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伟:败者为王

Lee Chong Wei,李宗伟,败者为王,Lee Chong Wei: Rise of the Legend

主演:李国煌,杨雁雁,拿督·罗斯彦·诺,黄炜杰,曾冠源,李宗伟,潘思慧,黄家荣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语言:闽南语,汉语普通话,马来语年份:2018

《李宗伟:败者为王》剧照

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1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2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3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4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5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6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13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14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15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16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17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18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19李宗伟:败者为王 剧照 NO.20

《李宗伟:败者为王》剧情介绍

李宗伟:败者为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改编自羽坛天王李宗伟的真实经历,讲述了一个永不言弃的励志感人故事。李宗伟从小就喜欢羽毛球,但是贫困的家境和父亲的反对,让打球的梦想成为一种奢望。李宗伟背着父亲偷偷练球,还差点儿被地下赌场利用,但他的毅力也终于打动了父亲,开始了正规的羽球训练,并被选入国家队。然而幸运的日子没有多久,打击接踵而来,队友排挤、落选、失恋,他更是在国际大赛中遇到劲敌,频频落败。背负着重重压力的李宗伟面对强大对手,选择了再次出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海之中遇见你红蜘蛛6:欲海沉沦小行星城共谋者如果还有明天:来世第四季极道追杀令狼人镇少年四大名捕金库探案录财宝大劫案王道假面骑士极狐×假面骑士利维斯:电影大逃杀你觉得我是谁双螺旋第二季感谢你抽烟谷文昌美国众神第二季人类之巅3总之就是非常可爱~制服~萨拉·西尔弗曼:一尘不染别放手时光和你都很甜女人花活法格莫拉第四季无上尊者迪克·朗之死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东北插班生2虎啸风声葛丽丝费德事件

《李宗伟:败者为王》长篇影评

 1 ) Thank you, Dato Lee ChongWei 谢谢你,李宗伟

早在2011年底,李宗伟就出版了自己的自传《败者为王》,那时他所经历的大赛失利还没有如今积累的这么多; 而7年后的同名自传电影,我本以为电影会讲述李宗伟连续两届奥运会决赛输给林丹、世锦赛11、13、14、15年四连亚军的遗憾故事,然后最终聚焦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半决赛2:1险胜林丹的那酣畅淋漓又光辉无比的一刻。

但制作方,却选择了2006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决赛,这样一场就连资深羽毛球爱好者都未必熟知的比赛——它太古老了,鲜有人还记得12年前的林李是怎样的竞技状态,就连遗留的比赛录像也非常的残缺、模糊不清。

但另一方面,这也不失为一个出色的考量: 因为这是李宗伟在和林丹多达40次交手中赢得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同时也堪称21世纪以来、国际大赛男单决赛最惊人的逆转:没有人能在这么大的赛事舞台上,面对决胜盘13:20这样绝望的分数,连得7分,最后逆转、取胜、夺冠。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但是我作为一个当了四年多的拿督李宗伟死忠球迷,观影全程难掩激动的心情。

在这里,我希望用我这近十年的羽毛球爱好者,和这四年来被李宗伟那份永不言弃、坚定执着精神所深深感染的经历,来为大家分享一些电影里外有趣的、让我有共鸣的、值得回味的地方……电影开头,讲到李宗伟一家父子都争着去咖啡馆,观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双决赛的电视直播。

影片中描述这是马来西亚组合拉昔夫和贾兰尼与韩国选手争夺冠军。

而现实的历史上,其实是大马选手在半决赛不敌对手,获得了一枚铜牌。

但这也是马来西亚奥运会历史上首枚奖牌,所以意义依然十分重大,引领了大批青少年开始学习羽毛球的热潮。

而他们输给的对手,正是当时世界最优秀的男双组合韩国选手朴柱奉和金文秀。

朴柱奉至今仍保持着5个双打世锦赛冠军的历史记录。

比赛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小宗伟对爸爸说:“总有一天,我也希望代表马来西亚打球”。

电视中的拉昔夫·西德克,来自马来西亚赫赫有名的西德克家族,排行老二;他作为马来西亚羽毛球历史上的英雄般的名将,的确是李宗伟从小渴望为国争光的动力之源;但在二十多年后的2014年,当那时李宗伟深陷禁药风波的时候,拉昔夫却曾站出来指称“李宗伟的确服用禁药且有一段时间”,而后被证清白的李宗伟更是一度提出要以诽谤控告前者…… 这其中的恩恩怨怨、弯弯绕绕真是令人唏嘘不已而拉昔夫·西德克他的哥哥,西德克家族排名老大,正是米斯本·西德克,后来在国家队执教李宗伟的恩师:

米斯本早已白发苍苍,但他的确在李宗伟成长为世界第一的道路上给了他莫大的帮助、支持与鼓励。

而他们家排行最小的弟弟:拉·西德克,同样也是李宗伟的教练:

相比之下就年轻多啦一头还是黑发,但都留着西德克家标志性的拉碴胡子家境并不富裕的李宗伟,在电影一开始用着捡来的破烂拍子、破球在海边和同伴打球;后来则用家里的平底锅代替球拍对着墙壁练习;看到别人用着高端的球拍非常羡慕,希望借用也不能如愿。

看到这一幕,笔者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当我迷恋上了羽毛球这项运动后,家里积灰多年的铁制拍子很快就被我打断了线、打断了中杆;而后偶然在体育课仓库里捡到一把废弃的铝制球拍,轻便了不少的手感令我欣喜若狂,以为这便是顶级高手使用的“碳素球拍”;再到后来接触到货真价实的碳纤维球拍,那裹得十分舒服的柔软手胶,不再是裸露的木柄的硌手手感,才认清羽毛球这项运动在“装备”上的差距有多么巨大……宗伟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直没有接受过正统的训练,单纯的一个人练习,“打野球”。

但他天赋很高,加上长时间高度精力投入的刻苦,使得他第一次踏上木制地板面对训练有素的大人时,一样发挥出色。

这也不由得令我想曾经自己因为学业繁重,只得一人抽空在家里对着墙壁练习抽球,大大的白粉墙也被打出了无数个细小的黑色斑点,这也没少让我的家长责备过。

因为条件匮乏,总是一个人在家、或者在校园外的一个经常被附近居民当晾衣场的露天水泥野球场里练习挥拍、跑步法。

尽管多年以后的我早已习惯出入设备齐全的球馆场地,但那段“野球”时光依然是难以割舍的记忆。

小宗伟在去羽毛球店里时,看到墙上贴着1992年汤姆斯杯马来西亚夺冠的庆祝海报。

而在历史上,那一届的汤杯是马来西亚时隔25年再度夺冠,历史上第5次夺冠,意义重大。

同时那也是大马最后一次染指汤姆斯杯。

当后来李宗伟成长为马来西亚第一男单后,他也一直带领着队伍辛苦争战了七届汤杯,每次都是尽心尽力,几乎保持自己的一分必得全胜,但无奈还是带不动一群猪队友,屡屡与冠军擦肩而过,非常可惜。

李宗伟年少时的第一位教练,郑炳发,名字都没有改,他正是李宗伟的启蒙教练。

“郑炳发曾是一名割胶工人,凭着对羽毛球的热爱自己研究羽毛球的打法,无师自通的他从18岁就开始教球。

即使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他所在的槟城大山脚武拉必小学的训练条件仍算不上好,学员们练习用的羽毛球甚至都是旧球翻新后继续使用的(电影后半段有他在收集一大筐旧球重新修剪黏贴羽毛翻新的细节)。

李宗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崭露头角,跟着郑炳发学习才两个月,就取得了槟城小学生男子双打的第二名。

”李宗伟在少年时期比赛出色,但在一次选召的过程中却没能入选国家队。

这里所对应现实的情节是:李宗伟受到了国家羽球学院的邀请,进行两个星期的试训,却最终没有得到录取的消息,失落了很长时间。

而在电影中母亲给与他关怀与安慰,为他长高的目标而尽心尽力地予以帮助的剧情,也让许多观众十分感动。

后来,李宗伟参加了一次全国大赛,尽管因为抽筋输掉了比赛,但也以球技吸引了一位官员的注意;电影中这位欧美模样的官员,极力向马来西亚国家队的高层引荐李宗伟,为他说好话,指出李宗伟身上的潜力。

而这个人在现实世界也有原型,他正是曾经的羽坛四大天王之一,丹麦羽毛球运动员及教练:莫滕·弗罗斯特。

当时,马来西亚国家队以外聘外籍教练将其招募进来。

马来西亚球会理事们总是以各种理由,诸如“打球不按套路出牌”、“过于不一样”等理由拒绝,但弗罗斯特最后以总教练的身份,自始至终的坚持终于让他们松了口,允许李宗伟进入国家羽球学院尝试看看。

在影片的STAFF表里,技术顾问上写着“陈重名”的名字,这同样是位马来西亚的知名选手,曾与邹俊英搭档夺得过2002年英联邦运动会冠军。

影片里描写李宗伟刚进国家队时看到陈重名和黄综翰开着豪车的情景,后者黄综翰则是一位实力更高更资深的选手,他曾杀入2003年世锦赛决赛,最终不敌林丹的教练夏煊泽获得亚军,后来还曾在2008年奥运会爆冷击败了陶菲克。

影片末尾描述黄综翰在2006年汤姆斯杯严重受伤,只得选择修养;这也符合历史的事实,伤病使他远离了赛场半年之久才得以恢复。

影片还虚构了一位高富帅,喜欢欺负新人的形象“杨坤成”,并且花了不少笔墨描述李宗伟与他之间的纠葛。

后来又讲道:米斯本带着8名选拔球员争战全英公开赛,出于照顾李宗伟保护其不受伤的想法而让其落选,且最终队友哈菲兹夺得男单冠军,凯旋归来。

这一段对应现实的历史,则是2003年的全英赛,马来西亚派出了6位选手:黄综翰、李宗伟、李传成、哈菲兹、罗斯林、杨福景参赛。

李宗伟实际是参加了比赛的,只是第一轮就输球出局。

而哈菲兹则一路打进决赛,战胜了头号种子中国选手陈宏夺冠,成为马来西亚37年来第一位全英男单冠军。

影片里的哈菲兹皮肤黝黑,但现实世界的哈菲兹其实是个肤白英俊的美男子,外貌真的应该和影片中的杨坤成对换一下才对!

影片在虚构了一段李宗伟和同队友之间从隔阂摩擦到同为目标奋斗的故事之后,也不忘来了一段其和女友黄妙珠之间的花边故事:

现实世界的黄妙珠也是马来西亚实力女将,曾获得2009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冠军、北京奥运会女单8强等佳绩。

和李宗伟在2011年完婚,并且分别在13、15年各生一子电影后段,讲到了2004年汤姆斯杯亚洲预选赛,李宗伟首次碰上林丹,这也的确符合历史:

这是他们的首次交手,当时李宗伟15:3轻取第一局,但很快以13:15、6:15连输两局败下阵来。

而后2005年的香港锦标赛、2006年的全英半决赛,李宗伟两度输给林丹也都有历史依据可寻:

2006年全英,李宗伟和林丹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好球,最终决胜局14:17遗憾落败。

在伦敦街头,李宗伟失落的坐着,米斯本教练接过他的球包,安慰开导他。

“不要忘记你打球的初心”、“低下头,保持谦虚,你就能包容万物”。

但是关于在球场上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到底是“什么都不想”还是“多去想一想”更好,仍然有所争议。

而李宗伟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被称为“过于谦逊、儒雅”,场上“缺乏一份霸气和自信”,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他在大赛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原因。

自那时起,李宗伟面对林丹已经1胜3负落于下风,而很快就要到来的2006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外界和内心都给予了李宗伟自己莫大的压力。

电影里在马来西亚球会理事上的争论,米斯本教练声称“李宗伟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只是不够自信,输球是心理层面上的”,其他高层则轻蔑的说“那不过就是借口而已,事实就是,他赢不了林丹!

”,不由得觉得,这些对话简直像极了国内微博、羽毛球论坛有关林李之间的差距日夜争论不休的样子呢最后的大马公开赛男单决赛的经典大战,想必大家都看得十分过瘾。

就连我身边从进电影院场就抱着爆米花桶显然是看热闹的心态的几个女生,在电影最后放到22:21的赛点时刻,都纷纷身体前倾,紧握双手,紧张不已的模样,好像是真的在看一场我国选手和外国选手真是进行的比赛现场直播似的——反倒是我这个早已看过比赛原型的录像,熟知最后比分结果的人没有她们那样紧张了。

而制作方也尽心尽力地还原了比赛的细节,比如林丹的服饰花纹和李宗伟的一身蓝衣:

比赛赢下最后一分的李宗伟,欣喜若狂,跪倒在地上半身后仰贴地庆祝的经典画面:

朝向观众席振臂高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李宗伟最后一分不是杀球得分,而是一个非常到位的挑后场球,压了底角,林丹判断失误。

影片为了处理成更具激情的方式,改为了杀球压线的方式。

影片的中间和结尾,都多次讲到李宗伟为了磨练体能,多跑5圈的加练。

而在现实世界,这5圈远远不能概括李宗伟体能训练所付出的汗水;早在2009年,广东体育台的解说杨新芳曾说:李宗伟每天早上都要跑1600米 × 8组!

付出了那么多,拼命的坚持,不一定能成为世界第一;但如果你不去努力,放弃了坚持,不比别人多加练一点,不比别人多付出一些,那就是一定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

电影的海报,采取了和原自传书籍的内侧封底相似的姿势。

有趣的是,而李宗伟的自传书籍名为《败者为王》,英文名却是“Dare to be a champion”,敢于成为冠军。

电影名为《败者为王》,但英文名却是“rising of a legend:一个传奇的诞生。

并且连用了3个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绝不,绝不,绝不放弃)李宗伟职业生涯拿了69个公开赛冠军,46个超级赛冠军,超过350周世界第一,每一项都是冠绝历史、跨越男女各项的世界纪录。

在这一层面上,他是所有人无法望其项背的绝对王者。

但是,他十多年来漫长的职业生涯里,唯独缺少一座世界冠军的奖杯。

世锦赛4亚、奥运会3银。

放眼人类竞技体育历史,实在再也找不出第二位像他这样悲情的人物。

若要唯“世界冠军金牌论”,他的确是败者;但是,他从未停止过追寻胜利的脚步;他倒下了一次又一次,却依然咬紧牙关从废墟中伤痕累累地爬出来,当林丹、谌龙们为了保留体能、保存状态而屡屡在小比赛一轮游,早早出局出工不出力,只有他还拖着36岁早就该退役的疲惫身躯,十多年如一日地奋战在第一线,为国效力争光。

他有一百个理由可以立刻结束职业生涯撒手不干,而且没有任何人有理由指责他远离赛场,去享受他该拥有的天伦之乐和生活休闲的乐趣。

但他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就继续坚持至今:热爱羽毛球不变的初心,为了荣耀坚持拼搏的热血。

不是败者为王,只是,热血难凉。

在我见过的无数体育英雄里,只有他最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NEVER GIVE UP”。

对于马来西亚,李宗伟早已超脱“简单的”“民族英雄”的范畴,哪怕他从未拿过一次世界冠军。

借用知乎一个回答:当李宗伟获得比赛第一分时,邻居家、周遭住宅区、外面商店和嘛嘛档传来的欢呼声席卷而来让我听不清自己刚刚的欢呼声。

而李宗伟接下来因为失误而送分时,各方叹息声也如潮水般涌来。

记得在第三句李宗伟先拿到19分时,周遭不知是哪个人突然有节奏地喊起了:李宗伟加油!

李宗伟加油!

.... 然后,整个城市也跟着喊了起来 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整个城市,不,整个国家的呼吸脉搏竟如此一致!

我想这就是体育的力量。

它让本地人民不分种族,不分信仰用最纯粹的方式团结起来。

而李宗伟就是这个代表符号.唯独李宗伟,可以将整个国家团结起来,为同一个目标而心潮起伏澎湃、呐喊助威:

而对于我,对于中国球迷来说,我想说的是:回顾起自己看比赛看视频的经历,从2011年全英赛,全场喧嚣的马来西亚球迷拼命制造刺号的噪音让我心烦意乱,到2015年的中国公开赛场上甚至有国人观众整齐划一地高喊“李宗伟加油”(赛后令李永波异常不满:你们应该多为中国球员加油),再到前不久的2018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决赛,直播间几乎满屏弹幕都在应和着现场数千大马球迷,疯狂地为李宗伟呐喊助威……我就已经知道,李宗伟已经成为我,成为许多中国球迷心中一种无可替代的,弥足珍贵的伟大的象征。

在影片结束的那一刻,我回想起自己在2015年世锦赛决赛前夕、在2016年奥运会决赛前夕那一个个紧张到窒息的时刻为李宗伟加油、祈祷的时刻。

因为他,让我第一次深深知道体育超越国界的魅力。

Thank you, Dato Lee Chong Wei

 2 ) 少了一点高度

羽毛球史上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两个男单运动员,出生在了同时,但命运缺截然不同,想到了塞纳和普洛斯特;只是这两个人还是互有胜负的。

虽然各有胜负,到奥运会却没实现金牌突破,是李宗伟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很多次为李宗伟感慨,没有林丹也许他将会是突破自身天赋限制,最伟大的羽毛球运动员,只是现实就是现实。

影片明明可以让对于伟大运动员的坚持拍出更好的高度和伟大,过于强调个人初衷导致了煽情有余高度不足,更像是《辛福来敲门》而不是《大军师司马懿》,和题目有些不符。

第二个个人觉得不足的地方在于两个最好的朋友,互相了解最多的人这种友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理解不了,如果从这一条故事线入手,也许能更好的塑造伟大。

第一次写影评,轻喷。

 3 ) 为什么这部电影翻译成败者为王

片子原名是《lee chong wei : the rise of legend》中文名是《李宗伟:传奇崛起》imdb上其他国家影片名基本用的都是 传奇崛起这层意思,只有中国用“败者为王”李宗伟是没在奥运会赛场上击败林丹拿金牌,但这很明显不是这部电影的主旨。

大可不必以败者为王这个名称作为电影名,有误导观众的嫌疑。

 4 ) 神的样子

记得在我八年级的时候,我很喜欢去谈梦想这个词,那个时候在演讲稿里写梦想,碰到人就去跟他谈梦想,那个时候十分的坚信梦想的力量,可是随着逐渐长大,这种感觉竟然变淡了。

“有一天,我要代表马来西亚打球。

”李宗伟在当今中国小孩子都在低头打游戏的那个年龄时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羽毛球拍太贵家里买不起,那就拿平底锅当拍练球。

家人认为读书才能多赚钱不支持他打球,那就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家人看他对打球的热爱。

因为梦想,似乎所有的困难都不再会是困难。

更或是后来04年的汤姆森杯,05年的香港公开赛不敌林丹,李宗伟也没有认命。

在06年的大马公开赛奇迹般的扳回8个赛点(当时的比分已经打成林丹:李宗伟 20:13,林丹再拿一分就可以取胜),获得了大马公开赛的冠军后来那个幼时说下要代表马来西亚的孩子,真的就成为了全马来西亚人民的骄傲。

那个买不起羽毛球拍只能用铁锅当羽毛球拍的孩子,用上了全世界最好,最高科技哪怕有钱都买不到的羽毛球拍。

哪怕我是中国人,我仍是希望在羽毛球的赛场上看到李宗伟拿到冠军,这不是因为不爱国,而是因为对梦想的执着、信心、和向往。

如果梦想真的有样子的话,我想就是这个样子吧。

嗯,败者为王。

 5 ) 最爱拿督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这样的电影受众比较小,作为拿督的粉丝必须给十分。

 6 ) 我知道生命有太多残缺

“我知道生命有太多残缺……”电影主题曲的意境和旋律无论放在影片还是李宗伟的运动生涯都是那么恰如其分[强]作为运动员传记,倘若主角换成林丹,必然平淡无趣了。

想当年和数友人一起观看的李宗伟和林丹的最后一场比赛,只有我从头到尾揪心地希望李宗伟赢,可能是心疼英雄迟暮[爱心],也可能是希望他的生涯里有那么一次战胜林丹后成为冠军。

以下是知识点(敲黑板)[嘘]:在李参加的四次奥运会中,某一次林丹没有进入决赛,李却因为半决赛战胜林丹消耗太多而与冠军失之交臂。

anyway电影里选的那一场也很经典了——国际大赛上,决胜盘13:20落后的绝望之境,连得7分,最后逆风翻盘,也是王者之风了

 7 ) 战胜自己就是自己的王

武汉出差回来重庆路上手机看完,一如既往的感动得一塌糊涂,鼻涕眼泪占据全片四分之一时间。

羽毛球,小学五年级时,母亲送我了一副球拍,红色的球拍架子和黄色的穿线,我把自己最喜爱的旺旺贴画,认认真真地贴在了手柄上,那年我12岁。

打球就要认真,这是我对自己第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尊重。

认真就有输赢,但一个人的输赢只能让我笑笑,唯有一群人的荣誉能让我热血沸腾。

有幸体验过一次,曾经参加过一次网上羽毛球群里组织的团队比赛,我作为男双之一,为团队而战。

比赛是累积积分制,我上场之时,我们队总分大概落后对手20分,中间过程略,最终,我和队友一起,把这20分差距全部追回,留给了后来的队友一个平分的起点。

虽然最后我们还是没赢,但那种感觉,为了一群人的荣耀,拼尽自己的全力,最后那一瞬间,无上荣光。

李宗伟,网友查出来的记录是:世界最多69个公开赛冠军,世界第一350周保持记录,417km/h杀球记录,首位积分破10万男单运动员。

却没有一个世界冠军头衔。

因为世上总有比自己强的人,我们会自卑,我更是如此。

剧中,启蒙教练对年轻时候的拿督说,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不妨想想那些相信你的人。

全剧出现了两次,自己眼泪涌出两次,我不是在鼓励中长大,性格中,自卑占据主要。

经历过人生的低谷,黑暗,绝望,可没有跪在命运面前,在自己的心里深处,一个坚定的声音,我是不认输的。

马上32岁了,就可以说是打了20年羽毛球了,我还会再打下一个20年,下一个40年。

 8 ) 体育精神不分成败

李宗伟永远输给林丹,千年老二,这是事实但是电影题目叫《败者为王》,我却不能苟同在体育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成败,只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永远不停的努力去追求超越自己作为球迷,看到李宗伟和林丹的比拼思考最多的并不是输赢,而是他们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赛事让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有了很多期待和看点最近接连看了《欢乐喜剧人(第一季)》和《李宗伟》我觉得这两部影片都是在告诉我勇敢的去尝试、去挑战,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坚持和不放弃不管自己面临什么处境,都让自己坚强、积极的去面对

 9 ) 希望他赢是三观不正?别TM道德绑架了!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寇者,贼也。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当第一名,要拿冠军,要做到最好。

因为人们总说,只有第一才能被铭记。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胜败不过一个词,历史只歌颂胜者,却不见为了梦想而付出的汗水和血泪。

但今天这部电影却告诉我们——败者也能为王,第二名也能当英雄。

《李宗伟:败者为王》Lee Chong Wei

李宗伟,马来西亚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界四大天王之一。

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了解他,更多是这样的印象——“这个人好像是林丹对手?

”“对对对,总是输给林丹的啊”“emmmm……就是千年老二?

李宗伟而这部电影,就是以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

事实上,在胜者与败者之间,小猩更喜欢看到关于失败者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充当着“失败者”的角色,毕竟这世间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第一。

拼了命的努力,却依旧赢不过别人;一次次奋起直追,却依旧只能当第二。

当我们置于这样的境遇时,该怎么办?

李宗伟,或许是最有资格说出答案的人。

1这部电影可以被分类为传记,因为故事是从他小时候讲起。

李宗伟从小就爱打羽毛球,但是贫困的家境和父亲的反对,让打球的梦想成为一种奢望。

于是,他背着父亲偷偷练球,却被地下赌场利用。

后来他开始了正规的羽球训练,并被选入国家队。

然而幸运的日子没有多久,打击接踵而来,队友排挤、落选、失恋,他更是在国际大赛中遇到劲敌(嗯,就是林丹),频频落败。

直到2006年,他终于战胜林丹,登上了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是的,从故事选取的时间段来看,影片最后还是不免落入了成功结尾的俗套里。

但我们都知道,接下来连续三届奥运会,他都拿下羽毛球男单亚军。

而前两届冠军是林丹,2016年冠军是谌龙。

可那又如何呢?

因为知晓他从前的所有经历,即便他是“千年老二”,马来西亚人仍然以他为英雄,为他摇旗呐喊。

2008年奥运会,李宗伟再一次败于林丹之手,获得羽毛球男单亚军。

但马来西亚人依旧欢呼雀跃,热爱羽球的首相夫人罗斯玛亲自为李宗伟受封“拿督”称号。

在马来西亚和文莱,“拿督”是荣誉制度下的一种称号,不具有世袭和封邑的权力,是一种象征式的终身荣誉身份。

李宗伟创建了运动员册封“拿督”的先例,更打破了“拿督”头衔只颁给30岁以上的人的规定。

马来西亚首相参加李宗伟婚礼由此可见,马来西亚对李宗伟的痴迷已经不在乎他是否能拿冠军。

我不爱你第一,只爱你坚持不懈的努力。

而这,不正是对一个运动员最好的认可吗?

2回到电影本身,事实上,这部电影并不算出色。

中规中矩的叙事,中规中矩的煽情,中规中矩的美术制作。

不好,也不差。

或许是文化不同,父亲对于孩子态度的转变、面对他人挑衅时的转折,都显得有些刻意。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的母亲,她由马来西亚著名女演员杨雁雁饰演,曾凭借《爸妈不在家》拿下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李宗伟母亲许金水(杨雁雁 饰)在电影里,她贡献了足以撑起整部片子的演技。

此外,影片的选角也是亮点。

少年李宗伟和青年李宗伟简直就是李宗伟的翻版,无论是神情或动作都演绎得十分贴切。

童年李宗伟(黄炜杰 饰)

青年李宗伟(曾冠源 饰)而李宗伟本人?

最后当然也以特别出演的方式出现在了影片中。

电影最后那场李宗伟与林丹的终极大战,无疑是全片高潮也是描绘得最好的一部分。

小猩认为,评判一部体育竞技电影优秀与否,比赛场景的激烈传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荧幕前的观众都为电影里的人物提心吊胆、为比赛的过程揪心、为最终的结果舒一口气,即便你早已知道历史的结局,却依旧为之触动,那电影就是成功的。

而这部影片特别的是,主角最终大战的对手是中国的羽球英雄——林丹。

于是便有人说,如果我们心疼他、希望他能取得成功,那就是三观不正。

但小猩却想说,这才是最无脑的道德绑架。

人类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们会因爱国之心希望自己国家的选手获胜,我们也会因感动希望对方能获胜。

于是当结果出现时,不论是哪一方胜利失败,都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而这不正是体育竞技本该有的精神么?

我们喜欢的是坚持不懈的拼搏,而非金闪闪的荣耀。

当越来越多的“道德绑架”赋予选手和观众后,这部电影,又带你找回那种为了梦想不懈付出的纯粹——即便失败了又如何?

屡败还愿意屡战,才是英雄。

 10 ) 败者为王

论电影本身,是给不了高分的。

论演员演技,我最喜欢妈妈的表演,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多余,诸多细节令人动容。

论故事,有点出乎意料,大概也是因为我本身并不了解李宗伟的生平,自认为是具备天分,运动生涯除遇林丹外没有太多坎坷的人,殊不知中间有太多太多的波折。

论杨宗纬本身,他真得真得太努力了,真得让我感受到了他爱羽毛球甚至超过生命,无关乎输赢,完全是在为荣誉而战。

论运动员,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运动员这个职业真得可以用伟大来形容。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绝非常人所能承受,除此之外,还面对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代表国家队出战的时候,背负着整个国家的重量,除了他们自己,恐怕没有人可以感同身受。

运动员真得太值得尊敬了,是英雄。

《李宗伟:败者为王》短评

给所有运动员致敬!李宗伟的传奇改写了很多人梦想和坚持!运动员都很不容易!加油!

4分钟前
  • 王子哥
  • 力荐

李宗伟和林丹合计交手40次,胜12败28,四次重要比赛最终惜败超级丹屈居亚军,从技术上来说他和林丹其实平手,看过几次对决,李宗伟始终面带悲情之色,而林丹是面露杀气,李德教练说得好,他输在自信。是一个值得尊敬又有实力的运动员。

5分钟前
  • error 404
  • 推荐

李昌镐自传不得贪胜,李宗伟自传败者为王。两个时代的王者,两个纬度的心路。

10分钟前
  • 小时候可牛B了
  • 力荐

你的小聪明就像这根羽毛,你必须把它收集起来,放在对的球上,这个球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李宗伟也就是跟林丹比的时候输一输,其他的比赛都是第一。这样的人生,也很精彩。

15分钟前
  • 火柴头15275
  • 还行

本片是一部马来西亚电影。然而片中对白基本90%以上都采用中文。以前还真没想到大马也有如此深厚的中华渊源。人还健在,依旧是现役运动员,成绩也还没到达登峰造极。但却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生平传记电影。从这个角度讲,李宗伟毫无疑问已然败者为王。另一方面,影片也体现出羽毛球确实不愧是大马的国球!

18分钟前
  • lgowen
  • 还行

电影格局太小了,按照传统励志片从小历经磨难最终打败了大魔王的套路。把奥运会对决拿出来拍就升华了。败者为王的含义应该是我们都知道历史的结果,但我真的希望拿督在奥运会上能赢一次,即使没拿过第一,但是最后观众席上的呼喊声已经是另一种胜利了。

22分钟前
  • 季风
  • 较差

我真的是想看纪录片的,戏剧性的刻画一定没有实际来的震撼

27分钟前
  • 理易封
  • 较差

作为当事人都还在的故事,感觉不算太纪实

30分钟前
  • 专业非认真刷片
  • 还行

无冕之王,优秀的人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向上的行为,更是奋斗的精神。

34分钟前
  • 小明
  • 推荐

网大啊就是,音乐的滥用,剧情的跳脱,灾难级别的。字幕的凌丹什么鬼?也没有体现万年没有拿冠军的心境。为了类型元素的满足强行加了很多不知所云,自以为高明的反转,爱情,真是尴尬癌犯了。比赛的魅力还拍出摔爸的感觉。期待有一天出个林丹和李宗伟的纪录片,还有兵乓球的王皓同学的片子

35分钟前
  • 俗人、普通人
  • 很差

确实是有点粗糙的。。。

36分钟前
  • 月不西沉
  • 较差

一部情怀大于故事的作品,悲情的李宗伟,P过的黄妙珠,以及最早的全英冠军🏆哈飞滋,除了羽毛球钢丝还有谁能记得起那些大马的羽球骄傲,当然还有那个万众曙目的灵丹,如同宗纬梦魇般的出现,影片所有0颗星,只给情怀3颗星……

40分钟前
  • 大胖胖胖爱电影
  • 还行

我觉得MR.霍和羽毛球店地雷叔好帅啊,是不是弯了

43分钟前
  • 黑色调
  • 还行

既生瑜何生亮,在体育竞技的这条路上,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从少年时期一直打到成年,直到退役,也许就那一个人就是一辈子的对手。不管是李宗伟,还是林丹,每一次胜利的交锋,都在传递着一种永不放弃,战胜自我的体育精神。

47分钟前
  • 月上无风而殇
  • 推荐

李宗伟 - 一个羽坛的悲情人物,名符其实的“千年老二”,3次奥运会亚军,4次世锦赛亚军,1次亚运会亚军,这样的悲情却是伴随着另一位羽坛的天王巨星-林丹闪耀羽坛,因为这其中的5次决赛都是败在了林丹的拍下。那么这样的一部以他的同名自传改变的电影多多少少绕不开林丹,从成片来看,导演在处理体育励志影片的能力上还停留在三十年前那种直白和幼稚的水平段上,和好莱坞的同类型电影是完全不具可比性,建议导演和印度这样一个能把芝麻大的小事都能煽情到让观众痛苦流涕并大小便失禁的国家同行好好学学。既然以“败者为王”为题,又为何要常规地以多次失败挫折为引子,然后以一场热血沸腾的比赛胜利作结尾。如果以08年奥运,11年世锦赛和12年奥运会连续败于林丹,但仍然秉持着对羽毛球不变的热爱并继续搏杀在羽毛球场不是更好吗?

51分钟前
  • T2
  • 较差

生活不易,李宗伟不易啊,而且!去哪找这么像他的人?还会打球

52分钟前
  • Amandachun
  • 还行

节奏不好,故事的推进跟玩似的,上一秒连球拍都没碰过,下一秒就拿冠军了,丝毫看不到人物成长,各种困难转折的设计都挺僵硬的,看下来感觉不是很流畅。片名是败者为王,其实输出的还是胜者为王的价值观,林丹作为大Boss,连特写都不给几个,是有多怕?

56分钟前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较差

演员选的很棒!很多瞬间你想为之流泪!

1小时前
  • Woolio
  • 还行

在大马,我得好好补习下这个了…(◔◡◔)——20181211

1小时前
  • 海豚
  • 还行

大山脚的羽毛球用品店里全摆的是tournament太夸张了…

1小时前
  • 东林君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