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到开头,有点稀里糊涂。
直到老年莱拉出现,我才逐渐理清了两条时间主线:一边是风华正茂的女子,一边垂死挣扎的老妇人。
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位卧床的、暮年的、在死亡边缘徘徊、出现无数幻觉的老妇人,居然就是那个眼神明亮、笑容坚强的女孩。
这部电影,适合女性观看。
安不是十分漂亮,却很引人注目,有一种坚强的、独立的、惊艳的美。
当她在莱拉婚礼上献唱时,这种美到了极致。
在好朋友的婚礼上,看着她们一路走来,是那么的希望她们幸福,只要是她们的决定,都无条件地支持。
安与巴迪在一起那么亲密快乐,我以为他们是一对情侣。
可是,当面红耳赤醉醺醺的巴迪一次又一次出现时,我知道,安是不会和他在一起的。
酗酒,是懦弱的一种表现,巴迪是想逃避什么。
当他把皱巴巴的纸条拿出来的时候,遭到了婉拒;当他浑身湿淋淋的走来时,这种拒绝到达了极致。
当人们以为他死了时候,他没有;当所有人兴高采烈的时候,他却死了。
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当你感觉到要失去而努力表白时,他不爱你,你能怎样。
不知道巴迪最后想要告诉安的是什么,不重要了。
哈里斯,是所有女孩子的梦中情人型,高大,英俊,神秘,事业有成。
我不知道他与安从前有怎样的故事,这样的两个人,相爱顺理成章。
短暂的欢愉危机四伏。
这样的两个人,注定要分手,就算是艺术作品里也不流行这样完美的爱情故事了。
他们都觉得巴迪的死是因为他们,这是永远解不开的结。
于是,两条曾经相汇的平行线,继续平行。
当大雨中安和哈里斯再次相遇,安的表情、动作、语言。。。
天,原来,世上的女子在这样的时候,都是一样的。
雨大如注,远处若隐若现着哈里斯的妻女,连拥抱也不能够,公式化地,握手,再见。
曾经挚爱的哈里斯,只能深深、深深地放在心里。
爱他,已经成为一种信念。
当老年莱拉和垂死的安在床上双手紧握的时候,我甚至预感到许多年以后,这样的场景会再现。
一起走过生命中重要时刻的朋友,知道你全部心思秘密的朋友,无需多言。
安的两个女儿,激烈的争吵,当争吵的节奏越来越越强烈,言语越来越锋利,争吵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妹妹的一句:i 'm pregnant. 让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崩解,归于脉脉的温情。
这就是亲情,姐妹,手足,一种最深沉、最牢固、最真挚、能融化任何坚冰的血脉联系。
所有矛盾似乎都已解决,安的生命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夜幕降临,我只需记得你在时那耀眼的光。
Some memorable quote:-Considers what makes a life and suggests that it’s just an accumulation of choices and some are deeply considered and others are made spontaneously and without much thought. And that’s ok. -We’re mysterious creatures, aren’t we? And at the end, so much of it turns out not to matter. -Will you try to be happy?Will you try not to be scared all the times? Because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mistake. You get nervous, but you sing anyway. -Life is so short. Youth passes like a greyhound race. Each moment lost is lost forever.
看看海报上那一长串的演员名字,舍掉哪一个都不行。
Claire Danes、Vanessa Redgrave、Natasha Richardson,三位来自英伦的演技派明星,Patrick Wilson、Toni Colltte,两位美国本土的好演员,更不要说美国人心目中的表演女王Meryl Streep。
如此多会演戏的人聚在一起理应拍出一部好电影,更何况是难得的好剧本,但是,不要期望太高,摄影师出身的导演显然把重心放在了画面质量上,忽略了电影本身的故事性,把一个好剧本给白白浪费了。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身患癌症的老妇追忆爱恨纠结的青春年华,在回忆与现实交错的短短四天之中,旧人新人前辈后辈彼此理解谅解敞开心扉。
剧本显然很有野心,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良心、救赎甚至女权等各种元素,大凡这种剧本拍出来的电影都是冲着奥斯卡叔叔去的。
但是Spider Man说过,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一旦导演分不清主次轻重,企图多线发展,后果将变成整部电影缺少明确主题,线索纷繁杂乱,最后的结果就是观众啥也没看懂。
一部好电影首先是要把故事说明白,说不明白寓意再深刻,拍得再文艺也没什么用。
当然,对于那些喜欢爱情片的观众来说,本片也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在观看的时候不用符合一贯的爱情逻辑思维,男女主角的爱情来得突然去的也快。
我至今还是搞不懂他们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擦出的爱情火花,也不明白究竟是怎样的感情沉淀能让他们天各一方还能彼此心心相印。
导演几乎不做任何铺垫便让一对佳人相爱又分开,换作谁都不能信服。
我曾试图找出些许蛛丝马迹来论证他们相爱为何如此热烈,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主要演员的表演也让人不敢恭维,女一号Claire Danes在想要表达复杂的感情时,便开始瞪她那双无辜的大眼睛,眼中却毫无神采可言;男主角Patrick Wilson在与Clair演对手戏的戏份中貌合神离,完全没有火花,与他在《身为人母》中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其他演员的表演充其量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倒是来自英国的年轻男演员,饰演同时暗恋男女主人公的Buddy一角的Hugh Dancy,他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值得称赞。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片的画面和配乐实在是美到不行,如果单从摄影的角度来看,该片应该入选年度十大摄影佳片,而配乐的整体基调也非常舒服平缓,旋律也很好听。
两者虽然美轮美奂,相得益彰,但还是改变不了整部影片的颓势,也许导演还是应该做回摄影师的老本行。
查了一下,此片的编剧是同名小说作者Snsan Minot本人和小说《时时刻刻The Hours》作者Michael Cunningham。
空有抒情的结构、优美的画面、好听的歌曲,和一些貌似生活哲理的东西,却并不能打动人。
此片最大的问题在剧作结构上。
镜头不断在两重时空之间移来移去,却没有说清故事的因果关系。
今日的时空是毫无必要的,用老太太弥留之际架构影片,除了为了展示斯特里普等两个老演员的演技外,纯属浪费笔墨,还不如老老实实从头到尾顺叙讲清一个故事。
一次又一次,我告诉我自己,我是多么的幸运能爱上你。
一次又一次,我告诉我自己,我是多么的幸运能遇见你。
你只是说,你依然记得那两颗属于我们的星星。
瞬间我的眼泪便滴落下来,在又一次相遇的街头。
《夜幕》改编自女作家苏珊·米诺的同名小说,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女人普通的一生,她深爱过的一个男人,她心中难以磨灭的一段时光,以及她在弥留之际的回忆之旅。
这是一个典型的女性故事,围绕普通女性的生活爱情孩子这些话题展开。
因此小说吸引了大批的女性读者,成为非常流行的一本畅销小说。
文学作品向来是电影作品最好的苗圃,所以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尤其以文艺小说类为主的,一般都以优美的台词为特点。
《夜幕》也不例外,虽然在117分钟的时间里,不能完整地把原著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搬上大荧幕,但是小说中那些经典优美的文字则得以以台词的形式在影片中呈现。
当然优美的文学式台词说起来会有稍许的生硬,但却提升了影片的优雅气质。
《夜幕》是一部典型的爱情电影,一部典型的关注女性情感的电影,一部画面优美格调高雅的文学电影。
虽然比起同样题材的《时时刻刻》,《夜幕》对人性对人生意义的挖掘显然还不够深厚,甚至在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上稍显单薄,但却不妨碍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和感动。
本片优美犹如油画般的画面来源于本片导演乔拉斯·科泰,他曾经是一位在奥斯卡上获得过最佳摄影提名的摄影师。
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有金球奖得主克莱尔·丹尼斯,奥斯卡提名获得者托妮·柯利特。
剧本改编的工作则是由曾经改编过《时时刻刻》的麦克·科宁汉担任。
这些在奥斯卡金球奖上的常客和明星们,使得《夜幕》有向下届奥斯卡进军的明显企图,也使得其成为今年年中上映的第一部奥斯卡的野心之作。
确实,本片的题材和主题是非常适合奥斯卡的,曾经《时时刻刻》的大获全胜证明以女性题材为主的影片向来受到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
但是,如果观众报着这样的心态去看本片,未免会有一些失望。
主题挖掘不够深厚,人物不够饱满,在故事叙述上又给人走马光花的感觉,使得本片只能称得上是格调优雅,还不够能算得上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不如把《夜幕》当作临睡前的一杯热牛奶来品尝。
没有咖啡的耐人寻味,也没有葡萄酒的香甜醉人,却是能够温暖心灵的温情之作。
虽然在观众群上,本片注定只能吸引女性观众,无法打动男性观众。
不论是年过半百的女性观众,还是处在中青年段的女性观众,定能从影片那些女人中找出一个和自己相像的类型,定会为了她们的故事而感动。
故事以一位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母亲开始,她的两个已过中年的女儿陪伴在其身边。
或许是因为药物作用,或许是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接近生命的尽头,所以这个已经形容枯槁的女人,用最后的力气回忆起了曾经的时光。
两个男人的名字,不断地从老人的口中传出,而两个女儿却从来没有听母亲提起过。
他们是谁?
母亲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是全片在开始时就设下的悬念。
女人对过往生活的回顾,女人弥留之际和女儿们的时光,构成了影片的两大主线。
过去时与现在时相互交错在一起,意在表现不同时代下相同的女性问题。
影片在处理女人回忆这一主线上,稍微显得苍白。
观众只是大概地走马光花式地看到曾经发生在女人身上的事情,两个改变其人生的男人和两次失败的婚姻。
而对现在时的处理,则主要集中在两个女儿身上,着力表现这两个性格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姐妹,她们之间的矛盾,她们对彼此深厚的感情,她们最终因母亲的病逝又走到一起,并从新了解和原谅了对方。
爱情、婚姻、家庭、事业,构成了一个女人完整的一生。
不论是那个25岁时美丽的安,还是如今卧病不起的安,不论是保守的以家庭为首的姐姐科尼,还是叛逆的向往漂泊生活的妹妹尼娜,不论是安那个神经敏感的朋友。
她们身上都集中了所有女性们共有的特质,为爱心伤,为家庭劳累却幸福着,从怀孕那一刻开始的对孩子的爱……这些是女人们共有的问题。
《夜幕》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命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爱情还是家庭还是事业?
什么是我们最关心的,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亲人?
我们该如何生活,尤其是作为女人,我们要如何才能让命运操控在我们手中,安安稳稳地向前迈去,才不会有终身的遗憾。
此刻,我又想起影片中那些优美的台词,那首名为《Time After Time》的蓝调歌曲忧伤的旋律,以及午后逆光中忙碌的母亲和她怀中的女孩们,那次女人与深爱男人的街头相遇,女人强忍泪水的倔强表情,那艘永远都未启航的帆船和那永恒的星空下已然消逝的爱情,温柔地如海浪般涌来,是不算完美的《夜幕》留给我的,最温暖的心灵感受。
不知道是不是秋天的缘故,最近总是很容易伤感。
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安去参加好友莱拉的婚礼。
看着对婚姻不够确定的莱拉,她和莱拉的弟弟巴迪都希望能够将她从这场婚姻中解救不去。
巴迪固执的相信姐姐仍旧爱着15岁就爱着的初恋男子哈里斯。
然而当安在莱拉的婚礼上深情唱起“反复”,一切都不同了。
安和哈里斯无可救药的相爱了,同时安以外的得知,巴迪从上学起就一直爱着自己,并将她曾经传给他的字条保留至今。
安拒绝了巴迪,醉酒的巴迪意外的出了车祸,当婚礼散场人们发现血泊中的巴迪时,他的手中还紧紧握着湿了的旧字条。
一夜缱绻,安和哈里斯才看到伤心欲绝的莱拉家人。
从此愧疚让她一生不安。
她的一生都在惋惜,她一直以为还有机会,能够和今生的至爱哈里斯在一起。
之后的安,经历了结婚、离婚、再嫁、生子,生命似乎朝着她无法控制的方向流淌。
现在,安躺在生命的悬崖边上,她的心里仍旧牵挂着许多年前那场婚礼上的偶遇。
她的两个女儿,姐姐是个贤妻良母,却不懂母亲的心思;妹妹享受漂泊不定的生活,她相信母亲昏睡中的呢喃是她心中未了的牵挂。
安终于等来匆忙赶到的莱拉。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激动的躺在一张床上回忆属于她们的往事,安在莱拉婚礼上动人的吟唱伴随着她幸福的婚姻,哈里斯也在异乡娶妻生子。
安终于在临终前释怀。
夜幕降临,天空中仍然闪耀着,那两颗属于他们的星星。
这是前一段时间的文字,总觉得还有许多话没说完,许多情道不出。
感动我的,不是演员的面庞,不是丝丝入扣的细节,不是谆谆教导的对白,不是感天动地的剧情,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就是一个情字吧。
最后修改于 2007-12-28 15:24
到家了,给自己倒一杯干红,只为想喝。
然后好好的依着椅子坐下。
把爸安顿好病床,办好手续,还有体温,血糖,药剂,晚餐统统打理好。
妈也陪在身边。
中午的急救依然心有余悸。
第一次坐上120的车。
与它一道在街道上快速穿行。
仿佛这一切来的太突然。
毫无准备。
还好,及时,一切安好。
爸还好好的。
巧合昨晚看了这部电影。
满分10分我给9.8。
这部电影能成为往后的一部教科书级的经典。
此片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导演拉乔斯·科泰曾执导《海上钢琴师》,人物性格刻画细腻,影片氛围拿捏得道,当然也离不开演员优秀的表演,除曾出演后现代版朱丽叶的女主角Claire Danes,也很欣赏Hugh Dancy的表现。
人生的错误 影片开始在一个美丽的海岛边,年轻的Ann在Harris的小船上醒来,她不断的呼唤着他的名字。
画面切换到病床,生命垂危的Ann,她面临着寿终正寝,身边是她的两个女儿,她们对病重的母亲最近的奇怪言语深感困惑。
故事从病床上的回忆展开,在唯美和残酷间穿行,从代沟向理解过渡。
美丽时光成了Ann的一剂良药,她不断的经历幻境,重温曾经的爱意,但她心里也有一个结,一个男人,Harris。
Harris是Ann的美好回忆,虽然那天后,他们便各奔东西。
“他是人生最初的一个错误”Ann总是喃喃自语。
这个人是她的最后牵挂。
心灵的救赎 lila是Ann的闺密,她们都爱上了Harris。
Ann通过年老护士的无心联络,见到了相隔40年未见的闺中密友lila,她们互敞心扉,她们谈到Harris,她们共同的爱人。
lila告诉Ann,当年根本就没有谁犯了错,重要的是曾经经历过那份美好。
人生经历的种种,以及犯的错,在时光的流逝间,都是微不足道的,为曾经的错,悔恨,也都是毫无意义的。
Harris正在某处过着平静的生活,有他的妻儿,并且慢慢的老去。
Ann如释重负,满心欢喜,她带着安详的笑容,安静的睡去。
影片中有几处欲言又止的秘密,那是主人公的秘密,也是留给观众遐想的悬疑,也看出导演的功力。
爱的延续 而Ann的两个女儿,生活各不相同,她们通过对母亲过往的了解,明白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当她们分享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的喜悦时,年老的Ann带这心满意足的微笑,释然离世。
画面回到那个记忆中的海岛。
她的Harris,是否在小帆船上,等着她。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Harris”。
http://hx2.blogbus.com/logs/10680898.htmlH2 2007.11.07 21:12
昨晚,无事可做,客厅里放着星爷吵吵闹闹的《大内密探》,我突然决定看看下了许久一直塞在硬盘角落的《夜幕Evening》。
播了大约有20分钟,果断地休眠了电脑,刷牙洗脸,然后关上门和灯,于一片漆黑之中静静地看,那才是它应有的观影环境。
剧情倒也不复杂:年迈的Ann即将辞世,她做过歌手,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女儿Constance和Nina,可令她辗转反侧的记忆却在这些之前,那时她24岁,参加挚友Lila的婚礼,遇到此生最爱的男人Harris,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故,两人天各一方,各自成家。
故事悠悠地讲着,中间还穿插着现实的生活,Constance有着丈夫和两个儿女,看不惯妹妹Nina飘忽不定的性格,Nina和男友同居了3年仍然犹豫不决,这时候得知自己怀了孕。
电影拍得像篇散文,碎碎地念着。
个人很喜欢老年Lila那句“人生根本没有错误”,Ann临终前审视自己的一生,仿佛发现太多的本应该,“本应该”接受Buddy和Harris乘小艇的邀请,那样Harris能留下更多的记忆;听到撞击声“本应该”往回走走看看,那样Buddy不至于死亡;走出小屋时“本应该”和Harris直接去旅行,那样永远也得知不了噩耗;她赫Lila之间“本应该”有一个嫁给Harris……Ann纠结于往事,耿耿于怀,她遇到生命中的选择时犹犹豫豫,选完之后又暗暗担心。
我们都会如此,我是说遇到选择,就像Nina,你不确定生活在一起3年的男友是不是Mr Right,你怀孕了,害怕生下孩子后悔一辈子,害怕不生孩子同样后悔一辈子。
倒是Lila淡定:根本没有什么Mistake,你爱过,又错过,你养大两个女儿,你在我婚礼上唱了一支歌。
也许幸福就在那波澜不惊的生活里,Ann回想起幸福,回忆的是那平常的一天,她排练时唱着歌,Constance被钢琴师抱着,小手按在弹琴的大手上。
也许与其纠结于选择哪条路好,或者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倒不如具备一往无前走下去的勇气,婚姻再失败,家务事再烦人,锅里煮的东西再紧急,Anne也能抄起孩子,唱起歌来。
结局是光明的,Constance与Nina和好,Nina下定决心和男友组建家庭,而Ann,对一切释怀,静静离去。
P.S.想说下卡司:Ann年轻的演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Claire Danes,如行这多年表演居然还这么生硬。
其他演员都很不错,有经常在独立电影里露面的Toni Collette,夜间护士竟是Eileen Atkins,又一学院派。
比较有意思的是两对母女,Meryl和女儿Mamie饰演同一角色处在不同年龄(感觉Mamie不漂亮,但是看着相当舒服,我就说Lila咋这么眼熟…),还有Vanessa和Natasha,真的扮演一对母女,心想Natasha看到母亲垂危的样子一定很怪异,可上天弄人,黑发人竟先去了。
开始播放半个小时。
巴迪问ANN,你觉得他有什么好的吗?
ANN说,很高。
说完大笑。
此时,沉默许久的电话响起,朋友说,速来。
和还未到来的访客急急说抱歉,抓上外套冲出家门,夜晚已过早暗下,对向的车灯一路闪过眼前的方向,望不见远方。
四个多小时的努力也没有挽回生命,气息逐渐远离。
前些日子还一同在桌前嘻笑怒骂,会笑弯的眼再无力睁开。
悲伤和沉重紧窝在胸口,看着周围的人压低了声音轻轻哭,更加哭不出。
很辛苦。
人们各自散去的时候,天已经很冷,起风了。
一个人再坐着的士返回郊外。
司机和我各自沉默,我摇开窗户,让风肆意的吹进来。
好像所有的事情在夜晚发生都格外沉重。
我想象着习惯于他们还在身边的样子,一旦远去,才格外觉得孤独。
如果说,这些就是所谓的宿命,那么无常是不是它的无声礼物?
就像每个临时决定,也都也可能是有着必要存在的意义。
明知道不能有答案,却总是忍不住去想这个问题。
怎样才能不遗憾。
回到家后,拉上窗帘,关了手机,栽倒在床上,将片子看完。
ANN问LILA,至少我们之中的一个应该嫁给HARRIS么?
LILA说,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了。
从15岁起为了他拒绝所有的求爱。
在爱情到来时不拒绝一个陌生人的吻。
接受并面对成为别人新娘的现实。
对一段窝心的爱情说不。
一个人蹲在船上哭出来。
当他说,我始终还记得我们俩的那颗星星时,那已经是最完美的结局了。
无论宿命是有缘,还是无常让他们无份,对于他们或是我们,只需接受,然后面对。
time after time,I tell myself that I'mSo lucky to be loving you
First of all,想到看EVENING是因为去年12月DTV的预告片打动了我。
因为它是文艺片,是小片(其实制作和演员都算得上“豪华”了),当然还因为它的漂亮的有寓意的海报(有时不得不承认一幅海报在关键抉择时的意义啊),当然还是冲着梅姑来的。
不得不说开始很想只给三星(因为是本人的第一篇影评,特说明一下,豆瓣里面的影片都是本人感兴趣的片子,不是随便什么大片商片都往这上面放,所以起跳级别为三星,也就是说即使很不如意最少也是三星),甚至在中途时就想放弃了。
到影片后半部分的时候才觉得叙事的重点上路了(可见导演耐心好好,好会讲故事,前面铺垫得不错),开始觉得不过是一部讲爱情的小品,越到后来那种像酒一样的醇味慢慢的弥漫开来,附加的讯息也渐渐丰满起来。
因为中间略带涉及男同情节让我坚持看了下来,其实到后来影片主题由爱情升华到人生的高度上了,可以说也是看这部片子最大的一个收获吧。
想想吧,男主人公有够幸福的,两女一男喜欢他,但最后谁都没和他在一起。
为什么呢?
影片里已经给出答案了: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如自己所愿,不是两情相悦的人最后就能走到一起白头偕老。
也许对男主人公充满怀念的那段美好“初恋”经梅姑的“劝说”最终得以释怀正好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初恋”永远在回忆中是最美好的。
“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也让每个人的人生得以充实和完整。
虽然有失败的婚姻,不如意的工作和男友,但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就在自己的选择中。
在垂暮之时回想自己的人生也不会感到遗憾。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还是带来一些讯息让人思考,虽然现在我没到历经风雨的年纪能马上感同身受。
PS:男主人公身份低以及选择不能发财的事业也和女主人公没能与之在一起暗合,只是影片没着重提及。
画面拍得很美,摄影不错,个人觉得影片有些地方拍得像电视电影,有拖沓的感觉,可以再剪个十来分钟就好了。
Hugh Dancy和梅姑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爱而不得
花了大把金钱发呆。
故事讲得有些拖沓
收集了那么一大帮明星,演了一部不知所谓的电影。
电影配乐和画面真美 故事情节差点儿 但是那个可怜的巴迪让我想到了自己 喜欢一个女孩儿却不敢去吻她 也不敢表白 像个傻子一样的看着她钻进别人的怀抱 然后对她念念不忘直到有一天不幸的死去 直到死都是一个人
该回味
一辈子
土土土土土土
被拒绝的那个男孩大多会伴随着悲剧,无论他是有多么愚蠢。这是我不喜欢大众美女的原因之一。
受够了看这种无病呻吟主题爱情片 如果不是为了claire真的看不下去
很好的电影,我只是想不通怎么觉得它是鬼片,而且竟然在电脑里放了3年之久都没有看。
不和最爱的人的在一起,不代表你不能拥有生活。演员中有两对真实母女:Meryl Streep和Mamie Gummer,Vanessa Redgrave和Natasha Richardson,梅姨女儿在众星之中瞬间杯具了。。。要是Glenn Close能开口唱一下time after time肯定好听爆了
他这样一个情感太丰富的人,是注定受伤的。所以他压抑着哭着不能接受姐妹嫁给不爱的人。所以当他看到他爱的两个人接吻,那么痛苦却不知道该嫉妒谁。我知道人是不能依靠过去的旧梦生活的。可是我都忘记了我们是为爱而生的。他只是深深眷恋着他爱的人们,他不能想象分散的一天。
四星给Buddy
梦幻的开头。
完全想不起来了。。。2018-1-4
此生最美的风景
一对情侣 两对母女~~电影外的边角料远远盖过电影本身~~
我只记得当时看过之后很伤感,名字一直不记得,在豆瓣上翻过好多遍,终于找到了。
这世上没有所谓的错误,有时快乐,有时非常不快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