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我控诉》中的法庭审判,法官都在拉偏架,因为权利体系不在弱势一方,谁都想息事宁人。
不同在于,《我控诉》里的主角实际并不关心受害者的权益,只是在意他内心在意的“公正”,而本片的主角是在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本片改编自1988年的真实事件,虽然到现在为止,性别歧视问题还没有本质改变,但历史至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偏移,原告们也获得了应该获得的补偿。
但这远远不够,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如何形成合适但有效的话语体系。
如果变成争夺话语权,那话语体系本质没变,无法形成真正的相互尊重,只会成为相互抨击。
如果发声过于平静,那么诉求只会在这个寻求刺激信息的时代销声匿迹。
更可怕的是表面“政治正确”,背地相互攻击,那爆雷只是迟早问题。
性别歧视与其他歧视行为一样,都源于偏见和话语权的不平等。
但不同在于,性别歧视更根深蒂固,在文化、生活、教育等最根本的问题上甚至不被大多数人察觉。
现在的话语体系是建立在人们的教育和认知中的,是构成人思考和表达的基础,比如很多人改变不了的“口头禅”和清除不掉的“大词”,都很难自我意识到,更难因为别人的一两次发声而改变。
但这不代表就此认命,或者认为发声者是疯子。
发声者需要不断的发声,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对这些“隐匿”的诉求进行思考,思考自己的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而改变的发生需要会这样思考的人的数量积累,需要时间。
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甚至改变自己需要勇气,当沉默的大多数都为勇于争取权益的人鼓起掌,改变就不会遥远。
本片叙事节奏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演员表演都无可挑剔,在这样一个争取女性权益的题材上没有完全设置人群的对立,而是有众多“沉默的大多数”在其中相当有戏份,并且可以看到他们的改变,算是相当克制。
现在的同类题材更容易变成简单的矛盾对立,设置更刺激的冲突来吸引眼球,满足观影感受,甚至让人站队,最后很容易陷入爆米花电影的套路,降低观后思考的可能性。
这样一说,也许在这个时代,寻求改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寒冷的North Country让我们感到寒冷的不止是满山遍野的白皑皑的大雪和光秃秃的树枝,还有充满敌意(hostility)的co-workers。
又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让人稍稍感觉情节有些拖沓,但是real life story is much more dramatic and heart-shaking than any made up stories, even by the greatest writers. Charlize Theron在
虽然这次没有Christina Ricci,但是女司机的角色同样让人感到惊喜。
It's not always easy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but when they're harrassing you or even butting into your business and making you feel disturbed, it's time to stand up and fight back with your fists helf fast.
片名:《North Country》(《决不让步》) 年代:2005年 国家:美国 导演:Niki Caro(妮琪·卡罗) 主演:Charlize Theron(查理兹·塞隆);Thomas Curtis(托马斯·库蒂斯);Frances McDormand(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Sean Bean(肖恩·宾)
年少时的Josey就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这个叛逆的少女对于父母的教导置若罔闻,读书时就跟班上的混混纠缠不清。
之后Josey怀孕,在小镇的风言风语,以及父亲的冷眼相待下,离家出走。
漂亮的Josey没有找到匹配自己容貌的归宿,年少时怀孕的Josey一直遭受丈夫的猜忌和暴力,在一次暴力之后,忍无可忍的Josey决定离开丈夫回到在明尼苏达州的老家。
带着两个小孩回到老家的Josey,并没有等来父亲笑脸相迎,这么多年父亲依然没有原谅自己,父亲甚至认为是她行为的不端招致丈夫的虐待。
作为带着两个小孩的单身母亲,迫于生计,Josey决定去当地的矿上工作,这是父亲工作几十年的地方,但父亲得知Josey要到矿上上班,大为光火,生存的压力让Josey没有理会父亲的意见坚持入职。
入职之后的Josey,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一切远超于自己的想象。
在矿业公司女性从事的劳动与男性员工并没有分别,这对于收入颇丰的矿工工作,Josey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让她料想不到的是工作中遭遇的性侮辱、性骚扰。
作为一家矿业公司,公司员工基本上为男性,而在一个相对封闭而又荷尔蒙爆棚的地方,充斥各种各样在文明世界罕见性骚扰行为。
肆无忌惮带有性意味的挑逗眼神,毫无避讳的黄色笑话及污言秽语,放置在餐桌上的仿真性器官,车间里无处不在的性交涂鸦,女工休息室里沾满精液的衣服,以及直接对女性身体带有性暗示的触碰与抚摸。
在矿业公司上班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身不由己的原因,正如Josey一样,需要的是矿业公司的高薪养育两个孩子。
所以即便所有的女工都对性骚扰感到不适和愤怒,也只有忍气吞声和委曲求全,没有谁站出来抗争。
Josey是第一个站出来没有继续配合男性员工性骚扰的女性职员,其遭遇却是男性职员变本加厉的报复。
在一次入厕时,更有几名男性员工推翻了简易的厕所,让Josey全身沾满屎尿。
愤怒的Josey找到工会,司空见惯的工会并没有处理Josey的投诉。
相反矿工中开始流传Josey是婊子的各种传言,Josey开始在车间遭遇羞辱和殴打,在女性的更衣间被倒满污秽之物后,对Josey深表同情的受害女工也认为Josey的敏感连累了她们。
小镇上子虚乌有的谣言让乔西的孩子怀疑Josey的清白,在投诉公司高层无果之后,Josey决定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也捍卫那些沉默隐忍不愿意站出来维护自己利益的女性矿工。
性骚扰在尚未有法律进行明确界定的时代,在大多数场合根本就不会认为是一种侵权或者是一种歧视,而性骚扰和开玩笑模糊不清的界限,让受害者很难在法律上为自己争取利益。
另外即便性骚扰被认为是一种侵权或者歧视,法院普遍也认为这纯属是个人的行为,并不认定雇主需要为此承担责任,这样的认定无疑对于Josey的抗争失去了意义,她知道她不是个例,有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职业女性不得不为了谋生委曲求全。
如果没有对雇主的惩处,可以想象这样的职场性骚扰还将长期普遍的存在。
Josey在律师的建议下选择以集团诉讼的方式抗争,在没有先例,也没有其他女性同事站出来的情况下,这注定是一条漫长而看不到胜利的抗争之路。
即便只有三个人就可以提起集团诉讼,对于Josey来说也是艰难的,那些背负家庭重担的女性员工,都害怕这样望不到胜利尽头的诉讼丧失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还毁掉自己已经走在正规上的生活。
在是否认定为集团诉讼的听证会会上,矿业公司最大的胜算就是没有一个女性受害者跟Josey并肩作战,矿业公司的律师集中火力攻击针对Josey品行。
Josey中学时的老师,Josey前男友现为的同事,以及其他的男性工友,他们粉墨登场出庭作证,不过是用谎言证实Josey一贯的淫乱作风,以及Josey荒谬的指证。
在代理律师的针对性质证和Josey自揭伤疤的陈述中,Josey年少时怀孕是因为中学老师的强奸,前男友目睹整个事情的发生却无动于衷。
一直没有从心底原谅Josey的父亲愧疚站起来支持女儿,Josey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破釜沉舟的做法也深深打动前来听证的女性员工,大家纷纷站起来声援Josey,这个时候大家明白尊严比苟且的活着更为重要。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生活,故事的原型发生在明苏尼达州埃弗莱斯铁矿上班的单身母亲洛伊斯身上,这个27岁就到矿业公司上班的女性以及身边的女性同事一直承受令人不堪的性骚扰。
从1984年洛伊斯开始收集证据并交付相关部门投诉处理,到1998年获得矿业公司350万美元的赔偿。
历经14年,洛伊斯用最终的坚持赢得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赋予集体诉讼资格的性骚扰案件。
洛伊斯案里程碑的意义在于确认了类似案件的先例,那就是公司就恶意的工作环境,应该向受影响的雇员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判例的确立让美国所有的行业开始认真对待性骚扰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性骚扰在职场的禁绝。
2012年,美国联邦法院宣判了一起历史上赔款数额最高的职场性骚扰案。
原告安妮·乔普里安认为在医院工作期间,一直频繁地遭受到了医院里一些医生和工作人员的性骚扰,在她投诉之后,医院辞退了她。
最后联邦法院支持了她的诉求,联邦法院陪审团最终决定判处医院赔偿安妮1.25亿美元,另外还要求院方再赔偿4270万美金作为安妮的失业补偿和精神损失费。
安妮的律师说“无论赔偿的金额有多么巨大,此案已经给安妮的一生造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她已经很难再对别人建立信任感,这是多少金钱都弥补不了的。
”金钱不能弥补一个人在职场丧失的尊严,但是高昂的处罚,一定会让雇主清楚认识到:不能够提供一个平等的职场环境,一定会付出代价。
而为这个平等,又有多少如洛伊斯一般没有放弃自尊和坚持的人。
欢迎关注法律电影公众号“大抵浮生如梦”
“你问该做什么,在别人以强欺弱的时候吗?
首先,你要挺身而出,你要挺身而出,来说明真相,你挺身而出,为了你的朋友,你挺身而出,就算你孤零零一人。
你要挺身而出....”《North Country 》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另外几个女人,第一个是在柴静博客上看到的:帕克斯是美国的一个黑人女裁缝,1955年12月1日,在蒙哥马利市,42岁的她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就座。
按照当时的惯例,美国南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座位分为前后两部分,白人坐前排,黑人坐后排。
那天晚上人很挤,白人座位已占满,有白人男子要求坐在黑人部分最前排的她让座,遭到了拒绝。
当司机要求乃至以叫警察恐吓黑人让座时,坐在前排的其它三个黑人站了起来,唯独帕克斯倔强地牢坐不起。
如果是一个孩子或是老人,也许她会站起来,但这次,她厌烦了她和其它美国黑人每天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她说:“我只是讨厌屈服”。
她成了50年代美国第一个拒绝给白人让座的黑人。
然后她因公然藐视白人而遭逮捕。
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组织者是当时仍名不见经传的一名牧师马丁·路德·金,这个名字后来被冠以反种族隔离斗士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荣誉。
这场运动的结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帕克斯从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事实上,她并没有组织或领导50年前那场民权运动,她只是在适当的时刻表现了一个平凡人的勇气,而这种勇气迫使整个国家重新审视并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
五十年后,美国国务卿赖斯说“没有她,我不可能站在这里”.......第二个女人,很多人都知道,她的书几乎每个书店都可以找到:1851年6月,一位瘦弱矮小的白人妇女开始在华盛顿的《国民时代》周报上发表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和残忍,使奴隶制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并最终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那个女人的名字叫哈丽特·比彻·斯陀。
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托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第三个女人,三天后,是她去世九周年纪念日,她就是特里莎修女(Mother Teresa),以下是从吴晓波博客上看到的:特里莎修女创办加尔格答“儿童之家希舒·巴满”,里面都是被遗弃的病童、弱智儿、受虐儿或沦为稚妓的孩童,他们是弱者中的弱者。
特里莎修女把自己变成最穷的人,当87岁去世时,她的遗产只有两套衣服、一双鞋、一个水桶、一个铁造的饭盘和一张床铺盖,她相信唯有如此――变成最穷的人――被照顾的人才不会感到尊严受到损害。
当她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她谦卑地说,“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枝铅笔。
”下面这首诗歌《不管怎样,总是要······》,抄自“儿童之家希舒·巴满”的墙上: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如果你成功之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冥王星很不幸,被从九大行星里开除了。
它其实不用多悲伤,因为太阳系里,哦,或许是整个银河系,甚至整个已知的宇宙,真正称得上幸运的星球其实只有一颗,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个死寂、沉默的宇宙因为有了地球这颗蓝色、瑰丽、生机盎然的星球而变得有了梦想和希望。
宇宙之幸运在于它拥有地球,地球之幸运在于它拥有生命,生命之幸运在于有了人-每个生命都重要,但正是人,成就了其壮阔与恢宏、绚烂与不朽、深沉与流动。
如果宇宙有感知,如果宇宙有眼睛,但假如没有了人,她有多孤独?
没有恋人去仰望,流星只会垂头丧气地划过; 没有成人去探索,苍穹也将陷入永恒的落寞;没有孩子去畅想,星星的眼睛不会一眨一眨;没有老人去讲述,月亮就不会有美丽的嫦娥。
人对宇宙是必不可少的,人的力量也是很可怕的尤其是从一性分成了两性时。
如果亚当、夏娃在天有灵,他们看到如今这个宏富、庞杂的世界时,会有多惊讶阿--这一切可都是源于他们当初做得功或是惹得祸阿。
这个世界很精妙,因为有了男人和女人,这个世界很蹊跷,因为有人发明了比较。
父系、母系、男权、女权,分工、地位、强弱、平等.....我不知道这些划分和比较是否重要,但我知道,若只有两方,就无法比较-谁是那个可以判断的裁判?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难受,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因为性别引起的犯罪而对簿公堂,这实在是太令人遗憾了。
“人”这个字发明得意味深长,两划紧紧地靠在一起互相支持,少了谁,对方都得倒下,不再有资格称其为人。
SO,为什么不多给另一边以尊重呢?
法庭上回忆起痛苦的经历那一段真的看哭了,女主太不容易了,要多么坚强多么积极才能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中继续她的人生!
为了自己也为了更多人不再被凌辱而挺身而出,有需要多少的勇气。
但是正是这样的人才为今天的我们争取到了平等的权利,造就了现在的民主社会。
收获很大,塞隆是个非常棒的演员,美丽而不脆弱,太喜欢她了
“你问该做什么,在别人以强欺弱的时候吗?
首先,你要挺身而出, 你要挺身而出,来说明真相, 你挺身而出,为了你的朋友, 你挺身而出,就算你孤零零一人。
你要挺身而出....” 《North Country 》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另外几个女人,第一个是在柴静博客上看到的: 帕克斯是美国的一个黑人女裁缝,1955年12月1日,在蒙哥马利市,42岁的她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就座。
按照当时的惯例,美国南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座位分为前后两部分,白人坐前排,黑人坐后排。
那天晚上人很挤,白人座位已占满,有白人男子要求坐在黑人部分最前排的她让座,遭到了拒绝。
当司机要求乃至以叫警察恐吓黑人让座时,坐在前排的其它三个黑人站了起来,唯独帕克斯倔强地牢坐不起。
如果是一个孩子或是老人,也许她会站起来,但这次,她厌烦了她和其它美国黑人每天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对待, 她说:“我只是讨厌屈服”。
她成了50年代美国第一个拒绝给白人让座的黑人。
然后她因公然藐视白人而遭逮捕。
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组织者是当时仍名不见经传的一名牧师马丁·路德·金,这个名字后来被冠以反种族隔离斗士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荣誉。
这场运动的结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帕克斯从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事实上,她并没有组织或领导50年前那场民权运动,她只是在适当的时刻表现了一个平凡人的勇气,而这种勇气迫使整个国家重新审视并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
五十年后,美国国务卿赖斯说“没有她,我不可能站在这里”....... 第二个女人,很多人都知道,她的书几乎每个书店都可以找到: 1851年6月,一位瘦弱矮小的白人妇女开始在华盛顿的《国民时代》周报上发表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和残忍,使奴隶制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并最终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那个女人的名字叫哈丽特·比彻·斯陀。
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托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第三个女人,三天后,是她去世九周年纪念日,她就是特里莎修女(Mother Teresa),以下是从吴晓波博客上看到的: 特里莎修女创办加尔格答“儿童之家希舒·巴满”,里面都是被遗弃的病童、弱智儿、受虐儿或沦为稚妓的孩童,他们是弱者中的弱者。
特里莎修女把自己变成最穷的人,当87岁去世时,她的遗产只有两套衣服、一双鞋、一个水桶、一个铁造的饭盘和一张床铺盖,她相信唯有如此――变成最穷的人――被照顾的人才不会感到尊严受到损害。
当她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她谦卑地说,“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枝铅笔。
” 下面这首诗歌《不管怎样,总是要······》,抄自“儿童之家希舒·巴满”的墙上: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之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 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冥王星很不幸,被从九大行星里开除了。
它其实不用多悲伤,因为太阳系里,哦,或许是整个银河系,甚至整个已知的宇宙,真正称得上幸运的星球其实只有一颗,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个死寂、沉默的宇宙因为有了地球这颗蓝色、瑰丽、生机盎然的星球而变得有了梦想和希望。
宇宙之幸运在于它拥有地球,地球之幸运在于它拥有生命,生命之幸运在于有了人-每个生命都重要,但正是人,成就了其壮阔与恢宏、绚烂与不朽、深沉与流动。
如果宇宙有感知,如果宇宙有眼睛,但假如没有了人,她有多孤独?
没有恋人去仰望,流星只会垂头丧气地划过; 没有成人去探索,苍穹也将陷入永恒的落寞; 没有孩子去畅想,星星的眼睛不会一眨一眨; 没有老人去讲述,月亮就不会有美丽的嫦娥。
人对宇宙是必不可少的,人的力量也是很可怕的尤其是从一性分成了两性时。
如果亚当、夏娃在天有灵,他们看到如今这个宏富、庞杂的世界时,会有多惊讶阿--这一切可都是源于他们当初做得功或是惹得祸阿。
这个世界很精妙,因为有了男人和女人,这个世界很蹊跷,因为有人发明了比较。
父系、母系、男权、女权,分工、地位、强弱、平等.....我不知道这些划分和比较是否重要,但我知道,若只有两方,就无法比较-谁是那个可以判断的裁判?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难受,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因为性别引起的犯罪而对簿公堂,这实在是太令人遗憾了。
“人”这个字发明得意味深长,两划紧紧地靠在一起互相支持,少了谁,对方都得倒下,不再有资格称其为人。
SO,为什么不多给另一边以尊重呢?
当你感觉这世界完全冰冷时,请你一定不要对他失去希望,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定有爱和正义存在,只是, 或许他们现在迟到了.north country中,亲情,正义以及主人工的坚强,是最让我感动的,年轻时的以外怀孕,让爸爸一直不原谅她,而周围的闲言碎语,也打击了年幼孩子那脆弱而敏感的心.可最后,他们还是支持了他,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正遭遇失意的律师,那个曾经的曲棍球明星,和主人公站在一起,red or yellow?当你在人生的路上拼搏,当你遇到不公的时候,你留下的是,血还是尿?还有那写良知未灭的矿广,以及那些终于觉醒了的女性矿工,据说故事是真实的,我向他们一并示以最忠诚的敬意.影片是煽情的,当dady在周围的bitch声中站起来,说出fact ,the only one here that i am not ashamed of..is my daughter的时候,掌声有稀疏变为热烈,老hank的眼睛也噙满了泪水,还有我的.影片的配乐太牛b了,bob dylan,cat power的声音都相继出现,而这站在这一切后面的,是古斯塔沃桑托纳,21克,还有断臂山,都出自他手.catpower翻唱的老bob的paths of victory,还是一如往常的牛b ,那种庸懒却充满诱惑性的声音,加上曲子的感觉,看,那个牛b女人,自个儿在哪儿弹唱,什么观众,什么商业效应,通通和我无关,我在我的世界里自由弹唱,演义我的感觉, 我就是我.我觉得这才是最有诱惑力的音乐.只是,悲伤的让人有点难以自拔.原声大碟收听地址http://www.9sky.com/music/album/34633#@
What was I supposed to do?
你害怕!?
Watching Say Nothing Running。
TA就不害怕吗?
TA绝望地恐惧,被人死死按在门上,Raping。
刚逃离家暴离婚,又跳进满是污言秽语,被骚扰已经是日常的矿工生活,忍耐,为了活下去!
你为什么笑得出来?
如果在那样的场合,你曾经的朋友喊你的女儿 贱货 婊子 ,还不站出来,你TM的算什么父亲!
你女儿只是怀孕了,而你只会敲柜子,为什么不问问,你女儿怎么怀孕的,被人强奸!
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愤怒个P,发这样的公文,全社会的谋杀!
你该怎么办!
站出来,站出来,站出来,说出真相!
而不是遮遮掩掩,你会喊你的母亲、女儿、姐姐、妹妹 贱货 cunt吗?
你会吗?
为什么就喊别人的女儿 贱货!?
我更喜欢直译的片名,北方风云。
电影里雄辩滔滔的法庭戏不多, 结尾是《辩护人》式的——大家都站起来做class action的原告。
导演见好就收,留下意犹未尽的观众。
女主并非如《永不妥协》里性格泼辣的选美皇后,也非《费城》里被自由与正义观念浸淫的落难律师,而是性格温顺家庭不睦的单身妈妈,她的漂亮只会使她承受更多流言蜚语。
权利受到侵犯时,诉讼于多数人都只是叶公好龙,怒火燃眉时大喇喇要告这个那个,但又最容易被任何阻碍止步。
这并非畏难、畏缩,厌诉的心理古今中外都有,无可指摘。
毕竟不是谁都玩得起这场赌博。
但也因此,女主的勇气尤为可贵。
受到性骚扰、性犯罪的侵害本就难以启齿,更何况女主所在的环境里,最该给予支持的家人、女性工友无一不反对她,舆论的压力是人所难以承受的。
最感人的是工会会议上,外干内强的父亲的转变,他站出来制止数百工友大放厥词,说出“这间屋里没有一个是我的朋友”“我的女儿是这里唯一我不以为耻的人”,还有儿子的转变,如果没有他们Amy不知能否走得下去。
暴力的触目惊心也令人惊心。
多少人对于“庸常的恶”习以为常,甚至助纣为虐, 他们只是不愿意成为少数,不愿意出头。
但每个人,包括我自己,在说这些话时是否质问自己是否遇到这些事能站出来制止。
表现性犯罪的影视作品里,这部是我看过最好的。
好在描绘出了真实的世界对性犯罪受害人其实是缺乏关心的,性犯罪带来的伤害之深也是难以想象的。
每个人都有书写历史的可能,即使鲁迅眼里那些不佳的国民性依然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身上存在,我们的民族依然有勃勃生机和无限前景,这种前景的发生与我们的知识关系甚微,而在于一个个人能否真正站的起来。
看这部电影的前一天,我坐在公司的会议室,和我一样的员工有15名,同时还有2位领导。
这场会议在讨论什么呢?
大概就是员工发现公司承诺的年终奖没有兑现、绩效奖金在一点一点缩水、公司上市于是拖欠加班费、来了三年没有从来没有加过薪、搬了新的工位环境很差等等等。
会议上有三位同事跟领导据理抗争,剩下的同事在干嘛?
有的冷漠旁观,有的站在资本家角度,试图让这三位同事理解公司的决定,有的觉得这很正常。
不可思议。
正如影片中女主联合其他女矿工发声一样,有的拒绝有的骂她是疯子。
劳动人民总是这样,他们以为发声的人是在害他们,他们劝发声的人省省吧,根本不会有任何改变,他们没想过发声的人维护的利益,也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很开心看到这部影片最后的结尾,影响了很多公司以及法律的修订,但不是每件事情都有好结局,生活还是得要继续。
很不幸的是,这场会议确实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领导听后也只是安抚了发声的员工,大家的底线确实很低,跪久了真的站不起来。
虽然我推荐,但是我自己都快看不下去了,可能是同为女人的关系,看得恨不得想防火。如果以后我们生的是儿子,一定要教育为人,如果他放纵了自己的蛮力和暴力,我们就有错。如果我们生的是女儿,从小就要教育她的技能和体力,最起码得学会基本的防狼术防身术,总不能指望着她的男友再以暴制暴吧。靠自己
如果这样的表达也能算是一种主旋律 那至少现在也该各个行业同工同酬了吧//这种明目张胆的性骚扰以及对女性的羞耻感塑造从十几年后看来愤怒来得更迅速直接//男权真的害人不浅 但显然即使是高等教育也很少能让男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全片选角都极其到位贴合 现在看来这里算上配角都是全明星了 可惜主旨差不多都是靠台词说出来的
如果每个角色都带有演员的影子,那么查理兹·塞隆一定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这部电影里的她总是红着眼眶但眼神很倔强,就像她一路从第三世界的移民走到今天所该拥有的神情,太佩服这种女人,坚强勇敢到我觉得我都没有活过。
当她的父亲在所有同事面前斥责他们的行为,说出"我为我女儿骄傲"时,哭了
就算是叙述了一下大致的经过吧,甚至算得上“轻描淡写”,更多的表现的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女主角赢得支持的过程。观看中数次感到窒息,数次感到被深深触动,数次感到人性之丑恶,数次有觉得人性有向好的可能。
再没有什么比从女性的视角重现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更好的选择,这部电影让女性说话,而不是把她们当成利用的工具。
metoo时没把这片扛出来,有内行啊
男性主导的圈子对女性的霸凌和性骚扰,这个世界要实现男女平权,任重道远啊。
闺蜜亲?=0=
不错
比较典型的美国主旋律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捍卫女性尊严和权力的故事。故事比较动人,导演拍的也不过不失,但跟同样主题的《永不妥协》相比还相差很多。塞隆的表现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18年前的电影,现在依然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这真令人痛心。作为一个女性,也许我相信“坚定”的力量、“勇敢”的力量、“发声”的力量,但却不那么相信这场仗打赢的几率和难度和18年前相比有任何好转,甚至因为power机构的增多甚至更加艰难。电影的呈现已经相当有力量了,而对于恶的行径的描写,现实只会更糟糕。只是她最终还是因为“强奸”的历史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完美受害者——如果她就是未成年生子呢?如果那场讲话中没有爸爸给自己撑腰呢?如果面对儿子的不理解没有朋友老公的助攻呢?如果他找不到一个刚好合适的“男”律师呢?电影如此有局限性了我们却还是看得感同身受把牙咬碎,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变得更好!这条道路太艰难了,不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无法体会的艰难,可还是要有人一寸一寸的走下去。因为并没有别的选择。
决不让步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查理兹·塞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Alibaba Rape。What was I supposed to do?你害怕!?Watching Say Nothing Running。TA就不害怕吗?TA绝望地恐惧,被人死死按在门上,Raped。刚逃离家暴离婚,又跳进满是污言秽语,被骚扰已经是日常的矿工生活,忍耐,为了活下去!你为什么笑得出来?如果在那样的场合,你曾经的朋友喊你的女儿 贱货 婊子 ,还不站出来,你TM的算什么父亲!你女儿只是怀孕了,而你只会敲柜子,为什么不问问,你女儿怎么怀孕的,被人强奸!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愤怒个P,发这样的公文,全社会的谋杀!你该怎么办!站出来,站出来,站出来,说出真相!而不是遮遮掩掩,你会喊你的母亲、女儿、姐姐、妹妹 贱货 cunt吗?你会吗?为什么就喊别人的女儿 贱货!?
补老早看的 现在不太感冒了
迟早会被这类坚强女性的故事给教唆坏了,踏上一条苦逼无比的不归路。无苦逼不坚强么!这样看来能“好逸恶劳”也是一种人参智慧内。片子原声很赞。
5/5 performance, 5/5 story, 3/5 script which is quite a pity. Charlize is still her beautiful and tough self which I love, dear Sean made an unexpected yet certainly lovely appearance. The last court scene was such a disappointment though, could've been way better.
前面都挺好的,法庭最后那场戏好假的感觉……
2005上映时,看电影杂志送了北方风云的海报,等到美人迟暮的2021年才在出差途中看掉。好在剧情充实,改编有据。塞隆也是豁出去想得奖,但记得最后没成功。三星半吧
明明施害的是男性,却指责女性take everything personally,而女主追求的也只是像大家一样工作而已啊。大牌云集,居然还看到了年轻时的Amber