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切期待的<王的男人>终于赶着看完了.也许是太过期待,结果反而没有想像中那般精彩,但是确真真切切被震撼一会!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的感情到底会坚贞到何种地步?看过孔吉和长生,我忘记了孔吉是男人,也不想他是一个男人!剧情最后他们的徇情,是最完美的结局.还有王,没有遗憾了,他和长生都找到了自己的男人,死是最好的归宿了.无可救药的被俊基迷倒...如果我是王,也许我也无法抗拒.如果我是长生,也许我也义无反顾.
断断续续在线看完了片长两小时的电影,直到演员表缓缓升起的时候,满脑子里面就只有一个念头了:无论孔吉的纤腰和绛唇是多么让人无法忽视,我仍然只看到了绳上摇着扇子的长生一人。
于是,这部电影从我的视角来看,可以被叫做“被出卖的王的男人的守护者”,长生啊长生,他从未因惊惶失措而战栗过。
历史的背景就像帝王的居所以及喜怒不定的君王一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戏子只是尘埃。
孔吉柔顺而谦恭,我不相信他是被帝王的宠幸和繁华迷住了本心,因为被出卖的孔吉作出主动选择的时刻只有两次,两次都是因为长生。
于是,这是一个放在大背景下的两粒尘埃的故事,其中一粒秀丽且美艳,另一粒有魄力却又从容不迫,真正的不卑不亢也不过是如此了吧,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方,长生永远是长生,一颗有明确的可以称之为信仰的坚信的心,分出了一部分给了另一个可以称得上是自出逃之后相依为命的人,这就是长生的全部。
仿佛一个来去匆匆自由如风的大侠,恰巧心中有着一处柔软。
之所以喜欢长生,是因为他的飞扬跳脱,非真正强大而坚定者不可以为之,无论此身如何卑贱低下。
闹市中、帝王的后花园、帝王的寝宫前,这些全部是长生的舞台,也许那两个绳索上的身影在刀光剑影和呐喊中再难寻觅且遭遇了无法想象的惨烈,那个有着一头乱发、带着面具执着破扇嬉笑嘲讽的戏子在这个故事里完完整整如此生动地存在过。
从未低头从未战栗地存在过。
抛开这部电影对同性情节的表现不谈,戳中我的温馨只有一处,那是一处小小的伏笔,招募戏子的告示上两人相同的笔迹,和趴在那里认真写字的两个人,这是伴君如伴虎的日子里再美好不过的了吧。
还有那些照猫画虎不成反类犬,然后又画了图画来达意的弟兄们,这样的图景有没有一点点家的感觉呢。
所以,故事的最后,想象中的他门打着鼓演着盲人顺着山间的小道,也许去了一个他们本该中意的地方。
也许,这样的他们本不该与那段被废黜的历史的轨迹交会,但也惟其如此,从戏子们的际遇和视角牵扯出了这个故事里的王,其实他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因宫闱斗争童年失去母后在他心里成了无法弥合的裂缝。
所以,王的眼神永远是似乎聚焦在某处而又涣散的。
被暴虐而一言以蔽之的燕山王变得真实而微微带着些温热了。
那个话语不多、笑容也不多,出神地盯着戏台的男人不是王,真正的王在台上,是那个被称为大哥的戏子。
正因为这样的他们,故事才是个好故事,不是吗。
最后,赞美配乐和帝王宫室内的灯光。
《王的男人》,一开始时不想看这部电影的,因为从片名看像是和《十七岁的天空》、《断臂山》一类的片子,美则美矣,但实在非我所好。
后来,看到了一张剧照——是什么让一个笑起来有一点羞涩但妩媚似女子的男人,面对镜子流下墨色的泪水?
于是就去看了。
与《断背山》中Ennis和Jack的那份缱绻决绝的同性恋情相比,片中三位男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暧昧隐晦,远不如前者那般明朗化,一直到看完,我都满心纳罕,王到底是爱孔吉还是只是把孔吉当作能够让他释放心底的恐惧与空虚的朋友,长生呢?
他又把孔吉当作什么?
孔吉呢?
他又怎样?
孔吉性格柔弱,沉默寡言,逆来顺受,再加上面容姣好,尤胜女子,故常受人欺辱,甚至被迫“接客”;而长生勇敢坚毅,好打不平,敢做敢当,人前人后对孔吉百般照顾。
为了孔吉,他不仅奋起反抗,带其逃离火坑,更三番两次在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舍身相救,即使后来被烙瞎双眼,也决不言悔……而孔吉虽对现实与权势屈从,但亦深知身边之人或垂涎其美色,或视其为利用工具,惟有长生是真心相待,因此对这份难得的情义,他亦是格外珍惜。
长生有难,他先是手刃势利班主,再割脉以死相殉,最后更是毅然抛开一切,誓与长生生死相随。
他的行为与张生相比,实在被动,也不够刚烈,但就其柔弱的性格而言,做这些需要更大的勇气。
不错,他二人之间的这样一段暧昧迷离的感情是否属于同性恋情确实颇费人猜疑,也许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兄弟义也好,儿女情也罢,他们想要的,其实只是能彼此携手天涯,长伴左右,台上纵情演绎悲喜人生,台下自由穿梭绿野红尘,至于其他,倒不是那般重要了。
看那段逃亡之路上演瞎子的片断,看两个人你来我往走好几趟终于相拥,直至剧终都感慨万千。
他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错过不要紧,走在不同的路上不要紧,有争执误会不要紧,千回百转,只有对方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只有对方是最终相拥的人。
与长生孔吉二人相比,燕山君的遭遇令人又恨又怜。
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享尽荣华富贵及无边艳福,但自幼母亲惨死,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活在“先王”的阴影下,一直在尔虞我诈、争权夺势的压抑氛围中长大,故在那看似冷酷威严的外表下,其实深藏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灵。
朝臣们皆怪他残暴不仁,荒淫无道,宠伶人,好男色,违伦理,乱纲常,但庙堂之上,宫闱之中,又有谁能真正明了他内心的悲苦与落寞?
优伶岂应关大计,君王无奈是多情。
当孔吉出现时,他先是被其绝色容颜及机智所吸引,后又被其的善良与单纯所打动,看他演木偶戏,看他做一些皮影玩,看他演粗俗下流的戏,只是一些小把戏,却温暖了燕山君孤独苦闷的心,重重深宫,没有一个人,像孔吉这样,用纯净温良的眼睛看他。
对他而言,孔吉不仅是他最心爱的男宠,更是令他放下真心的朋友,是他思念亡母的一个寄托。
据说《王的男人》是由舞台剧《爾》改编而成的。
该舞台剧讲述了假面舞剧艺人孔吉沉迷于权利与金钱,失去了自己本质,后来为了重新照回原来的自我重新努力的过程。
可是在电影里,孔吉曾经苦苦的哀求要离开,但却终于穿上一袭官袍去面对满心期待与自己共同离开的长生。
孔吉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呢?
面对王,孔吉看到的是残暴的君主和通往富贵之门的大道,还是失去了心的躯壳?
面对长生,孔吉看到是一生的爱,还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朋友?
孔吉对王到底有没有感情呢?
在王的身边他到底是心甘情愿、贪图富贵,还是只是为了苟且偷生?
或是真正滋生了感情?
是怜悯吧!
荣华半生,坐拥天下,可却只有一颗残缺的心,用残暴来掩饰他的软弱无助。
所以孔吉才留下的吧,给他唯一的一点点慰藉。
可是长生,虽然身份卑微,无权无势,最终还落下残疾,但始终对孔吉生死相许,不离不弃,有这样的人长伴身边,纵有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又怎能阻挡他心的离去?
所以孔吉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割腕——在王的面前,最后一次安慰他取悦他,但是也在王的面前,以行动告诉他:对不起,终于不属于你,还是要离开你。
自古儿女为情忧,几多长恨叹风流。
导演:李俊益主演:甘宇成 李俊基国别:韩国片长:119分钟 年代:2005年获奖:第43届韩国大钟奖9项大奖,包括最佳电影(Eagles公司)、最佳导演(李俊益)、最佳男演员(甘宇成)、最佳男配角(柳海镇)、最佳剧本(崔石焕)、最佳摄影(池吉雄)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片名译成《王的男人》,正确的翻译分明应该是《王与小丑》。
如果带着对同性恋的猎奇心去看这部片子,不如去看《霸王别姬》或《春光乍泄》,虽然影片里有一个比女人还媚的男人,他颠倒了庶民与国王,却终不能颠覆每个人的宿命。
影片开始就是一个俯拍的镜头,仿佛上帝的眼睛在垂悯着大地上庶民的欢乐,作为小丑的张生与孔吉所能遵从的也不过是小丑的本分,他们用夸张的低俗博众人一笑,下至百姓,上至国王。
作为上帝,悲悯是他的责任,所以当一个戏子死去的时候,镜头再次变成上帝的俯视,芸芸众生的命运谁来操纵?
百姓仰视跳绳上步步深渊的小丑,这是庶民的状态,然而身为国王,小不能阻止母亲被毒杀,大不能摆脱众臣的挟持,每个低贱和高贵的人,都不过是孔吉手上表演的布偶。
借助小丑的帮助,国王脱离了傀儡的身份,比女人还柔媚的孔吉,在影片中幻化成一个美好的符号。
张生对他的庇护,并没有太多性的暧昧,更多的是对弱者的保护以及尊严的维护,张生是影片里最为勇敢和清醒的人,他从来都知道自己的身份与方向,认命却不自艾自怜。
性格被扭曲的国王,从孔吉身上寻找的亦不过是母性的安全,孔吉纯真的笑容比女人更能温暖王的记忆。
权利覆盖下的宫廷冰冷彻骨,危机四伏,当国王只能把头埋在小丑的怀里,他在上帝的眼里,也如小丑一般可怜。
权力是最擅长扭曲的工具,它扭曲了国王的童年,在国王重新拥有它的时候,它继续扭曲着国王的现在。
压抑后的释放将王的权力膨胀到失控,一系列血腥的杀戮,把国王尊贵的外衣染花,犹如小丑身上的褴褛般破败不堪。
王的失控终于把他自己的前程断送,小丑微不足道的生命却在最后一个镜头中在跳绳上跃起定格。
每个人都不过是上帝的玩偶,操纵的弦并不在自己的手里,失控的结果却只能是自我葬送。
然而张生和孔吉懂得了这个道理,相约来生继续做小丑,与其被上帝耍弄,不如自己耍弄自己。
上帝可以把一个国王变成小丑,但不能把小丑再变成小丑。
这部影片其实写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却被媒体错误地引导,像张生与孔吉的表演一样成了浅薄的娱乐。
过于重视孔吉男人女相的噱头,或者过于期待一个男人与两个男人的暧昧,这会是一部令人失望的电影。
如果你将视角与摄像机重合,在俯视与仰视中体会每个人的宿命,你会拥有上帝的眼睛和凡人的感受,一面对生命充满垂悯,一面对人生感到悲凉。
与其说是写《王的男人》的感受,不如说对李准基的感受。
几年前被推荐这部11年前的影片,听大多数的人的感受是“美”,“妖媚”,不知道这大多数中有多少人完整地看完整部,当时的心态是“妖媚?
不就是“娘”这有什么好看的?
”正是如此,没有期待,只是象征性地把进度条拉了一遍,甚至都不知道剧情。
李准基——这个男人,最早认识他算是《My girl》,当时觉得吧,一个男人的哭戏怎么能这么动情,直到《步步惊心:丽》,虽然有些晚了,但是我还是想说,这是我重新认识他的开始。
像网友们说的,“一个用一只眼睛让演技点燃的男人”,他的声音变了,这是很直观的感受,更加厚重低沉,演绎的感觉变了,和剧里的一群小鲜肉们相比,或许没有那么健硕的体魄,可是一出场,扑面而来的就是成熟的魅力,不知道是岁月,还是这么多年的磨练带给他的,很多韩星服过兵役之后就被人淡忘了,复出作品也不甚精彩,他却以不同于前的姿态重新站在世人面前。
突破自己对成名作的依赖很难,这也是大多数明星久久只被人记住一个角色的原因,《王的男人》带给他数亿的票房,然而这之后,他却拒绝了类似的“男扮女”角色,等待不一样的角色,期待能有所突破,事实也是如此,从《王的男人》以后,他承接的不同剧集,角色的变化都很大,虽然很多都是古装扮相,但是人物各异,性格迥然,复出之后的作品,他的改变可以从《夜行书生》中窥见,其中的书生扮相很美,但是却是很man的角色,把刚强和阴柔结合于一体的演绎,也许也只有他了吧。
还是得说说《王的男人》,戏子与皇帝,贱民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两个社会的极端阶级的故事,主题却是带有隐晦的同志色彩,感情线,我好奇的是长生对孔吉的是怜悯,或是爱情,孔吉对王是敬畏和怜悯?
能朦胧的理解一些,但是又说不明,道不清的作品,应该算是好的作品了,既给了方向,又留下了想像的空间,影片的王是韩国历史的暴君,从他的暴戾来看,受他儿时母亲的死的影响很大,因此也给了这个“暴君”一丝怜悯的意味。
李准基在其中确实很美,美到我无法想像一个热血方刚的男子是如何演绎到这种地步的,从他后面作品的角色对比来看,也是如此。
年轻时靠演技的男人注定不会是影坛的昙花,如今的他不仅能用颜,还能用成熟的声线打动观众,依然默默做着慈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作品。
(讲的很杂啊,见谅)
鉴于大多数人对这个片子有一些误会,并且我当年喜欢纠结人物的时候很喜欢这片儿,就多讲两句。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同片儿,也不是有人评偏了的没文化的戏子片儿。
这根本就不是重点。
以我的理解,《王的男人》讲的是一群戏子的人生,遭遇了一个有心理阴影的可憎又可怜的王的人生。
孔吉性取向为何会如此,王又为何会依赖孔吉,这不是就同性感情之微妙可以解释的。
片里好多看点都在王这个人物身上,虽然他很讨厌,但是我想像《圣殇》里的妈妈说“但是康道也很可怜。
”那样说“其实㦕酱也很可怜。
燕山君和孔吉一帮人,一方是皇室负面的牺牲品,一方是微如蝼蚁的低贱戏子,他们都将被历史碾压得粉碎,身份贵贱天壤之别,但其实他们都是时代的贱民,卑微的生命。
我觉得这片子的点就是这。
煽情有理有据,很细腻却又不见得矫情,这也算是韩影的一个特点。
另,配乐太棒了
买了很久的碟,今天才看,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这部片子的真正主角应该是王和长生吧。
王的童年经受了重大打击,母亲以那种惨烈的方式离去,他的恋母情怀困扰一生,难以释怀,难怪他的绿水爱妃会宽衣解带让他“来吃妈妈的奶”,也难怪他会那么神经质,那么残暴地对待伤害他母亲的人们。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承受着内心的煎熬,是长生和他的伶人朋友们揭开了压了他太久的盖子,让他能在他们猥亵滑稽(有点像我们的二人转啊)的表演中稍微缓解和放松一下,然后就是更彻底的释放-杀戮。
孔吉的外貌让他产生错觉,孔吉的温柔让他感到温暖,孔吉的表演让他有了共鸣,尤其是当孔吉扮作他的母后饮下毒酒时,他彻底地崩溃了,也更彻底地爱上了孔吉,我认为,他爱的不是男孩,而是他梦中的母亲。
潇洒、无畏的长生其实才真的爱着孔吉,所以他才会那么无所畏惧,甘愿为他“输”掉一切,当最后,叛军冲杀进来时,他们在绳上腾空而起,完成了他们人生中最美也是最后的飞跃。
影片拍得很华美,我很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戏剧扮相及唱腔竟然和我们的京剧有些像,看来中华文化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只是不知道剧中那个时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候,我们那个时候的戏剧是什么样子呢。
不满意的是长生演的贪官手中竟然拿着书有“天下为公”字样的扇子,真是莫名其妙啊。
李准基(下称李)的长相偏阴柔,但从某些角度看起来,棱角还是挺分明的,其实也没什么关系,他演的角色再妩媚,也终究是个男的,是个很软弱无力的男的。
软弱有处于内心的,比如应不得已的接客;软弱也有身体上的,比如长生将他拉出富人的房间,遭人追打时抱头躲避,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只能依靠长生的保护。
但这种软弱却并不是猥琐的怯懦,他更像是命运的被动者,他没有去谄媚,没有去示好,没有去招徕,受过的苦是他的不得已。
这个角色心地还是颇干净的,所以勇敢起来也并不暴虐,杀死了班主(是这么叫吗)以后会慌乱,会问,"他会死吗?
"反倒是长生显得很镇定。
所以,即使手上染了血,孔吉也依然还是个被保护者。
ps.他们逃跑时,孔吉在桥上摔的那一下忒柔啊。
孔吉的心地和身体都是偏女性化的,柔弱的,但他依然是个男的,这点上,李在表演时拿捏得很好。
这种女性化不是在特意地扮妩媚(除了表演时),也不是随意丢个兰花指,甚至他的服装都是男装啊-这种特质体现在细节还有表演地感觉上。
比如走姿(且看和长生在花海那段),坐姿(和长生一起写布告栏时,两人背影地对比),还有握着酒瓶,伸手抹泪时手指微微弯曲的弧度,都很柔和。
再者还有红彤彤难受的目光,见着长生微微一笑的模样,被逼隐忍的样子,不用多言,这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吧〜在这部片子里,我很喜欢李当时青涩真诚的样子。
我不是他的粉,也没有特别的去迷谁,只是喜欢好的作品。
看过李的一些作品,并纵览了一下他演过的片子,发现除了这部成名作里演的是一个对命运无力的角色,后面没演过此类的(如有说错,请见谅)。
之后的角色不仅不屈服还能着手反抗,像现在的两周,被警察抓了还能逃出去,目测还能逃两周,这是何等的孔武有力啊。
他挑战的人物并不出卖色相(难道要提两周里的小混混吗),连接个吻都很不容易,还多是打斗挨打的场景,这个演员还是挺实在,挺拼的。
年轻时的青涩、好容貌都很难得,在李的角色里这样细腻善良的也只有孔吉了吧,我想,我会记得的。
这部电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喜欢的人狂爱,不喜欢的人狂骂。
我也不怕别人骂,我就是喜欢!
不管同人只管爱,我暂且把他归到同人电影中去。
我喜欢孔吉的善良和清澈,娇媚和纯净,落寞和柔弱,哀怨和接受。
片中的感情是那么的真切,会心的表演,会心的笑,真心的拥抱···孔吉看似柔弱,什么都不会,只会逆来顺受,然后等待长生来救他,只会躲在长生后面,用一双哀怨的无措的眼睛看着他。
但是当长生的腿要被打断时,是孔吉本能似的朝班主的背上砍去;当大家都挨饿等着孔吉出卖身体来喂饱他们的时候,孔吉去了。
谁能说孔吉不勇敢?
当长生在王面前表演无法逗王笑时,是孔吉急中生智救了大家;当王用箭,用剑,用烙铁弄伤长生的时候,是孔吉挡在他面前,求着王说“不如杀了我吧”。
当听到长生在牢中自述小时候的事之后,万念俱灰的孔吉用刀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最后孔吉被救活了,在看到长生在最后的表演时不成人样瞎了双眼还走上高高的绳索,诉说着自己看不到那个杂种偷了孔吉的心,孔吉用尽全身的力气朝他大喊“傻瓜”,因为长生真的是一个傻瓜,长着眼睛却看不到孔吉对他的真心,现在瞎了才明白。
两个人在最后一幕高高跃起,演完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戏。
长生是救孔吉的人,孔吉是救大家的人。
长生和孔吉相互依赖和救赎,相依为命的两个人,葬身于叛乱却来世还要当戏子的两个傻瓜,一起回忆到那漫山灿烂的花海中...'喂喂喂喂喂!!
我在这里!
你在那里吗?''我在这里,你才在那里''我在这里,你是在那里吧!
''哎呀!
大家都在这里!!
''哎呀大家都不在这里!!
''嘿好啊'这一生错失的两个人我在这里,你在哪里...只希望有来世,让两个人真正的在一起,再做戏子!永不分离!别人说准基太女人,说他长得不好看,我不理会,我喜欢!
那是因为你们不了解他。
他不是只凭运气走红的演员,他之前的努力和艰辛没人能够体会。
他不是没脑子的明星,他是能够展现独特的一切的魅力的演员。
他不是明星,他是演员,专业的,努力的!
他一点也不女性化,请看他演的《狗和狼的时间》。
准基是个好演员,《王的男人》是部好电影,至少我这么认为。
看了这部电影,撇开剧情和故事,谈点看戏引发的戏外的联想.朝鲜李氏王朝的这位16世纪初的王,他的人生可能是太富于戏剧性、太适于展现人性的扭曲了,所以不论是大长今还是本片,都引用了他的人生大戏.这样一个悲剧的王,在泯灭个性的东亚的历史上,的确算是值得大书特写的人物.本片极力强调王童年时的丧母之痛对其人格和心理的巨大影响,本来是聪敏多黠的孩童,却因为这一点聪敏多黠,而格外不能释放生母丧命造成的对人世的不信任感,终成魔魇.这很像西方莎士比亚的悲剧,人性的纠缠,头颅下终日套着绳索地活于人间.只是,本片中王的饰演稍嫌癫狂淫靡有余,而惠敏不足,整个一个粗俗变态的疯子,而不是神经质得美感的悲人.我一点也不在乎淫荡、暴捩和荒唐,一点也不在乎人们做下的这些触怒人神的事,但,不可以不内心怀着苦痛.本片可以看看韩国民间杂耍、曲艺,虽然不知是否属于成形的艺术形式,又或者是否当初民间艺术的真实形态(我的意思是希望不是现代的韩国人为了拍戏生造出来的,因为其中一段实在太像偷学了京剧的东西)此外容许我民族沙文一下,我又感叹了一下中华大地的广博深厚,因为我觉得中国的曲艺杂耍比那个多多了去了,也精妙.再此外,韩国人也是颇让人...的民族啊,直裸裸的欲望与男权封建社会形态混合在一起,佐证是本片中到处明目张胆的以性话题来取乐,以及在马弼街残酷史中看到,青少年们嘴头常挂的'西罢'.性侮辱在全世界都是最基本最恶毒的侮辱,从生物上来说,种族的繁衍是生物包括人类的唯一任务(可不可笑,那么我们声称伟大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创造又算什么,我们只不过是为了在元素、植物、动物的星球,获得能力相及的生存延续可能),我认同这一定义,因为我们本来都是生物而已,人类在跟虫鱼鸟兽毫无尊卑地抢争生存可能多年后,才意识到头脑的存在,才别有用心地自定义高兽一等.在此根本性的意义上,人类创造出的庞大系统,生产制造的、思想的、社会的、道德的、律法的...都不过是为了那一更宏大的理想服务,那就是更好的传承下去,苟活下去,只不过这一理想几乎不成为明晰的'理想',因为它被许多分支性的理想隐蔽起来了,比如说农民说我今年要弄个好收成卖好价钱,比如说作家说我要写本振聋发聩的书.这一理想,它以混沌的姿态前行,冲着它这一最包囊一切性,你也应该相信它是真正的终极.有趣的是,性的快乐与繁衍的生物任务由于内在原因不可思议地完全统一!所以不用激励和催促,我们自然而然地去追逐更好的性,与此相配套的表象之一就是性对象了.对象的身体的美妙象征着其健康程度、良好的基因以及平衡的生活条件,这是最原始最基本的,但如今仍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强大的效力,同时因为社会和人类更加复杂了,所以这一衡量标准不再那么单纯,它往往会插入金钱、权力等更人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好比妓女是这现代社会对它的印证.好啦,回到原先的话题上,我要说的是性侮辱.在日本,据说字眼里是没有这些东西的,真神奇,仿佛有什么巨大的手把那些东西从日本字典里剔除了似的.流氓这种身份用以挑衅社会常规的方式是使用粗俗的'语气',声音粗一点(在喉咙间咕噜咕噜鼓泡似的),态度不屑一点,如此而已.日本流氓真可怜,语言上就丧失了那种狠气.但日本人已经觉得是粗俗流氓方式了,因为普通日本人更加克制,整个日本社会,都生怕妨碍了别人一丁点,所以语言客气,动作文雅,比方说,打嗝是非常惭愧的,公众前剔牙万不能想象(这一知识来自某期康熙来了)...西方人盛赞,如此高度文明祥和的民族.如此克制,在那隔扇门之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世态呢.源氏物语,枕草子,好色一代男女...以风流为美的倾向,已然是违背了守和自静的心.那么,回来本片,以及韩国的话题上,韩国,我的感觉是毫不放弃这种基本的快乐,也不会因为卫道而遮掩,基本是种贪婪的状态.原始.在中国,我在很多年之后,才意识到从前男生同学及某些男性成人嘴里词汇的含义.而当这些语言蔓延至女性时,这一社会必然是已经到某种需要思考的地步了.其实语言算不上什么,说什么字眼都没问题,但是人们的状态,是很需要考虑的事情.其实我还是认真地看了电影的,剧情人物我也认真,因为认真,才说点别的.看戏之意其实还是在戏的拉.
韩版的《霸王别姬》~
没啥感觉 创佳简9
其实我还有点期待俊基被皇上菊爆的画面.......
戴着面具可看,摘了便无法看。
只因为李俊基年轻时的颜
李准基 五星 我太爱这部片子了 毫不拖泥带水 看着舒服 我太爱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情感 人向往美 美不分男女 无关性别 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汹涌澎湃的情快溢出屏幕了
戏当真了
很烂的GAY片,就讨要娘们唧唧的GAY
在大屏幕上看到了后半段,我当年的喜爱并没有错。从理论上说,该片不仅故事完整,情节点安置合理,而且在风格上带着传奇的色彩。而人物的设置也在商业片中非常出彩,这一次观影较侧重王、后、群臣的塑造。总之,不管第几次看都较有感觉。【第一次标记在08-03-29:准基的美...
长得好..............
喜欢李准基,电影也不错吧~
笑点太低
期待了N久,比起《霸王别姬》还是差了很多。
留下印象的是燕山君与绿水,他也是个可怜人,宫廷政治的牺牲品
尼玛一看豆瓣才知道真的是基片啊。。。不小心跟我妈一起看了个基片啊!!情何以堪!!妈!!!
毫无亮点
韩国传统戏剧一点美感都没有...
不说了,李俊基本色出演,绝壁好
没感觉。
有点难以理解为什么这片在韩国就那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