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点17分,启程巴黎
The 15:17 to Paris,15:17 巴黎列车(台),15时17分,启程巴黎,15:17开往巴黎,15点17分到巴黎,列车危情,巴黎列车剿恐记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斯宾塞·斯通,安东尼·萨德勒,亚历克·斯卡拉托斯,朱迪·格雷尔,珍娜·费舍,贾里尔·怀特,托马斯·列农,托尼·海尔,P·J·伯恩,布莱斯·吉扎尔,斯蒂芬·考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德语,荷兰语年份:2018
简介:影片源自真实事件,讲述2015年8月一列从阿姆斯特丹开往巴黎的高速列车上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三位美国士兵挺身而出将歹徒制服的故事,电影将根据三位当事人的回忆录改编。详细 >
与其说是一部动作电影,不如说是一部教育片,让美国欧洲全世界的家长们都看看捣蛋鬼是怎么成长的,英雄是怎么养成的!!
人物是见义勇为的英雄,电影从幼年时的相识切入也很有趣,自己演自己嗯…虽有自我美化之嫌但也可以说更具有真实度。只不过拍成电影感觉有点长了主线太短…感觉做成40分钟左右的场景还原型的纪录片更好些。
完全不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风格
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平淡的后911反恐片。它不是压抑后爆发,就是纯平淡。但确实因为大段游客日常和无奇的成长经历,更凸显三人的”平凡”,不知觉剥除电影这个形式赋予的“主角光环”。让最后跳起来夺枪的一瞬,更有“平凡人也能做这种事啊”的感知。就电影本身讲,也算任务达成了。煽情指数几乎为零。
居然让人物原型自己演了一遍。。。
No.61 闪回的回忆都是为了说明为什么在关键的时候人会冲上去,为什么会急救,为什么会在那列火车上,可评分这么低说明大家都习惯了看假的超级英雄吧。
很好的题材,但是戏剧冲突没做好,溯源成长经历似乎是想对教育系统做一定的批判,但是从整体来看关系不大;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来三个人都是很善良的普通人,在异常情况下做出了勇敢过人的举动,很令人敬佩。
It's admirable that Clint often rejects studios' request to cast big names in his movies. However this one has turned into a disaster with a weak script and amateurs acting.
????
真实事件改编,开头那段聚焦恐怖分子的镜头还蛮带感的,结果片名出来以后剧情直转急下,花了40多分钟来描述这几位小哥的成长史,然后又花了20多分钟来描写他们怎么在欧洲玩的…从1小时09分开始这几位小哥终于登上了这列火车……片名和前面这些剧情没有半毛钱联系,黑人问号脸
主题一点不突出。后面二十分钟是核心,之前演三个人的成长,光欧洲旅行就演了半个小时,这和主题没关联啊。怪不得是东木大爷评分最低的作品。值得说明的是,三个主演是本人本色出演
大篇幅剪稀碎的正叙倒叙穿插闪回,小人物小幅度波折的前半生成长,不是完人,内心真正有天真的英雄梦,直到天灾人祸降临,他们却条件反射般挺身而出——跟《理查德•朱维尔的挽歌》一样,还是东木爷爷熟悉的配方。当然可以吐槽危机事件的篇幅如此如此之短,但是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不在于他突然吃了菠菜变身后再拯救世界,而正是他长此以往的教育、机遇、经历,才让他在这一刻just do it。我懒散、臭屁、恶作剧,但我还是个好英雄。
大失所望,用原型直接来演也是一大败笔
……???
这部电影真叫充电两小时、通话五分钟,关键的是到了最后你终于发现,这货根本不是智能机,而是个土电话。东木爷大概想就着这题材和这三个挺身而出的好青年,为那些从小就怀揣军人梦和保守派价值观,如今在媒体中略有被妖魔化倾向的那部分美国人说几句话,没想到说好自己想说的话并不容易,算是大失手了
真的就一般,前面太赘述了
我对这部片子根本就没抱希望,但看完居然觉得还不错。当然演技什么的就别谈了,可是这么个突发事件让真人来演能编90分钟居然没让我快进,还是挺让我意外的。
从小受到的歧视并没有让三人成长为畸形的人,他们反而用最勇敢的行为证明了那些霸凌的人才是真正的弱者。非常怪异的观感,即使是没有重点的铺陈,仍然很舒服。
了不起的东木老爷爷!不带任何预设,从第一分钟开始,我这个伊斯特伍德迷,就浸入喜悦观片模式里。仔细回味,反恐只是英雄个体习以为常的勇气瞬间爆发。。。。另,字幕上来后,别撤,还有彩蛋画面。
片子拍得水了点,简直像一晚上剪出来的,但毫无疑问这就是老牛仔喜欢的平凡人的英雄主义故事。从一开始选用真人而不是职业演员也就说明了致敬个人和还原事件的意义远大于改编成成熟的电影语言,可惜不像sully一样找到平衡的折中点,到头来太着重刻画人物稀释了事件本身的冲突,不如一开始就拍个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