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脱离世俗,远离尘嚣的唯美小清新。
看了这部电影,老是想起另一部台湾电影,那就是《听说》,一直到现在还是很喜欢,淡淡的忧伤里有种暖暖的心动和感动,少一点同情,或者是没有刻意去同情任何一个残疾人,励志多一点,梦想不可少。
就像其他一样电影一样我们一直想知道最好真正的结局,他们到底最后有木有走到一起?
当然,不急,让我们来听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两个为了梦想走到一块的人,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她想学习舞蹈,他给了她坚持下去的理由;他想去的地方,她带着他去;仅此而已。
“闭上眼睛跟你一起去感受,没有光的世界,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的原因,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轻易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这一次,我要用我的方向飞一次…… ” 关于爱情还是友情,绝不是这是电影的主题,我想梦想多一点点。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很特别的契机,最近开始学跳舞,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一个尝试,老胳膊老腿一番折腾,每天浑身酸痛难以入眠,胸口却沉甸甸,溢满着幸福感;人间事太多不可预计,无论何时何地想做什么,只要全力以赴,应该都不算太晚。。
同样是最近疯狂在追的真人秀《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都是普通人,却在他们旋转飞扬的每一支舞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激荡与无限可能;某场评委点评一位患有严重交流障碍的口吃男孩时说:“也许生活常常会走入死胡同,你却豁然发现旁边有了新的出口。
”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
《逆光飞翔》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人公黄裕翔,同样是有着生活障碍的人,像《练习曲》里的明相,《听说》里的小朋;台湾励志片处理起这些原本沉重的话题大多十分小清新,举重若轻,不过分同情,亦不滥情,影片对这类人有一种很温和的关怀与尊重。
看他们像常人一样平凡地生活,怀有小小的梦想,拥有最平常的友情,甚至爱情。。
当缺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便不再是生活继续向前的阻碍。
习惯障碍,习惯困难,习惯黑暗,当舞台灯光骤然消失,只留下裕翔温暖而强大的钢琴声,婉转流淌,敲打心房,影片之前不疾不徐的平铺直叙,都是为了这一刻心底光芒的凝聚;指尖在琴键上欢快起舞,过往回忆交织穿插,原来只要有音乐相伴,裕翔的眼中,总会闪动着非凡的色彩。。
我也被裕翔的琴声带入了他的音乐世界,那里不曾漆黑一片,所有的感情都是瞬间迸发,来不及压抑,随即是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眼眶里打转的热泪覆水难收。。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先天眼盲的裕翔,遇见爱跳舞却不得志的小洁,一个用音乐,一个用舞蹈,彼此牵引着,在各自的天空里展翅翱翔。
看完全片,会流泪,嘴角却挂着笑,动听的配乐,让心变得清明,念念不忘的大段台词,虽说是励志片惯用的心灵鸡汤,却格外熨贴人心。
我想,这确实是部好电影,源源不绝浇灌给你所需要的正面力量。
朋友说张榕容就是活生生的洋娃娃,她的五官立体洋气,与小清新难免有丝丝违和,可她的表演那么真诚自然,之前的《渺渺》《花吃了那女孩》再到《阳阳》,每一部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张榕容,很有说服力。。
这部电影刚开始,一个女孩子特有的逞强与固执,被她演绎的淋漓尽致,明知道那个是错的人,明知道心里有未竞的梦想,却死咬牙关,不愿与那些逃避不开的混乱不堪正面交锋,缺少勇气,却心有不甘,直到遇到了裕翔:“闭上眼睛跟你一起去感受,没有光的世界,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的原因,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轻易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这一次,我要用我的方向飞一次…… ”给自己留一个转身,让命运的手指缝漏下一些别人不屑的金沙。。
看她寻回自我,翩翩起舞,亭亭玉立,不蔓不枝,像一株被嫁接的植物,过去的生活被割裂,开始抽条出新的枝丫,会有惶恐或不安,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向往与希冀。
某种感觉对了,对于自己所热爱的,全情地投入与专注,带给旁人一种似乎灵魂要飞起来的颤栗感,随着她的每一拍动作呼吸吐纳,体验生命的气息与节奏。。
整部影片从头至尾萦绕不散着醉人的明媚,人与人间流动着一股暖意,温和不会将人灼伤;刻画亲情,很容易掉入煽情的窠臼,影片中的母爱落在边角细节上,母亲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简单的:‘我在你后面,不要怕!
”陪着儿子一步步走向他的梦想,琐碎一点,却真实内敛,跟真实比起来,演技就不算什么了。
大陆这边拍梦想,总少不了屌丝逆袭功成名就,信奉的是成功即幸福,而台湾拍梦想,从容自然的多,更多投射在自我价值的确立与实现上,感受到了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哪怕主人公在故事结尾再次失败,也让你情不自禁在心里为TA叫好,让你由衷地钦佩与祝福,让你相信没有挥之不去的噩运,所有的坎坷与波折,不过是为了让生命更加丰盛一些。。
并非流离辗转轰轰烈烈才最容易滋生感悟或感慨,一个音符,一个舞步,一粒沙,一颗光,也能品出人生况味;长久坚持着自己喜欢的事,将热情无所保留地纵情挥洒,对得起每一页被撕掉的日历,对得起青春,对得起自己。
自从在母亲子宫中孕育出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会在人生旅途中面对很多事情,或欢乐、或悲伤、或.....,但是不管什么事情发生我们都会觉得孤单寂寞,仿佛身边所有事情都在忽略你的存在。
所以我们会有时做出很多或疯狂或白痴的举动,仅仅只是为了让别人注意一下自己。
自己又需要什么呢?
别人一个眼神的关注?
还是一句温柔的关怀?
只是如此而已?
那我们又如何会因为没有得到这些而悲伤不已,丧失一切向前的勇气呢?
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困惑、不知前程为何物、了无生趣失去所有的意志。
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为自己如何的失败需找的种种合理的解释。
我们真正会成为自己也厌恶的人,是双眼只焦距了生活中五颜六色的精彩表面,而主动选择忽略了精彩之后的平凡和艰辛。
都只想做简单的事情,把复杂归罪于他人。
但是看到裕翔执着追求,我们应该自卑,因为我们才是残疾人,心灵的残疾远比身体更甚。
台湾励志片永远都是一个节奏说完整个故事,但是它永远是干净的,就算叙事主线、感情线渲染不够等等,但是飞翔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实践!
你需要黑暗的迷雾中发现那一丝亮光和火花,那或许不是路灯,而是你生命之光、是你精神之火。
抓住它、跟随它、找到并成为另外一个自己。
成为自己生活的舞者,舞出自我!
真正的自我!
——给那些曾经有梦和梦想着的人们电影院里的沧海遗珠评分很高,却很不为人知的一部电影。
上映的第三天去看,即使是节假日,排期也只有三场,而且还差一点就包场了。
但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就很奇怪,有些人看电影只管冲着大片大卡司大制作,即使是烂片也在所不惜。
一些诚意之作又往往不为人知。
我想,这是一部值得观众好好对待的一部电影,如果你能够用心去感受的话。
合伙人式的成功vs逆光的梦想作为一部代表台湾地区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该片诚意十足。
有泪点,有笑点,无尿点。
由始至终你都仿佛能够感觉到阳光漏下来的感觉。
没有用力过猛的痕迹,进入影院,黑暗笼罩,导演就像裕翔手中的那根手杖,慢慢地牵引着你,带着你去领略一些东西,知晓一些故事,仅此而已。
偶尔被逗得哈哈大笑,就连感动也是淡淡的,某些挠动你内心的情感,在光线和配乐的配合下,顺势地流进你的内心,而又悄无声息。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想起台湾的另外一部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街舞狂潮》,想起里边那个尬舞尬到34岁、依旧迷惘依旧坚持的街舞dancer阿伦。
他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我不知道这样走下去到底对不对,但是我就是想知道我到底能做到多少。
”这一类的台湾电影之所以能够触动我的内心,是因为它专注于主人公对待梦想的过程。
《逆光飞翔》和前一段时间很红的另一部类型片《中国合伙人》就有着很大的不同。
包括像《逆光飞翔》或者说《街舞狂潮》,你说主角最后成功了吗,小洁最后好像也没有入选舞团,裕翔也没有通过那场比赛变成家喻户晓式的成功,但是在那个迈出一小步的过程中,在那个探索“如果想做的事情没有办法把它放下,那就去努力地实现它”的过程中,我们又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他们身上的变化——那是个体力量的成长与突破,内心坚持的小胜利,即使这点小胜利在世俗看来毫无成就可言,但是这些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那些让他们变得闪闪发亮的东西,足以慰藉你我的小心灵。
梦想即使逆光即使不被理解,即使不成功即使失败了,但是那个追求的过程是让我们变得与别人不一样、感知自己存在的一个过程,这一份历程的收获,不是能够用最后的成功与否来衡量的。
追求就意味着一切。
但是合伙人式的成功就不一样了。
主人公的成功乃至最后对一众成功人士的致敬,展示的就是赤裸裸的成王败寇式的现实。
我不管你过程怎么样,反正最后我是成功了,牛逼了,万民敬仰了,我所经历的一切就有意义了。
孟晓俊在戏中一直拧巴着一股劲,一股好像全世界都欠着他尊严的劲,但到最后,尊严却是可以用钱买回来的。
这部电影是当下流行的成功学最好的注脚。
胜者为王,败者就为寇。
好像一切有意义的生活,只能是建立在世俗意义的成功之上。
这样的背景之下,人能不焦虑能没有戾气吗。
所以,这不温不火的《逆光飞翔》是那样的让人看得心生温暖。
梦想一词说得太多有时候会变得很矫情,但是这不妨碍你去感受它,如果在你心底深处还有的话。
一想到裕翔没有办法知晓自己的表情还可以演成这样,就觉得好厉害。
作为一名专业电影院钉子户,表示最后灯亮片尾曲的海边视频好有爱啊。
音乐天分超凡的男孩裕翔(黄裕翔饰)弹得一手好琴,却天生失明。
他坚持不参加任何比赛,只希望能拥有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他第一次离家北上念书,遇见热爱跳舞却因故被迫放弃梦想的女孩小洁(张榕容饰)。
裕翔能“看见”世界上不被旁人看见的美丽,从未放弃过这个世界。
他就像一缕温暖的逆光照进了小洁冰冷的内心,而小洁则带领着裕翔经历了他从未尝试过的冒险。
两个看似永不会相交的灵魂,却成为彼此遗失的那份力量。
两人身后的那道耀眼的逆光,正温暖着、鼓舞着他们向梦想展翅飞翔。
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男主人公黄裕翔本色演出。
女主角则由台北电影节、亚太影展双料影后张榕容饰演,两人延续前作的绝佳默契,演绎了一段好友之间互相鼓励、勇敢逐梦的历程。
导演张荣吉凭借此片荣获2012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女主角张榕容荣获2012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男主角黄裕翔荣获2013年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提名。
很励志的故事,尤其是影片勇于用一个盲人当主角,而且演的是他自己的故事,镜头很美,也有很多听上去很有意义的台词,很小清新的风格,可电影也就做到这几点而已,故事很零散,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一个很吸引人的主线,台词也是一味的小清新,显得空洞,尤其不喜欢每个角色都那么好,都那样笑,看多了真会觉得假。。。
开头开始不久,故事就开始失去连贯性,一味用镜头和小清新台词来拖完片长,这样的电影无法去做到很喜欢。。。
估计很少会有观众知道《逆光飞翔》在去年代表台湾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围资格,光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影片的质量了。
正如这青春文艺的片名,整部影片都带有台湾电影独特的小清新影像风格。
也许你以为这会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一样是讲述年少的爱情,但实际上这是一部励志片。
不过这部电影的励志主题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大肆的释放热血,而是以一种温婉平和的态势来感染观影的观众。
电影讲述天生眼盲的裕翔,首次离家北上念书,他琴弹得好,却坚持不参加任何比赛,因为不想被别人说因为自己残疾受大家同情才拿到的冠军。
片子一开头就是裕翔离家的场景,从开场就给人一种哀伤的感觉。
在裕翔到了学校,无可避免的受到其他同学的另眼相待以及排挤,但电影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作为残疾人的可怜,而是设置了许多小细节来营造温暖乐观的氛围。
比如裕翔的妈妈一直在窗口默默的关注着他,等课一结束又静静的离开。
以及妈妈牵着裕翔的手一步步的给他数台阶,还有在分别之前的迟迟不愿离去。
这些展现母子情的桥段在影片的前半段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也为影片奠定了清淡的基调。
为了增强励志向上的主题,电影同时用平行叙事的手法讲述了另一个主角小洁的故事。
小洁是一位梦想成为舞者的女孩,但是因为家里有一位败钱浪费的母亲,它不得不放弃自己衷爱的舞蹈选择去奶茶店打工。
同样是因为有心结而不能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前行的两个人,因为一次契机两人的相逢成了整部电影的转折点。
不过电影不会走以往爱情电影的老而是让男女主角互相结伴鼓励的迈出了人生的脚步。
这样的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情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合伙人》,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合伙人》将三人举办英语学校的艰难过程一笔带过,其着力点是三人获得成功之后的利益挣扎之中。
而《逆光飞翔》的重心是在两人走向成功之前的那种心路历程,让裕翔和小洁两个人互相鼓励来突显人性之间的关怀。
在影片的结尾裕翔表演弹琴,小洁自由舞动,导演利用交叉剪辑让不在一个场景的两人进行了一次隔空的合作。
在这一段落中,光影的交替变化,大量的逆光摄影让画面显得绚烂夺目又不失精致。
其实他们俩就是各自的翅膀,只有一同挥动着才能在逆境中翱翔。
《逆光飞翔》能在众多俗套的励志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故事够普通。
有太多的电影讲述的是伟人的成功史,看似能够鼓舞人心却显得太过遥远。
而此片的两位主角的遭遇如同社会上所有平凡人,有挫折有无奈,但不是那种夸张的大起大落,因而电影中人情的冷暖交替显得立体自然,并让我们为之所动。
文/梦里诗书当我看完《逆光飞翔》这部电影让我不得不说,台湾电影的温情片已经达到了让好莱坞都望其项背的一个高度,这是一部应该能被载入电影史册的经典,它没 有波澜高昂的起伏,没有眼花缭乱的特效,但却像一碗甘甜无暇的泉水,滋润着人内心中最深处的心房,从心灵深处探索着对梦想的最质朴的真实所在,电影对艺术的至高纯粹追求的体现,谱写着一曲对梦与追求的赞歌!
《逆光飞翔》一个无比真实的故事,一部本色出演主演的电影,电影的主角就是黄裕翔自已,可以说是开创了其台湾电影的又一先河,所以电影中的每一帧都是如此的真实,没有哪怕丝毫的做作和煽情,电影整个剧情以黄裕翔的个人真实经历为主线,穿插以爱跳舞却因故被迫放弃梦想的小洁为辅线,其主线与辅线之间完美的结构发展都使得这部电影在剧情上个人认为是毫无缺陷可言,电影推进的每一幕都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真实,如此的理所当然,毫无牵强可言,甚至连电影中植入的广告都会让你带着一种会心而笑的感觉,这在目前如此浮躁的商业化批量化电影环境中,让我感到《逆光飞翔》就像一朵纯洁的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特有的台式镜头小清新带来的唯美风,特有的电影励志方式让这部电影让人感觉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如此的入人心房,在镜头和剧情如此完美的情况下,电影的配乐也如此的让人难以忘怀,其配乐基本都出自黄裕翔这位真实的盲人钢琴家之手,透过电影不论你懂不懂音乐都会感受到这位盲人钢琴家过人的才华所在。
一位盲人钢琴家,一位失意的舞者,两人共同谱写了一曲梦之歌,因为是本色出演,电影留下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小洁依旧为自已的舞者梦而努力着,裕翔也一直追寻着自已的钢琴之梦,电影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勇于挑战命运逆光飞翔的正能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面对现实的生活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放弃了原本的梦想的追寻,与他人谈起自已理想的时候甚至就彷如一个笑谈,嘲弄着自已的年少无知,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失去了梦,成为一个现实主义,甚至拜金主义的践行者,就不会有这样一部电影,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逆光是一种勇气,飞翔是一种动力,如果心中还有梦,请不要在嘲弄他,做一次理想主义者给自已的心一次追梦的勇气,虽然不是每一个的梦想都会成为现实,但我们却应该更渴望逆光飞翔,不给自已的人生留下遗憾,不让梦想永远只成为一个梦!
心之光,梦之翔,心中有追逐梦想的光芒,才能为追逐梦想而逆光飞翔,坚守自已的梦,正如这部电影一样它的的终点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只是一个梦的起点……(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于我而言,电影就是造梦。
只不过有的电影一夜无梦,有的电影假装做梦;有的电影独自梦呓,有的电影梦里不知身是客;有的电影梦得轰轰烈烈,有的电影则如《逆光飞翔》这般,梦得恬恬淡淡。
《逆光飞翔》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真实故事。
男孩裕翔天生目盲,把一句古语倒过来形容他也许合适,“目不见太山之形”,却能“耳调金玉之音”,弹钢琴是他唯一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
女孩小洁热爱舞蹈,迫于生活的压力却只能在饮品店打工,美丽的面孔都用来“装屎脸”。
两条人物线,一声一形,一静一动,最终相交于他们的梦想,碰撞出各自的灿烂。
故事是如此的简单,小小的起伏也都淡淡如水,节奏甚至有点慢吞吞。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不合适的:在快节奏年代,还是有人如裕翔这般在磕磕碰碰中摸索着前进,“跟着那个声音,慢慢地,往前走。
”电影风格走台湾典型的小清新路线,优美,诚恳,如同扮演片中小洁的张榕容,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就已足够青春动人。
若说对电影有何遗憾,那就是她太美了,太轻盈了,虽然间或有来自周遭的挫折,但很快就被更可爱的笑脸、更温暖的调子所淹没。
整部片子也如置身于逆光之下,勾勒出明亮的梦想轮廓,但营造美丽的同时,却减损了生活本身的粗糙质地。
反而是另一些并不闪闪发光的小细节让我念念不忘:裕翔妈妈在台北的扶梯上忘记靠右站立,醒悟之后的尴尬和畏缩;裕翔妹妹一遍遍追问小洁“你是哥哥的女朋友吗”时,满脸闪动的好奇和八卦……这样的生活琐细会让我记起这故事来自于真人真事,而不是一个夹在青春日记里的励志标本。
如同修饰一张图片,很多时候我把柔光、复古、哥特等等各色特效一一试过,最终却还是回到原点,选择本色,因为本色的质感才是最可贵。
全片最热烈的地方也不过是SM乐队和小洁各自参赛,平行剪辑中,两个人乃至更多人的梦想交相辉映,短暂停顿后台下热烈的掌声是对他们热情与勇气的最大褒奖。
所以说,这个电影太美好,到处都被善意和温暖所包围。
回头想想,现实中的裕翔根本无法看到由自己演绎自己的这部电影,那会是怎样一种感觉,我实在无法想象。
然而他赋予了观众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看见梦想——那梦想就奔跑在裕翔清越的琴声中,跳跃在小洁舒展的手臂间,绘声绘形,美轮美奂。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
裕翔、小洁、还有张荣吉,你们都是幸福的梦中人吧。
“谢谢有你,让我明白。
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这是电影结束的时候,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的一句话。
电影里的裕翔,天生眼盲,他弹得一手好琴,却不想参加任何比赛。
他不希望因为同情获得肯定。
第一次离开家去念书,被排挤的时候,他也只是憨厚地笑笑。
他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亏欠他什么,他所要的,只不过是和正常人一样在一个阳光美好的午后,在靠窗的咖啡屋里喝一杯咖啡,听听这个世界的声响。
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梦想,让爱跳舞的小洁渐渐地温暖了起来,她渐渐明白生活不仅仅只是母亲的不知知足,爱情也不只是跳舞很棒却没有把心放在她身上的男友,在她的心里,那颗对舞蹈无比热爱的心,渐渐地被温暖的裕翔唤醒了。
他给她勇敢的信念,给他就算逆境也要走下去的坚强。
她给他一双背后的眼睛,他要去哪里,她就带他去。
这个世界,在裕祥的心里,突然就变得好大。
除了不愿放弃他的妈妈,原来还有一个人可以这样真挚地告诉他:“来,把你的手给我。
”他和她,为彼此梦想的缺陷里填补上了最真诚的支持。
我突然明白,那些被我们遗忘了的梦想,总被归咎为现实,但是太多的祭奠并不是一种英雄主义。
梦想不只是说说而已,说得太多,只会忘记去做。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做。
放弃是一个坏习惯,失败是一个间歇性的耳光,当时可能很疼,打着打着可能就习惯了。
生活的决定权一直都在自己手上,是做一个孬种,还是做一个英雄,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
你得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可以改变的。
事已至此,抱怨是没有用,那只会让你越来越像一个求才不遇的酸秀才。
选一种你要的生活,而不是在规划了半辈子的蓝图,却在实施的时候发现自己老了。
这就是人生最糟糕的状态,想选择一条不甘平庸,改变、进取和奋斗的道路时,却以一种安于现状的方式生活,最后抱怨自己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千万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电影的最后有一幕,当所有人因为舞台上四个人的尽情演奏正如痴如醉的时候,舞台突然停了电,那一刻舞台一片漆黑。
正是在这样的漆黑里,只有裕祥的钢琴没有停下。
在他的世界里,并没有黑暗。
正是习惯了这一切,才能忘记周遭的一切,只记得自己是一个弹钢琴的乐者。
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那些温暖而强烈的钢琴声,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抚慰人的力量。
他终于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母亲欣慰的眼泪。
那一刻心里有一种感觉,好像就要满出来。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
“谁说小提琴一定要用拉的,谁说一定要得奖了才能被看见,谁说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谁说一定要朝着光飞才有出口。
我不想乖乖地照别人的定义去生活,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这个世界。
”裕祥用音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小洁用舞蹈获得了芭蕾舞团的资格,那么多的裕祥们在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
我们要做的,不过是静下来,慢一点,再慢一点,听听你心里的声音。
然后,去做你要做的事,这才对得起夹在期盼与回忆之间那段拧得滴水不剩的青春。
真的是太碎太没有任何值得记住的情节了,像大型MV,前40分钟对盲人行动和对盲人对一个新世界感知的描述,有的镜头给得很好,但声光画还有情节是脱节的,这类电影只有感动没有思考,这是不行的。一个剧情片也不能靠男主自己演自己的生活撑满全场啊,小洁那条线只能勉强算是个故事。而且看到最后我就纳闷了,导演选张榕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她一看就是舞跳得非常没有感觉的(和许芳宜的对比不要太惨烈,体型和一起练习的女孩相比也有差异)人,光美和几个特写是不够的呀,毕竟男主那边是非常强烈的现实风,看了张榕容的肢体动作和体型,我觉得小洁还是应该早点放弃这个梦想别耽误自己了,去找个正经专业求学吧。
踏着青春的步调,逆光翱翔在梦想天空里。台湾励志小清新,题材屡见不鲜,前面情绪酝酿的很平淡,后面比赛部分的交叉剪辑和不断闪回,虽然没啥新意,但还是挺令人心动的。3.5星~
不错 大陆应该好好学习
想说明什么?
这玩意看多了真的容易腻
腻歪,,
张榕容,台湾一贯的文艺、宁静
就是普通的励志小清新啊……
励志?没觉着,这镜头用得我想吐。就是一部硕大无比的广告MV嘛!女主角着实好看!!
没有太多惊喜。原声带很好听,徐佳莹
还没来得及被感动,就不想看了,因为不喜欢看残疾人的电影
拍的挺美的,也拍出了盲人的勇敢坚强,但更深的没有了,剧情张是mv,只管美美美,演的最好的是盲人,因为本色演出。
平庸至极的作品,跟日本好好学一下吧
女主有点像阿娇。
台湾小清新励志电影,无感...
台湾集体这种调调,被捧的过于高了。
很励志,但是没人觉得拍得很格式化吗??
溫柔而富力量的電影,攝影與配樂極細緻
台湾一贯的青春片,依旧被鼓舞了,张榕容美西。
典型的台式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