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的意思是,这部电影的结构如同俄罗斯方块一样,每一个环节补得很好。
其实这样的片子算得上是放松身心的一种表现。
斯科特告别了黑鹰坠落、天国王朝之类让他足够“累”的片子,找了一个舒适的法国田园风光,带上克劳,一起enjoy there lifetime。
片子整体的节奏轻松愉快,情节很舒缓,故事中点缀了几个开心果,很适合舒缓神经。
从感觉上说,这部片子很像火柴男人的风格,幽默、开心以及精巧。
故事本身不大,前后的搭配也有些松散,但是不失乐趣。
除去历史剧、正剧、科幻剧,斯科特在这样的幽默小喜剧的处理上,依然有他的特点。
故事本身不需要太大的波澜,保持自由流畅,附带上一些精致的小点子,这样就足够了。
今天去书店淘书,看到这本《一年好时光》只卖8块钱,后来赶紧上豆瓣搜搜书评。
不过结果还是没买,因为店员催着要光门。
当时就在想好像这本书被拍成一部电影了,结果回来上豆瓣一搜若然是这样的。
所以就开始看一下这部电影,如果好看的话,就去买这本书收藏一下。
不过这部电影整体感觉一般般。
不过还有一些做的不错。
音乐真的不错。
还有一些对白很有意思:Winning isn't everything. It's the only thing.Man learns nothing from winning.The act of losing, however, can elicit great wisdom.Frenchmen's hand is his word. An Englishman's word is his bond.Concord? Deal.还是很喜欢罗素克劳啊!
情节上有点像回忆的点点滴滴,同样是大都市的上班族到乡下重新找寻自我的故事。
轻松,幽默,浪漫,所有令人感到身心愉快的元素都有了,和海报一样,醉人的阳光,看着那么舒服。
黄金搭档大牌导演Ridley Scott和大牌演员Russell Crowe继角斗士之后的再续前缘,不过这次是小众作品,不为票房做大片,可见两人对原著改编剧本的喜爱。
最开心的是,我们再一次看到了Russell Crowe,这位性格演员,这位不重名利,相貌平平却浑身散发出令人难以抗拒的男性魅力的天生演员,在好莱坞众多男星中独步天下,只能用无可替代来形容他了。
和他配戏的女主角由法国头号女星(实在缺知名度高的)Marion Cotillard饰演,还没表妹漂亮。
说是a good year,在我看来完全算得上是a perfect year,羡慕啊.......在法国这个美食国度,两个英国人点菜唧唧歪歪,借他们讽刺了一下英国的fish&chips,哈哈。
如题今天二刷 第一次看时是懵懂少女 只觉得普罗旺斯真他妈美 红酒到底好不好喝 邂逅的氤氲铺满了整个电影 第二次看的时候已经是围城中人 也是职场中人 竟然又发现了惊喜俩人去露天电影广场约会 突然天降暴雨其他人落荒而逃 只有男主角拿来一把大遮阳伞 两人继续在雨中攀谈 伴着雨声 伴着红酒 伴着爱情电影 啊 救命 浪漫的要命……男主角拿到了梦寐以求的promotion 却问老板那副锁在保险柜里的名画会欣赏几次 是啊 当我们拥有了一切 那些单纯美好的本真才显得尤为珍贵 奋斗吧 没准哪天我也买个葡萄园
斯科特2006年执导的电影。
一直以为斯科特擅长导演史诗片,没想到他导演的情感喜剧片也这么好。
讲的是伦敦的一个成功的高级白领麦克斯,回到故乡法国的普罗旺斯,继承叔父留给他的遗产:一所庄园和葡萄园。
在故乡,面对秀丽的田园,他的思绪在童年的回忆和职场的纷扰之间徘徊,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最先吸引我的不是麦克斯,不是他的亨利叔叔,更不是咖啡店的美女芬妮,而是那个厮守着葡萄园的果农杜弗洛。
他在葡萄园工作了几十年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打理那些葡萄藤。
他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去过外部世界,他的全部感情都倾注在葡萄园里。
他干活的时候,边干边唱着歌,人们问他:“干吗唱歌给葡萄听?
”他说:“葡萄需要的不只是阳光和雨水,还需要和谐的音乐美声。
”正是对葡萄园的爱,让杜弗洛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也正是这种快乐,让麦克斯羡慕和向往。
他体会到:“最不起眼的地方也看得到智慧。
看着杜弗洛跪在地上,做锄草这么简单的事,他还是展现了无比的诗意。
对每一颗葡萄全心奉献。
或许他能启发你,给你未来的谋生方式一些灵感。
”看过一本前苏联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书中的各类人物都在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中去拼搏去追求,如同大树下的那些蚂蚁,穷其一生,将若干个面包屑搬回洞里。
可到了最后,却都没有弄清楚自己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对生活的需求也不一样。
别人的快乐和忧愁并不能代替自己的。
过去曾经有过的快乐也未必是自己现在所期望的。
要找到自己的快乐,必需投入到这个世界中去,经过无数的悲欢离合,经过得意和失意,经过成功和挫折,无数的比较和体味,最终才能找到。
如麦克斯在庄园中,触景生情,不断回忆起和叔叔在一起的生活,一起散步品酒,甜蜜安宁。
同时也不断的接听伦敦交易所的电话,指导属下轻松赚钱,享受成功的欢愉。
比来比去,才发觉自己要的其实就是那种简单的生活。
就是那种徜徉在田园中的自由。
那里保存着童年的回忆,留着叔叔的亲情,还有纯洁无暇的爱情。
斯科特在这里叙述的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
世界上还有更多的方式,例如对志存高远的人,对决心把世界财富收于囊中的人,对于下决心解放全人类的人,这样的方式显然就不适合了。
好与不好,只看是否适合自己。
麦克斯由罗素·克劳扮演。
刚演完一个角斗士这样硬汉,又要发挥他柔情魅力了。
无论是对竞争对手还是对倾心的美女,他都是随手拈来一段幽默话语,非常自如非常得体。
我觉得幽默也分上中下三品。
下品是观众听完,问:“后来呢?
”中品是话一出口,大家哈哈一乐。
上品则是听完后,稍一愣神,就会心一笑。
咱们自己的电影占尽了下品,只得把上品让给罗素·克劳了。
幽默之后,我们仍旧可以感到麦克斯的思考与纠结。
庄园是卖还是不卖?
自己将生活在伦敦还是普罗旺斯?
对于生活关键处的选择这样重大的命题,他的这种反复思考和犹豫是很合理的,这使得最终的决定不显得那么突兀。
也符合麦克斯这位从黑暗的商场中拼杀出来的老将的性格。
记得以前看过杰克伦敦的一本书《毒日头》,描写的是一个淘金出身的银行家,为了爱情毫不犹豫的抛弃了自己所有的财产。
对于习惯于冒险的二杆子,这也符合他的性格。
这是另一类人,走的是极端路线。
有意思的是他们最后都是殊途同归,选择了最简单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那几个跑到终南山当隐士的人,真这样做的人几乎是没有的。
我们不禁质疑斯科特是不是对生活太理想化了?
这就引出了一个另外的话题:挣钱是为什么?
今日的社会,通常来说,现在大家都不愁温饱,区别就是钱多钱少的事。
那么这个问题就是:积敛更多的财富是为什么?
人们的欲望不同,给出的回答也一定是多种多样的。
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为了花,为了存,为了证明自己的成功,为了得到他人的尊重,为了慈善,为了养老,为了崇高的事业……五花八门。
然而我始终认为,金钱只能带来方便,却不能获得感情和幸福。
有钱是好事情,不过应该把它摆在生活中适当的位置。
生活中仍然有比挣钱更重要的事情。
本人评分:7.0。
Max Skinner是个商人,因此对于他来说唯利是图不是缺点。
影片开始儿时的他就表现出了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潜质,这样的人当然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Max是个配角也许就会被表现的更加无耻些,就像Kenny(这个家伙最后被Max玩死了。
)但他是主角那就要为他改邪归正留余地,所以我们看到他对于别人的咒骂不以为意,甚至会被赞扬惊到。
Max不介意别人骂他混蛋,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混蛋。
就像人们说得,认为自己自私的人往往不是那么自私,所以Max似乎也不是那么混蛋。
从小失去父母的Max,最亲的人莫过于Henry叔叔。
而当他知道叔叔的死讯而无动于衷,甚至不愿前往的时候,不是无情,只是惯性。
因为现在是工作时间,因为他在London。
法国的风光很好,法国的女人很有艺术气息,Marion Cotillard没有美到令我惊艳,但味道的确很法国。
在Provence的感觉很好,也许和影片的步调有关,轻松写意。
Max在承载纯真记忆的地方找到了曾经的自己。
影片没有什么过多的情节,有的只是轻松的氛围,感觉很舒服。
但其实影片的最后Charlie说得话才是正确的,生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Max喜欢Provence是因为哪里有值得回味的曾经和难得的放松,当然还有美女相伴。
但他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一个正处在事业顶峰的人会安心在乡下养老吗,这对他那日益臃肿的身材似乎也不是很好。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rite a book? Charlie的问题让Max无法回答,他只能说We'll see about that. 是呀,We'll see about that. 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谁知道呢。
在我印象里,当人向上爬到某层次,总要与葡萄酒多少粘点关系。
庄园、挂酒度、AOC法定产区、1982年拉菲,等等这些名词都是能听到的,在聚会、在宴会、在交际、在投资、在生活,特别是在电影里。
这天看了一部06年的片子,叫《A Good Year》。
看了电影的一会,再看名字,再想深点,也就是知道这与葡萄酒有关系?
葡萄酒最起码的常识,饮的不是品牌,不是庄园,是年份。
那一年的年份最好,葡萄生长得也就最好,产出酒也就当然是好。
这里,我就先说电影,然后再拿葡萄酒说事儿。
电影很有法国电影浪漫主义情怀,主角最后回归到要美人不要江山主题。
当然,片子女主角也当然是很美丽。
电影也拍得很轻快好看,风景更是让人感受法国南部庄园气息。
听说电影由美国人拍,难怪拍得节奏感轻快,一点都没有法式电影的酸涩难懂。
主角生长在法国葡萄酒庄园,见证一瓶神秘的葡萄酒成长,后来去了英国做最让人讨厌的交易员。
这种葡萄酒,就是由一个农夫,加一个老人家,精心壤造的。
看到影片这里,看到酒好像叫GP1983,我再查自己的葡萄酒资料小册子,原来,83年也不算太好年份,82年才是。
难怪编剧会选择这种神秘的葡萄酒在83年这个年份存在。
奇迹只有在平凡里创造出来,才称为奇迹。
想起几年前,自己第一次买法国原产葡萄酒,别人介绍2000好年份,应该买。
好可惜自己没有买,因为放到现在,也真的能升值了一点点了。
不过想想,就算买了,我早就开来喝了,那能留得到现在。
当年也看到有一瓶1988年的,也就八千来元人民币,还不是主庄园的,只是副牌。
钱与生活品质一挂钩,就特显出俗来。
你看那些小资们,去咖啡馆喝的从来不是什么好葡萄酒。
什么好的东西,把钱说出来,都给说成是俗的。
想当年我也范过这样的错失,例如在一老师的家里吃蛋糕,我竟然问别人蛋糕买了多少钱。
在电影里,最后有一幅梵高的油画挂在证券上司的办公室,主角问他“你有什么机会看到这幅画?
”其实,我们在这个俗世,有多少高尚的东西,都给放收藏或者封闭起来,让人觉察到与生活不同一水平线,所以就是高尚。
最后那幅油画,到了法国小餐馆里,人人经过看一眼,这才是最高尚的回归。
我在说画吗?
不是。
我在说高尚与俗吗?
不是。
我在说葡萄酒。
多少的葡萄酒在中国,在那里大肚子餐饮中给“干”掉。
谁说有钱人没眼光,他们可是专会挑贵的下手,下手多几次,他们都会精明得找82年的拉菲了。
他们就是把最高尚的东西,全部马上回归到自己肚子里,一点不让别人有机会高尚。
葡萄酒最高尚的喝法,是朋友相聚,随便一个地点,随便吃点东西,能真的尝到酒香。
这也就不旺葡萄酒在我们肚子里走一过场了。
想起台湾知名评论家杨照的书里写出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说。
其实,把红酒白酒放一起,保持同温度,让全部品酒师闭起眼睛去分别,大部分会分不出来是红酒还是白酒。
这个观点就等于电视新闻说道,葡萄酒的好坏,不在于别人说他好不好,贵不贵,只在于你喝时心情,喝时合自己味道。
A Good Year,一个好年份。
没错,但还需要些会喝的人存在。
kevienj.2008.01.12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爱情小品。
伦敦的证券分析师麦克斯来到法国普罗旺斯,从过世的叔叔手里继承了一幢老房子和一片酿酒的葡萄园。
麦克斯原本无意在此地生活,于是打算卖掉房子和葡萄园,拿着钱回到伦敦继续工作和生活。
在镇上,麦克斯遇见餐馆服务员芳妮,被她吸引。
经过一番挑逗和戏弄之后,麦克斯想起芳妮是她儿时来叔叔家度假时的玩伴。
继而,更多回忆涌上心头,与叔叔相处的时光,他在房子和葡萄园里留下的印记,这让他发觉自己与此地的联结比他以为的更加紧密。
突然出现的一个继承权的竞争者——叔叔的私生女,让他意识到自己对这所房子和葡萄园的感情居然如此之深。
片名A Good Year是个双关,既指葡萄适合酿酒的好年份,也指主人公度过了美好的一年。
用葡萄酒比喻人生态度,之前还看过一部《杯酒人生》。
本片更直白一些,而且片中的主要人物非常符合刻板印象:英国男人市侩、自私,法国女人妩媚、率性,叔叔的私生女代表了有商业头脑、精明的美国人。
不过,本片胜在拍得清新隽永,轻松惬意,透着法国南部的慵懒,美景和美女也都很养眼。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关于葡萄酒的电影,总是让人觉得香溢恬静。
上一次沉浸在某种孤独寻找的情绪当中的体验,是《杯酒人生》带给我的。
保罗·吉亚玛提猥琐的长相可爱的表演,为那次加州之旅曾趣不少。
一个失败者寻找自身价值的故事,总是让普通人觉得许些温暖。
再早一些,基努里维斯曾经在加州的纳帕山谷上演过一段浪漫的《云中漫步》。
如今只记得那个叫埃塔娜的意大利美女,赤着双脚踩葡萄,汗水、葡萄汁、汗毛以及阳光交织在一起的性感极美景象。
以上是美国葡萄酒。
清香,甜美,口感上佳。
新世界葡萄酒正如美国的历史,短暂而蓬勃,简单却流行。
本人爱喝美国酒,原因无他,就好比爱喝可口可乐,因为好喝。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法国的普罗旺斯,那里是法国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区。
普罗旺斯的葡萄酒糖份高,酒精度高,正如影片中的色彩斑斓的花草,风情万种的女人,以及耀眼明媚的阳光一样,浓郁醉人。
罗素克劳饰演角色来自伦敦,一个钢筋水泥铸成,总是雾色阴霾的地方,与普罗旺斯形成鲜明对比。
这正是导演独具匠心的地方。
人们总是在追求自以为重要的东西,譬如在喧哗吵闹中生活,在勾心斗角中工作。
然而却轻易放弃人生重要的东西,譬如与家人一起的经历,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还有心中的那份挚爱。
玛丽昂.歌迪亚穿着花裙骑着单车穿梭在田边花间的时候,我仿佛一脚踏入天堂。
这是一部关于回归的电影。
前面忘了说,法国葡萄酒的另一个关键词,怀念。
因为时间绵绵,所以怀念。
当男女主人公相认出是儿时玩伴的那一刻,他们的爱情如葡萄发酵般的香韵沉淀。
在那田园风光里,斑驳的古宅中,不仅保存着历史悠久的葡萄酒和对长辈的亲情怀念,还珍藏着那份从儿时便生根发芽的美好爱情。
人生大多时候在挣扎拼搏,也许迫不得已。
但也一定经历过美好的东西。
那些美好的东西,或不在那里,或还在那里。
希望有一天,再会相遇。
伦敦金融狗去有风的地方,法国版在普罗旺斯艳阳下的杯酒人生,可能各国人民都需要一个阳光明媚风景优美当地人浪漫多情的“大理”。
景色很美,故事很甜,但是这类题材多少有点缺乏新意。
片中通过男女主人公和美国堂妹,对英法美三国人民完成了许多非常刻板印象的塑造。
英国人自私冷漠刻薄掉钱眼里,法国人潇洒随性爱美酒美食爱调情,美国人骄傲自大还粗鄙,显然对法国偏心了。
就连场景上,伦敦也总是银灰的冷色,而普罗旺斯就是金色的。
即便看过《玫瑰人生》和《午夜巴黎》等等作品,但我其实在这里才第一次get到玛丽昂·歌迪亚的美,反观罗素·克洛就过于臃肿和油腻。
明明在回忆杀里两个人基本同龄,可能伦敦的生活是多倍速的杀猪刀。
雷德利·斯科特在《天国王朝》和《美国黑帮》之间拍了这么一部在其整个导演生涯中都很异类的爱情轻喜剧,大概也是一种创作上的度假吧。
片名叫遗失的世界岂不更好
又是一部俗套电影...根本找不着点在哪儿,风光大牌全浪费了
普罗旺斯的风景比剧情有看点多了,哦,差点忘了还有玛丽昂的屁股。
不好看,没坚持看完~
2007/1/4
迷人普罗斯旺
失望。。糟蹋了彼得梅尔。。
美好的一年 by the way 玛丽昂太迷人了
又再电视上看到好电影了~
只为了看年轻、身材妖娆的玛丽昂·歌迪亚,风景很一般,剧情、感情戏啊什么的也都是垃圾。
CHC有好片,在电视上也能看真好,Marion Cotillard真美
MACK同学点评说:英语对白,法国味道。剧情俗套,格调小资,风景很美。 差不多是这个样吧,歌迪亚是女神自然不必说 斯科特居然也拍浪漫轻喜?
不要这样,你不能说英国佬就一定势利、自私,法国女就一定媚惑、自我不是?风景很美,小镇很闲,可惜,你可千万别理解成“Just do it”就辞掉工作想走就走——男主角是金融公司中层,身家数百万,女主角曾在城市打拼数年现有自营小店一个。电影想说的其实是:要浪漫,先浪费;要有闲,先有钱
看惯了文弱的数学教授怎么也觉得他不像偷瞄大胸的股市小霸王
最终英国人还是输给了浪漫多情的法国人。
爱情发生的莫名其妙,亲情又不打动人心,连景色都乏善可陈,白白浪费了罗素如此小清新的贱样和普罗旺斯的好风景。
还是很喜欢Marion Cotillard 以及Provence啊~~
有时候只想要看一部有喜欢的演员和好故事的简单电影,尽管它老生常谈,刻板俗套。
人 酒 景色
高清频道播的。风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