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腹黑狗子(gouzishuobagua),留下你想看的八卦,我们扒给你看!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但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哦】提到爱因斯坦你会想到什么呢?
是常人触及不到的相对论?
还是小学课本里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笨蛋的骗局故事?
反正无论你到脑袋里想的什么,都绝对不会把爱因斯坦和渣男联系在一起。
然而……事实上,爱因斯坦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而且从小渣到大。
脚踏两只船基本上是他感情生活的常态。
年轻的时候和远房亲戚家的妹子搞在一起,聊着聊着科学知识就在麦田里犯了错。
人在这里↓(抱歉我故意破坏构图的美哈哈哈哈)
全世界都以为他们就差求婚结婚了
他却墨迹墨迹不订婚不求婚,还说怎么大家都这么以为,你们想多了吧!
我都没法和她就事物本质进行深入探讨,我怎么和她搞对象?
厉害了我的爱因斯坦,果然是研究相对论的,和大家找对象的目的都不大一样。
但是滚床单的时候你咋没想这事儿呢?
虽然爱因斯坦被这段感情所困扰着,但这可并没有耽误他下一段恋情的开始。
这次他找了个能和他就事物的本质讨论的妹子,然后探讨了没两句——又滚了床单,并且还对人家深情表白:我已经为你的思想神魂颠倒了……
厉害了我的爱因斯坦,果然是研究相对论的,和对象的表白方式都不一样,我爱的是你的思想!
这段新恋情并没有让爱因斯坦迅速结束旧恋情,而是死耗着死耗着死耗着不说。
直到现任撞破为止,他咬咬牙决定彻底结束上段恋情。
嗯……结束的方式是:给初恋妹子的妈妈写了封信,表示想和初恋妹子分手。
厉害了我的爱因斯坦,果然是研究相对论的,说分手都这么清新脱俗。
想想当时如果有手机,爱因斯坦估计会直接发个短信说分手吧。
嗯,这下是不是不会再换了?
看起来这个伴侣从心灵到学术方面都比较符合爱因斯坦的要求,大概能过一辈子吧?
然鹅,作为一个研究相对论的怎么可能走寻常套路!
虽然,他和这个妹子结了婚还生了俩娃,但十几年过去,这个孤独的灵魂就又习惯性劈腿了,这次的目标还是他表姐。
厉害了我的爱因斯坦,果然是研究相对论的,劈腿对象都这么特立独行呢。
换了这么多人总该消停了吧?
并没有,年纪已经挺大的爱因斯坦又背着自己的表姐和办公室秘书搞在了一起,还邀请人家搬来住……
果然,劈腿和科学研究一样,一旦开始就永无止境呀!
虽然说上述画面都来自于《世纪天才》这部美剧,但你别急着否认它,因为此剧是改编自沃尔特·艾萨克森 的传记小说《爱因斯坦传》,这本小说可是取材于爱因斯坦的所有文稿的资料以及一些私人信件编著而成的,可以说是非常写实了。
想来,爱因斯坦估计也没想到,自己死了以后私人信件还会被公之于众吧?
当然,这样一位天才估计也不会在乎这些。
当然,如同小说一样,虽然爱情不可或缺,但它仍旧不会是《世纪天才》的主要内容——科学才是。
爱因斯坦从小即叛逆,但这并没有表现在他的学习成绩上——也就是说,他这一生才没有小学课本上那些为了安慰你而胡编的蠢笨时刻,有的只是因为把老师问到哑口无言哄他出教室的时刻。
他的家庭不算很理解他,其实就算放到现在,你说你要去做个物理学家,大家都会十分真诚的劝你:别扯了好吗?
老老实实把书读完,然后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过完这辈子,一切over啊,爱因斯坦他爹也这么想的。
不过,父亲没管住他。
因为家庭破产,爱因斯坦一家不得不迁移至意大利,但由于爱因斯坦并不会意大利语,父亲把他留在了德国,让他保持独立,然后念完书再走。
你觉得他会听话吗?
显而易见,不会。
没过多久,爱因斯坦托医生给自己办了个假证,休学了看来假条什么的真是全球通用呢。
随后他便从德国前往了意大利,并向父亲表示:你不是让我独立吗?
我就独立给你看啊我已经要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啦,虽然现在还没参加入学考试。
我一定会考给你看!
大话说出去了,事实却并没有那么顺利,爱因斯坦简直是一个大偏科。
物理、数学都高分通过,但政治、文学、生物就仿佛小学三年级水平,看着他看到考卷的状态仿佛看到了曾经懵逼的自己。
不过好在教授给面子,为他找了个老师,让他补一年课再来考。
一年之后,效果拔群
好吧,其实也没有。
一心栽到物理身上的爱因斯塔对于其他科目的态度也就是合格就好,那都是消遣而已,没事儿闲的谁看他们,无聊
尽管异常不care其他科目,但为了文凭他还是进入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就读。
不过大学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他那些奇妙缤纷的科学还是被困在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里。
好在,爱情拯救了他——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始所提到的学校的那个妹子——Mileva,她是整个学院唯一一名女学员,也是在入学考试当中唯一一位数学成绩比爱因斯坦还高的人。
由于对物理科学的这份共同追求,两个人迅速坠入爱河,但这却使得Mileva错失机会葬送了自己应有的学业,而后从学院毕业的爱因斯坦也面临找不到教学工作的难题。
不过,爱情似乎安抚了一切,爱因斯坦走后门进入了专利局做职员,空闲时间则在Mileva的辅佐下继续进行着研究。
虽然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被否认,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直至被人发现。
或许对他来说探寻到那些未知的理论,要比收获名利更值得让人兴奋吧。
这部剧现在更新到第九集,豆瓣评分是:8.6分
进入总是稍显困难,第一集稍显沉闷,但到后来这部剧便渐入佳境。
在这里你不仅仅能看到爱因斯坦一个人的一生,你还可以看到许多东西:科学家们的感情以及对于科学的执着探索
科学派别之间的压迫纷争
还有德意志内部日渐突出的民族矛盾等等
总而言之,这部剧里不仅小环境,还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整个大环境。
不得不说,一部剧看下来仿佛换了一种角度上了一堂有趣的课,不但跟着爱因斯坦的发现和研究,通俗化的了解了相对论还有重新触摸了上世纪之初的那段历史。
这应该是上半年非常值得推荐的一部美剧了!
说这么多不如自己去看看吧,关注【腹黑狗子说】回复【世纪天才】拿走资源咯猜你喜欢:①有生之年被盗稿,这洗稿方式,咪蒙看了都哭泣!
②你好哇,李银河。
③如果用19个愿望就能换到真爱。
④晚晚嫁富豪、张辛苑淘宝店度日、南笙打酱油、度娘与许嵩分手,第一代网红们如今真的是天差地别!
⑤虽然外壳蠢到爆炸,但错过这部电影会是你的损失⑥承认鹿晗没有代表作、粉丝低龄化,鹿晗经纪人的情商真的狠感人!
⑦曾经火遍亚洲的组合,竟然压根儿不是组合?
当医生告诫爱因斯坦要禁甜食和剧烈运动时,回应:为了活下去,要放弃赖以为生的东西?
最后一集,陷入各种困境,同时深感自己垂垂老矣的爱因斯坦,梦到了自己的恐惧——在他眼中,书籍变成了白纸,璀璨星空变成了深不见底的黑暗,他再也看不到,文字凝聚的人类智慧,和穷极一生探索的宇宙法则。
忠诚地监督他的健康的Helen劝不动他离开这座房子,出去走走。
而一个求知欲旺盛的小女孩带来贿赂他的曲奇,重新打开了他的味蕾,和活力的开关。
他一扫颓废,精神抖擞地出门了~当然,小女孩带来的不仅是甜品,还有希望。
但甜品之于健康,正如同他此时珍视的一切,之于这个世界给予的压力和阻力。
爱因斯坦,一个从记事起就挂在学校墙壁上的肖像,一个随处可见的作为名人轶事励志格言出现在各种出版物里。
早就知道他的大脑一直被保存研究,所以我觉得此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看到最后一集真的被取出的大脑时,感受是——尽管没错,研究这块大脑或许能找到天才的密码,造福更多人。
可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真的不残忍吗?
这块大脑并不是他,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
享受他的成果,怀疑他的忠诚,围观他的生活,恐惧他的能力不为自己所控。
天才在众人眼中,或许得到了太多造物的恩赐,却也承受了太多人性的——真相吧。
这一季让我觉得,视角格局比一般的“不仅要塑造天才闪光的一面,还要展示他真实的一面,和缺陷以及瑕疵”的优秀同类作品的创作理念还要高一点。
所以我想,当我们去看一部电影的时候,当我们去写一个故事的时候,当我们去观察这个世界时候,不要去恨它,也不要去爱它,只是去感受它,找到那个最诚实的角度。
才能尝到那无与伦比的美妙滋味。
以前因为一些原因不去学校 所以会问同学老师讲课的内容 有一次我问同学物理老师讲什么了 告诉我物理老师说爱因斯坦是渣男... 听到后不自觉就想:我理解老师哄着学生上课 以及她认为这个故事能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但是怎么通过花边新闻让学生爱上绝对严谨的科学要怎么办到?
你想当渣男所以你要学好物理?
Why am I watching another season of desperate housewife. I really don't care if he had a miserable marriage, I only want to see how the brilliant ideas were born. This is the most a terrible documentary I ever see.
总体来说比较失望,没有太多惊喜的地方,并且有的地方对白显得有些生硬。
尤其是一开始的几集,年轻的爱因斯坦和米列娃产生裂纹后,爱因斯坦的做法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我甚至疑惑为什么要特意拍一部电视剧来黑他。
剧中他对待米列娃的方式近乎残忍而且毫无逻辑,前期爱因斯坦几乎所有重要论文的数学问题都是交由米列娃来解,但最后的致谢部分却丝毫没有提及她的贡献,理由竟然是他认为他们夫妻是一体的。。。
还特意和居里夫妇放在一起对比(皮埃尔居里称如果诺贝尔奖不能同时颁给居里夫人,他将拒绝领取这个奖)。
关于爱因斯坦对米列娃所做的一切,我认为剧中描述属实不太可信,(实在没有逻辑),但因为未作考证,在此不做结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吐槽的地方。
比如年轻的爱因斯坦总是把“宇宙的奥秘”挂在嘴边,经常性地在日常对白中说出一些富有“哲理”的话。
我知道这些话很多都是引用自他本人亲口说的,但在日常对白中出现,有时候显得尴尬十足。
也许是因为爱因斯坦的一生太精彩了,电视剧想要把他的一生完整地呈现出来,所有的名人名言都要表现出来,就会显得太急,太仓促。
还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编剧或者导演显然对物理或者科学并不太感兴趣?
由于我略微了解过那段物理学光辉的历史,知道当时的黄金年代是有多么灿烂,思想的交锋有多么精彩。
而剧中几乎没有表现出来,所有对科学的发现,都用一种灵光一现的方式表达,并且引用的例子都不具有说服力,比如爱因斯坦在坐电梯的过程中领悟了重力的奥秘,颇有一些“悟道”的感觉,说是悟道,其实只是创作者的一种敷衍,或许是因为编剧或导演自己不清楚其中的精彩之处。
我在看的时候总觉得乏善可陈,觉得科学的进展不应该是这样的。
还是那句话,太急了。
我怀疑这也许是大家对于科学研究的误解,认为总是灵光一现,总是偶然,这使我想起了《巨人的陨落》世纪三部曲中的一句话,政治的推进总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向前的,我想科学也是一样。
说了这么多,我几乎说不出这个剧有什么优点。
也有可能是最近我的心比较浮躁,否则不至于说不上一个优点。
哇,爱因斯坦真的在布拉格的时候跟卡夫卡有对过话嘛?
第六集的开头 真是....will you do me the honor of being my wife?最后一集真的是好....I have cookies!
我曹,最后一集,太多泪点。
翻到秘书为老爱保存下来的米列娃的手信,汉斯带着儿女跟老爱相聚,老爱在桌前跟汉斯的一番对话。
How about a stroll
说实话,我们也许都不用他的公式,反正演的乱七八糟一大片,尤其中间几集最烂。
后面我都不想看了,害我通宵看这烂片。
一百四十字?
谁规定写这么多?
烂片烂片烂片烂片烂片烂片烂片烂片烂片。
其实全剧就讲的爱因斯坦一开始谈恋爱与翘课追逐梦想,中间讲的是跟一个妻子无理谈判,说实话,到后面观测日食我已经不想看下去了,尤其无理谈判那一点,已经证实了这就是个主打言情的烂片
只看到第二集,米列娃,真的太可惜了,女性要想奋斗出一条路,必须要警惕爱情,警惕以爱之名的束缚,无论外在舆论还是生理(女性怀孕需要养孩子,女性很容易爱上,更难以自拔,更容易在爱中迷失自我,更容易奉献)一旦遇上爱,更容易放松自己沉迷进去,多少女性因为爱,因为遇上一个看似思想开放,但仍大男子主义或被时代固有思想影响的男性,最终遍体鳞伤,或因失去斗志,或悔时已晚有了孩子,没克制母性又扑在孩子身上,最终天赋逝去于流水般的时间,最终没能实现本应成就的大事业。
女性身上都有太多太多束缚,也因此居里夫人的出现如此来之不易 女性要想成功,不得不说需要更多更强的自制力,甚至断情到无情就算爱因斯坦爱上米列娃,他的老师却说这个女人太危险,远离她,可明明明明是爱因斯坦在引诱她,却把罪怪在女性身上天才都不是完美的,天才也是人,有太多缺点。
爱因斯坦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的渣了吧。
他就像一个孩子,喜欢就是喜欢,愿为当时的爱全身心的投入,不管是不是伤害了别人,而只为自己的享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他享受自己的投入,享受自己打破他人底线的快乐,他看似付出了一些什么,其实根本没有,他沉浸在自己的付出,这其实是一种自恋,他只爱他自己,他的快乐,无疑是牺牲了别人爱因斯坦无疑这一生已比太多天才过得好了,人际上如鱼得水没有其他天才被排挤待遇,有女人缘,无论到哪里都有女性爱慕,照顾他,包容他,仰慕他仿佛他是盖世英雄(确实),愿意为他委屈自己成为他成长下的沃土,牺牲自己,让他成长。
上帝给了他天才的脑子却又给了他情商,给了他快速投入又抽出感情喜新厌旧的性格,成就了一个复杂的爱因斯坦,一个伟大却不完美的天才
通宵将其看完,在不少处暂停、长叹、踱步、躺在床上抱头看着天花板静静思索,觉得可品之处实在太多。
情思漫漫,不可尽述,这里只说几处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在物理学史上新了解到的几个方面:1.统计物理奠基人之一。
在爱因斯坦奇迹年的时候,分子论还是一个很新颖的东西,完全不在经院派的视线里(从爱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和玻尔兹曼受气自杀事件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这也更体现出他对布朗运动的阐释的非凡意义。
学统计物理时,人人都会学到爱公当年对布朗运动的做法,因之能感受到他将平衡态统计引入到非平衡态涨落这个层次上的意义。
但了解了当时的学术背景,就可以知道,爱因斯坦不只是统计物理“大师”,而可以说是统计物理的“奠基人”之一(我们在统计物理上第一个想到的的人通常都是玻尔兹曼,常常忽视爱因斯坦,这是因为大学阶段所授的内容主要是平衡态统计,人们只关注到了在平衡态统计领域内爱因斯坦的几项贡献,如固体热容的爱因斯坦公式和玻色-爱因斯坦分布/凝聚,虽然这几项也足以令他彪炳千秋)2.物理学的“进化”。
爱因斯坦在大学阶段接触了很多新理念,其中就有马赫的思想(爱因斯坦之后甚至把广义相对论的第二条原理命名为“马赫原理”,足见马赫对其影响之深)。
不管国内外,现在好的力学教科书里都会对马赫原理进行讨论,可视为自爱翁而始也。
爱因斯坦在大学前就了解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宏观导热理论,大学时又在和米列娃的相互影响下了解了马赫的哲学思想和分子动理论。
这些理论在当时都是新理论,体现出青年爱因斯坦紧跟前沿的特点,这是值得我们当代物理人学习的(虽然这在业界已属于老生常谈)。
另外,人们在讲19世纪末的物理学史时,一次又一次地提到“两朵乌云”,借而引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抛却科普的通俗带来的不准确,现在的物理,和两个甲子之前相比,差距何止“两朵乌云”!
大学阶段的物理理论专业课,说到底就是四大力学和固体物理。
这五者里,放在19世纪末看,经典力学算是比较完备,但还在混沌和动力系统的方向上,除了庞加莱刚开了个头,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流体力学的好些关键问题也没弄清楚;电动力学中还没有人注意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洛伦兹协变性,因而它在本性上是与牛顿时空观的伽利略协变性是相矛盾的(而非由低速近似可消除);统计力学刚刚起步,连构成统计的最小单位是什么都还没有概念,更不用说其他;其他两门还没出生,自不待言……至于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数学的运用上,那时候别说用张量、群论的工具,就连线代中的矩阵论都鲜见运用,更不要说拓扑、数论等等了!
人们想到二十世纪我们人类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会想到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会想到飞机、核武器、计算机和互联网,何曾想到,基础科学的变化到了如此程度!
3.新量子论大师。
人们常说爱因斯坦是旧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解释了光电效应,这和德布罗意关系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光的粒子性+粒子的波动性这条量子力学的基本线索(在量子电动力学等更新的理论出现后,“波粒二象性”的表述已经其实成了一种历史表述。
用我提的这条逻辑线来描述量子力学,可以不需要所谓的“波粒二象性”。
光和实物粒子都是粒子,而粒子具有波动性,在低能条件下满足薛定谔方程)。
但是在新量子论里,岂能忽略由他开创的EPS佯谬?
这段由他和玻尔通过理想实验进行的争论,无疑是启发贝尔不等式的先声。
从这个角度看,爱因斯坦在新量子论上的贡献,可能逊于泡利、狄拉克、薛定谔、海森堡等人,但仍然是第一线的。
4.运用简单模型,抓住关键矛盾。
爱因斯坦在解决布朗运动的问题时,在受有友人贝索的启发下,摆脱了冗长的计算,直击一维情况,实在是有真知灼见!
由此,物理学家都喜欢建“toy model”,将三维甚至高维问题从一维开始考虑。
比如,在介绍声子模型时,最先考虑一维弹簧振子链,得到简正模;再考虑不同质量的振子,得到声学波和光学波;最后将一维推广到三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不过要将“振子”放在原胞(或倒空间中的布里渊区)罢了。
反过来,直接研究三维的情况,未免就会千头万绪,无从入手。
但有的时候,将一维推广到三维,就不那么容易。
比如磁学里的伊辛模型,一维的情况被提出者解决了,二维也好不容易找到了解析解,但三维情形至今没找到解析解,属于当下研究的前沿课题。
另外,布朗运动这个例子,其实是球坐标思想的具象化,这一点在其他很多地方也有应用。
比如,在计算氢原子核外电子的波函数时,会将其分为径向和角向分别计算,考虑径向问题,其实就是将三维问题一维化的体现。
更广泛地说,在有心力场中考虑有效势,就是为了达到这么目的。
5.狭义相对论的一个注脚。
在看剧时,我也与爱因斯坦一起做思想实验,深感追光的思考的确是有意思的,即使是在有了狭义相对论之后。
对于一束光而言,它的γ为∞,也就是说,它的固有时唯有为0,才能对应于在我们参考系中有限的时间。
那么,“坐在一束光”上的我们,时间是“凝固”住的。
也就是说,从太阳射出的一束光,对这束光而言,它到水星、金星、地球轨道其实是在“同一时间”?
当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钟慢公式只能在同一地点使用。
对于存在空间间隔的情况,必须运用相对论距离这个相对论不变量。
但是,在我刚刚得到“错误结论”时,还是惊了一下,有不寒而栗之感。
记得大学看过这本书《爱因斯坦传》- - - - -剧中可以真实的反映当时的情况,他的移民,他的择校,他的入学考试没有政治的牵扯,没有国籍的牵连,没有“高尚”的操守,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追求,向着自己的目标而行事- - - - -思想实验,直到现在,一直到未来,都是一个很好用的习惯技巧- - - - -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假设他到了现在,还可以用心去思考么?
“奶头乐”现象,到处都是快乐,到处都是消耗时间的小快乐,人怎样才可以沉下心来去思考?人的多巴胺奖励机制,设立之初,有没有预设到现在的情况呢?
- - - - -国外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方式,也是有区别的,他就是选择了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 - - - -爱恨情仇,爱就是爱了,恨就是恨了
家庭伦理剧,老婆侧脸看起来像山顶洞人
看了几集 不是特别好看 连接着看下去的兴趣都没有 弃了
也就前两集值得一看,看到后面果断弃了。
就是说为了活着我要放弃所有活着的乐趣
如果想有天才的成就,那就不需要寄望他,有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一切的惊喜都是牺牲普通人的利益获得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但天才经常会让世界遭遇灭顶的打击,作为一个犹太人,最终也在寻求世界和平的爱因斯坦确实不容易,而吉利夫人也是那么了不起的面对自己出轨的感情,其实科学家们能够这么忠诚,的知道自己的感情也是普通人的榜样
拍的过于简略了
很有意思的爱因斯坦传记啊。一上来就是和秘书滚黑板,哈哈,老当益壮的典型。个人私德其实毫无有损他的伟大,作为几乎唯一一个堪堪与牛顿比肩的物理学家,这都不算事儿~~~个人评价:A-
我老觉得没有人能演出爱因斯坦那种感觉来……我连用语言都不能形容出他来
初恋女孩的父亲满是关怀地鼓励爱因斯坦:“他们学到的知识恰恰是是他们的弱点,而想象力,正是你的优势”。而后,他女儿被甩了。米列娃为他付出了整个人生,也被甩了。最终因光电效应而得奖,据说是特斯拉否定了他最得意的相对论。
天才亦凡人,总有情欲纠缠。
原以为会聚焦于学术攻进方面 结果大半部剧都在揭渣男旧事 meh
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朋友推荐的,说看了就可以了解男性这种生物大概是怎么回事lol 看完我真的好明白,有的人可以对生活中的其他人那么nice,却对最亲近的人残忍、让他们觉得卑微、被忽略、不被珍惜欣赏,而爱因斯坦还可以因他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被原谅(虽然你问我,我如果作为他的家人我肯定不原谅),世界上更多人其实是没有他的天才但比他更残忍自私w 对我的启发可能是我要嫁一个family man,如果以后有儿子也要把他教育成family man,家族里有一个真正的天才感觉太伤感情了:)还有就是,女性真的太苦……
朗·霍华德拍传记成精了
我记得起码这剧里年轻爱因斯坦和女朋友是很甜的,之后渣男就很无耻了。
好难看…是爱情片吗
第一集很不错!之后就一直像开火车一样在赶...
伟大的渣男。
作为一个科学家和一个极端派也许他是很天才,但是作为一个人,我觉得他只能算得上最渣又自命不凡的杠精。看看第四集的居里先生,导演的眼睛还是很毒的
这个去年也看过忘记标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