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的耳机:Monster牌的Beats Tour“面条”式入耳耳机;播放的歌曲是:Al Green 的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
给个新蛋的耳机销售链接:http://www.newegg.com.cn/Product/21-c55-002.htm
昨晚看了这部片子,怎么说呢,很喜欢,一开始没有看相关的介绍,完全是冲着奥德曼去的55岁的艾泽尔,还有演反派演到妙趣横生的加德曼,在世界末日之后30年后站到彼此的对面...《2012》之后,我们似乎都在把听说的灾难与之对号入座,我们有时恐慌,有时故作镇定嘲笑那些与我们一样恐慌的人,我们不停的搜索那些像是某些暗示的现象,我们叹息...却怀着侥幸始终没有真正相信这一切会如约发生...而这部片子,在大气层终于开了一个大洞,愤怒的太阳摧毁了我们拥有的一且之后的30年后,向我们展开了另一个世界,没有文明,只有武力,征服,还有无处不在的食人族,颤抖的双手索拉娜问eli,以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eli说: pepole have more than they need,we have no idea what are precious ,what was not。
we threw away things people kill each other for now.是啊,当我们失去一切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更多的,不是当时的美好,而是我们没有珍惜当时的美好,使我们自己犯的错...终于我们现在要拼死争抢我们曾经不屑一顾的东西...是什么声音,让他在这样一片废墟中行走了30年...信仰,是我们通向重建,通向文明唯一的路,信仰温暖人心,给予慰籍,信仰能让人有所相信,有所坚持,会顾及到他人而放弃丧心病狂的毁灭之举,会因为对已经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激而遏制贪念、学会珍惜。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见过那些皈依了宗教的人,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信仰使他们的内心安静下来,使他们不再狂躁,不再恐惧...有人说这是一部恶俗的宗教信仰的片子,而正如我们不能通过最后圣经是一本盲文书就推断eli是一个盲人一样,圣经只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我不信基督,但我喜欢圣经,读着读着,你也许会像片中女主角一样脱口而出说:that is beautiful...信仰是一切的源泉eli总是对自己说saty on the path.it is not your concern.最后却义无反顾的回过头,用自己拼死保护的圣经换取了小女孩的一条性命,这时他也终于参透的圣经,参透了信仰,找到了最终的west,用自己的心读出圣经,安静的闭上了眼睛...那个长的像极了爱因斯坦的白发老者说:this is where we are going to start again。
当我们失去一切的时候,也不会是世界尽头,只要我们还有信仰,还有我们愿意坚守的东西,就有start again 的勇气...最近一直晚睡,几乎每天都在两点之后,然后早晨六点醒来一会儿,睁着眼看着就这样亮起来的屋子,听见外面的人声,车声...然后再次睡去,醒来已然是十点...不太记得梦,以前总是斤斤计较着自己梦,每一个梦,揣测着梦背后的含义...如同热爱夏天,是很偏执而无法被理解的怪癖...喝小米粥,早餐或是午餐...总之,一段时间以来,无法早睡早起,无法正常吃饭...在完全混乱的作息中,苟延残喘...昨天决定早早入睡,然而看完这个片子,已经是将近一点,最后没有任何悔意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如果有这么一部电影,他可以是中影投资的,也可以是华谊,反正就是内地电影公司投资的。
影片说的是在国共内战期间,我党一情报人员怀揣一重要文件外加一本限量版带恩格斯注释的《马哲》,要千里迢迢地穿越某敌占区,将其送到西柏坡。
情报人员在路上不小心经过一敌军根据地,被敌军发现该情报人员怀揣重要文件外加一本限量版带恩格斯注释的《马哲》的事实,并带兵堵击我情报人员。
我情报人员此时英勇非常,见神杀神,见佛杀佛,敌军都是一群废材,身后十几米都无法打中我情报人员。
然后不幸的是,最后我情报人员终于在近达半米的距离里被敌特务头子用手枪打中腹部,然后抢走重要文件和那本限量版《马哲》扬长而去。
但是我方英勇的情报人员中枪依然不死,仍然步伐坚定地走向了西柏坡。
不知道走了多远之后,我情报人员终于到了西柏坡,为中央各位领导背出了那重要文件和限量版带恩格斯注释的《马哲》的全部内容,然后恋恋不舍的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党费,然后恋恋不舍的死去。
这部电影就叫《革命之书》吧。
好吧,我相信这样一部电影上映之后,一群脑残肯定会大骂:啊……GCD真是光辉伟大啊,入党了连子弹都打不中,打中了也死不了。
中国的主旋律影片就喜欢意淫,中国电影没希望了!
垃圾片,这样的片子也好意思拍出来。
……反正就是诸如此类,噼里啪啦的。
OK,老美同样也拍了这样一部电影,情报人员成了一个牛逼哄哄的盲人,敌方人员成了一群末日黑帮,重要文件和限量版带恩格斯注释的《马哲》成了《圣经》……好家伙,这群脑残神棍立刻觉得高尚起来,一下子便觉得这是信仰了。
《艾利之书》就是一个加强版的老美交党费,别以为有多高尚。
信仰真是一块遮羞布,在这块布下,什么人都可以胡来,什么人都可以掩饰自己的脑残。
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一部有全明星阵容以及充满类固醇的预告片的电影在上映后却像瓦片丢进了水里一样没什么动静(豆瓣上这个电影的评价只有波西·杰克逊的三分之一)——因为这个电影是给没有信仰却在寻找信仰的人看的。
首先信仰不是自然科学。
信仰是超验的,直到你相信它之前你都不会相信它。
因为并不是一个基督徒,所以虽然这个电影充满着基督教元素,但我更愿意把这个电影看成是一个关于通用的信仰的象征主义的故事。
在沉浸在极度的繁荣(或者叫虚荣)之中人类并没有意识到信仰的价值,整个文明最终被自己毁灭。
而这种毁灭未必是物理的毁灭,电影中所描绘的世界不需要理解成是真实的世界,它完全可以是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现实文明世界——一个荒芜的充满贪婪淫邪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不需要详细描述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被毁灭的,虽然做几个核爆CG会让大部分观众更愉快一些。
但恰恰是当一切都归于虚空之后,人类会意识到信仰的价值——先知的好人自然知道,聪明的坏人也会想到。
这里的好坏被具象化成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刀枪不入原地满血复活的侠客和独霸一方有思想有追求有品味崇拜墨索里尼不看达芬奇密码的山大王,而他们所真正代表的是文明对信仰的需求的两面性——也就是正教和邪教的对立。
对那些说这个电影胡诌的,我想到一个圣经故事:耶稣在路边让一个瞎子重见光明,这个瞎子跑去宣讲神迹,却无人相信。
耶稣便说现在不能看见的能看见了,能看见的倒瞎了眼。
特意找了一下圣经原文,最后面对不信耶稣的人,耶稣说"If you were blind, you would have no sin; but since you say, 'We see,' your sin remains.“
是一部有关信仰的电影,描绘的是人类未来很有可能面对的问题。
人们过度消耗资源,导致为了争夺资源引起的战争,战争毁灭的世界,毁灭了一切。
仅仅剩下少数躲在深处的幸存者,资源极度短缺。
这就是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
着这种极端苦难的情况下,世界回复到了原始,暴力的丛林法则之中。
受到暴力奴役的人们如何才能重新找到希望,依靠暴力维持的黑老大如何才能维持统治。
这部电影的焦点就在这里,黑老大知道,要掌握人们的思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光明所在,让他们追随,才能维持其统治。
所以拼命要找到这一本启迪之书,而男主角则是要把书护送到西方,一个可以很好保护这本书,并加以传播的地方。
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何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利之书?
很多人看这个片子,一惯的作风,运用逻辑和理性分析。
但这是一部讲述信仰的电影!
信仰不要逻辑,不要论证,不要理性证明!
就是去相信,随后执着,最后得到启示!
这个电影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不要用逻辑,不要用分析,直接去感受!!!
请去感受它,那个大爱(正义是大爱),那份坚定,那份执着!
这就是我给5星的原因。
信仰,本片告诉我们的是信仰有3个阶段:相信,执着,最后启示。
无理由的相信,然后因为这种相信执着于一件事,最后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称之为“上帝的启示”。
即使有丹泽尔·华盛顿,本片也是一部烂片我甚至觉得有点浪费丹泽尔了刚看电影的开头,我就想到了《我是传奇》,这两部电影有一些相似之处。
威尔·史密斯和丹泽尔·华盛顿,两个都是世界顶级的男演员。
他们主演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末日”——一个好像是因为病毒(很久前看的,不太记得了),一个则是战争。
两部影片同样对影像的颜色进行了处理,《我是传奇》偏黄色一点,《艾利之书》颜色更深一点,深色也配合了影片的题材——宗教。
两部影片都是两个孤独的男人,只不过丹泽尔有更多的同类可以进行交流,他也更"厉害”——刀法精妙啊,到后来用枪都没打死他!
威尔相比较而言更孤独。
两部影片的背景都是荒芜的废墟。
加里·奥德曼,在这部电影里的演出像极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变态警察,看来他演变态的感觉都差不多啊。
不过不能否认他的演技,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他给人的感觉就与这两部电影中的感觉不一样。
但跟丹泽尔相比的话,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也许也不是演技的问题,就是个人给人的感觉上加里不及丹泽尔“亲民”。
影片开始不久后的阴影打斗,很具有视觉效果的,朦胧中有一股劲道,有一种美学在这里体现。
KFC、MOTOROLA的喇叭,电影在打广告吗?
对Eli p4里放的歌很有兴趣,很好听的。
当加里向丹泽尔开枪的时候,天空中同时有一道闪电划过,与宗教片的类型很搭调的。
注意影片的末尾,是废弃的金门大桥呵呵总之,电影很空洞,很形式
分明应译为《伊莱之书》,不知为何国内大都给译成《艾利之书》,我看的BD原盘的中文字幕译为《末世天书》起码也算符合电影所描述的世界。
又一个想当然的翻译,真真叫人无奈。
“核大战后的世界”在文学、漫画及影视作品中多有描绘。
这部电影的画面感很像小时候曾看过的日本漫画《北斗神拳》,灰白的基调,苍凉的大地,残垣断壁的小镇,苟活着的幸存者和暴力团......那晚11点多,又看了一遍《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后本打算上床睡觉来着,只因手痒痒便又点开这部电影。
起初只是想试看几分钟,如果感觉不错的话,转天儿晚上再看。
结果是,很快便看进去放不下来。
于是乎直接看到后半夜1点半......基本上,这部电影是靠丹泽尔华盛顿和加里奥德曼的名气撑起来的,华人武指的动作设计也不错(据说是李小龙的弟子)。
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正如导演在幕后访谈中提到的:思想要深藏其中,要隐晦难懂。
观众了解的相关信息越多,从中悟出来的东西也就越多。
所以,我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慕名而来,失望而去。
我想这是对这部影片的最佳评注。
“末世未来”的科幻大场景,外加“丹泽尔·华盛顿”金牌影帝助力,还有神秘复古的线索暗藏,应该会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吧。
结果这片我还是分了两次才看完,第一次由于影片色彩过于灰暗而提不起精神,第二次也是按捺了半天心情才等到片尾字幕出现。
问题究竟在哪呢?
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丹泽尔·华盛顿大叔在唱独角戏,然而作为面无表情、寡言少语的独行侠,影帝的表演未免过于僵硬与死板了。
相比类似角色,比如《K星异客》中的凯文·史派西,或者《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让·雷诺,都有所欠缺。
像这样的“三无”(无口、无心、无表情)角色,则需要通过独特细节以及标志性动作进行塑造。
像前面提到的“K星异客”带上墨镜后有着让人猜不透的微笑,而“杀手里昂”则有“坚持每日喝牛奶”的典型特征。
可能大家要说,作为一个在末世横行牛逼哄哄的瞎子大侠,哪来的那么多好说的。
但是作为影视作品,主角便缺少了吸引人的元素。
这部片子另外一个要命的缺点,便是故事线的薄弱。
一部圣经引发的惨案,书的名字相信即使是东方观众,在影片开始不久便能猜中。
过于偏重对宗教的反复引用,反而让本作显得浅薄与功利。
信仰之力不是说出来便能改变世界,而是不断的传诵与排除异己的过程。
何况圣经前后版本无数,全凭后人的各种解读。
为了这样的东西大打出手,是不是太难看了一点?
然后还有这扯淡的结局,在让人啼笑皆非之余,成功让本片上升为闹剧。
2010年,末日动作宗教电影《艾利之书 | The Book of Eli》早知道是宗教电影我就不看了,毕竟不太感冒,开始以为是动作片,因为确实有点酷。
各种装B 简直可以给满分,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好吧,我败了。
女主的存在就是推进故事线了吧。。
确实太2X了。。。
猪一样的队友不过如此。
有种想一巴掌呼死她的感觉呢。。
这个末日公路的感觉还有色调,非常像《MAD MAX》。。
可惜相差太远了。。
动作戏也并不多。。
剧情也狗血点。。
其实还是传教。。
---我是信仰的分界线--推荐指数:★★☆(5/10分),无聊看看还是可以的,我对宗教电影不太感冒,评分偏低了
烂
宗教说教。。。主要是部动作片。
看在演员的面子上给两星...the movie is such a joke...
催眠巨作
宗教信仰,很奇妙。
奥德曼真的越来越像oldman了。。。
我给这部电影的标签是:电影这也就是一部电影了,不出彩,剧情老套,俗不可耐
关于信仰。
就冲他那干净利落的砍头。虽然剧情一般。(BTW: ELI是个盲人)
以信仰之名宣传电影,并不是主题跟红苗正就是好电影了
基督教宣传片却连为何要宣扬都没讲清楚
感谢字幕组的童鞋!感谢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L.P的校对,L.P(chongmei3250)的后期。
完全靠两个影帝的演技撑着的一部离奇的电影...
太冗长了
太过矫情的信仰
盲目的宗教饭
很像末日危途,喜欢这种题材,不过结尾很诡异,四星很勉强
电影挺好看的。但是这样的信仰似乎有些牵强
我喜欢这个名字 可是不代表好名字就有好剧情
一切都是为了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