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套,文戏感人,俄版空天猎?
抛开对真实事件改编,大投入,慈父,爱国主义情怀不谈,要给力荐还真是内容,他的内容就像结构严谨的小作文一样,贯穿始终的恰好是“天空“这个词,另一层力荐的点在于,你小子野心藏不住啦?
天空,是牺牲飞行员在降落伞划过的天空;是包裹国旗,纸飞机飞向天空回忆过去,放飞梦想的天空,但同样,也是信仰崩塌,“家园概念”狗都叫的天空,如果仅仅是烘托,稍微介绍一下飞行员成长即可,那么为什么非要从毕业,开会转到宿舍这个桥段呢?
“冬天才有燃料”“也许他们是对的”“德国捕获的汽车”,主角摸着苏联的徽,人心究竟在何处,如果仅仅只是这,那还不够,还不够深入,甚至,有什么指导意义呢,紧接着生意,脏的,有前景的?
再也没有军队、国家,到这里就完了吗?
不,这只是开始,上校开始劝退了,圈重点1飞机飞上天空,阳光照在每一个人(明线+点题)2留下来是最忠诚的吗?
(暗线,现在留下来的有多少在云中飞翔呢?
)请问,你们反思过去想干嘛,想重回伟大的sssr么?
其实就是俄罗斯版的黑鹰坠落,讲述了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两个飞行员因为飞机被击中跳伞逃生,但却落到敌对势力的手里的故事。
其中一个飞行员在下降的过程中直接被对方的ak47扫射中弹,并且全程录像之后发布到半岛电视台上循环播放;另一个飞行员,虽没有在空中中弹,但却掉入了对方的包围圈中,千钧一发,之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俄罗斯军队的不离不弃,最终逃出升天的故事。
故事的另一条线是一个军人世家信仰的传承,男主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想要成为一名堂堂正正军官的意志,从小便是这个信仰,从他入伍的第一天起,他便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后来在他去世之后,他儿子在他的灵柩面前,发誓也要成为像他一样顶天立地的军人。
这部电影上面既有动作戏,也有感情戏,动作戏震撼,感情戏细腻,如果没有语言以及上面的人名的话,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俄罗斯拍出来的电影,以前对俄罗斯的认识一直是属于那种傻大黑型的战斗民族,突然看到战斗民族派出这么细腻的戏,真的是有点出乎意料了。
非常值得一看,致敬英雄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英雄!
事件经过战机击落2015年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在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坠毁。
事后,双方确认了这一消息,并先后表示,该架战机系被土耳其F-16军机击落[1] 。
飞行人员叙利亚政府军公布反政府军向俄军苏-24飞行员射击视频路透社: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土库曼旅一名指挥官宣称,两名跳伞俄罗斯飞行员下降时,被他们开枪射杀。
“我们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死了。
我们的人朝空中开枪,他们在空中就死了。
”在叙利亚一个叫Yamadi的村庄,反政府武装土库曼旅指挥官Alpaslan Celik拿着一块据说是降落伞的布说[6] 。
飞行员俄罗斯飞行员谢尔盖·鲁缅采夫叙利亚政府军向俄方表示,苏-24飞行员之一的鲁缅采夫跳伞后,准备向政府军位于土叙边境4公里的阵地空中飘移中,被地面反政府军武装港湾第十旅武装开枪打死!
谢尔盖·鲁缅采夫来自历次中俄和平使命军演机场,俄车里雅宾斯克市沙戈尔空军基地强击机部队[6] 。
2015年11月25日消息,被土耳其击落的俄罗斯苏-24战斗机的第二名飞行员已被叙利亚军方所救。
据消息人士称,在持续6小时的搜救后,与苏-24战机第二名飞行员的联系得以恢复。
该飞行员被叙利亚特种部队所救,目前正在俄罗斯一处空军基地[7] 。
土遭空袭据土耳其安纳多卢通讯社11月25日消息,俄罗斯战机空袭了叙利亚阿勒颇省。
据当地消息人士透露,一个向难民运输补给的车队遭受打击,7名司机死亡,20辆卡车起火燃烧[8] 。
经济制裁战机被击落事件后,俄开始加强在叙利亚的军力,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并将再增派10-12架战机。
与此同时,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打响了对土制裁的“全面经济战[9] ”。
再遭偷袭2015年11月24日傍晚,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表示,一架俄军米8直升机在执行寻找苏-24战机失踪飞行员的搜救任务时,遭遇地面武装反坦克火箭射击,直升飞机受损后迫降成功,据现场传来的画面显示,这架直升机遭到了叙利亚反政府军武装陶氏导弹的攻击。
机上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被打死。
俄方称,直升机遭攻击后,所有搜救人员和被击落直升机的飞行员已撤离到了俄在叙利亚境内的赫梅明空军基地。
[10] [2]直升机击落现场土方表态对于普京此前提出的道歉要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6日表示,“如果有一方需要道歉,侵犯我们领空的人才是需要道歉的,我们的飞行员和武装部队只是履行职责[11]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8日就土耳其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表态,称对事件感到“难过”,“希望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但警告事件升级对双方均没有益处。
埃尔多安重申了在30日出席巴黎气候大会期间与普京会谈的愿望。
俄总统新闻秘书称,事件对俄土关系造成的伤害很难修复,俄方的回应举措与土耳其方面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相称。
[12]制裁土方普京签署总统令对土耳其实行大规模制裁,项目包括旅游、贸易、人员往来。
俄罗斯总统普京两次拒接土耳其总统电话。
[13]事态恶化2015年12月3日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持续40分钟的会谈。
拉夫罗夫会谈后表示:“我们应恰武什奥卢外长的请求与其进行了会晤。
但我们未听到新的内容。
土耳其外长明确了土耳其总统公开表明的立场。
我们也明确了我们从事件发生伊始就持有的观点。
” 恰武什奥卢也认为“双方并未解决任何问题,形势依然严峻[3] 。
”和平解决2016年6月27日,俄罗斯和土耳其官方均宣布,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土方2015年11月击落俄方苏-24战机事件向俄总统普京致道歉信。
土耳其总统就击落俄罗斯战机向普京道歉:对不起。
这部俄罗斯拍摄的天空,是根据土叙战争改编的影片,虽然我不喜欢俄罗斯,但是我不反感俄罗斯的做法,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在国际社会上就得强硬,好客也是要分场合的,一味的懦弱抗议真的会让一群狼笑话,对待狼群就得用猎枪。
俄罗斯对于杀害本国飞行员一事,那是出动海陆空及特种作战部队全面报复,这样的行为才能震慑蟏蛸,让那些国家不敢轻举妄动,战争不可怕,可怕是懦弱的心!
强硬才是我们观看本片应该体会的意境,主席说过: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苏俄电影就是这么个毛病,和婆娘的缠脚布样,又臭又长。
明明半小时的内容,插进去无关的杂七杂八的。
跳着几分钟看完,这导演想模仿美国电影,悲壮后面都用一关心它的女人来表达亲情。
太俗套了。
难道一定要掺和点个人感情纠缠才叫电影么??
像血战太平洋电视剧里,大篇幅描述某些人的个人感情生活,真是倒味口!
你去拍爱情片吧。
影评都懒的认真写了。
个人觉得这是一部难得的战争题材纪实片,而且是俄罗斯军方大力支持配合的一部电影,对于军事控的可谓太过瘾了,无论战争场景还是武器装备,和那些道具电影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现代战争的流程规范都是比较写实,电影内容也是相对还原真实事件,只能说俄罗斯还是我心目中的俄罗斯,那种血性和勇气才能造就一个战斗民族的称号。
同时电影也不忘描写了柔软的一面,家庭的一面,每一场战争,都不是士兵在战斗,而是整个家庭都随着一起战斗。
看这部电影前,最好做一下事件的功课,最后会得到一些安慰,同时也会对于这个民族的斗志更身同感受。
发生战斗冲突先冷静,也许这是敌对势力的伎俩。
从后来美国、土耳其、俄罗斯三国关系发展的脉络来看,安卡拉当年应该并未撒谎,击落苏-24战斗机的命令很有可能并非埃尔多安下达。
因为在当时土耳其和俄罗斯之间并没有严重的利益冲突,相反,稳定叙利亚政局,尽快结束内战,对土耳其也有利,这样土耳其就可以有效巩固边境,并继续向伊拉克和海湾地区渗透。
而俄土走近显然会损害美国对于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会影响北约内部的团结。
所以美国设法破坏俄土友好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在当年土耳其不仅仅击落了俄罗斯的战斗机,2016年12月,土耳其保镖人员甚至还直接击毙了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
不过在一系列挑衅事件中,相信俄罗斯政府高层很早就通过情报部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所以对于土耳其,俄罗斯高层一直保持高度克制,这在以硬朗彪悍为风格的俄罗斯外交界确实非常罕见。
也正是由于俄罗斯的克制,美国挑唆俄土关系的小动作全部失败。
如今俄土两国军队已经开始联合巡逻,从某种意义上说,俄土在叙利亚问题上已经基本达成一致,而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已经完全被孤立,如果美国继续这样我行我素,甚至靠调拨他国关系来维持自身的霸权利益,那么只能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唾弃,最终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奥列格·阿纳托利耶维奇:记得吗?
在军校时,波利亚科夫上校是怎么跟我们说的:当飞机飞得高过云层的时候,阳光会一视同仁地既照耀在飞行员,也照耀在乘客身上,只不过没了乘客飞机照样能飞向天空,而没有飞行员它就只能乖乖留在地面上。
尤里维·克多洛维奇:奥列格,快别说了你!
你要开飞机,你要工作,挣钱!
奥列格:我不是在为俄罗斯工作,我是在为俄罗斯尽忠。
叶莲娜·尤里耶夫娜:索什尼科夫,快从天空上下来吧,你为什么非要破坏一切呢?
为什么要去这个叙利亚?
那有战争,死亡。
奥列格:生活就是这样,叶莲娜。
死亡并不是可能会发生的最恐怖的事情。
我,当然可以脱下军装,开始为自己,为我们而活,但我做过宣誓,并且这一事实赋予了你我生活既定的责任。
我是一名军官,叶莲娜,而军官,就是要为别人而活。
叶莲娜:那你就为别人而活吧。
奥列格:原谅我,亲爱的。
叶莲娜:原谅你什么?
奥列格:原谅我,之前没能理解。
叶莲娜:你也原谅我,原谅我之前没有珍惜。
看了改编自真实事件的俄罗斯电影《天空》,讲述了一群有血有肉有信仰的军人的故事。
飞行员奥列格拒绝了高薪工作,在苏联解体时代背景下选择坚守自我,到最后牺牲的夏天,他始终忠诚履职。
他也有深爱着的家人与平凡幸福的梦想,但他仍选择成为奉献的那一个,他说“我不为俄罗斯工作,我为俄罗斯服务…”飞机飞翔在天空之上,阳光普照在飞机上的每一个人。
而飞机上有飞行员与乘客,没有乘客,飞机仍会起飞,但如果没有飞行员,这架飞机便只能待在地面上。
国家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也许是个支离破碎的可笑概念。
周围的人们要么另谋出路,要么醉生梦死。
但当深陷重围,当人民受到威胁的时候,国家,便是他们战斗到底、誓死不降的信仰所在。
奥列格说“我会坚守自我,成为像您一样的军官”他的儿子也这么说。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战争回忆,切勿用所谓的艺术标准来评判!
军人,能够战死在沙场上是最崇高的光荣!
影片回顾了烈士的一生,从苏联时代的迷茫,青涩,到后苏联时代的坚毅,勇武。
他不仅仅是军人,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也会有家庭,也会有生活的压力与军人工作特殊性的矛盾。
有两个细节是让我不能忘怀的,一是,当民航寡头来挖他去飞民航时,开出了丰厚的筹码,他说了句,我不是为国家工作的,我是我是为国家服务的!
二是,在他的灵前,幼子那句,“爸爸,我长大也要向您一样,成为军官”!
顺势敬礼,在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人民军队何尝不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青年,在疫情之下,何尝不是为人民服务,站在先辈的岗位上,成为照亮后辈光呢。
所以,这部剧是很优秀的一部剧,她没有被资本污染,没有被居心叵测之辈编造。
你可以说她拍的手法不如你看过的某些垃圾更能迎合刺激你,但你不许信口雌黄!
因为你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军人的韧性不是你读了几本歪书,看了些垃圾,就以为世界是你想象的鬼样子。
太阳照常升起,但是总有照不到的阴暗沟壑。
多晒晒太阳,内心敞亮敞亮。
好简单的营救……
有俄军方支持,这部电影的军事行动场面还是值得一看的,战机的镜头看着非常爽。但是文戏还是落了窠臼,老套无趣。回忆部分男女主角好像两个时代的人,男主角好像是玉米大帝时期电影里的新人小兵,女主就是近几年俄罗斯的封面模特了,看着太出戏了。但是苏联解体后兵营的那场戏看得人感慨万千,精苏落泪。
真实的战争场面
期望高了 被抖音骗了
觉得勉强还行吧,体现了一个老军人的素质,也从侧面反映了俄罗斯的战场洞察能力不强,被这么接近了还不知。
看了快半个小时还以为自己找错了电影,进度条拉到后边才发现没错,战斗民族拍电影文戏一如既往的拉垮,又硬又婆妈墨迹。
壮志凌云+深入敌后,20年前的好莱坞套路看来俄罗斯人也跳不出来,有一处亮点就是影片的主角是牺牲的飞行员,而不是活着生还的那位。文戏的表现实在太弱,男女主相识竟是一场英雄救美,更是无语了。
真实故事改编,旧时代的英雄遗存。
俄熊绝对是有仇必报真性情的典范。本片妥妥的爱国主义教育+肌肉展示,借电影中对手的口说出对俄罗斯的敬畏,煽起情来也是超级催泪啊。
2个小时的时长,除了几段战争戏以外都是0分,土耳其敢惹毛子也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该片被列入俄罗斯军队必看片单😅友邻说俄罗斯版《红海行动》,真的乳《红海行动》了,《红海行动》比这片好一万倍吧,这片比大部分国产主旋律都要烂,简直没有剧本,叙事超级混乱,演员演技也特别糟糕,可能演员自己也不相信电影,拍这种片子的导演和演员看样子是真没有艺术追求了。就如俄罗斯影评人说的“该片不需要影评,因为根本不是电影”
剪短一半可能好看
除了战争场面,其他一无是处,这也是俄罗斯电影的老毛病了
不断的时间穿插叙述显得好乱。第一次救援派两架运输直升机完全是送人头,飞行员跳伞后的联络装备竟然用公用频段,导弹攻击第一架米格失手竟然可以连续攻击到第二架米格战机。国产片拍成这样,估计要被骂得不行。
乌拉自娱自乐的把戏
一部俄罗斯军事战争电影。本片塑造了两位俄罗斯空军飞行员的角色,同时也将激烈战争的场景体现出来。从冷战结束之后到目前的俄罗斯,可以看出其军事实力在不断上升,军人对于国家的信念依旧存在。也就是国防教育意义所在,小孩儿永远会秉持一个信念给父亲,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也正是这样薪火相传的精神,铸就了俄罗斯强大的空军。其间空地协同的配合,我第一次看到了俄罗斯的战斗方式,俄罗斯特种部队手持欧美武器第一次出现在大荧幕。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空地协同还要取决于战场的投送能力和覆盖能力,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再加强。本片用了两个时期不同的故事,进行了插叙的对比。更加理解了主角是如何成长为一个空军中校的,其家庭对于他的工作是如何理解的。以小见大也反映出了整个俄罗斯军人家庭的情况,以及各部门配合的情况。
很乱的一部电影
蛮不错的 俄罗斯战狼
俄罗斯主旋律硬煽情起来真不比天朝弱(近十几年盲从好莱坞的风气真是败光前苏联深厚的艺术底蕴, 扼腕叹息. )剧本很对不起能真的搞来拍电影的苏24. 战争场面和海报是真好看
8.5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