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CCTV6没事干播了这部电影我正好也没事干,于是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一个半小时胃里一直翻江倒海事后称下体重,略减。
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只不过编剧为了凑够1个半小时,而把剧情改成了一个喉咙里塞着鸡骨头的倒霉孩子。
其实这一家都挺倒霉的本来好端端的四世同堂,结果辈分最大的老人住院了,眼看着就不行了,很想看看重孙。
结果重孙也不行了,喉咙里卡块鸡骨头之后找到一个出租车司机结果这个出租车司机也不行了,驾照被扣来只剩下一分。
可是这电影还得拍啊,于是司机跑马上路结果道路却不行了大家都不认识去哈市儿童医院的路然后打电话找114关键时候114也不行了,占线于是只有给交通之声打交通之声的主持人眼看着不行了,在哪儿一个劲的埋怨工作这下可好,司机和广播台开始如胶似漆关键时刻呢,司机的手机又不行了,没电了。
交通台很不靠谱的通知周围的人去给这司机送手机这在高速路上很明显是违规的,而且还会教坏小朋友这样广电也通过审查了,太不敬业了。
手机有了,这下可以行了吧?
可不靠谱的消息到处都是又说高速路堵车,这高速路眼看也不行了关键时刻,交警政委上了广播告诉大家,方向不对,司机送孩子这条路是没有堵车的。
大家连忙说行了行了。
结果这倒霉司机不识路,提前进入绕城高速让等他们采访车和医院的车也不行了。
得,跟着跑吧,反正就是一不靠谱的主接着出现撞车的、堵车的,反正都不行了在伟大的交通广播里,主持人那饱含热泪的声音中大家都默默的让出了道,让这出租车过去多让人感动啊,我都忍不住捏紧了遥控器结局当然是美好的孩子是有救的大家都是可行的驾照的分扣了也会要回来的女友也是会有的丈母娘也是会看电视的可最后,TMD我不行了,来人啊,给我打下120
影片把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掌控得如此紧凑流畅又不失冷幽默,悬念的设置和矛盾的冲突烘托了爱心传递,它摆脱了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模式,从故事出发,用轻松感人的流畅叙事,诠释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引发出对小人物经历短暂光芒之后重新归于平凡命运的思考。
该片是一部类关于生命救援的影视作品,生动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热情讴歌了哈尔滨市群众无私无畏、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是一部宣传哈尔滨人民、弘扬哈尔滨精神的优秀影片。
这个让我想到前不久微博上的新闻,一个出租司机送乘客带着生病的孩子去医院,又超速又闯红灯,最后孩子还是没有救回来,司机痛哭着说,他尽力了。
这部电影和这件事很像。
这是一部非常标准的国产主旋律片,但是也很好的借鉴了美式电影比如生死时速这类片子的特点,加上中国特色的鸡汤,而且还不是那种喊口号贴标签、尴尬到不行的正能量,竟然还不错。
电影里有很多巧合的矛盾和困难发生,有人说这样很假,但是故事就是这样才有看头,平铺直叙你们又会说太平淡没意思,观众太双标真的不好。
我在看的过程中被感动了很多次,也有一半原因是我作为母亲能够深刻体会剧中人的无助和焦虑。
看到这么多人一起齐心协力去做成一件好事真的让人动容,且不论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起码在作品中给予你希望。
该片故事完整,结构和逻辑比较严谨,有笑点有泪点。
特别是在高速路上出租司机刘武的手机没电了,无法继续和电台联络,于是同样行驶在高速上的过往车辆若是看到了刘武的出租就会往他车上扔手机,最后刘武拿到了四部手机,这一段既感动又好笑。
人间自有真情在,是很俗很俗的一句话,在当今社会满满负能量的环境下,这又是那么难能可贵。
当我们一方面唾弃社会人心的冷漠,一面又对好人好事发出嘲讽和冷言冷语时,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扭曲割裂的。
这部电影配乐不错,起到情节紧凑紧张的作用。
就是一开始镜头太晃,看的有点儿晕,孔笙导演的作品不该有这样的摄像吧。
另外,晨儿的东北话太不标准,我这个非东北人都听不下去了😁不留神儿他的北京话就蹦出来了,怎么不和张译好好学学呢(ಡωಡ)
本来应该是一件救人的穿插线,结果剧情各种bug,出租车司机高速公路上一路飙车还两次走错路口,高速公路上还并线扔手机是什么操作,这种剧情还能通过审核不怕教坏别人?
孩子卡住骨头了父母互相埋怨只会吵架到医院了还死抱住孩子不撒手,也是醉了。
本来是救孩子的剧情,拍出了一种西天取经一路要打怪的感觉。
说实话,这部电影在剧情和技术上有很多不足,显得比较老套,但题材真是不错,同时也看到了演员和导演都很努力的在弘扬一种大爱,弘扬一种高尚的精神。
宝宝需要急救,一条生命牵动千万人的心,三轮车老伯伯使劲蹬车、出租车司机抢喇叭、女播音因担心而失控,这种人性的本能看似毫不起眼,但一幅幅画面却汇成最美的风景,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淳朴与善良,中华人民的博爱之心。
今天ccav6看了个电影《极限救援》,我晨哥还是那么萌,救援剧能拍成爆笑喜剧足见导演功力。
黑龙江人的心都大过天啊,父母能让一岁多的娃被大鸡骨头卡了嗓子,紧急出门去医院两人还不带手机(好吧其实一个人我是可以接受的但两个人都。。。
),司机师傅一边飙高速一边打电话听电话一边安慰父母一边劝架时不时还得回头去看看小孩,后座的父母除了急、哭、向司机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要快还不能颠簸,赶快求救)、哭、吵架互相埋怨、哭以外什么都没干(还干了一件事就是紧紧抱住娃死也不撒手),还有经典的高速上两高速车并排隔车窗扔手机(编剧脑洞大过天,流体力学哭晕在厕所,交通局你们倒是管管啊),探出半个身子往车顶系红围巾(只要车窗开个缝把围巾夹住就好了啊又不是美国傻大片要跳车扫射么。。。
orz),医生以身拦出租(心疼一下小车司机们的小心脏啊),电台能搞到医生家里座机电话却无法用手机联系,医生必须跑到电台去才能跟司机通上话然后再去医院。。
orz(你们担心送小孩的车在高峰时段堵车,就没担心过医生被堵在路上么),医生好不容易到了当父母的又哭又吼什么都听不到,儿科医生先得当心理医生,而且这个妈信直觉不遵医嘱,医生叫孩子倒立五六分钟这妈一分钟就说没用然后给放平了😂,当然最后孩子是得救了,但最最重要的,妈蛋你们没付出租车司机车钱啊!
跨市跑高速啊!
为什么看到最后我觉得这样的爹妈养的孩子还不如死了比较好呢。。。
orz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父母的要冷静,在二孩时代,珍惜数量激减的儿科医生。
出租车车牌黑M,黑龙江绥化市,距离哈尔滨车程1.5小时,看来是连个靠谱的儿科医院都组不起,卡鸡骨头这么危险的事还得跨市去哈尔滨医院取。。。
orz然后假如生活中真发生这种事,处理方式应该是1.除了儿科医院还有正规医院的儿科,这种紧急但没什么技术要求的病啊痛啊伤,请就近解决,不要都涌进省会城市三甲医院。
(比如电影里小孩呼吸困难,是个公立医院都会一针刺进or一刀切开气管(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窒息问题早解决了,然后再慢慢取骨头就好,如果娃呛进去的是个豆子啥的这一路车早死了。
)2.如果堵车,请报警,联络交警,而不是找个广播电台(到底是怎样的脑回路会去找广播电台的)。
另外120直接询问医生路上的处理方法,而不是紧紧抱着。
114不通,110和120不可能不通。
最后,虽然挑了这么多毛病,个人感觉都是逻辑硬伤,所以会不停地出戏,生生笑成喜剧。
而且该剧的艺术成就。。。
基本是0吧。
不过这样小成本又贴近生活的电影至少比现在国内所谓大片要好看(不过哈尔滨的交通,出租车司机,呵呵,电影啥的别信啊),让人一路笑出眼泪看到最后,导演有在认认真真讲一个故事,连贯性还是很好的。
(不要跟我说连贯性是基础,这个基础做到的现在的国内电影电视剧真没几个)
从导演编剧演员到拍摄手法假到不能再假,别用感人题材当借口,相同题材的电影数不胜数,这个是我看的最差,不用侮辱性语言评价是这个题材唯一的价值了,但是导演亵渎了这个题材。
李晨不出意外,一如既往地呆萌无脑认真的添乱风格对谢园真的好心痛,儿时的偶像现在穷到这种地步了么,去学校讲讲课不难活着吧全程槽点,没有列举的意义了已经别拿道德题材绑架观众道德
像这样低成本,公益性强的电影,很好,喜欢,而且挺感动。
应该多点像这类的电影,人们也可以在电影里看到了爱心,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这部电影很感人,而且紧张感十足!
很明显的一部主旋律电影,但在叙事技巧和节奏上,做的相当不错。
基本上,《极限救援》就是《一线生机》外加《生死时速》的综合国产版。
但是整个故事情节很连贯!
而且开头和结尾穿插着很多幽默的元素!
使人在紧张的最后,还能开怀的一笑,缓解一下心情!
在关怀缺失的年代里,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来唤醒我们内心的爱
昨天晚上在电影频道看了,还没看上开头,完全是换台换到的,看到片名是《极限救援》,想起大豆同学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作为电影频道的评委,对本片还是颇有赞誉,就放下遥控器打算看两眼,没想到居然还很好看,一直看到结尾。
作为一部数字电影,如果非要挑缺点,自然是数不胜数。
不过对于一部国产的数字电影如此苛求就意义不大了,因为很多问题其实是出在成本制约上。
尽管本片看起来还是显得很粗糙,但能让我一直看下去,对于一部在电视里放的电影来说,确实是做的很成功了。
按照豆瓣上的剧情介绍,《极限救援》取材于2005年感动哈尔滨人物事件——2005年高考期间,因突降大雨影响交通,许多考生受阻于途中。
在冰城出租车司机及广大市民的帮助下,最终使考生们安全、及时地到达考场。
《极限救援》的创作者对原型故事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和改造,将考生群体浓缩为一个一岁的婴儿嗓子眼里卡了一块鸡骨头急需救治,却在前往医院的途中遭遇了堵车、撞车、交通高峰等一系列困难,将影片的危机感提升到最强。
很明显的一部主旋律电影,但在叙事技巧和节奏上,做的相当不错。
基本上,《极限救援》就是《一线生机》+《生死时速》的国产山寨版。
视角处理上很有特色,和传统的国产电影相比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在技术上做的差了点,但意识很到位,很多场景的镜头处理虽然还带有电视剧的痕迹,但已经开始努力做到机位和角度的变化,看起来节奏感很好。
叙事节奏也明显有了变化。
尽管我们可以说它是在抄袭或模仿好莱坞甚至是美剧,但这次的本土化做的不错,多线叙事,平行剪辑,每条线都在不停地制造障碍和困难,然后再不停地解决,把戏剧张力能一直维持下去,就凭这一点,《极限救援》就已经值得我们赞扬了。
作为一部数字电影,估计成本肯定是受到限制的,但片中还是出现了少量航拍和电脑特效镜头。
虽然受制于成本,最后的效果比较粗糙和勉强,但这些镜头的出现体现出了一种意识,而且都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不是那种为了炫耀而出现,而是因为叙事节奏需要而出现,这也很值得赞赏。
本片编剧对于人物的设置也很明显地借鉴了好莱坞商业类型片中的模式,所有角色的设置都非常功能化(这不算贬义,而是对本片结构的表扬),同时也有人性小细节的照顾,最后结尾的小幽默也很赞。
虽然本片在技术上是粗糙的,但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实制作水准。
正视落后,奋起直追吧。
[补充一下,海报做的太傻了!
]边看片子边和小关同学用短信交流,他很强地回了一句经典:山寨是电影强国的第一步啊!
对于《极限救援》来说,虽然很山寨,但该有的都有了,这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查了下资料,本片导演孔笙曾导过电视剧《闯关东》、《前门楼子九丈九》等,还执导过另两部数字电影(或电视电影)《狩猎者》和《绝密押运》。
《狩猎者》我也曾在电影频道看过,不过2004年拍摄的《狩猎者》相比之下就很一般,很多地方做的就没有这么到位。
团结的爱
虽然立意不错,但别跟我玩尬的啊…
央视看的。就那么回事。不过高速指路这事现在已经比较常见了
电影频道看的- -果然是洗衣服洗脚时的最佳伴侣频道,能让人一口气看完,最后竟然看的无比紧张,主旋律赢了!
这里面有很多不合常理我知道,但做个相信这个世界上“不合常理地”有这么多好人的人,其实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
许多人鄙视的片子让我流泪了,群众演员瞬间就戳中了我的泪点啊!
还喜欢士兵突击的时候看的,虽然主旋律什么的起码还蛮真实的
所有车往两边开的时候,是不是很感动“我妈说,这个小伙儿上电视还挺帅的。”导演是孔笙。
呃。
居然是琅琊榜那个导演,琅琊榜里的夏冬演个骑三轮车的老头
不说剧情,就是情结。
在CCTV6的数字电影里算相当不错的了
一群弱智
中央六刚播完,我在我妈的破片、烂导演、什么玩意的画外音中看完的电影,虽然特效假了点、有的对白文字了点,但是这总比那些投资上亿的狗屁玩意强百倍,好歹让老娘也感动一把,推荐观看,如果不是来挑刺的。PS:豆瓣上放闲屁的真不少,就他妈会哈外国高科技,吃屎吧都
电影频道,山寨得还可以。
挺不错,紧张刺激。
可以参加感动中国了
李晨同学。
给三星少点,给四星多点。还是给个四星吧。
导演视角在社会,加一个星。台词很正能量加一个星。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