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与雪

Ashes and Snow,灰烬与雪

主演:劳伦斯·菲什伯恩,让娜·莫罗,Enrique Rocha,渡边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年份:2005

《尘与雪》剧照

尘与雪 剧照 NO.1尘与雪 剧照 NO.2尘与雪 剧照 NO.3尘与雪 剧照 NO.4尘与雪 剧照 NO.5尘与雪 剧照 NO.6尘与雪 剧照 NO.13尘与雪 剧照 NO.14尘与雪 剧照 NO.15尘与雪 剧照 NO.16尘与雪 剧照 NO.17尘与雪 剧照 NO.18尘与雪 剧照 NO.19尘与雪 剧照 NO.20

《尘与雪》剧情介绍

尘与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尘与雪》是一部美得足以令人窒息的纪录片,它是一部活动的摄影集,每一帧单独抽出来都可以成为令人驻足观赏并流连忘返的摄影精品。影片始动于1999年,加拿大籍摄影师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受到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在此之后,他的足迹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汤加等国家。在那里,人与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山猫等野生动物毫不违和地出现在同一画面中。他们彼此依靠,和谐共存,言语在绝美的画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灵魂对生命的膜拜。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无上赞颂。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勾魂谷海鲨一号我和你江南1970红犬历险记高校舰队山炮驾到2之灵魂转移精灵宝可梦:比克提尼与白之英雄莱希拉姆G掰大明星哲仁王后:竹林镇魔司:灵源秘术亲密姐妹风流才子苏东坡生死花园箱男银河守卫队阿尔伯特巴尼的人生恰好遇见你宫崎骏:十载同行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二十五季沙尘暴新青春之歌泡芙小姐孕育时代窃天书之无头将军铁人命运晚餐涉外大饭店2暗流2:末日天使

《尘与雪》长篇影评

 1 ) 看到后来只求快点结束

电影不是可以移动的摄影。

哪怕把截图当成摄影作品我会很喜欢,它动起来了我还是会觉得烂,尤其是配上念经一样的旁白的时候。

哪怕是摄影,也是各种摆拍刻意,我甚至怀疑动用了马戏团(不要被我发现这是真的),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纪录片,你说是实验电影可能我还会给个三星。

明明是爱动物更爱象的,生生把我看无聊了。

 2 ) 万物一体

-1.你多久没有认真的观察过一个事物?

你多久没有长时间凝视过一个人的眼睛,一个动物的眼睛?

包括你的宠物2.如果长期凝视这些与人类相处在一起的朋友,你会思考我们和物质的区别是什么,从分子结构层面看,我们没有区别;从生物层面看,我们似乎拥有智慧,但是“智慧”这个由人类定义的词汇,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对于人类,对于地球来说。

3.那么,站在人类的视角之外,时间的流动是怎样的?

人类计算时间的指标来自于我们的观察,来自于太阳系运行的规律。

我们周边的事物总是按照同样规律的时间在变化,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这样的频率中与时间相处,如果改变时间的节奏,你会看到什么?

你是否可以借用这样的机会脱离自己,脱离出人类的视角 3.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

是这部片的主题,也就是人性、神性、兽性、物性、天性一体 摄影师想通过放慢时间的节奏,长时间凝视某个事物,以稳定的构图减少视觉元素中可能的干扰,帮助我们参悟对世界一体的理解。

所谓道不可言说,他想要做到尽可能的少,但仍然需要设置一些提示。

这部电影的留言中,有一些人看出了焦虑,那可能是我们内心被快节奏的生活调整到了一定频率,无法在尘世中保持安静。

每一天我们都在接触大量的视觉信息,我们的眼睛很少在一个事物上停留,我们习惯了不断去寻找新鲜,发现未知。

被画面的安静所吸引,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如此的不同,当新鲜感过去,眼睛、心灵便会对这种安静不耐烦起来。

大隐隐于市

 3 ) script

When you come to me at this moment,minutes become hours,hours become days,days become a life time.Ever since my house burnt down, I see the moon more clearly.I gazed upon all the Edens that have fallen in me, I saw Edens that I had held in my hands but let go,I saw promises I did not keep,pains I did not throw,wounds I did not heal,tears I did not share.I saw deaths I did not mourn,prayers I did not answer,doors I did not open,doors I did not close,lovers I left behind,and dreams I did not live.I saw all that was offered to me that I could not accept.I saw the letters I wished for but never received.I saw all that could have been but never will be.Feather to fire Fire to bloodBlood to boneBone to marrowMarrow to ashesAshes to snowWhat matters is not what is written on the page,what matters is what is written in the heartSo burn the letters,and let the ashes on the snowAt the river`s egdeWhen spring comes,and the snow meltsReturn to the banks of the riverReread my letters with your eyes closedLet the words and images wash over your body like wavesReread the letters with your hand cupped over your earsListen to the songs of Eden

 4 ) 忘记是那一帧了,,,,

画面方寸之间孕育着梦境般的朦胧与超脱,又传达了某种联系。

再仔细看,他们在做什么画面中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少年的耳畔浅声诉说,两人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无我之境,一头猎豹在他们身后悠悠穿过。

人丝毫不畏惧猎豹,并在同一空间与之和平共处,温馨、平和的气氛静静蔓延。

这种包容万物,和谐统一的画面直击人的内心。

岁月在一个人身上刻下千沟万壑,不仅留下风霜的洗礼,也有智慧的印记。

到了油尽灯枯那一刻,生命的进度条清零,一个人留下的痕迹也湮灭在时空的洪流里。

尽管有着生死轮回的禁锢,人类的能力确一直前进着,这是因为有传承。

 5 ) 自然之魂

[ 清澈的眼睛能看见心灵,闭上的眼睛却仿佛接近了灵魂 ]《Ashes and Snow》 Ever since my house burnt down I see the moon more clearly I gazed upon all the Edens that have fallen in me I saw Edens that I had held in my hands, but let go I saw promises I did not keep Pains I did not sooth Wounds I did not heal Tears I did not shed I saw deaths I did not mourn Prayers I did not answer Doors I did not open Doors I did not close Lovers I left behind前几天偶然在电驴上下了这个影片。

这个纯粹的影片给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诉的震撼。

是谁说,一个好的影片必须有故事做依托?

我觉得有时候纯粹的画面更我们更高层次的感受。

Gregory Colbert用画面和音乐把影片带到了文学故事叙述无法到达的高度。

每一格都是完美的画面。

摄影师出身Gregory Colbert。

对画面的控制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让美一个动与静都结合如此美妙。

我在《Ashes and Snow》里看见了一个我所膜拜的自然与人的完美世界。

我们的脚踏在坚实的泥土上。

动物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和它们喝着一样的河水。

看着一样的天。

我不喜欢听神甫的劝告和说教,我宁愿我是一个神秘的自然主义!

如果你把我称为异教徒,我也丝毫不介意。

看完影片我轻轻的闭上眼。

我又看见了个一直藏匿在我心底的梦。

也许那是很多年以后。

我继续卑微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也许那时候我依然是一个人,但我从未孤独。

不,其实我只为聆听那神秘无尽的自然之声而活。

也许更久以后,我会变成尘土一部分。

我想起一句话: 从此回归大荒,自由无往 文/继木

 6 ) 《尘与雪》的摄影总谱分析

不同于情节跌宕的故事片,纪录片《尘与雪》像是一幅随时间缓缓展开的画卷,向我们呈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纯净无暇、优雅唯美的风光,也犹如一场灵魂之雨,温柔地降泽在我们的心间,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片宗教般的宁静恬淡。

影片的气氛与影素完全融合,空间内容即空间形式,空间形式即空间内容。

于是,观众便自觉放弃了自己的眼睛,选用那双显然“有色”的作者之眼,跟随着摄像师格雷戈里走进印度、走进缅甸、走进斯里兰卡,走近大象、走近雄鹰、走近花豹、走近鲸鱼、走近山猫•••走近一个宗教殿堂,走到神的脚边合十双手,虔心吟诵神的诗篇;走进一片心灵港湾,走到真善美的天地冥思微笑,真诚献上自己的灵魂。

如果说这就是格雷戈里想去的地方,想带我们到达的彼岸,那么到底他是如何带领我们的步伐的呢?

他如何运用视觉元素为我们呈现这方精神之地?

尽管不愿割裂格雷戈里优美融洽的“诗篇”,但是为了能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本文将沿着摄影总谱,抽离一个个要素,从色、摄影机状态、构图和光四个方面进行读解。

(一)色我们总说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但是格雷戈里带给我们的却是一方消色的天地。

无论是弥漫在影片中泛黄的色调,还是回忆时(旁边不断地吟诵I remember)几近黑白灰的色彩,格雷戈里有意抽除了五光十色,有意剥离彩色的装饰,从色彩上把影片形象简化到最必要的限度,把五颜六色的繁杂世界看成一个寓丰富于单纯的世界,力求以新的内在精神力量赋予消色电影以活跃的生命张力。

从技术上说:消色能拍摄出比肉眼所能看到的更细致清晰的影像,能记录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显得极其完美的物体,一张张好底片用褐色日本纸精心印制时,更能获得丰富的影调层次;从主题上说:泛黄色是漫漫沙漠和傍晚夜幕的颜色,空旷寂远,犹如浩渺的宇宙空间,泛黄色是片中陈旧书页的颜色,似乎记载了上古历史,时间遥远漫长,人在其中显得渺小,不由自主地对神秘的宇宙时空产生敬仰畏惧,深深虔服;泛黄色是檀香的颜色,我们的灵魂随之袅袅而上,轻盈舞动。

从接受效果看:消色更能吸引观众对片中物象本质的关注,能沉淀观众的躁动的情感,给人清秀淡雅之感,也能营造一种非现实的时空意境,产生宗教气质,观众融入其中,便能为自己的心灵做一次洗礼。

片中部分黑白灰的色调既提示观众进入了人物的回忆,又充满了隐喻,即自然自我原始本真的美丽。

(二)摄影机状态摄影师出身的格雷戈里对固定镜头更为青睐也运用得更为圆熟。

片中大量的使用固定镜头,既是格雷戈里充分利用自己对捕捉精彩的静止画面的娴熟与敏锐感,也有利于观众细致感悟片中影像,营造宁静幽密的氛围,每一瞬的时间都在这片天地里变成永恒,一如旁白所言“分成时,时成日,日成一生”,时间在此静止,心灵在此沉淀。

作为“流动”的电影,片中也不乏深刻的运动镜头:1在拍摄大象、庙宇时运用仰拍镜头:使其在透视关系上呈金字塔形,带有宗教般的高大、庄严、肃穆之感;同时仰拍时常以天空作为背景,一如我们无限仰望精神上空灵静谧的神殿,仰面呼吸,舒展灵魂。

如右图喻示人被象神的征服,向神奉献自我。

2俯拍少女奔跑,我们看到少女抬起的脸庞,神情陶醉在对神的敬仰膜拜中,暗示了宗教信仰对人心的安抚慰藉,同时大俯拍代表了上帝视点,具有宿命感,暗示了向神之人将得到心灵的归属。

3在片中及片尾人鱼在水里游动时运用升镜头,肢体缓缓向上,灵魂也缓缓向上,寓意生命意识的升华。

而片尾的升镜头将观众带离影片,虽是62分钟电影的结束,却是自我思考自我挖掘的开始。

4在拍摄船儿漂流,黑鹰舞动,小僧行走等场景时运用了不同的跟镜头,使我们跟随人物动物的动作不断融入到唯美的环境中,同时也保持了电影连贯流畅,以气相连的风格。

不得不提的是,《尘与雪》大量运用了高速摄影获得极为缓慢的慢镜头,格雷戈里有意让观众在呼吸吐纳绵长连贯犹如太极般自由运转的影像中得到心灵松弛,似乎连意识也取消了,当然也更能展现表演者动作的细部,犹如生命,犹如时间,这一切缓慢的流体,静静地流过观众的心灵,每一滴都得以渗透到灵魂、充分润泽你的心。

(三)构图我们无法怀疑格雷戈里对构图与生俱来的敏感,《尘与雪》就是最好的证明。

片中的影像元素如此和谐平衡,明明是导演独具匠心,却又不露雕琢的痕迹,看似天成。

总的来说,格雷戈里是以封闭式观念构图的,精心筛选画内各元素,使之建立相互间的各种关系,在加强画面悦目感的同时,求得象征和隐喻的效果。

从构图的分类来说,片中虽有小船推移、女子舞蹈、僧人行进等展示纵向空间的场面,但是仍以简洁的横向构图为主,因此场面调度中人物和动物的出场与下场几乎全是左右、上下的入画、出画。

在横向构图时,格雷戈里运用了几种技巧:1三角形构图,给观众的心灵带来稳定感,暗示宗教给人的平静。

2均衡或对称构图(常也在寺庙景观中运用,并有形态渺小的人位于中心)既是一种平衡,又显示了宗教的肃穆。

唤起人对信仰的敬慕。

3利用线条(云朵)引导视线,配合高光背景,从画面上来说加强了纵深感;从主题上说:似乎远方有一片神圣纯净之地,而大僧的视线也一直指向前方,导演引导观众随船不断接近圣地。

4大量的水平线横贯画面,加强空间的辽阔旷远,当人们习惯了拥挤紧凑的城市,格雷戈里用这样的画面镜头带给人们心灵的开广空灵。

5斜线构图,一方面加强画面漫长感,犹如时空绵延,精神世界亘远;另一方面,斜线象征信仰既不易接近,又非遥不可及,人们带着敬畏总在不断追寻彼岸的过程中。

6框架构图,以象的局部肢体做前景框架,全身人物安排于中景或后景,既是画面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也从中体现这些非常见动物的高大和人的渺小,而它们如此和谐地相处,则体现了人与天地的和谐,生命原始的圆融。

7片中有很多把主体至于中间位置,四周留出大量空白的构图。

我想起了国画中寄白当黑的画法,当人物像水滴一样融入深海,舞蹈其间;当人物在天空下凝视心灵的天空,我们或许可以说是人在浩渺时空中的渺小,或许也可以说是灵魂的张力充满了周身,我们被神守护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特写镜头的应用。

巴拉兹讲:“我们对生活面貌认识模糊不清,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感觉迟钝、眼力短浅和观察不深。

我们只是滑行在生活的表层,特写扩大并且加深了我们对生活的观察。

”如果不是特写,我们也许永远不会发现大象的眼睛是那样纯净,自然是如此丰富。

(四)光《尘与雪》旨在带领观众超脱俗世,进入一个平静祥和的宗教世界。

那么,导演为了营造与现实时空不同的彼岸世界,除了拍摄日常生活并不常见的大象、鲸鱼、仙鹤、猎鹰、山猫、花豹,也将通过光效构筑一个充满“神性”光彩的奇幻世界。

1当人与抹香鲸在水中共舞时,导演在水面上部投以高色温的灯光,似乎有一束来自天堂的光芒浮于水面之上,人即使是在幽深的海里也能感受到天堂之光,喻示神的召唤无处不在。

2当猎鹰与女子在庙殿里舞蹈时,导演投之以侧面光,于是得到了光亮与廊柱的阴影间错的效果,在后景投之以高色温的人工光,都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节奏感,相同表现技法还在仰拍寺庙阶梯时得以运用,喻指精神世界深邃神秘,精神的宁静虽然与现实的我们有漫漫距离,但是一步一阶,一步一光明,我们可以不断向之贴近。

3拍摄人物时片中运用了与水平大致呈45度的前向顶光。

用柔光补助,配合人物仰面动作,从视觉上看:人物面部影调细腻柔和、暗部与亮部过渡自然,从主题上看:喻示没有全然超脱,心中仍有暗影,但是人们有追求光明和谐的本心,在仰望神明时能灵魂将被温柔点亮。

4用直射光为后向底光,构造空气透视的效果,光线具有层次性,光束营造了纯净透明的感觉,而人物张开双臂,犹如耶稣,在光束中充满神性。

5以影作为表现优美形态的重要因素,如右图利用斜射光产生三个颀长的黑影,打破了画面的单调,弥补了水面空间,使画面平衡,充满韵味。

随着她们迎神奔跑,黑影将会出境,身后是高光打亮的水面,喻示她们将驱逐心中的黑影,获得光明纯净。

虽然格雷戈里说:“你不需要对大自然做任何美化,这世界已存在了几十亿年,而人类只是初来乍到。

”但在用影像呈现这种美好,把更多观众带入这方宗教天地时他无疑从色、摄影机状态、构图、光等摄影元素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与安排。

不但是画面,这部作品的音乐和旁边也是值得称道的。

唯美的音乐、诗一般富有哲理的解说无不带给我们思想上的涤荡。

也许有人否认这种主观性、作者性太强的解说,认为它抹杀了记录的真实。

但是就纪录片的真实而言,纪录片文本真实是一种见证的真实,是技巧的、文化的、心理的。

从话语层面看,纪录片不可能到达纯粹的“真实界”,它只能培育一种“真实性的效果”,是一种艺术真实。

当对时间、生命等概念进行解说时,当画面中的僧侣低头冥思、山鹰飞翔、大象戏水时,我们可以认为,媒介的介入使这些事件脱离日常性,而具有“节日性”,使其在生活流中的意义得到了增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正带领我们穿越现实的表面,直抵自然心灵的本质。

在我看来,自然纪录片不是为了猎奇,更不是为了单纯感官刺激,它需要人文精神的维度,体现对世界发出内心的真诚关怀。

在《尘与雪》里,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觉,将关怀投放到一个与人类息息相关又不曾被污染的世界,在自然中发现了宗教般的宁静和美好。

我们随着纪录片,得以暂时脱离烦扰,如文本运镜一样,徐徐进行着一场对自然精神的回溯,美哉!

(homework)

 7 ) 《尘与雪》--美是残酷的痛

无限的接近,也是无限的失去--正如拥抱,那么的近,却看不见彼此的脸。

我恐惧美丽,尽管我向往。

就像我喜欢着繁华,而于繁华中又总是止不住内心的荒凉,那些狂欢,在彼此陶醉的满足表情中我总是看到无尽的寂寞,我在寂寞中惶恐不安,因为我知道我必然要面对无穷的孤独--在一切华美消逝的背后。

《尘与雪》是华丽的,每一个镜头乃至每一个动作;《尘与雪》又是荒凉的,因为你不自觉会从中看到无穷的悲伤,那些仿若来自亘古的映像,那些悲怆而苍凉的音乐,无时不扯动着你的神经,让你不自觉的回忆,在一种无法释怀的情绪中想起生命、想起曾经、想起惦恋、想起你所爱的所恨的。

美丽,也支离破碎。

它是一首赞歌,它是一首长诗。

它在假设,假设一切生命之于这个世界的平和以及平等。

传说上帝的眼中满是火焰,所以上帝总是可以看到被吞噬的痛苦,但是当你看到花豹与人的相偎的景像以及鲨鱼与人共舞的美姿,你就难免不怀疑上帝眼中的真--是的,这是一个圈套,是堕入劫难与罪恶的始。

我们容易迷于这个世界的表象,以为爱了,就不会有恨;以为喜了,就不会有悲;以为笑了,就不会哭泣;以为彼此拥有,即是永远不会失去。

而我们总是忘记开始即是结束,恰如这镜头中的美。

开始即是我的结束。

不要相信美,因为美是残酷的痛;不要亲近美,因为美是灼热的伤;不要相信誓言,因为没有永远;不要拥抱,因为看不见彼此的脸;不要爱,它是恨的根源;不要回忆,它只是曾经。

当下,向当下投降。

Ever since my house burnt down,I see the moon more clearly.I gazed upon all the Edens that have fallen in me.I saw Edens that I had held in my hands,but let go.I saw promises I did not keep,Pains I did not sooth.Wounds I did not heal,Tears I did not shed,I saw deaths I did not mourn,Prayers I did not answer,Doors I did not open,Doors I did not close,Lovers I left behind,And dreams I did not live,I saw all that was offered to me,that I could not accept,I saw the letters I wished for,but never received,I saw all that could have been,but never will be!《尘与雪》只是一个相,为这个荒芜的世界所展示的一个假设的美好,我见,我感,亦过眼云烟。

于是刹那间,我明白了我的不爱,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总爱从荒芜中找寻希望,因为我能从中看到了真。

 8 ) 他创造了一个了无生趣的梦想世界

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体验一个陌生人心中的梦想世界,我觉得不算是浪费时间,因为他还算真诚。

可是他的梦想抹杀了人性,深邃到无物。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那个镜头外的人,对啦,就是那个站在手拿大声公的翻译身边的外国人,他指着大象对象奴说,让它们躺下。

他对孩子说,躺在水里,闭眼。

他对所有人说,不许笑,不许有表情。

即使是最大智慧的神灵,也存在喜怒哀乐诸多相。

可是在他的梦想里,所有的人都挂着一张空洞的脸。

本应最无匠气的孩子,在近景中闭上了眼;本是最乐观随性的佛教徒,也成了泥塑木雕,我记忆中的和尚真的不是这样的。

幸好,后半部分,舞蹈的女人有了灵气。

可是怎么看怎么觉得那中间投射了作者私人的性幻想。

看到鬣狗对女人的眼神了么?

那是最鲜活的一刻,贪婪、食欲、胆怯、占有。

鬣狗是片中出现过的动物中不受人类控制的生物之一,另一个是鲸鱼。

那不是一条被驯养的鲸鱼,幸好幸好。

他是摄影师,所以他习惯了摆拍。

他的作品很美丽,但我追求的不在那里面,而在孩子们不需经过预演的微笑里。

 9 ) 抬起长鼻的大象是在向天空递信

I gazed upon all the Edens that have fallen in me我看见了所有赐予我的幸福I saw Edens that l had held in my hands but let go所有转瞬即逝的欢乐I saw promises l did not keep我看见了我违背的誓言Pains I did not sooth不曾释怀的痛楚Wounds I did not heal未能痊愈的伤痛Tears I did not shed压抑住的泪水I saw deaths I did not mourn我看见了我不曾哀悼的死亡Prayers I did not answer没有回应的祈祷Doors l did not openDoors l did not close未曾开启的门和始终开放的门Lovers Ileft behind我看见了被我遗弃的爱人Lovers Ileft behind我看见了被我遗弃的爱人I saw all that was offered to me,that I could not accept我看见了所有给予我却不能接受的一切I saw the letters I wished for,but never received我看见了我期盼的却未能收到的来信I saw all that could have been,but never will be我看见了所有应该发生但从未发生的一切The whales do not sing becausethey have an answer.鲸鱼有了答案后不再歌唱They sing because they have a song.他们歌唱是因为有了歌

 10 ) 伊甸园的信——《尘与雪》

昨夜,梦中,我看到大象平静注视我的眼睛。

“举起鼻子的大象是发往群星的信,跃出水面的鲸鱼是寄自海底的信,而这些图景,是写给我梦想的信。

”而我,当它是寄自心底的伊甸园的信。

跟随影像启程吧,顺着时间的河,做一次回溯的旅行,探访尘封已久的老屋,开启一段早已风干的记忆,一如喜马拉雅消融的雪,托着洁白的鹤群起舞,起舞……“它们是我所知道的,通往‘真’的全部”。

无论休憩,嬉戏,舞蹈,或者冥思,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那份发自心底最深处的安详与宁静,曾经属于我,属于你,属于人类,而今,又去了哪里?

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不断地掠夺和毁灭中,早已遗忘,地球曾经是我们与动物共同的家园;早已遗忘,我们与动物之间的爱和信赖。

“羽成焰,焰成血,血成骨,骨成髓,髓成尘,尘成雪”Feather to fire,Fire to blood,Blood to bone,Bone to marrow,Marrow to ashes,Ashes to snow.重要的,不是这些影像记载了什么;重要的,是这些影像,在我们心里书写了什么。

以一颗朝圣与感恩的心,祈祷,聆听,来自遥远的伊甸园的歌声……一页,接着一页,再接着一页……让久违的安宁,长驻内心!

《尘与雪》短评

这是一个新的启示,是不甘于雪藏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些感动,但愿有一天你能改变成见,陪我去看文明孕育之出的那些原生的与宇宙万物对话的壮美

9分钟前
  • 第五象限
  • 还行

如果世界如你想象般美好,那该多美好.

14分钟前
  • 衍 行
  • 力荐

形式放大“漫长”感受,从而唤起古老、静谧的想象,观影体验仿似冥想。人、水、动物、舞蹈、伊甸园、僧侣、沙。旁白试图诗意诉说效果平平。营造的“完美”会阻隔真实感动传递。

17分钟前
  • 你的朋友卡比
  • 还行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

19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Page, after page, after page.

23分钟前
  • 阿竹
  • 力荐

画面美丽但不适合我

26分钟前
  • eel
  • 还行

很漂亮,可是我没看懂=.=|||

31分钟前
  • 酷马
  • 还行

啊,心灵的超脱,可惜摆脱不了这该死的肉体,只能假装超脱。

34分钟前
  • 静静
  • 很差

艺术性的纪录片。我不相信某些镜头没有经过人为安排,总的来说,我觉得修饰得过多了,破坏了纪录的氛围。

38分钟前
  • brocceli
  • 推荐

旋转的圆圈 鲸形的绵延 鹰折的胳臂 向象神通天之眼延伸而去的斜线队列 印度教塔尖 人象合构的椭圆门拱 涅槃净火 转经的轮城:放慢一倍的帧速与画内永远冥闭着的色根 一切皆象征着自然与动物与人类水乳融一的全息境域 它超越时间 一念得以永恒 回忆起文明之蔽前的那段关于丰盈本源的记忆罢

39分钟前
  • 好公民库尔蕾丝
  • 力荐

Feather to fire, fire to blood, blood to bones, bones to marrow, marrow to ashes, ashes to snow. (人与动物,做作空洞,想快进播放。不应当称作纪录片,是活动的摄影集,livephoto。)

41分钟前
  • icecream dream
  • 较差

摆拍心中的梦想,没资格称自己是纪录片,没有真实,只有刻意的构图与和谐,美则美已,全无灵魂。这不是真正的和谐,这只是制造出的假象。我忍受不了浪费一个小时看这个片子,是的,我没办法看完。

44分钟前
  • 没节操冻柠茶
  • 很差

实在看不下去

49分钟前
  • kris
  • 很差

拍得是真好,不过也挺没劲的,而且摆拍的痕迹很严重,如果是摄影集我会很感兴趣,1个多小时的电影,还真是没耐心看完。

52分钟前
  • Gloria
  • 还行

除了画面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少我只看见空洞和装逼。

57分钟前
  • Aaa
  • 还行

意识流的所谓“心灵纪录片”,现在已经过了那个年纪,或许还没到那个年纪,静不下心来看

60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较差

或许Gregory Colbert确实眼见和亲历过这些所谓自然的和谐,我只能说我个人观后觉得此片是如此造作和不可信以至于我完全没看出“自然”在哪里。

1小时前
  • Rinn
  • 还行

大规模摆拍的空洞。优秀的摄影作品,造作的电影。

1小时前
  • 有悦
  • 较差

唯美观照下对生命的思考。

1小时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feather to fire to blood to bone to marrow to ashes to snow..whale breaching

1小时前
  • 荔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