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如今恐怖电影的金字招牌之一,今年A24的表现说不上太好。
《玛克辛》《荧屏在发光》的口碑算说得过去,那《前厅》《Y2K》可以说是惨烈的翻车了。
所以口碑相较还算突出的《异教徒》,一直是我的年度期待和年度恐怖电影备选之一。
现在终于如愿以偿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正片,很可惜它并没有我期待的一些内容,但倒也有些意料之外的小惊喜。
这是个看上去复杂的宗教信仰谈话,前面有着大量关于信与不信的问答内容,后面又陷入禁闭的恐慌,而它最后所指引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态度和个人力量。
Barnes和Paxton是一对传教士搭档,二人负责分发摩门教手册和上门传教。
这天她们敲响了一栋孤独大宅的房门,开门相迎的Reed先生看上去热情又温和,对摩门教似乎充满了兴趣。
他告诉两人他的妻子正在烤蓝莓派,他很乐意二人进来坐坐并且向他传教。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如Barnes和Paxton所想的那般顺利,Reed不断的提出问题旁敲侧击质疑着她们信仰的真实性,他极端的发言让二人感到不安。
更关键的,是Barnes发现Reed点了个蓝莓派味儿的香薰,他在说谎其妻子在屋内。
但此刻为时已晚,羔羊已落入狂人之手。
在谈论这部电影主题表达之前,先要明确的是前面所说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体现在人物立场和对错上,休·格兰特饰演的Reed毫无疑问是电影中的绝对反派,但他的话不是完全对和完全错的,包括Barnes和Paxton的反击也是如此。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Reed尝试瓦解宗教皮囊。
在这里,Reed用约瑟夫·史密斯一夫多妻的私心,人性的缺陷和私欲去质疑所谓上帝传话的不真实性,提出教义是一种洗脑策略。
之后他也用自己各种刻意的细节再次强调,Barnes和Paxton的信仰是受到外界影响的对谎言的盲信。
通过Reed的基本剖析,导演提出了人为教义的虚伪性和成年人的代际影响。
而之后Reed又开始长篇大论,用大富翁的历史去瓦解宗教的神圣性,圣经是可以解释再用成为其他宗教的,把传教士比喻成推销员。
归根结底,他所说的依然是宗教背后的他人操纵。
此时Barnes向Reed提出了反驳,质疑了他论述过程的不严谨。
这里导演通过一次忍无可忍的反抗为Reed完美博学的形象施加裂痕,这也是一次人物立场的转化,因为Reed的形象从宗教的质疑者成为了宗教本身,Barnes和Paxton则从代表宗教的传教士成为了这场游戏中的觉醒质疑者。
前面提出教义私心的概念后,导演又通过反神迹指出了宗教传统的神迹骗局。
Paxton进入地下室的深层,这里出现了代表基督的七芒星和代表撒旦的倒五角。
来到诸多女人被囚禁的场景后,仿佛约瑟夫·史密斯一夫多妻的Reed提出了自己的最终思想——宗教的本质是控制。
其实这句话里宗教已经不再是真实主语,控制才是关键——宗教只是控制的存在形式之一,所以在访谈中导演明确的指出这部电影也和政治相关,或者说它和什么都相关。
到这里,能看出这部电影所探讨的并非信仰与神的有无。
其内核类似1971年肯·罗素的《卢丹的恶魔》,片中主角格兰迪神父在饱受摧残后不再亲吻十字架。
那并不是他不再信仰上帝,而是他已明白握在对方手中的十字架代表的是他人构成的教会。
该片结局里Paxton说她懂祈祷没有作用,但这很美。
Barnes起死回生上演了真正的神迹,击败了代表控制力量的Reed。
和导演所说一样,这都是对个人信仰和体验的肯定,和他人的影响操纵无关,就像格兰迪神父拒绝教会但信仰上帝。
总之通过三人的周旋,斯科特·贝克和布莱恩·伍兹在片中简单阐释了自己的观念——他人操纵的控制真相,个人体验的力量和美好,永远保持不确定的质疑反抗态度。
那么回到结局,导演给观众留了个有点扑朔迷离的答案。
Paxton逃出生天,一只蝴蝶落在了她的手上,镜头一转这只蝴蝶又消失不见了。
其实这完全没有正确解读,因为这是他们故意留下的开放空间,好让观众用疑问把这部电影带回家。
可以理解这是Barnes灵魂神迹的延续,对Paxton之前说想死后成为蝴蝶的回应,也可以当作Reed那死后苏醒新世界的庄周梦蝶理论是真的,全看自己。
离开这些控制观点,还是回望电影本身。
其实我个人对斯科特·贝克、布莱恩·伍兹的搭档组合一直抱有高期望。
毕竟2018年时二人写出了《寂静之地》剧本,用静默的强设定放大了很多恐怖电影热衷的声音元素。
2019年自编自导的《惊魂鬼屋》,也是不错的密室砍杀电影。
但2023年的《逃出白垩纪》真是把我给看噎住了,烂到没话说,都不知道拍这玩意到底是为了什么。
好在这次两人拥抱A24的效果还算不错,1000万的低成本能换来4200万的票房已经够看了。
对于这么一部大量对手戏和反派为主的电影,首先必须要赞赏的当然是越老越邪的休·格兰特。
这几年他一直乐意出演些怪怪的角色,甚至采访时也专门表示自己想演点不一样的。
这也是导演组第一时间就找上他出演Reed的原因,结果无疑是让人惊艳的。
休·格兰特运用了丰富且浮夸的表情和动作,这些表演往往充满戏剧感展现着Reed那种掌握全局的轻蔑自大,对两只羔羊的不屑戏耍。
而且休·格兰特迷人的气质,非常符合Reed前面质疑者的形象,让观众真的想要完全相信他是对的而又被后面的撕裂所冲击。
Barnes和Paxton,索菲·撒切尔饰演Barnes真是cool爆了,暗色调造型和她的气质实在是很搭。
索菲·撒切尔本身的表演也很出色,像是Reed一番质问后镜头特写下Barnes一连串的恐惧表情细节。
至少在和休·格兰特对戏的过程中,索菲·撒切尔这神迹幸存女孩的演出完全没问题。
导演的诸多小设计结合朴赞郁老搭档丁正勋的摄影捕捉也很亮眼,像是各个人物的情绪细节,雕塑后的诡异黄光,穿越车锁的镜头的暗示,逃离地牢时衔接大宅微雕的转场。
特别是那个古希腊风格的雕塑,真实雕塑是没瞳孔刻画的,所以电影里那个这么诡异。
不过话说回来,那雕塑是哪个古希腊哲学家,真没认出来。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说一点小失望。
其实我以为Reed的宗教迷宫会更复杂,我看预告的时候一直期待这个,《闪灵》般的微雕与迷宫呼应的设计,血淋淋的受苦回廊什么的,没想到真只徒留在思想拷打上了,Reed的形象最后也有点落入了变态的俗套。
《异教徒》这个片子很有意思。
刚开始导演通过两个年轻女孩私下里的谈话,向我们展示了她们很私人的一面,张口闭口都是性,显得她们很内骚的样子,而实际上她们却是一个规矩很严格的教会的宣传小蜜蜂,转头就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教会怎么怎么好,形成不小的反差,让观众在心里觉得这俩女孩假正经,并且肯定会因此遭罪,尤其是那个眼镜妹,聊到性的时候打从心底发出喜悦之情,说不定会提前领便当,因为在往常的美式恐怖片中向来如此。
后来遇到休格兰特饰演的深居老汉,事态果真按照观众预想的那样发展。
这位老汉用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宗教观对两个女孩子进行长达半个小时的反向输出。
两女孩年纪轻轻,能有多少知识储备呢,很快被说得哑口无言,尤其到了地下(教)室,更是被老汉借助教学工具搞得花容失色蓬头垢面痛不欲生。
在转入地下室场景之前,故事还处于斗智阶段,由相对比较正经的那位妹子和老汉battle,两人之间主要是关于宗教教义的辩论。
这个阶段的台词内容涉及大量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知识,我作为东大无神论患者,没怎么看懂,因此不予置喙,但老汉的“宗教抄袭论”我是听懂了的,因为他结合了流行音乐抄袭和侵权的案例,大意就是晚诞生的宗教在核心理念上总有那么一丢丢抄袭先前诞生的宗教,这个发现和我在先前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很相似,我忍不住隔着屏幕在老汉的额头上点了个赞。
我只是抛出了观点,老汉却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细腻雄辩,显示出他浩瀚的阅读量和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
这么精彩的发言不去大学开课可惜了!
与观众的刻板印象相符,那位相对比较正经的女孩率先走出了老汉用语言布置的迷魂阵。
她看出来老汉的旁征博引只是假象,其实是在断章取义,为的是自圆其说,于是她动用起自己在教会里学到的知识进行反击,让老汉颇感惊讶,哟这美丽的小脑袋瓜里还装着学问呐!
中间几个回合下来,老汉自觉理亏,开始动用主场优势,将战场转移到了地下,随后就操持起武力和暴力这两项传统男性的手段对两个妹子进行压制。
这一部分片子有点回到恐怖片老套路的意思,但A24毕竟是A24,它坚持不用jump scare吓人,而是设置了一个较为巧妙的桥段,这个涉及到剧透,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自己到片子里去看。
就包括两位女孩的下场也是有点反常规的,和片头给观众形成的心理预期南辕北辙。
不走寻常路,有点意思。
看完这个片子,我感觉把宗教内容剥离,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女孩子出门在外,碰到爱唠嗑的老男人可千万别被他唠晕了,一定要坚持最基本的常识,在确认对方唠的不是什么正经嗑后,尽早结束谈话并离开。
生活中像休格兰特这样给屋子设置机关的老汉不多,但缠着女孩子唠没完的,据我观察不少,尤其是从事推销保险啊、房子啊这些在社会主流价值观里不是什么正经工作的女孩子,能遇到更多。
他们都以为能借着这机会揩油呢,哪怕揩不成调戏几句过过嘴上的瘾也是好的。
最后关于这部片子,我再次由衷感叹A24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我意思是这个公司每每能够用很简单的场景和故事,把片子拍出深意、拍出复杂性来。
就感觉他们的每一个道具、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其信息含量都比别的公司的片子高,可以多次观看反复推敲,耐琢磨。
在这里我把自己看过并且觉得很赞的A24发行的片子列出来,与大家共享。
其中加粗的是我着重推荐的。
2024 异教徒2024 血爱成河2023 利益区域2023 博很恐惧2022 鲸2021 杨之后 2021 绿衣骑士2020 米纳里2019 仲夏夜惊魂2019 原钻2019 灯塔2018 遗传厄运2017 灾难艺术家2017 第一归正会2016 瑞士军刀男2015 西部慢调2014 机械姬
这部电影从内到外全是控制,老头不仅控制了那两个女生听了他的演讲再被他一人扎一刀子,还远程控制所有买票的人111分钟之100+分钟。
所以最后的蝴蝶是姊妹还是庄周梦蝶呢。
ps之前给那仨大钉子两个镜头特写,所以看到粉衣服女生坐到后门的地方不动之后,我还很奇怪,怎么不是在放钉子的柱子那里,结果竟然是让已经流血到晕死过去的黑衣女生去挥这一下。
一直流那么多血那么久还没完全死掉,也是真的很让人费解这个安排了。
不过,如果是结局最后不是黑衣女生的蝴蝶,是庄生梦蝶,那是不是说他仨都死地下了?
女主进下面给的倒着的镜头,逃出去了手机也还是无服务,两遍钉子镜头可能也是代表粉衣服女生也看到了,最后祈祷幻觉里希望黑衣女生没死来救她?
粉衣服女生倒是从头到尾都坚持自己的性格,都快要死掉了,也没发生什么变化,我还以为他会在祈祷的时候再给他一下子也没有。
生死这种事情都改变不了一个人吗?
不过中间她把大衣给笼子里的女生的时候,我还很奇怪,尖刀也一起给了?
难道懦弱到指望让笼子里的女生给老头来一下子?
魔法内衣梗在A24片来回呼应莫名诙谐。
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粉衣和女生好懦弱,当时老头划了黑衣服女生的时候,立马背后补刀化悲伤为愤怒把老头刺刺死就会是爽版。
很棒的电影,最有趣的是它不仅挑战宗教信仰,也挑战寻找确定性的传统科学,又达成了二者的美学统一,让人感叹电影融合不同视角的魔力。
感觉还需要再看一遍!
与其说是异教徒,Reed更像一个披着布道外衣的疯狂科学家。
他和Sister P都有一种求真的意图,在信与不信的较量中,二人都在寻找一种更真的东西。
他想通过观察P的死亡,甚至安排自己的死亡,来验证他的假设。
印象中好像P最后从房子模型里摸索到了出口,这一步也是Reed预测好的。
最后真的是信仰起了作用?
导演用了开放式结局,把观察者视角交给观众。
最后乍现的蝴蝶,以及白雪,让人想起Reed的剧本+P自己的想象。
想起量子自杀的实验,永远不知道真相,因为是personal truth。
对比Sister B不算有效的观察对象,因为她是坚信的,她已经有确定性了。
美剧《开发者》(Devs)里,Lyndon凭着对多世界理论的信念,选择被“量子自杀”。
他能活下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剧里的人和观众不得而知,因为似乎每个世界里我们都作为观测者,直到他死去刹那。
电影《死亡幻觉》提供了一条思路,但它也是宗教救赎式的。
Donnie在被引擎砸中之前进入支线宇宙,最后在兔人引导下完成使命,结束支线,也在主线里安息了;在那个支线宇宙,一切都和现实一样,只不过他能觉察到一些灵异事件。
Reed会不会已经死在最底层的地窖里,接下来的剧情都是他“量子穿越”后的世界呢?
这个世界里,Reed可以继续这个实验。
即使被证伪,也是确定的。
在B死而复生的时候,他是否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验证”?
有一个线索,是在一开始二人想要逃跑时,B就建议P从窗户里逃出去,后面P从地窖里逃出来,大门出不去,不很自然地会想从窗户里逃跑吗,还用被一幅挂画指引再回到地窖?
也就是说总有那么一个世界,P可能会回到地窖,用信仰的力量令B复活,然后将Reed杀死。
这一刻,信与不信达成统一。
Reed验证了自己的理论,也推翻了自己,他终于走出了自我的房子。
假设,实验,【控制】变量,观察,验证。
总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即便未必以预期的方式。
3星,这片定位类型有问题, 应该属于宗教悬疑片, 算不上恐怖,奔着看恐怖片来的难免失望。
不过平心而论是一部很好的反宗教影片,把宗教的精神枷锁,思想控制等等都给贬了,但又反的不算特别厉害,结尾也宣扬了宗教起码有点心理安慰作用 。
虽然恐怖内容不多,高能镜头极少,但影片在辩论部分与场景布局上都下了极大的功夫,细看的话,都可以感觉到处处都暗藏玄机前后呼应,比较值得细看的电影。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今年,A24又赢麻了。
出品的影片真是爆了一部又一部。
《不同的男人》入围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2月初,又在第34届哥谭独立电影奖中摘得“最佳影片”。
主演塞巴斯蒂安·斯坦亦凭借该片获封柏林影帝,同时提名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不同的男人》剧照)即将公映的《粗野派》,在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获主竞赛单元银狮奖“最佳导演”和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最佳影片”。
在金球奖评选中,获得电影类“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剧情片最佳男主角”等7项提名。
(《粗野派》剧照)加上今年早些时候的《美国内战》《玛克辛》、年末前上映的《小心肝儿》,以及负责发行的《酷儿》《监狱影院》等话题度颇高的作品。
A24,再次成为好莱坞颁奖季的大热门。
最新,A24出品的一部最新恐怖惊悚片上线。
口碑出奇的好,IMDb上有超过4.2万人打出了7.1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1%,一跃成为近期最受欢迎的恐怖片之一。
和《某种物质》震撼感官的“肉体恐怖”相比,这部影片更加强调“心理惊悚”。
没有满屏血浆,但依然让人头皮发麻——《异教徒》Heretic
《异教徒》由斯科特·贝克和布莱恩·伍兹编剧、执导,两人也是热门恐怖片《寂静之地》系列的编剧。
男主角休·格兰特,年轻时拥有着盛世美颜,独特的浪漫文艺气质,羞涩中又带着几分邪魅。
(休·格兰特)精致的五官、微卷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让他成为爱情喜剧片的最佳人选,《BJ单身日记》《诺丁山》《真爱至上》是其代表作。
随着年龄增长,休叔渐渐跳出被固化的角色形象,却也能把那种贼眉鼠眼的阴险劲演绎得很可爱。
(休·格兰特在电影《绅士们》中)在这部《异教徒》中,休叔再次奉上精彩演技,且塑造的形象更具反差感,他也凭此片入围了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但,这个入围的奖项貌似有点“偏差”,因为本片一点都不“喜剧”。
虽然,此刻他在笑,貌似还挺“开心”。
(《异教徒》截影)但,那凌厉的眼神、僵硬的面部肌肉,似乎也在暗示着他并不平静的内心。
不知道在下一秒钟,他将如何对付眼前的“猎物”。
01拜访阴雨连绵。
帕克斯顿(克洛伊·伊斯特 饰)和巴恩斯(索菲·撒切尔 饰)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宅院外。
她们是摩门教(Mormons,正式名称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姊妹,来此的目的是替教会传教。
走进院子,整理停当,满怀期待,敲响屋门。
(《异教徒》截影)门,打开了。
房子的主人里德(休·格兰特 饰)热情地打着招呼。
(《异教徒》截影)两个女孩说明来意,里德显得很有兴趣,提出让她们进屋细聊。
可是巴恩斯却拒绝了,她说如果没有另一位女性在场的话,我们是不会进屋的,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里德恍然大悟,“没关系,我妻子在家。
”室内陈设简单,却透出某种说不出的古怪,比如墙壁上那个小小的窗户。
(《异教徒》截影)里德招呼两个女孩坐下,并表示自己的妻子正在做蓝莓派,很快就过来。
一切按部就班,传教的形式和内容无外乎就是“宣传教义,劝人信教”。
聊着聊着,话题谈到了巴恩斯早逝的父亲。
里德询问病因,巴恩斯说是卢·格里格症(运动神经元病的另称,是一种十分难以治疗的怪病)。
可是里德不知道因为什么分了神,居然听成了“蓝莓病”。
颠三倒四的说话方式,让巴恩斯感到里德和这个房间一样,给人一种很不自然且奇怪的感觉。
(《异教徒》截影)这种古怪只是个开头,接下来的对话就进入了更加不愉快的境地。
里德问两个女孩如何看待摩门教早期施行“一夫多妻”制。
这显然戳到了她们的痛处,因为摩门教早期确实存在着信徒“多重婚姻”的情况。
巴恩斯开始还击,解释说这是迫不得已,因为当时是为了创造更高的生育率,保证有更多的教徒。
里德并不这样想,他干脆地指出,这就是摩门教创始人为了自己和其他女人保持不正常关系找的理由。
继而,提出“神”的启示和“人”的关系。
如果这些启示都是通过人来传递的,而人类是有缺陷的,他们会犯罪会说谎,我们怎么能知道教义是真是假呢。
(《异教徒》截影)两个女孩有点诧异,里德的这一套说辞让她们哑口无言。
里德没有停止的意思,继续“侃侃而谈”。
他说,所有的宗教都声称自己是唯一的正统,可是它们被仔细审视之后,那些宣扬的“真理”其实并不存在。
(《异教徒》截影)难道说坐在眼前的里德先生,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但是当着教会的姊妹,公然“亵渎”宗教,用意何在?
为什么他又说自己不想找到“真正的宗教”,但事实上他已经找到了?
还把这样的结果归结为“非常不幸”的事情。
(《异教徒》截影)突然,跳闸了。
几盏灯熄灭,屋内的光线一下变得暗淡起来。
面对咄咄逼人的里德和诡异的气氛,两个女孩开始坐立不安。
眼前的男人,越发不正常了。
她们想试着缓解一下自己的慌张,请求里德的妻子能够出来一起坐坐。
(《异教徒》截影)里德嘴上说着没问题,转身走进后屋。
趁着这个功夫,巴恩斯再次打量起四周。
猛然地,她发现了不对,屋子里的蓝莓派香气是源自同种味道的香薰蜡烛。
现在,蜡烛灭了,那香气也淡了许多。
(《异教徒》截影)莫非,根本没有里德所说的蓝莓派?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里德的妻子也压根不存在?
他,为什么要说谎?
02陷阱两个女孩彻底慌了,她们想趁着里德还没回来赶紧溜走。
可是,门锁打不开,窗户又太过狭小。
无路可退。
帕克斯顿嘴上说着会没事的,可明显底气不足,都快哭出来了。
(《异教徒》截影)在后屋,再次见到里德的时候,他摊牌了。
坦言前门上了锁,而且是定时锁,明早才能被打开,现在她们可以从后门离开。
但,二选一。
(《异教徒》截影)帕克斯顿仍然心怀侥幸,提出让里德的妻子送她们出门。
里德又笑了,笑容中满是嘲弄:你们不是已经知晓事实了吗?
这屋里有女主人吗?
危险在逼近,这个屋子一刻都不能待下去了。
她鼓起勇气拉开了左手边的门,看了一眼就关上了,惊惧的泪水滑落。
径直走向右边的门,打开。
门后是长长的楼梯,下面是黑暗的地下室。
(《异教徒》截影)两个女孩无路可去,走下了楼梯。
她们赫然发现这里是个死胡同,而且两边的门事实上都是通向这里的。
正在此时,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戴着头纱,身着长袍的人提着一盏煤油灯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份蓝莓派。
她,是里德的妻子?
(《异教徒》截影)另外一边,里德不慌不忙地记着笔记,摆弄着手边的玩具人偶。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就像是一场棋局,好似一场桌游。
也是彻头彻尾的陷阱。
(《异教徒》截影)接下来,便是属于他的“猎杀时刻”。
03绞杀看完本片,小派脑中突然蹦出个英文单词——「Psychosis」对,就是“精神病”。
小派无意冒犯患有这种疾病的群体,但本片的主人公里德就是患有某种精神类的疾病,而且过度的“偏执”又让他有了某种变tai人格。
全片既没有恐怖片常用的“Jump Scare”,也不靠“肉体恐怖”博眼球。
仅有的几处血浆画面,点到为止。
(《异教徒》截影)对里德这样一个“精神变tai杀人狂”来说,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伤害、毁灭他人的肉体那么简单。
他寻求的是意识和心智层面的绞杀。
因此,本片的台词密集程度很高,犹如辩论赛一般,让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逐渐“臣服”于自己的PUA之下。
影片的极致惊悚也来源于此,观众其实很容易就看清里德的不怀好意,总感觉下一刻他可能就会暴起伤人。
可是,都没有。
他通过自己极为自洽的理论依据和意识灌输让两个女孩走进了他精心设计的陷阱。
让她们在肉体消亡之前,又体会到了信仰的崩塌。
很残酷,但作为恐怖片来说,很别具一格,也更吸引人。
有网友称本片为年度恐怖片最佳,确实是有道理的。
(《异教徒》截影)影片中,借由角色表达出的对宗教的“解构”也很具有哲学意味。
比如,里德把宗教的演变史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比喻展现出来。
“大富翁”是家喻户晓的桌游,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创作者其实是剽窃了美国女权主义者伊丽莎白·玛吉的创意。
之后,就是更新的版本或是地区版本等。
还有,很多经典歌曲也有借鉴、抄袭之嫌。
宗教,就像这些桌游和音乐一样,拷贝、粘贴……迭代演变,稀释信息,掩盖原版。
(《异教徒》截影)论据,就是很多其他宗教的“神明”或是“先知”都有着类似基督耶稣的行为和能力。
他们的历史记载远早于耶稣的诞生和基督教的形成。
而这些宗教,在基督教产生之后,统统被归为“异教”。
(《异教徒》截影)在他看来,所有的宗教都是虚假的,都是精心编造出来的闹剧。
(《异教徒》截影)且不论这些观点正确与否,但本片足够“大胆”。
这简直就是当面Diss了所有宗教。
当然,这种所谓的质疑与批判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里德的行为更进了一层。
还记得吗,前面的剧情里提到,里德说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宗教”。
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他自己,他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宗教”,因此他囚禁他人,挑选“先知”。
为何认清了宗教的本来面目,却仍要堕入其中?
除了自身的精神问题,或许只有一个答案,那也是所说的“宗教的本质”——「控制」
(《异教徒》截影)“权力”的感觉,掌控一切、操控他人命运的欲念,是会上瘾的。
这,也许才是本片想要传达的“人间清醒”。
(《异教徒》截影)很意外的,影片中还引入了中国道家“庄周梦蝶”的哲学理念。
究竟是庄子梦到的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子?
真实和虚幻,真相与假象,如何分辨。
正如影片中所讲——「有些你们相信的事情,仅仅是因为有人要你们相信」细思极恐,不是吗?
(《异教徒》截影)
图源于网络/ 图片Bishop/ 作者
如果把电影类比为文学,那么大多数电影只能称之为通俗文学。
又因为电影的大众属性,也就决定了电影作为第七大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向一般大众倾斜的。
因此,《异教徒》在这个类型片的通俗电影(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的外衣下探讨宗教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另一方面,基于类型片的特点和通俗电影的特点,想对宗教有更多深层次的探讨是不可能的。
所以,影片里Reed将宗教简单归结为“控制”,这明显是不够严肃的,或者说不够完全,不具有完全说服力的。
当然,《异教徒》并不是在讨论宗教是什么,而是在讨论上帝的有无或者说神迹的有无。
这并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是一个信仰起点根基性的问题,只有在选择了BELIEF或DISBELIEF之后才可能有见仁见智的答案。
那么,你相信上帝存在吗?
或者,你相信上帝不存在吗?
有人在豆瓣上把本片详细地拉了一遍,很厉害,非常感谢他的辛苦付出。
如果有人对本片有什么不明白,可以去看这篇影评。
在此,我简单说一下我对影片最后一幕的看法:信仰是个人的,那么神迹也是个人的,因此,见证也是个人的。
有人很乐意去人前作见证,首先,这见证真不真只有你知道,只有你个人才能感受;第二,就算是这个见证为真,是个神迹,那也是属于你个人的神迹,你就算说出来,别人也感知不到;第三,太多的见证只是表演属灵,表演自己在灵性上如何高人一等,自己如何和神亲近,就算是你真的高人一等,也没必要说出来吧。
我想影片最后一幕说的应该是这个问题:神迹当然存在,祂存在于个人的感知里。
该片给人的感觉是斥巨资在MSG Sphere里排演了一场大型秀,观众只有两位。
如此愚蠢的设定,只为表达导演对宗教的困惑,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
而那仅有的两位观众,在该片中仅仅是实习生级别的传教士……裹脚布台词神烦,也根本毫无说服力,不过是捡一个多世纪前的思考者丢下的面包屑……即便是核心质疑,也完全提不出高质量问题,频频陷入自证的困境。
就这么个实验并不成立,理性又毫不沾边的玩意,7分肯定是拿不到的。
唯一令我佩服的是导演的热情与耐心。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A24今年最驚喜的作品終於出來了,試想當007的大反派講解他的理念與動機講了幾乎一整部片是什麼樣子,本片大抵上就是一場反派講座課程的實驗電影,只不過主題換成了對全世界的宗教進行大量的哲學辯思,在講解過程中提出質疑,在質疑過程中進行辯證,試圖對兩位前來傳教的女子進行信仰上的挑戰。
這種以說教解釋構築成的密室大逃脫哲學驚悚片,找哪個老白男演都會顯的爹味濃厚到難以忍受編導寫的落落長宗教辯論對白,但很慶幸的是編導們邀到了風度翩翩的休葛蘭,剛好休葛蘭近幾年都在嘗試反派角色的扮演,本片順理成章地幫休葛蘭解鎖了驚悚類型的反派詮釋,在宗教講解中提出質疑,再從質疑中提出辯證,讓兩位女傳教士有參與感地困在牢中,逐步認清宗教的本質便是「控制」本身。
這種以密閉空間逐步拆解與拓展的電影,想起了兩年前的《宿劫》,都是以地下室逐步延伸出劇情與創意,文本上以及空間延伸上都做出了有創意的嘗試,若宗教的本質是在展現奇蹟中進行思想控制,那本片循著這個思路讓變態殺手設計一場宗教辯思的遊戲讓女傳教士試圖在信仰中尋找名為出口的答案,自然也行得通。
前2/3哲學辯思,最後1/3揭曉背後的本質後便回歸驚悚砍殺逃脫路線,最後以莊周夢蝶的方式收尾可謂畫龍點睛,驚喜之處在於編導們竟然對老莊的道家思想進行了研究,而他們更將莊周夢蝶的理論放在結尾作為收尾,既完成了開頭初入密閉空間的蝴蝶意象隱喻,也為影片提供了一個如夢似幻的曖昧收尾,是今年到目前為止看到最有意思的驚悚片。
★★★★#異教詭屋#heretic #休葛蘭#史考特貝克 #布萊恩伍茲
两名花季少女进入陌生男子家里传教,这几乎能成为无良新闻的热搜标题,随便拿出一个热点都能让足够饱暖的网友吵个底朝天。
影片带着试图成为经典的梦想,去打造了一个俗套的变态男囚禁女人的外壳,如同这座风雪中的美丽小屋一般,看似遗世独立实则脆弱的像雪花瓶里的假木屋。
但是影片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长镜头,即金发女捅了格兰特后,拼命逃跑从地下室爬回楼上,镜头上升变成了桌上小人在房屋迷宫里逃跑,在小人四处乱窜的时候真人又同步开门出来的镜头,绝对是全片之最。
关于宗教的恐怖片有很多,被魔鬼折磨的脑瓜肆意调转的《驱魔人》、信誓旦旦想要破案最终成为祭品的《异教徒》(1973)、成仙还是成仁的《双瞳》、让人迷茫又无力回天的《哭声》、以及看完直呼晦气《咒》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利用了观影过程容易带入主角视角的特点,大肆玩弄片中角色的同时,也一次次冲击着观众的信仰和观念。
宗教惊悚片里基督教算得上是一大分支,今天这部是关于摩门教,在影史里倒是很小众,好在最后导演也很睿智,利用看得见却又不存在的蝴蝶暗示了信仰的真谛,否则很容易陷入宣传片的陷阱里。
影片讲述了摩门教的两名少女有传教任务,需要去对该教义感兴趣的人家里入户宣传。
从金发女在街上被掀裙子这个事件来看,多数人对该教派还是存在观望、嘲弄多过好奇、钻研,甚至金发女本身也只是像复读机一般死背教义而不加以理解。
所以金发女的存在就是质疑,这也是为什么明明看起来更强硬、聪明甚至思辨能力更强的黑发女最终会和格兰特同归于尽。
其实格兰特在片中的很多观点也是喜欢玄学的人探讨的,原始宗教的本质上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格兰特在书房挂了十二位生日同样是12月25日的其他宗教的神画像来质疑宗教的唯一性,在真实历史上那场被全世界记录在案的洪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大富翁游戏的历史来暗示不同宗教的发展只能算小巧,理论本身实在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类似的大量思辨对话是本片的一个取巧看点,但作为囚禁、逃命、追杀剧情过程就很薄弱了,就像格兰特在囚室里所问:你们为什么都让我这么做?
我也很想问两位女主角,为什么一步步走进男主角的地下室?
为什么整部影片直到结尾才进行最基本的反抗?
为什么两位女主该找武器该硬拼的时候都不硬拼?
宗教的力量本身即是控制,借助普通百姓的痛苦加以暗示,借以神乎其神的神迹威吓,因为本身组成宗教的就是人。
我可以相信很多经典著作里有着指引迷途心灵的回归之路,很多先驱之辈有着拯救劳苦大众的良苦用心,但却很难相信一个庞大的教派是彻头彻尾从内而外值得追崇德。
格兰特所饰演的变态男如果不是在和两位传教女思辨的时候各种引经据典迷惑人心,冲着地下室那囚禁传教女的不到十个的笼子,他也仅仅是个普通的囚女不囚男变态而已,试图让地下室的被囚禁的曾经的传教女相信宗教都是虚假的,只有控制才是真实的。
这个结局直接让墙上的地狱图、笔记本里对二女时间线的记录、相信与否的两扇门等等细节看起来都像个笑话,实在是可惜。
节奏太慢,看解说就好了
蝴蝶宣布了死亡。
以为要憋个什么大的然后说最大的宗教是control…有种只硬了一半的感觉
“祈祷屁用没有,但我觉得很美。” 也就是这时sister Barnes短暂地“复活”然后救了她。祈祷和信仰真的没有用吗?
亮点是伏笔的收束,《寂静之地》楼梯上的钉子变成了这次扒下木板上的钉子,从死而生的闷头一击确实是“上帝”的复活,所有宗教都是控制,口口声声要击碎宗教的谎言但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宗教罢了,紧张感营造在线,但太过像一场被强行推进的大型密室逃脱,耳边还有老师给你上课…
超乎预期地好看,精彩!非常抓人,议题也有趣。演员们都非常棒,不仅休格兰特,两个小美女也非常优秀👍
前半部分思考信仰的真谛很有意思,后面开始见血后就没那么有趣了。
莫名其妙...
看不进去
宗教即控制,宗教现代化简易概览,黑客帝国红蓝丸,临近结尾变成解谜,结尾有无蝴蝶让观众自己琢磨
成熟睿智、胆大心细,工具人です🤷🏻♂️莫名领盒饭,还临终琅琊榜。伪善绿茶、装嫩偷塔,奇迹白莲花😑逆风翻盘,还cos福尔摩斯…导演,别老想着传教传教传教!先做个人吧!没有jump scar没有降智剧情(智商本身也不高)一点点🤏🏻解谜,一点点🤏🏻血浆,一点点🤏🏻变态,一点点🤏🏻恐怖,一点点🤏🏻悬疑,取而代之的是让人不适的creep…i mean the 《Creep》…像极了在玩恐怖类逃生游戏录了一期宗教版《奇葩说》喜欢不起来有点无聊绝不会二刷也不推荐
【泄底慎读】高于预期的悬疑片,自由意志vs控制论。看的时候其实在想温子仁制片的《修女》就该这么拍,而不是神叨叨去搞驱魔啊考验之类的老套路。偏激而变态的“异教徒”对两个摩门教女传教士从催眠洗脑到伪装戏法再到露出獠牙,滔滔不绝的理论从大富翁版本迭代到著名歌曲借鉴类比到宗教发展,传教士如同推销员、庄周梦蝶、濒死体验……渐进的氛围也随着结构古怪的房屋里一扇扇门的选择、开闭达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后半段换尸造就的“神迹”和男人刻意布局的“控制”甚至带些推理元素。这个片还非常神奇地既反思又肯定了宗教。话说男人提到各教相似元素并说自己找到万教本宗那段,放考古/民俗科幻设定里还是挺吸引人的。真实房间切换为房屋模型的一幕是致敬《闪灵》花园吗?两个女生也算是冷静勇敢了,可惜结局不是大圆满。
girls help girls 耶稣来了也如此
看的直发困,没完没了的对话,评分以为很好看但实际不怎么好看,除二个女主表演出彩之外其它都很无聊,本以为是是女主的结果另一人才是女主。
杨子:真是房外有房,爹外有爹,我要再接再厉
唯一的宗教是control,某些类宗教的信仰在control方面更登峰造极。
当代自立门户的传教士身份也不比做传销的好多少,本片的困境和欺骗手段营造的节奏感很紧张,但过程并非天衣无缝,假设两女主从不离开第一层地下室,女先知就无法换人,这里的时机差一声半点也会导致整个戏码失败,两道门通往的地下室是一样的,意味着信与不信这个设计只是为了区分两人的心理状态,最后都要在他设计的复活剧里接受检验,有意思的地方是,教授这套理论能打败那些对自身认识还很浅薄的信徒,却打败不了那些有私人体验的坚定“执迷”者,第二层地牢里那些铁链女来历不明。
剧本扎实,节奏够稳,反派立得住除了休格莱特难得下了功夫也有赖于这个角色设计的很有意思。类型更偏惊悚,只不过用了一些宗教元素的壳。技术层面无可指摘,是这几年值得一看的优秀惊悚片。
这片子到第三幕开始也就是教会人按门铃的时刻都还很吸引人,后来这个宗教=控制的谜底一揭和密室逃脱就不好玩了!Chloe East不错。
“要么教会是真的,要么它是一个骗局。或者它是上帝的教会和国度,或者它什么都不是。”“有些你们相信的事情,仅仅是因为有人要你们相信。”布道少女双人组中幸存的小姐妹用信仰与逻辑破除精神控制的桥段很精彩、很讽刺,硬生生的逼得变态佬讲出了“宗教只是一种控制的体系”的秘奥义,宗教控制亦只是权利变现的一种体现;而变态佬对于各种宗教的解构与揶揄也很具有哲学意味。其后的“反杀”与反转一气呵成,最后再来一记“庄周梦蝶”的开放式结尾,有点《沉默的羔羊》+《噩梦娃娃屋》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