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GLA是我想成为的女性,希望我的中年也可以有这样的自由:儿女长大,不干预她们的生活,婚姻over,财务自由,有好朋友,也可以有情人,然而,在中国应该不太可能吧。
G一开始酒吧的活动,上班日常,偶尔去子女身边瞎逛,就映射出她的孤独,但又有矛盾的一点:自由。
她去酒吧寻找自己渴望的忘年爱情,她自由的dance,在D身上撒野,以为找到了伴侣,但满足自己的空虚之后,女人的敏感和控制欲,让她变得不满足,想要全部占有D,直到两次被放鸽子之后,她终于不得不认清D,痛快的放下一切,回归到自己的单行轨道上,maybe we will die tomorrow,let's go to Spain成为可遇不可求的幻影。
在这辆驶向生命尽头的列车上,想抓住一些风景真的太难而且风险太高,G会孤独的死去,带着那份自由到坟墓里去。
这部电影更适合单身女士去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婚姻?
家庭?
事业?
自由?
不要到中年了还在忙碌着,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在成为妈妈,姥姥,婆婆之后,别忘了还有自己。
选择孤独的自由,还是柴米油盐,尿布保姆,选择权,在我们手里。
致敬GLA!
塞巴斯蒂安·莱里奥2013年在智利的轰动之作是他自己在美国翻拍片的底本。
《葛洛莉亚·贝尔》这部由塞巴斯蒂安·莱里奥导演执导的新片其实一点也不新鲜。
这是最可疑的包装,英语翻拍,去掉字幕,星光般的翻新。
底本是莱里奥2013年在智利的热门作品《葛洛莉亚》。
虽然导演仍在原地踏步,但他的明星——以前的宝琳娜·加西亚——现在是朱丽安·摩尔,饰演片名中那个躁动不安的离婚女人。
然而,这部电影看起来并不像好莱坞电影。
从视觉上看,美国人葛洛莉亚称之为家的洛杉矶是一个与传统片场版本的城市截然不同的世界,被太阳晒黑的街道如此明亮,以至于镜头几乎眯着眼睛看着它们,与葛洛莉亚去跳舞,也许是找个人的夜总会的电子黑暗并在一起。
它也不像好莱坞那样播放。
我们在其中一家俱乐部见到了她,她独自一人在酒吧里,而中年夫妇在前台跳舞。
当她看到对她不感兴趣的成年儿子彼得时,她觉得这是在让她感到怜悯。
她还不如穿一件写着“多余”的t恤。
但在一部不那么有趣的电影中,葛洛莉亚颠覆了我们的期望,下一步可能是一些修复性的外部目的——去印度旅行,也许是一份吹制玻璃的礼物。
这里颠覆性的信息是,没有这些东西,作为一个单身老年妇女的日常生活可能——甚至不可避免——仍然是富有、悲伤、复杂、戏剧性的。
莱里奥并没有把他的电影结构成一个情节点的购物清单,而是用小插曲和快照来描述葛洛莉亚所包含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单身之夜和办公室友谊,打扰她睡觉的邻居,以及以爱为中心的女儿安妮。
是的,最终,她和阿诺德萌生了感情。
他们的第一次交流是货运经济的大师级,过于谨慎和疲惫,不能被称为调情。
“有些日子我很开心,有些日子我不开心,”葛洛莉亚告诉他,接下来的内容坚持了这句话的精神——看似简单,却充满了生活的生动气息。
By: Danny Leigh
I'd like to be a nest, if you were a little bird. I'd like to be a scarf, if you were a neck and were cold. If you were music, I'd be an ear. If you were water, I'd be a glass. If you were light, I'd be an eye. If you were a foot, I'd be a sock. And if you were the sea, I'd be a beach. And if you were still the sea, I'd be a fish, and I'd swim in you. And if you were the sea, I'd be salt. And if I were salt, you'd be lettuce, an avocado or at least a fried egg. And if you were a fried egg, I'd be a piece of bread. And if I were a piece of bread, you'd be butter or jam. And if you were jam, I'd be the peach in the jam. If I were a peach, you'd be a tree. And if you were a tree, I'd be your sap, and I'd course through your arms like blood. And if I were blood, I'd live in your heart.
最近我度过了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
作为一个共情能力过强的人,我一周内因为各种事情,别人的,自己的,至少哭了三次。
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留不住的。
我从Gloria跟妈妈一起回到家躺在地板上开始我就也躺在了地板上。
成年人的体面就是当他吻过你的脸,然后说I'll be right back的时候,无论是戏里戏外,你都清楚确切的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
We could die tomorrow. Life just goes by in a flash. But how could we, how could we just watch and let all the good things flee. 自从去年确诊了双相之后,我不再压抑自己汹涌的情感,我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拼了命的想要抓住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情。
我不再假装每天无事发生,借口出差却拖着箱子住在公司附近的酒店,一个人崩溃抽烟到天明,然后再假装精神抖擞无事发生的样子照常去上班。
我离开了家,我push自己去social,看展,看演出,我在嘈杂的人群中扭的不能自已。
我以为屏蔽一切情感之后我就不会受到影响,我以为一切会有不一样。
但我还是清楚的知道我仍然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
我曾经说如果我不能平静的面对我对于死亡的巨大恐惧,那么我就还要在这个世界里找寻一丝真实。
我们总是在拥有一个眼神之后就想要一个拥抱,一个拥抱之后就想要一个吻,一个吻之后就要一张床,继而一生一世一双人。
当你遇见一个人的时候就有了失去他的恐惧。
而我因为拥有了这种恐惧而恐惧。
因为过于擅长分析,而被分析本身所累。
因为过于擅长制衡,而被平衡本身划伤。
因为患得患失,而患得患失。
因为to Spain,而再也不想去Spain。
Las Vegas Blvd很长很长,我也太理解Gloria为什么拿了一路的衣服和鞋,却在酒店门口全部丢进垃圾箱。
因为没有意义吧。
所以为什么起舞呢,不是痛快了,不是释怀了,更不是决定拥抱新的人生了,只是算了。
只是算了。
"谢谢你让我感觉不再那么孤单",是一位观众在映后对Moore说的评语。
而坐在一旁的我也想对她表达同样的感谢。
有的电影剧情是重点,在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跟随角色探索另一个世界的秘密或者体验另一种奇妙的人生。
但有的电影感情是核心,荧幕上的人物就是你的投影,角色的日子就是你的生活。
Gloria Bell就是后者一派的电影,而且她出色的用情绪悄悄打穿了隔开你与她的薄幕。
电影是Moore一个人的秀场,一个离异12年仍然期盼着爱情的单身女人,一个与两个孩子不太亲近但渴望着陪伴的母亲。
中年的她有着自己的办公室,工作忙碌但不充实,同时又面临职业的瓶颈,筹谋着退休后的储蓄。
独居的她养育了一双儿女,彼此相爱但又有着各自的生活,她只能不时打个电话问问,还要记着在留言的末尾强调“It's your mother”。
单身的她依旧租着公寓,在无聊的夜晚独自来到舞厅,伴着90s的迪斯科一个人跳舞,又想象着或许有一个人能靠近自己,问问自己的名字。
而当有一天,突然又自然的,她遇到一个人,寂寞的日子似乎终于有了波动。
可是这是真实的吗?
我喜欢塞巴斯蒂安的电影,因为他的风格极为自然,像不是电影的电影,没有过多美化的,将人物的一段岁月片段化的展现出来,就像真实的生活。
这次他同样的,没有太多的剧情,带着天然的幽默与善意,用一组组片段串联起这一个栩栩如生的女人。
一个人开车时,伴着音箱节奏有一搭没一搭的哼唱,大胆的破音走调;一个人周末时,漫无目的的报名参加奇奇怪怪的兴趣活动,借着课程想让自己快乐;一个人陷入爱情时,依旧期待着盼望着融入另一个人的生命,全情投入的计划着两人的旅行。
而在一个人舞蹈时,即使身处人群的中心,投入在欢快的氛围里,仍然会在随性的舞动里感受到她内心的伤感与孤单。
Moore演活了这样一个女人,一个可爱的女人,她演活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或者起码是某一个瞬间的我们。
而随着她最后拎着“枪”去结束一段纠葛的关系,我们也会发自内心和她一起在回程的车上放肆大笑。
即使生活就是寂寞,逃离寂寞,回归寂寞的循环,我们还是一天天怀着期待的活下去。
Thank you for letting me feel less lonely. 谢谢你用一个地道美国人的角色,带给世界上所有寂寞的人萌萌的欣慰。
我喜欢的导演,我喜欢的演员,打动我的两个小时。
个人影评公众号 一葱二白
葛洛莉亚离婚多年,生活除了工作,子女,上瑜伽课之外,最喜欢的还是晚上去PUB跳舞,以填补夜晚驱赶不去的孤独与寂寞,顺便撩个男人也是极好的。
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葛洛莉亚对爱情还是充满了期待。
阿诺是曾经是一个海军军官,一年前和妻子离婚,偶然在PUB看到葛洛莉亚之后,被她脸上自信的笑容吸引,主动攀谈起来。
一来二去,二人就谈到了床上。
一起吃饭,一起蹦极,一起打气枪,还有读爱情小说。
做以前一个人没做过的事,这一切就好像初恋一样,浪漫的烟火熊熊燃烧,让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虽然阿诺和前妻已经离婚,但是前期和两个女儿对他过度依赖,有一点事情就要找阿诺处理。
葛洛莉亚和阿诺在一起的时候,也总是会打电话打扰过来打扰二人世界。
阿诺一直没跟前妻女儿说清楚自己已经开始新生活,葛洛莉亚很受伤,觉得阿诺没有真正的属于自己。
为了好好的享受二人世界,他们到凯撒宫旅游。
刚入住,就接到女儿的来电说前期撞到玻璃伤了腿。
阿诺一遍说要好好的跟葛洛莉亚好好在一起,开始新生活。
晚饭的时候,阿诺半途离开。
葛洛莉亚等到餐厅散场也没有等到阿诺回来。
等到会房间的时候才发现阿诺不见了,行李也都没有了。
葛洛莉亚知道阿诺是回到前期那里去了。
好像阿诺对他们也是有很深的依赖。
伤心不已的葛洛莉亚晚上借酒消愁,不想却被陌生人拿走所有财物。
只能叫母亲来接她回家。
回家之后的葛洛莉亚情绪低迷,把自己关在家里,只有一直猫陪伴。
曾经的美好就好像烟花一样,只剩追忆。
葛洛莉亚还是决定跟阿诺正式告别。
换了发型,带着曾经去cs时的枪找到阿诺。
对,阿诺跟前妻和女儿住在一起,还照顾他们的起居。
虽然葛洛莉亚表面看起来跟以前一样乐观,她曾经说过即使世界末日,也希望可以跳舞。
但是现在别人邀请她跳舞的时候还是拒绝了。
其实不管是18岁还是58岁,孤独的我们都在追爱的路上。
下一个碰到的不一定就是MR.RIGHT 但是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去爱,去相信爱情会到来。
虽然大多都是一边爱一遍被伤害,这也许就是成长吧。
“孤芳自赏”的解释常带有贬义,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
但在“过渡”连接的现在,有时候我们更需要学会自处,因为无论是相遇还是连接,最终带来的都是更多的孤独。
现代人害怕孤独,更不愿意“孤芳自赏”。
我们总是拼命为了他人的而活,而这些他者有些仅仅与我们擦身而过,我们却付出了全部,牺牲了自我。
最近,由世界影后朱丽安·摩尔出演的《葛洛利亚·贝尔 》就通过一位中年女性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人与孤独斯磨的片刻。
《葛洛利亚·贝尔 》其实是2013年智利电影《葛洛莉亚》翻拍版,两个版本在故事和情节上保持的高度一致,几乎就是换了演员和场景而已。
两位女主角分别都来头不小。
智利版的女主宝琳娜·加西亚,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第63届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
而美国版的朱丽安·摩尔是影史上首个包揽奥斯卡、金球奖、英国学院奖、美国演员公会奖和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演员奖的女演员。
两部影片都出自智利男导演塞巴斯蒂安·莱里奥。
年过50的朱丽安·摩尔太喜欢这个剧本了,再万般恳求下才让塞巴斯蒂安·莱里奥同意“高度”复刻一遍,让朱丽安·摩尔过了一把演员瘾。
故事讲述50多岁的离异女人葛洛莉亚的中年生活。
主线故事是葛洛莉亚与在酒吧里偶遇的中年男人阿诺德的情感纠葛。
当葛洛莉亚以为遇上真爱,等来爱情的第二春时,两人的关系却急转直下,最终葛洛莉亚不得不放弃那既想占有,又害怕失去的“爱”。
影片的一头一尾清晰的点名了主题。
片头,葛洛莉亚不断出入酒吧,为了搭讪而迎合,她的逢场作戏放大了内心的孤独,她来者不拒,但遇上同样有些迟疑的阿诺德时,她却选择等待,虽然不时投递过去期待的眼神,但并不会主动出击,她能分清挑逗和真心,虽然有时真心里面也夹杂了些不纯粹的东西。
片尾,葛洛莉亚再次来到舞会上,失落的她看着跳舞的人群,热闹和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尾处,智利版有一幕类似顾长卫《孔雀》的神来之笔。
女主角葛洛莉亚避开了人群,来到舞会的花园,她看了一只向她展开美丽羽翼的孔雀,她一下子好像明白了什么,轻快的回到舞池了,一下子恢复活力,开始独自舞蹈。
美国版剪去了孔雀,而是给了世界级影后朱丽安·摩尔一个几分钟的长镜头。
自信的朱丽安·摩尔完美的表现了葛洛莉亚从失落到若有所思,再到顿悟的内心转折。
一连串的人物反应,伴着寓意明显的歌声,让原本僵硬的葛洛莉亚重新找回了轻快的舞姿。
影片时刻都在表现葛洛莉亚对于孤独的抗拒和学习。
她的女儿爱上了玩儿极限运动的男孩,而且决定离开美国,去到外国同他生活。
在机场告别的戏,她虽然明白离开可能即永别,但依然强忍着失落送走了女儿;她的儿子也被生活困扰,妻子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对她不待见,对家庭也少有顾忌。
葛洛莉亚的儿子仿佛过着单身父亲的生活,他对音乐的喜爱更赋予了其忧郁的一面;最有意思的当属葛洛莉亚的前夫。
在家庭聚会上,已经二婚的他在醉酒后居然显示出对葛洛莉亚的不舍,以及对过往家庭生活的怀恋,还有对自己当时缺席家庭的悔恨;与葛洛莉亚展开激恋的阿诺德其实拥有家庭,但妻子和两个女儿没能给他带来温暖,只有无尽的折磨和烦恼。
影片中,所有人都是一样。
在各自粉饰的外表下有着千疮百孔的人生和暗黑深渊。
如果他们了知这些,就不会觉得自己特别,也不会觉得无辜。
就像片尾顿悟一切的葛洛莉亚。
《葛洛利亚·贝尔 》是一部情绪向的影片,主线故事不算突出,力道在于同情和感悟上。
不一定需要你人到中年才能体悟,只要你尝试过,害怕过孤独,你就能品味出影片营造的情感氛围。
在孤独里,我们和片中的女主角葛洛利亚一样辗转反侧。
夜晚在我的枕头上沉睡,我却独自无眠。
我们会渐渐明白,梦想也会长大,不过是朝着少年时的方向,因为我们惧怕衰老。
年轻时不自觉,等到了一定的年岁,那种担忧会悄然放大。
影片传达出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
当葛洛利亚独处时,她虽然寂寥,但她却相对强大。
而当她陷入与阿诺德的情感纠葛时,她却一下子失去了自我。
片中那场观看“提线木偶”的戏就是她被感情缠绕,被动压抑的隐喻写照。
围观的人看得兴奋,而她却读出了其中的苦涩。
世界让葛洛利亚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虽然在加速迈向衰老,但葛洛利亚明白只有通过一种方式才能征服死亡:抢在死亡之前改变世界。
于是她拿着阿诺德给她的气弹枪,气势汹汹的找上门,给予了凶狠的回击。
既宣布了两人感情的终结,也是她对命运的反抗。
片尾的再次起舞,预示着她关上了心门,但不是为了幽禁欢乐,而是为了解放悲伤。
她是真正孤独的人,所以他并不孤独。
他保持了她的独立性,并且始终没有狭窄的不屑,她对于世界的热爱,对于生命的热爱,狂热却没有因此而迷乱了双眼,她并不离开她的本心。
不能太过独立遗世孤寂,亦不能太过黏腻可人柔靡。
她把自己的孤独变成了一座花园。
🐱进了几次女主家,都被女主又抱着放了出去,此时女主正在挣扎,逃脱当下的人生,然后经历了不靠谱的男主,几经失望,终于,接受了🐱又喂它食物,去酒吧跳舞💃🏼再也不瞎期待瞎认识👨🏻,女主跟自己的生活和解了,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中年离婚,独自一人,孩子娶妻生子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的那种被忽视的,感觉,很真实,很触动
Gloria Bell这个电影,我几个月前在电影院看到贴片预告之后就很期待。
摩尔阿姨品质保障,预告片节奏欢快,看起来就是一个浪漫的old-chick-flick。
今天早上才想起来刷了刷豆瓣,发现这部电影有一个原版,有点好奇。
看完电影出来,我点开影片的导演界面。
啊,虽然这个名字我还不太熟,但这位智利导演近几年的作品我都看过。
《普通女人》甚至算得上我在LGBT的T这个子分类里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顺着条目就看到了同一个导演在2013年拍摄的一版智利版Gloria。
时隔这么短的时间翻拍自己的作品?
我更好奇了。
于是回到家我马不停蹄地就翻出了这部智利版Gloria。
我最开始觉得我可以直接把写在Gloria Bell下的短评剪切到了6年前的这部电影短评里了,只需要换一个主演的名字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翻拍”的定义是什么,但这两部电影,不仅用的相同的剧本(台词都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分镜头本肯定用的都是同一个。
可是看完我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两部夸张一点说可以按秒对照找不同的电影,竟然给我的最终感受完全不同。
毫无疑问差别出现在了主演身上。
13年Gloria的主演宝琳娜·加西亚凭借此片拿走了当年的柏林影后,演技是得到专业认可的出彩。
如果让我类比一个和她气质最像的,英文为母语的演员,我会觉得是夏洛特·兰普林,因为这片子一度让我想到了《四十五周年》。
电影整体色调是偏冷的,从始至终是带着沉重和丧的气质的,一些有笑点的台词都显得尬尬的。
她射完彩弹枪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这样一个情绪爆发的爽点都透露着被逼的绝望。
在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岁月对生命的无奈,年岁在躯体上留下道道印痕,心动不过一场荒唐,她最终回归的孤独是带着悲楚的。
结尾遇到孔雀的魔幻现实的华彩段落,加深了主题也更引人思考,这一点是Gloria Bell无法匹敌的。
而到了Gloria Bell,摩尔阿姨是自带光圈的啊!
她太耀眼太迷人了,年岁遮不住,一副眼镜更不可能遮住。
她的裸体至少我绝对自愧不如。
这也就导致了影片前半段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浪漫喜剧。
而这个Gloria身上更是融合了美国的现代和独立,自信又有活力,这些是一段时间的低迷情绪无法抹消的。
一段失败的恋情似乎只能算是她闪闪发光的生活里一个小小的污渍。
她穿着一条绝美的绿色长裙,走路带风,毅然举起彩弹枪指向渣男,那是一种复仇的快感啊,酷到没朋友!
看到最后Gloria翩翩起舞,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老娘单身就是最美最强”的霸气,自信坚强的女权小斗士形象呼之欲出。
还有,说到色调,我在影院怀疑好几次,是我的眼睛出问题了,还是放映设备出问题了?
全片像是蒙着一层粉紫色的小清新滤镜,格外少女是怎么回事?
Gloria Bell为了将这种有别于前作的气质凸现出来,最大的一个改动是加入了女主角的妈妈这个角色。
忽然想到前一阵子很火的那个说法,“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墙”,我之前不以为然,放到这里忽然觉得很合适。
智利版Gloria是孤苦伶仃的,受到伤害时能够求助的只有家中女佣。
而Gloria Bell则是更幸福的,她有一个同样美丽摩登的母亲,平时能像闺蜜一样吃饭聊天,在她需要的时候会立即出现给予她呵护,任她变回一个柔弱的孩子。
智利版Gloria中插入的政治隐喻被剔除,Gloria Bell整体更为轻松欢快。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差别的桥段,就更像是导演调皮的玩笑了,比如诺亚方舟那一段。
这些颇有意思的小惊喜我就不多透露了。
渐渐老去的葛洛丽亚开始尝试追求自己的生活遇到一个单身男人阿诺德,但他们的感情生活却因为过去的种种羁绊始终牵扯着,葛洛丽亚最终离开了阿诺德,接受自己的独身生活。
像这样纯粹讲人的电影,《葛洛丽亚贝尔》的生活细节其实谈不上多好。
但是涉及的情感很有趣。
无论是渐渐老去后,葛洛丽亚对新生活的“试探”态度,还是性格古怪有些玻璃心又担当不足的可怜男人阿诺德,都是立足在即将退休年龄段的人,探讨他们的生活。
电影表达很有趣,整部电影很围绕家庭。
这些已经离子女越来越远的人,他们自己的生活却始终和子女联系在一起。
而最终的落点上,导演竟然要说的是没有必要去追求什么自己的生活。
有趣的同时,也有些令人不满意,只是没落俗而已,给出的答案也不怎么样。
摩尔阿姨的奶保持的和当年Chloe里几乎一样
无感,表面肤浅,浪费这么好的女主
你其实不需要谁
这片子为什么拍两遍?
少了原版的中年韵味。。。。是不是朱莉安太不杀猪刀了。。。。
How not be alone and beaten by life.
一個文藝中年的悲劇。無疾而終的愛情和家人之間的相處,表現得都很真實。但也許因為其他演員和JM在表現力上的差距,整部影片擺脫不了空洞和堆砌的感覺。挑起了觀眾的一些情緒,但很快它們又消失了。
摩尔阿姨风韵不减当年,独自观影的感觉甚好
3.5,摩尔真的好美啊,但真的拍的有点白开水了,变成摩尔阿姨个人秀了
大龄女中年自救指南 @ New Parkway
TIFF看的首映里最好的一部。观众都爱的不行。摩尔演技棒棒
I loved it. 普通女人,Lady Bird的near miss在这里都精准击中。在一个当下美国无限要diversity的时代,看似有些outta touch,见仁见智。就算你白富有事业工作,一些小不足在别人眼里都是悲哀,怯懦。狂喜又怎样,释怀了又怎样。还是孤独一人。孤独又怎样呢。不精彩吗?无限爱摄影和剪辑。摩尔是最棒最棒的。
看过原版后补长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61599/摩尔阿姨太迷人,后半段剧情有塌掉的嫌疑,但阿姨游刃有余的演技刚得很,撑住了情绪的低迷,最后的彩蛋枪和舞池劲舞,释放出来真舒服。女人什么年纪都可以是少女。Being alone is being strong and invincible.
【VYR-5th】三星半。翻拍并不少见,但导演翻拍自己的作品,而且在部分台词情节灯光布景故事完全一致情况下的翻拍就不多见了。珠玉在前,导演在普通女人大获成功之后选择这样一部作品只能说是安全牌,而此时就要看演员了:摩尔阿姨可谓完美地完成了任务。见女儿后的抽烟,诗歌后的流泪,结尾的舞蹈,在和前作相似的基础上,朱利安摩尔赋予了角色更多的一股决绝气质,一场表演盛宴(当然,像结尾“枪杀”也有特吕弗柔肤的味道,但毕竟是自己的翻拍,也就无所谓了。
Gloria Bell选男人的品味有够烂的,但音乐品味好哇!
由于跟原版真的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也就使这100分钟万全成了摩尔阿姨的秀场,她的表演完全不逊色于之前版本里的柏林影后。人到中年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归属感的痴迷,我们都从摩尔阿姨每一个动作、眼神和情态中感受的真真切切。感情之于主角葛洛利亚永远如烟花般来得绚烂、去得飞快;也许这就是每个人面对感情时永远无解的答案,我们寻寻觅觅,最终得到的,始终是那如烟花一般的寂寞。
Julianne Moore真的一张焦虑的独立女性脸庞
以为是个轻喜剧,没想到拍出了这么彻骨的孤独感。最后陪你的只有猫啊。
看的英文版,为母亲跑去接女主那段感动,,后半部比前半部精彩,这种电影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所以多给一星给朱阿姨+喜欢
这片不是我的菜,看一截果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