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

Away from Her,远离她,你的样子

主演:高登·平森特,斯泰西·拉贝格,朱莉·克里斯蒂,奥林匹娅·杜卡基斯,迪恩娜·德兹马里,阿尔贝塔·瓦特森,格蕾丝·林恩·孔,温迪·古逊,梅勒妮·麦可斯基,克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柳暗花明》剧照

柳暗花明 剧照 NO.1柳暗花明 剧照 NO.2柳暗花明 剧照 NO.3柳暗花明 剧照 NO.4柳暗花明 剧照 NO.5柳暗花明 剧照 NO.6柳暗花明 剧照 NO.13柳暗花明 剧照 NO.14柳暗花明 剧照 NO.15柳暗花明 剧照 NO.16柳暗花明 剧照 NO.17柳暗花明 剧照 NO.18柳暗花明 剧照 NO.19柳暗花明 剧照 NO.20

《柳暗花明》剧情介绍

柳暗花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退休教师格兰特(戈登•平森特 饰)与妻子菲奥娜(朱莉•克里斯蒂 饰)相依相守44年,两人一直过着平静而舒适的生活。可是优雅高贵的菲奥娜患上了老人痴呆症,她的记忆力开始衰退,更日渐严重。菲奥娜决定入住疗养院,深爱妻子的格兰特只好妥协。从未分开过的两人需要在菲奥娜住院后的一个月内不能见面。 当格兰特再次出现在菲奥娜面前,发现她仿佛忘记格兰特,并且与疗养院其中一名病人奥布里相爱了。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改变,令格兰特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候,奥布里离开了疗养院,菲奥娜对此感到十分不安。 格兰特找到了奥布里的妻子,说服她把丈夫送回疗养院,可是奥布里的妻子玛丽安不愿因高昂住院费用以致失去了现今的房子,房子是她的一切。 但最后玛丽安还是被格兰特的真情打动,不忍妻子心疼的格兰特把奥布里重新带回疗养院,菲奥娜的反应却使格兰特惊讶极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杀死希特勒与大脚怪的人咸鱼要翻身深夜的超自然公务员已是香港明日哑孩儿贾特与朱丽叶3WakeUp,Girls!变身杀人事件局中人BNK48东北之旅迫降乌江花筐废柴联盟龙凤斗情定三生P1H:新世界的开始荒野逃生神不要投骰子恶之华高堡奇人第三季重聚夏令营教室的那一间第三季佳人蓓尔回到过去拥抱你谎言2018蛰伏鮀·恋儿子们继续前行玛丽学园

《柳暗花明》长篇影评

 1 ) 但愿人生真有柳暗花明

这是一部关于黄昏恋的电影,或许和我的生活还距离太远,然而,它的沉郁沧桑的情调,内敛深蕴的感觉,像一杯冬日的暖咖啡,缓缓地,一点点浸润心灵。

之前看过一部同类题材的《恋恋笔记本》,相比之下,《柳》是更纯粹的文艺片,而前者其实不过是文艺的外壳包裹着商业的内核。

因而,从观赏性方面来看,似乎《柳》稍逊一筹,它那缓慢的叙事,平淡的情节,或许是当下商业社会中的许多人所无法忍受的。

然而,惟其如此,情感的微妙之处才能细腻地呈现。

虽然影片在开头即让我们感受到这对老夫妻相濡以沫44年的深厚情感,并且这也确曾让菲奥娜在确知自己患上帕金森时犹豫徘徊,但最终她还是勇敢地选择离开爱人,去治疗中心生活。

这让我看到优雅高贵的她独立自主的另一面。

又或许,她是要在自己完全迷失之前,为自己保留最后的尊严。

而不论她是否迷失,是在家中还是在治疗中心,格兰特自始自终都尊重她的选择。

甚至是在治疗中心,意识已然不清醒的她,在混沌世界中与另外一个病友相爱,痛苦中的他,为了让她快乐,忍受着失去心爱的女人的巨大痛苦,去与对方的家人协调,把那个同样混沌的第三者送回她的身边。

这份爱的深沉与宽广,犹如影片中一再出现的雪原,默默无言,却始终围绕、伸展。

其实影片对感情的呈现无疑是残酷的——最爱的人就在你眼前,她却已经如同陌路,或许她永远都不会知道你的付出,了解你的疼痛,知道你的绝望。

谁能知道,迷失的病者与清醒的健康人,哪一个更幸福些?

也许导演也不忍将这种残酷表现到极致,因而影片的结尾正如片名一样,出现了一点亮色。

但是这一点亮色又能维持多久呢?

或许所有人都会对此悲观。

就如《恋恋笔记本》中老夫妻最终在爱的清醒中携手同眠而离去的结尾,没有人能否认那不过是一种太美好的理想幻景。

人生就是这样的绝望。

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主题,要想点什么,要说点东西,在黎明与黑暗之际,要坚持点什么,要爱点东西。

 2 ) 爱是一种疾患

杜拉斯说:爱是一种疾患people are demanding,people even want to be loved every single day.what if Away from you without love ,then how can i survive ,only with memory?阳光很清冽,透过冰凉的落地玻璃窗,撒在长长的过道里,然后一切似乎都应该顺其自然地变的美好起来。

轻轻撩动的弦音,辽阔而深远,像是霜冻后的晴天,一抹桔色的光芒,不经意地眩洒在这个冰纷的季节,温暖了我的心脾。

于谁,我已都不愿妄加意责备了。

远处轮椅去向渐于消失的地方,隐约氤氲着的光晕像是一种卑微到平凡的希冀,又或许这一切真的只是爱情小小的,无伤大雅的诡计而已?

一部加拿大的电影,一对老年夫妻的故事。

熬过了极度艰难的不许探视的一个月,当GRANT带着小束白色的花,抑制不住悸动和狂喜,想象着见到FIONA的情形,然而时间加速了记忆的屈服,接近50载的感情却抵不过一个月的短暂相处。

FIONA已经开始忘记GRANT,甚至因为怜悯或由于习惯,她和AUDREY友爱起来,形影不离。

记忆实在是种很奇特的东西,曾经在心底最宝贵的东西,却被时光掠夺,甚至浑然不知。

她甚至可以记得20年前的种种,那些背叛,迷失,责任,放弃,却忘记了爱人坚毅的面容。

疏离的可怕。

于此,我依然不得不俗套地提及泰戈尔的那一句精辟的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 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当他深情地注视却丝毫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当他决定给她最大的快乐的时候,当他默默无闻假装成一个陌生人,而不再给她困扰的时候,迎着阳光的眼,开始变的朦胧,迷离而遥远,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不觉又迷湿了双眼,所谓的温情在不动声色的电影继续中,又一遍一遍地吞噬了脆弱的灵魂。

爱情,是什么?

是那一刹那的悸动,还是细水常流般的相濡以沫GRANT似乎也总在那些有阳光的下午陷入回忆,那些班驳的记忆碎片,像窗外撒在树阴下的片片光阴,暧昧而恍惚,最终依然趋于了平静。

在DV式有点粗糙的背景镜头里,年轻如精灵般生气的少女,金色的长发,温暖暧昧的眼神,摄人心魄的华彩,是年轻的FIONA。

在GRANT的记忆里,或许那将永远是一种霸道,勇敢,无比美好的结合。

他们彼此给予的也是生命中那段最美好的幸福时光。

卡夫卡给菲丽斯写信:问为什么要爱?

其实我也很费解。

或许我们都将终其一生,寻找内心的答案吧(letter from iceland)Isn't it true howerver far we've wandered into our province of persecution,where our regrets accuse,we keep returning,back to the common faith from which we all dissented ,back to the hand,the feet,the face.Children are always there and take the hands even when they're most terrified:those in love ,can not make up their minds to go or stay.Artists and doctor return most often ,only the mad will never come back for doctors keep on working while away incase their skill is suffering and deserted.loveers have lived so long with giants and elves,they want belief again in their own size.And the artists prays even so gently;let me find pure all that can happen only uniqueness is success!........

 3 ) Sometimes you have to let go of what you can’t live without

《Away from her》的中文直译过来怎样也不象一部电影的名字:“远离她”?

亦或是“离她而去”?

尽管它寓意明确且直击主旨,却如不成文的断句般头重脚轻。

至于电影为何被译成《柳暗花明》,是否真正贴切,也不想再去探究,因种种语言之魅及不可相互传达,尽在这此许不经意处。

柳暗花明,听起来迂回婉转,仿佛临着人生的新境界,许多美好事物分花拂柳般向你袭来。。。

其实不然。

当真是人生的新境界,但绝非美好,愁云惨雾氤氲,前路茫茫,雪片纷至杳来,恍无归处。

电影的开始,是皑皑的白雪覆着大地,冰原的背后是笼着薄雾的云杉,小屋,长长的雪橇在雪中留下深深的辙痕,象是生命的印迹。

两个人沿着辙痕徐徐远去的身影。。。

一切都是寂静无声,一切都在走向尾声。

“生死契阔,与子偕老”,这诗一般的画卷在静静的冬日沉淀出冰雪般的美丽色泽。

这是一个非常态的,人到老年的爱情故事。

从记忆中升腾出的一大片空旷迷离。。。

遮天蔽日,渐渐成为美好爱情、忠贞誓约的可怕藩篱。

Away, away from her….迷雾般的,在生命的尽头,生命让人唏嘘的脆弱,所有美好原来都可以这样不堪一击。。。

“在许多患有疾病的大脑里,血块在神经细胞的细胞网上聚集,纠结在一起,阻止了细胞的对外传输。

特定位置的神经纠结,决定了大脑的哪种功能会遭受损害。

”这就如同伫立在密林深处的小木屋里面的灯光,一盏盏的熄灭掉。。。

它消融在周围的一片黑暗中,与世界失去了联系。

记忆的荒原就这样一点点扩大,一点点吞噬生命,情感与爱。

如果想法没了,一切都没了。

“我想,我好像开始消失了”菲奥娜这样对她的丈夫说。

这对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着共同走过50年的恩爱夫妻,自20年前,丈夫格兰特从大学退休以后,两人就生活这美丽的森林小屋。

恬静的晚年生活现在被妻子菲奥娜日益严重的健忘症完全打乱了,当厨房抽屉上开始贴满写着各种名称的小标签时;当她接过丈夫递过的平底锅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经过片刻的踌躇将它塞进冰箱时;当她一个人外出滑雪忘记了要回家时。。。

这越来越严峻的事实让他们不得不正视--菲奥娜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辗转反侧之后,他们终于做了一个沉重的决定,将菲奥娜送进湖区老人院接受治疗。

尽管作为呵护备至的丈夫,格兰特迟迟不忍做出这最后的决定。

“我们不能去寻找我们所喜欢的,我们所期望的就是尽量把事情处理的体面一些,不是吗?

亲爱的”菲奥娜却这样劝说她的丈夫,“我只是要暂时离开一阵子。

” 在这之前,我不曾看过一部从头到尾反映两个老年人生活场景的影片,要么是因为隔着时间的距离,难以读懂那世界;要么是因为那世界浸染了末日情节,与蓬勃的生命力、青春与美丽失之交臂而渐行渐远,因而不忍卒睹?

上了年纪的生活总令人徒生伤感,尤其是当我看到格兰特那张饱经岁月摧残的脸。

屏幕上他迟缓的步履,满面的风霜,松弛的脸颊。。。

在妻子离开以后一个人的圣诞节,寂静的森林。。。

当两个老年人像两只毛发蓬乱的大棕熊悲伤的抱在一起躺在老人院的床上时,那最后告别的一刻叫人说不出的心情纷乱。

我想是因为自生到死,生命就一刻不停的驶向它命定的终点。

所以,生老病死,总是人人也无法回避的事实,正是这一点让人最有生命虚无之感。

也许30天的分离对于44年的漫长婚姻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

也许。

入院30天后的第一次家属探视(疗养院奇怪的规定),格兰特震惊万分的发现菲奥娜已将他忘得一干二净,而且,更令人难堪的是,她似乎爱上了了同住在老人院的另一位患者奥布里。

电影中许多个长镜头,都穿过老人院那段自然采光的回廊,穿过那段回廊,是菲奥娜默默远去的背影。

她远去,推着另一个坐在轮椅上的陌生男人;她远去,穿上一件她平常从不会穿的黄色的俗气外衣。

是的,她认不出别人也认不出自己了。

Away from her, 站在远处的是陪伴她一生的丈夫,他望着她远去的背影。。。

我该怎样形容那悲伤的眼神呢?

该怎样形容?

“那时,我们一起等船。

她忽然说,我们结婚会很有趣吗?

” “那你说什么?

” “我把她一下子抱起来了!

” “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她,”美丽的菲奥娜的影像由一片记忆的湖水中升起,“她是我生命中的火花。。。

” 44年过去了,他亲爱的妻子菲奥娜还保持着那份美丽,她苗条,优雅,甜美,略带锋芒,即使在身患严重的老年痴呆症的今天。。。

格兰特这样向医院的小护士谈起他们的过去。

“你知道吗?

当我听见自己讲这个故事时,觉得一切都很残忍。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所有那些,与我们俩的最终结局相比,其实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 格兰特带着少见的花束,带着她心爱的书一次又一次的探视菲奥娜,他想把她从沉睡的记忆中唤醒,就象年老的王子想要换醒年老的公主一样。

(我们从来不关心童话里年老的王子和年老的公主在做什么,故事的结局总是停留在他们于盛年时期就隐退回他们神秘不可侵犯的原始状态中去。

因为我们生来这样惧怕谈及衰老。。。

)菲奥娜却把丈夫当做了老人院的一个秘书或者图书管理员,事情一筹莫展。

菲奥娜爱上的病人奥布里被他的太太接回家以后,菲奥娜精神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她不说话,不走动,不再露出笑容,她被作为重症病人转入了疗养院的二楼区域。

一切矛盾和凝涩都聚集在这个时间的结点上。

当格兰特万般无奈之下,驱车来到奥布里家向他太太求助,请求她将奥布里重新送回疗养院之时;当奥布里的太太向他索取一点丁感情与片刻的欢娱之时,我心中感到与格兰特同样的挣扎。。。

她先是拒绝了他,如果她将丈夫奥布里重新送回去,她将负担不起她现在的房子,而这房子是她唯一的最后的东西。

她后来终于同意了,她说,“如果我可以轻松一点,你可以假装一点,你就能做到你要做的。。。

”(她同样是个可怜的寂寞的老人,我并不会因此而厌恶她。

)他终于做到他想做的,她最终也卖掉了她心爱的房子。。。

他将奥布里重新接回了疗养院。

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即便是精神状态完好无损的格兰特,都不得不承认,原来爱与忠诚总是有局限的,因为他与菲奥娜最终从爱人变成了陌生人,因为为了尽他作为深情爱人的责任的同时,他不得不做了一个违背自己誓约的人。。。

原来没了记忆,一段看来牢不可破的时间久远的婚姻关系就可消失殆尽。

上天垂怜,在格兰特送奥布里回到疗养院的那一天,菲奥娜从沉睡的记忆中清醒过来。

也许这清醒也只是片刻的。

“我记得,你曾读过这本书给我听。

你想让我开心一点。

你这样努力。。。

你是个可爱的人,而我是个幸福的女人。

” 她走到他身边,轻抚着他苍老的脸,“抛下我吧,看看我能想起点什么?

抛弃我。。。

抛弃!

” “再也不会”他轻轻的说。。。

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柳暗花明,这名字也许是冲着这最后的时刻来的。

爱情,经历风霜,岁月流逝,也往往不能修成正果,因为生命本身是多么脆弱。

而与时间记忆拼命赛跑,相抗衡的仍然是无私的情感,格兰特忍受内心痛苦将奥布里重新送回到菲奥娜的身边,他为做到这一切,走向与信守婚约截然相反的道路。

在这略有瑕疵的冬日里沉淀闪光的爱情面前,什么是我们应当选择记忆的,什么又是我们应该遗忘的呢?

 4 ) 当你忘记我的时候,我该怎么去爱你

别以为我失恋了,现在没有恋,又何来的失呢.因为away from her的名字,我选择了这电影,之前我对这电影完全不了解,可当我看过之后,我就深深地被感动了.有时候你很明确地知道你要去寻找一样东西,你找着找着,突然,你自己会问自己,你到底在找什么.你忘记了你要寻找的东西,虽然你知道你确实要寻找它,可你这时候是无论如何不知道它是什么.慢慢地,你什么也不管了,也管不了了,慢慢慢慢,你就觉得你好像逐渐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了.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不知什么时候有种感觉,这是<脑海中的橡皮擦>的另一个版本.四十年的相处之后,她让他送她去医院,在她的房间里,她对他说:"我想和你做爱,然后让你离开.因为我要待在这,而你的停留让我更加无法承受,我说不定会痛哭起来,无法停止...""go now,go now."他还拥着她,他的鼻息还在她的耳边回响,她强忍着泪水说了出来.他吻她的肩膀,匆匆离开.她用双手掩面.或许泪水顺着指缝流下.一个月的分离,这期间他忍受着怎样的痛苦.可当他来到这的时候,她好像完全忘记了他,没有了她的顾及,他手中带着的那束美丽的花朵也在暗自哭泣.他带着它们穿过了走廊,独自离开......她的身边是另一个男人...一次次地探视,换来的只是一次次的独自等待,到底该怎样去让她回想起那四十年的爱?吃醋,但不在乎,又怎么会去吃醋呢!他是太爱她了,所以才吃醋.开始想办法让那个闯入他们生活的男人离开,可是当他离开后,她慢慢失去了方向,糟糕,慢慢糟糕.可这简直是对他的最大的折磨.他为了他的爱,努力地去让她更好,最后的一幕真...抱歉,我找不到词语形容那感受.在他带着那个男人来到她的门外,她又想起了他...不得不再次说这片子的配乐,除了其中他们跳舞,他第一次去医院二层,还有片尾曲,其他的音乐全部是器乐演奏,短短的器乐片段,却结合着剧情直抵人心.

 5 ) 拿什么做最后抵抗

  刚刚看了加拿大的影片《Away from her》,中文名译作《柳暗花明》。

  非常好。

  一对老人,妻子因老年失忆进入养老院。

丈夫一个月后,发现妻子已经遗忘了自己,爱上了另一位病友。

  丈夫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生离、经历背叛,眼见着爱人去爱别人,爱人失恋,丧失生机,一点点萎靡下去。

丈夫完整地经历炼狱,但还要一点点地,为妻子寻找活下去的勇气,甚至要为妻子寻找爱情,甚至要牺牲色相去换取。

  故事讲得舒缓深沉,细致而又节制,所以看起来并不沉闷,而且连时间都忘记了,看到最后,忽然觉得,呀,电影结束了。

  而且背后,有一个博大的关怀在里面。

  这电影能让人想得很多,想得很远。

  想到生命的意义以及其它。

  也想到赖声川的那部《红色的天空》,那部话剧也是以老人院为背景,也让人有想似的思考。

但话剧抽象,像诗一些。

这部电影细节丰富,像小说。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用什么抵抗人生之短促,如在影片里,转瞬而逝的记忆。

如果记忆不存在了,那生命的意义存在于哪里。

  前天看了另一部片子,《弗里达》。

  那部片子拖了很久才看,因为有种抗拒。

看了以后,就在想,艺术家的生涯,是多么不安。

动荡即艺术生命本身。

如果走上了艺术家的道路有多可怕。

永远失去安宁。

永远没有常人的幸福。

激情要伴随终身,就要付出内心宁静的代价。

  看了之后,就在想,如果当年,不留意,走上的是绘画的道路,现在的我,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艺术家的作品即生活。

  好在写作与绘画不同,作家恰恰需要沉下来,做一个旁观者。

作家有安宁生活的可能,而且也需要安宁的生活。

是一个岸上的人。

  但今天看《柳暗花明》,又让我想到,《弗里达》恰恰能解决《柳暗花明》提出的问题。

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

  这看起来,是一句老套的话。

但面临永恒的问题时,这是我需要的解释。

 6 ) 《柳暗花明》:婚姻里的爱与救赎

我们有一栋大房子,那是我们温暖的家。

清晨我们一起醒来,看太阳照亮山峦;晚上我们相拥而卧,听你为我读书;冬天我们一起上山滑雪,春天我们一起森林漫步。

柳暗花明 (2006)8.02006 / 加拿大 英国 美国 / 剧情 / 莎拉·波利 / 高登·平森特 斯泰西·拉贝格柳暗花明 预告片 美好与遗忘在电影《柳暗花明》(《away from her》)的故事里,退休的大学教师格兰特和他优雅可爱的妻子菲奥娜就这样悠然从容的生活着。

然而随着菲奥娜老年痴呆病症的逐渐发作,她记忆中的美好渐渐被忘却,这对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着共同走过了44年时间的夫妻,他们的婚姻也开始遭受侵蚀。

在某个夜幕降临的街头,格兰特找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菲奥娜。

他叫她,她礼貌的回应他,那一刻她不仅仅是忘记了回家的路,甚至也忘记了他。

菲奥娜决定入住疗养院,深爱妻子的格兰特只好妥协。

按照院方规定,在菲奥娜住院后的一个月内家属不能见面。

当格兰特再次出现在菲奥娜面前,发现她已经忘记了自己,与疗养院的病人奥布里相爱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改变,令格兰特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候,奥布里离开了疗养院,菲奥娜十分难过。

格兰特找到了奥布里的妻子玛丽安,试图说服她把丈夫送回疗养院。

虽然一开始坚决不同意,但玛丽安还是被格兰特的真情打动。

不忍妻子难过的格兰特把奥布里重新带回疗养院,而此时的菲奥娜似乎又记起了格兰特。

爱与救赎在徐徐讲述的故事中,导演直接质朴的展示了生活的残酷。

她不仅刻画了婚姻中的“爱”,也冷静的将婚姻中的“罪”和“救赎”一起呈现。

当格兰特开着车送菲奥娜前往养老院时候,已经记不起在这里生活多久的菲奥娜,却还清楚的记得丈夫曾经出轨女学生韦罗妮卡的事情。

这是20年前,格兰特对于自己婚姻犯下的“罪”。

背叛伴侣的罪恶感引发了格兰特道德意识及精神世界自我完善的“救赎”行为。

所以,他辞去大学工作,选择和菲奥娜回到这里平静的生活。

面对菲奥娜在疗养院里爱上奥布里的事实时,格兰特体会到了被爱人背叛的心痛和无奈。

在无法接近妻子时,他像个旁观者一样默默地守护着她。

为了能让妻子高兴起来,格兰特竟去请求奥布里的妻子,将其送回疗养院,甚至为此接受了她的勾引,和她发生关系。

格兰特用忠诚的背叛和忘我的挚爱,去实现妻子的精神出轨,这看似矛盾荒诞的行为,正是格兰特的自我救赎。

如果说和女学生的出轨是格兰特“罪”的缘起,那么和玛丽安发生关系,就是他自我“救赎”的完成。

他放下了尊严和自我,一切以对方幸福为目标,对菲奥娜的爱,成了格兰特自我救赎的力量。

真正的Lady《柳暗花明》的故事,改编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Alice Munro)的短篇小说《熊从山那边来》(《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

女性导演萨拉·波莉(Sarah Polley),遵循着门罗对女性的关注以及女性内心的思索,将故事搬上银幕,塑造了“一位真正的Lady”——对生活积极勇敢,对世界充满热爱的女性形象,实现女性意识的表达。

在森林里,菲奥娜把手伸进百合花瓣,对格兰特说“你应该把手放进卷曲的花瓣里面,感受花朵的热量……”。

60岁的菲奥娜依然保持着天真烂漫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来源于她身上蕴含着的,对大自然的挚爱,对万物温暖的善意,这是人类永不停歇的生命激情。

所以,格兰特说,“我离不开她,她是我生命的火花”。

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菲奥娜选择勇敢面对,做出去疗养院的决定。

在菲奥娜离家前,她对着镜子涂上口红,然后转过身问格兰特自己看起来如何。

在格兰特的眼中,她依然那么自然、甜美。

导演也通过大特写镜头,让观众看到一张布满皱纹,但依旧眼神清澈、神情镇定、优雅甜美的脸庞。

借助疗养院工作人员克里斯蒂之口,创作者们表达出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她是位真正的Lady”。

的确,当18岁的菲奥娜以玩笑的口吻向格兰特求婚,“你觉得如果我们结婚会不会挺好玩的”;当60岁的菲奥娜因无意中提起韦罗妮卡而向格兰特表示歉意,真正的Lady已不仅仅寓意女性的勇敢,两性平等的意识也在菲奥娜这个女性角色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对万物的热爱、对生命的激情、对人生的勇敢、对两性的平等,这些奥菲那身上所表现出的女性的特征,成就了她迷人的灵魂,成就了真正的Lady,这正是格兰特无法离弃的生命的火花,是格兰特自我救赎的终极力量。

在尼尔·杨(Neil Young)《中秋之月》的旋律中,即将分开的格兰特和菲奥娜面颊紧贴,翩翩起舞,屋角的圣诞树斑斓闪烁,那一刻,浓稠的情感激荡人心。

END

 7 ) 深爱妻子,他把妻子的情人送到她身边,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爱的演变

《柳暗花明》是一部由加拿大、美国、英国合拍的电影,原名是《away from her》,是根据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熊从山那边来》改编的,因此,吸引我一探究竟。

柳暗花明一词很具有中国文化的意象,带有峰回路转、否极泰来之意,而这部电影一直追到结束,我并没有获得这种感觉。

故事的结局让我感到怅然若失,难以平复。

故事讲述了一对感情甚笃的夫妇,已经并肩走过了44年,妻子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出现了失去记忆、精神游移的症状,在她还是清醒的时刻决定自己住进养老院,开始他们婚后第一次长达一个月的分离。

一个月后,丈夫拿着鲜花来看妻子,发现妻子已经深入这里的生活,完全忘记自己的丈夫,全心全意地关心起养老院里另一个老人——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头。

丈夫几乎天天来养老院,远远地观望妻子。

妻子每天陪伴着轮椅上的男人,照料他,自己的精神也很好。

无力改变妻子的丈夫,只能任由她在阿尔茨海默症的世界里生活,自己在正常人的世界里寂寞。

不久,轮椅上的男人被家人接回去了。

妻子失去了情人,精神立刻变差,因为始终走不出“失恋”的情绪,越来越颓废,身体也变得很差。

丈夫深爱着妻子,竟然动起将那个男人接回养老院的念头。

他向养老院要了那个男人的住址,真的冒冒失失地奔到他家去了。

故事讲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丈夫会遇到什么,他能否将那个老头送回医院,而她的妻子又会如何?

允我暂时卖个关子。

我想说的是,面对自己的爱人在你面前和别的人缠绵,能够接受且成全,真的有这样的感情吗?

如果有,这样的感情值得赞美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泰戈尔这句名言在这里恰如其分。

女演员朱莉·克里斯蒂饰演的女主角菲奥娜,虽然已是头发斑白,年近古稀,可是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依然高雅、迷人,让每一个见到她的人都会认为:岁月的侵蚀并不能摧毁美好的心灵。

可是,菲奥娜的生活只存在片段记忆,她记不得自己的身份,认不出自己的丈夫,但她依然渴望爱,依然热烈地追求爱。

当你看到美丽的菲奥娜,看到她轻盈的脚步、迷人的微笑,真的难以置信,她真的得病了吗?

还是生活给这对夫妻的考验?

“我结婚时候想,可以和某人共同走完最后一段路,打赌你肯定和我想的一样,但是……恩……并没有实现。

”四十多年的婚姻,在现实面前只能无奈地妥协:四十多年的感情,在孤独无望中只能脆弱地分解。

相伴多年,在临近终点时出现这样的分离,生活给予他们的玩笑太大!

抗拒?

接受?

其实都由不得自己。

丈夫无法得到妻子感情的呼应,只是名义上的婚姻形式,还要看着她在自己面前与别的男人调情;这样的痛苦中,他依然爱她,为她做不可思议的事情。

影片中的丈夫至始至终没有过多的表情,他沉默地有条不紊地做着事情:送花、送书、开车、铲雪……,人们只能从他的眼睛里,望见他伤痕累累的内心。

谁说过,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为了设法让轮椅男人再与妻子会面,丈夫亲自拜访了那个男人的家,见到了对方的妻子。

而且,剧情急转直下,两杯咖啡、几个电话、一场舞会,他和她竟然开始约会了。

丈夫有过游离,影片不时穿插着往事的回忆——他们夫妇一起滑雪、看书的画面,表明丈夫在和自己的感觉做斗争,也许,他真的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清楚自己打算做什么。

这是他依然深爱妻子,想成全妻子的表现么?

还是他想借此解放一下自己,摆脱当年背叛妻子给生活造成的阴影?

他这样努力地使轮椅男人能够再次接近妻子,是不是想弥补自己当年的过失?

有些事情,说不清;有些心事,没有答案。

在生活面前,我们总是那么无知。

编辑门罗擅长写这样的故事,将平凡的生活拿起来抖落给你看;情侣间难解难分的郁结、缠绵悱恻的爱恋在镜头下一一展现,让观众随着镜头体验出: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的抉择和改变。

年轻的导演执导这部略显沉重、低回的情感流转,竟然如此流畅、传神,影片的配乐也有效地烘托着剧中的气氛。

爱,虽然是生命的主题,有时却是变量。

“正如那条光亮的甬道,你我渐渐越走越远,可我还想要追随你的脚步,永不分开。

 8 ) 侧视|一秒钟,我们可以失去所有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泰戈尔诗句一样的悲伤,随着影片的展开一点点渗透在情绪里,缓慢的,是老年人的节奏,和Grant的情绪一样,没有丝毫激烈的起伏,也没有暴躁抑或愤怒,只剩下伤:写在眼睛里,写在行动间,写在那被遗弃的回忆中的伤。

故事很简单。

换了老年痴呆症的妻子Fiona,在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深爱着的丈夫,而把感情寄托在另一个病友身上,而丈夫在一天天的默默观察等待之后,最终选择了成全妻子。

Julie Christie饰演的妻子已经荣获了第60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这个“老年痴呆症者”是高贵而优雅的,她用各种各样的眼神表情述说着遗忘和遗忘所带来的痛苦与恐惧。

她仿佛从一个梦里进入另一个梦里,而梦醒之间,一片空白。

Grant在影片中两次提到:“我第一眼看见她就爱上了她,从此再也没分开过。

”哭了一次。

Fiona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会议从她口中倾倒一样的流淌出来,她说,哪个时候我们真可笑,我们以为每天都可以得到爱。

又哭了一次。

眼泪从此不止。

她转身, How do I look? 他说, Just like always. Just as you always looked.她对他说, I'd like to make love. And I'd like you to go. Because I need to stay here. ……go now, go now.她用最后的清醒,将爱人推出了自己的梦境。

然而,从此殊途。

我无法想象,如果我所深爱着的,那个灵魂,那颗心,那身体,用同样清澈的眼神盯着我,同样温柔的手势抚过脸颊,同样充满感情的声音轻轻说:“你一直对我很好,是不是咱们以前是认识的?

……” 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悲凉,是否如同观众。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片子出自一个27岁的女孩之手,在《狗男女》、《No Such Thing》这样的作品之后,却是这样一部沉的压弯了心窝的作品。

始终记得片中的一个画面,Grant对着镜子整理衣装,镜中出现了年轻时的他们,她从背后揽住他的腰,然后镜头摇回现实。

一秒钟,我们可以失去所有。

Neil Youn在唱:because I am still in love with you, I wanna see you dance again because I am still in love with you, on this harvest moon

 9 ) 《柳暗花明》:我仍爱你,而你已忘记

SDMS评分:72.5分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候,看了这样一部电影。

电脑里放着《柳暗花明》也有年头了,一直提不起太大的兴致去看,不过也舍不得删,一是想看克里斯蒂的演技到底是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出神入化,再一个当然也是想要追究一下这部电影的主题——爱情如何在记忆的消失中延续。

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恋恋笔记本》,我一直把这部电影当作一部狗血剧,不过我前女友却是很吃这一套。

在那部电影的结尾,也很没来由地来上了一段老年痴呆对彼此晚年爱情的折磨,看得我如堕五里雾中。

照这样说来,《柳暗花明》倒是部将那一段单独提取,放大了细细观赏的电影。

可能也是我没有45年的感情经历,只能以仅有的几段昙花一现的恋爱经历来理解这部电影的深意。

所以难免的我会在很多的琐碎的伤感中感到有点注意力不够集中。

不过好在电影在情感的冲突上还算强烈,导演蓄意的医院主管奸角化的设计,还有类似于Grant做爱出来后,衣冠不整被护士鄙视的小幽默,也让影片在沉闷中显得有些微弱的跳跃。

不过要真正欣赏这样一部电影,还是得非常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

首先得回答第一个,“我”是什么。

很多父母亲都会说,要是我们当初怎样怎样,那就没有你了。

很多人也会常常在想多的时候,自问:“‘我’是什么?

为什么在这一副躯壳?

倘若肉体陨灭了,‘我’将在何处栖身?

”我们很多人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没有去想任何有关“记忆”的东西的。

在很多人看来,“我”就是如灵魂一般的一种独立的存在,有时甚至是凌驾于肉体之上的。

其实,“我”的产生,不过是一种记忆的凝结。

世界上有无数的信息,而一个人刚好在几十年的经历中,接触到了这样一些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就在这个人的拥有储存功能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结点,这个结点就是所谓的“自我”的意识。

而不是说倘若母亲换个老公,“我”就不存在了,它从来不是一个如相貌遗传般的简单的材料搭配,而是一种信息的偶然聚集。

所以回到《柳暗花明》中,当Fiona第一次回想起刚刚患病的时候,她的感受是vain(空虚),我们从来都在体验自我形象的充实,或者是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但我们从未体验过自我的消逝。

那种每天都越来越不认识自己的感觉。

然后第二个问题,Fiona如何与Grant相爱。

她每天都在忘记与Grant的事,他们依靠惯性相爱。

Grant的陪伴让Fiona感到温暖,而她自己几乎活在一个半封闭的世界中,她虽然每天都在忘记,但是她也未曾接触到新的事物。

而Grant则活在自己的记忆中,那些甜美的记忆让他产生了爱情尚存的错觉,但那只是一种单方面的情感响应,Grant的爱和Fiona感受到的爱,已经不同,但是他们两个人却并没有察觉到。

医院是一个像实验室般的极端环境,它让Grant和Fiona的爱情从此失去了最后联系的空间纽带。

当Fiona开始适应在没有Grant的地方开始新生活后,曾经的爱情注定将成为老年痴呆的牺牲品。

当Grant发现Fiona已经忘记了他,而接受了另外一个每天相濡以沫的患者的时候,他的爱情也开始瓦解了。

一个人如何在得不到任何反馈的情况下,坚持去爱另一个人?

更何况所有爱一个人的理由,对于对方来说,竟似从未存在过一般。

每天Grant坐在医院的沙发上,看着Fiona与Aubery出双入对,世界上似乎没有比这更让人绝望的爱情。

Grant也试图将Fiona从自我的失去中挽救出来,但是后者却对他说:“只有与Aubery在一起的时候,她才不会感到困惑。

”所有爱情得以产生的条件,全都不一样了,也就是说,一旦记忆失去了,现在的这个Fiona,已经不可能再次爱上Grant了。

Grant理所当然将受到另一个女人Marian的勾引。

这个女人居然同样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妻子,并且是Aubery的妻子,这样的情节设计稍显刻意,不过倒让故事核心相对更集中了一些。

Grant出轨了,并且从对白上看,还不止一次。

Marian对于命运的一番言论仿佛点题一般,让观众对电影情节的思考轻松了许多。

面对绝望,有人选择愤怒,有人选择接受,世界上的人就此被分为两种。

Marian显然是后者,Grant尝试去寻找幸福,但是他和Marian最终都在上床之后而感到失落。

这也许也就是导演对幸福和爱情的定义:它不是一次肉体的欢愉,也不必是两情相悦,无私的付出和责任的承担,即是一种能够让自己感到安心的爱情。

这个主题似乎过于理想化了一些,但谁敢说个不字呢?

谁不愿意活在自己的精神伟大中,并相信自己曾拥有的美好爱情,值得自己如此牺牲呢?

最后,Grant选择亲手将Aubery的轮椅推到Fiona的房间,而Fiona此时却正巧获得了偶然的微弱印象。

她趁自己模模糊糊之间,劝诫Grant将她抛弃,一如多年以前,Grant的很多同事抛弃他们的妻子一样,而Grant却流着泪花,说出最感人的那一句台词“not a chance ”。

顺带说一句题外话,批评一下我所看版本的伊甸园的翻译。

我想“not a chance ”这句话很能代表影片的立意,而对这句话的误译,也许正巧也是很多观众可能会对这部电影所产生的一个误解。

伊甸园的字幕将它翻译成“再也不会”,也就是说,Grant承认了自己曾经抛弃Fiona,说明那次出轨,对于Grant来说,是对爱情的彻底背叛。

不过如果正确的翻译,我想应该是“绝对不会”,即使肉体上有过出轨,但Grant始终都深爱Fiona,我愿意相信这个。

 10 ) 柳暗花谢

难得先看了原著后还觉得不错的改编电影,不愧Sarah Polley!

在前一个半小时前都非常尊重原著,只是交错着时间线,把现在Grant和Marian的对话作为线索穿插着回忆进行着。

关于小说改编的电影真的很怕硬化加一些刻意制造的冲突或者高潮,这个片子还好,除了有几处让我稍感有些讶异不过也不能全说是不好:一个是Grant愤怒上头一把上前按着Fiona的肩膀说”我是你丈夫…”,这个冲突太刻意为之了,更喜欢原著的处理,Grant一直是somehow保有着爱和愧疚,一边身处其中一边又抽离的在看待事情的发展,也许或一定有愤怒的时刻但并没有表现出来(不过突然意识到也许 只是在Grant自己的描述里也许被回避了这一点,这么说这个设置也可以说是合理呢);一个是增加的桥段,沙发上和Grant交谈的哥特女孩(或者玩儿死黑啥的吧反正显得很重型很typical teenager就是了),这样的女孩儿怎么会为和一个老人搭话而摘下耳机,并且认真聊了两句还表示“很高兴和你说了话”还给一些鼓励,变得瞬间温良,拜托这样的人造温情糖精请不要加;另一个是原文其实Marian打了三次电话,描述里语气语调尤其有意思的变化着,很有趣,但是电影里没有这般表现,不过改的也还好,意思到了。

看之前我就在想不知道结尾会怎么演,毕竟门罗的结尾都蛮难表现出来的,这个也一样有太多隐而不言的内容结合着转折或是只有结果,但在最后十五多分钟里,结果的过程被演出来了并且恰到好处,合理的拓展但没有过分的画蛇添足或drama。

另外一个电影改编带来的巧妙之处就是,原文都是以Grant的角度在叙述,于是其他的人,都是Grant眼里的人,以及可以看到Grant如何看似合理的、睿智的,又对自己充满了开脱般的包容的思考,连带着在这样的思考里也丢不开性(ironic!

)的充满男性视角的在合理范围之外堪称可笑的思绪。

换到电影里,其他的角色都立体并且独立起来,好像变成了Grant世界里跑出来的不服从安排的牵线木偶,反而Grant 显得讨喜了一些,关系又显得迷离了一些,可能性又变得多了一些。

不过因此带来的丢失就是那些尤其让人拍案叫绝的描写,当然也不算丢失吧,那就是只有看原著才能体会,觉得尤其是Grant写他对Marian的“认识”或者他认为的对“Marian这一类人”的认识,摘抄如下:“他根本没料到她会以那种方式考虑问题。

令人郁闷的是,他对这种交谈并不陌生。

这让他想起,他与自己老家人谈话时也是如此。

他的叔伯、亲戚,也许甚至包括他的母亲,也都像玛丽安这样考虑问题。

他们都认为,人要是不这么想问题就是在拿自己开玩笑一一这些人或是生活轻松又有保障,或是是受了太多教育,他们生活在空中楼阁里,变得愚蠢了。

他们已经脱离了实际生活。

受过教育的人、文人、某些有钱人(譬如格兰特岳父母那样的社会主义者),都已经脱离了实际生活。

究其原因,他们要么是获得了一大笔不该归其所有的横财,要么是天生就那么傻气。

至于格兰特,他猜想,他们必然认定他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她选中奥布里的时候,肯定是怀有一些希望的。

他英俊的相貌,推销员的工作,有望进入白领阶层的大好前程。

她曾经一定深信自己最终会拥有一个更加富裕美满的人生,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而这种事情,也往往会发生在那些实用主义的人身上。

尽管他们精打细算,尽管他们有生存的本能,但他们却可能走不到自己合理期望的那么远。

毫无疑问这是很不公平的。

”演员选的都挺好的,尤其是Fiona,简直就是小说里走出来的吧!

在Grant和看护的对话那场戏,看到那个护士Kristy我恍惚间以为是染了黑发发胖的Anna Paquin!

另外不太理解这个翻译的中文名,“away from her”也许是个太过直白的名字,但是“柳暗花明”是啥意思…花明了吗,没有吧…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总是会想起《依然爱丽丝》啊《照护》啊这些作品,关于阿尔茨海默,每个人每个家庭要经历的都真的太suffer了。

《柳暗花明》短评

 格兰特找到了奥布里的妻子,说服她把丈夫送回疗养院,可是奥布里的妻子玛丽安不愿因高昂住院费用以致失去了现今的房子,房子是她的一切。

8分钟前
  • 给我吃的就夸你
  • 还行

阿兹海默偷走爱情,不,偷走生活。

13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文艺男女确实跟我三观相悖

18分钟前
  • 非人
  • 较差

真挚。

21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三星半 女主角很漂亮 故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感动 除了故事开始两个老人依偎在一起读书

24分钟前
  • 暮颜
  • 还行

最残酷的是,我在,你已经离开;最残酷的是,我一直记得,你早已忘记;最残酷的是,你的快乐与悲伤、欢笑与泪水,都与我毫不相干;最残酷的是,我终于可以放下了,你却又提起......

29分钟前
  • 翟墨子
  • 推荐

电影拍得很沉着,故事讲得挺透的。黄昏恋和老年痴呆症的结合让故事其实还挺扣人心弦,冰岛风景拍得也特别美。只是电影十分文艺十分慢节奏,不适合喜欢看大片的人欣赏。忘记哪个台播的了。

3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评分:B

31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恨不得一夜之间白头

33分钟前
  • A |自娱致死
  • 推荐

不离不弃

34分钟前
  • roro520121
  • 推荐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节奏缓慢而感人的故事

36分钟前
  • 习影记
  • 推荐

“我想和你做爱,然后让你离开,因为我要待在这,而你的停留让我更加无法承受,我说不定会痛哭起来,无法停止。”

41分钟前
  • Toughcookie
  • 推荐

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报复曾经背叛你的爱人,我也愿意。

43分钟前
  • 猱困困
  • 推荐

本片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改编剧本提名。说本片做作一点也不为过。借着阿尔茨海默症的头,卖着婚外情的肉,还得让你为之叫好。大家都知道,阿尔茨海默症的最初表现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记不住,随着疾病的发展,慢慢只剩下最初的记忆。最后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而本片的病患居然可以忘记相守44年的丈夫,移情别恋?!

47分钟前
  • 洋葱仔
  • 较差

原来,在生活面前,我们只是个婴儿。

52分钟前
  • L.L
  • 推荐

漂亮的女人……

53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推荐

最后见奥布里了没有?

56分钟前
  • wps
  • 还行

字幕! 中文字幕翻译水平很重要! 唉

58分钟前
  • 滚来滚去
  • 还行

下午去医院,候诊时发现带错了书所以把这片看完了,结果变成了我2010年的最后一片。拍得很细腻,但我仍然能感觉到渗透在剧情中恶意,或者说对生活的咬牙切齿。【我原本以为找到一个人可以度过余生,但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这句话说得真好。

60分钟前
  • danver
  • 还行

一开始我以为“他觉得妻子是装的”这段是想表达他难以接受事实,但是演员情绪传达得的确好,还有结尾的确也算解惑了。再结合一下原著的书评,我最初理解的“柳暗花明”好像和电影想表达的“柳暗花明”不太一样…

1小时前
  • 三月对我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