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上映于2007年,其时,英国朝野纪念废奴200年。
1807年,英国国会通过An Act for the Abolition of the Slave Trade,废除奴隶贸易,本片就是反映William Wilberforce历经20余年努力,促成这一法案通过的历程。
影片时间为113分钟,但对人物内心并未深入,而是以废奴活动为主线,片名则出自John Newton作词的同名歌曲。
Newton早年参与贩奴,其后一生陷于对两万黑奴的不散阴魂的忏悔,并支持Wilberforce的废奴活动。
主人公Wilberforce是虔诚的信徒,1787年,28岁的他犹豫是应该投身神的事业做一名传教士还是继续从政时,他的朋友william peter(就是和拿破仑一直过不去的那位小皮特首相)介绍他认识了一群废奴主义者,这使得wilberforce意识到自己可以继续政治生涯的同时为神服务,由此开始了他在国会中为废奴的奋斗。
这一过程屡战屡败,历时20余年,令Wilberforce身心俱疲。
尤其对法战争开始后,尽管Wilberforce在国会继续为废奴而倡言,提出战争不妨碍政治辩论,但废奴问题马上被和忠诚挂钩,提倡废奴俨然是在煽动颠覆,稳健的支持者纷纷选择了明哲保身,废奴运动陷入低潮。
影片从1797年,罹患肠炎的Wilberforce到乡间修养开始,回忆了1787到1797年这十年的呼吁乃至功败垂成。
幸运的是,在这里,他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并重新鼓起勇气。
又十年过去,1807年,英国国会以283:16票通过法案,废除奴隶贸易,并将贩奴视同海盗行为,授权皇家海军在海上拦截贩奴船只。
1833年,在Wilberforce等人进一步推动下,英国国会通过废奴法案,宣布奴隶制为非法。
对英国废奴,评价歧异。
影片是集中于这些坚信人人生而平等的人士的推动作用,强调了他们的信念,即人依其本性应该是平等的。
如果按照犬儒主义的做法,不难发现英国废奴中的利益因素,也许这的确是历史的一个角度,但无可否认Wilberforce等人的积极活动至少推动了这一进程。
虽然推荐还是打了三星,因为太多的细节牵扯到历史,没有任何背景学习的我实在无法将整个情节连贯起来。
但这是一部好电影。
想想,苏格兰风笛,最好听的曲目应该就是“奇异的恩典”,没有之一。
本妮特科特·康伯巴奇,新世纪福尔摩斯。
pitt对william 的爱,那是森森的啊,以生命为代价。
19世纪的英国,精彩的演讲、精彩的辩论,对于平等、自由的理想。
太容易让人热血沸腾了。
不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是否已经陨落,这个国度永远充满着吸引我的魔力。
风度翩翩的服饰、占满了整个画面的杂乱无章却有异常协调的街市码头、浪漫的爱情、坚贞的“基情”、可以摆满整张长条桌可以用手抓着吃的食物。
17年的抗争,终于以平民(不是穷人哦,他家貌似也挺有钱的,就跟现任王妃一样)在议会上打败了反对派,实现了废除奴隶制度。
有些事情以前发生了,现在还在发生比如昂山素季,但是,却始终无法相信会发生到我们的身边,虽然我们如此的渴望。
好吧,我就是这么啰嗦,所以短评神马的,真心不够用啊纯正的英国片子,复古、精致、点到为止而又压抑,可是依然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看这样的电影时会诧异自己竟然对这些伟大的人物和故事一无所知,还好,总有有心人把他们发掘出来。
因为这部片子,知道了那首耳熟能详的曲子的由来,知道了那一段艰难而又激动人心的斗争,顺便还知道了BC扮演的24岁的英国最年轻和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于是果断地去百度了下真人,献上膝盖之外,所以一生未婚神马的,真不是我脑补的基情吗?
(此评论首尾风格迥异,果断抱头跑走……)
贰佰年前,西敏寺议会一士谔谔,为禁绝黑奴发声。
潮起潮落,同志们或退或隐或死。
多得一个心窍玲珑的女子,斯人劳其筋骨过后,终究成了历史的推手。
你道《奇异恩典》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样板戏也无不可,但既然「黑社会也有爱国的」,样板戏当然也有好看的。
《奇异恩典》那段往事本已动人,平平实实就是好电影一出了。
借电影讲历史,流水账赶客,反过来则难免招致歪曲历史的罪名。
George Clooney 的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讲 CBS 记者 Edward Murrow 挑战麦卡锡的故事,Slate 的影评: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and Bad History。
我对《奇异恩典》William Wilberforce 的行状一无所知,伦敦《星期日时报》倒有篇关于他的文章:却说 Wilberforce 的老家兼选区是 Hull,是英伦东部港口城市,面向北海,非靠「转口」黑奴起家。
他年仅廿一便成为国会议员,花钱买票多得父荫;他组织了道德重整委员会,禁书也可算到他头上。
可佐谈资者,弗敢随便以今非古。
有说《奇异恩典》是福音电影,各取所需。
印象中《旧约圣经》对奴隶制度倒没有甚么非议,黑奴「贸易大国」都是基督教国家,据「有时准有时唔准」的维基,教皇曾经主张奴役异教徒。
Wilberforce 确是个 religious man,投身世俗政治之前还想过「出家」,多得《奇异恩典》词人 John Newton 当头棒喝。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原文:http://www.shek.org/2008/02/post.html
Unending love, amazing grace. 永无止尽的爱,我非教徒,却仍然感受得到这奇异的恩典。
也许它并非来自上帝,而是源于那些像William一样,善良而勇敢的灵魂。
就像任何一个凡人一样,他们放弃过,逃避过,但也重新拥有了站起来,一无所有地再次出发的勇气。
曾在国会议厅被众人当作笑话的William,一次又一次拖着病重的身体,用憔悴却坚定的面容面对着所有的质疑和诬蔑。
那一刻我第一次开始相信,最爱世人的或许并非他们所创造并信仰的上帝,而是他们自己和所有像William一样的人。
上帝没有在非洲无辜人们饱受苦难折磨的时候出现,也没有用闪电和雷鸣惩罚那些用奴隶鲜血牟利的贵族。
而这个瘦弱而病重的男人,一次又一次地为素未谋面的人们四处奔波,为他们站出来奋斗。
或许全世界的教徒们可以辩解道,是上帝派William来拯救受苦的非洲人民,可是如果这拯救世人的光环,必须建立在无数受尽苦难而逝去的灵魂上,那么我不屑去尊敬所谓的上帝。
William只是一个凡人,可在他最终站在那里等到那句法案通过的时候,他的身上,像是散发着那样让人想要流泪的光芒。
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与其相信被人创造出来的上帝,我更甘愿把William这样的人当作信仰, 并且希望能像他那样,做一个勇敢而善良的人。
男主角大大的眼睛是那么入神,宽阔的脸面,坚毅的下巴,这张脸让人过目不忘,就是表情略显青色,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年轻人想干一番大事业的的那种青春活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责难和痛苦中挣扎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影片中慢慢的洋溢着着,让人感动,可惜的是首相英年早逝,没有看到成功的那一刻,很好的故事。
那么精彩的一个人、那么执着的一种信念,就这样被导演中规中矩、平淡无奇地拍了,我也就这样舒舒服服、平平静静地圈在冬日的被窝里看了。
榨干血汗挣足利益之后金盆洗手,救世主般地解放,最后体面地道歉,多么矫情!
苦难的黑人会怎么想?。
基督教佛教普世观马列等都宣扬人人平等,但社会政治经济利益却现实冷酷,也许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我曾盲目,今得看见。
”I once was blind. But now I see.”我虽然记忆力减退,但没有忘记两件事:我是个罪人,耶稣是救世主。
”“我没有想到你会邀请我”“我也没有想到你会来”“不管你吼得多大声,都不能掩盖住人民的声音。
”“政治只是威伯福斯的修道院,而不是他的目的地。
”恩典如和风细雨,静默无声,上帝的恩典如此,人世的恩典亦如此,最富有爱的心灵总是显得静默无声。
大家谈到伟人,可能想到拿破仑,那些呼风唤雨的人,很少人想到默默付出的人,但这些人反而会获得尊重,特别是历经奋战归来的拿破仑的凯旋盛况,或许集尊荣于一身,但他的梦想因战争而成梦魇。
然而,威廉·威伯福斯,他会平安地返家,躺在自己的枕头上,回想着,奴隶制度终于结束了。
“除非上帝在这件事情上将你举起,你会在人和撒旦的反对之下身心疲惫而崩溃。
但如果上帝站在你这一边,谁能抵挡你呢?
依靠主的力量征战吧!
直到英国的奴隶制度在上帝面前溃散,直到最卑微的人可以见到阳光。
阁下,那位在你年轻时带领你的,愿他此刻也在万事上继续赐你力量。
”
看了部电影,奇异的恩典,这本是广为流传的一首圣歌的名字。
电影讲述英国18世纪英国议会议员威廉威伯福斯坚持不懈推动废奴议案,终获成功的故事。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
威伯福斯应是贵族出身,不事生产,享有特权,可以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改革社会、推动进步的事业上,令人羡慕。
他推动废奴,是因为信仰上帝,坚信黑人奴隶也是平等之人,不应被贩卖、奴役、虐待和杀害,也因为多方了解,认识到黑奴贸易的罪恶。
他善良高尚,路上见到马匹倒地,被主人鞭打,都会上前阻止。
他富有才华,议会演讲和辩论都非常出色。
他坚持正义,即便多年提案,屡次失败,也没有放弃。
还有,他反对革命,忠诚国王,坚持改革,终其一生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而努力。
他在英国政治史上应该留有姓名,只不过并不为我所知。
奇异的恩典,是歌咏上帝的。
基督教信仰在西方文明扮演着极端重要的角色,许多思想源出其中。
基督教和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中国人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并不深入,我们还谈不上深切理解西方文明。
当然,西方文明对我们的理解和认识也谈不上多么深。
在一般的民间文化层面,更是充满各种浮浅的印象和偏见。
值得提及的是,这部电影中主张废奴的除了一位侥幸生还的黑人传教士外,都是英国白人上层。
电影表达了一个观点,是文明的英国人自上而下地废除了奴隶贸易,依靠的是人们的良知觉醒,而非是暴力斗争,多么文明温和啊!
实际上,威伯福斯广泛宣传,渐渐得到议会和民众在道理上的认同,为什么还是屡次失败呢?
因为良知没法战胜利益。
大英帝国的繁荣强盛有赖于罪恶的黑奴贸易,捕捉运输贩卖,种植园、矿场、工厂的奴隶劳动,各个环节都在获利,无数英国人由此富有,国力由此强盛。
即便罪恶,英国人也不愿停止。
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似乎就是对英国黑奴贸易的有感而发。
大英帝国的强大和英国人的富有,建立在黑奴的累累白骨之上,在黑奴的鲜血和呻吟之中。
电影其实说明了,人类个体有良知,知道罪恶,知道文明,但更看重实际的利益。
在朋友首相的支持帮助下,威伯福斯和支持者采取了一个欺骗的手段,通过了英法战争期间对中立旗帜船只的检查,大大打击了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的实际衰退,导致了议会对奴隶制支持者的减少,带来了威伯福斯期待已久的议案通过。
的确没有这位圣徒般的议员的持久不懈坚持努力,不会有废奴法案通过,他的确是伟大的。
文明的良心无法忍受黑奴贸易的罪恶,但可见的是财富如何驱使人们去开始罪恶并持续下去。
英国人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并不是为了传播文明,而是掠夺财富,黑人奴隶乃至其他殖民地土著居民从来没有被真正视为和英国人平等同样的人,而是等同于财富的物。
将人不视为人的事件实在太多,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现代的奴隶,说明了人类的同情心同理心并不发达,远远没法和强盛的自私、对财富的贪婪相比,不然无法说明为什么人们长期对一些黑暗的存在视而不见。
但应该高兴人类之中的确有一些高尚者,虽然极少,但其散发的光亮确实照亮许多幽暗。
有时候你必须相信宗教作为一种信仰的力量,威廉•威伯福斯作为一介平民展示了一个基督徒的特别能力。
威廉•威伯福斯与剑桥校友威廉姆•彼特一直是废除奴隶贸易的坚定支持者。
直到彼特告诉威伯福斯,他有可能成为英国的首相(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并劝说威伯福斯加入议会。
威伯福斯有极强的演讲天赋,在议会上经常舌战群儒,为废除奴隶贸易摇旗纳喊。
起初他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皮特的帮助下,慢慢的,威伯福斯身边聚集了一些同样痛恨奴隶制的人士,他们无数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却仍然一次次陷入失败。
直到英法战争爆发,谣言四起,他们被套上革命党的帽子,一个个选择了隐退或者离去。
他开始感觉孤独,萎靡不振,加之糟糕的身体,以致鸦片吸食成瘾。
他每每从梦中惊醒,梦里满是带着手铐脚链的奴隶,在向他招手,那些渴望自由的眼睛似乎是一把把刀子扎在威伯福斯的心上,使他痛不欲生。
芭芭拉•史普纳女士适时地出现了,威伯福斯没日没夜对她倾诉着,而史普纳女士表现了精确的理解和巧妙的点拨,威伯福斯几乎焕然一新,重新燃起斗志。
詹姆士从印度洋群岛归来,带来大量的奴隶主残暴统治的证据,他们总结经验,采用迂回战术,用一种巧妙的欺骗,赢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这时彼特却病倒了,最终没有看到斗争的胜利。
终年44岁,终身未娶,一生献给了政治事业。
影片最后也借片中演员之口表达了观点:说起伟大的人,人们往往会谈起那些进行武装斗争的人,比如拿破仑,然而很难记住那些进行和平斗争的人,他们更寂寞,也就更伟大。
威廉•威尔福斯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贵族权利阶层,并最终使奴隶贸易被废除,他的伟大足以名垂千史,赢得万世尊重。
影片最后,英格兰风笛响起,悠扬的Amazing Grace的旋律中,出殡的队伍缓缓前进,威伯福斯最终被葬在西敏斯特教堂,他永远的朋友——威廉姆•彼特的旁边。
在奴隶贸易废除后,威伯福斯仍然致力于教育、医疗卫生、监狱改革,实践着他的梦想——Make a better world,一个更好的世界。
http://olover.blog.hexun.com/19184599_d.html
终于看完《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了,摘了一段台词 When people speak of great men, they think of men like Napleon. Men of violence. Rarely do they think of peaceful men. But contrast the reception they'll receive when they return home from their battles. Napoleon will arrive in pomp and in power. A man who's achieved the very summit of earthly ambition. Yet his dreams will be haunted by the oppressions of wars. William Wilberforce, however, will return to his family, lay his head on his pillow, and remember the slave trade is no more. 当人们说到伟大的人,都会想到拿破仑这样的人——那些用武力斗争的人,而很难想到和平斗争的人。
当拿破仑从战役中返回家园时,他所受到的待遇是盛况和威严,他获得了最高的阶级地位和征服世界的野心,但在他的梦中,也时刻萦绕着对战争的苦恼。
然而威廉·威伯福斯,会回到他的家中,头躺在枕头上,然后想起奴隶贸易已经从此消失了。
时常想起我们的社会责任,到底怎样才合神心意?
快速彻底的方法是否太激进?
缓慢改良的方法又是否信心不足?
智慧是什么?
他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 Amazing grace 歌词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lls and sna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When we've been 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ve first begun.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
许多危险,试炼网罗,我已安然经过; 靠主恩典,完全不怕,更引导我归家!
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 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
走到哪里都是gay?
men of strong will, sticking to their belief. 嘛,还是要多了解历史,然后就觉得好多烦恼算个屁。台词真舒服
政治目的明确的片子总是令人无法卒睹。
废奴法案,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成功,其实就是历史环境不同,生产力决定了奴隶制的寿命,人力无法撬动只能顺水推舟
一个政治家用他的一生去为一个群体所做的奉献。有的时候,激进主义不如渐进主义来的有效果!我们在等利益的一个平衡点,等到后,才能突破它!质变!
一个为信仰奉献一生的人,情节感人励志,值得一看。
推翻黑奴制,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想看第1635天/三星半。美化的斗争史,看起来一路坎坷,总能预见前途的万丈光芒,聚焦个人,放大正义,按部就班,以前可能会很喜欢,大概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的optimism吧,现在有的是mixed mind,也仍会坚持己见。
了解了一段历史,原来英国也有废除黑奴运动。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志士努力的结果,我们也要去做一个能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人
到底是大英腐国,一个算是主旋律人物传记都拍的风景这么美剧情这么腐,IOAN真是美啊,真可惜没怎么红起来,卷福那个时候就已经爱男人了,瞅着他看IOAN的眼神说的那些话...最后IOAN也没辜负他,死了还挨着葬,真是泣鬼神。说是泰伦斯马利克的监制,不过没怎么看出他的影子来。
主角威廉·高大全忙乎N久才发现一项议案能否通过并不在于其本身是否正义或者邪恶,而是其背后的利益究竟有多大。还有他唱的Amazing Grace太难听了……
中规中矩的历史片
English gentleman! Perfection!
我對這麼嚴肅的片開小花 太魂淡了
总要有人为了自由去付出些什么
不爱政治,但看到这些也总会想到切身的那些。在个人身上一处处实实在在的击伤,无处可逃。既然生来如此,就只能看着这个时代留在自己身上的必然。
化妆,布景,台词,演员(缺)。主旋律电影,结构性煽情。
看了一半睡着了。。。
下错资源看的
恐怕只有我一人不是为了卷福而看这部电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