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专程驱车近20公里、堵车时间共计半个小时赶往大MALL的星美国际影城观看《迈阿密风云》,不知道我们的热情是否会感动正深陷囫囵的星美的大脑袋们。
电影自一部22年前的电视剧,有媒体称其“以紧凑的故事情节,正邪难辨的角色设置及紧张激烈的精彩动作场面成为电视剧集新一黄金时期的代表作。
”看完整部电影,发现呈现于电视剧里的特点在电影中丝毫没体现,倒是感觉无论是从情节设计还是电影制作上均滞后于现在的时代起码10年之久,不知道是不是以此来向“22年”聊以致意。
在散场的电梯间里,有人忍不住偷偷说,这真真是一部好睡觉的电影。
可不是,睡一觉起来,情节丝毫不受影响。
曾经的“黄金代表作”或许和那个毒品泛滥的时代有社千丝万缕的机缘投巧,只是放之现在,毒品、黑帮……这样的故事反复在讲,想说出新意,确实也难。
《迈》自危机重重的卧底身上展开,于是一班FBI探员假扮运货分子混进毒枭之中,以期找到隐藏在FBI中的卧底。
谁是卧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主角之一毫无悬念地与“老大的女人”产生情愫,最终以职务之便将其解救于水火之中,最终皆大欢喜,无人死亡。
这样的卧底故事,《无间道》也讲过,而且讲的悬念迭起,《迈》是无法能比的。
于是,我们只能关注索尼和伊莎贝拉的感情戏,而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始终也就是巩姐姐那一张憔悴、无表情的脸。
对着这样一张脸,我只能感叹,她也不化个妆把自己收拾的利落一点,一旁的老先生说了,人家追求的就是这个效果,素脸,微黑,让人有“亚裔混血”的感觉。
为了追求亚洲票房起用巩姐姐可以理解,这是商业片通用的法则,只是她实在不适合于伊莎贝拉这个角色,就像章小妹不适合于《夜宴》中的宛后这一角色一样。
章小妹在《卧虎藏龙》中的成功,归结于李导一针见血地看出了她身上“倔强、任性”的气质与玉蛟龙不谋而合,但放之一个心计与欲望共存的皇后的身上,章小妹始终无法摆脱与生俱来的邻家少女的特质,略显单薄。
《迈阿密风云》中的伊莎贝拉,拥有银行家的背景,操控毒品交易,并成为大毒枭的情妇,这样一个女人,风情万种是基本条件。
美人迟暮的巩姐姐,可以把坚忍不拔地农村妇女菊豆演的出神入化,可以把藏身深闺的三姨太演的楚楚动人,她身上拥有的东方传统特质,是属于中式深宅般的内敛与沉静,可以坐成一副画,却并非开放式的中西合璧,让人觉得妩媚至骨。
所谓“岁月如霜刀,刀刀催人老”,放在巩姐姐版的伊莎贝拉身上,再合适不过。
《迈阿密风云》 2006-11-01 14:00:30 《迈阿密风云》昨晚正佳飞扬影城。
挺多人说不好的。
可是我观后却不觉得失望,甚至到了不关心故事圆否的地步。
比如前面说要抓卧底,到结尾却把这事完全忘掉了。
但我竟然也不关心,也忘掉了,而且也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后来翻看卫西谛的影评,才想起这一茬来。
其实有些喜欢的。
电影中的人逼在眼前,有很强的代入感。
比如结尾巩俐和法瑞尔相依偎在海边时,观众就完全不是旁观,而被代入进角色互相凝望。
其实本来我会觉着巩俐和法瑞尔为什么就相爱了,似乎欠缺交代,但还是相信。
回想一下,好像就是因为挨得这么近。
真的很喜欢现在的巩俐,尽管在这个电影里,人不再像往常那么光鲜亮丽,灰扑扑的。
不知何时巩俐突然有了一种很镇得场的气派,好像生活经过发酵后终于散发出醇香,这个女人终于来到她生命中最自信最好的一段时光的开头。
原来不一定青春时光才是感觉最好的。
巩俐现在的状态就让我有这种感觉。
说起来这是个很MAN的戏。
好吧好吧你们都在骂,我就小夸一下之所以用这个题目,是因为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睡着了,在电影院里面哦,或者,正确地说,是电影的前半部分非常无聊,我始终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可是不能否认的是,电影进入后半段后开始变得比较刺激了,这次Michael Mann 把枪战拍出了水平,Miami Vice 中的摄影非常有特点,镜头跟随人物的方式非常自然,有时抖动很厉害,就像你是在收看关于警方行动的现场直播而不是在看电影。
尤其是最后的枪战中,长镜头的运用,血溅在镜头上而镜头依然在搜索着拍摄对象,还有枪械的声音、子弹打在车身上的咚咚声,镜头和音效让你感觉你就是那个藏身于车后在躲避子弹的人,很过瘾。
再说说这部电影的节奏,前面说了,节奏控制简直……大失水准阿,和巩俐的缠绵尤其催眠,我的天啊,你说说这一段爱情需要用15分钟来说吗?
粗俗点说,不就是睡了又睡吗?
而且巩俐和柯林法瑞尔的激情一点都没有让我找到感觉,不但没有给片子加分,赚取观众的关心与同情,还使整部影片冗长而拖沓。
最后说说巩俐,好像全片没有笑过一下,皮肤显得好黑,不符合亚洲人对亚洲人的审美,当然也许符合老美喜欢“Tan”的心理,演技基本发挥正常,最后一点表演得很好,看的是中文版,所以没有能够“考察”她的英语,总算是老鸟了,这次演得还是可以,不过估计没有想到,名导+双明星的阵容,片子却拍得很一般。
最后说一下,我不觉得此片是烂片,此片起码还是有闪光的地方,我们要宽容一点,毕竟,那首歌还是挺好听的嘛,风暴中的Miami有几个场景还是拍摄得相当养眼,还有拍摄技术确实一流。
欢迎光临我的BLOG:闲话:http://spencersnote.blogspot.com/正经:http://spencersong.blogspot.com/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巩俐(可卡因版)。
巩姐真是驻颜有术啊,杜拉拉升职器式的扮相,精炼、年轻又风骚,足可以冒充章子怡妹妹。
Michael Mann的才气是消失了么。
借刀杀人的精彩和盗火线的经典都不复存在了,是演员挑选的有问题么?
真不敢相信这么普通的一部电影居然会是Michael Mann拍出来的。
昨天兴奋的跑去看《迈阿密风云》,结果失望而归。
冲着巩俐和柯林去的,结果两人的感情戏,唉一点都没有激情,我觉得巩俐没有发挥出她应有的水平,表情缺少变化感觉有点愣,表演没有张力。
也许没有找到适应的表达方式。
东西方演员合作成功的电影也有呀,比如成龙的《尖锋时刻》系列,我就很喜欢。
相比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尖锋时刻》是中国和西方的结合,也就是两种文化的并存。
《艺妓回忆录》虽然也是好莱坞的导演,但演的还是东方的故事。
而在《迈阿密风云》中巩俐虽然是东方面孔但要用好莱坞的方式来演,要完全融入到西方的商业电影的创作中去。
对于巩俐来说她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像刘玉玲只有个东方的外表,骨子里面完全西化,所以要表现出一个西方意识形态下成长起来的女毒犯,挑战性和难度还是很大的。
经过我这一番观后分析,也就原谅了电影中的不足,决定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巩俐姐姐
烂!
烂!
烂!
哪里有6.2?
我看2.6还差不多!
好好的陈凯歌,拍出了《无极》;不怎么好的冯晓刚,拍出了更差的《夜宴》;就连这特别特别好的麦克尔·曼,也跟着拍出了《迈阿密风云》这种烂到没边的烂片!
从《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和《盗火线》之后,该导演一路走低,终至深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你说你想说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啊?
要剧情没剧情,要场面没场面,要演技没演技,要特技没特技,要暴力没暴力,要色情没色情,嘛儿也没有一片子,好的坏的都没有一片子,你环世界跑去都难找的这么一个大烂片,就我们这给派一个巩俐去,还没青春……这要是你家的电视机我早给它砸了!
杰米福克斯,柯林法瑞尔,巩俐......迈克尔曼-《盗火线》的导演......1.25亿美元的投资,注意这是一部警匪片,而不是那种需要堆砌大量CGI动画的科幻片......可是我们看到了什么?
几场火暴的枪战;一段遮遮掩掩的床上大战;一段羞羞答答的贴面舞;再有就是不知所云的剧情,一个卧底和一个毒贩,在没有任何前奏和铺垫的情况下就擦出了火花,把双方的关系从合作变成了上床,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
注意点,严肃点,观众不是白痴,请不要侮辱大家的智商,这是贩毒,世界上危险系数最高的几份工作之一,不是邂逅在诺丁山的小书店里,也不是收听西雅图的夜间广播。
看过《盗火线》,至今对全片凌厉明快的风格念念不忘,时不时还拿出来回味,但迈克尔曼这次让我们大大失望了,全片拖沓,线索零乱,以至于让人看得昏昏欲睡,莫不成老迈江郎才尽,要知道收藏武功也是会贬值的?
其实制片方在一开始就冒了很大的风险,因为只看到了十几年前电视剧版本的《迈阿密风云》大火特火,就贸然决定翻拍为电影,其实时过境迁,十几年的时间足以让观众的品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神探亨特怎比得上骇客尼奥的身手?
杰米福克斯自从《借刀杀人》中以自己精湛内敛的表演抢了阿汤哥的风头之后,在好莱坞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又凭借《雷》拿下影帝,成就了一方威名,但在本片中的表演只能算得上是不温不火,受制于拙劣的剧本;柯林法瑞尔,好莱坞的新宠,延续了他从《亚历山大》开始的厄运,作为被力捧的新一代坏小子,目前还只能算一个本色演员,谈不上什么演技,请仔细看看你的前辈们的表演补补课: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最差你也得达到西恩潘的水平吧?
坏小子并不等于差演员!
至于巩俐,我只能非常遗憾的说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地点,演了一部错误的电影,她一直想摆脱张艺谋的影子,但截至目前我们看到她成功过。
迈阿密风云,不知所云,令人失望!
歇了很久终于看见了《迈阿密风云》里半生不熟的巩俐阿姨,期待自然是有的,落空也是必然现象。
不知道是不是国际化三个金字用了太久,以至于磨掉了光华,露出惨白的内絮,半半列列的掉出玻璃棉渣,隐隐约约钻进皮肤里,痒疼难忍却不能徒手揪出来。
看着她一次次镂空钻入他人被窝的样子我甚至不觉得这比秋菊扮相性感多少,也许外国人眼光真的是与众不同,习惯这样一种充满乡村味道的中国式性感在国际的各种位置上演绎出神入化的风骚。
我仍然喜欢看她古装、旗袍亦或是走在星光大道上万里挑一的与众不同,只是在此片中,性感、神态、气质,都差掉几分,显然失败,她扮演的仅仅是一个角色,任何人都能够替代,把任何一张东方的西方的脸贴在她的位置,都能够贴出同样的味道,若不意外,还可能更胜一筹。
她仅仅是一张名片,通过演员名单让票房成绩不那么难看,好想法,只是她安插的位置实在有点可笑。
除了接连不断甚至连尺度都不够的床戏,就是一些生硬的面部表情,把一个沧桑的男人和一个渐老的女人活活压在一起,爱都是一夜成型,出现的莫名其妙。
这些床戏和内个大胡子匪头就算省略掉也一样是部完整的戏,多几个不多,少几个不少。
顺便提一下片子内容整体情节发展无波澜,仍如往前的大多数美国片一样前半个小时都是无聊透顶发展转折程度甚至比不上TVB的混杂枪战感情片初看时他问我,这是不是美国版无间道?
若此片是无间道的翻版也许还有可提之处,情节发展均在意料之中,甚至她的投怀送抱他的来之不拒都是合情合理,没有一点曲折,对白,场景,即将出现的人物对象,都猜测的一分不差,根本一个警匪游戏,贩毒,绑架,逃杀,解救,成功,复活。
一板一眼的程序,甚至连个叛徒都没好意思露个面,所谓大片评论中巩俐阿姨的亦正亦邪实在是不值一提,女人本是感情动物,感性说话,理智打底,毫无新意。
结局就是该活的都活了,该死的都死了,最好看的就是那几架白色小飞机,还有天空中一颗颗大草莓般的云朵。
就是这样鸡肋般的东西还麻烦导演编剧活活憋了两个多钟头,把监控人员弄成了傻子,把演员变成了支票,把观众当成了银行,多么伟大的商业精神。
我想巩俐阿姨还是回来的好,让西方人继续隔海迷恋,不要放下姿态,光着脚上别人的屋子里寻找适合自己的鞋子。
距离我看这部电影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时至今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巩俐和柯林·法瑞尔的激情戏,不得不说当年已经40多岁的她依然火辣不减、风韵犹存,这好像也是我印象中巩俐尺度最大的一次。
这又是一个关于毒品的警匪故事,卧底、阴谋、暴力、枪战、仇杀等等有关于警匪故事的几乎所有元素都出现在了迈阿密的海滩边。
再加上当时人气还算可以的柯林·法瑞尔和新科影帝杰米·福克斯主演,以及巩俐那较为火爆的镜头作为噱头,着实是吸引了不少的眼球。
在所有的阴谋的艰险都云开雾散之后当然还是邪不胜正啦。
总的来说这电影还算可以,用来打发打发时间还不错。
13.1.13
新海岸,新风景。大胆的黑色,让人物成为负形,而头顶总有光,飓风蠢蠢欲动,接近《新世界》的超验性。选歌精准,尤其是片尾Mogwai的Auto Rock。
没意思
巩俐卖肉才换来一部烂片
毫无新意的警匪题材,Colin Farrell却是格外的帅,巩俐已不敢评价。
剧情温吞,表演僵硬,巩俐阿姨的出现和口音减掉2星。。。。
这是一部被人忽视的杰作。虽然没有5星那么好,但仍是杰作。(20161128重看导演剪辑版,仍然认为是一部被忽视的杰作)(20210630 再次重看导演剪辑版,那些当初打动我的东西,仍然能打动我。这部电影里有一些东西,战胜了起码 15 年的时间。)
巩俐只要一演成熟妖冶的女人,总感觉像演某种职业的。。。
因为巩俐所以给了3星
140分钟导演剪辑版。迈克尔·曼的数字夜景依旧迷人,尽管听起来有些矛盾,但这部电影所呈现出的效果只能被总结为一种“臃肿妖冶的简洁”。
全片侠盗猎车手即视感。迈克尔曼在《盗火线》十一年后又拍的黑帮片毫无长进,没有阿尔帕奇诺和德罗尼这样的老戏骨支撑,这种沉闷拖沓的叙事风怎么看怎么装逼。巩俐阿姨的口音违和感爆表啊,憋了两个小时最后二十分钟的枪战还算有点亮点。一言以蔽之,piece of shit.
mann老师老了 音乐还不错
有一部过目就忘的电影,本来还很好奇巩俐学的古巴口音怎么样,电影院全放的是中文配音~
征途浩瀚敌不住夜色生猛。迈克尔.曼的特写对准的是一种已然疲惫与必须行进的对撞,一种涣散与聚焦的博弈。
可能放在别的导演这片子还算行,但出自迈克曼之手就实在太差了。选角失败,巩俐气色很差,完全不适合理应性感妩媚又有能力的花瓶角色。剧情走向本来明明设计是如何卧底找出内奸,却被莫名其妙的感情戏冲得七零八散,看到最后在想是不是连导演都自暴自弃了
高帅富和白富美的酷炫生活戳瞎屌丝的眼。。。其他什么营养也么的
巩俐的片子,老了很多,而且演技…
不喜欢发福的colin,巩俐在这片的角色设定也很莫名其妙
别的就不说了 就那蹩脚的英语口音已令我受不了 幸亏用越来越快的快进看完 警匪片还是看港片吧
巩俐的演技没话说,只是人物本身太单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