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曾一笔带过有关徽班进京的故事,从此举世闻名的京剧就此产生。
这部电影详细讲述了这一段历史。
演员们对于曾经戏剧角色的演绎都非常到位,看得出来有精心排练和模仿过。
每一个动作、神态、唱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神乎其神。
剧情方面也有不少亮点,富大龙饰演的岳九和马敬涵饰演的汪润生都对戏曲表演有非常强烈的热爱,不仅渴望通过唱戏谋求生计,更希望让戏曲艺术被全国观众深刻熟知,也最终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胡玫导演亲携新片《进京城》在昆山卢米埃影城为我们曲艺盟友献上了一份独有的点映礼,观看之后感触颇多!
《进京城》系邹静之老师取材“徽班进京”历史事件,耗时多年潜心打磨的诚意之作,由胡玫导演亲自执导,马伊琍、富大龙、马敬涵、王子文、焦晃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加盟,可谓是京剧票友和部分影迷的福利之作。
从电影剧作上看,胡导用其擅长的艺术手法和“戏比天大”的精神内核,通过呈现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和反转曲折的京城传奇,再现了戏曲界一代宗师的辉煌往昔,并对国粹京剧的诞生发展追根溯源,令观众得以见识到戏曲大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淋雨砥砺前行的精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京剧部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咱不懂不好妄加点评,但是作为普通观众看着着实过瘾。
“台上三声好、台下十年功”、“没受过的罪在戏里受了,没享的福在戏里享了”等经典台词的设计触动着我们这些曲艺工作者对自身经历的追忆和共鸣。
与此同时,在徽班进京历史事件改编的剧情中,其“下级禁止点灯,皇上圣明放火”的敏感题材,在当今主旋律过审把关严的框架背景下,确实起到了鼓励文化自由表达的积极作用。
从电影形式上看,片中一些长镜头调度的探索尝试很值得鼓励,尤其在润声面对人生抉择时内心矛盾纷繁复杂的场面调度值得参考学习。
该片的美术也值得一提,尤其在体现人物形体“美”和内心“善”的段落时,其影调、色彩、布光、装置等方面呈现的还是比较细腻耐人寻味。
不过,个人感觉该片的镜头语言还是有着浓浓的电视剧质感,尤其是露怯的特效大全景、频繁淡入淡出的转场、泛滥煽情的罐头音乐、刻意极限的构图等,对电影质感和形式有较大负面影响。
总之,继《霸王别姬》和国内电影市场完全趋向商业化之后,观众很难再会看到诠释京剧艺术的经典影片了,这也说明此题材影片的创作过程着实不易!
在这儿要为胡导点赞👍祝愿票房大卖!
进京城 (2018)6.52018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古装 / 胡玫 / 马伊琍 富大龙
故事感很强,四大徽班进北京那段历史其实也算得上是一段传奇,现在很多人只知京剧但不知其所以然,富大龙的演技简直出神入化,把一个男旦演的入木三分,整体人物性格、节奏把握,功夫身段都非常出色,把一个有血有肉有尊严有骨性的人演活了。
在那个年代戏子的身份地位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就算成了角儿成了名,在看客眼里也还是个玩物一般的物件儿,但是身份高低不在他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
印象最深的是说爷虽然演的是旦角儿,但别不把我当爷们,只有这样的自爱、自尊和坚持,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总的来说拍摄和表现手法无功无过,但是作为传播这段历史的载体,没有被更多的人看到也实属可惜了。
我一直以来对国产电影不感兴趣。
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胡玫,才心动去看。
她以前导演的《汉武大帝》我特别喜欢,得知她是一个女导演,还曾导演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等几部赞誉很高的电视剧,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高希希等同为著名的第五代导演。
在一个男性为王的世界里,诠释着男人的故事,并且获得得无数重要的奖项,心中倍生崇敬之情。
《进京城》是著名编剧邹静之取材“徽班进京”历史事件改编而成,耗时6年潜心打磨。
期间,换过三任导演,最后由著名导演胡玫执导,马伊琍、富大龙、马敬涵、王子文、焦晃等实力派演员加盟共同制作的影片。
电影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的故事,以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两位戏曲天才爱戏入迷、坎坷跌宕的传奇人生。
这里说说我的几点看法:1、服装、道具、化妆,包括摄影都很有美感,相较以前的国产电影有很大的进步。
2、故事发展中有很多交待不清楚的地方。
也许,胡玫擅长拍摄电视剧,在长篇大作中娓娓道来讲故事。
但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在删减剧情时造成了衔接上的问题。
而且,故事高潮也没有很好地被烘托起来,结尾又有点虎头蛇尾,让电影显得有些平庸、不出彩。
一群精英,搅和到一起,出了一锅家常菜。
可惜了!
3、重要人物汪润生的表演不够丰满,主角的表现有生硬。
他和女主角春荣之间的感情过程没有很好的交待和过渡,显得剧情发展有点突兀。
反而是第二号主角九爷抢了他的光芒。
九爷的表演倒是十分的有味道,尤其那场月下豆子上练习的戏,从身段到手法,把一个爱戏、入戏的戏痴表演的入木三分,“你要唱得让鬼附身,魂附体”。
但过后回忆,感觉表演有些太过刻意,透着那么一股油腻的感觉,不似张国荣在《霸王别姬》中表演的那般对艺术的执着、纯情,达到人戏合一的境界。
4、马伊琍还是演现代戏比较自如,本戏中的格格演得气势不足,远不如TVB的佘诗曼、蔡少芬对古装戏的把握和驾驶能力。
真心地希望中国电影能学习学习韩国影视的表演,故事架构逻辑严密,情节推动步步深入,演员的表演细腻、自然、感情充沛。
不管是情节的衔接,还是人物情感的过渡,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观看时让人有入迷的带入感。
富大龙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可惜电影用了后期配音,并没有同期录音,再加上古装剧和戏曲的元素,还有那种淡入淡出,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浓浓的电视剧气息。
在同期录音流行和普及的时期,这样确实十分影响观众的电影沉浸感。
我更愿意将它看作一部历史正剧,但男主和王子文的爱情戏着实让我有些不知所措😑男主的人物设定本身就不讨喜,身上的故事也有许多黑点,再加上演绎并没有什么亮点,关公只剩下了瞪眼,男主这边扣了太多分。
不过富大龙、马伊琍、焦晃老师都是加分项,马伊琍的凤格格一点没有抢戏,可是又一点戏也不能少,角色定位拿捏的非常好。
焦晃老师的晚年乾隆也可圈可点,虽然躲不过“政治正确”、“皇上英明”,但角色本身还是优秀的。
片子结束我搜了一下富大龙,果然他有一定的基础,是科班出身。
这种细致到眼角皱纹的演技令我叹服,又一个戏比天大、不疯魔不成活。
不过富大龙的岳九与哥哥的程蝶衣又有所不同,无法直接比较。
如果抛开影片质量、运镜手法等等一些列外在因素,富大龙老师的演绎虽不能比肩,但也完全不输哥哥。
但是电影本身缺点也很多且很明显,几次黑幕,将交代时间的工作丢给旁白,也是真的低级。
希望越来越多的此类国粹大戏能够得到关注。
电影《进京城》让人感动的部分太多,不仅是剧情,还有演员的表演。
王子文的表演在这个很有压力的剧中很不错,和戏骨们没有对手戏,大概还比较舒坦。
男主润生的表演很准确,该给的戏都给到了,并且和富大龙有对手戏,没有被压的太狠,很优秀。
我特别喜欢那个小胖子,其实他的表演还有空间,但大概角色讨喜还是过得去的。
不得不说的马伊琍,凤格格这角色你还真找不到特别合适的演员,马伊琍还真是表演的恰当,有一处让我比较纠结的表演就是,她和润生对《牡丹亭,》她在哭,大屏幕不比电视剧和舞台剧,马伊琍最后的表情有点大,这也是剧中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存在的小点,(有的观众觉得像电视剧,也是因为这个,当然拍摄也存在),表情大,很符合“北京丫头”,也和她“女扮男装”对的上。
焦晃老师的皇帝是无人能及的,看见他就是一种感动。
刘佩琦老师也是一份惊喜。
富大龙,富山君,是当阶段非常优秀的演员,细致细腻,层次清晰,有下意识有设计,用心用苦。
旦角儿的功不好练,但富大龙生活在旦角儿中,手眼身法步毫无违和感,甚至很专业。
富山君的表演一贯如此,那段岳九求戏班子师傅的戏,恐怕无人能及。
不仅是教科书。
拍摄上,胡玫导演还是自己的样子,用真诚打动观众,不做无意义的炫技拍摄,故事也是直给,不做商业化的手段。
镜头画面剪辑确实格局很大,但音频用的还是很电影。
不做赘述,请您走进电影院。
电影双男主主线表现的内容厚度完全不对等。
富大龙老师的岳九,对行业的热爱和追究近乎执拗。
尤其是那句“我咽不下这口气”然人觉得这口气自己也憋住了。
舞台上的表现也确实足可以震撼汪润生。
但是汪润生的线条有点力度不足,虽然感觉到是两个大师的行业传承,但总觉得汪润生消极的没什么意义。
包括后来格格对于他技艺的指点和提拔都交代的有点浅薄。
总的来说是个很不错的片子,如果能更偏重岳九的戏份感觉会更好看。
ps:富大龙老师演技确实碉堡了
在已了解基本故事和演员阵容的情况下 我抱着9分左右的心态去看的。
看之前我觉得豆瓣这个分估计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这类题材的片子太过挑剔。
看完之后我才知道我错了 这戏如果没有富大龙就是个废。
特别是润生跟俩女主的线 我在电影院简直尴尬得想离场 我寻思着不放感情线对这个电影徽班进京的主剧情也没影响啊 为啥非要放而且还这么详细地放这种感情线??
跟王子文春荣那个角色的毁三观 跟马伊琍那个格格角色的尴尬癌 偏偏演员们演技还真挺不错的 演这样的线就更让我尴尬了。
首先春荣是被迷晕偷出来的 在那个时代这就相当于被润生毁了名节吧?
而且历史怎样我不知道 但电影里来看春荣之前对润生也没啥感情 结果润生三言两语卖卖可怜和决心就决定跟他了?
这也太生硬了吧?
甚至还直接就这么啪啪啪了?
what?
就算你忽然莫名其妙忽然爱上了 你也要想想你父母吧!
再说润生 戏子不许娶良家女是规定 不说这个规定合不合理也不说女主一家的态度 但是当时大环境就是这样的啊!
你就是不能娶啊!
结果你做戏子都还没成角儿的时候就把姑娘弄出来 你想过她以后怎么办吗?
最关键的是 人家私奔都是两情相悦 你这人家之前都对你没感情 你硬把人偷出来也太渣了吧!
不能过明路那就先把姑娘的人搞到手?
这比现代那些为了不给彩礼先把姑娘肚子搞大的渣男还无耻!
现代的姑娘自己硬气起来可以重新生活 那个年代姑娘就几乎等于死路一条了吧!
还有格格 马伊琍出场的时候我以为终于能顺口气儿了 多好看多睿智多高贵!
结果!
好好的人设为什么非要跟润生搞暧昧啊 什么西厢什么牡丹亭!
你们就不能好好当纯粹的知音吗?
非要搞腻腻歪歪那套!
格格多好的人设啊!
最后简直立刻落了下乘 润生也连带着显得更渣了一些 这是图啥!
男女直接难道非要搞点暧昧才算正常??
润生这个角色简直妥妥的杰克苏 我的妈 我没想到我看网文完美避过这种小说 反而在这种我以为正剧的电影里见到了!
这个角色简直浑身缺点 但就是命好呀!
从搭档 老东家 师父 岳九 到春荣 格格 简直全围着他转全都欣赏他全都帮助他 醉了!
他没担当没脑子意气用事毫无大局观最重要的是还渣 如果不是命好 春荣那件事他简直会害死春荣还有他师父!
监狱回来一蹶不振还得靠老东家师父来费苦心敲打他 春荣还在那受苦呢!
就这么放任自己自怨自艾?
还是个男人吗?
刚被格格叫去的时候还端架子 也就是自带光环 不然这么得罪贵人你自己死了没事 那是封建王朝啊喂!
难道不连累你一起去的搭档?
不连累后面那一大家子戏班的人?
醉了!
我真是完全不明白为啥非要这么写润生春荣格格 不写或者一笔带过也比现在好多了!
最后!
吹爆我岳九!
富大龙真是宝藏我就知道他这种妖孽角色最合适了!
三星全给他!
看电影的契机很奇妙,先看了好友推荐的《东邻西厢》漫画,抱住放松一下的心态去接触京剧类题材。
最早对京剧感兴趣要说小学时期的《梅兰芳》漫画,更多是沉浸于精美的画工,对京剧还是蛮陌生的,再尔是喜欢看戏曲节目的母亲,因为“喜欢他们的扮相”,最近期赶上元旦晚会央视播出了《戏曲》,1.3日凌晨碰上电影卫视播出《进京城》,有了《东邻西厢》建立起对社会背景、人物关系等的初步认识,在观看《进京城》时更好地了解了。
电影讲述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徽班进京而带来京剧繁荣的故事。
我对此最初步的认知止步于历史课本零星的几个字,更多的是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电影。
画面:跟随镜头像是在看纪录片,想到荒木说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触动人的作品。
”对中国戏曲的初步印象是“武功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一身华丽的行头,都有过人的基本功,力量与美感相融。
一瞥一眼,一个手势一个身段都是身体肌肉的控制。
我很喜欢反差感,褪去凤冠霞披十年如一日的枯燥练习,一身薄汗衫,素净或是布满皱纹汗水与油脂的面容,与精致舞台宛如神仙的竟是同一人,他们能忍,为了那三声好,他们能忍。
最喜欢的画面是监狱里九爷清嗓子然后起舞的片段,哪怕处于深渊。
对比囚徒绝望双眼的特写,只能说震撼,这得是多大的热爱啊,对比接触过的人与事特别是自省,我从未有过这些付出,有些人之所以青史留名是他们应得的,因为他们只是想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含一丝功利之心。
语言:我真的太喜欢角色对戏的寒暄了,中国语言真是博大精深!
特别喜欢格格和润生之间的谈话,其次是东家和润生的谈话。
格格通过试探让润生抓住老爷戏的精髓,说话之道三分点到为止,听着很舒服!
东家在润生因周身刺耳的声音想放弃唱戏时,邀请他去见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抓住扰乱润生思绪的源头托人带回情报,嘴上说着把决定权交给润生,但怎么想都是润生欠下了好大一个人情。
最后凤格格拯救两人于水生火热之中,润生前来感谢,两人对诗的画面虽然有点牵强,但颇有日式热血少年漫中歌颂的友情与义气。
特别喜欢格格这个角色,大气,说话稳妥不紧不慢,临危不惧,认真思考步步为营。
惜才,爱才。
浓郁的老北京味,在纠结怎么回报格格时,九爷一句“演好你的戏就是对格格最大的回报”。
印象很深的词是九爷提的“惜福”。
对比电影外的我们面对诱惑总是产生太多的贪欲,应该惜福。
转换为实践者的角色,用俗气的话语来讲述这才是工匠精神吧,没有退路,没有人看好,但心中怀揣梦想,没什么高低贵贱,自重自爱用心做事就好。
整部剧美味演员都是那么的专业,尤其富大龙让我大吃一惊,演技太棒,完全看不到之前角色的影子,唯一缺点就是将京剧演员幕后继承东西没有演出来,只是考台词带过!
只是个人观点。
整部剧美味演员都是那么的专业,尤其富大龙让我大吃一惊,演技太棒,完全看不到之前角色的影子,唯一缺点就是将京剧演员幕后继承东西没有演出来,只是考台词带过!
只是个人观点。
五星全给富大龙的演技
呵呵。怎么都这么喜欢强行加感情戏。
看过以后明白了国家京剧院一楼为啥有家扬州菜。
也不是蛮人格、深刻、真情实感;或需要那么真情实感;还搞得吓死人的……一句话;“装马虎”!
两星半,整个剧情拍的都很电视剧,亏得有富大龙的演技撑着。
“人生在世,就这此时此刻,比什么都金贵。”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是轻松的调侃,那是多少苦辣酸甜都融在里头了。台下给喝彩的,那是痴醉于表演的风光精彩,而挑着灯笼给送行的,那是敬佩背后数十年的苦功夫啊。马伊琍扮男装真好看,焦晃中气十足的发音和不怒自威的气场实在厉害,富大龙无愧于国宝演员,演得真太他妈的好了,看每一个表情动作真是令人沉浸折服……剧本不算差,就是整体不够紧凑,服化道布景布光均上佳,可镜头没能再古朴一些,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槽点太多了懒得一一列举了。就说个最要命的吧,难以共情。戏太差了,你怎么在电影里描述他是个角儿我也难以认同。隔行如隔山,你怎么把一个外行拍的像个内行那是本事,说到底还是导演的锅。
四星全给富大龙的岳九 他自己说 他演岳九 就像活了一次他的前生 岳九真的很不错 但也仅仅只有岳九让我喜爱 剧情支离破碎 导演编剧干啥去了
片子还是拍得很认真就是故事过时了
富大龙➕一星,马伊琍半颗星,否则怒而零蛋了
好题材好故事,角色太棒,京剧进京城的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国粹文化的呈现都很赞。但是,电影感太差了,无论是镜头还是质感,都是电视剧水平,胡玫这一点,电视剧拍惯了,电影不会拍。但演员就是好啊,马伊琍、焦晃,尤其富大龙,夜间排练那段,太仙儿了
全程尴尬,网剧滤镜,那些慢镜头有必要吗?最佳就是片尾真实人物介绍了
三星给富大龙。导演的艺术水准拉低了电影的品质。
“咱们唱戏的这一辈子,苦在戏里吃尽了,福也在戏里享尽了。”富大龙演的九爷浑身上下仿佛每个细胞都是为戏而生,“戏让我怎么演,我就怎么演。”戏曲大师们的敬戏和爱戏,能为戏屈膝但不为别的折半点儿腰的骨气,为戏生为戏死的情怀被演出来拍出来了。正如片中所说,戏唱得好不好得看听戏的人懂不懂。大师们之所以千里迢迢忍辱负重要进京,正是因为京城有懂戏的人。马伊利的凤格格的贵族神韵也不错,和润生告白的那段侧脸泪盈眶戏就值得一声叫好。九爷夜练豆子功和东家出殡这两个镜头很美。大家说的电视剧感估计来自王子文,富大龙和马伊利也拍了很多电视剧,但他们的演技演电影绰绰有余,期待他们的新电影。
有气节有精气神,京剧在大的意义也是一次传统戏曲的融合与创新!
富大龙真是绝了
从第一秒开始就浓浓的电视剧质感:转场、运镜、剪辑、表演、台词、布景……电影如果是烂还有被原谅的可能,但电视剧思维那就呵呵了。没什么好说的,我观影生涯的最大败笔,看完我都替自己感到丢脸。
两星全给富大龙
电影无槽点,服化道略显朴素,但瑕不掩瑜,剧情上看前半部分嫉贤妒能有些凄凉,后半部分多处剧情让人神经紧绷,电影结束了 也松了一口气 很舒服。 “进京城唱戏的人这么多,能留下的又有几班。? ” 的确如此,修艺如修行,既要有不疯魔不成活的耐力,还要有情有义有胆谋。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