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房的礼物》看完影片后,心酸的眼泪掉一地。
智商相当于儿童的九龙爸爸和宝贝女儿小艺胜曾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场意外,智力低下的父亲被卷入儿童诱杀案,在冰冷的监狱里,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世间温情。
在一群不负责任的警察的教唆指导下,父亲成了强奸杀人罪的铁证。
7号房里的其他犯人们,即使曾经犯过罪,却也有柔软的一面,7号房被他们布置成温暖的样子,他们互相帮助,与保安斗智斗勇。
我印象深刻的画面是,夜晚,大家静静地躺着,小艺胜看着屋顶上“犯人叔叔”们剪贴着的星星月亮灯,由衷地赞叹:“好美啊。
”而他爸爸则搂着她,赞美他女儿:“艺胜最美。
”那一瞬间,牢房仿佛成了温馨的港湾。
不过“温情”早已不足以阐述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慑感,没有跌宕起伏的离奇剧情,没有炫目的特技,有的只是细细密密的温柔感动,小天使艺胜的哭和笑,爸爸龙九充满父爱和善良的眼神,7号房的犯人们善良柔软的心,都细细密密地萦绕在心头,遗憾之中,温情更绵长。
电影运用了倒叙的手法,用蒙太奇的镜头,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善良的人被无形的法网笼罩,在黑暗魔爪的主控下,最终被迫接受惨淡的命运。
从头哭到尾,尤其是米莫看到窗外的绞刑架,知道自己被判了死刑,在狱长办公室里与女儿告别,第二段就是行刑前米莫与大家告别时,这两段看的泪如雨下,还好结尾处有反转,happy ending的结束让人心里没有那么难过。
面对7号牢房里各色各样的罪犯,米莫告诉女儿欧娃他们都是病人,在监狱里呆上一段时间,病治好了就会出去的,这是一位智障者对监狱的理解,然而现实里的监狱有何尝不是呢?
犯罪之人说来都是社会的病人啊!
宗教部分运用的恰到好处,我想对于土耳其来说宗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有主来主宰,尽管是作恶多端的罪犯也是会上天堂的。
对于7号牢房里的罪犯来说,送给他们的礼物就是米莫和欧娃,更是他们带来的一束光,一束人性之光,每个人都想快些治好自己的病,早日回归社会。
演员们演的都很好,尤其是米莫和欧娃,让我一度以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另外,看完影片,在写评论之前才知道是翻拍的韩国同名电影,所以韩版的也必须要看。
这是一部讲述父爱如山的电影,《七号房的礼物》。
它以深沉而温暖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误关进监狱的父亲,为了给女儿一份生日礼物,用智慧和勇气改变环境的动人故事。
影片中的父亲,虽然被误关进了监狱,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女儿的关爱。
他用手中的智慧和勇气,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清白,更为女儿带来了七号房的礼物——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世界。
这份礼物,不仅温暖了女儿的心灵,也感动了所有观众。
影片的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深深吸引了观众。
影片中的父爱,深沉而坚定,让人深受感动。
而女儿的天真无邪,也让人感到无比的温馨。
整个影片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和深沉的父爱,让人感到无比的动容。
《七号房的礼物》是一部深度和温情并存的电影。
它告诉我们,父爱如山,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下,父亲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
这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观看的电影,它会让你深深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也会让你明白,希望和爱,可以改变一切。
虽说土耳其是翻拍,又感觉到它不止是再讲一个这么简单的故事。
比如独眼巨人一意象,它看到了逃兵,看到了故事的真像,看到了小女孩的执着,逃兵也并不是害怕死亡……我觉得逃兵这个角色又给人留下太多的疑惑。
为何逃兵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一个神经病洗白?
百度了一下伊斯兰教信仰的原意,顺从,和平。
总之这部电影瑕不遮瑜,很喜欢。
梅莫就是七号房的礼物权势向来说一不二,不容质疑,不容更改,生活底层的梅莫带着二傻子的气质成为了权势发泄悲伤愤怒的出口,前言不搭后语的他无法为自己辩驳,真是被陷害栽赃的天选之人。
梅莫“顺利”被关进监狱,起初,狱友们对一个“丧尽天良谋杀小女孩的杀人犯”痛下杀手,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梅莫在伤势好转后并没有怀恨在心,他天真直率,喜怒哀乐尽在表面,他爱这个世界,就象从不曾遭受过恶,他表达善意,就象从未遭遇不公,慢慢的,狱友们开始相信他的无辜。
梅莫与女儿的亲密无间更让狱友甚至典狱长怀疑梅莫的罪名,女儿奥娃带来了当时目击者的证言:那个女孩是自己掉下去淹死的,梅莫救起了她。
面对这样明目张胆的不公,狱友们再也坐不住了,一场救援行动开始被策划、被展开,正直的典狱长也参与其中,希望在慢慢的增长,狱友们的良知也在救助他人的行动里慢慢浮现。
死去、逃避,都无法获得救赎活着、站起来,才能去获得救赎。
一声枪响,目击证人倒在血泊中,权势又一次把希望砸得粉碎,它同时也击碎了一干人对权势的畏惧顾忌,哪怕展开一场荒谬的救赎,这是救赎一对无辜的父女,也是对自己身陷其中身不由己的救赎。
夜幕里,一个深陷悔恨自责里的父亲愿意代替梅莫走上绞刑架,决定以后,他第一次梦到了女儿,讲述了烂熟于心的话,用代替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救赎。
爱与善意就是生命的礼物。
如果是国产片,我丝毫不怀疑结局一定是好的。
已经做好悲剧收场的准备了,最后一个死刑犯是女孩的爸爸。
明知无辜,亲手送上绞刑架,对所有人和整个世界都是不可弥补的伤害。
我深知这个世界早已千疮百孔,也并非不能接受再多一个悲剧,只是心怀惋惜等待结局。
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烙在我脑中的四年级学的课文不停翻涌。
若一个人因为对悲剧感到麻木,而丧失珍惜爱的动力,那世界的悲剧又多了一个。
看过太多悲剧,仍然希望明知是悲剧的结尾变成喜剧。
结局好?
不好?
只是稍感欣慰,并不觉得摆脱了氛围,老头就该死吗?
即使老头该死也不该以这种方式死。
老头曾经做过罪大恶极的事,但现在是好人,他要为自己赎罪,用自己的身份,堂堂正正赎罪。
司令从刚开始就只是单纯的坏,想让一个自己讨厌的人陪葬而已,所以即使知道真相,也不会有丝毫的怜悯。
7 号房的囚犯从刚开始做错事的时候就只是误入迷途,所以得知默罕默德杀了小女孩正义凛然去揍杀人犯,他们仍残存悲悯之心。
好坏的标准甚至无法用监狱区分。
有的人喜欢大和谐的结局,有的人喜欢现实残忍的结局,豆瓣一搜发现这个电影还有一个韩版,不知道韩版是否是韩国电影一贯的痛感ending,但是平心而论,这一版的结局升华了人性,闪烁着善的光芒,不同于为了过审强行和谐,是我可以接受甚至愿意看到的样子。
傻爸爸的表演效果刚开始我是不太喜欢的,觉得不自然,这其中可能有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也可能来自于对这个特殊群体的不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多数时间里,单纯善良并不能使一个人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为富不仁却生活富足反而并不少见,所谓“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值公平挨饿。
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讽刺却又真实。
未曾看过韩国原版的,却格外喜欢土耳其版本的,也许是从未看过土耳其的电影的缘故,也从侧面了解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土耳其,军官和平民百姓阶级的差距也凸显出来了。
喜欢小女孩的微笑和沉默不语。
她的灵动正是本片的精彩之处。
当她和梅莫去买书包时,虽然被军官同学的爸爸买了,但是她心疼的是爸爸被打了,如果是一般的孩子可能就会哭哭闹闹的要同样的书包了吧。
这里也暗示着后面情节,奥娃不是一般的小女孩。
为了找到见证人,也感谢典狱长的信任,找到了逃兵洗清梅莫。
只是无奈被中尉给枪杀了。
最后,一位七号房的罪犯替代梅莫绞刑。
也许他也在想念他女儿吧。
老者说,你可以得到救赎的方法就是帮助另外一个女儿有一个爸爸。
每个七号房的罪犯们,也在和奥娃的生病逻辑中渐渐的反思,救赎自己。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好人和坏人之分,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只要你愿意,黑暗终会过去,抬头就会有希望的,多微笑,多感恩。
爱和善良永存。
多次出现司令办公室、典狱长办公室、七号囚室内部、街道两旁,仔细观察每一处,都会屹立着、张贴着土耳其的国旗,甚至是国父凯末尔的塑像,如同我国的太祖。
典狱长与上尉初次见面对于称谓的针锋相对,影射了民主政府与军政府的正面交锋;在行为方式上,军人采用相对直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殴打、刑讯逼供、谋杀,而民主人士则采用变通、巧妙的方式解困,军政府的强力手段,这或许也是土耳其从近代西亚病夫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必经之路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去伊斯兰化、世俗化的土耳其,穿着打扮已经与我们无异,但宗教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主人公默罕默德·科云朱,默罕默德作为一个比较常见的穆斯林国家的名字,在《古兰经》之中恰是天使的意思;在众狱友会面相互问好、最终行刑前的道别都是采用了伊斯兰特有的问候;而宗教大于国的体现,提前行刑恰利用了伊斯兰伊玛目超度的时辰为由。
无处不道德,即使是在监狱这种人渣集结的地方,当狱友们得科云朱是因为谋害小孩子而入狱,成为了众人攻击的对象,最终也是因为道德,科云朱赢得大家的尊重;中间每个人用谎言去诉说自己入狱前所犯下的罪行,手法有点像《十二公民》,揪出每个人一段心酸的故事,前后也看到了诸多人物角色的蜕变,估计这是每位观影者共同的心声。
若是埋下伏笔,因军管会司令的公报私仇、妨碍司法公正最终引发国内选举的失败,也是不错的思路,但不可避免的脱离了主人公的故事主线。
算是一部不错的翻拍,没有直接依葫芦画瓢。
很多地方的情节改动得更贴合实际,让土耳其版没有了韩国版略做作的表演痕迹。
奶奶和逃兵两个角色的加入也很有意义,综合来看,我甚至觉得这个版本是可以和原版媲美的。
一个是更贴合现实的描述感,但结尾的替死情节又让整部电影的节奏脱落和断层。
相比之下原版可能在这里还是更胜一筹。
这爸爸演的不想傻子 看着太机灵了 还有这个故事改的站不住脚啊 要是随便就把证人杀了 司令找点由头不就完事了 这监狱也是太随意了 随便就换个人 你直接让他逃狱不就得了 还非得轮到最后
翻版没必要看,我只看原版~
3.5 下了不少“正确的功夫”却最终有点失效的翻拍。原版是“浪漫喜剧后的血色黑暗”,强调的是丑陋现实与美丽幻境之间的落差;这版则是很标准的现实主义苦情戏,结合沉重的国族史、政治问题、宗教与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更落地、探讨面向更复杂化的同时,却也缩小了原版中的那份落差感,导致缺少着力点,反而无力了些。当然这种苦情戏体现在电影理念上也比较陈旧,从头到尾遍布着演技show time,看到最后感觉除了优秀的表演外,也没啥别的了。(话虽如此,但我和我边上的观众们大概还是抹眼泪抹了半小时吧...)
整体都很好,就是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局。
松散、索然。相比之下,原版可谓“珠玉”。❶本片唯一让我动容的瞬间是憨爸望向绞刑架,然后似懂非懂的神情。此外,多是以主题配乐“轰鸣”推搡着观众的情绪。反观原版,煽情是游刃有余。这是技术活;❷家里多了位太奶奶。人多,力量不一定就大;❸狱友群像:走出影厅我已开始忘记谁是谁——㊀人数明显多,㊁特色明显弱。但我至今还记得原版的几位,贵在鲜明。至于面壁思过的老者,到底他对女儿具体做了什么?求解;❹最大的改动是结局——偷天换日(同时,也重新定义“七号房的礼物”)。装成难民出逃前前后后不是左右派暴乱,就是“别总提‘大兵’,要说是‘敌对阵营’。”也是土耳其特色。其次就是删了性侵儿童的误会,原作的狱长在此也被一分为二(何必呢)。多数改动,多数削弱了力度;❺土耳其翻拍,反倒删了热气球。
这个电影的观影群体是小升初 不认真复习的高中生和闲的没事的大学生和家庭主妇吧🙄🙂
太催泪了,这一对父女演的,真是活灵活现。直接给奥斯卡小金人吧。印象中好像第一次看土耳其的电影,真的是一个浪漫国度,即使是在军政府独裁统治时期,即使在监狱里,也处处充满温情和文艺。房间里铺着地毯,虽然有些破旧,人们都穿着衬衫,保持自己的美好形象,墙上还贴着自己喜欢的画片,人们互助互爱,这个监狱简直比大学宿舍还要温馨。导演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用画面,配乐,剧情以及演员的表演让你相信监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强行催泪并强行想观众灌输真爱洒满人间的价值观,而且观众还被灌的这么舒服。都怪这对古灵精怪的父女,演的太好了。
过于煽情显得不真实,狱友看起来都是充满爱心的社工,监狱管理层也都大爱无疆,唯有死掉女二的司令是个公式反派,最后的李代桃僵也有些想当然,至少也在头上套一下吧。
演员都很到位,就感觉无比生硬。
两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女儿
韩国电影改编版。故事有意思,演员也不错,但拍得太煽情了些。
1刷,(1场2D,1包场)对这种监狱硬煽情的亲情片完全无感,韩版的七号房,和声作为类型片的经典尚且看不进去,更何况一个翻拍,4分
我也就哭了五六七八次吧!小女孩实在太可爱了!
爸爸没死的结局版。。。跟原版比起来,冲突和催泪感差一截,但细节的处理还挺不错,其实对比一下翻拍版本才能感觉到原版有多么地亮眼。当然这部也相当不错啦,小萝莉真心超可爱啊
好看!
全篇只有一个坏人,其他人都是好人
结局美好的太电影了~
主要是原剧本比较催泪。
总感觉韩国的高分电影被别国翻拍以后更好看
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