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女人

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A Woman in Berlin

主演:尼娜·霍斯,茱莉安·柯勒,奥古斯特·迪赫,叶甫根尼·希迪金,伊尔姆·赫尔曼,伊娃·勒鲍,Igor Yatsko,吕迪格·福格勒,萨莎·库利珂娃,Tomasz Leszczynski,桑德拉·惠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波兰语言:德语,俄语年份:2008

《柏林的女人》剧照

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2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3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4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5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6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3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4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5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6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7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8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9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20

《柏林的女人》剧情介绍

柏林的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第三帝国的心脏柏林在盟军的猛烈攻势下已化作废墟,在短暂的交火之后,成千上万的苏联士兵涌入这座颓败之城。躲在掩体下的德国百姓在步枪的威慑下乖乖走出地面,男人的犯下的罪孽转嫁到女人的身上。无数妇女被强奸,却没有任何一个苏联军官出面制止。 她(Nina Hoss 尼娜•霍斯 饰),是这群备受屈辱的德国女人中的一员,丈夫远在前线,生死未卜,惶恐无助的她只能一次次忍受屈辱。她将自己委身一位苏联军官,只为在这恶境中求得生存…… 本片根据根据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诺拉我不是购物狂深渊传说抵挡计划青春侦探晴也半城明媚半城雨断林镇谜案第四季6秒钟的轨迹~烟花师望月星太郎的忧郁神探亨特张李诺的梦想危险室友布衣知县梵如花边域之城血域燃烧黑市大企业第二季猫姑娘一去不返尘与雪双面少女2罪人面纱香粉传奇过失第三季遗愿清单识骨寻踪第十季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天才第三季非正式爱情三剑客熊猫人

《柏林的女人》长篇影评

 1 ) 我无法拥抱的在苏维埃的你

上学期迷上了一个俄罗斯男孩子,我高二他初三。

常常从篮球场路过的时候正大光明的偷看他打篮球好久,上体育课也总想着去篮球场玩飞盘吧,让他放学时路过,看见我流汗如汉子的身影,结果真有那么几次,却不巧他路过时对手总是比我跑得更快还身材娇小的妹子,我往往晃神丢盘,肌肉无比发达的体育老师Skytte会调笑着问我:What's up Lance?

Did you just saw your boyfriend? 我便会装作娇羞无比的样子说no,接着坐在他身边陪他聊天以便拿高分。

那时是Skytte最喜欢我的时候,会说“you are my favorite”“your are the best”,完全不似高一时教我的他,想来是我学机智了,先装高冷后装软妹起了作用。

所以失落之余想想期末的分数,也就作罢。

后来因为那个毛子发生了很多匪夷所思又搞笑的事,什么在他放学回家的路上拦下他问为什么不回我邮件,穿成大妈样的时候正巧碰到他,再后来觉得自己那时正赶夏天荒谬无比竟干了这么些费时间的事儿,所以不再想他,不再等待那个有他名字的地址的邮箱发来邮件。

可是今年九月底他突然发来一封长邮件,说什么很抱歉之前一直ignore你啊,高中生活好无聊啊,最近过的怎么样啊之类的,记得收到的时候好像是在候机,想着别一收到就回便再次满心欢喜的关了机。

然而这一别就是一个多月,一直想着要给他回邮件却拖了我所衡量的时间的那么久,我们只来往邮件几封,问问对方最近可好,对大学的期许等等,再又是我忙着别的事儿忘记回邮导致我们现在断了联系。

本以为自己会觉得万分可惜,却也没有,因为我这种学酥都是好忙的好忙的在弄来弄去这个project那个application,实在是无暇分心,唯一的闲时也用去看了电影,而前些天翻出了这个不知何时看过的片子。

结果这次看的版本估计字幕组基本是看图翻译,气愤不已拜托了一个回家住的同学去给我下了一个网盘版,好了不要太多,刚开始那几句惊艳的战火描写无比得我心,虽然很不喜欢船戏就是关门和女主的嘴巴和眉毛也还是满心激动的看完了。

很喜欢的几点:一是那个不知名字的,全片最好看的藏了个纳粹(?

)的妹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坚信她得日子要幸福太多太多,在元首的统治下,所以最后只说了那样一句好似疯狂的口号。

不喜欢她为了爱情卑微的在手电下颤抖,喜欢她在战争年代的勇敢患上恋爱癌。

二是快结束的那个牵手,我自动脑补出来的,回过去联想到中间少将(?

)问她”我可以抱你吗“,配词应该是”在德意志的我无法拥抱的苏维埃的你“。

三是,男主的颜选的真是太棒了。

四是女主是纳粹的设定,不是什么无辜田螺。

结语是:这爱情真是感天动地泣鬼神哭的无法在一起。

让我做梦时将你们写在一起吧,看这个之前的几周social课在学二战和冷战,讲到ideology,political spectrum之类时候,加拿大人的课本里主要关注的是communist和capitalism之间的矛盾,我那英俊的矮个老师形容communist的ideology是一种过度理想化的,偏激的,集权的和fascism很接近的东西,我当时心里暗道:这个被民主洗脑的傻逼,然后笑笑看着他。

晚上给爸爸打电话说这个事儿,我爸爸说我读书太少然后一声长叹。

说真的初中上天朝历史课的日子里一直以为斯大林是个好人,那种暴君里很优秀的,心地不算很坏的没怎么折腾过人民和他国人民的那种。

也一直在左派的爹的熏陶下很信communism的各类理想化的合理和公平,我所看到的,仅仅接受的,大多是红色政党统治下的光华美景。

后来一群来自加拿大的capitalist告诉我,你学的历史太片面,来,我给你看看真正的历史,来,让我给你洗洗脑,但是我给你讲哦,苏联和我的兄弟美帝腐国当时干得全是好事,解放了欧洲大陆,但是其中美帝又特别不人性,炸了广岛长崎,后来还有什么麦卡锡主义,你们现在给我讨论讨论那个little boy的核弹放的合理吗?

当然不!

我们加拿大可不一样,我们为了把自由民主和平带到世界个个角落干了好多事儿,peacekeeping peacemaking的job全是我们发起的,虽然那时候我们也讨厌communist,但是吧,这不重要。

你们只要记住stalin和毛先生都是dictator就好了。

在被帅逼老师洗脑的时候我在努力分辨着那些字词句子的真实性,可能是太年轻太天真,更愿意去读读野史,里面批判着苏联军队当年的种种恶行,更愿意去看柏林的女人,朗读者,钢琴家什么的电影感受一下不同的视角。

有时会和可爱的Kaye讨论一下战争是不是justified。

读了好多侵略故事胜者为王的故事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战争是必须的,有时那不仅是因为领土和权力,还是世界的发展和文明的更新什么的催化剂。

而你知道电影神奇在什么地方吗,就是当你一一看过那些战争片之后,冷艳的战争主义者会变成一个圣母心。

你能感受到世人开始洗白希特勒的时候再次触知他的变态和残忍,你能感受狂热的法西斯中日渐消沉的厌战者,能理清卡廷惨案的真相,能细致入微的分享战后一代的每一分一毫的惶恐,能看到急于让自己和先祖纳粹们撇清关系的西德年轻人们的愚昧,我和kaye开始站在完全不同的观点评判历史和预测未来,我们的言论中天真无比,又似杞人忧天。

而当我无比反驳她说战争是必须发生的事故时,感谢每一部和’柏林的女人‘一样的电影,感谢自己是个圣母心,无比的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2 ) 生存是战争中的唯一目的

近期看了些二战的电影和书, 让我对战争中人性的扭曲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柏林的女人,反映战争中女性做为弱者所遭受到的肉体和精神摧残,看后久久不能平静。

- 女主作为当时的精英知识女性,在苏军入驻柏林后,经历苏军集体性暴力事件,刻画从最初的恐惧,愤恨,屈辱,到精神上自愈,寻求解脱的过程。

在经历许多非人的暴力事件后,她明白肉体可以被征服,但精神上只要足够强大是无法被征服的。

所以,她主动找到上校,既然肉体被占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至少可以自己决定被谁占有。

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她从完全被动到至少有一些主动权。

- 性,美貌和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资源,是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的资源。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能够交换的资源价值,也许是生命,也许是久违的美酒和美食,也许是对方的爱。

- 女主的丈夫回来后,看了女主的笔记,愤恨的说,你让我恶心。

女主淡淡的说,是吗。

和她在战后的经历相比,丈夫的这句话已经毫无意义。

在战争中的经历苦难和战后的创伤是那代人无法忘记的,这也是战争片的意义。

轻易挑起战争的人,千百万人将要遭受的苦难和他们玩于掌股之间的权力相比,可能根本不值一提。

愿世间永远和平

 3 ) 一段没有未来的爱情

一段没有未来的爱情伴随着战争的进程一起发展,男女主双方都动了真情,但这爱情有点来的太突然了说一下感受:1.我看了完整版175分钟带西语字幕,和删减版131分钟带中英字幕,对照的看了几遍,推荐看完整版,完整版的情节上更合理更连贯,删减版太乱了,不但删了,还把关键剧情都改了,其中一段苏联士兵听到阁楼上有声音,冲上去看到那位女孩子,完整版是他看到女孩身上全是淤青,又掰过她的脸看到她是个年轻的女孩子停止了施暴,正要离开时被德国新兵射击,而删减版则比较简短,刚要开始施暴时,被德国新兵射击2.整部电影平平无奇,缺乏张力3.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字幕的原因(中英字幕其实还好)很多角色的立场,情绪和心里活动很突兀,我都不太理解,导致剧中的人物塑造并不成功,比如那个拉小提琴的女人在最后的舞会的时候关上门后为什么泪流满面?

4.人物群像太多太杂了,都不够丰满,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蒙古兵5.整部电影描述的苏联士兵,感觉很散漫又低俗粗鲁6.无效剧情太多了,中间部分苏联人一直在庆祝,唱啊跳啊喝啊庆祝啊欢呼啊拥抱啊的画面太多了,人物对话的部分又很多,有点拖沓了7.那对躲在阁楼的小情侣也是奇怪,女孩刚安顿好,德国新兵突然就找过来了,而且这么近距离德国新兵开枪的子弹居然没射中苏联兵。

8.有三次吐口水的镜头细细分析很有意思9.最后一场舞会,因为战争已经结束了,德国民众也变得硬气了,舞会上双方反而相敬如宾了,好像之前的侮辱都没发生过一样

 4 ) This is not a love story; this is a story about love.

在极端的环境中,女性柔和似水的性格反倒能使她们适应周遭的变化,从而生存下去。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高尚和完整的美,但是谁又能说“宁为瓦全,不为玉碎“是一种残缺呢?

这或许是在不同环境下,我们道德参考线高低不同罢了。

当她们相聚,她们在街上带着微笑问到彼此“几次了?

“,就像是问对方”吃了吗?

“一样妥帖、自然,给我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

是怎样的韧性,能让忍受肉体的凌辱后,依然带着笑意活下?

或许这样的微笑带有”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的信念,她们让我想起悬崖峭壁上的花骨朵,迎着料峭的寒风,也绽放着生命力。

电影没有以非黑即白的态度来描述这位苏联军官和柏林女人,放眼来看,他们都是在战争阴霾下的无辜人,一个妻子被德国人残忍杀害,一个饱受异国男人的凌辱,但是求生的本能使得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近、温暖彼此,甚至产生了一种类似于爱与依恋的情愫,就像是落水的人儿拼命地在水中挣扎,拼命地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从而获得一丁点生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这里的男人们反倒是更加脆弱了。

女性用身躯换来了一时的安全和温饱,小心翼翼地跟苏联士兵保持着密切而不紧张的关系,但是她们的丈夫,有的前往西伯利亚(逃避)不成,含毒自尽,有的回家得知真相后,内心崩溃,只得责骂妻子道德沦丧,可这能用平常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吗?

生命是自己的,人都有选择活下来的权利,有让自己的生命不遭受外界毁坏的权利,底线在哪里?

这就得取决于具体的情形,于我而言,只要是不损害国家的利益,不危害社会的安危,在一定情形下,都是可以接受,值得尊重的。

她和苏联军官的情谊,可以说是This is not a love story; this is a story about love. 是对于自身生命的爱,对于战争下周遭不幸命运的悲悯和感同身受。

覆巢无完卵,说的就是人类同体大悲的悲惨境遇吧。

但当你把这股悲哀彻底放大,看到这幽暗的底色,又忍不住感受到她与军官间的温情,仿佛有着神圣的纯洁感,超越了国仇家恨的大悲怆,只是两个个体之间的相互温存和联结,在某个瞬间让我看到了一点真爱的影子,但这可能不是爱吧?

只是一个在异乡保守肉体和精神孤独的折磨,一个囿于对安全感和求生欲的渴求,走到了一起,这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即人还是渴望温情、关怀和陪伴的生物,那是否所有的争执、战争和反抗都是这类诉求的宣泄和追求呢?

 5 ) 本片原名为《the downfall of berlin》

本片原名为《the downfall of berlin》,德文是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直译成英文自然是A woman of Berlin(柏林的女人)。

这不是一个女人或者几个女人的故事,这是柏林在面对挫败的时候的选择。

二战的电影多如牛毛,却很少有这样的角度。

得感谢德国人,这个国家不仅仅勇于接受自己的错误,也勇于回顾自己的伤疤。

影片采用一位匿名者讲述的形式,以柏林陷落为背景,让匿名者说着一个比一场战争的失败和城市的陷落更为让人纠结的故事。

那就是苏联红军的某支部队,驻扎在柏林某火车站附近的街道,他们“空闲”的时候,就将周围居民楼内的德国女人,无论年轻还是老弱,都变成“特殊资源”(妓女)!

其中有些军官因为文化程度较高,试图觉醒或者改变,但是~~~~假借仇恨的面具行使报复与泄欲,谁又可以阻拦呢?

那是二战啊,人类历史最残酷的战争!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本片也是根据一部禁书改编,出版后的原著和公映后的电影,都引起很大争议,因为在残酷的真实战争世界中,女性,尤其是战败一方的平民女性,她可以有什么选择吗?

的确是没有人能够回答这种疑问,非黑即白的世界,在面临战争选择的时候更加是不可能。

战争造成的伤害的确在所难免,是不是为了躲避伤害就不择手段?

很多人都会说,女人天生就是弱者,所以只能委屈就全。

同时,我们发现影片的一个小情节,当客厅中妇女们陪伴红军官兵畅想欢乐的时候,厨房内,二位德国男人正在探讨战后德国经济、政治恢复的问题,他们并且对于苏联在欧洲的野心也进行了一番衡量!

于是烧毁了保存的一册元首图书,开始面向未来!

请问,有比这种力量更可怕的吗?

客厅内跳舞的军官们!

 6 ) 作为历史碎片的个人经历

阳光翻译组的字幕真的是简直太让人无奈了。

最最基本的德语句子也完全意思不对。

我想这是让异语言观众无法完全解读电影的原因。

其实作为电影的Eine Frau in Berlin的意义要远远不及这部真实存在的个人历史。

一个恐惧但是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女人,是当时历史片段里无数在夹缝中活命的女人的缩影。

她要活下去,但是她无法在强大的入侵下不被凌辱。

她选择了一个苏联军队高官的庇佑,可以换来生活用品食物,也不用被其他的士兵强奸。

到后来,在街道上两个女朋友再见时,除了重逢的兴奋之外,只是非常自然地问起“wie oft?”(多少次?

)女人们坐在一起享受难得的下午茶时光,已经可以用被迫与苏联人做爱的经历来开玩笑。

最后归来的女人的爱人,烦躁地阅读了女人写下的日记。

她做的记录是一段无奈的妥协,但也是大多数德国男人在当时所不能接受的。

他恶狠狠地说“乌克兰女人,是这样的!

”这种夹杂着妒忌和愤恨的报复,极其伤人。

他说她和她们淫荡如妓女,不知羞耻,然后最终在两天后离去。

这本书或者这部电影,并不是以批判苏联军队的禽兽和下流。

电影中饰演苏联军官的男人说道,军队中的大多数人,在德国人来到苏联之前,并不知道德国是什么地方。

战争和残忍错误的政治在一起,于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就丧失了过安静正常生活的机会。

作为作者的这名亲历和记录历史的女人,甚至并不能够坦然地让这本书出版。

50年代在德国,日记被匿名出版。

这不能说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它有自己的价值。

 7 ) 与自己的和解

当我们从国家、民族或者人类的角度去探讨问题,往往会最后演变成后知后觉式结果导向的议论,并无可避免的掺杂进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或者道德观;相反,如果,我们只是从一个人的个体层面来观察和思考,那么大多数的个体则如“薛定谔的猫”,总是会在命运巨大的不确定性前展示随机选择中的某一确定性。

所以,这选择无关价值,这结果也无关悲喜剧,对于个体而言,它只是生活。

《柏林的女人》给人这样的思考。

看完影片已经两周了,我被其深深震撼,却久久不能成文, 因为我困惑于影片在不同视角上所引发的思考中,究竟哪一个更接近真实。

在我读过的已有的评论中,涉及人性深埋的尊严、国家复兴的精神、战争于女性的残酷、德意志民族的坚强,等等。

凡此种种,皆不能解释我心中的一个疑问:如若历史的真实是德国二战后就此沉沦,国民精神就此涣散,那将如何区分彼时的“忍辱负重”和“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不同?

历史之外虽然没有假设,但是它的前进也绝不是依靠环环相扣的逻辑推理,所以,当我们以今天可见的结果来倒推当年决断和事实背后的动机,会显得多么的单薄和孱弱。

更何况,影片中也绝没有回避展示他们同胞间为自己的逃避而互相出卖的自私,这只能加剧观众对于某些“精神”颂扬的怀疑。

至于,作为记述者的作者本人是否潜意识的美化了自己一切行为的动机,就更是一件让半个世纪后的我们难以揣测的事情了。

所以,我宁愿回到个体层面上去理解那个历史的片断里发生的故事。

如开头所说,我觉得,这无关价值、道德、国家和民族。

这关乎作为一个人的内心对于现实中背离的自己能够达到的和解程度。

影片在开头为我们呈现的那场舞会是这场心理和解历程的起点,那里保留着内心与现实一致的每个人。

随着情节的发展,影片中的大多数德国人,男人和女人,为了外在的形象和风度,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能活下去,为了可以受比较少的凌辱,为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开始了与平稳生活中那个内心自我认识的自己开始了一次次冲突。

大多数人的内心与现实中新的自己一次次和解了:他们或她们安之若素,女人们见面拿“多少次了”作为问候语,男人们在酒桌上为“苏德友谊”干杯,生活仿佛从来就是这样的;也有人的内心最终没能完成这样的和解,于是,他们死了,或者自杀,或者被打死。

生活从来都是这样。

它要求我们的内心不停的和那个总在背离的自己去和解,这些不只是发生在战争年代。

还记得少年时关于自己长大后的宏大理想吗?

我们的内心早就和解了如今那个只在庸庸碌碌中朝九晚五“谋生”的现实的自己;还记得曾经为之激动振奋的道德经典和历史先贤吗?

我们的内心或许也已经和解了那个在办公室的一角沉迷“潜伏”和“杜拉拉”中手段的现实的自己;还记得当年为爱情而满怀的浪漫和柔软的感动吗?

我们的内心多半也和现实的婚姻中那个无奈的自己甚至无底的欲望中贪婪的自己和解了……和解并不一定总是可怕,例如,尼娜依靠它顽强的生活了下来—但拿什么去和自己的内心作和解却有可能是可怕的,例如,我们在生活中,虚荣、金钱、晋升,甚至动物般贪婪欲望的满足被拿来和解。

所以,这便有了本部影片中主人公尼娜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和解于自己肉体的沦陷,为了生存,但是在这些和解的代价中,你不会找到她的生命中最真实的东西。

因此,她可以勇敢的去担当,在众人的慌乱中,在一步步逼近的危险前;她还会懂得爱,还能够去理解并爱上那个同样是战争受害者的苏军少校;她甚至依然还能坦然安静的等待丈夫的归来,在战后,以及在他愤怒的离开以后。

我想,这便是“守执”了。

人可以为理想而苟活,而不能以苟活为理想。

司马迁在在《报任安书》中说“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今天,太平盛世,不再有命悬一线的生死考验,也不再有力不能拒的凌辱,更不用饮盗泉求嗟来之食,但却又有多少人在为理想而苟活,而不以苟活为理想!

或许,也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和解呢?

如果尼娜按照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坚贞不屈”的去死,难道不是比任何方式的苟活都要好吗?

我想起中学时我的英语老师有一次上课说到的故事。

他说,有一个小姑娘想不开有轻生之念,别人如何安慰都不见回还。

一个老太太却问她:你怕死吗?

小姑娘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不怕。

老太太接着她的话说:连死都不怕,那还怕活吗?

“连死都不怕,还怕活吗?

”—这多像这部影片里的尼娜用自己的言行展现给我们的精神:圆融、顽强、令人敬佩的活下去,却不在内心迷失坚守的东西: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信念和感情。

不会有比这种和解更难的事情,也不会有什么发出比这种和解后的人性更耀眼的光。

当下,亦然。

 8 ) 虽然电影不错,但是没有认同感

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人性的披露,三人觉得真实。

只是,只是,我只是觉得,我可以喜欢日漫,喜欢羽生结旋,我永远不可能对日本人产生爱情,因为南京大屠杀,因为侵略,因为国仇和家根!

尤其我们还未亲历战争!

如果只是一时的温情,非常的理解,但是发现残留的携带武器的德军…你还庇护,那是对国家对鲜血的不尊重

 9 ) 你是苏维埃,我是法西斯,我们拥抱吧

看这个片子,不能不在脑中产生这个问题:那些柏林的女人犯了什么错,以至于得到这样的惩罚?

战争,当它如此赤裸裸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任何人都无从选择。

看一开始,强奸刚开始的时候,女人寻求官员的庇护。

然而,官员们能庇护她们吗?

且不说庇护她们在政治上正确与否,单说在笼络士兵还是照顾女人上的选择,他能怎么选择。。。

当然女人们自有她们的一套,她们将自己扭曲,和胜利的俄国人一起把酒言欢,当然她们也因此得到了庇护。

有人责备女人的现实,而我们应该更理性的来看,男人尚且会投降、自杀,你又能让女人怎么办?

最后,真爱回来,可真爱不再,你又要怪男人负心小气。

可你又能让男人怎么办?

虽然我们希望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度的胸怀。

这就像英雄,我们渴望成为英雄,但我们命定是凡人。

你不能批评凡人,因为你也是凡人。

再想想看,柏林女人们的痛苦是谁的错?

我不想把这个鞭子打在战争身上,一个太笼统的概念总让我们忘了反思,就好像那些狗血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有个场景对我触动很大,女人和少校在楼下一片欢歌中冷静对谈,他问她:你是法西斯吗?

两者的信仰有很大的不同,可这不表示我们只能动武,是吧。。。

看看这场对话,它有多美,就算你是法西斯,那又怎么样。

战争它糟透了,难道我们还要这样用对立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吗?

我们还要把仇恨记忆多久呢?

当下,我们就已经可以结束这一切。

给我一个信任的拥抱,就这样。

 10 ) 电影慢谈之[0018] The downfall of Berlin 柏林的女人

看过以后,思想备受困扰。

这是部非常复杂的电影,正如它的名字,德文是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直译成英文自然是A woman of Berlin,但是我看的蓝光版本却是The downfall of Berlin(即使我完全不懂难听的德语和俄语,但是也知道BT字幕组的活很烂)。

后者似乎不太靠谱,柏林的陷落是电影的背景,电影和原著本身,却是一个匿名者说着一个比一场战争的失败和城市的陷落更为让人纠结的故事。

换一个角度,Downfall of Berlin也不为过,这不是一个女人或者几个女人的故事,这是柏林在面对挫败的时候的选择。

二战的电影多如牛毛,却很少有这样的角度。

得感谢德国人,这个国家不仅仅勇于接受自己的错误,也勇于回顾自己的伤疤。

匿名者讲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同样发生在每一个年代。

只要人类存在,战争就存在,这样的故事就有可能发生。

我是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男人,实在是没有办法去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如何去应对那样的场景。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出版后的原著和公映后的电影,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争议,的确是没有人能够回答这种疑问,非黑即白的世界,在面临战争选择的时候更加是不可能。

战争造成的上海的确在所难免,是不是为了躲避伤害就不择手段?

很多人都会说,女人天生就是弱者,所以只能委屈就全。

但是受了这么多年“正统”的教育,都知道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假如看到一个南京的女人,面对鬼子的屠刀而选择苟延残喘、杯盏交错、同呼万岁,真的能够没有怒火?

如果让我真的要做一个选择,我真的会说:理解,但是不可原谅。

蒙古的小肥哥很酷,唱起的呼麦格外悠扬。

高加索老头的歌声,跟咱们新疆的调调很像,的确,他们的文化本来就有想通之处。

少校的钢琴声引人入胜(House大叔在第6季开始的那几集,一直努力在想办法打开锁起来钢琴,接着引发了一段缘分),无论什么的情形下,音乐的力量无比强大。

《柏林的女人》短评

本片根据根据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改编 真实

8分钟前
  • 电影乱弹
  • 推荐

“阳光法国”版字幕翻译很烂!最好看“威信”版的,切记!本片在网上被宣传为“揭露苏军在柏林暴行”,但我看过后却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片中的苏军在西方电影中已经算够正面了,“暴行”只是他们个性鲜明的一部分,苏军也是人,也爱好音乐、跳舞、喝酒……作品改编自一个柏林女人的日记

9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好题材。中间看的有点头皮发麻,人性讲的很好。只是为了活着而已,如果必须卖,那就尽量卖到更高的级别。

11分钟前
  • 阿西
  • 还行

2011.06.19

15分钟前
  • 木易雕
  • 还行

德国人怎么有脸拍出这部电影的

17分钟前
  • 。。。
  • 很差

德国洗白罪行的电影,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一批又一批的牺牲在了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塞瓦斯托波尔。。。那自然攻陷柏林的战士就别指望平均素质能有多高了,而且德军在东线的暴行也很难不让人忘记复仇

20分钟前
  • halohalo
  • 很差

寓意很深,人物很平,情节很涩。

25分钟前
  • 爱地人
  • 较差

帝国的毁灭续集,同一家电影公司,演员都有几个重复的。然而,拍得很差,镜头凌乱,人物浅薄,重复冗长。

27分钟前
  • Mercedes
  • 较差

11分钟段,一位苏军士官扭身对身后出现的德军扫射,而这位德军身后其实还站着一位苏军士兵,这士兵没被流弹击中,还走向前来给倒下的德军补了机枪!!其实这种电影看多了会萌生“还不如德军胜利了好呢,至少德军军纪要好一点点……”,但也许那时也就换看《莫斯科的女人》了

29分钟前
  • 阿素喇
  • 还行

跳着看,看不下去。看到的片段,让我反感。。。。。。。。。。。。

34分钟前
  • 江湖大骗子
  • 很差

在一段爱情故事下,展现战争给平民的巨大的伤害!

39分钟前
  • 烂柚子
  • 推荐

后面二倍速看完 真心不喜欢 剧本不太行

44分钟前
  • Kama
  • 较差

面对暴力活下去

48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呆逼电影,你选的小胡子跟你德国女人没关系?你德国当时横扫欧洲你德国女人没支持?

52分钟前
  • A啊
  • 很差

一个战败国,有脸评价伟大卫国战争的正屋,和平主义者真牛逼!

56分钟前
  • 亲爱的达瓦里氏
  • 很差

不喜欢看这种狗咬狗。。。盟军也不是好东西,,

58分钟前
  • JIE
  • 较差

有别于其他战争受害者的电影,这部《柏林的女人》营造的氛围,即不够残酷,又没有完全站在中间立场去讲述战争给平民造成的影响。最令人费解的是,女主和上校之间的爱情,即不纯净,又不功利。拍的像一个嫖客和妓女相爱的故事。

1小时前
  • 苏黎世
  • 较差

靠,怎么摊上个那么沉重的片子,看得蛋疼菊紧阵阵袭来。根据史实,二战中性犯罪方面最臭名昭著的是苏联红军,在德国有200万妇女受到苏联红军暴力性侵犯。这部电影以战争中的女性为题材,写一段残酷扭曲而毫无尊严的日子。

1小时前
  • ericyuan
  • 推荐

字幕害人

1小时前
  • Charles Rosen
  • 推荐

跟帝国的毁灭算是姊妹篇吧,但是跟帝国的毁灭相比差了很远,不过我还是勉强看完了,顺便说一下,德国人的遭遇并不值得同情,这是他们自找的,如果苏联把德国对它所做的事再重复一遍,那德国就不复存在了,看这种片子就跟日本人天天说自己被原子弹炸了以后多惨多惨而丝毫不提它对被侵略国所做的恶一样滑稽可笑

1小时前
  • 蜡笔小新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