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带了一个70后纯影迷,非五迷,性格很直的朋友去看这部电影。
她说,3D效果确实很好,还有音乐很棒(除了那首OA), 她宁愿一直就放演唱会画面,放剧情时感觉不那么HIGH。
虽然奶茶林雪小齐真的是演技派啊..演的真的好搭调咯.....阿咩咩....后来她也跟着唱了。
其实,真去看了这部电影的,对五月天会有一点真心一点感动。
虽然,那些小故事我也有笑到,林雪真的是金牌男配啊。
当然我也宁愿都放演唱会啊。
我看的不是粉丝包场,就普通电影院小厅,满座了,有一家三口来看的,小孩很小,8岁的样子,家长应该是歌迷.听到电影里五月天唱”温柔“,心里温柔牵痛,曾经伴随我整个飞扬的青春,虽然我的青春慢慢消逝了,但是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都在,隔着这么久的时光往回看,还是“依旧新鲜,潺潺涌动。
”那些五月天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真挚的青春。
当时,他们17,我也17。
笑。
当然不是。
有些东西一旦住进了心里,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每次你放弃我,突然回头,发现你还跟着我""我想表达出爱情的百转千回,完全幻灭之后,还有什么东西在“这部电影,我很满意。
关于梦的电影,也许这不是最感人的一部,可里面的真诚却谁都不能怀疑。
五个憨人这12年来,把梦越做越大。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又或许在更久的青春期之后还迷恋五月天,也许就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找到一种梦的可能。
听着他们唱“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就握握拳头决定再去闯个头破血流。
听着他们唱“反正就这样吧 我知道我努力过”就可以抱着不后悔的态度继续走下去。
听着他们唱“我给你全部全部全部全部自由”就可以释然地潇洒放手。
听着他们唱“我甘愿来做憨人”,那么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个角落,低迷,平凡,伤心,都可以借此给自己加满一打勇气,并保持一颗永不妥协的心。
我想,也许在《温柔》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会流泪。
无关你是不是歌迷,只因为他们的歌会引起我们的共鸣。
心会跟着那些飞扬的纸片来一次旅行。
人生中那些爱过的人啊,所有的遗憾和甜蜜,如果只能留在孤单里才美丽,那么就让我独自保存吧。
有这么一群人,我与他们的人生平行,而他们陪伴了我一生最美好的岁月。
谢谢你们的梦。
让我学到了对面世界的好态度。
高中时听到五月天的歌,很奇怪我乱听来乱听去很多人的歌,却始终没有对五月天真正来电.我不能说清楚为什么,就像不能说清楚为什么喜欢一个人.吃了饭绕到影院,鉴于排的片子都实在不想看,买了已经晚半小时的《追梦》.有的人是一见钟情,有的人天天见,忽然一个契机才仿佛发现,呦,这还一个异性呢. 我似乎可以解释我为什么一直不去听五月天了,高中时的我竟还难得的保有少年的天真幻想,还以为自己的人生总有些冥冥注定的命运,以为自己总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不去听五月天,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倔强,什么是为梦想坚持的伟大的痛苦. 我没恋爱,所以我不知道什么是不打扰的温柔.因为没痛苦过所以不理解你的痛苦,因为没坚持过所以不理解你的坚持.我所能听的只是"不识愁滋味"式的听爱来恨去的歌.直到现在,当初的没来由的自信已慢慢磨去,当时的无知的天真已被自己证明真的只是天真.曾经的梦想,我只能忍着些许忧伤当笑话似的跟人提起,好像自己已经不在乎,好像自己从没当真过.然后,已准备按部就班的走向所谓生活,直到死亡中止我悲哀的平凡.因为还记着什么人,所以怕听《知足》》,因为还记着也曾有过梦想,所以怕听《倔强》. 怕再次无法控制的想起,然后又深深的发现自己的无力."人群中哭着,你再也不会梦或痛或心动了"直到有一天,我再听歌都没反应了.我只能在歌里唱唱罢了,没有什么就喜欢什么,就像没有性生活就只好阅片无数,不举总爱夸口自己的性能力.我不是真正快乐,我害怕知道自己不快乐. 我嫉妒追寻梦想的人,嫉妒到怕听见他的歌. 因为我不能跟着他们唱"难道就真的抱着遗憾到老了"我怕,我不配.(另外,这片明显是3D演唱会,只不过用几个小故事穿插一下.任何以电影剧情片要求本片的人,显然是认识错位了.意思就是你可以说"我不喜欢这场演唱会"而不能说"我不喜欢这部电影".)2011.10.2
这部电影,只是做给五迷看的,喷的人可以闭嘴,因为本来就没想过你们会看。
看着天空之城,他们的回来,我算是一个老五迷了,我们经历了很多了,我们也已经有很多剧情。
我们需要关于五月天的电影,仅此而已。
虽然LZ是男的,但是当电影开始OAOA的伴奏响起,眼泪就流了下来……太久没有见到他们了,多久?
好多个五月天。。。。。。
这是一部剧情烂到爆也可以让某些人流泪的电影。
这是一部电影院里所有人都能肆无忌惮唱歌的电影。
这是一部不讲追梦,但电影院里所有人都明白追梦含义的电影。
管他去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天,我们都在五月天走后一个走出放映厅, 每个孤单天亮 我都一个人唱 默默的让这旋律 和我心交响
本来不想说什么的,但是看见这个烂片居然有这么高的分,心里真的不舒服呀,看过的电影也不少了,第一次没看完就出来了。
其实我不讨厌五月天觉得他们也不错,但是不错仅限于唱歌,你说要是想给自己的唱片或者专辑好好的包装一下 或者做个广告片也行,一定要弄成电影么?
还3D,我就纳了个闷了,国产电影这是都肿么了?
一股脑的跟风,本来去看电影是很期待的,但是刚开始就是演唱会,后来一想 这可能是前奏,没想到Y的一唱就是十几分钟啊,有木有!
唱完了总算盼来了正题,觉得开头还蛮有意思,不成想这故事也就十分钟就又开始唱歌了,耐着性子看了一会儿,才看第二个故事,老实说这剧情设计太一般了,没有什么起伏和闪光点就像个超长的MV!
本来想进入正题就ok了,哎没想到又开始唱了!!
拜托,我们又不是听演唱会,我们只是想静静的看完一个故事而已,这点儿不能满足?!
终于忍不住走了,任你唱的有多好,有什么用?
就是打个幌子圈钱!
真无语!!!!
参加了五月天 追梦之旅的见面会八分钟的温柔就已经如此震撼了 无法想像真正看到电影时的感受。。
3d的效果真不错。。。
从挥舞的蓝色的荧光棒开始就有一种突然袭来的感动。。。。
虽然不是五月天的铁杆粉丝,但那一刹那间也被带动得情绪高涨。
而当进入副歌的时候,满场飞舞的纸片,阿信的嘶吼,气氛的最高点。。。
一切都让人感到游离在真实和虚幻之间的错乱感。。
同学说追梦之旅是大陆这边的名字 但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好 跟3d这种亦真亦幻的效果也很贴和。。。
ps 台湾对于这种关于梦想的电影拿捏的都相当好的。
所以。
非常值得期待的再p 新专辑也要出了 加油了啊
为了100块钱的电影票和半个粉丝儿的立场上说点什么。
先说电影部分。
第一次看真人3D,3D效果非常好。
剧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烂,也就第一段稍微尴尬一点儿,其他两段还成。
画面精美,配乐与转换演唱会曲目的部分都很好。
就是故事情节还应该更成熟饱满,衔接的再好些。
不过毕竟小故事不是主题,演唱会才是王道。
然后说音乐和废话部分。
电影一开始就是演唱会部分,近距离可以看到每位的细微表情和动作确实很棒,而且是3D立体的。
到第三首《最重要的小事》时,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我也不知道我哭啥,反正就挺感动的。
可能是歌词太动人了吧。
“这一刻最重要的事,是属於你最小的事…… 就算庸庸碌碌匆匆忙忙活过一辈子,也要分分秒秒年年日日全心守护你最小的事……” 五只的歌迷应该集中在80后,确切的说85后吧。
反正我刚接触五月天的时候是在初中。
那时候《倔强》这首歌太红了。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原谅我也不能原谅……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直到现在,整首歌的歌词都铭记于心。
在那时叛逆的青春期,即使是老师家长面前的乖小孩,也怎么会没有偷偷的藏着一些倔强呢。
后来人们变得更加热爱颓废、另类以及残酷的现实面等,关于五月天是“伪摇”等唾弃指责也已经司空见惯。
说实话我听得摇滚比较少,也没参加过什么音乐节。
我不知道所谓“真正的摇滚”到底是什么样儿——是歌词必须充斥着性*爱 暴力 血腥 反*动?
还是一定要台上打扮怪异癫狂摔吉他,台下冷漠耍酷周身围绕着骨肉皮?
我百度了一下也不得其解。
反正不管怎样,我倒还是很喜欢一直简简单单,歌声与歌词却直指人心的五月天。
好像现在也是个“以丑为美”的时代,就像是芙蓉凤姐等网络红人的成名以及谐星丑角的地位高涨。
我记得很多年前好像也是初中那会儿还没几个人知道陈绮贞的时候,我当时第一次听到她冷清纯净的声音就惊为天人了,再加上那些小文艺小情调的歌词。
于是还觉得自己发现了宝藏舍不得告诉别人。
而直到现在却变成你要明目张胆的宣称自己喜欢陈绮贞张悬苏打绿五月天什么的,怕是就会被冠以文艺、小清新等称号了。
而这些词汇也变成了贬义词,等同于装逼、脑残一类。
反正这些事情压根儿也不必辩驳,不管时代精神流行趋势等等怎么变。
我都会在心中保有一个地方,那个是除了我自己以外,与任何无关的。
电影后段的时候,“倔强”终于出来了,连带着是是从1999到2010的五月天走马灯回忆录。
一点一滴的浮现在眼前,然后我又泪牛满面了。
这次大概是为了自己吧。
我想起了我的青春,从初中到现在有多少年了,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记得初三那年在西安一个人去看五月天的演唱会,凌晨结束的时候孤身走在冷清寂寥的街道上。
那时候我多年轻,有着全世界的机会,而现在呢。
想想以后不管未来我们是不是不断的跌倒以至于最后再也爬不起来了是不是不再相信亲情友情爱情甚至这个世界了是不是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一切都麻木了是不是工作失败婚姻失败处处碰壁走到绝境想着一死了之是不是醉生梦死不知所措对这个世界充满迷茫是不是变成了铁石心肠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不管怎样还有五月天的那些诗而最重要的是“就算会有一天,没人与我合唱。
至少在我的心中,还有个尚未崩坏的地方。
”(这首歌也是结尾曲,头一次看电影等到电影完全落幕黑屏。
)
90分钟的电影散场,伴着最后一首在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看官们纷纷起身离开,我想固执的听完最后一首歌。
旁边两个小女生好像在等我起来离开,因为我挡住了她们出去的路,三个人的尴尬,一个时代的结束!
抛开电影剧本剪辑3D特效,我是单纯来看五月天的。
最后一次。
08年,高三转学,一个人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想念亲爱的人,开始听五月天。
那是 他们出了新专辑---后青春的诗。
我虚心承认我很是动容。
那年二十岁,奔三。
今年大三,离家甚远了,没有了亲爱的人。
基本上几经把五月天了解了个透彻,偶尔还看他们演唱会,却是真心不再喜欢他们,不喜欢的理由只能借我的长沙老乡消失宾妮的一个理论来解释:你喜欢过的任何歌手、明星、写手,总有一天会不喜欢的。
不喜欢不是因为他们不好了,而是因为你成长了。
不再听五月天了。
到电影院不知道看什么好,上豆瓣瞅瞅吧,近期的几部电影里这一部评分最高了,之前也听过这部电影的原声,还蛮好听的。
电影开始了,3d的特效后就是五月天演唱会,一首歌,两首歌,三首歌...我快崩溃了,这是电影吗?
正当我就快要忍受不住的时候,一个小故事开始了,然后又是一首歌,两首歌,第二个小故事开始了,然后一首歌两首歌,第三个小故事开始了,最后唱了几首歌,没了。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要采用3d的效果,反正我是觉得根本没有必要采用3d,当你看惯了让人头晕目眩的3d以后,除了几颗飞起来的石头和一层层不同的人群以外,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看电影之前我是喜欢五月天的歌的,没事下班一边骑自行车还一边哼唱几句,可是那种五月天就好像是“你爱与不爱,我都在那里”,可是这部电影里,我却没有了这种感受。
五月天的追梦历程一定也是个很好的故事吧,可惜,影片拍出来让我感觉,歌迷去看他们现场的live就是歌迷的梦想。
歌迷就是追逐这样的梦。
此外,每个去电影院的人也许等待的都是一个故事吧,我记得有首歌快要结束,最后一句之前是长长的空白,电影院里一个大妈级的人打了个哈欠...我也忍不住笑了。
但是我相信,对于真正的歌迷也许看了都会很感动的吧,很不幸的是我不是歌迷,所以我强烈建议电影院推出前十五分钟不满意退票制度,这样我等闲散人等就能早点离场,除了省点银子外还能留给歌迷一个舒适的,没有人打哈欠的电影院。
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写这样一篇所谓的影评。
情绪没到绝不动笔是我的原则,何况是面对这样一部意义非凡的“电影”。
记得当时朋友说,看两场太少了吧?
怎么不得看个三五场的时候,我说,有了“五”这个数字,谁还会选择三场啊!
到现在,我们一起做到了,加上今天的安可,一共六场。
关于电影本身已经有了千千万万的评述,甚至有人给每一首歌每一个场景都配上了文字,所以我就不赘述了。
我想记录下来的,不过是我每一次和不同的人走进电影院时独一无二的内心感受,很神奇的,它们真的每次都不一样。
【第一场】20110915 21:50@香港尖沙咀The One百老汇那天,拿着四瓶“气味图书馆”香水和一支睫毛底膏换来的请帖,带着在闷热粘腻中站立七小时的疲惫走进影厅。
少了怪兽的四月天站在离我们好远的屏幕下,周围昏暗的光线和不间断的闪光灯让最后突如其来的大合照像是一个虚幻的梦境。
他们走后,影片开始,从第一次对外宣称五月天要请大家看3D电影了到这天,转眼十七个月。
那一刻,内心的紧张兴奋让我手脚冰冷,忍不住微微发抖,期待和等待交织成最错综复杂的情绪,在第一个音符响起之后慢慢释放。
片头真的很赞。
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用心的开场。
机械运作的主题和演唱会的第二主角大黄蜂完美契合,最后升起的细胞核自然的把观众带回DNA演唱会的现场。
说真的,首映是我看过最多歌迷的一场,所以DNA前奏一起,主唱身影一出,全场立刻尖叫。
前两首快歌炒热气氛很成功。
贝斯低沉的声音带出《最重要的小事》的前奏,看到白衣少年的时候,我握紧身边朋友的手,但泪水始终没有流。
其实,第一场反而是看的最客观的一场。
从戏院出来,一直在和朋友讨论剧情上的漏洞和荒谬,甚至觉得剧情和曲目的衔接不够好……后来才发现,那只是太过期待和紧张之后的小小敏感罢了。
【第二场】20110918 19:50@香港时代广场UA会买和首映这么近的场次纯粹是为了换书签,所以真的要谢谢二话不说陪我一起捧场的室友和姐妹。
谢谢她们对3D效果竖起的大拇指;谢谢她们喜欢奶茶的那段剧情;谢谢她们在恋爱ing主唱和怪兽互动的时候笑的很大声(喂这是怎样……谢谢她们很认真的看完整场然后很认真的讨论说最后那边奶茶不是应该还有一张票吗可以给那个小女孩啊……【第三场】20110922 20:10@香港尖沙咀The One百老汇当初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香港街头和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基督教的传教人员,我总觉得,随便拉人入教不会害怕自己的信仰被玷污吗?
结果现在我跟身边的人说起五月天,就跟个邪教的传教士没两样。
两个同事从开头high到结尾--虽然除了《知足》之类的神曲其他的几乎每首都要问我歌名是什么。
我记得她们说这才叫真的3D电影啊,那些只有字幕3D的真坑人;也记得她们看到主唱的时候一直在压低声音尖叫说好帅好帅;还记得她们看到雨夜拦的士那一幕之后从此叫主唱萌货;更记得她们一边看一边说明年的演唱会要买VIP。
然后,其中一个跟我说她今天去电影院看了第二次。
那是我看的最满足的一场追梦,不仅仅因为坐在效果极佳的第一排,更因为自己喜欢的团得到客观的认可,虽然很多时候嘴上说自己懂就好,但,我想你们都明白那种骄傲。
【第四场】20110915 15:20@深圳保利国际影城终于还是成功的带爸妈来看了。
虽然过程有点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虽然身边还临时多了一个人。
我的爸爸妈妈,已经远不是那种可以陪着女儿在演唱会上一起疯一起跳的年纪了,所以进电影院前我一直跟他们说,可能会有点吵。
没有太多的评价,我只是想谢谢他们,愿意为了了解他们的女儿为什么喜欢五月天而走进电影院;谢谢他们,在每个预设的笑点笑的开心,甚至那句“写个……屁啦”也笑的开怀;谢谢他们,问我为什么都是他一个人在唱然后我解释过后那句拖得长长的表示明白了的“哦”,谢谢他们,在最后字幕出来的时候问我,“唱歌的那个是叫……阿信?
”然后……我想说,坐在我身边的,也谢谢你。
谢谢你陪我坐到最后,影厅已经清洁完毕,连最后一个穿SR的都走了,你还是陪我等到大屏幕出现熟悉的“5”字。
我想,会在听《突然好想你》的时候流眼泪的人,至少一定是重感情的人。
我记得走出电影院说那句“你多大了,成熟点儿行不?
”时你的微笑,是柔软的。
那么,如果有如果,我一定会感恩,我们一起看的第一部电影,叫做《五月天追梦3DNA》。
【第五场】20111001 11:50@香港尖沙咀The One尖沙咀看到上映场次越来越少,抱着5场一定要达成的愿望,生平第一次为了一部电影在周末起了个大早。
观众却是出奇的多,虽然真的有很多人迟到,包括我身边的那个(嫌弃的笑)。
开始就觉得声音好像很小,本想将就,但一想到有可能是最后一场,就忍不住跟工作人员说了。
要谢谢那个男生,一直忙着带迟到的观众找座位,就在我以为他已经忘记的时候,音量突然变大了。
虽然不清楚有没有达到他们说的7.5bpi,但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也已经足够美好。
【第六场】20111005 20:50@香港机场4D超巨幕影馆本来,这应该是我的第一场追梦所在地,结果因为首映和南都思想汇的关系,终究没达成。
看到FB那么多关于在这里包场的分享,还是决定趁放假的今天完成最后的一场追梦。
机场真的有点远。
进场后看到六层楼高的屏幕真的有点吓到,但开场之后发现原来放映画面并没有把屏幕撑满。
有点失望……直到……天使的羽毛飞出屏幕的时候,看到晶晶亮亮的泡泡也跟着一起跑了出来;直到……温柔的雪花布满屏幕的时候脸颊突然有凉凉的触感,才发现眼前的并非3D的纸片而是真的雪花……以这样的方式做结尾,很圆满了。
一部电影看了六场,不是歌迷里面最多的,但也已经有够疯狂。
说真的,我也觉得第一个故事里的小女孩拿妈妈去世的事情来跟爸爸谈条件有点过分;我也觉得需要存钱买演唱会票的小哥家里明明应该很拮据但妹妹房里竟然有两套大富翁这件事有点扯;我也觉得OAOA弄的像运动会主题曲有点好笑……但是,你知道吗?
我喜欢小女孩看到门票之后叫着扑进老爸怀里两人幸福的笑,提前响起的恋爱ing从来没让我那么真心的嘴角上扬;我喜欢哥哥把妹妹照片藏进胸口时背景音乐是《突然好想你》,去买门票时是吉他版的《小事》;而墙上妹妹的笑颜和他想象她拿着门票在台阶上跟他招手的样子每次都让我泪流不止;我喜欢雨中的台北计程车喇叭里播放出音色特别的原版温柔,眼前是灯光流转,心里是往事如烟;我喜欢那些在现场站在台下时看不到的每个小细节--主唱在唱完《温柔》时深深的呼气,《知足》时背对观众却也跟大家一起唱着《小星星》,《天使》时一边唱一边看着台下露出笑容仿佛大家真的就是他的天使;我喜欢最后的《倔强》配上十一年的回忆,青涩的少年在雨中的笑颜和泪水,主唱扔掉伞挤进佑伯伞下的时候,被石爸往脖子里灌水边唱边逃跑的时候,看着屏幕上的求婚画面摸了下鼻子的时候;佑伯求婚的话还没出口就泣不成声的时候;2007年唱《憨人》时主唱和石爸拉空气小提琴的画面一下子跳转到2010年的时候;五个浑身都是汗水的少年手臂搭手臂抱在一起转眼就到了今天的时候;眼泪就这么流了六次。
曾几何时我也纠结于2003这个年份,纠结于在那之前和之后的五月天,变了多少;纠结于从2008第七张专辑才开始爱他们的我,错过了多少重要时刻。
然而细细想来,谁说当下不是五月天最好的时光呢?
随着演唱会版图的不断扩大,歌迷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世界有更多人听到了他们的声音,那些曾经以为太过疯狂的梦想,竟然一个一个的实现了。
或许对于所谓的资深来讲,现在的绚烂灯光和“芭乐”曲目是最拿不出手的俗套,但,却是我最珍贵的一段记忆。
所以我会六次走进电影院看追梦,是为了把以后再也不会有的DNA世界巡回演唱会刻在脑海里;为了把电影里我和你共同拥有的,每一段回忆深深的刻在脑海里--20090520在红馆,穿着正装满心抱怨的冲进场,一边啃汉堡一边诧异的听着全场用台语大喊“叫我第一名”的我和你。
20091017在佛山,跳了一晚上叫了一晚上浑身酸痛拿东西手都会发抖但倍感满足的我和你。
20100424在厦门,完场后的寒风里,不长的几分钟却聊了许多然后一夜无眠的我和你。
20100502在北京,看白衣少年站在坐满武警的跑道围绕的舞台中央深深鞠躬然后哭得彻底的我和你。
20100528-31在红馆,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轮回,在“相信”的啦啦声中紧紧相拥的我和你。
20100724在台中,虽然有些陌生但仍旧在笑忘歌的旋律中自然而然牵起手然后见证天空放晴的我和你。
九场演唱会,四次旅行。
一样的服装,一样的舞台效果,差不多的曲目……然而即便是这样,我们仍不顾一切的一次次从远方赶来,赴一个个一面之约。
刚喜欢五月天的时候曾经跟朋友说,“他们一直教我追求梦想,到头来他们变成了我的梦想。
”然后两年后的今天,有了这部电影。
很多人批评剧情,说,追梦,不是应该讲五月天怎么教歌迷追梦吗?
为什么到头来变成歌迷怎么追着五月天跑?
其实,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太美的梦。
说真的,这部电影,剧情没什么了不起,3D效果更没什么了不起,但我们都知道这几个走运的小子十二年来唱过的那些歌说过的那些话,带给我们多了不起的一片微微星光。
那些从歌词中得到的力量,被旋律感动过的泪水,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又岂是区区五颗星可以评述的?!
我会一直感激,我们彼此有了交集的时刻,是对方生命里最好的时光。
--咳咳,最后还是来个感谢名单好了,毕竟这种荒唐又疯狂的事情如果没有人陪伴就不会这么美好:阿璃(我们居然一起看了四场QDQ)TR(还记得首映那苦逼的六小时,不是你的烂笑话,我可能早就中暑休克了)子夜(因为要陪妈妈没有跟我一起追梦的娃你要趁这周还有场次再去看嘛)Olive(姐妹)Shirley(室友)Katherine(同事)Cherry(同事)
剧情很烂呢,3D效果觉得也挺不错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够激情够high够感动!世界末日之前让我们去看演唱会吧! 和妈妈去看的,好开心!!
不给满分还是人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脑残粉永远支持五月天!!!!!
与剧情无关,与回忆有关
演唱会的3d版。剧情有点二,可以无视。星星给的是mayday的歌
直接3D演唱会得了,情节太弱了。刘若英小奶子最有意思,应该打的遍地是陈升。。。
旁边的姐不仅每首都跟唱 还边看边哭
又一部来豆瓣刷分的粉丝电影
当然其中穿插的剧情是硬伤,但是把演唱会拍成电影也只有你们敢尝试。只是电影院里没有太多我想要的效果,而且也没有全场挥舞荧光棒的感动。加油吧,让我遇见你们,已经是不可思议。
3D真的没有必要
为毛那么多5X的呢
我可以为五月天的所有专辑打五星,却也不能为这部所谓的“电影”多打一星。
演唱会+3故事;喜欢上海初春色调
【阿信说:其實,到最後,根本不管什麼票房,什麼成績。我們不過是五個走狗運的小子,音樂不過是我們甩掉人生裡不想面對那些事物的方式。希望我們的歌,能讓你在追不到夢的偶然失眠裡,找到天上的微微星光。】
因为我不是五月天的粉丝,所以就不打五星了哈。挺新颖的,演唱会和剧情穿插起来了。不过觉得剧情还是有点弱了哦
整体形式感太强,稍显做作生硬,且演员布位不均,导致整体重心侧偏,主演被抢戏;3D效果极好,主创诚意可见一斑,配乐部分虽不赞同大量使用耳熟能详歌曲做配乐,不过,看在片末一首《倔强》突然降临,有心之作。
粉丝果然不进过大脑就..........
这究竟是电影还是演唱会?
一定要跟愿意跟你一起分享这种记忆的人去看,一定要看包场啊!
五月天你在搞神马啊。。。。
可惜不是脑残粉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