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为了这个题材可惜。
明明从院长、护士到主持都是一个很好切入点,哪怕你讲讲配角孕妇贷款种地的故事,都好过讲男女主的狗屁爱情。
配角都讲四川话,就你男女主普通话,你男女主高贵咋的?
这女的是带资进组吗,台词西撇,哭也是面无表情。
到女的画面就全是文艺风,再配点儿文艺台词,我真的一点儿也不想看她。
男主我都不想说了,就被埋那段有点儿看头。
哦,我只是想看和她一起被埋的孕妇救出来没有。
其他镜头统统跳过。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这个导演和演员我真的永久拉黑。
吃汶川的人血馒头开心吗?
你对得起那些牺牲的人吗?
那么多人死了,你不写,你要写狗屁爱情故事。
顶流故事,一流诚意,二流剧本,三流编导[咒骂]这导演对电影艺术怕是有什么误解,一个好好的题材被拍成这样,我要哭了[大哭]我以为倒叙,一开始女主角半死不活的脸就一顿回忆,我以为回忆地震失去了爱人!
哪小的,是因为他们分手了what⁉️ 我带了包面纸带着全家老小去接受教育,那几秒的亲密戏让电影院仅有我们一家老小的三代人尬到宇宙边[再见][再见][再见]好评给解放军,医护人员,僧人好评给解放军,医护人员,僧人
为了京哥,去看了电影《一百零八》。
虽然影厅不大,但居然是我一个包场…… 怎么说呢,按照豆瓣的评分标准,那么就是——五星给京哥、五星给现实中心有大爱、慈悲为怀的僧人!
但,垃圾的爱情线和数度失真,甚至画面前后矛盾的成片扣八颗星!
最后,咬着牙也最多能给两星……完全不明白,这个题材本身就已经非常打动人了,拍成纯粹纪录片风格都OK的,历史在那里,怎么拍应该都不会太差的片子,最后却被搞成了这样!
那条莫名其妙的爱情线是尼玛什么玩意儿啊!
其实,看《智齿》【当然,电影名字叫《日光之下》】时,还挺喜欢吕星辰的,虽然角色本身不讨喜,但表演还是OK的,更何况,几年前她参演的《捍卫者》曾让我数度泪崩在电影院!
但这部电影演的是个啥?
看到最后他们一家强行团圆【对,一家五口人,包括肚子里的孩子,居然全都安然无恙,就男的象征性地少了半截儿腿】所挤占的其它戏份,看着女主各种无脑作,看着各种强行误会和错过,真恨不得这几个角色早早都被震死得了,太烦人了也!
而且,整部电影删掉爱情线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更加紧凑和主题明确。
电影里唯一让人觉得比较真实,且可爱讨喜的,是僧值景明。
另外,妇幼保健院院长也还算动人。
当然,之所以一定要看《一百零八》,完全是为了京哥!
整部电影是他开头,也是他结尾,中间还穿插了两场完全没啥意义的过场戏,总共加起来大概有3分钟?
意外之喜是,片尾字幕时出现的历史照片中,能看到13年前还很青涩的京哥,挤在不少香港影视明星组成的慰问团中间。
其实,现在的京哥尽管换上当年的迷彩T恤,却已经演不出13年前那种带点儿少年气的样子了,现在的他,无论怎么看,都沉稳坚毅、顶天立地,就特别特别Man啊而13年前的京哥,还处在“港漂”尾声阶段,还没有完全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军事动作片。
那年,京哥有两部电影上映。
年初的《夺帅》,他在里面饰演的依旧是毫无人物深度和弧光,单纯就是“打斗机器”的杀手骆天虹,粉丝的爱称是“胖虹”。
顶着夸张的明蓝色头发,穿着深V皮衣,展现着“人狠话不多”的打手特质,当然,他最后和洪金宝的那场1VS1,仅从武打设计上,依然是赏心悦目的。
另一部是年底上映的《狼牙》,也就是京哥自己执导的处女作!
同样是香港背景的故事,同样没能脱开港片的窠臼。
当然,现在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狼牙》的女主是卢靖姗,也就是后来《战狼2》被原定的女演员临时加价开天窗,京哥一个电话,这个爽朗讲义气的混血女演员便二话不说,两肋插刀地来救驾,从而成就了中国电影票房榜首的奇迹!
《狼牙》不算成功,票房不怎么好,京哥不久后也黯然结束了自己的“港漂”生涯。
而正是参与汶川地震救援,让京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子弟兵的坚韧和强大,所以,才有了他后来进入特种部队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的一年半,才有了《特种兵之利刃出鞘》,才有了砸锅卖铁的《战狼1》,更有了一飞冲天的《战狼2》!
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回到《一百零八》,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就是片尾的五分钟左右,因为那是真实的历史,是亲历者的感受,是痛、是伤、是泪,也是骄傲和自豪!
而不是闭门造车的胡编乱造、生拉硬拽、强行煽情!
是的,《一百零八》一直在疯狂煽情,用抒情的慢镜头、用宏伟的音乐、用角色的泪水或天降的雨水……但对不起,对此完全免疫!
唯一让我鼻子有些酸酸的,只有结尾那些真实的人和事,哪怕只是那些出生在罗汉寺里的孩子们,骄傲的地接续说着“我是第一个”“我是第二个”“我是第三个”……剩下的,就坐等暑期档或者国庆档的《长津湖》了!
Fin
问一下导演,08年有细支的烟吗?
5.25地震的6.1就搞演出真是这样的?
肖兰和陆地都有电话,两个爱人之间都没记得电话号码吗?
还要满世界的找人,这是编剧没脑子还是导演没脑子,看过幕后制作,街上地震那场戏说是专门设计了地震装置导演亲自设计,几秒钟的镜头,地震是那样的吗,傻子也能看出来假啊导演。
大概是2014年还是2015年,我和公司三个同事到了什邡大广场,有人告诉我们,等会儿会下雨,大家坐在地上蜷缩起来,那一晚的“雨”格外的冰冷,不像是夏天的雨那样黏湿,头顶的灯照得我们头发晕。
我也记不得淋了多久的雨,最后迷迷糊糊知道拍摄结束了,可以走了。
那一年我第一次参加了电影《一百零八》的拍摄。
罗汉寺108罗汉娃的故事,是我们什邡人的骄傲,每当和外地人讲起地震,我们总会自豪的说起这个故事。
当年拍摄这个影片,整座城市又一次被凝聚起来,从政府,企业到群众,给剧组提供人力,场地,各种资源,几乎是无偿和随叫随到。
那段时间,能够选上群众演员,是大妈大叔最最自豪的事儿,当然,我还记得有十来个大哥自愿剃了光头参演。
这座城为电影奉献了我们最朴素的心愿,希望罗汉娃的故事被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知晓。
电影拍摄完,过去了好几年,这座城已经好几年不再提起拍电影的事了的时候。
终于,《一百零八》要上映了,于是,这座城又沸腾了。
电影院早早被各个机关单位包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大家无比激动的冲进了电影院。
可是出来之后,或失望或愤怒或困惑,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就我身边讨论过这部电影的人,不下三五百,我没有听到一个人说这电影好。
我知道,因为我们最为引以为傲的故事,我们为这个电影的付出,我们对灾难中绽放的人性光辉故事的期待,通通被这部电影辜负了!
我们所珍视的,成为了一个不知所谓的“爱情”的背板,而这个爱情故事自诩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们成了傻子。。。。
电影《一百零八》上映了,期待值蛮高的,毕竟这故事耳熟能详,作为经历过512的四川人,我对灾难感同身受。
起初还奇怪这么好的片子为什么排片如此之低,看完才知道这排片已经算给面子了。
特地跑豆瓣给了两分,一分给地震素材,一分给吴京,其它没了。
以下评论含剧透。
好好的素材,被电影糟蹋了。
素全法师答应灾民进罗汉寺,不仅是女人,而且是生孩子见血的女人,佛教的戒律全破了,素全法师内心斗争了足足一分钟,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起初粮食不够,素全法师亲自把守仓库,确保孕产妇能吃饱饭,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雨棚不够,素全法师下令把给佛像遮雨的棚子拆了给孕产妇用,有人不理解,法师表示这才是行善,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汉传佛教僧人吃素,为了保证孕产妇营养,素全法师允许在罗汉寺内炖鸡,僧人闻到味道呕吐,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周迅去当义工时发现奶粉不够,给张学友打电话,张学友立马寄来四十件自己当时代言的奶粉,这么好的镜头,对不起,没有;生孩子倒是有,但根本是一笔带过,第一个孩子出生给了镜头,然后就是在第一百零八个孩子早产上虚构了一个狗血的爱情故事出来,占据了电影最大的篇幅。
东北女和四川男的爱情故事,本来愉快的滚床单,女的嫌弃男的养的狗吃了自己口红发脾气不小心打伤男的,男的办事不戴套为了狗拔DIAO无情玩失踪,女的一怒之下化名要打胎,真的是女的刁蛮男的渣,忽然遇到地震,两人觉得对方还是真爱于是互相寻找,最恶心的是男方父母寻找女方的寻人启事贴满一堵墙,NM,地震期间失联人员那么多,就你家女人金贵,要一人占一大面墙,你贴完了别人怎么贴?
最后醒悟大团圆,这狗血剧情让人尴尬得脚趾头能抠出一栋楼。
如果是我拍,就会以一个小沙弥视觉切入:本来在学佛,忽然地震了,来了一大群带血的孕产妇,师傅怎么允许她们进来了?
师傅怎么连佛像都不遮去遮她们?
师傅怎么和我们一起去“围观”女人生孩子?
师傅怎么自己挨饿都要保证她们吃饱?
师傅怎么允许她们在寺庙里炖鸡?
哦,第一个小朋友出生了,真可爱呀,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一百零七个了,听说她们要搬走了,不能凑齐一百零八,也算是小小的遗憾吧……什么?
早产?
胎位是否正常?
出血量大不大?
产钳消好毒没有?
哎呀,羞,我这个小沙弥,都成了妇产专家了……第一百零八个小朋友出生了,这是佛祖的旨意啊,真高兴。
我终于明白了,学佛要守戒律,但只守戒律是不够的,只有行大善,才是真正的学佛啊。
想起汶川,眼前会浮现一些画面,黑白的,是那三天里的。
畅畅在重庆读书时,班里有来自汶川的同学,她从来不提起那年那月那日,她的小学,她的同学,都绝口不提。
那段日子里所有的看见与情绪,都被掩埋得极好,至少让她看起来和大家一样。
我是在畅畅的描述里意识到原来不去碰触才是最大的善良。
《一百零八》回避了正面灾难,选取了什邡罗汉寺这个庇护所,讲述了一百零八个震后新生命在这里诞生的故事。
这个题材非常完美,展现了这片土地承受着无数的生命流逝之后,又迎来了新生命,让人们看到了生机。
更深层次来说,方外之地的方外之人在灾难面前放下了所有的清规戒律,全心救助生命,以佛家的大爱之心扶持弱小,满满的正能量。
寺庙的主持素全法师说“见死不救”才是忌讳,这一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从地震的第二天到八月份,总共有108个孩子在罗汉寺里出生,他们被称为罗汉娃。
这样的真实事件,无疑是文学再创作中的亮点,势必给予观众心灵上巨大震撼。
2021年5月15日,汶川地震13周年际,该片公映。
我们总说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还原当时,让人共情。
用胶片讲述罗汉娃的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慈悲与坚韧,真心以为这片子能拍出灾难片的新高度,毕竟这次的切入点着实美好。
然而,我看到的是一个与108位罗汉娃关系不大的爱情故事!
罗汉娃这段汇集了人性之美的经历,在片中居然沦为了背景!
全片的主线就是往死里作的女主角寻找失散爱人的过程。
我不知道这样的剧本怎么就过了审?
还大摇大摆地在事件真实的发生地什邡拍摄。
如果说拍摄时动用的四千名当地居民,在拍摄的当下被扒拉开了伤口,那么,这部公映后的电影,直接是往人伤口里撒了盐。
我不知道导演兼编剧是本着怎样的出发点来创作的,是觉得真实的事件不足以煸情,还是觉得加点狗血才能吸引观众?
罗汉寺僧人的博爱天下,妇幼保健院医生护士的尽忠职守,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灾民的自我复健,新生命在绝境中带给人们的希望......这些难道都不足够成为影片的主题吗?
非要把焦点聚到所谓的爱情小我故事上,宁可舍弃了这些大我的素材,舍弃了可歌可泣的人性之美。
国产影视编剧上的短板,由来已久,是真的没有人肯静下心来,脚踏着地,呼吸着自然风,去观察世间百态,真正反映社会现状。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无法忍受的影片。
因为它打着记录那个特殊时段真实故事的旗号,征用了四千名当地人作群演,扯进了当年奔赴灾区的自愿者,却硬生生地拍出了披着灾难片外衣的言情故事。
当导演企图用女主与爱人之间历经灾难依然心系彼此的深情来打动观众时,我心底一片冰凉。
全片的高光时刻是结局之后的彩蛋,记录了十岁的罗汉娃,他们每年都会回到罗汉寺来过生日,他们都知道罗汉寺是他们的出生地。
孩子们真诚的笑脸,活泼的自我介绍,让我看到那年罗汉寺的功德无量。
想到曾有四千多位什邡人民参与了本片的表演,不惜自曝伤口,奉上一星。
另外一星是送给片尾彩蛋的。
2021.7.5于福州
上映第一天就跑去看了,看的时候哭了几次,看完之后越想越后悔。
主题明明是抗灾,为什么两个主角都散发着偶像剧男女主的气质?
为什么影片里会出现“医生你救得了我的命,救不了我的心”这样狗血言情剧台词?
主角怀着身孕还跑出去淋雨,快生了又跑出去,最后都还要麻烦医护人员照顾她,这一点真的引起极度不适,医护已经够辛苦了!
片子里泪点很多,男人冒着生命危险和医生一起回医院拿药,结果到了寺庙发现老婆孩子一尸两命。
老夫妻上台表演前得知儿子还活着。
院长救了那么多产妇和小孩,自己的女儿却永远不在了,她把女儿的衣服给肖兰,微笑着说“挺合身的”,这里我真的爆哭。
但泪点过后剧情变得越来越奇怪,一度让我以为这是个“我找你你找我但我们就是相互找不到”的狗血言情剧。
无论是帐篷里的灾民还是在街边欢迎救援队的民众,都呆板得堪比NPC。
最后难产那里我已经尴尬了,我第一次在电影院这种最能让人投入影片内容的地方感受到尴尬,这究竟是抗灾片还是披着抗灾片外衣的言情片啊?
好在最后那段真人采访缓解了我的尴尬,受采访的医护人员哭的时候我又跟着哭了。
所以我何必去看这个电影,我不如在家看真人采访跟着医护人员一起哭。
唉吸取教训了,这次太盲目了,看见是取材汶川大地震我跑去看了。
以后看电影都先等两天,口碑好了再去。
2008年5月12日8.0级的汶川大地震,印象中那时候的我还在上初中,新闻特别大,老师都在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那时候的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一切都是身边同学和老师口述传达,偶尔会拿两块钱去黑吧,页面也会有大地震消息,我也会点进去看一下,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大地震的恐怖,所以很多东西我不会做评价,不会去随便写自己没有经历的感受,一百零八这部电影很多人嫌弃女主角,其实不然,我觉得女主角这个角色或许就是一个摄像头,用她的眼睛看周边的痛苦和灾难发生,女主感情戏或许就是大地震中每一个遇难的人,都有的那么一份情感,情侣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之间,在吵完架之后,当你面临死亡,面临灾难的时候,你会想到你的亲情或者爱情的那一份牵绊吧,弹幕很多人嫌弃女主,我觉得还好,不管是谁,就算不是女主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感情存在,罗汉寺一开始和尚不让进,最后主持让他们进去,其实这个不让进的和尚不坏,最后他也救了一个孕妇,108是生命,108个生命诞生,108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
这是以真实事件改编,没什么好吐槽的,电影不比真实,真实地震,我估计我都站不稳了,因为我会晕旋,我记得地震时余震影响到福建的时候,我有那么一瞬间头晕了眼前突然黑了,我以为干嘛了,我周围好多人说,刚余震了,问我有没有感觉到什么,我说,身体揺了一下,眼前突然黑了,我不知道和地震有没有关系,但确实是这样,影视剧里看到的吴京,其实这场地震后灾难,吴京真的去了现场救援,所以他在不奇怪,影视剧感情戏偏重,基本都很感人,零八年八月八号八点八分八秒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全民欢呼,北京欢迎你唱响中国🇨🇳,那一年,那一天,真的无人忘记,罗汉寺救援历史也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也就拍成了影视剧。
还是第一次,边看电影边写感受。
说实话,看到名字的时候,不晓得是写什么的,瞄了下介绍,也没记住。
来看这部电影,不为别的,是因为比较便宜加上好久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其实,对这部电影也没报多大期望。
电影是11:00开始的,坐下之后看了几分钟便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电影说的是四川话。
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总觉得电影里面四川话有点别扭,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是电影所以......客车,医院,寺庙,男主,女主,院长,住持,以及灾难发生时,大家逃难时,营救时,在寺院生孩子时的种种。
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总会有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地震后男主去医院找女主然后去救那位大姐,结果自己被困,大姐反过来劝他;地震后转移到寺院,有伤者有产妇也有余震,缺少医疗物品和救援物资,院长提出去医院寻找药物和器械,一开始大家都在犹豫但是后面大家还是义无反顾的举手;在取物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余震由于条件有限,其中一名产妇包括孩子都没救回来,产妇老公也去医院取物资回来看到这一幕,他在院坝抱着妻子,妻子孩子都不在了,看到这里心里很难受,但是那个老公该是多么的绝望啊……就写到这儿吧,边看电影边码字不容易,字没码好有些电影情节也错了,手机有时候也抽风。
因为真实经历过,所以必须是三星,但是,明明是不可能有任何质疑的真实题材,为什么导演要拍成爱情为主?有时候我们的视角可不可以大点,格局是不是能高点?生死面前,没有小我?
电影都还没上映,这些小家伙们就打差分了,怎么搞的,是不是都是低龄儿。
《一百零八》——第一百零八个希望,新生命永远是希望之光,再多的阴霾都能驱散,看着108个好汉真真真真真太高兴了!没想到在这片子里看到爱情最美好的样子,经历了地震死亡失联新生…没把两人分开,而是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活着真是最完美的东西,跋山涉水,不顾危险只为着找到你,你的名字何其重要!ps. 经历了地震死亡失联新生…人家都没有分开,这个五月里其他正儿八经的爱情片却不知怎么回事奇奇怪怪。
三星鼓励,故事是好故事,但是拍的不太好。
从开头哭到结尾,第一次用直观画面感受当年的地震,男女主的爱情线确实有些格格不入,但瑕不掩瑜。没有过度渲染悲情,但那些伤痛已经刻在心里,平铺直叙就已足够,挺好看的,可惜电影院排片太少,没能在影院观看。
还是看看纪录片吧
五星支持,故事的确没写好,我似乎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当年地震,许多寺庙都没有倒塌,阿弥陀佛真实不虚,罗汉寺的故事将传颂千年!愿我这次手术平安顺利,阿弥陀佛!
那时候很小亲身经历 给吴京韩红还有人民解放军加分
所以为啥要添加爱情线?!
感动到我,流了泪,三星鼓励
这么好的题材,拍成这个样子,充满了毫无节奏毫不控制没头没脑的刻板、僵硬、煽情、自我感动,要不是这个题材我都要爆粗口了…
爱情能不能不要凌驾于其他之上?名字叫108,实际却把主要的时间去描述两个人的感情?僧侣,医生,甚至全民的救助,哪个角度不比这两个人的爱情伟大且更容易成功?导演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辜负了全城人民的感情。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哀,悲哀啊。一星去反思去吧。
这个故事要拍好,得平衡好人定胜天的精神和佛教元素,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显然导演没这个水平,拍成了灾难煽情的大路货,还不如片尾几分钟的纪录片花絮更有震撼力
单纯从电影讲故事的角度,其实只值2星,多的两颗星一个给吴京,一个给罗汉寺,因为这不是编出来的东西,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在结束时正好108也是一种冥冥中的注定。快结束时娃娃和家长看奥运响起背景乐,还是让我潸然泪下。我们的导演,应该学会讲属于我们中国人质朴善良的故事,而不是为了拿奖讲老外喜欢的中国故事。
假如拍一个小清新的伤感文艺酒吧故事,其实没必要套着天灾的虎皮啊…莫名其妙的真是,消解了很多真实的苦难。但是看到最后纪录片的呈现、吴京旁白,还是忍不住感动。
真實事件感不感人是一回事,電影拍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换个导演的话真不至于这么低分
从头哭到尾,哭累了...
rnm,退钱!
抛开男女主感情线地震相关的画面还是很触动结尾的彩蛋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