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选举制度,决定了911发生时华盛顿难以用理性去决策和应对,它需要去顺应、承接、响应人民的情绪,而人民被恐惧、痛苦、愤怒、复仇的情绪所围困,构成了一个强烈的磁场,把华盛顿的决策牢牢的钉在了:出兵阿富汗,不惜一切代价。
以2001年的国力,这也绝不是什么打不起的战争,迅速出兵,迅速颠覆政权,像如来佛用手扫了扫,阿富汗这片山地就变幻了大王旗。
可是一直没有抓到本拉登,直到10年后,派直升飞机和Marine在巴基斯坦将本拉登击毙。
这其实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虽然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007等美国电影,美军和特工在全球各国上天入地,如入无主权之境。
但想象一下说我国在光天化日之下,飞到纽约,解放军降落在GU0 WEN GU1的豪宅,并一举把他爆头,并搭乘飞机返回故土——有没有可能性?
所以我赞同某些发言人说的“美国一直践踏别国主权”有多么solid的证据,只是伟大的好莱坞已经把这些践踏美化成了为了正义。
可是,是为了谁的正义呢?
为了美国的正义。
本拉登策划了911事件,导致美国本土死亡2799人,而这2799人又连锁反应了15万阿富汗人的死亡。
美命贵啊,人类的世界依旧是丛林法则。
此外,20年的驻军,美国一共投入了2.3万亿,由于当地阿富汗政府权力的腐败,美无人机执行任务屡屡导致平民的死伤,最后把民心与河山又拱手还给了塔利班。
如果美国缺这2.3万亿,这个驻军和扶持政府的决策,反而会早早收场,不会历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拜登多任政府。
现在大家都说“工具人”、“工具人”,你看了这个纪录片,才懂什么是工具人——在阿富汗的美军。
他们压根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要长期驻扎在阿富汗,失去了目标与内驱力;同时,这些工具人的“工伤”是死亡、是截肢、是被远在美国的家人淡忘其存在。
而对立的另一端呢,越来越多的平民加入了塔利班,带着很明确的目标:消灭侵略者,还我普通与正常的生活。
在世界范围内,“普通与正常生活”的定义,真的是差异悬殊。
当自媒体在为阿富汗女性地位倒退绝望与愤怒的时候,但塔利班确实重建了阿富汗的和平——不再有美军因PTSD而袭击平民、不再有以消除恐怖分子为名的美无人机的胡乱轰炸带来的平民死亡,不再有富裕的阿富汗政府和民不聊生的人民。
物质,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权,在人民的屡屡死亡与残肢面前,谈女性受教育的权利,无法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
阿富汗人民首先需要的是:一、平安 ;二、不饿肚子。
可惜,受到美国扶持的阿富汗政权,完全没做到,甚至失去了顾及人民福祉的初心,是啊,做个酒池肉林的总统哪里不好了呢?
最终,国库空虚,美军还在持续阵亡,美国决定放弃在中亚树民主样板的天真,2020年,与塔利班官方进行正式的沟通,并在美达成和签署和平协议,同时加速撤军。
2021年,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人道主义云云,管不了了。
——美国高调的给了阿富汗女性火把,又亲手浇灭了它。
拜登的支持率也因此受重创。
20年,2.3万亿,几千美军的阵亡,而结果竟是塔利班势如破竹的重拾执政地位。
有人深刻的反省吗?
没有。
前总统现总统,除了川,大家齐齐整整的参加了911 20年的纪念活动,继续说着一些去顺应、承接、响应人民情绪的话。
反省,那可是要与利益集团割席的呀!
谁愿意?
那样的politician太罕见,需要爱人民,也需要卓越的视野、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
在目前美国的选票政治体系之下,不可能存在这样的politician上台执政的机会;就算非常不可思议的上台了,目前两党的割裂,也无法通过一些变革性法案的机会。
system已经无法适应timing的时候,一切错误都会更昂贵与持久。
恐怖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毒瘤,为那些在恐怖袭击中丧生的人们默哀,愿战争不再,世界和平。
本纪录片充分介绍了“911”这一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相关情况,采访了从基层士兵、救援人员到众多美国政府和军方高官甚至塔利班领袖,内容详实客观,干货满满,令人赞叹。
911之后,美国政府的本就不小的黑暗面极速增长。
恒星风计划,无需授权就能监控所有他们认为需要注意的人和事,知法犯法,严重损害人权和民主自由;设立法外之地,有进无出战略军事实体关塔那摩监狱,充满了虐囚、折磨和诬陷的恐怖巢穴;加速发动对外战争,借以国家安全之名入侵、颠覆主权国家,政客发动战争,将平民的孩子送上战场,去打一场被人唾弃的,毫无意义的战争。
军人流血牺牲,客死他乡,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然后扶持起来一个亲美的、极其腐败的、专治独裁的阿富汗政府,结果20年之后塔利班卷土重来为阿富汗合法政府,美国人所做的一切化为梦幻泡影,这所有的一切像一出黑色荒诞剧。
有人认为美国是被911激怒,才会双手沾满鲜血,我不认同。
因为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在不停的对外战争,对外强加他所谓的价值观的霸权主义,朝鲜、越南、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仅21世纪以来美国的“反恐”战争就已经让90多万人失去生命,哪里有美国,哪里就有战火。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伊斯兰世界已经被西方蹂躏的满目疮痍,穆斯林总有一天会以血还血,911发生只是时间问题,冤冤相报,这也是为什么极端组织越反越多。
人类的生活中有什么抱负,能够比真实、持久和永远的和平还要远大呢?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Netflix出品,一共五集,该剧集尝试去回答一系列问题:是谁袭击了美国,为什么要袭击美国,美国对阿富汗政策为什么会失败,剧集中采访视角多样,包括美国政府的官员,军人,911空袭遇难者家属,阿富汗前政府官员,阿富汗平民。
《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海报这部纪录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对于同样的事实,站在不同立场,用不同的逻辑和世界观去诠释,得出的结论能够完全相反。
就美军入侵阿富汗去追捕本拉登这个事实而言,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世贸大厦遭遇空袭,人民义愤填膺,采取反击,发动战争合情合理(即便美国上下难得如此立场统一,还是有一名黑人女议员在国会上勇敢投出了唯一的反对票,"即便要采取行动,我们也不要成为我们所憎恨的那种人");从阿富汗人民的立场来说,由于塔利班政府长期的高压统治,起初他们欢迎美军入境,而后由于美军一系列非人道的行为(包括无人机空袭阿富汗平民,关塔那摩监狱辱囚),他们转变了对美军的态度,反而又开始投靠塔利班;而那些走上战场的美国大兵,对前往阿富汗,起初都怀抱理想主义,希望帮助阿富汗人民重建家园,结果一下飞机就发现事实大相径庭,“没有人需要你拯救”,由于塔利班武装分子的着装和平民无异,再加上美军不断被各种简易炸弹装置袭击,美军和阿富汗老百姓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他们心里所谓的帮助阿富汗人民,最终变成了一场为了不让自己左右的兄弟在战场上阵亡的自救行动。
我们无法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任何一方的对错,如果追根溯源,美国遭受911空难,可以追溯到美苏争霸时期,支援阿富汗武装力量,反抗苏联,从那个时候美国在就埋下了恶的种子,最终酿成了911的悲剧,而受苦的是两国的人民:普通的消防员,上班族,农民,孩子等等。
虽然我们的理想是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但现实往往却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即便如此,笔者还是希望下面两件事不要成为空话:阿富汗国家的命运在阿富汗人民自己手里拒绝暴力,热爱和平因为这部纪录片,引起了笔者对阿富汗以及中东历史的兴趣,也翻了一些书籍,看了看相关的纪录片,中东地区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地方,这里有迷人的风景,以及大量人类早期的文明遗迹,尤其是“圣城”耶路撒冷,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均将这片城市视为圣地,然而这里也发生了大量的流血冲突,四次中东战争里没有哪个国家真的胜利了,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都是受害者。
佛教和印度教里都会提到的一个词是“业”(karman):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与他人的遭遇其实是受自己的想法、念头、行为去影响。
中国的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对“业”最通俗易懂的解释。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今天开始播下“善”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人类所有问题的终极答案或许就是“爱”。
2021/9/11的晚上 在financial district吃完饭跑去归零地那边看了看 平常的夜晚 只有唰唰的水声和寥寥的路人 肃穆 我有时会觉得有一点点害怕 尽管新开的wtc 巨大的商场 但这晚不一样 tribute in light 直耸天空 一个专属9/11的纽约地标 两个memorial pool旁边围满了人 整片街区熙熙攘攘 除却普通人之外 有不少戴着徽章 穿着军装礼服的人 想来他们很多人 多多少少参与过一点这20年来的战争 有个两三岁的亚裔小姑娘在乱跑 在我面前停下 笑着和我说了一声Hi 后边她妈妈在叫她 我也对着小朋友嘱咐她小心 说来911当时对我来说还是遥远的西方传说 而我 也是在成长中才慢慢了解这个故事 在纽约这几年 片中幸存者描述的街道 公园 也是我经常走过的地方 越身临其境 越感同身受 我还是美国的局外人 但走过归零地 总是有悲伤的情绪的 20年过去了 纽约依旧繁华 镌刻在碑上的名字 是不是会有鲜花作陪 这是一场悲剧 是全人类的悲剧 死伤无数无辜百姓 哪怕是作为对立政体的人民 911也不该是属于我们的快乐
实在触动人心,忍不住记录一下。
1. 911后群情激昂的时候还有议员保持清醒,敢于对总统调用军队的政令说不,时候也只是收到威胁邮件并没有被zz错误。
果然她的预言成真,权力一旦就会被轻易滥用。
政府也由此开启大规模监听计划( person of interest情节,神剧)2. 原来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美军自己扶持出塔利班武装。
中国的巴基斯坦老大哥境内那么多kb组织,千万不要将来反手一刀。
3. Assam Ben Laden的家人开明也明显看出来受过很好的教育,看他家女性的着装你肯定想象不到Laden和当街鞭打妇女的塔利班是好兄弟。
4. 入侵伊拉克是真真正正的污蔑栽赃强权入侵,小布什被阿富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5. 奥巴马撤出了伊拉克的部队,但是加大了阿富汗的兵力投入,但是整个战争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预算和人命的背后也只是骑虎的难堪吧。
最后终于杀了拉登也可以撤军了。
6. 美国军队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支出百分之八十都用来贿赂扶持当地的军队,军资又转售被卖给了塔利班。
扶持的傀儡政权腐朽堕落。
7.美国给阿富汗政府买军用飞机,从意大利买的,几千万美元,竟然飞不起来,这一段笑死,太意大利了。
8. 美军的无人机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这些年战争积累的仇恨使得无辜的阿富汗人仇视美军继而加入恐怖组织。
美国自己制造了恐怖组织的新血液。
(又一Person of interest真实情节,神剧)9. 川普说美军从阿富汗撤兵的时候讲得真的大实话,但是他对zg发动了贸易战,所以也好不到哪里去。
10. 川普和塔利班握手言和,天朝也是,画面就是这么华丽丽地讽刺,只希望阿富汗的妇女可以像纪录片里一样可以继续上学读书吧,作为女人出生于华夏还是很幸运的。
11. 被委任为关塔纳摩囚徒辩护的律师为了不隐瞒刑讯而毅然从军队离职,他说的那对话,如果在士兵和人之中选一个,那我选择做一个人。
为他的正直感动。
12. 911仅仅过去20年美国人就拍出了带有反思的纪录片,而我们呢?
那件事情过去了那么久,那一代领导人都已经不在了,不要说反思,大概随意议论都会被封号删帖下架。
这是本号第247篇原创那一年,你在哪里?
相信大部分我的读者和我一样对于911的印象已经十分模糊,和我差不多年纪的20年前,也不过十七八岁,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去思考,例如高考,例如理想。
那一年,我17岁,还在读高二,尽管当时的学校不算富裕,但依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台电视机,名义上是教学,实际上最后都被我们用来看TVB和日本动漫。
每天中午我们都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去食堂,打完午饭即刻回到教室,从《天地男儿》到《陀枪师姐》,不亦乐乎。
当时别说社交网络,大部分我们连网络是什么也不知道,尽管日后成为了传媒专业的一员,但当时我对国际新闻兴趣寥寥,现在想来有些不可思议,像我这般没有“天赋”的人怎么会最终选择了这样的职业,这么看来失败也没有什么可以惊讶的。
如今回忆起来,当时应该是第二天才看的新闻,在那个电视还是主流信息来源的年代,高二的我自然不可能在晚上20点看电视,而这个黄金时段,父母必然是在看着什么八点档肥皂剧,应该有很多家庭和我们一样不会在这个睡前时段去关心国际时事。
现在我也很难说,究竟是当时的民族主义更强一些,还是如今的民族主义更烈几分,但我绝对可以肯定,当新闻里一遍遍播出双子塔被袭击的画面时,人群里除了惊叹和骚动,一定有谁说过类似美国人终于栽了这样的话语,而我也非常肯定,我的内心也曾经有一刻是幸灾乐祸的。
多年之后才明白,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蠢钝,也明白多年的教育之下,我们有多么的可笑和可悲。
很难说清,后来是如何意识觉醒,开始重新看待911,重新看待美国,重新看待我国,但这种转变是逐渐形成的,所谓三观之中的世界观。
可以肯定地是大学四年的教育是思想启蒙,此后十多年因为工作关系而开始接受的欧美流行音乐和文化的熏陶功不可没。
那么,20年后,美国人又是如何来理解和看待911的呢?
打开任意一个美国主流新闻网站,你就会明白。
20年后,你又在哪里?
我坐地铁很喜欢选择两节车厢的对接处,因为假使没有座位,车厢对接处往往会有更大的空间让你倚靠,有些车型还能让你把包放下。
昨天我依然选择了这样的车厢,不同以往的是,昨天我没有像平时那样戴起耳机,于是,意外地被车厢衔接处的风琴伸缩蓬吸引了,第一次发现它会发出如此之大的呻吟声,如诉如泣,而周遭的人们面无表情,如木偶般在城市前行。
无独有偶,当我出站下扶手电梯的时候,发现电梯下面和天花板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沉闷地声响,像是互相在对话一般。
机器设备老化,我们通常都会这么来形容这些声响,但那一刻我突然想起约莫是2017年的时候去纽约,整个城市不能说新生,但的确已经不见了911表面的裂痕。
那些新闻镜头里犹如世界末日般的景象,已经被新一轮纸醉金迷的繁华和活力遮蔽。
但当你在双子塔附近的街区徘徊,在上城和下城的地铁站里穿梭,你很难说在这地表之下,城市的伤痕已经完全愈合,或许只是我们已经麻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我们已经视而不见。
在城市的躯体之中游走的我们,就仿佛是一个个细胞,生生死死,新旧更替,重建、新生,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么的摧残,城市终究是在老去,经历了911的纽约在2017年的时候,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它依旧和那些好莱坞传奇之中的样貌无异,但正如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一般,有些伤口即使愈合了,依然会有伤疤,911就是它的伤疤,还是它心口上的伤疤。
Mourning和memorial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微妙,如果你去纽约,即使你内心是个绝对反美的人,我也建议你去911纪念馆走一遭,即便你抗拒要下到地下的你觉得是意识形态代表的国家博物馆去,那么也请在门口的“倒映虚空”停留一下,在此处,没有意识形态,只有人性情感。
这是迄今我见过最肃穆的纪念碑,比柏林的犹太人纪念博物馆更为震撼,在原址上用两个6米深,4000平方米的巨型瀑布水池来悼念两座高达500米插入云霄的、人类曾经的新巴比伦空中花园,简直是神来之笔,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堂到地狱,天使与恶魔在此处交战。
瀑布倾泻而下的声音竟然完全隔绝了纽约的一切嘈杂,就像911那天早晨,世界上最繁忙的空中港口突然全部停运,就像是人的心脏停跳了一秒、两秒,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它可能连一秒都没有,但不可否认,世界在那一瞬间停转了,尽管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但它的影响远比我们以为的深远。
站在这两方巨大的方池旁,你的杂念会瞬间被清空,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面对如此这般巨大的深渊会有向下一跃的冲动,川流不息的人工水声震耳欲聋,6米的黑色深渊犹如黑洞一般,扶手上镌刻着所有遇难者的姓名,来自87个国家,几乎遍布世界,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串欢声笑语和泪水悲伤,白色玫瑰花在姓名之上盛开和衰败,活生生演绎着生命的娇艳和脆弱,是一种事实,又是一分隐喻。
911是谁?
911究竟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911究竟是美国人的咎由自取还是基地组织的新世纪法西斯罪行?
相信即便到了千年之后,如果人类还在的话,依然会成为历史书中的一个问号。
如果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上还有人以为所有事情都会有盖棺定论,我便不知道是该说他单纯好还是愚昧好了。
在911事件20周年的节点上,几乎美国所有主流流媒体都给出了自己的态度,20年,1/5个世纪过去了,相信很多人已经可以冷静看待《华氏911》这部电影了,但也或许有很多人更强烈的对它嗤之以鼻了,但或许身在其中的人都未曾意识到,或许此时此刻的情绪和看法,正是在911那一刻开始埋下的。
报道了20年,写了20年,911在此刻又有什么不同?
或许比戏剧更为戏剧的便是,今年塔利班几乎踩着911的纪念时间点重回阿富汗,都让人怀疑上帝这位导演,到底想让人类演绎怎样一出戏剧,他又想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Netflix在9月1日上线的最新纪录片《Turning Point:9/11 and the war on terror》无疑给了我们一个Pink Floyd棱镜一般的角度,它甚至已经把最新的变化放置到了原本应该已经成片的内容之中,而最有趣的是,加入之后竟然不影响整部纪录片的节奏,或许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的切入点之冷静,刺入肌理之深刻吧。
比起以往911的众多文章围绕着美国霸权和当世格局来解读,这部5集的纪录片则把事件的时间往前又推演了几十年,对于已经从媒体角度的《新闻编辑室》(第1季第7集),从相关囚犯角度的《毛里塔尼亚人》,从相关受害者角度的《特别响,非常近》看过了911的我而言,这部纪录片依然给了我很多的新视角。
此前我从未把911看作美苏冷战的”次生灾害“,或许因为在苏联解体和柏林墙倒塌之后,我已经习惯了把冷战当作了历史。
同时对于冷战这故事,我太执着于”两位主角“美苏,而忽略了其他配角们,忘却了历史包含了过去和现在,谁都会登上这个舞台的中央。
尽管苏联解体了,但美国——这个取得了这场”不义胜利“的巨人却依然存在。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911,或许正是冷战孵化出的”异形“,谁也没想到塔利班、基地组织会成为”抱脸虫“。
从小布什到拜登,从《爱国者法案》到阿富汗新政权,从伊拉克战争到美国撤军,从美塔协定到关塔那摩虐囚,从击毙本拉登到无人机作战,打破时间线的叙事,并没有让这部纪录片变得凌乱,反倒是以一种”罗生门“的方式让事实本身被凸显了出来,观众的上帝视角不仅有了带入和共鸣,还多了一道反思。
和以往911相关电影或者纪录片有一条明晰的主线或理论不同,分5集(1)叙述的《Turning Point》并没有什么”阴谋论“或是”真相“,对于基地组织、塔利班、阿富汗和美国各方,从宏观上说都没有太多的倾向,更像是众多911相关电影去戏剧化后的一种平铺直叙,但这种看似毫无情感的平铺直叙,在通过亲历者之口叙述之后,还原到了人的角度,不仅是亲历911的美国人,还有阿富汗人自己。
观众不可能去记住每一个叙述者的名字、身份,但却无法忘记他们的言语、情绪,20年过去了,回忆起往事,他们依然会停顿、哽咽、落泪,甚至失控,你便会明白,911带来的伤痛,至少在活着的这代人里都是无法被抚平的,即使忘却、即使和解、即使模糊、即使原谅,但”9/11“就像是纪念碑所铸就的那两个深渊,随时随地可能释放出人类最隐秘的邪恶。
来生和彼岸”我看到地上躺着的高跟鞋,就会去想它的主人在哪里。
“这是来自救援消防员的叙述,他也曾以为自己不会活着出来。
”伊斯兰教被错误解读了,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建一座未来的清真寺,让所有信仰的人在其中交流思想。
“这是来自中东裔运动思想家的叙事,他想在纽约实现的梦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当时他(我的上司)对我说,或许我们安静下来,就能听到他们的呼叫。
“这是来自五角大楼黑人女军官的叙事,他的上司后来牺牲了。
”他们(美国人)杀死了我们的亲人孩子、兄弟姐妹,这个仇要报。
“这是来自阿富汗年轻人的叙述,他曾亲手抱着自己朋友的尸体。
”听说要把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设施和一切毁了,他崩溃了,在办公室嚎啕大哭。
“这是来自阿富汗人道主义救援者的叙述,为了不让塔利班攫取到成果,他们撤离时抹平了一切。
”我的兄弟在我眼前死了,我本以为这是最难的,没料到回家才是最难的部分,而我知道我的一部分永远死在了阿富汗“这是来自美军战士的叙述,后来他回到了美国,他的社区里挂着庆祝他凯旋的横幅。
”当我第一次到阿富汗的时候,我没料到所有的投入都没有任何的监控以及审核,这一处所谓的军用设施,建设完之后就从来没有被使用过。
“这是来自美国政府前高层的叙述。
”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反对通过这个法案,你无法想象它如果实施后带来的影响。
“这是来自一位反《爱国者法案》的黑人女性议员的叙述,后来法案还是实施了。
”我从双子塔撤离出来之后,看到新闻才知道,原来是两架飞机撞上了双子塔。
“这是来自双子塔中某家酒店工作人员的叙述,后来他和当时的两位顾客成为了终身的朋友。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哪个愚蠢的飞行员驾驶不当。
“这是最初很多人心中的叙述。
……9/11,跨过传说中的天启年,没有迎来世界末日,却迎来一场看不见的思想瘟疫,本该向前进入真正全球化的时代,本该让国家、种族、性别,甚至是信仰都消失的时代,几十年的建筑传奇几秒便化为灰烬,”恐惧“替代了”信任“,成为了精神核弹,制约着人类再建一座巴别塔。
那么,之后呢?
这或许才是这部纪录片想要给我们的启示。
(1):5集名称分别为 Ep1-The System Was Blinking Red; Ep2-A Place Of Danger; Ep3-The Dark Side; Ep4-The Good War; Ep5-Graveyard of Empires。
最后集合一下我关注的公众号里写了911的所有文章,大家可以慢慢读:能伤害美国的,其实是美国自己中国专家对话美国专家:“9·11”事件的影响仍在美国回荡911事件20周年,为什么公正的审判迟迟没有到来?
二十年河西美国反恐二十年,变了"恣意挥霍"20年后,美国还剩下什么?
如果没有“9·11”,今日世界格局会怎样?
| 封面人物汪晖 | “九一一”事件与政治的失败911事件20周年:美军撤离阿富汗,世界变得更安全了吗?
9·11思想考古丨二十年前,西方知识分子如何谈论9·11从单极时刻到危机四伏:911事件如何改变了美国的内政外交“9·11”二十年殇:美国永远难以磨灭的伤痛和阿富汗噩梦的卷土重来9.11二十周年:飞机上和双子塔里的人们如何面对死亡?
|新气集在人间 | 9·11当天,第一个向世界发出危险信号的人在人间|“9·11”后,一位战地摄影师的20年:世贸中心 阿富汗 关塔那摩湾监狱9·11事件20周年:反恐战争并未走出困局“9·11”20周年纪念:平凡人的坠落与重生“基地组织瞄准的目标是美国,但它却击中了全人类” | “9·11”二十周年 - END- 更多影评:头号玩家版楚门的世界黑暗骑士陨落这才是真黑寡妇COME TOGETHER JUST FOR ONE NIGHT2020记忆碎片之影视篇:成为正常人超越《神夏》的三集片神剧诞生,资本主义比连环杀手更冷漠失控的艾尔吉侬,社交网络中的困境电影,没那么伟大 八佰,一场全面的崩溃 荷兰弟X星爵CP成真,这部动画版“邪恶力量”值得你花钱法拉利万岁!
这**才配叫速度与激情这部电影不是他们口中的“炫技”,而是对电影本质的探索和回归这部年度最佳或是千禧一代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花非花电影大师们的科幻“恶”趣味宇宙尽头的极致浪漫,只有成年人才能体会的沉醉HAIL HITLER,我不是你的刻奇人生燃烧女子的肖像,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第二性-下篇SKAM之后的北欧制造LOST AND FOUND,被图书编辑“坑”了的恐怖小说之王带着偏见看世界,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为什么美国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ORDINARY LOVE,小人物的悲歌
看了2021年网飞的纪录片《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发现最聪明的高层在决策时也很是幼稚和受情绪影响。
这部事后反思揭露了不少滑稽荒谬的行为。
比如911发生前中情局早发现了与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有联系的人,获得签证进入美国,情报传给联邦调查局,调查局竟然说没有收到;进入阿富汗战争后,情报说本拉登藏身地,但美军却没去寻找,而是交给地方军;本来是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进行战争,战争压制并削弱了其势力,却不巩固战果,从抓获的战俘嘴中酷刑获得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一下子兴奋起来。
感觉好像是之前打的散兵游勇体现不出美军的实力,大炮轰蚊子的感觉。
这次要和一个国家政权作战,突然感觉好像搏击手遇见了同一档次的搏击手,兴奋了!
也不管情报是否可靠,结果当然是不可靠,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儿戏啊!
闹着玩呢!
伊拉克白白被揍了一顿,美军回去问战俘,战俘说,在你们逼迫下说了你们想听的话儿!
呵呵!
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各自为政、互不通气,导致本应该提前发现端倪、可控的袭击明晃晃发生了。
大规模国内监控体系被用来提前预警恐怖行为,毫无疑问也在无限侵犯人权。
怀疑伊拉克有藏匿恐怖分子、持有大规模毁灭武器所以一并清算。
而消息来自屈打成招。
发动战争后发现毁灭性武器不存在。
在911爆炸原址上建筑清真寺的计划因民众抗议被迫取消。
没有人反思911缘由、接纳不同种族的不同。
而是选择以牙还牙的报复行动。
暴力的设计无法建起健康的社区。
对于阿富汗来说,抵抗苏联和抵抗美国并没有什么不同,本质都是对抗外来入侵,但他们被冠以恐怖分子的称谓。
发动战争的一方认为自己是在“解放和帮助当地”。
美方当然不愿意战争结束,战争和所谓维和早已成为政客高层敛财工具。
购买飞不起来的飞机、建造不会使用的建筑。
阿富汗最高领导和他们同流合污。
底层人民被迫转向极端组织。
川普看穿人民厌倦不会胜利的战争,和塔利班和谈。
塔利班选择暗杀阿富汗政府。
拜登时期选择撤退。
看起来恐怖组织赢得胜利、美丽国逃走、将土地让给恐怖分子。
恐怖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绝望的人民。
在国内时对911的刻板印象一直停留在飞机撞楼,对于恐怖主义,极端组织这些定性的标签并没有多少深刻的认识,只是电视新闻里面那么报道,就麻木地接受。
一直生活在国内治安良好的小镇,高中时晚上10点下晚自习骑车回去,也不会担心被人拐走,也很难体会到911与自己的相关性。
花了很多时间看《Outpost》这类的战争前线的电影,才开始了解到那些士兵守卫山谷里的前哨站的绝望,那些冠冕堂皇的战争理由被随时都可能到来的袭击和死亡解构得只剩虚妄。
就我个人经历来说,更切身的体验倒是美国在网络安全上持续加大的投入和美国大学在安全研究方向的成熟。
我之前合作的老板19年就接到白宫电话要求他主持一个AI+security的2billion的项目,然后我做RA两年的funding也都是ARMY. 美国在Cypersecurity方向真的肯加大投入,虽然这种投入有点被胁迫的味道。
那个老板每次申请funding都会拿911作为例子,而每次只要一拿出911,本子必过。
对911产生过激反应并不只是停留在美军干预阿富汗和伊拉克,911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很多领域,至少在我看来,大力推动了security这个领域的发展,养活了一大批教授和学生(比如我这条咸鱼)。
另一方面,国内18年才设立网络安全一级学科,教材和老师很多都是从网研院抽调,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大都是刚回国的老师在做,沉淀并不够。
其实不光是security这个计算机的子方向,就CS这个大方向来说,国内CS很多子领域都没有,量子计算贵系就茶园几个老师在做,说得难听点,CS有些方向真的和国外差个二十年。
911虽然带了不可泯灭的伤痛,但是对有些学科的发展其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资金充沛的军方作为funding三大来源之一,养肥了不少学校,也强行推进了有些冷门(没钱没资源)的学术方向的进步,这也算是911的另一层遗产吧。
前一阵子我写文字的时候用了war on terrorism,后来我发现官方表述是war on terror. 很早之前我第一次接触到的就是war on terror,当时没想到为什么不是terrorism。
前一阵子我发现自己误写成terrorism的时候也没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看最后一集里聊到这个用词,突然理解了。
总体来说,911之后,恐惧的乌云笼罩在被世界瞻仰的自由民主的美利坚上空,政府巨大的应激反应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动用军事力量复仇,自此,仇恨这种情绪又开始吞噬中东地区和美国本土。
武装冲突之间,不乏国与国、人民与政府、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有争议的互动,涉及很多议题,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和军事霸权,法外处决、监控与公民隐私权、酷刑、无人机与人道主义、宗教、腐败。
这个片子的最后几集总是能看到导演故意输出观点的影子,叙事角度和内容展示总是很明显有指向性,做评价、上升高度,看不到什么实质的有深度的内容。
我还是比较喜欢只把详细全面的事实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不需要结尾上价值、扯情怀,观众自有判断。
全片目前给我一种,美国说,我当时本没想这样,只是为了国家安全,但是因为自己和别人的一些错误,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不小心就这样了,想要挽救为时已晚。
而且我们尝试过改变,尝试过拯救,但是因为内部外部种种客观原因,我们不得不宣告失败了。
我们很惋惜、遗憾、抱歉。
事已至此覆水难收的时候最怕听到的就是别人一句I’m sorry…美国打了20年远不止这一点算盘…但我也不知道怎么拍,才能给20年这么长的时间维度的时移势易,the good, the bad, the ugly, the real, 所有失去的、经历的、见证的,一个合适的结尾。
我的三张截图,第一张是关于讲述911给美国人最大的阴影就是对所有的一切不信任、恐惧。
第二张关于war on terror的措辞是,美国政府后来打击的对象远不止恐怖分子,而是所有他们认为让自己感觉到恐惧的人或组织,这就给了他们极大的权力,任何不加约束的权力都会导致滥用,于是美国也被叫做terrorists了。
第三张是911给人们留下最积极的影响莫过于,911刚刚发生之后,开始军事行动报复之前,人们的互相帮助,我猜想这里也不过是说受害者之间最真实的互助、人性的光辉吧,而不包括政府。
各个角度梳理了911及之后的美国。深入程度不过,不过也让人看清,打起官腔来,各个国家的官僚们都差不多。
评论就舔起来了,这是我没想到的…
第一集非常震撼,巨楼倒塌,最强大的现代国家的悲鸣。但随后就进入了价值输出,看起来讲了很多,其实什么都没讲……
冰山一角让大家参观人类所创造出的丑恶,宁可在荒山里与世隔绝也永远不做别人棋盘里的棋子。
Any power without constraint always leads to abuse. 太经典了
911后,整个美国参议院,只有一位来自加州的女士,对授予总统境外无限制使用武力的法案投了反对票。她认为:合理的军事行动应当通过国会的讨论再进行批准,而不是任由愤怒裹挟着所有美国人变成战争犯,总统不应该有那么大的权力,这是美国宪法的根基。除了她以外的所有议员,都高举着复仇的旗帜,放任小布什指挥着坦克一路冲进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
片子是好片子,反思也的确深刻反思了,可是结果呢,美国没有任何改变,世界没有任何改变。911遇难者的悲惨处境并不能磨灭美国在阿富汗发动的战争,“自作自受”一语再贴切不过。PS:评论里精神美国人真多,“发动战争并反思的国家,居然比不发动战争的国家要有希望”,真乃逻辑鬼才 @Netlfix
唉。。。转眼20年,今天正好是正日子。。。心情复杂。。。
自称世界警察的报应
想说的太多却梗住了。前两集比恐怖片还恐怖,之后进入到反思的部分,还是让我看到这部纪录片有的力度与决心,那些反思比美剧要来得更直面直接,而现在,似乎又走入了新的十字路口。只愿和平吧
美国管自己赐予别人的自由叫做自由?
这部片完整的讲述了2001年“911事件”的全过程,及其后美国展开的“反恐战争”。在后半部的反恐战争部分,阐述了美国推行的各项策略,主要焦点是对其中合法性的探究,也就是“政治正确性”的质疑。我从这部片得知,其实美国政府所谓的反恐战争只是一个借口,其内在目的还是想控制中东的石油,所以才有阿富汗战争稍息后立即展开了对伊拉克的入侵,或者说,美国政府其实并没有如口头上宣称的那样将“反恐战争”视为战略,而仅仅是一种战术,利用美国民众的策略。这就导致了他们在阿富汗行动的无计划性和无目的性,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其实是陷入了另一场越南战争,将大量的民众逼到了塔利班那边)。而对这些,美国民众真正关心和赞同的,其实只有本拉登的死讯。片子没有讲的是,911事件其实推动了全球化(因为美国政府将恐怖组织的行为全球化
好像并没觉得有什么多的知识点
我没觉得这部片多好,美国总是在哭诉自己受害者。换回这个时点重新去review整个过程,不知道是否还有同样结论
后两集的反省意义远大于前面的叙事,911后走了20年,看看现在的阿富汗和塔利班
看了一集半已经闻到那味了 推出的速度赶不上阿富汗陷落的速度 真正的转折点就是瞧败灯
白左要毁掉美国
很强。
较为客观,但没什么新素材,就是个总结
二十年,相当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