早慧的天才伊夫·圣罗兰出生于1936年在阿尔及利亚,他是一个含着欧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祖上是男爵,而母亲是社交名人,父亲从事保险业,他从小就享受常人没有的物质生活。
这一点他在电影里曾经对刚认识的皮埃尔-博格说:我甚至连开支票都不会。
伊夫·圣罗兰从小就有极高的艺术天赋,热爱素描,绘画以及舞台剧,他个性敏感,羞涩、敏感、自闭,他身上几乎具备艺术家所有的特质。
17岁时,伊夫·圣罗兰在巴黎竞赛画报上看到国际羊毛局设计比赛,他寄出去三张手稿,一条裙子一套西装和一件外套。
裙子获得当时的季军,当年的评委包括设著名女装设计师Balmain、Dior等。
国际羊毛局举办的设计比赛一直到现在都是各种设计师崭露头角最好的平台,
17岁设计的裙子手稿18岁,也就在1954年10月高中毕业后在巴黎服装工会我学院学习三个月,并在11月再次参加国家羊毛局设计比赛,伊夫·圣罗兰设计了一套不对称黑色鸡尾酒宴会服夺下了裙组赛第一名,并且被晚礼服大师Hubert de Givenchy采用。
1954年12月,迪奥先生给伊夫·圣罗兰提供了一份工作。
1955年,伊夫·圣罗兰19岁时,正式参与迪奥的高级定制服饰设计。
两年后,迪奥先生离世,伊夫·圣罗兰成为了迪奥公司新一任的艺术总监。
当时伊夫·圣罗兰才21岁!
21岁,能做什么,想想自己当时正在做什么,提着工具箱爬上半山坡上的实操室缝裤子,做出来的裤子惨不忍睹,根本拿不出手。
我们不能说天才是庸才衬托的,可是天才的路是注定不平凡,伊夫·圣罗兰就是这样的天才,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独挡大梁。
接任Dior创意总监Yves Saint LaurentYves Saint Lauren的创立上天对天才的眷顾让他早早为人所知,可是同时也让他很早就尝试人间的残酷,上任后的伊夫·圣罗兰的设计饱受争议,保守主义对他崇尚时尚年轻的设计风格的谩骂不绝于耳。
没多久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他被迫参军,从小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无法面对战争的残酷,更无法忍受在军营中因为性向而被侮辱和殴打,仅仅二十几天,他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得了躁郁症。
这些伤害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并且在被送入了精神病院,这这些伤害成了他日后滥用药品和酒精的直接原因。
祸不单行的还有,迪奥公司开始悄悄寻找继任者,电影中说:一个时尚界领导公司怎么能让一个神经病来掌握。
在疗养院里他的精神频临崩溃,只有他的爱侣皮埃尔来看他,并且接他出来,陪在他身边。
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博格相遇在一场晚宴上,当时巴黎时尚芭莎杂志编辑Marie Louise Bousquet组织晚宴,皮埃尔-博格是法国当代画家Bernard Buffet的合作伙伴。
两人相互吸引终于走到一起,并且牵绊一生。
后来在皮埃尔-博格的努力下,帮助伊夫·圣罗兰用他自己的名字Yves Saint Laurent自立门户,也就是今天的YSL。
今天在各个网站抢ysl口红时还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个天才艺术经纪人。
伊夫·圣罗兰依然是一个不懂俗物的艺术家。
Pierre帮他料理了一切事务,让他潜心进行设计工作。
伊夫·圣罗兰给自己设计的服装起小狗的名字,情人的名字,仿佛世间上所有的凡尘俗事都与他无关,他依然是那个没有经历过痛苦、风雨的敏感脆弱的小男孩。
皮埃尔-博格陪伴Yves度过了事业的巅峰期和生命的低谷,也一同经历荣耀和背叛。
Yves与Pierre Berge天才与他的作品伊夫·圣罗兰一生设计无数的时装作品,从最初在Dior时的设计,到后来创建YSL,他擅长把艺术作品结合服饰设计,大胆,敏感,赋予超高的艺术品味,是服装届最善于探索艺术设计的设计大师。
他在迪奥时期的设计作品延续了迪奥先生的风格,同时应用了大量创新元素,革新了迪奥品牌的设计风格。
六十年的圣罗兰是他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光,他在服饰创作是同时代人无法比拟的,从开始反叛的精神的喇叭裤,套头毛衫到嬉皮装,长筒靴,吸烟装等等都是当时保守人士无法想象的,而他的艺术创造力赋予了无数的灵感。
吸烟装七十年代中,是伊夫·圣罗兰最艰难的时候,因为毒品,过量的烟酒和纵情声色,他的健康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他创作,而艺术也燃烧了他生命。
但是这个阶段是他艺术生涯最灿烂的阶段,就像燃放的烟花,蒙德利格子裙、沿袭沙俄皇室风格,一路延展到具有东方气息的周边。
他对了东方艺术的沉迷,他的创作是西方设计最他的时装开始影射出摩洛哥,中国,日本和西班牙国度的影子,连续设计出充满东方神秘的服饰艺术和香水。
蒙德利格子裙
鸦片香水广告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博格的感情电影是用皮埃尔-博格的角度来讲述伊夫·圣罗兰一生的,两人相伴近五十年,在九十年代时候,伊夫·圣罗兰在采访中才正真道了两人之间的关系,皮埃尔是最懂他的人,也是一生最爱的人。
伊夫·圣罗兰在事业最成功的时候说累了,皮埃尔-博格放下所有一起陪他环游世界,忘记繁华的秀场,忘记漂亮的华衣美服,忘掉酒会和所有的人,两个人,一辆摩托在荒野上狂奔,寻找属于艺术家的自由。
他们相伴了近五十年,早已经深入彼此的灵魂里,深入骨髓,牵绊一生。
皮埃尔是最懂他的人。
他给他充分的自由,同时又时刻牵引着他,在一次次的丑闻中,皮埃尔-博格总是站在他身后,保护他,鼓励他重新振作,可以说如今能在服装史上看到一个天才的设计师,一半的功劳归到他身上。
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博格天使与魔鬼伊夫·圣罗兰的一生都在追求真正自由的创作,他所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华衣美服,艺术品,还有美丽的人儿。
他喜欢丹妮芙的长发,喜欢lulu的个性,喜欢Jacques洒脱与放浪形骸。
不知道他会不会知道中国有成语是:物极必反。
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事物给予了他希望,同时往往会反噬了他的灵魂,给他带到另一种深渊,酒精、吸毒、滥交、罪恶的几乎毁掉了他。
如今每个季度看到香奈儿又出丑款了,我就在想为什么早逝的不是卡尔·拉格斐 ,而是伊夫·圣罗兰!
两人从年少时就是好友,而后期老死不相往来,Jacques de Bascher功不可没,后来Jacques八十年代末死于艾滋病,报到八卦两个老家伙一个隐居,一个暴饮爆食,我们不知道真真实的情况如何,但是从一点点的蛛丝马迹中窥见此人魅力不小啊。
当然卡尔·拉格斐从来都是自律而强悍,同身在那个圈子,卡尔·拉格斐能几十年保持瘦身自律的生活,算是他依然能活在这繁华世界的诀窍了。
伊夫·圣罗兰百年后依然也有自己命名的YSL,哪怕以后只能在博物馆看到他的作品,而依然可以用到它的彩妆和香水。
而卡尔·拉格斐再长命,他也只是附在CHANEL、FENDI这些品牌里的设计师,当然一点都不会毁坏他时装大帝的位置。
Jacques de Bascher所谓大师带来了什么法国足球世界杯的闭幕式上展示了伊夫·圣罗兰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很好地总结了他的一生。
一个大师级的人,主要是看他为这个行业带了什么,克丽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给时装界带了各种NEW LOOK带到现代服饰中。
而嘉柏丽尔•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将西装褛加入女装系列中,又推出女装裤子,革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女性只会穿裙子的风潮。
而伊夫·圣罗兰则是把服装艺术与绘画艺术结合把时装艺术推高到艺术的范畴。
这些都是让现代服装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作品的最重要原因。
从电影的角度来讲,一个艺术大师,能成影成为电影史上被重新塑造的人,算是对一代伟大天才的致敬了。
留给当代服装艺术史讲述就可以了。
注:部分资料参考《西洋服装史》《服装学概论》
《伊夫圣罗兰传》该片讲述了已故知名设计师伊夫圣罗兰与恋人皮埃尔·贝尔热之间的爱情故事。
1957年接掌迪奥时装屋后,伊夫认识了艺术品商人皮埃尔。
1961年开始,伊夫与皮埃尔同居,并携手开创YSL时装屋。
两人分分合合,但始终维持友好、搭档关系,共同投资艺术、别墅、买卖。
伊夫相信“创意是痛苦的杰作”,随时处在崩溃边缘,口头禅是“死定了,没救了……”,是皮埃尔守着他,陪着他,逼着他,把每一季做完,甚至把他一步步推上T台谢幕。
可是,两人的关系十分极端。
这一秒如漆似胶,下一刻却世界大战。
皮埃尔时时刻刻提醒伊夫“时装大师”的责任,也替他实现创作梦想,却不是放纵的梦想。
圣罗兰,是个传奇。
对时尚的革新,影响了至少三个十年,标志性的鸦片香水,一直延续至今,以及种种。
而,天才也是人类,禁不住的各种诱惑,混沌糜烂的生活是他灵感的来源,所以背叛也是确实有过的,然而真爱是真正存在的,所以他发自内心的对他说:"I love him, but you are the love of my life."
文/Xaviera@人人影视神经质、焦虑、孤独、敏感、固执、无法融入人群、感性、像小孩。
这些词好像全都可以用在这位二十一岁就当上Dior艺术总监的天才设计师身上。
电影通篇以Pierre的角度诉说着对Yves的怀念作为叙述,从最初背对镜头墙边画图的Yves到最后Pierre一人倚在窗边首尾呼应,讲述了这位天才设计师的传奇人生。
从开始的简约稳健风到中间的大胆不规则色块再到最后的糅合了东西方的作品,Yves也从一个单纯固执的孩子变成一个空洞的躯壳,无所适从到处寻求快乐因子,嗑药、出轨、反叛,也因为这样,后半部分的叙述变得零碎而且越发的黑暗,可能会让人觉得怪异,想走出不一样的感觉却变得不伦不类,而整部戏的结构变化和Yves的人生一样,从直线到曲线。
在他逝世六年推出的这部作品,除了纪念也是让世人了解Yves的生平和他走过的路,但了解一个人很多时候都无法完整客观,只能通过旁人讲述或者资料拼凑出来再加以自己的理解完成,这样的叙述能让观众跟着惆怅,但不知所措,到最后戛然而止。
戏中的Pierre被塑造成一个天才引导者甚至是救世主的角色,为Yves打理生意,不离不弃,当他沉沦的时候拉他一把,讲述的着重点变成救赎而让本应是主要人物的Yves变得单薄模糊,Pierre或许真的对Yves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过分美化效果并不好。
难道所有的成功都应该归功于这位不离不弃的男人身上?
那究竟是为Yves作传还是为了歌颂两人之间的爱情?
不过戏中还是有精彩的部分,最后呈现的那场秀,像是生命最后的作品,Yves逆着光走到舞台上享受掌声,回头却作为领头者重回黑暗,他的人生就好像一直在清醒和沉沦中摇摆,转身留给世人的却只有赞叹和惋惜。
在整场秀的过程中,Yves只敢站在左边的帘子缝里看着自己的作品,而Pierre依然站在右边对着Yves微笑,好像两人一直都这样,Pierre被Yves握住手亲吻,最后看着Yves走到台前,潸然泪下。
看完感动的点可能就只有两人之间的情谊,看电影各取所需,但愿每个人都能找到想要得到的东西。
每一件衣服,都承载着一瞬的历史,Yves就给世人的作品也是如此,而一个天才背后到底承受了多少,或许我们都只是旁观者。
最后还是期待一下另一版本。
伊夫刚出场,我就被他的美貌而深深震撼。
苍白、娇弱、纤瘦、敏感却又自信、骄傲、张狂和任性。
皮埃尔在见到他的第一面便看透了他,或者说,自认为看透了他。
“你被惯坏了,不是吗?
”伊夫的确是被惯坏了,富裕的家庭、极高的天赋、年少成名、受人喜爱,让他充分有了被人溺爱的条件,皮埃尔也无法例外,他几乎是对这个男人,或者说男孩儿,一见钟情了。
这个第一印象,贯穿了皮埃尔的一生。
即使后面,伊夫逃避兵役、得了躁郁症而进了精神病院,甚至出轨、吸毒,在皮埃尔眼里都是可以包容和理解的,他也的确这么做了。
皮埃尔包容伊夫的一切缺点,如他所说,像一个最完美的辅助者一般保护着伊夫的弱点,更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抛弃他,正是这一份爱,愈发给了伊夫肆无忌惮的条件。
爱是自私的,因此皮埃尔为了报复伊夫,上了他最好的模特、最好的朋友来作为报复。
爱是无私的,因此皮埃尔才能一次次的做出在我看来不可思议的让步,而只要伊夫一个眼神,他就会永远毫不犹豫的站在他的身后。
伊夫真的好幸运,家世!
天赋!
金钱!
地位!
爱他的男人!
我其实看的时候好几次都在想,他到底在烦恼什么啊。。。
Yves Saint Laurent一部电影,万事万物全部具备,但若一样东西没有完美,那么电影的底子就是摇摇欲坠之态。
这样东西就是剧本。
它有悠扬悦耳的配乐,赏心悦目的摄影,但卡点不准的剪辑和不知所云毫无中心主线的剧本,彻底的摧毁了这个题材。
我热衷于时尚。
在Saint Laurent尚为年轻之时,时尚不是主流艺术。
就如Saint Laurent在电影里说的那样,那个年代,即便高级定制受人瞩目,即便时尚发布会能上Match Paris的封面,但时尚在常人眼里甚至就不是艺术。
因为它衍生出来的各种服装首饰这些产品,对比于释迦摩尼的金尊佛像,显得毫无收藏价值。
但Saint Laurent和他同时代的Karl Lagerfeld等设计师,一同将时尚从当年地位不济,发展到如今的鼎盛。
但是电影里对于Saint Laurent时尚设计的天赋与创造的讲述,总是显得力不从心。
片中主要出现的三次时装秀,在叙述上几乎毫无区别,千篇一律的后台紧张、模特出场、观众鼓掌、设计师谢幕。
以至于很多摄影镜头的调动角度都是一样的。
更让我失望的是,Yves Saint Laurent广为人知的蒙德里安系列就那么一笔带过了,之后缓缓道来的都是他米兰放荡的私生活。
看电影的时候都会觉得,他这么不努力工作,设计稿都是怎么出来的?
导演要是真不会讲述,说实在甚至可以去借鉴一下American Next Top Model。
不过也多亏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Christian Dior先生是Saint Laurent和Karl Lagerfeld的大前辈,也让我知道了Saint Laurent并不是我莫名其妙觉得的英年早逝(2008年去世),也让我对Yves Saint Laurent(现改名Saint Laurent Paris)这个品牌的设计特点有所了解。
看影评以弥补影片内容上的不足 一代大师圣罗兰 平时并没有对这个牌子有很深的了解或者是迷恋 store sale离高定的精神内核还是远了点儿但是讲真画面很美好 法国 巴黎 时尚 大家都很美 看了想减肥也美美的 穿着法式小套装小裙子 腰那么细细一根烟so classy...天才活得确实过瘾又痛苦 羡慕他和皮诶的感情 I love him, but you are the love of my life. 好像看了也能理解一点儿,人真的是复杂。。
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电影《伊夫圣罗兰传》来了解一下圣罗兰的故事。
圣罗兰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加入了Dior,作为Dior的助手,后成为Dior最年轻的主设计师。
1962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圣罗兰。
成为时尚界的重要人物。
影片也讲述了他的感情史,一位男士,既是生活的伴侣也是事业的伙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圣罗兰基本上代表了反叛权威的精神,他的设计不仅走在尖端,甚至惊世骇俗。
例如喇叭裤、套头毛衣、嬉皮装、长统靴、透明装等等。
YSL的核心是绝对的独立与自由,放荡不羁和洒脱,它打破禁忌的前卫思想成为了女性的力量。
我们了解两个经典设计。
蒙德里安裙,设计灵感来源于荷兰抽象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图》。
突破了传统的时尚界界限,将艺术与时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带来一种前卫和激进的感觉。
吸烟装。
50、60年代的巴黎,是女性主义抬头的时期,所有的女性都在跳脱束缚追求自我。
但是当下流行的依然是优雅的保守的服饰。
女性穿着裤装出门,一度被视为是失礼的象征。
圣罗兰打破这种性别符号,将它裁剪的修身舒适。
展现女性身材的同时,表达一个最直接的观念:女性也需要一套抽烟时的服装。
通过它的服装,你能感受到他对女性的共情与欣赏,所以电影里对于他的情感的轨迹描述,也是在讲述他完整的人生。
服装本来就是文化意识的表达,西方奢侈品牌来到中国后可能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贵,奢侈,有钱的象征。
对YSL 可能还会有杨树林口红的玩笑。
但是通过了解电影,故事,也许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它的文化内核和当时的进步意义。
先看了纪录片《疯狂的爱》有了了解之下看的圣罗兰传。
伊夫的一生太过传奇,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部圣罗兰传是围绕皮埃尔和伊夫的的故事作为时间发展轴,有些类似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日常作为展开,然而和后者比就是这部电影并不高明的地方。
福尔摩斯是围绕探案展开故事的,有着重点,而圣罗兰传与之相比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即想表明圣罗兰的感情生活又想表述他的传奇经历,难免顾此失彼,失衡权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伊夫的扮演者皮埃尔.尼内,他把伊夫这个天才的那种羞涩,神经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他参演完这部电影就被选中Dior代言人的原因吧。
作为传记内容上不够丰富,但是衣服、摄影、美工、光线太好了,Pierre Niney也太帅了,才华无限,男二爱的深沉又细腻了,精致 M
像一个小学生作文,满篇口水话,没有重点,充满狗血的感概和无意义总结,莫名其妙的结尾。就连几场最好拍的时装秀都不是很好看。
原来大家都是渣。
这部片子告诉我们不要轧坏道不要交坏朋友
喜欢首场和末场的秀
其实就两颗星的样子,最后一场秀的衣服不错。
我好像……下错电影了
这才叫流水账。看不出一丁点故事之外导演的野心。
C'est vrai?
摄影真心不错,演员表演也很出色,可惜导演或者编剧估计自己都不知道想讲些什么
除了guillaume演出在水準之上
还是期待一下另一部吧
男装美爆了,看得眼珠子都要掉地上了
fashion片段没看够,天才展现也不够。
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
2.5 美则美矣,太流水账了主要,这部没并没有把重点放在YSL最为标志性的廓形出现的那段时期,感觉那才是YSL被记住的时刻?开头太Dior,结尾77年又太中东。
中规中矩,而且更像贝尔杰传。。
真受不了这种GAY片哦……金钱不能代表一切,那只是基本。
神配乐,简直融入电影于无形。双男猪都演技大赞,尼内的微表情小动作太nb。服装居然都是ysl原件。。好厉害。。。为毛大家都不喜欢呢?虽然我也觉得片名应该叫《我为男神ysl做的那些事》更合适,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就是这样的吧。。话说看完就一个想法:减肥。
片子其实撑死三星,但我是脑残粉呀理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