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

Potiche,让师奶飞(港),傀儡,瓷器,门面人物

主演:凯瑟琳·德纳芙,热拉尔·德帕迪约,法布莱斯·鲁奇尼,嘉莲·维雅,朱迪丝·戈德雷什,杰瑞米·雷乃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0

《花瓶》剧照

花瓶 剧照 NO.1花瓶 剧照 NO.2花瓶 剧照 NO.3花瓶 剧照 NO.4花瓶 剧照 NO.5花瓶 剧照 NO.6花瓶 剧照 NO.13花瓶 剧照 NO.14花瓶 剧照 NO.15花瓶 剧照 NO.16花瓶 剧照 NO.17花瓶 剧照 NO.18花瓶 剧照 NO.19花瓶 剧照 NO.20

《花瓶》剧情介绍

花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77年的法国,罗伯特(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饰)是一位作风十分独断专行的工厂老板,他不仅对手下的工人们十分严格苛刻,在家庭里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丈夫”。长久以来的压迫令工人们愤怒的呼号声到达了顶峰,他们举行了规模浩大的罢工示威,他们要更少的工作和更多的薪水,还逼迫罗伯特下台。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罗伯特那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妻子苏珊娜(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饰)站了出来,她不仅利用自己灵活的社交手腕安抚了工人们的愤怒,甚至让他们乖乖的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之上。在苏珊娜的领导之下,工厂恢复了生产,工人们的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然而,对于这一切,此时正在外地疗养的罗伯特一无所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本田小狼与我死亡繁殖地狱Umjolo:都怪恋爱脑若要君不知布基乌基时尚新宠仁顺很美丽未解之谜第二季女生出拳音乐家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物理魔法使马修第二季无主之城美国精神病人2麻烦家族侦探麻理子一生中最悲惨的日子4x4跨越8年的新娘纯白之恋舞-乙HiMEZwei第1話「ユメノ☆ツヅキ」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岂有此理~茑重繁华如梦故事~愤怒的心我在春天等你行动时刻那年我的初恋你继承的香味绑架2北海

《花瓶》长篇影评

 1 ) 一部轻松但并不简单的女性电影

最近看了电影《花瓶》,虽然里面讲到了男女平等、婚外恋,但是故事的总体情节是很轻松愉悦的,有种谈笑中灰飞烟灭的感觉,不是苦大仇深的那种阶级斗争。

这部电影讲1977年的法国,罗伯特是一个非常严苛的工厂老板,他在家里也是一个暴君。

结果工人们罢工了,罗伯特身体不舒服就暂时去外面休养,家里的花瓶妻子苏珊顶上去了,让工厂恢复稳定,结果罗伯特又回来,希望重新夺得工厂的所有权。

妻子苏珊最终失败了,因为女儿扯后腿了,但是她又出去参选当议员了,并且参选成功。

1.花瓶,不要。

之前苏珊公开被丈夫罗伯特声称她就是一个花瓶,告诫她不要进厨房,因为厨房是女佣的位置。

不要去酒吧,因为那里也不适合她去。

后面工厂明明被妻子力挽狂澜,也不让妻子去了。

哪怕工厂是她父亲开办的,是当年她陪嫁时候的礼物,但是现在她却完全没有发言权。

直到最后妻子快当选为议员,马上丈夫罗伯特的态度就变了。

开始用新眼光去看待妻子,不再说妻子是花瓶了。

果然男女平等的基础是女性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

而且有权力的人大家都会尊重,不论男女。

大家经常去误导女性,你不用工作特别努力,你不用爬上去,你好好照顾家庭就行。

但是如果对方有良心,那么好好照顾家庭是可以的。

如果对方没有良心,很可能他期望的人生三大喜事是升官发财死老婆。

还有把自己人生的主动权放在对方手里,你觉得安心吗?

所以我建议女性不要管社会上怎么说,说的没有做的好听,请看大家是怎么做的,尤其是男性是怎么做的。

请尽可能的往上爬,爬到权力和经济的顶端。

高处的风景确实更好看,更迷人。

你也会更受尊重,在家里更有发言权,其实亲人爱人也可能很势利的。

2.处事温和。

苏珊上任前草拟发言稿,她不要称呼 “先生们”(Messieurs),改用“朋友们”(Mes amis)。

她丈夫的秘书是小三,苏珊很可能都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他没有去跟秘书恶言恶语。

反而是很欣赏秘书的优点,尽量的去重用秘书。

最后秘书选择去做苏珊的秘书,而不是她丈夫的秘书。

天底下最强硬的东西,都玩不过最柔软的东西——水。

《道德经》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所以建议大家为人处事的时候,无论男女,可以柔和谦下。

态度温和,但是要有自己的原则。

用战争的观点来看,是我们不要局部胜利的战役,我们要全局胜利。

所以没必要去争口舌之利,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好了。

3.自信一点。

像苏珊说自己,她不说“我不过区区女子”,坦荡荡改为“没错我是个女人”。

我觉得我们都可以学习一下苏珊的坦荡自信的态度。

很多人觉得特别是女性,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但往往有个很大的可能是并没有充分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所以没必要去急着否认自己,特别是在语言上,语言是有魔力的。

就去认真做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情,并感受自己在过程中的成长,既不自我贬低,同时又不太过高看自己。

 2 ) 一场温柔的革命

一开场,晨跑的情结就觉得“矫情”的要死.果然越往后看,越是这种调调。

就是把舞台剧搬上了银幕的感觉!

这种表演形势直接导致,在没有任何桥段的时候,依然能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喜剧色彩。

非常有趣!大明星的作用自不用说,各个响当当。

最吸引我的还是扮演普若先生Fabrice Luchini,可能是因为是反面人物吧。

他在里边可以尽情的“玩耍”,看着他玩,就跟着开心。

看到一半,才知道这片子非一般的故事片、喜剧,是个典型的女权主义电影。

时代特点——七十年代末。

女主人身份性格特点——养尊处优的家庭主妇、心有不满处处忍让。

加上之后,她为形势所迫,走出家门,管理工厂、选择离婚、参加竞选,等一步步的发展......处处透着女权主义的影子。

最典型的一幕是,被女儿背叛后,两人在办公室交谈的一幕,一个退缩一个勇敢,是两种女性价值观的对撞。

到这里,才觉得这部戏选定的基调别有深意。

用轻松诙谐的口吻告诉观众,女权运动不是与男权的对抗,它是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

改变可以自然而然的发生,不一定非要革谁的命!

看完电影,我才知道名字叫“花瓶”,怪不得!

“花瓶已不再原来的架子上”,花瓶不再是花瓶。

 3 ) 让师奶飞得更高

弗朗索瓦·奥宗是一个善取百家之长的导演,因此你似乎很难定义他的类型,他的作品风格迥异,当中有《泳池情杀案》这样的悬疑片,有《沙之下》这样深沉婉约的文艺心理片,也有《干柴烈火》、《最后的时光》等同志题材佳作。

而与新片《花瓶》的气质最为接近的前作,则要数2002年同样由凯瑟琳·德纳芙主演的《八美图》了,当年正值年轻气盛的奥宗,破天荒集结法国老中青三代著名的女演员,在一座封闭的别墅中上演了一场黑色闹剧,同一屋檐下八个女人之间的大斗法,让观众看得大呼过瘾。

《花瓶》的阵容没有《八美图》那么鼎盛,演员中的最大卖点就是凯瑟琳·德纳芙和杰拉尔·德帕迪约这对王牌帝后的第7度合作。

不过这次德帕迪约则全然成为绿叶,因为凯瑟琳·德纳芙这樽“花瓶”才是绝对的中心。

德纳芙饰演的苏珊,过着传统的家庭主妇生活,对脾气暴躁的丈夫百依百顺,在丈夫甚至女儿看来,她不过是个身无长计的家庭主妇——一个“花瓶”,但随着家族工厂突如其来的罢工,将她的身份从主妇转变为女老板,她才重新发现并找到自己作为女人的角色和地位。

然而,当主妇翻身做主人,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岌岌可危之时,更多意想不到的事即将发生。

再过两年就要满70岁的凯瑟琳·德纳芙,早已没有当年《白昼美人》中的艳丽风姿,但却沉积出掩盖不住的华贵气质。

在看《花瓶》时,一开始不得不承认德纳芙已经老了,甚至肿了,苏珊的行为的确让人发笑,她身着红色运动服在森林中做运动,试图与动物交流,写写小诗怡情,丈夫对她丝毫不关心,连她的生日也不记得,女儿送给她的玫瑰花只是在门口花坛中摘下。

但很快,我们发现原来她并不是表面看来的那种头脑单纯的大婶,她选择用高贵遮掩掉生活的残酷,面对家人轻视的言语对她的伤害,她假装漫不经心,将痛苦很好地隐藏了起来。

苏珊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乐观的天性让她不至于在几十年的等待中枯萎,哪怕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情爱消磨,她的内心依旧充满活力。

苏珊身上有许多所谓新女性都不具备的独立精神,面对出轨的丈夫,她最绝的报复是生下一个别人的儿子,还让丈夫一直以为是自己亲生。

相反她的女儿为挽回花心丈夫的心,甚至不惜联合父亲背叛苏珊,却是对不少自视清高、瞧不起老一辈的年轻女子的讽刺。

但如若苏珊的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只局限在屋内,那么《花瓶》与奥宗往常探讨女性心理的电影相比,便并无进步可言。

《花瓶》作为女权主义电影,难得能跳出个人中心,真正步入社会议题,这才是本片的新意所在:整部戏充满闹剧式的对话,明显的舞台剧风格是奥宗在改编时的刻意保留,但在夸张的演绎背后,激进的性别斗争和阶级斗争却不费一枪一弹地展现出来。

“工人们想加薪,就得加班!

”当工厂老板罗伯特喊出这句话时,影片对现实的讽刺效果立刻显现出来——因为这正是法国现总统萨科齐的“名言”之一,而影片的时代背景却是上世纪70年代。

时过境迁,当下的言论放在40年前居然同样受用,可见40年来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更具讽刺效果的,则是身为资产阶级贵妇的苏珊和无产阶级代表巴宾之间,居然还有一段不可告人的情史,这反倒成为了联系两个阶级之间的秘密纽带,现实的荒谬可见一斑。

随着故事的发展,妇女从政的话题也加入其中,这是奥宗对原版舞台剧作出的最大改动。

舞台剧的结局是苏珊既离开了丈夫也没要巴宾,独自接管了工厂;在电影里,因为女儿的背叛,苏珊不得不把工厂交还给丈夫,陷入困境的苏珊怒而发奋,参加选举并成为女议员。

“我对一间办公室负责,对工厂负责,迟早能对整个法国负责”,她说道。

这个结局比舞台剧更富有积极意义,它鼓励广大女性跳出生活的牢笼,看得更远,走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这也是奥宗拍摄此片的私心。

(旧稿存档)

 4 ) 花瓶|法版天龙八部

花瓶|法版天龙八部

故事里头的师奶,好像平时就是跑跑步,写写诗,做做饭什么的。

家庭条件优渥,老公好像很有钱,但感觉不怎么着调,观众都能看出来的花花肠子,师奶愣是视而不见。

话说,这位“王爷”,也是秘书让他做事,他能直接脱裤子的,指望他能守夫道,可能确实难于母猪上树。

这师奶和秘书之间的一番交流,感觉这“王爷”,彩旗插的可不是一处。

比如,当“王爷”知道自家的儿子和别人家的闺女好上的时候,反应是这个样子的。

要说师奶啥都不明白,这就有点扯了。

遥想当年,师奶也是颜值在线的大美人。

接下来的桥段,《天龙八部》里头基本介绍过了。

师奶鼓励自己的孩子,大胆去追吧,毕竟你和“王爷”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这“王爷”是遭受了事业、家庭的双重暴击,关键时候,还得师奶出马,搞定前男友,执掌企业才算解决了“危机”。

然而,“王爷”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

当他知道了师奶的小秘密,第一反应可没“王爷”那么激烈,绿就绿了,顺带解决了自家“儿子”和自家“女儿”的不伦之恋,蛮好。

关键问题,这事儿,还可以利用一下。

“王爷”找到了连襟,威逼利诱之下,要连襟帮他夺回公司。

也是,家庭没了,夺回事业也是好的。

此时的师奶,还在担心公司的将来,没曾想,屁股还没坐热,竟然被自己的老公和前男友联手搞了出去。

师奶毕竟是师奶,商战这一套,还没玩好。

然而,事情就这么轻易结束吗?

师奶这么多年的“花瓶”,其实也不是白当的。

如此一部“女权”的电影,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剧中的这些“渣男”。

故事还是挺有趣的,不经意中总是会调侃一下。

最最关键的问题是,老外也会问——你幸福吗。

 5 ) 搂搂抱抱,唱唱跳跳

如果你喜欢《八美图》,那么这部《花瓶》也不应错过,这是近五年来最成熟的一部奥宗作品。

没有黑色,没有阴谋,只有随意插入的浪漫抒情,偶然来点香艳。

虽说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然而影片还是用服装、布景以及几支香颂,营造出了柔美的怀旧感。

《花瓶》大胆地切入社会政治和性别议题,这在奥宗个人创作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但不用被女性主义等字眼吓到,它基本上还是一部唱唱跳跳的轻喜剧,并无太多的大道理。

尽管岁月不饶人,凯瑟琳·德纳芙的身材发福走样,好在女王的气质始终不减。

电影基本属于她一人的独角戏,可爱之余又不失强势。

【经济观察报】ps.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也会放映

 6 ) 女性引领欧容飞升

■入评理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近五年来最成熟的一部欧容作品,2011年第八届法国电影展映开幕影片。

在各路大师面前,欧容不用拜山头,他不断尝试,寻找过往时代的电影感觉。

这一回是70年代,他选中了女性自主题材。

当欧容跳出了性取向所带来的新生困惑,汤姆·提克威却用无聊的花哨方式,拍出了一部欧容式的男男女作品《3》。

藉此我产生了一种混乱,进而反省到,是否以前对欧容的印象太过死板,其实他的风格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还要灵活,不应框定。

应该说,《花瓶》带来的新鲜感还是很突出的。

稍显矫情的开场,晨练的德纳芙有如女王般,享受晨光沐浴,怜惜万物生灵。

由家庭入手,蔓延至社会,不加避讳的男女关系,意外频发,台词灵光,这些都制造了许多惊喜。

有些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了世纪初,那好,《花瓶》恰好是最靠近《八美图》的一部欧容作品,卡司不弱,服装布景都下足了功夫,只是就故事而言,少去了反转的黑色。

电影音乐多,演员表演舞台化,人物载歌载舞,唱唱跳跳的,观赏性很强。

有人又觉得《花瓶》很奇怪,不像文学性较强的欧容作品(《沙之下》、《游泳池》等影片),这是题材选择的必然。

毕竟当《天使》、《瑞奇》和《庇护》无法引起外界的评价兴趣,《花瓶》却轻易做到了。

原因有很多,比如用上了老牌的凯瑟琳·德纳芙和杰拉尔·德帕迪约,但仅以完成度和故事流畅来说,《花瓶》确确实实是近年来导演发挥最好的一回。

影片呈现出传统的法国喜剧风格,说的是女性和上世纪70年代,里头却大有讽刺。

精选观众若熟悉法国社会文化,可能还会看出针砭时政的地方,调侃即将被拍成传记片的萨科齐政策。

《花瓶》从头至尾都伴随轻松的诙谐幽默,欧容又延续了一贯的中产阶级题材,报以不信任,加以“调戏”。

但在另一部分看来,电影的女性主义恐怕要更为突出,至结尾的众人高呼,德纳芙登台,完全成为了一种致敬和影射。

女性通过争取获得了话语地位,而这个画面更让人想起许多法国电影,从德米到特吕弗。

虽然德纳芙也承担一部分搞笑功能,更多时候却以主导者形象出现,既有可爱之处又不失强势,从盲从、逆转到反抗,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让人意想不到。

如果揣测欧容与女性的关系,按照常理,一般人都会觉得是他是好闺蜜,很懂女人。

然而在面对前两部作品的新生问题时,欧容又显得特别困惑,希望有更为主动的行动介入。

《沙之下》和《游泳池》时,欧容只是对女性人物有逐渐的剖析深入,注重内心领域的精神分析。

而被人嫌弃的《天使》,其实只是假布景面前的另一个女性化身,他未必就认同人物本身。

直到《花瓶》,他才举重若轻,你觉得他很严肃,他其实是在玩。

你觉得他是在玩,但电影隐藏有严肃的东西,而抛开这些,电影又能带来实打实的享受。

《花瓶》没有沦为一部平庸的室内剧,也没有被各种噱头所淹没。

欧容很好地把握了富师奶的心理变化,有花瓶之名,却没有成为一部摆设用的花瓶电影。

如果对比忠实于个体和个人情感的《巴黎小情歌》,《花瓶》的表征就明显出许多,它果断介入了家庭和社会,选择稍微复杂的政治议题——虽说整个过程处理得未免有些法式浪漫情调,然而这不就是电影想要的结果吗?

无比融洽,皆大欢喜一场。

而即便是在这样一部电影,欧容依然没有忘记有酒吧,伴着音乐伴奏,主人公要来上那么一段舞蹈。

闪回出现两个人在海边的逆光背影,这些都已成为了欧容的个人标签,在以往电影中反复出现。

因此,我们很难不把欧容看做一名作者导演。

不好说他长年累月的尝试是重要的,但绝对是有益的,毕竟不是人人都可以看明白《人与神》,而法国电影的财富,未必就是高深莫测的符号或者美学批判,轻喜剧同样可以有一片天。

 7 ) 爱情大于政治

爱情大于政治[傀儡]Potiche导演:弗朗索瓦·欧容主演:杰拉尔·德帕迪约/凯瑟琳·德纳芙/朱迪丝·哥德雷科类型:喜剧出品:法国Mandarin片长:103分钟点评:西帕克★★★法国有着悠久的政治电影传统,从戈达尔到雷乃再到克利斯·马克都拍摄了大量与当前形势息息相关的政治电影。

而一直靠酒吧和海滩避世的新一代法国导演欧容,在经历了前几部电影票房和口碑的失败之后,似乎也打起了回归法国政治电影老传统的主意。

在法国2012年大选之前拍摄了这部打着政治电影旗号轻轻调侃萨科齐的电影。

但一向阳春白雪的欧容真的可以如此转型成功吗?

单看影片的前30分钟,便让人想到了戈达尔拍摄于70年代的著名政治电影《一切安好》。

但同样是讲述老板被罢工工人关在工厂的故事,戈达尔的处理重心是工人和知识分子在罢工中的斗争,完全站在工人的这边,简·芳达和伊夫·蒙当两位大明星的戏份甚至要远远少于罢工的工人。

而欧容却摆脱不了他的小资产阶级身份,所有的描写都围绕着他手下的明星德纳芙和德帕迪约,所有的矛盾和故事都发生在有钱有势的资本家之间。

而对于工人的处理却是模糊的,他们要不是在黑夜里追逐汽车如僵尸一般的暴民。

要么是奇装异服,身材走样的长发中年人。

与老板们的嬉笑怒骂相比,工人最多只起到了符号的作用。

在这部电影里,所谓政治元素,也就仅仅只是元素而已。

当40分钟德纳芙临危受命接管工厂的一刻起,欧容给了影片中所有的政治矛盾,一个最简单的属于资产阶级的答案——更换一个领导者。

在这里,欧容对于政治的改良倾向表露无疑。

如果政治不是推动剧情的主因,那这部电影又到底是讲什么的呢?

其实如果把它当成是一部爱情喜剧来看,一切又都简单了。

毕竟,周旋在旧情人德帕迪约和丈夫哥德雷科两位男人之间的德纳芙,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只有一个原因——为了爱情。

为了向丈夫证明自己而接管工厂,为了与情人直接对话而参加大选,一切政治活动的背后 其实都隐藏了一个女人爱情中的小小心思。

欧容所拍的依然是他一直以来持续关注的女性题材。

而这样的设置,与其说像戈达尔式的政治电影,我倒觉得更像是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同样是由德纳芙和德帕迪约主演,同样是在政治背景下讲一段轻松的三角恋情,甚至连特吕弗经常使用的平行剪辑闪回都学了过去。

影片中最轻松的段落也许就是回忆中的树林和海滩了,这两处分别代表了德纳芙所爱的两个男人。

爱情与自然,才是欧容逃避政治生活所真正向往的天堂。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这种将难以驾驭的政治问题处理成自己擅长的轻松喜剧的擦边球行为,并不会每次都成功。

如果欧容想要一部电影让自己真正跨入当代欧洲大师的行列,他还需要更多直面问题的勇气。

高潮时刻:第87分钟。

德纳芙和丈夫在床上相拥,回忆起年轻时在海滩上的点点滴滴。

全片的最高潮也是最典型的欧容时刻。

精彩台词:那是一个荒凉的海湾,阳光昏昏欲睡。

海水很清凉。

在你的怀里我感觉海水很温暖。

在你的眼中我觉得海水特别蓝。

我们很年轻漂亮无忧无虑,彼此相爱。

适宜人群:德纳芙粉丝/法式喜剧影迷(原载于《看电影》审片室栏目)

 8 ) 吐槽

1、真看不出来是2010年的片子,虽说内容讲的是70年代,衣着是70年代,但那做派也是70年代,这一点也不知道是该表扬还是惊奇。

2、法国女人披在肩上的针织衫果然就是不掉哈,它怎么就能不掉呢?

3、法国的男女关系以及婚姻关系真是有趣,从大小仲马、巴尔扎克各种人的作品中都能看出这一点,一直觉得厉害啊,真的假的啊现在看来还是真的。

4、德帕迪约是怎么胖成这样的?

岁月都对他做了什么?

他对自己都做了什么?

 9 ) 《花瓶》

弗朗索瓦·欧容 François Ozon近五年最好的作品,终于回归一定的水准。

也再次证明:靠话题吸引眼球的他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他试图展现对于各类题材都具有的掌控能力?

怀旧的风格、浓郁的剧场性、夸张的角色塑造、故意留痕的讽刺其实还是延续着他初期某些电影的影子。

当然还有女神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超级讨巧的角色塑造、鲜见的温暖表演。

放在镜头前就有效果,她真是几十年都这样。

 10 ) 让妈妈来拯救世界吧

法国电影《花瓶》(中文又译《傀儡》)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77年法国北方圣·古都勒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里,身为富有的大资本家的妻子,由凯瑟琳·德纳芙扮演的普若夫人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性的角色。

健身,料理家庭琐事,喜欢美食与厨房,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对脾气暴躁且霸道刚愎的丈夫忍耐顺从,虽然六十多岁还依然保持着优雅的风度和美丽,过着富足的受人尊敬的名媛生活,但是儿子和丈夫的关系恶劣,女儿的婚姻关系也即将破裂,就连丈夫都公开声称她就是一个花瓶,告诫她不要进厨房,因为厨房是女佣的位置,不要去酒吧,因为那里也不适合她去,这让普若夫人感到烦恼,找不到生活的位置,没有价值感的存在了几十年,工厂是她父亲开办的,是当年她陪嫁时候的礼物,但是现在她却完全没有发言权,这一切只因为她是女人,女人的位置在家里。

直到有一天,工厂的工人开始闹罢工,丈夫被气得旧疾复发住了医院,普若夫人在这个花瓶在危难时刻被从家里搬到了厂里,了出来暂时代替厂长的位置摆设一下,世界于是开始有了变化……故事里所有的情节说起来其实哪一个都不轻松——罢工,谈判,男人乱搞,女人出轨,私生子,乱伦,儿女的背叛,公司内部斗争,政治竞选等等,这些都是严肃的,让人容易剑拔弩张的事情,但令人惊讶的是,观赏这部电影的一个多小时,却是一个令观众十分愉悦,忍俊不禁的过程,不仅仅如此,片中大量揉进的七十年代的时尚流行元素,经典音乐,以及镜头温暖的色彩,都给电影加入了梦幻的色彩。

然而如果你以为它只是一个拿政治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讽刺一下,逗大家乐一乐的肤浅的电影,那么你又错了,当剧中的人物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出1968年,法国五月革命里学生们在围墙上写下的那些著名的口号的时候,我的鼻子突然酸了一下,当电影中,儿子说“家长制已经结束了,过时了,我不想做一个反动的工厂主,我讨厌人剥削人”的时候,敏锐的观众会发现,导演弗朗索瓦·欧蓉其实并不是借此片来展示资产阶级小资的生活情调,相反,他对社会和生活有着更深刻的反思,虽不高声喊,但却是一个真正的彻底的离经叛道者。

同样的一个故事,英国人会把它讲得冷酷和绝望,玩世不恭,美国人会变成豪气冲天的励志片。

而只有法国人才擅长运用这么举重若轻的方式来探讨这么严肃的问题,他们可以把各种人性里冷酷自私的不美好的一面既真实的展现出来,又让你看完电影后心中有充满轻松的温暖的希望。

我一直觉得这是法国电影人非常令人佩服的一点,也是他们独特的诠释世界的方式。

而导演弗朗索瓦·欧蓉则更是此种的高手,在电影中,他所塑造的普若夫人让人觉得特别有趣,特别有说服力,让人忍不住的去爱戴。

普若夫人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完全传统的女性形象,但是随着电影慢慢的展开,我们发现她不仅早早就出轨,还和别人生了私生子,而且还很有管理天分,处理问题不慌不忙,淡定自如,总有自己的一套和办法,真正掌握了工厂的大权之后,也依然是一副一派天真,优哉游哉的优雅的模样。

她喜欢漂亮男人,也不会约束自己,但是对儿女们极好,原谅他们所有的过错,对工人也体贴讲道理,总是用轻松幽默化解劳资双方的矛盾。

相比之下,父权的代表形象普若先生则生硬霸道,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动不动还要挥拳头,不仅仅是对女性不尊重,对自己的儿子,女儿,对自己的工人也同样的不尊重。

我想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感受,有时候爸爸搞砸的事情,其实最后是无所不能的妈妈来解决的。

导演显然对这父权的家长制社会深深的厌恶,他更像电影中儿子的角色,认为“爸爸们把世界搞砸了”, “有时候爸爸搞砸得事,是妈妈最终解决了一切。

”,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欧蓉则更是干脆借自己的电影表达了“妈比爹靠谱,干脆把爸爸撵回家去,让妈妈来领导世界吧”的愿望。

虽然在电影的最后,欧蓉让父亲最后夺回了工厂的领导权,但是却让妈妈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好久不见凯瑟琳·德纳芙,已经是祖母级的人物,再次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却还是那样的让人目不转睛。

如果换做别的女人,在这个年龄还勾引卡车司机,只会让人觉得可怜和恶心,但是德纳芙那宛如天真少女般的眼神,却只会让人莞尔一笑。

如果这是我们的妈妈,那么你只会为她的魅力而倾倒和骄傲,为她的强大却不失温柔的母性所折服。

只有那些首先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坦然的去追求面,且有能力去做到的母亲,才真正能够为儿女们撑起一片天空。

“今天我的梦想是,撑起一把打伞,保护我周围的人们!

为你们提供庇护,让你们得到关爱,因为你们都还只是孩子,我的孩子。

为了你们,这就是我想最终成为的:妈妈。

”在电影的最后,普若夫人对她的选民们发表演讲,那一刻,我回忆起童年时那无所不能的母亲,想到小时候,有什么困难就丢给妈妈,你从来不知道妈妈是怎么干的,但是她就是神奇的把它们都解决了,屋子变干净了,破了的衣服整齐的缝上了,又开始有早餐吃了,无论是多么乱糟糟的地方,妈妈来过了,一切就变得井井有条了……。

于是也情不自禁的想象了一下,由爸爸们掌握的世界是这样的粗暴和冷酷,也许,重回妈妈的怀抱,也是个不错的建议。

如果不能而这并非是因为什么女权主义,只不过因为面对这复杂的世界,我也想只做个简单的孩子,让温柔强大,万能的妈妈来处理这一切。

《花瓶》短评

竟然找不到字幕,放弃

8分钟前
  • wps
  • 很差

虽然很好看,但是看完发现这就是个女权主义样板戏。家庭主妇走出花瓶身份,进入政坛证明自己的故事,实在太理想主义,现实哪有那么轻而易举?

9分钟前
  • Nephilim
  • 推荐

这些老搭档啊,一配就是几十年

12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还不错的女权主义喜剧片 梗都蛮冷的

16分钟前
  • 我TM是党员
  • 还行

D+/ 《瑟堡雨伞》后传混搭法式《华盛顿邮报》前传既视感。尽管整体还是太像第二波性平运动样板戏也依然有不少段落拍得激情澎湃浪漫恣肆。然而换个角度审视也是欧容诸多局限集中体现的作品。长片打卡完毕√

1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谁说女子不如男

21分钟前
  • 锦衣暮夜行
  • 推荐

女权,花瓶到议员。

24分钟前
  • 雀斑Frec🌈
  • 还行

故事实在太随意了,散落的不成样子。还是八美图里的德纳芙美,那是一个将法国女人的风情演绎到极致的时刻

27分钟前
  • Angela
  • 较差

开始时Catherine Deneuve 看到小松鼠等小动物之后拿出黑色小本子,我当时竟然以为她要发微博!

3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32分钟前
  • 还行

把心打开||师奶飞起来

37分钟前
  • 富豪雪糕车
  • 推荐

欧容这部非常一般 不 是差

39分钟前
  • REEPLE
  • 较差

6.9对Ozon感兴趣所以抓到资源就看了 大概是他早期作品其实不算早 感觉是老电影的风格 没有意外有的只是意识形态里的那一点点不属于强权意识的东西 也正应和了想讲的东西 那时大概也正女性意识萌发之初 凯瑟琳老姐姐的银幕形象我大概第一趟得见 不得不说 名不虚传 那个大鼻子肿成这样是没想到 也太那啥了故事读得也蛮爽快的如意料中法国佬太爽气啦 人没个情人都没法大声说话一样 哈哈

40分钟前
  • 4lies
  • 较差

可能因为是话剧改的,节奏真好。

41分钟前
  • Caelian
  • 还行

絮絮叨叨的什么玩意……

46分钟前
  • 爬行灌木
  • 较差

德纳芙加德帕迪约已经让人遐想连篇,我们还会发现曾经边缘的怪才欧容已经变得成熟而有趣。所以《花瓶》是绝对不容错过的好电影

51分钟前
  • 咖啡照常搅拌
  • 推荐

每一个安身于厨房的家庭主妇体内都有一个欲火焚身的灵魂。

54分钟前
  • Yan
  • 还行

整个故事借用了古典好莱坞的叙述模式,而且看起来貌似非常主题先行(阶级斗争与男女关系)。但欧荣还是在其中设置了不少令人开心的悬念,以及保持了对家庭关系一贯的讽刺。所以把故事设置在70年代是个非常聪明选择。

59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起码不是破罐子

1小时前
  • 刹那。
  • 还行

我忍受不了心爱的导演堕落到这个地步...

1小时前
  • 大宸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