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孔二狗小说东北往事系列前传《黑道悲情》的网络电影《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已经在爱奇艺上线了,无论是喜欢原著小说的粉丝,喜欢打架情结和怀旧题材的情怀粉,还是有空没空随便翻翻的随缘粉,这都绝对是一部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佳作。
说起这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刘海柱,且先不说“单挑王”这个名头是怎么来的,也暂且撂下胶鞋、斗笠、大板子的修车大师三件套,以及这个瘦高个怎么就成了全套小说里最具偶像色彩的狠人,先来说说东北人为什么热衷打架和单挑。
从前,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语言、饮食、娱乐方式乃至文化形式都大不相同,后来有了电视,才渐渐相互了解,更得益于一部剧和一本书的卖力推广,东北文化在大江南北都为人所喜闻乐见,一个是把东北人本就不多的喜剧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乡村爱情,另一个就是把东北人的彪悍好斗写得入木三分的东北往事。
如果是在东北生活过的人就会知道,东北人的笑点和怒点同样低,一个特别无聊的笑话,都很可以迅速传播到十里八乡,同样,东北人喜欢打架也到了家常便饭的程度,一个不顺眼就抡拳开打,特别是赵红兵刘海柱走的年代,没抄过砖头单挑的男孩都羞于见人。
关于东北人为什么如此冲动暴躁,并没有什么科学的解释。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东北人很多时候动手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像剧情表现的那样,刘海柱为了周萌工友的自行车出头,在张浩然的废品站一个打翻五十个,凭的并不仅单纯是狠劲,更多的是身经百战之后的敏锐和冷静,还有一股子正义必胜的信念。
刘海柱从来都不是一个崇尚暴力的人,小说和电影里都说得明白,他小时候就长得瘦,没什么潜力,一开始肯定总挨揍,只是不想被人欺负,却在经历了无数次挨打之后,变成了全市闻名的单挑王。
《我叫刘海柱》的最大优点就是并没有单纯的讲刘海柱怎么彪悍能打,而是通过一系列事件,讲述了他的成长与转变,如何从莽撞好斗到打击奸恶保护弱小,变成一个大智大勇的侠者。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演员,许君聪再次出演刘海柱,已经不是演技高下所能形容,而是把自己从头到脚,由外至内,从瘦削的外表到刚武的正气,完全成为刘海柱的化身,在追求周萌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到硬汉外表下的柔情,坦荡、爱慕与羞涩的交织,在他与朋友的交往,帮工友修自行车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到粗犷之中的细腻,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
再从与刘浩然、黄鼠狼一伙的斗法,从拳打脚踢到为了工厂忍气吞声,再到最后放手一搏,看到了从小勇到大勇的进阶。
国产影视剧中很少出现刘海柱这样的形象,以往的印象里,凡能打善战者,基本上都是非军即警,或者《硬汉》里面老三这样的退役军人,而刘海柱作为纯粹的市井人物,挥出正义之拳的举动,正是契合了当下对见义勇为的提倡。
可以看出孔二狗及创作团队,有意把小说中原有的暴力美学进行转化,为现实输送更多的正能量。
所以说看《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真的是特别提气,虽然故事发生在父辈成长的时期,但是凭着鲜活的剧情和人物,当下的年轻人并没有理解障碍,看完之后足以感同身受,热血沸腾。
故事简单略显拖沓,整体还行,女主的清纯美丽妙杀当前的浪姐蛇精表们,男主表演基本到位,但表情太放松了,也许是这几年喜剧演的,钢铁直男的人设不上线,倒是刮了标志的山羊胡那一段表演上线喜感满满,演的很惊彩,还是喜剧那边的时差没倒过来,这种表演要想继续ip,还要努力,感觉许君聪最大的优势是眼神,国内很少有这样的眼神天赋,刚看这个演员时,就想起巜马路天使》一个演员的形象。
另外,此片除了主角用力外,其它角色塑造过于苍白,本来还可以重点写一下门口傻子,刘海柱本人也是傻了吧叽的,一明一暗忽映成章,姜文对各种傻子的运用可谓画龙点睛,不过做为网大能完整讲完一个故事,还算合格。
可惜我柱子哥了,还是太善良了,而且更不该喝酒冲动,结果白挨一顿打,这么好的身手,我趁黑去把他们一锅端了,也不要他们命,搞个残废 瘫痪就行,张浩然和黄鼠狼,老子要把他们削成人彘,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过没看过原著,不知道书上咋写,就放现在现实来讲,柱子绝不是挨一顿打就能完事的 。。。。。。。
这咋写个影评还有字数限制要求,如果字数不够,我想把剩余所有字数给女主,女主特别好,不只是那个年代厂里的一朵花,一束光,放现在也是一束光啊,演技 颜值都在线,可以上新的小花旦了,好久没见这这么小清新了,上一届的四小花旦可以闭幕了,一个个都是大阿姨了,也没啥看头了
今天看了一部东北电影,印象之中,这还是我第一次看一部东北电影呢。
看完之后的感受就是:我要是厂花,我就距离刘海柱越远越好。
虽然刘海柱抄着手走过来的样子还是拽拽的,出手的动作也很流利,行云流水之间干翻了一众对手,我看到了之后...“厉害了,真的。
”然后一个人干翻了30多个人的场面,也是拽拽地,一个人,都没搞清楚状况的时候,就蹿到了人家的废品厂...这也就算了吧,还打人。
我就奇了怪了...他妈的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吗?
而且这部电影很让我气愤的一点就是:为什么这些小流氓不讲道理就直接开打了呢?
不能好好说话的吗?
刘海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部电影比较震惊我的一点就是:遇到有人被冤枉的时候,我觉得大家的态度全部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
” 然后这部电影之中,找事儿的人来到了厂房之后,大家一群人帮助刘海柱啊.... 反正我现在是看不到这样的境况了,我还不知道其实大家都是这么讲义气的呢!
然后刘海柱被大家冤枉的时候,群众们的眼睛也都是雪亮的;群众们相信这的确不是刘海柱做的事情;刘海柱因为小偷偷了厂花的自行车,而自己有非常地喜欢厂花...于是找到自己的朋友,找到了厂花的自行车...啥都不说,开始拿走自行车。
到了人家来厂里面找事的时候,刘海柱又是什么都没说,到关键时刻你说你结巴个啥啊!!!
混混们的大哥放话了:“刘海柱,我跟你没完。
要不然你就过来单挑,不然我让你天天出事儿。
” 我:“真的刘海柱,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就别惹那么大的事儿。
” 但是其实群众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群众们知道刘海柱其实是无辜的,刘海柱需要大家的同情和帮助。
最赞的就是这个地方了,大家在看到一个好人的时候互相帮助,你帮助我,我帮助你。
铁憨憨刘海柱:追女孩子就送日记本 刘海柱真的很搞笑,追女孩子的时候,就暗戳戳地送日记本,第一本写“好好工作!
”第二本写“天天开心。
” 字体之丑简直不言而喻。
然后内心深处暗想了一百遍牵起对方的手掌,结果开始牵手的时候还是吓得屁股尿流不敢递出自己的那只手...我:哥哥你倒是主动啊。
刘海柱也真的是一个钢铁直男了,追女孩子!
就只知道送日记本。
给女孩子修自行车,也不知道交待一句,然后就自己走了...虽然他是好心,但是如果他是我对象,我一定会生气的。
什么鬼!!!
大哥你做事情能不能有一句交待啊!!!
网友评论说:柱子哥把月老的钢丝扯断了。
激动的我赶紧做笔记。
打油诗黄中华:我的诗写的太好了吧!!!
诗人小冯不听话,惹了黄哥他不怕。
黄哥知道他地址,下班就去捅他爸。
圣手神偷二东子,谁知天生爱作死。
拉你入伙你不干,脑袋里面都是屎。
黄中华的诗也太感人了吧,虽然写的都是打油诗。
但是我看到他直男一般的迷之自信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音。
我就在想:这黄中华咋这么搞笑呢。
就算是被大哥逼着七步成诗的时候,黄中华还喷了点唾沫抹了抹自己的头发。
这个时候“造型不能变的呀!!!
” 我:大哥就是大哥,玻璃碴子都渣到脚底板了,大哥还是“举止嚣张,丝毫不慌。
” 而且谁敢说我大哥的诗句写的不好!!!
冯朦胧也不能说我大哥的诗写的不好。
黄胶鞋,七分裤,近战法师赵铁柱!
在东北,没有枪和揸fit人,只有板砖和王哥。
当火拼的战场从铜锣湾转到东北造船厂,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吗?
因为题材我给柱子哥打四颗星,虽然他还是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我一直都很爱黑道片,尤其喜欢香港的黑帮片。
但是,我发现好像很少能看到大陆的关于黑帮题材的片子。
在大陆的影视剧中,黑社会通常是大金链小手表,摇头晃脑的油腻形象,再加上扫黑除恶的政策,这种题材还没出生就会被毙掉。
但其实,如果能拍,在大陆这种独特的环境里,会拍出跟所有其他国家地区都不一样的黑帮片。
虽然柱子哥这部片子由于过审的原因,最后还是回归了正能量,但是还是能看出很多中国特色黑社会的味道。
首先说大环境,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内陆,在改革开放这个特殊的时期,内陆的黑帮也跟所有的行业与普通人一样,被突如其来的政策裹挟着前进。
这太有的写了,别的地方哪有这么特殊的环境,聚焦于如此特殊的环境下的黑帮群体,我认为是会发现很多精彩的。
通过黑社会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展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视角也会变得特别与暧昧。
那个时候的内陆黑帮群体跟刚刚开放的中国一样,充满了纠结与矛盾,传统和反叛在体内相互打架。
电影里,黄鼠狼和张浩然为了报复赵铁柱,造谣赵铁柱借相亲之名玷污了别的姑娘的身子,就像铁柱的小弟说的:“他们是要把柱子哥的名声搞臭。
”这种独特的报复方式只有可能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内陆。
东北的社会人,既是动不动就用酒瓶子开瓢的狠人,也是害怕“乱搞男女关系”坏名声的清白小伙,这跟黑帮“女人如衣服”的人设完全不符。
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是烙印进骨子里的,所以不管是香港台湾还是内陆的黑帮片,义气与江湖的主题永远超过尔虞我诈。
而对于内陆的“街溜子”来说更多了一层国家与党的意识。
他们“黑”,但也不妨碍他们“红”,在社会主义的调教下,即使是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们也会随口来两句毛主席语录。
这种板正方圆的外部环境和他们内部的叛逆心态形成了非常好玩的冲突。
有些人表面上好看,党规党章熟记于心,干的却不是人事儿,有些人虽然是街溜子小混混,也说不出几个大道理,但善这个字是写进了骨子里的。
爱干仗的柱子哥身上多少带点儿梁山好汉内味儿了。
另外,内陆的黑帮片多少都能给我们带来些共鸣。
我们记忆里可能没有灯红酒绿的铜锣湾,但一定有机器轰鸣的工厂,偷自行车的街溜子,骑自行车下班的女工……再年长一些的朋友说不定还有被小混混要保护费的经历。
这些是属于我们九十年代,属于我们的过去,属于我们的黑帮。
大部分人看《古惑仔》更像看别人的故事,看《东北往事》才更能置身其中。
据我所知,《东北往事之我叫刘海柱》是《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二十年》(已被下架)的前传,刘海柱本来是《黑道风云二十年》的一个配角,那段经典的“人家本来就傻,你还逗人家”也是出自这部。
很可惜,《黑道风云二十年》已经被下架,但是我大概看了一下内容简介,讲的是两个退伍老兵混黑道二十年的故事,只看简介我已经感觉很热血了。
在《我叫刘海柱》的结尾导演也重现了柱子哥的名场面,只可惜,那句“wcnm”只剩下一个刚欲开口的嘴型,只怕这句话永远无法在中国的大荧幕上说出来了吧。
这些流氓不简单,一号流氓懂“阴谋诡计”,二号流氓能“七步成诗”。
七步成诗的戏大概19分的时候,给二号喝彩:“绿衣瘦高丑陋,头硬手黑皮厚,单枪匹马来,十人挡他不够,挨揍挨揍,心里十分难受”。
整体来看情节还是挺有料的,主演们演得也挺好。
电影的中间部分着重展现流氓队伍使出离间计污蔑刘海柱给他泼脏水的一系列恶毒操作,看得人义愤填膺啊!
太损了,太坏了。
当流氓有文化,光靠拳头硬是斗不过了。
从2012到2020,从网络电视剧到网大,《东北往事》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这八年对谁来说都不容易,主创艰难,作为观众的我亦是如此,打开电影的瞬间,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一个熟悉的人物纷纷登场,仿佛他们从未离开过,胶片的颗粒感,近乎苛刻的细节,让我很想说一句“好久不见”。
“黑色的土地叫沧桑,洁白的雪花叫迷茫”,影片里的这句话话很好的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冷冽的气候,彪悍的人生,热火朝天的船厂,那个东北重工业繁荣发展的时代一瞬间就在我们眼前展开。
熟悉《东北往事》的朋友对刘海柱想必都不陌生,刘海柱是一个古典主义的“流氓”,所以他是有底线的,就是“流氓”只跟“流氓”动手,整个故事里刘海柱自始至终没有因为个人利益去犯法。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主创团队最终选择以刘海柱为主角的前传形式回归,八年的时间早就教会了我们要知晓一个道理,你以为是开始但其实已经是结束。
回到影片: 黄胶鞋,七分裤,近战法师刘海柱, 山羊胡,迷踪步,中学门口修车铺。
刘海柱出场那一段话“ 给白傻子买瓜子去!
人家本来就傻,你还TM逗人家?
傻子不是人啊,傻子不是爹妈养的啊,傻子就TM活该让你逗啊!
扣痞子,挂马子,追疯子,操傻子,还有你们干不出来的吗?
谁要是在再欺负白傻子,讲话了,全TM给你们剁喽,滚犊子!
” 他还是那个刘海柱。
近乎于英雄主义的刘海柱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无可避免的和张浩然团伙发生了冲突,由此带来了影片的第一场动作戏“独闯废品厂”,一打十的刘海柱几乎凭一己之力覆灭了盗车团伙,这段打戏没有华丽的招数,没有虚无缥缈的飞天遁地,“大侠”也没有经过祖师爷赏赐的秘籍,完全凭一腔孤勇,只有街头斗殴的拳拳到肉,粗粝却有质感,但这就是真实啊,不是吗?
架打完了,事却没完,本应该是个惩奸除恶的故事,但生活不是小说,“大侠”不能把人都杀了,那么等待着“大侠”的就是几倍的反扑,“大侠”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一腔热血的个人,这就是生活的无奈吧。
团伙头目张浩然,气急败坏要给刘海柱点教训,于是,与刘海柱有关的朋友、亲戚、工友、领导们纷纷遭殃,他也被各种栽赃陷害……这是一部让人很意难平的作品,坏人猖獗嚣张,好人争辩无门,唯有凭着一腔热血,与坏人决个你死我活了,都是被逼的。
“铁路桥”决战,刘海柱是以什么心情参加这场战斗的呢,我不得而知,大概就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吧,因为已经被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了,至此这部《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中最悲怆的一幕出现了。
刘海柱戴着斗笠披着军大衣和小混混们在狭窄的铁路桥上对峙,斗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种“侠”的意象,此时的刘海柱真的像个大侠一样,可惜生活不是武侠小说,刘海柱没有绝世武功。
他有的只是一个人一双手,最后刘海柱沿着铁轨往回走的画面成了最高光的背影,“大侠”终究是孤独的,“侠”的精神也随着刘海柱的离去而越来越远。
最后说一下爱情,自古英雄总有美人相伴,刘海柱自然也不例外,周萌这个上海来的姑娘,美丽清秀,可以说是照亮了刘海柱生活的一道光,但是时间的磨盘磨不平两粒砂,英雄也注定孤独,刘海柱最终还是放周萌走了,这样其实最好,让最美好的时光和记忆就留在那里吧,免得最后被生活磨穿了棱角的时候,再来抱怨曾经的选择,最后连过去的美好也一并失去。
江湖风高雨急,你我都在江湖飘,刘海柱,祝你好,我也好。
东北往事系列之一。
改编自孔二狗的小说,从原著到影视剧,确实很成功,但由于题材原因,有些被禁播。
这部虽然没有不过审的内容,但应该也只会留存在网络上。
如果只是就本部电影而言,整体的摄影,画面,动作,男主刘海柱的刻画都很不错。
服装,道具,场景也算用心细致。
但是情节、逻辑、男主感情戏……都感觉比较牵强,不够严谨,不晓得是不是剪辑的问题,有时候会很突兀。
尤其男主感情戏,女主任等红色代表……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代(八几年感觉也没多久远),或者当时那里的社会人们意识形态就是那样。
影片时间设定1982年,算是东北往事八人之刘海柱前传。
而本片的结尾引出了赵红兵,估计想要拍系列。
题外话,孔二狗的《东北往事》从小说到电视剧电影,也出了不少。
查了资料发现2019年还有一部《东北往事之二十年》由胡军,夏雨,张静初等人参演的电影,这样的配置,但貌似也没有上映。
蛮期待,希望得以一见。
当年看剧版时候就觉得聪哥演的柱子哥特别到位,特别想看他演前传,没想到八年后实现了,爷青回。
首先是演员,女一周萌演员比较符合原著,上海知青,很漂亮,黄老邪文气过重,猥琐不足,照剧版差一些,而且黄老邪大哥应该是李老棍子而不是张浩然,张浩然扮演者没得说,老男配,老痞子专业户了,冯朦胧扮演者文雅够,但是鉴于原著他的人物转变,此人还欠缺火候,神偷二东子扮演者中规中矩,而且影版把他的人物形象弱化了,原著二东子应该比这个硬气,土匪大院五土匪只出现了郝土匪,我觉得这个演员挺搞笑,我瞅他就想乐。
剧情跟原著重合度较少,比较和谐,这点照剧版差了。
这次的斗笠比剧版的更符合原著,可以看出,这部网大的道具比剧版豪华了许多,很多年代感强烈的道具能够找到真的很不容易。
剧中有一个工厂大烟筒冒烟的镜头我总觉得似从相识,觉得好像致敬了《钢的琴》。
片尾最大彩蛋为剧版赵红兵饰演者张钧涵友情客串,在海报中我看到他的名字一直在思考他会客串什么角色,没想到最后他演回了参军前的赵红兵,此部网大竟然能和剧版无缝连接,导演也是一神人。
希望能拍续集,多靠近一些原著,把那些经典战役经典人物拍一拍,大洋子,东霸天,李老棍子,王罗锅,土匪大院等等,一把铁锨平天下,柱子哥的成名之战。
最后还是说一句,许君聪就是我心目中唯一的刘海柱!!!
八年了,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刘海柱。
从一个只知道斗狠的狠角色,不断的成长,然后成长为一个依旧仗义,但也会讲法制的刘海柱了。
片子旋律很对头,小混混最终赶跑了大流氓,维护了法律也伸张了正义。
但是呢,从刘海柱刮了胡子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少了之前那种凌厉的眼神,好像被阉割了一般,怎么也狠不起来了。
即使后来带上了标志性的斗笠,穿上了七分裤黄胶鞋,留起了山羊胡子,依旧找不回当年东北往事的那股味了。
那个话不多说,只要我愿意,我往死里整你的那股感觉没有了。
狠人的时代就这样没落了。
听声系列
这不挺好的么
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实实在在就挺不错,但是,但是,服道具的就不能考证考证么?东北就非得跟没解放似的才算东北?82年在我老家五线小城市已经很时尚了,我妈穿的是一身儿白西装墨镜大黑伞,我爸还格子衬衫儿呢,满地的军大衣蓝褂子那是60年代!
大哥没文化,大哥也不喜欢说话,但是,大哥爱你
电影风格画面挺好的,可能是东北往事诸多片子里面最精致的一个。至少能看下去。
4星给孔二狗
不是喜剧
第2520。不赢房子不赢地,就打架,估计好多人不理解。我的想法是那个小头目找刘海柱麻烦,只为了博回面子,就因为曾经被海柱砸过场子,不然跟他的人也不会服他,不会怕他。如果所有人都怕他,他就有威慑力,他就能聚齐一些人干点事,别人不敢反抗。就像当年的乔四,帮着拆迁,巧取豪夺慢慢积累钱财就。当然,哪天他被人打败了,威慑力就消失了。
许君聪撑不起一部剧,杨蕊嘉扮相不错。中段栽赃的戏码挺不错的,不堪也没那么不堪。
看的过程中一直觉得很突兀,大冬天的大家都戴着棉帽,怎么刘海柱就一席凉帽?可是真适合他啊。最后他走向欺负傻子的一群人,那个戴着凉帽的背影,真的很像古代仗剑而行的侠客。侠之大者,未必在乎为国为民,而在于历经百折而不变初心。刘海柱就是个侠士。
2020.09.06一大早起来看情怀。柱子哥。
所以东北人都是刘海柱?
拍的真的不行
剧情虽平庸,但场景道具都很有年代感,总得来说是很用心的网大了,90后导演继续加油💪
剧本差了点,拍摄手法其实还挺复古的,包括里面船厂的场景,录像厅的碟,许君聪也只能这样了,相反那个黄鼠狼刘奔,有喜剧的细胞。
还是那句话,图个乐呵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影像高度还原了一个老东北,工厂小伙刘海柱,嘴笨遇事就靠打架解决,而遇上周萌之后找到了正道的方向,像一个真正的东北侠客,既没有辜负自己心里的正义,也没有离开社会法治的正路。片子那段刘海柱被阴谋算计,打伤工会主席,卡车被砸坏,蹲在车子旁边痛哭的戏,太有感染力了,做好人真难,凡事能靠拳头该多好!然而正是这种隐忍克制,把后面制裁张浩然的戏推上了真的高潮。
本来一看到刘海柱就想笑,但演技很好,没有笑场
还行,剧情没硬伤,看得下去
梦幻联动,所有黑道风云会有第二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