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11天

冰雪11天,冰雪十一天,The Next 11 Days

主演:刘桦,冯远征,黄奕,郭家铭,奚美娟,柳岩,梁丹妮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冰雪11天》剧照

冰雪11天 剧照 NO.1冰雪11天 剧照 NO.2冰雪11天 剧照 NO.3冰雪11天 剧照 NO.4冰雪11天 剧照 NO.5冰雪11天 剧照 NO.6冰雪11天 剧照 NO.13冰雪11天 剧照 NO.14冰雪11天 剧照 NO.15冰雪11天 剧照 NO.16冰雪11天 剧照 NO.17冰雪11天 剧照 NO.18冰雪11天 剧照 NO.19冰雪11天 剧照 NO.20

《冰雪11天》剧情介绍

冰雪11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8年1月26日到2月5日,突如其来的寒潮,使花城广州呈现一片北国风貌。数十万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故乡在召唤每一个游子的心。 没有人知道,满载团圆之梦的列车什么时候能够到来。这是广州交通史上最难忘的一次春运,无数旅客晕倒、哭泣、呐喊。 危难时分,数万名公安干警以自己的身体组成人墙来维持秩序,保障安全。11个不眠之夜,他们的眼睛充血了,嘴唇干裂了,声音沙哑了。11个不眠之夜让警民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侠黄飞鸿十七岁的单车九辫灵狐三十不立拉警报霹雳甜心妖怪传江湖探案传奇枪口夜校旋涡夺命狙击2搜索并摧毁隔壁的护士助理特别篇2025拉布雷亚第二季美味人生警察世家第五季捕鲸男孩寄生异形歼毒先锋神奇女侠1984FPS侯府小千金爱哭鬼皮埃罗的婚礼星际流浪警报战阿荣与阿玉团子大家族永生之地地底怪物死期将至

《冰雪11天》长篇影评

 1 ) 只是觉得评分低了

挺好看的电影,这么多低分的老离谱了,电影本来就有艺术加工。

我08年才在读小学,只知道08年奥运会,这样的片子让我知道在同一年有这样的灾难,都说春运春运,让我看到春运的模样。

看了一些资料,可能当时的场景,更加严峻,主旋律电影站的角度不同,可能是有些诟病,但已经很不错了。

内部也会因为精神紧绷而吵架,领导也会不小心遗失证件,不都是很平凡的人吗?

里面的抽烟 喂奶,这些现在电影不是一剪没吗?

摊手,真不知道是怎么了,许是这两年的流量电影冲击?

真觉得这一分委屈了,要演技有演技,又是根据真实题材,整体框架也还可把,关于车站车次提醒那个拍得挺好的。

看了下评论,不少说把底层群众往愚民方向拍,对立国家机器???

不说春运,就说平时节假日出游,那人山人海的,不是你挤那是被挤着走啊,2020年了,都这样,我觉得我没经历过的08年春运影片拍得挺好。

国家基建好啊,经过不断的发展,感恩年轻一代的我们不用在通宵排队买票,在火车场排队到晕倒~最后,难道中国的灾难片也是要个人英雄拯救世界吗?

那流浪地球你们又喷什么,真的奇怪

 2 ) 让我们用2012的手法来重新组织一下剧情吧

首先,必须要有三、四个人物主线,主角必须是个白领小资,职业最好是医生、律师思密达,必须是公知范。

第一镜头就是人山人海的站台。

第一句台词就是“这个社会肿么了?

”还必须安排一个藕断丝连的前妻或者矛盾很深的配偶。

然后就被堵住了。

还必须要有个农民工,这个人必须要勇敢朴实。

插科打诨的任务就交个他。

白富美要有一个。

萝莉也比不可少。

然后就一个小集体为中心展开,各种冒险,各种个人主义。

政府组织救灾什么的只能当背景,而且主管必须要犯官僚主义,造点不必要的麻烦,然后就必须有个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下属。

靠发动人民群众给扭转过来了,后来主管痛心疾首,跟下属相逢一炮泯恩仇。

最后十分钟给个警车开道就可以。

这个剧本其实非常好弄,流水线的作品。

土鳖还是土,弄不来的。

 3 ) 2021年看,真实动人

今年由于疫情,很多人响应倡议留当地过年,所以当看到影片里回乡过年的人着急涌向车站却又传来车次延误的消息那种心急如焚的表情感同身受。

不觉得这是部主旋律片子,放在疫情之下看,更多地是感恩。

当然如果故事叙事层次能够更加丰富会更好。

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当年正在备战高考的我对周遭的变化十分钝感,现在回头看,真希望“请回答2008”!

 4 ) 有感于《冰雪11天》拍摄现场

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日期了,只知道大概是在2012年的5月或6月,初夏。

我在网上找到一个群众演员兼职。

群众演员,用港片里的说法就是“跑龙套”。

1天50块,预留一天,每多一个钟加10块钱。

我们在拍摄现场领了棉袄和包包,扮演滞留火车站的北上民工。

活倒不难,只是自己找个位置保持不动,装出失神落魄的样子,而专业演员则在旁边不断地一遍遍地重复某个镜头。

更多时候就在那里干等着,导演一声令下,即刻进行战斗状态。

这相当考验一个的人耐力。

羊城初夏的晴天是“高温高湿”的代名词,此时让你穿着棉袄坐上一整天,没有休息也没有水,哪怕你竭力保持安静,不久之后脸和耳朵还是会开始发热,进而头晕眼胀,像坐上了长途的拥挤列车。

大家一直期盼着拍摄工作的结束,5点、6点、7点、8点,我们总觉得应该会在某个整点结束,但这小小愿景每次都落空。

吃饭了。

两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盒饭。

每人拿一份菜,一份饭。

米饭像高校食堂的一样,保证没有香味。

菜有两种:炒青菜基本没油,像水煮的一般,菜脯炒蛋基本没蛋,咸得要命,倒是好下饭。

如果一份不够吃,可多拿一份。

几百人个个一样。

“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子这话说得特对,我们吃着一样烂的饭菜,没有嫉妒,没有鄙夷。

导演还没吃,也许这是演艺圈里的优良传统,让群众先吃吧?

后来有辆面包车打破了我一厢情愿的猜测。

那车来势汹汹,从上面抬下来一块木板,板上盛有酒菜,用薄膜盖着。

导演、主演等几个人就坐在我们面前边吃边讨论。

丝毫不在意众人贪婪的眼光,似乎早已熟悉这一幕。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预留一天意为从九点半留到这一天结束,而工钱仍旧是五十块。

那次我们工作到凌晨一点多,算是加多了一个钟,足有十六个钟头,领了六十块,平均每个钟有三块七毛五。

中间没有休息,没有饮水,只有两餐极为简单的饭,还得眼巴巴看着指挥人员在你身边吃香喝辣。

有些人自己先撤回了,所以他们没有拿到一分钱。

我倒是拿了钱,然后在公交与地铁皆已停开的广州的深夜里,拿这六十块钱打的回学校。

我完全体谅制片方。

毕竟钱是通过中介拿到的,吃饭方面则可理解为群众演员太多,交通上也许是制片方不熟悉这城市,不知道深夜里的变化。

这一切都不能给我留下一丝半点的阴影。

但这次经历的的确确在我心里投下一个阴暗面,制片现场的某些冷酷场面使我打心里发寒。

在此之前,我几乎崇敬任何制作电影的人,以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值得人们竖起大拇指。

不过打那一天过后,我觉得他们当中的某些只配得上人们的中指。

陈国星扎了个小辫。

在他身边有两个人,一个中年大叔,稍胖,圆头虎脸,还攒了一脸大胡子;一个瘦高文艺青年,似乎是操作器械的。

陈国星是不折不扣的导演,那大胡子也被工作人员叫做导演,但《冰雪11天》职员表所列的两个导演都不是他,大概是副导演吧。

大胡子很凶悍。

大家对其命令反应稍慢或领悟稍错,动辄破口大骂,直至人格侮辱,好像周边人都欠他的债。

开工不久即有人气不过而离开现场。

制片方工作组人员也对其畏惧有加,小声劝慰受气的群众演员。

一整个上午,我们都处于萧杀的气氛当中,完全不是以前在电视看到的轻松有趣。

为了拍摄一个“孩子哭”的镜头,大胡子不惜使用恐吓与暴力,而且对象还不止一个。

我记得那最终上了银屏的小女孩(片中72分11秒处),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是多么令人心酸!

小女孩并不知道她在演戏,被大胡子一把抢过,又吼又捻,竟似要杀她一般。

她全身颤抖,战栗着、不断地、无助地哭喊“妈妈”,我分明可以感到她是那么的心悸与惶恐。

大胡子很满意,对其母亲说:“你孩子将来要当明星。

”大家只是静静地看着,没人上前去劝阻,哪怕几个孩子的妈妈,也未对大胡子加以颜色。

从她们礼貌式的笑脸中,无法断定其真正想法。

也许她们也心疼自己的孩子吧?

只是未在现场所发作罢了。

大胡子于是频频得手。

《冰雪11天》讲述了雪灾来临时公安民警、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用智慧与毅力保障滞留火车站的民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故事,剧情紧凑,感情丰满,那浓浓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触手可及,像寒天里的阳光一般温暖人心。

《冰雪11天》的拍摄现场冷血而无情,它禁锢了人们心中那片光明的天地。

冰雪带给这个世界一场残酷,为了演绎这残酷中的温情,我们又人为制造了另一场残酷。

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美利坚某个小镇,一个银行绑匪被击毙在一个小男孩身边,溅了他一身血。

小男孩几乎吓破了胆,号啕大哭。

谈判专家尼尔森巧妙地化解了小男孩所处的危局:他说这是一场演习。

第二天,媒体集体失声,不报道此事,只为了保护小男孩幼小的心灵。

所有人都说:这只是一场演习。

他们明白,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必定给小男孩带来阴影,血淋淋的噩梦也许会伴随他一生。

而在华夏大地上,为了体现某些人的伟大,不惜伤害另一些人。

鬼才相信大胡子的屁话,如果那小女孩记得这事,那么她这一生也许与电影无缘。

甚至再也体会不到看电影的乐趣,她会以为电影里的东西都建立在痛苦与恐惧之上。

无论是真是假,西方故事本身已经体现了美国式价值观,它尊重每个个体的意志,不伤害哪怕一个无辜的人;而东方制片现场却明明白白反映了早已印记在我们每个人脑海中的观念:集体就是一切,为了集体可以牺牲个人。

个人意志在集体面前屁都不如。

小女孩哭了,上了镜,她真乖;在她之前那几个哭不出来的孩子太坏了,错失了上镜的大好机会,要打屁股。

 5 ) Yes,madame

喜迎十八大的主旋律电影,但是用的纪录片的手法,所以不是特别惹人反感,总体值得一看。

中国式灾难下的芸芸众生相。

普通警察的故事。

 6 ) 冰雪11天

或许是因为场面过于宏大以及人物过于众多的原因,这一部影片好像缺少一个高潮点,让情感无法爆发出来;但是整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就是感情要出不出的;但是也清楚的让观众理解当时事件的整个过程;而且也可以很清楚的感受的警务人员等工作的艰辛和奉献,有其他的瑕疵,但是我觉得其他的瑕疵都不要紧,就是没有感情的高潮点,类似的影片还看过惊涛骇浪和横空出世等,看那些影片的时候就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或许是对比过了,所以就有了这个感觉。

 7 ) 雪灾时候的我们

我是南昌的,依稀记得那年雪灾我们都放假了在家里,我家刚好门口是铁路,那一个多礼拜,门口的火车都停在路上,隔壁阿姨每天拎着热水去卖方便面,我们停电,整整到大年三十才来电,虽然经历了好多天没电没手机,但我永远忘不掉那天最后来电那一刻所有人的快乐,这也成了我年味最浓的一个记忆,09年大学毕业也去了深圳,坐的就是京九线,走过站票,也有过被挤哭的体验,现在回家方便了很多,但也因为疫情两年没回家,今天看这部剧也是泪流满面

 8 ) 郭家铭细节表演最有味

《冰雪11天》是一部特殊的灾难片,这是一场真实的灾难,现在提起2008年初把无数人阻隔在千山万水之外的暴风雪,还有太多人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冰雪11天》是一部特殊的主旋律电影,因为它的视角是如此温暖,演绎着无数看似碌碌无为的普通百姓和民警在灾难来临时用人字堆起的火焰;《冰雪11天》是一部特殊的大制作,动辄集结万千人的宏大场景和新闻素材结合得天衣无缝,震撼天地;《冰雪11天》还是一部特殊的传记片,冯远征饰演的方局、刘桦饰演的马所长、郭家铭饰演的警局阿波,情理交融,形象饱满,笔法细腻,以不对号入座的方式书写着人民警察的鲜活一面。

特别是指出的是新生代偶像小生郭家铭的阿波,值得关注,值得欣赏,更值得回味,原因如下,三大男主角中固然配合默契、各具精彩,但方局和马所长毕竟还是不得不照走的主旋律中基层领导路线,无论对于曾执导过《横空出世》《孔繁森》《第一书记》的陈国星导演,还是影坛老兵冯远征和刘桦,都只不过是主题先行顺手推舟的功夫活,而作为三人组中最年轻、无官阶的普通民警,阿波的家庭、事业,现实与内心世界的对碰,无疑拥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也更接近普罗大众的七情六欲,属于独立于主旋律舞台之上的另一种精彩。

大银幕上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郭家铭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表演一共有四处。

一是三人组在小饭馆喝酒,阿波连干三杯,只是倒喝和喝酒的动作,郭家铭把人物平日的爽朗和当时的不安演活了,一举树立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另一次是阿波在执行任务前抽空看了一眼给妻子买的皈依镯,只是那轻轻一瞄,浓情蜜意和现实的冷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第三次是在连续奋战数天后,阿波偷偷从地上拾起一只芒目,用力的剥开皮,一口就塞在嘴里差点噎倒,一场没有台词和环境描写的戏,郭家铭演出了饥渴交加、疲累到极点的状态,是全片最富细节魅力的戏码;第四次是11天之后,阿波回到家里,说身上太脏了,不能坐下,一句简单的台词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

尽管是一部人物众多的群像戏,民警阿波却是难得由始至终都有完整塑造的角色。

看得出郭家铭此次对这部特殊的影片、特殊的角色拿出了势在必得的信心和实力,从小平头稍显凌乱介于半熟和成熟之间的已婚男士形象,从在机械的岗位上的热情和责任感,从对妻子、儿子和家庭的愧疚,在割舍与不舍之间的徘徊,处处都能折射出当代青年的真实心理世界,达到了戏由心生的水准。

《冰雪11天》再一次或者说是更鲜明的展示了郭家铭的表演才华和潜力,且不说令其一夜成名获得大学生电影最佳男主角和艾美奖表演提名的《我自己的德意志》,以及被广为瞩目的《新永不瞑目》等剧集,在近几年的大银幕上,郭家铭一次比一次更成熟,《秋之白华》饰演沈剑龙与“妻子”董洁的浪漫与书生意气彼此钳制,与“情敌”窦骁竟然惺惺相惜,《甲午大海战》的光绪帝,尊贵与无力感同步弥漫,至《冰雪11天》,与冯远征、刘桦同台飚戏旗鼓相当,演技再无需质疑。

当然,还有作为一位话题明星毫不做作的个性,《背带裤之歌》的自嘲和自励,那种不服输的坚韧让你不得不承认,郭家铭的星路一定会越走越长。

 9 ) 11天

他说11天,嘴唇干裂,眼睛充血,声音沙哑,好惨。

我们做影片每次都是半个月以上的高强度,然后广电不认可,观众不认可,资方不认可,工资都没有,向谁诉说?

我只会说,工作,就应该这样!

或者说我爱这个事情,你爱么?

都不容易,不要拿小小的天灾就想衬托出人性的美。

如果我说灾难不够衬托呢,或者说人性不是那么真实呢?

 10 ) 一星给回家的人,一星给铁路人,

其实,整体挺一般的。

一星给当年要回老家的人,一星给铁路人,导演就是低级红高级黑:1/剧中基本看不到有效的指挥和调度,这么大事,就几个警察搞定了,省市两级领导全隐身啦,可能么?

温总都来了啊。

2/乘客上下车,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当年的创新之举:用地铁将候车大厅延伸到琶洲会馆,就一笔带过。

3/不管刮风下雨,绝大部分乘客连个雨伞帐篷都没有,政府呢,可能么?

琶洲被导演吃啦。

4/无关紧要的儿女情、父母情、夫妻情,费事讲太多,喧宾夺主的。

5/剧中黄奕扮演的记者,就去现场采访一次,不到一分钟,然后就被主任夸奖后可去采访奥运,还累得去输液,真比林妹妹还娇弱,拜托啊。

6/太多吐槽,看在08年不易的份上,不说了🙈

《冰雪11天》短评

2008年史上最大的雪灾,广州火车站真实事件,40万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这是中国春运史上最大的痛,春运史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将国家逼成了基建狂魔。

7分钟前
  • 鄭泽燃
  • 还行

比2012还好看

11分钟前
  • 失真猴
  • 很差

想表达的太多,却又没有表达出那种感觉,虽然有明星的加盟,但还是欠火候。差点意思。

13分钟前
  • 真水无味
  • 较差

豆瓣之前是5.5,电影还行代入也不错

15分钟前
  • LIONE
  • 还行

“我相信,总有一天,广州站不再有春运的人海。民工朋友,也不必脚步匆匆地赶在年前回家。团聚的日子会变得更多”

17分钟前
  • 人民的艾力
  • 力荐

2008年,1月,南方雪灾,不能骑自行车上学,我那天坐的公交车,因为没戴眼镜,把她认错了,当成了另一个人,然后认识了她。

19分钟前
  • 平大官人
  • 还行

还不错反应08年暴雪春运的电影

22分钟前
  • 花开有声
  • 还行

首先,给这片子取名的人就很南辕北辙,两个核心部分“冰雪”以及“11天”在片中可以说毫无体现,都只是将将提到然后匆匆带过而已,直接叫“春运,恐怖如斯”不是更简洁明了且点题么?然后,大部分打工仔的春节假期拢共就7天,你跟我说80%的人愿意挤在火车站广场上等11天?哦,都是那种为了回家不要工作的壮士咯?如此硬气,出来打什么工?在老家偷偷电瓶它不香么?还有,谁来告诉我冯远征丢警官证那一段有什么实质意义?并不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啊,纯特么个人吃喝导致的,这总不能体现他敬业吧?那放在剧中究竟意欲何为?还有小黄可太秀了,前一秒钟我再也不回家过年了,后一秒火车恢复营运后又屁颠屁颠出现在了车站,还真当雇主是空气,你想怎样怎样?至于巩汉林公交车顶尬歌就更让我扣脚,你当你是刘邦在唱大风歌?诸多离奇,就不赘述,一星献上

24分钟前
  • 南宫非攻
  • 很差

没感受过08年广州火车站的大雪,但是身在南方的我确确实实在高速感受到那年大雪带来的灾难。电影内容还是有点轻描淡写,隔靴搔痒了,真实情况更惨

26分钟前
  • 不准偷看我洗澡
  • 较差

黄奕你也敢出来吓人

31分钟前
  • 珊瑚海
  • 很差

08年贵州的同学说回家火车中途停车,走路回家。九寨沟县周日下午,电视播放。还是深有感触,无论是回家的人们,还是辛苦工作的警察!

36分钟前
  • 星际尘埃
  • 推荐

勇敢不是不怕,是带着恐惧前行。做事成功了就是得到了经验,失败就是得到了教训。

37分钟前
  • Like 川
  • 推荐

不像电影

40分钟前
  • 我要开窗
  • 较差

打一星是因为没有0星可以打……

44分钟前
  • travelhop
  • 很差

天灾不可怕,怕的是人心难测,评论里面都是什么牛鬼蛇神,背后是有多少人的付出才换来的太平盛世,不要把享受的一切当作理所应当去年的逆行者,每一次灾难都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间有爱,大国无疆

46分钟前
  • 飞翔小泡
  • 推荐

无意间因为“08年雪灾”这个关键词看到了这部电影。剧情和演员中规中矩,观后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涌动如潮的人山人海;坚韧、麻木的一张张脸庞。众多群像刻画了十几年后再看那个年代因为真实而涌露的心酸。没打开豆瓣前预估6.8分,实际7分。挺好!

47分钟前
  • 青田
  • 推荐

2021.4.月份。2024签到2021.4.12-2025.4.12

51分钟前
  • 我会变得很强大
  • 推荐

很难得的现实题材电影。拍的很不错。真实的春运比电影里更恐怖人更多更拥挤。2008年还没有高铁,火车运力有限火车票很难买的。苦难拍的不足。春运的火车里挤的全是人根本走不动。喂奶的女民警很漂亮。中国老百姓真的太苦难太忍耐了。

53分钟前
  • 流云
  • 力荐

雪灾,春运的群像。不仅表现春运的艰难还有群众在春节对家的思念。

56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还行

细节拿捏的还不错

59分钟前
  • 每天怂到底内心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